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9791U - 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9791U
CN211719791U CN202020591286.6U CN202020591286U CN211719791U CN 211719791 U CN211719791 U CN 211719791U CN 202020591286 U CN202020591286 U CN 202020591286U CN 211719791 U CN211719791 U CN 211719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electric conductors
connector according
side walls
contac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912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永其
李孝成
梁继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nkle M&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nkle M&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nkle M&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nkle M&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912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9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9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9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包括横排导电体和联接导电体,至少两排横排导电体平行间隔排列,各个横排导电体上一一对应的设有联接插孔,联接导电组件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与各个横排导电体上联接插孔侧壁弹性紧抵的弹性接触面,所述联接导电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联接导电体,各个联接导电体顺序叠放,且相邻的联接导电体通过一个连接点相连,不同的联接导电体位于同一个弹性接触面位置的侧壁呈凹凸错位状态分布,本实用新型通过铰链或铆点连接,提供弹力,力臂相对更长,受力变形时不易屈服,产品使用次数会有明显提高,电信号传输更稳定,可以应用于更加广泛、使用要求更加精密的领域。

Description

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具有上下多排联接的连接器,上下排联接结构只有单片金属导电体1,通过上夹紧结构101和下夹紧结构102的弹性变形,实现与上下排导电体之间的夹紧导通。
这种单片导电板,其通过夹口位置的形变产生夹紧力,这种单片结构因力臂太短的原因,导致变形后不易回弹,在夹紧力要求较高时,基本上拆卸几次后,产品功能就很难保证了。该种结构的连接器产品稳定性不好,不利于信号传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该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具有更加稳定的夹紧力,能够实现电信号的稳定传输,应用范围广泛,能够用于高精密的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包括横排导电体和联接导电体,至少两排横排导电体平行间隔排列,各个横排导电体上一一对应的设有联接插孔,联接导电组件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与各个横排导电体上联接插孔侧壁弹性紧抵的弹性接触面,所述联接导电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联接导电体,各个联接导电体顺序叠放,且相邻的联接导电体通过一个连接点相连,不同的联接导电体位于同一个弹性接触面位置的侧壁呈凹凸错位状态分布。
该结构使得每一个联接导电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都形成有至少一个弹性接触面,每个联接导电体上各个弹性接触面分别紧抵不同的横排导电体上联接插孔侧壁,各个横排导电体上的联接插孔沿联接导电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分别与不同联接导电体上的弹性接触面紧抵,即夹紧力通过相互错位的几片联接导电体弹性变形产生,关键夹紧点在最下排的横排导电体b上,当联接导电体下端的弹性接触面在夹紧力作用下向一侧变形时,其上端的弹性接触面也会产生向同向或反向变形,每个联接导电体上的弹性接触面与联接插孔侧壁产生的夹紧力与相邻联接导电体上连接点提供的平衡力形成受力平衡,因此,各个联接导电体形成上下多排相互关联的结构,通过控制最下排的夹紧力即可控制整个机构的夹紧状况。该结构提供的夹紧力更加稳定可靠,并且上下多排夹口结构相互关联,只需通过调整最下方夹口配合的过盈量,即可同步控制上排夹口的夹紧力,属于自预紧结构,各个联接导电体通过连接点连接,提供弹力,力臂相对更长,受力变形时不易屈服,产品使用次数会有明显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个联接导电体通过铰接轴铰接相连。