CN211728319U - 一种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28319U
CN211728319U CN202020091073.7U CN202020091073U CN211728319U CN 211728319 U CN211728319 U CN 211728319U CN 202020091073 U CN202020091073 U CN 202020091073U CN 211728319 U CN211728319 U CN 211728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cavity
hole
sealing ring
ch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910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eng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eng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eng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eng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910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28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28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28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On Spind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具,属于机械加工配件技术领域,夹具包括夹头本体(301),夹头本体(301)的一端设置有夹头(302),夹头(302)的侧面设置呈圆台状,在与夹头(302)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与夹头本体(301)相连的连接件(5),在夹头本体(301)的周向外侧设置有筒状的套件(1),在套件(1)内设置有腔体,夹头本体(301)设置在腔体内,套件(1)的内侧壁与夹头本体(301)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夹头本体(301)与套件(1)在同一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驱动件,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加工时,可以对产品的两端同时进行加工,能够大大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夹持工具,具体说涉及一种夹具。
背景技术
车床夹具一般安装在车床主轴上,主要在车床上用来加工工件内、外回转面及端面的夹具。
在现有技术中,加工时夹具通常都是夹住代加工产品的一端,然后再由刀具加工产品的另一端,比如专利号为:CN201310176005.5的发明专利,包括:主轴,具有收容工作头的沿轴向设置的内腔,所述主轴上设有与所述内腔径向连通的收容槽;锁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且能够沿主轴径向运动;及锁紧螺母,套设于所述主轴外部并与所述主轴螺旋配接,所述锁紧螺母的内壁沿主轴轴向设有压紧面,所述压紧面在锁紧螺母沿主轴轴向旋紧时迫使所述锁紧件径向运动,所述压紧面在锁紧螺母在所述锁紧螺母旋松时与所述锁紧件分离。夹持工作头时,通过锁紧螺母的旋紧直接作用于锁紧件,使锁紧件压紧工作头,将产品固定在夹头上。
采用上述夹头对需要双向加工的物件进行夹持时,只能先加工产品的一端,然后将产品取出,再通过夹头进行反向夹持,再对另一头进行加工,该加工方式步骤较多,在实际生产中加工效率较低。
现有技术也存在上述对比文件存在的问题,夹具在夹持产品后,产品只能进行一端加工,导致加工效率比较低,因此需要进行一定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对车床夹具所夹持的产品两端同时进行加工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车床夹具所夹持的产品两端同时进行加工的一种夹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具,所述的夹具包括筒状的夹头本体,所述夹头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夹头,夹头的侧面设置呈圆台状,在与夹头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与夹头本体相连并且用于确定夹头本体相对位置的圆环状的连接件,在夹头本体的周向外侧设置有筒状的用于固定夹头本体的套件,在套件内设置有腔体,所述夹头本体设置在腔体内,所述套件的内侧壁与所述夹头本体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夹头本体与套件在同一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驱动件。
上述的夹头本体设置为筒状,工作人员将产品插入夹头本体后,两端均可以进行加工,相比于现有技术,使用该夹具加工时可以两端同时进行,能够大大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取出产品进行换向夹持的步骤,避免了由于重新夹持而导致两次加工时产品的位置发生偏移的现象,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所述驱动件包括推动杆以及驱动推动杆在轴向方向移动的压力腔一和压力腔二。
通过调节上述压力腔一和压力腔二之间的压强差,驱动推动杆沿着轴向方向移动,以带动夹头本体移动,可以夹紧或松开零件;通过调节压强差的方式驱动推动杆,推动速度快、稳定性高,可以提高加工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推动杆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环形部、第二环形部、以及第三环形部,所述套件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部配合的第一环形腔、以及与第二环形部配合的第二环形腔,所述套件内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与第三环形部配合的第三环形腔。
