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3408U - 金属簧片结构和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金属簧片结构和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23408U CN208923408U CN201821842886.4U CN201821842886U CN208923408U CN 208923408 U CN208923408 U CN 208923408U CN 201821842886 U CN201821842886 U CN 201821842886U CN 208923408 U CN208923408 U CN 2089234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ing leaf
- metal spring
- leaf structure
- conductive
- fixed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金属簧片结构和电连接器,其中,该金属簧片结构包括两基段,两所述基段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及多个导电悬臂和导电固定臂,沿所述基段的延伸方向交替间隔排布;所述导电悬臂的一端自一所述基段引出并朝另一所述基段延伸形成自由端,所述导电固定臂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基段相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提高金属簧片结构的结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簧片结构和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用电设备的充电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是直接更换电池,另一类则是利用外部电力传输设备对用电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现有的利用外部电力传输设备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形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电连接器的接线柱不易拆装的问题。
现有技术提出一种采用金属簧片设计的电连接器,其在金属簧片结构上冲压形成有若干弹性的导电臂,并将金属簧片结构卷成适配接线柱的筒状,导电臂凸出于金属簧片结构筒形腔的内侧,以在与接线柱电连接、及弹性卡接,如此,实现了金属簧片结构与接线柱的弹性插接,方便用户的拆装。现有的金属簧片结构的导电臂均一端呈悬空设置,以使用户可更轻松的将接线柱插入金属簧片内,然而,如此设置,导致导电臂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外翘或者内陷,降低了金属簧片的结构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金属簧片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簧片结构的结构强度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金属簧片结构,包括:
两基段,两所述基段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导电悬臂和导电固定臂,沿所述基段的延伸方向交替间隔排布;所述导电悬臂的一端自一所述基段引出并朝另一所述基段延伸形成自由端,所述导电固定臂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基段相接。
可选地,所述导电固定臂与两所述基段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电固定臂与导电悬臂均朝外呈弧状设置;或
所述导电固定臂与导电悬臂均呈凸起状或凹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电固定臂包括导向段和连接段,所述导向段一端与所述导电悬臂所连接的基段相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段相接,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导向段的一端与未与所述导电悬臂相接的基段相接;
所述连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向段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导电固定臂与导电悬臂上设有凸点、凸台、凹点以及凹坑中的一者或多者
可选地,未与所述导电悬臂相接的基段上还设有多个外接部,多个所述外接部与多个所述导电悬臂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外接部包括根部和叉状部,所述根部一端与所述基段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叉状部相接,所述叉状部远离所述根部的一侧形成有外接插槽。
可选地,所述外接部自所述基段朝外、朝内倾斜或平直延伸。
可选地,还包括与两所述基段平行的另一基段,任意两所述基段之间设有多个所述导电悬臂和导电固定臂。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金属簧片结构,该金属簧片结构包括:
两基段,两所述基段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导电悬臂和导电固定臂,沿所述基段的延伸方向交替间隔排布;所述导电悬臂的一端自一所述基段引出并朝另一所述基段延伸形成自由端,所述导电固定臂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基段相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金属簧片结构的至少部分导电悬臂改良为两端均与基段固定连接的导电固定臂,从而有效降低金属簧片结构外周在外力冲击下外翘或内陷的可能,提高金属簧片结构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簧片结构一实施例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金属簧片结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簧片结构另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簧片结构再一实施例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金属簧片结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簧片结构又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基段 | 11 | 外接部 |
111 | 根部 | 112 | 叉状部 |
2 | 导电悬臂 | 3 | 导电固定臂 |
31 | 导向段 | 32 | 连接段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属簧片结构及具有该金属簧片结构的电连接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该金属簧片结构包括:
两基段1,两基段1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导电悬臂2和导电固定臂3,沿基段1的延伸方向交替间隔排布;导电悬臂2的一端自一基段1引出并朝另一基段1延伸形成自由端,导电固定臂3的两端分别与两基段1相接。
可以理解,金属簧片结构具有初始状态和使用状态,初始状态即金属簧片结构刚由片状基材加工而成的状态,此时的金属簧片结构呈片状设置,而使用状态即将金属簧片结构卷成适配接线柱的筒状的状态,容易理解的是,金属簧片结构的内侧面即其在使用状态下位于筒状腔体内的侧面。
可以理解,金属簧片结构处于筒状的使用状态后,将接线柱插入金属簧片结构的内腔(自导电悬臂2的连接端一侧插入),在装配者的外力作用下,接线柱挤压并抵紧导电悬臂2和导电固定臂3,尔后,装配者撤去外力,导电悬臂2、导电固定臂3弹性恢复而将接线柱卡紧,抵接接线柱,以起到导电的作用。容易理解的是,金属簧片结构用以与接线柱卡接的臂一部分为悬空臂、另一部分为两端固定臂,以此兼顾装配者安装的便捷性以及金属簧片结构的结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将金属簧片结构的至少部分导电悬臂2改良为两端均与基段1固定连接的导电固定臂3,从而有效降低金属簧片结构外周在外力冲击下外翘或内陷的可能,提高金属簧片结构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导电固定臂3与两基段1一体成型设置;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简化金属簧片结构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提高金属簧片结构的结构可靠性。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两基段1与导电固定臂3可拆卸连接,例如但不限于卡接等方式。
进一步地,导电固定臂3与导电悬臂2均朝外呈凸弧状设置;或导电固定臂3与导电悬臂2均朝内呈凹弧状设置。可以理解,对应于不同尺寸类型的接线柱,金属簧片结构的外周可呈外凸设置或内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不限于此。不失一般性,导电固定臂3的弧度小于导电悬臂2的弧度,以更好地保证导电固定臂3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固定臂3与导电悬臂2也可呈凸起状或凹状设置。
