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6763U - 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6763U
CN211716763U CN202020074012.XU CN202020074012U CN211716763U CN 211716763 U CN211716763 U CN 211716763U CN 202020074012 U CN202020074012 U CN 202020074012U CN 211716763 U CN211716763 U CN 211716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distribution
water distributor
pipe
distribu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7401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立甲
陈启强
吴东周
陈纯
彭成威
黄贤聪
彭莹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07401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6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6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67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包括第二布水管、第三布水管、主水管和布水孔,所述主水管的外侧均匀安装有第四四向接头,所述第四四向接头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布水管,所述第一布水管的皆底端均匀开设有布水孔,所述第一布水管的外侧皆安装有第三四向接头,所述第三四向接头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分水管,所述主水管的底端安装有多向接头,所述多向接头的内部皆安装有第二布水管,所述第二布水管的外侧皆均匀安装有第二四向接头。本实用新型该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第一布水管通过主水管、第二布水管和第三布水管的相互配合使用,增加布水管道和对称的结构,使布水器的布水面积增大,布水口布水更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冷塔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经济腾飞,能源中用电量迅速增长,特别是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普遍供电紧张,如果能够运用蓄冷技术,把一部分快速增长的空调用电从高峰时段转移到低谷时段,将起到很好的削峰填谷作用,蓄冷技术是需求侧调峰的有效途径,水蓄冷技术的关键问题是设计合适的水蓄冷槽的结构,防止所蓄冷水与回流热水的混合,为实现这一目的,目前可以采用自然分层型水蓄冷、多槽式蓄冷、迷宫式蓄冷和隔膜式蓄冷等方法。
现在市面上自然分层型水蓄冷槽所用的布水器多数为八角型布水器(图7)和单管式布水器(图8),这两种布水器均有不足之处:
(1)布水器布水效果不均匀;
(2)布水器压力大,导致布水器出水口水流流速过快,造成自然分层的紊乱和热对流,增加了斜温层的厚度,进而减少冷却量,造成蓄冷量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包括第二布水管、第三布水管、主水管和布水孔,所述主水管的外侧均匀安装有第四四向接头,所述第四四向接头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布水管,所述第一布水管的皆底端均匀开设有布水孔,所述第一布水管的外侧皆安装有第三四向接头,所述第三四向接头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分水管,所述主水管的底端安装有多向接头,所述多向接头的内部皆安装有第二布水管,所述第二布水管的外侧皆均匀安装有第二四向接头,所述第二布水管的两侧皆均匀开设有侧缝,所述第二四向接头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三布水管,所述第三布水管的外侧皆均匀安装有第一四向接头,所述第一四向接头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分水管,所述第一分水管的底端皆均匀开设有侧缝。
优选的,所述第二布水管的材料采用PPR管材,规格为PPR-DN40。
优选的,所述第二布水管的数量设置有六组,且每组第二布水管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布水孔的夹角大小为120°。
优选的,所述侧缝的间隙为0.5mm或0.6mm。
优选的,所述多向接头的底端安装有直浇道窝,所述直浇道窝的一侧开设有道窝缝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第一布水管通过主水管、第二布水管和第三布水管的相互配合使用,增加布水管道和对称的结构,使布水器的布水面积增大,布水口布水更均匀;
第二布水管通过使用侧缝,增大了布水管道,增加水在管中的摩擦力和布水器出水口的创新将孔口改为条缝形口,达到减小水压,进而减小水流流速的效果。
第一分水管通过道窝缝隙和直浇道窝的相互配合使用,在主管道最底部分流处设计一个直浇道窝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水冲击的压力。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使自然分层型水蓄冷槽内减少紊流和减少扰乱斜温层,使它的斜温层变薄,减少能量损失,达到更好的蓄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水管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布水管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布水管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分水管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的八角型布水器;
图8为现有技术中的单管式布水器。
图中:1、第一布水管;2、第二布水管;3、第一分水管;4、第三布水管;5、第二分水管;6、第一四向接头;7、第二四向接头;8、第三四向接头;9、多向接头;10、主水管;11、布水孔;12、第四四向接头;13、侧缝;14、道窝缝隙;15、直浇道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包括第二布水管2、第三布水管4、主水管10和布水孔11,主水管10的外侧均匀安装有第四四向接头12,第四四向接头12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布水管1,第一布水管1的皆底端均匀开设有布水孔11,第一布水管1的外侧皆安装有第三四向接头8,第三四向接头8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分水管5,主水管10的底端安装有多向接头9,多向接头9的内部皆安装有第二布水管2,第二布水管2的外侧皆均匀安装有第二四向接头7,第二布水管2的两侧皆均匀开设有侧缝13,第二四向接头7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三布水管4,第三布水管4的外侧皆均匀安装有第一四向接头6,第一四向接头6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分水管3,第一分水管3的底端皆均匀开设有侧缝13。