上述第一环形部可在第一环形腔内沿轴线方向滑动,第二环形部可在第二环形腔内沿轴线方向滑动,第三环形部可在第三环形腔内沿轴线方向滑动,使得推动杆可在腔体内沿轴向方向滑动,防止滑动时发生偏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所述第一环形部上设置第一环形槽,在第一环形槽上设置与第一环形腔配合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环形部上设置第二环形槽,在第二环形槽上设置有与第二环形腔配合的第二密封圈,压力腔一设置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所述第三环形腔上设置有第三环形槽,在第三环形槽上设置有与第三环形部配合的第三密封圈,所述固定座的周向外侧上设置有第四环形槽,在第四环形槽上设置有与第二环形腔配合的第四密封圈,压力腔二设置在第二密封圈与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之间。上述压力腔一设置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压力腔二设置在第二密封圈与第三密封圈、第四密封圈之间,通过各个密封圈之间的配合以加强压力腔一和压力腔二的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在所述第二环形腔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压力腔一与第一通孔连通,第一通孔与气泵或油泵连接,压力腔二与第二通孔连通,第二通孔与气泵或油泵连接。向上述第一通孔内通入高压气体或者高压油,同时将压力腔二中的高压气体或者高压油从第二通孔中排出,使压力腔一中的压强大于压力腔二内的压强,在压力腔一和压力腔二之间产生的压强差,驱动推动杆从压力腔一往压力腔二方向移动,使夹头收紧。当向第二通孔内通入高压气体或者高压油,同时将压力腔一中的高压气体或者高压油从第一通孔中排出,使压力腔二中的压强大于压力腔一内的压强,在压力腔一和压力腔二之间产生的压强差,驱动推动杆从压力腔二往压力腔一方向移动,使夹头张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所述套件上设置有与夹头配合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表面设置为与夹头外侧面配合的圆台状。
上述第三通孔表面设置为与夹头外侧面配合的圆台状,让夹头移动时可以沿着第三通孔的表面进行滑动,实现夹头的收紧或张开,同时可以减小夹头与第三通孔之间的磨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夹头本体之间设置有螺纹。
通过螺纹调节夹头本体与连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确定夹头本体的初始位置。夹头需要夹持小直径的产品时,需要转动连接件,驱使夹头向腔体内移动,使夹头在初始位置时的口径减小。需要夹持大直径的产品时,反向转动连接件,驱使夹头向腔体外移动,使夹头在初始位置时的口径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置有环状的凸缘,所述凸缘的内侧壁与第三环形部外侧壁相接触。
上述凸缘与第三环形部外侧壁相接触,当压力腔一的压强大于压力腔二的压强时,推动杆通过凸缘带动夹头和夹头本体向腔体内收缩;当压力腔一的压强小于压力腔二的压强时,同时由于夹头发生形变后需要恢复原状,夹头带动夹头本体、连接件和凸缘复位,如此循环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措施,固定座的外侧设置有与套件配合的卡簧。
上述卡簧将固定座固定在套件上,防止固定座脱落,安装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产品可固定于筒状的夹头本体内,在通过刀具对产品的两端进行同时加工,缩短产品的加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可以根据产品的直径大小,调节连接件与夹头本体之间的相对长度,以调节夹头初始位置时开口的直径大小,让该夹具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产品。
3、通过改变压力腔一和压力腔二之间的压强差,驱使推动杆沿轴线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实现夹头的收紧或者张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A-A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推动杆从压力腔一向压力腔二方向移动后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套件和固定座组合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推动杆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套件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1-套件;101-第一环形腔;102-第二环形腔;2-固定座;201-第三环形腔;301-夹头本体;302-夹头;4-推动杆;401-第一环形部;40-第二环形部;403、第三环形部;5-连接件;501-凸缘;6-卡簧;7-第一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9-第三密封圈;10-第四密封圈; 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第三通孔;17-限位凸块;18-限位槽;19-压力腔一;20-压力腔二;21-第一环形槽;22-第二环形槽;23-第三环形槽;24-第四环形槽;25-第五环形槽;26-第六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相反,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夹具,包括夹头本体301,设置在夹头本体301外的套件1,以及设置在夹头本体301和套件1之间的驱动件。
如图3所示,夹头本体301设置呈筒状,夹头本体301的一端设置有夹头302,夹头302与夹头本体301一体成型,夹头302的表面设置呈圆台状。
如图3和图4所示,夹头本体301在与第二夹头302相对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5,连接件5设置呈圆环状。连接件5与夹头本体30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连接件5的周向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夹头本体301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连接件5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缘501,凸缘501的直径大于夹头本体301的直径。