进一步地,导电固定臂3包括导向段31和连接段32,导向段31一端与导电悬臂2所连接的基段1相接,另一端与连接段32相接,连接段32远离导向段31的一端与未与导电悬臂2相接的基段1相接;连接段32的宽度小于导向段31的宽度。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接线柱插入的顺畅性。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导电固定臂3的宽度也可沿接线柱的插入方向呈逐渐渐缩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段32与导向段31和基段1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设置;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避免接线柱插入的过程中,对导电固定臂3造成不必要的磕碰损坏。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段32与导向段31和基段1任一者的连接处呈圆滑过渡设置。
进一步地,导电固定臂3和导电悬臂2上设有凸点、凸台、凹点以及凹坑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理解,如此设置,相较于导电固定臂3和导电悬臂2呈平面状,都可以有效增大导电固定臂3和导电悬臂2与接线柱的电连接面积,提高导电可靠性。
进一步地,未与导电悬臂2相接的基段1上还设有多个外接部11,多个外接部11与多个导电悬臂2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理解,外接部11用以与电连接器的铜管相接,外接部11与导电悬臂2一一对应设置,各外接部11形成一外接环,有利于提高金属簧片结构与铜管之间的导电可靠性。应当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金属簧片结构上也可不设置外接部11。
本实施例中,外接部11包括根部111和叉状部112,根部111一端与基段1相接,另一端与叉状部112相接,叉状部112远离根部111的一侧形成有外接插槽。可以理解,该外接部11的设计简单且连接方便,有利于降低其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用户装配电连接器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外接部11自基段1朝外、朝内倾斜延伸或平直延伸,针对于不同电连接器内铜管的不同连接位置进行设计。
另一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整体式空调器,如图5至图7所示,与上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金属簧片结构还包括与两基段1平行的另一基段1,任意两基段1之间设有多个导电悬臂2和导电固定臂3,即金属簧片结构包括两排并行设置的导电悬臂2和导电固定臂3,适配于尺寸更大的插线柱。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金属簧片结构,该金属簧片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连接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金属簧片结构,用于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基段,两所述基段平行且间隔设置;以及
多个导电悬臂和导电固定臂,沿所述基段的延伸方向交替间隔排布;所述导电悬臂的一端自一所述基段引出并朝另一所述基段延伸形成自由端,所述导电固定臂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基段相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固定臂与两所述基段一体成型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固定臂与导电悬臂呈弧状设置;或
所述导电固定臂与导电悬臂呈凸起状或凹状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固定臂包括导向段和连接段,所述导向段一端与所述导电悬臂所连接的基段相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段相接,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导向段的一端与未与所述导电悬臂相接的基段相接;
所述连接段的宽度小于所述导向段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固定臂与导电悬臂上设有凸点、凸台、凹点以及凹坑中的一者或多者。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未与所述导电悬臂相接的基段上还设有多个外接部,多个所述外接部与多个所述导电悬臂一一对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部包括根部和叉状部,所述根部一端与所述基段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叉状部相接,所述叉状部远离所述根部的一侧形成有外接插槽。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部自所述基段朝外、朝内倾斜延伸或平直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簧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两所述基段平行的另一基段,任意两所述基段之间设有多个所述导电悬臂和导电固定臂。
10.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簧片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42886.4U CN208923408U (zh) | 2018-11-07 | 2018-11-07 | 金属簧片结构和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42886.4U CN208923408U (zh) | 2018-11-07 | 2018-11-07 | 金属簧片结构和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23408U true CN208923408U (zh) | 2019-05-31 |
Family
ID=66711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42886.4U Active CN208923408U (zh) | 2018-11-07 | 2018-11-07 | 金属簧片结构和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92340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71933A (zh) * | 2021-07-23 | 2021-10-29 | 海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及大电流连接器端子 |
-
2018
- 2018-11-07 CN CN201821842886.4U patent/CN2089234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71933A (zh) * | 2021-07-23 | 2021-10-29 | 海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及大电流连接器端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23408U (zh) | 金属簧片结构和电连接器 | |
CN208782088U (zh) | 电源连接器端子 | |
CN203312504U (zh) | 连接器端子 | |
CN209266672U (zh) | 一种连接器插针保护装置 | |
CN208385713U (zh) | 一种多节拼接插座 | |
CN205645715U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 | |
CN202004267U (zh) | 新型电源插头 | |
CN108471010A (zh) | 一种插件护套配合结构 | |
CN208622976U (zh) | 金属簧片结构和电连接器 | |
CN210245789U (zh) | 一种新型防脱电源插座结构 | |
CN201466281U (zh) | 一种高对中度簧片 | |
CN208489409U (zh) | 一种用于电能表rs485通信的插头 | |
CN209071666U (zh) | 一种接插件及其公插件 | |
CN208820095U (zh) | 冠簧端子结构及电连接插座 | |
CN102842451B (zh) | 按钮开关及其连接器 | |
CN207588023U (zh) | 一种冷压焊接接线端子 | |
CN213304437U (zh) | 一种扁平式插接件 | |
CN220021677U (zh) | 一种新型插套 | |
CN214797830U (zh) | 一种连接器端子 | |
CN210806021U (zh) | 导电端子及使用其的压接式线对板连接器 | |
CN219534936U (zh) | 一种换电柜电源连接器 | |
CN202871630U (zh) | 按钮开关及其连接器 | |
CN221150399U (zh) | 插头护套及连接器 | |
CN211150849U (zh) | 一种针座连接器用的复合式空接端子 | |
CN217882003U (zh) | 一种连接器公端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