联接导电体之间形成能够相对转动的铰接结构,最佳是各个联接导电体套设于同一铰接轴上形成同轴铰接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联接导电体相对的侧壁通过铆接凹槽与铆接凸点铆接相连。如在联接导电体侧壁上通过拉伸形成一侧外凸一侧内凹的结构,相邻两个联接导电体侧壁凹凸结构即可铆接相连,最后一个联接导电体侧壁可以为穿孔,将与之相邻的联接导电体上的凸起铆入该穿孔内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接导电组件还包括绝缘把手,所述绝缘把手固定套设于联接导电体一端外侧。通过绝缘把手方便联接导电组件的拆装,绝缘把手可以为塑胶盖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个联接导电体一端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凹凸防脱结构,所述凹凸防脱结构紧密的嵌设于绝缘把手内侧壁上。联接导电体侧壁上凹凸防脱结构与结缘把手内侧壁形成嵌设结构,能够保持二者稳定的连接,避免绝缘把手脱落,此外他们也可以铆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把手侧壁上还设有内凹的拆卸槽。方便拆卸拉拔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个联接导电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沿横排导电体排列方向延伸的长条孔,各个连接导电体上的弹性接触面分布于两长条孔两侧。通过在联接导电体上设置长条孔可加强结构的弹性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各个联接导电体的连接点位于联接导电体一端或中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多片联接导电体,通过一个连接点相连,夹紧力通过相互错位的几片联接导电体弹性变形产生,提供的夹紧力更加稳定可靠,并且上下多排夹口结构相互关联,只需通过调整最下方夹口配合的过盈量,即可同步控制上排夹口的夹紧力,属于自预紧结构;增加绝缘把手,方便拆装;通过铰链或铆点连接,提供弹力,力臂相对更长,受力变形时不易屈服,产品使用次数会有明显提高,电信号传输更稳定,可以应用于更加广泛、使用要求更加精密的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立体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联接结构立体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联接导电体立体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联接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联接导电体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结构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结构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夹紧力分布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夹紧力分布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夹紧力分布示意图。
上横排导电体---3 下横排导电体---4
单片金属导电体---1 上接触面---101 下接触面---102
联接导电组件---2 绝缘把手—21 拆卸槽---211
第一联接导电体---22 铰接孔---221 长条形孔---222
第一上接触面---223 第一下接触面---224 防脱结构---225
第二联接导电体---23 第二上接触面---231
第二下接触面-232 铰接轴---24 第三联接导电体---25
铆接凸点---251 第四联接导电体---26
第五联接导电体---2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上下两排联接结构2,采用多片第一联接导电体22和第二联接导电体23,通过铰接轴24连接为一体,上端包射塑胶材质的绝缘把手21以便于手持装配,夹紧力通过相互错位的多片第一联接导电体22和第二联接导电体23弹性变形产生,关键夹紧点在最下排的下横排导电体4上,第一联接导电体22,连接点在最上部,接触面在下部,通过第一接触面223和第二接触面224连接上横排导电体3和下横排导电体4,当第二接触面224在夹紧力F2作用下向左变形时,第一接触面223同样向左变形,此时因变形产生第一接触面223与上横排导电体3之间的夹紧力F1,铰接孔221为连接点提供平衡力F使之受力平衡,同理第二联接导电体23与之反向相等,以此形成上下排相互关联的结构,通过控制最下排的夹紧力即可控制整个机构的夹紧状况。
实施例2:上下三排联接结构2,采用一片第三联接导电体25、两片第四联接导电体和一片第五联接导电体,第三联接导电体25一侧为平面,另一侧设有铆接凸点,第三联接导电体25一侧为设有铆接凹槽,另一侧设有铆接凸点,第五联接导电体上一侧设有铆接凹槽或铆接穿孔,第三联接导电体、第四连接导电体26和第五联接导电体27顺序铆接相连,上端包射塑胶材质的绝缘把手21以便于手持装配,夹紧力通过相互错位的多片第三联接导电体25、四连接导电体26和第五联接导电体27弹性变形产生,关键夹紧点在最下排的下横排导电体4上,第三联接导电体25,连接点在最上部,接触面在下部,通过第三接触面、第四接触面和第五接触面连接上横排导电体3、中横排导体和下横排导电体4,当第五接触面在夹紧力F5作用下向左变形时,第三接触面223同样向左变形,此时因变形产生第三接触面与上横排导电体3和中排导电体之间的夹紧力F3和F4,铆接点提供平衡力F使之受力平衡,同理第四联接导电体26与之反向相等,以此形成上下排相互关联的结构,通过控制最下排的夹紧力即可控制整个机构的夹紧状况。