如图3、图7所示,套件1设置呈筒状,套件1内设置有腔体,套件1内设置有第一环形腔101,以及与第一环形腔101连通的第二环形腔102,套件1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三通孔16,第三通孔16与腔体相通,第三通孔16的侧面设置呈与夹头302表面配合的圆台状。夹头302移动时,其侧面沿着第三通孔16进行收缩或者张开。
夹头302需要夹持小直径的产品时,需要转动连接件5,驱使夹头302向腔体内移动,由于夹头302设置为金属材质,夹头302的侧面会沿着第三通孔16的表面向内收缩,使夹头302发生形变;夹头302需要夹持大直径的产品时,反向转动连接件5,驱使夹头302向腔体外移动,由于金属材质发生形变后需要恢复原状,夹头302的侧面会沿着第三通孔16的表面自动向外张开。
如图3至图6所示,驱动件包括推动杆4,推动杆4设置在夹头本体301的外侧壁与套件1的内侧壁之间。推动杆4由一体成型的第一环形部401、第二环形部402、以及第三环形部403组成,第二环形部402的直径大于第一环形部401和第三环形部403的直径。第一环形部401与第一环形腔101相配合,第一环形部401可在第一环形腔101内沿轴向方向滑动,第二环形部402与第二环形腔102相配合,第二环形部402可在第二环形腔102内沿轴向方向滑动。第三环形部403的外侧壁与第二环形腔102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固定座2,固定座2上设置有与第三环形部403配合的第三环形腔201,第三环形部403穿过第三环形腔201的一端与凸缘501相接触。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二环形部402的一个侧面与第一环形腔101的侧面相对设置,上述两个相对的侧面和第二环形腔102的内侧面以及第一环形部401的周向表面配合形成压力腔一19。第二环形部402的另一个侧面与固定座2设置在第二环形腔102的侧面相对设置,上述两个相对的侧面和第二环形腔102的内侧面以及第三环形部403的周向表面配合形成压力腔二20。
并且当第二环形部402的侧面与第一环形腔101的侧面接触时,夹头302处于开口张开最大的状态。
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环形部401的周向侧面开设有第一环形槽21,第二环形部402的周向侧面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22,第二环形部402朝向第一环形腔101的一端开设有第五环形槽25,第三环形腔20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三环形槽23,第一环形槽21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腔101配合的第一密封圈7,第二环形槽22内设置有与第二环形腔102配合的第二密封圈8。
如图3和图8所示,固定座2朝向第二环形部402的一端开设有第六环形槽26,固定座2的周向外侧设置有第四环形槽24,第四环形槽24上设置有与第二环形腔102配合的第四密封圈10,第三环形槽23上设置有与第三环形部403配合的第三密封圈9。
如图3和图6所示,在第二环形腔10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5,压力腔一19与第一通孔14连通,第一通孔14可与气泵或油泵连接。当第二环形部402的侧壁与第一环形腔101的侧壁接触时,第五环形槽25形成第二环形部402与第二环形腔102之间存在的间隙,让高压气体或者高压油可以进入压力腔一19内,使压力腔一19中的压强大于压力腔二20中的压强,从而驱动推动杆4由压力腔一19向压力腔二20方向移动。
压力腔二20与第二通孔15连通,第二通孔15可与气泵或油泵连接。当第二环形部402的侧壁与固定座2的侧壁接触时,第六环形槽26形成两者之间存在的间隙,让高压气体或者高压油进入压力腔二20,使压力腔二20中的压强大于压力腔一19中的压强,从而驱动推动杆4由压力腔一19向压力腔二20方向移动。
如图5、图7、图8所示,第二环形腔102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槽18,固定座2的周向边侧设置有与限位槽18配合的限位凸块17,固定座2的外侧设置有与套件1配合的卡簧6,通过卡簧6将固定座2固定在套件1内。
需要进行产品夹持时,首先对夹头302的初始口径进行调节,然后将产品插入夹头本体301内,再向第一通孔14注入高压气,对压力腔一19内进行增压,同时向第二通孔15中抽气,对压力腔二20内进行减压,使压力腔一19和压力腔二20之间形成压强差,驱动推动杆4向固定座2方向移动,同时推动杆4通过连接体5带动夹头本体301由压力腔一19向压力腔二20方向移动,夹头本体301带动夹头302向腔体内移动,夹头302的侧面会沿着第三通孔16的表面向内收缩,对产品进行夹持,然后再通过刀具对产品的两端进行加工。加工完毕后,向第二通孔15内注入高压气体,向压力腔二20内进行增压,同时向第一通孔14进行抽气,对压力腔一19进行减压,是压力腔一19和压力腔二20之间形成压强差,驱动推动杆4作反向移动,夹头本体301和夹头302失去推动杆4施加的推力,同时由于夹头302发生形变需要恢复原状,此时夹头302会沿着第三通孔16的表面向外张开,带动连接体5复位,驱使凸缘501始终与第三环形部403相接触,驱使夹头302松开产品,工作人员可以将加工完成的产品从夹头本体301中取出,然后再重复上述动作进行继续加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作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具包括筒状的夹头本体(301),所述夹头本体(301)的一端设置有夹头(302),夹头(302)设置为圆台状,在与夹头(302)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与夹头本体(301)相连并且用于确定夹头本体(301)相对位置的连接件(5),在夹头本体(301)的周向外侧设置有筒状的用于固定夹头本体(301)的套件(1),在套件(1)内设置有腔体,所述夹头本体(301)设置在腔体内,所述套件(1)的内侧壁与所述夹头本体(301)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夹头本体(301)与套件(1)在同一轴线方向相对移动的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推动杆(4)以及驱动推动杆(4)在轴向方向移动的压力腔一(19)和压力腔二(