在本实施中:第二布水管2的材料采用PPR管材,规格为PPR-DN40,该种材料的可加工性强,易于操作,第二布水管2的数量设置有六组,且每组第二布水管2之间的夹角均相等,设置有六组第二布水管2可以使装置的布水范围更大,更加均匀,布水孔11的夹角大小为120°,可以使水流更加平稳,侧缝13的间隙为0.5mm或0.6mm,增大水流与水管之间的摩擦,减速水流,多向接头9的底端安装有直浇道窝15,直浇道窝15的一侧开设有道窝缝隙14,设计一个直浇道窝15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水冲击的压力。
工作原理:使用该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时,首先将水通入到主水管10内部,然后或经过第一布水管1分布到第二分水管5的内部,再经过布水孔11被分布,同时流入主水管10内部的水会通过多向接头9的分布分别流入各个第二布水管2中,并经过第二布水管2两侧的侧缝13被分布,又经过第三布水管4分布到第一分水管3内部,最终穿过布水孔11被分布到需要使用的地方,同时主水管10底端的道窝缝隙14可以对主水管10中的压力过大的水流进行引导并穿过直浇道窝15被分布,自然分层型水蓄冷槽需要用布水器将水平稳地引入槽中,依靠密度差而不是惯性力产生一个沿槽底或槽顶水平分布的重力流,使冷热水混合尽量减小,因此,在自然分层型水蓄冷槽设计中布水器的设计特别重要,它对水蓄冷槽的蓄冷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该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在自然分层型水蓄冷槽中的布水效果,与市面上的布水器相比,通过使用正六边形增加布水管道和对称的结构,使布水器的布水面积增大,布水口布水更均匀,增大了布水管道,增加水在管中的摩擦力和布水器出水口的创新将孔口改为条缝形口,达到减小水压,进而减小水流流速的效果,在主管道最底部分流处设计一个直浇道窝15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水冲击的压力,从而可以实现减少紊流和扰乱斜温层,使蓄水槽的斜温层变薄,减少能量损失,达到更好的蓄冷效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包括第二布水管(2)、第三布水管(4)、主水管(10)和布水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10)的外侧均匀安装有第四四向接头(12),所述第四四向接头(12)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布水管(1),所述第一布水管(1)的皆底端均匀开设有布水孔(11),所述第一布水管(1)的外侧皆安装有第三四向接头(8),所述第三四向接头(8)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二分水管(5),所述主水管(10)的底端安装有多向接头(9),所述多向接头(9)的内部皆安装有第二布水管(2),所述第二布水管(2)的外侧皆均匀安装有第二四向接头(7),所述第二布水管(2)的两侧皆均匀开设有侧缝(13),所述第二四向接头(7)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三布水管(4),所述第三布水管(4)的外侧皆均匀安装有第一四向接头(6),所述第一四向接头(6)的两侧皆安装有第一分水管(3),所述第一分水管(3)的底端皆均匀开设有侧缝(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布水管(2)的材料采用PPR管材,规格为PPR-DN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布水管(2)的数量设置有六组,且每组第二布水管(2)之间的夹角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孔(11)的夹角大小为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缝(13)的间隙为0.5mm或0.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向接头(9)的底端安装有直浇道窝(15),所述直浇道窝(15)的一侧开设有道窝缝隙(14)。
CN202020074012.XU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16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4012.XU CN211716763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74012.XU CN211716763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6763U true CN211716763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23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7401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716763U (zh) 2020-01-14 2020-01-14 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6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7174B (zh) 一种气电耦合极限冷凝的铸铝硅镁燃气热水炉
CN108344323A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103968607B (zh)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CN211716763U (zh) 一种高效自然分层型蓄冷塔布水器
CN202119110U (zh) 一种用于水箱的内胆及采用该内胆的水箱和热水器
CN104457035B (zh) 一种紧凑型箱翅式低温蓄热换热器
CN206399233U (zh) 一种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103791738B (zh) 联通管承压多管加热储水式换热器及其制作工艺
CN205174773U (zh) 防冻表冷器
CN210772903U (zh) 一种空调散热器分配器
CN205004415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07456260U (zh) 一种适用于摇晃工况的板翅式换热器封头
CN214582755U (zh) 一种方形蓄冷池自然分层水蓄冷布水装置
CN202675712U (zh) 蓄热器布水器
CN207050055U (zh) 一种建筑专用循环式热水采暖系统
CN104596337A (zh) 一种储能桶
CN206281382U (zh)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的换热器
CN201463630U (zh) 闭式冷却塔
CN212006080U (zh) 一种布水器及蓄水罐
CN212133348U (zh) 一种高位收水冷却塔
CN208222661U (zh) 一种蓄热水箱用布水管
CN210118914U (zh) 一种鱼骨式分级布水装置
CN208567586U (zh) 一种壳管换热器用均液器及壳管换热器
CN202675711U (zh) 蓄热器布水器
CN210198156U (zh) 立式蓄能罐均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2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