实施例3:上下两排联接结构2,采用多片第六联接导电体和第七联接导电体,通过中间的铰接轴连接为一体,夹紧力通过相互错位的第六联接导电体和第七联接导电体相互背离的侧壁弹性变形产生,关键夹紧点在最下排的下横排导电体4上,第六联接导电体,连接点在中间部,接触面在下部,通过第六接触面和第七接触面连接上横排导电体3和下横排导电体4,当第六接触面在夹紧力F7作用下向左变形时,第七接触面同样向左变形,此时因变形产生第七接触面与上横排导电体3之间的夹紧力F6,铰接孔为连接点提供平衡力F使之受力平衡,同理第七联接导电体与之反向相等,以此形成上下排相互关联的结构,通过控制最下排的夹紧力即可控制整个机构的夹紧状况。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排导电体和联接导电体,至少两排横排导电体平行间隔排列,各个横排导电体上一一对应的设有联接插孔,联接导电组件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与各个横排导电体上联接插孔侧壁弹性紧抵的弹性接触面,所述联接导电组件包括至少两个联接导电体,各个联接导电体顺序叠放,且相邻的联接导电体通过一个连接点相连,不同的联接导电体位于同一个弹性接触面位置的侧壁呈凹凸错位状态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联接导电体通过铰接轴铰接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联接导电体相对的侧壁通过铆接凹槽与铆接凸点铆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导电组件还包括绝缘把手,所述绝缘把手固定套设于联接导电体一端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联接导电体一端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凹凸防脱结构,所述凹凸防脱结构紧密的嵌设于绝缘把手内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把手侧壁上还设有内凹的拆卸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联接导电体上还设有至少一个沿横排导电体排列方向延伸的长条孔,各个连接导电体上的弹性接触面分布于两长条孔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联接导电体的连接点位于联接导电体一端或中间。
CN202020591286.6U 2020-04-20 2020-04-20 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 Active CN211719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1286.6U CN211719791U (zh) 2020-04-20 2020-04-20 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91286.6U CN211719791U (zh) 2020-04-20 2020-04-20 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9791U true CN211719791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35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91286.6U Active CN211719791U (zh) 2020-04-20 2020-04-20 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9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56355A1 (en) Connector for Jungle Gym and Jungle Gym Using Same
CN208173853U (zh) 一种高压大电流端子及其连接器
CN211719791U (zh) 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
CN201285979Y (zh) 转接连接器
CN202178432U (zh) 大电流电连接器接触用扭转簧片
CN111430949A (zh) 连接器的上下多排联接结构
US8155369B2 (en) Ear hook microphone
CN204615068U (zh) 数据线手环
CN210897644U (zh) 一种用于电加热薄膜的电源连接件
WO2016029884A2 (zh) 弹性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208434137U (zh) 一种铆接用下端子、铆接组件及汽车后视镜加热组件
WO2016029886A1 (zh) 弹性接触簧及使用该接触簧的转接器
CN208923408U (zh) 金属簧片结构和电连接器
CN214462086U (zh) 一种挂板
CN213343226U (zh) 一种高效率的电子元件整脚机构
CN207695558U (zh) 旋铆机夹具
CN107317146B (zh) 一种同极性插套连接结构及插座
CN211557804U (zh) 一种实现自动组装鳍片的散热器
CN111230845A (zh) 一种拉弯型连续体机器人单元及机器人
CN219874356U (zh) 一种连接稳定的针孔件
CN210938911U (zh) 硬壳电池化成夹紧装置
CN217823345U (zh) 一种双弹力双头弹簧针
CN208706930U (zh) 一种连续预绝缘自锁型端子
CN207530112U (zh) 一种网钉式压接端子
CN213546610U (zh) 一种簧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