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推动杆(4)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环形部(401)、第二环形部(402)、以及第三环形部(403),所述套件(1)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部(401)配合的第一环形腔(101)、以及与第二环形部(402)配合的第二环形腔(102),所述套件(1)内设置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上设置有与第三环形部(403)配合的第三环形腔(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部(401)上设置第一环形槽(21),在第一环形槽(21)上设置与第一环形腔(101)配合的第一密封圈(7),所述第二环形部(402)上设置第二环形槽(22),在第二环形槽(22)上设置有与第二环形腔(102)配合的第二密封圈(8),压力腔一(19)设置在第一密封圈(7)和第二密封圈(8)之间,所述第三环形腔(201)上设置有第三环形槽(23),在第三环形槽(23)上设置有与第三环形部(403)配合的第三密封圈(9),所述固定座(2)的周向外侧上设置有第四环形槽(24),在第四环形槽(24)上设置有与第二环形腔(102)配合的第四密封圈(10),压力腔二(20)设置在第二密封圈(8)与第三密封圈(9)、第四密封圈(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环形腔(10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5),压力腔一(19)与第一通孔(14)连通,压力腔二(20)与第二通孔(1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14)与气泵或油泵连接,第二通孔(15)与气泵或油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1)上设置有与夹头(302)配合的第三通孔(16),所述第三通孔(16)表面设置为与夹头(302)外侧面配合的圆台状。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与所述夹头本体(301)之间设置有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的端部设置有环状的凸缘(501),所述凸缘(501)的内侧壁与第三环形部(403)外侧壁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固定座(2)的外侧与套件(1)之间设置有卡簧(6)。
CN202020091073.7U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夹具 Active CN211728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1073.7U CN21172831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91073.7U CN21172831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28319U true CN211728319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80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91073.7U Active CN21172831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283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9932A (zh) * 2020-01-16 2020-04-28 浙江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9932A (zh) * 2020-01-16 2020-04-28 浙江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29376A (en) Fluid-operated collet chuck with centering fingers
US7147232B2 (en) Workpiece holder
CN211728319U (zh) 一种夹具
CN108788205A (zh) 一种液压弹性夹头及其装夹方法
WO2009133862A1 (ja) 管継手の製造方法
JPH07256505A (ja) 旋盤用フレキシブルパワーチャック
CN212822770U (zh) 机床用液压卡盘
CN111069932A (zh) 一种夹具
CN210334401U (zh) 一种用于加工局部圆柱面工件的车床组合夹具
CN216502797U (zh) 一种磨齿机快换夹具
CN111215943B (zh) 内置气缸的圆环外周面加工机床
EP2130633A2 (en) Tool clamping device and tool clamping method
CN216226989U (zh) 一种可靠性好的花键内涨机床夹具
CN215616550U (zh) 多工位加工机床用夹具
RU2481939C2 (ru) Способ фиксации держателей для обрабатываемых деталей, подлежащих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обработке в зоне обработки металлорежущего станка в точно определенном и заранее заданном положении, и зажим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11305089U (zh) 锥度孔圆柱齿轮磨齿夹具
CN210475592U (zh) 一种内孔定位工件并胀紧的装置
CN210359340U (zh) 机床尾座液压内涨夹具
JP4690231B2 (ja) 軸状工作物の製造方法
CN111195824B (zh) 内置气缸驱动式圆环外周面加工方法及加工机床
CN111195822B (zh) 圆环外周面加工方法及气缸驱动式圆环外周面加工机床
CN110449616A (zh) 一种内孔定位工件并胀紧的装置
CN216097914U (zh) 活塞环外圆磨夹具
CN112894413A (zh) 一种阀门自定心工装夹具及操作方法
CN210360320U (zh) 一种内撑型浮动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