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8607B -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8607B
CN103968607B CN201410222183.1A CN201410222183A CN103968607B CN 103968607 B CN103968607 B CN 103968607B CN 201410222183 A CN201410222183 A CN 201410222183A CN 103968607 B CN103968607 B CN 103968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ied
water inlet
pipe
inlet pipe
outl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221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8607A (zh
Inventor
陈金华
韩浩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2221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8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8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8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8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86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TGEOTHERMAL COLLECTORS; GEOTHERMAL SYSTEMS
    • F24T10/00Geothermal collectors
    • F24T10/10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 F24T10/13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 F24T10/15Geothermal collectors with circulation of working fluids through underground channels, the working fluids not coming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using tube assemblies suitable for insertion into boreholes in the ground, e.g. geothermal probes using bent tubes; using tubes assembled with connectors or with return hea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其从管路自身结构因素以及与地热资源的交互因素多方面入手,通过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使得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得以增强,提高了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水流与地热资源之间的换热效率。将本发明的地埋管换热器应用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能够延长地埋管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帮助提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系统能耗和故障率,从而有效解决现有的地埋管换热器结构容易导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换热效率低、故障率较高、能效较低、节能效益不显著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及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建筑和住宅的供暖和空调已经成为普遍的要求。作为中国传统供热的燃煤锅炉不仅能源利用率低,而且还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在一些城市中燃煤锅炉在被逐步淘汰,而燃油、燃气锅炉则运行费用很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就是一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具有较大优势的解决供热和空调的替代方式。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的一种。系统中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在冬季,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用于采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壤中去,并且常年能保证地下温度的均衡,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由地源热泵机组1、空调末端11和地埋管换热器12构成,三者之间靠水或空气作为换热介质进行热量的传递,由地埋管换热循环泵2驱动地源热泵机组1与地埋管换热器12之间的换热介质循环,由空调换热循环泵10驱动地源热泵机组1与空调末端11之间的换热介质循环;其中,地源热泵机组1与地埋管换热器12之间换热介质为水,与建筑物内的空调末端11换热介质可以是水或空气。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制热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使其进行液-汽转化的循环;在地埋管换热循环泵的驱动下,由室外的地埋管换热器吸收地下水或土壤里的热量,通过地源热泵机组系统内冷媒的蒸发,将地埋管换热器的水路循环中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空调换热循环泵的驱动下,在冷媒循环的同时,空调末端再通过冷媒-空气热交换器内冷媒的冷凝,通过空气循环将冷媒所携带的热量吸收;在地下的热量不断转移至室内的过程中,通过室内的空调末端向室内供暖。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制冷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冷媒做功,使其进行汽-液转化的循环;在空调换热循环泵的驱动下,空调末端通过冷媒-空气热交换器内冷媒的蒸发将室内空气循环所携带的热量吸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同时再通过冷媒-水热交换器内冷媒的冷凝;在地埋管换热循环泵的驱动下,由地源热泵机组与地埋管换热器之间的循环水路将冷媒中所携带的热量吸收,最终通过室外的地埋管换热器将热量转移至地下水或土壤里;在室内热量通过空调末端、地源热泵机组和地埋管换热器不断转移至地下的过程中,通过空调末端的冷媒-空气热交换器,以冷风的形式为室内供冷。
但是,在现有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研究中,往往主要关注地源热泵机组与地埋管换热器之间和空调末端之间的换热效能问题,而对于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能研究并不多见。目前的地埋管换热器结构通常较为简单,如图1所示,通常将地埋进水管4、地埋出水管6竖直并行排列地埋入地下,地埋进水管4和地埋出水管6之间通过管卡9相互固定,以地埋进水管4和地埋出水管6的上端管口分别作为地埋管换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地埋进水管4和地埋出水管6的下端通过U型弯管5相连通,即构成地埋管换热器12;在地埋出水管6高近地面的异端管体上通常还设有保温套8用以保温;其地埋进水管4、地埋出水管6通常采用普通的PE(聚乙烯)管道,而其U型弯管5也通常采用与地埋进水管4、地埋出水管6相同口径的PE弯管。一方面,普通PE管光滑的内壁不利于促进管内水流与管外的地下水或土壤进行换热。另一方面,在地埋管换热器敷设过程和电、热熔接管过程中,管道中难免会进入泥沙及管材碎屑,同时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地埋管换热器底部同样会积累水中的杂质、污垢等,由于地埋管换热器的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高度一般为80~100米,且一般采用DN32和DN25的PE管,管径较小,管内运行流速通常在0.4m/s~0.6m/s范围内,堵塞物体很难由借助水流从地埋出水管流出地面,最终容易因U型弯管积累过多杂质而影响地埋管换热器水流循环的整体流速,同时也容易引起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频繁出现故障。根据《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9年版)》,规定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地埋管换热器最低循环流速为0.4m/s,当低于此流速时,地埋管换热器内由于流速过低,管壁处于层流状态,将严重制约换热效果,同时层流态增大了系统阻力,加之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光滑的内壁换热效果较差,系统阻力大,最终导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全年多处于低负荷状态下运行,换热效率低,甚至因地热管换热器完全阻塞导致其寿命缩短。从而在地源热泵全寿命周期内,导致出现能效较低、故障率较高、节能效益不显著等问题。不仅如此,现有地埋管换热器简单的分布结构,对于其换热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然而地埋管换热器一经布建便难以更改。同时地热管换热器中U型弯管积累杂质的问题也容易造成其管道阻塞,进而缩短了地热管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地埋管换热器建设初投资较大,一般情况下,布建地埋管换热器的钻孔打井费用及管材、回填等费用,总计在1万元左右。因此,如何延长地埋管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增强其换热能效,是地源热泵空调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以通过结构改善,延长地埋管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并使得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得以增强,能够提高其管内水流与地热资源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帮助提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系统能耗,以解决现有的地埋管换热器结构容易导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换热效率低、故障率较高、能效较低、节能效益不显著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手段: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包括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和U型弯管接头;所述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上端管口分别作为地埋管换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下端分别与U型弯管接头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相连通,且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之间通过管卡相互固定;
所述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内壁上均顺其延伸方向设置有导流凹槽;所述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一侧沿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分布设置有若干个进水管固定槽;所述地埋出水管的外壁上顺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螺旋分布设置有若干个出水管固定槽,每相邻两个出水管固定槽之间在地埋出水管外壁上的分布位置呈90°相位角;且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进水管固定槽与地埋出水管外壁上相应位置的出水管固定槽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U型弯管接头的下部具有一通径大于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内径的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的一侧通过进水通道连通至U型弯管接头的进水端口,另一侧通过出水通道连通至U型弯管接头的出水端口,容置腔室的底面呈下凹的弧面,且容置腔室底面上靠近出水通道一侧具有一从容置腔室底面向上延伸的阻挡壁;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之间位于容置腔室上方的位置还设有连通通道;
所述管卡具有能够套接在地埋进水管上的第一固定环、能够套设在地埋出水管上的第二固定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间隔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分别连接在间隔环上相对的两侧,且第一固定环与间隔环的连接处朝向第一固定环的一侧设有与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进水管固定槽形状相匹配的进水管固定卡栓,第二固定环与间隔环的连接处朝向第二固定环的一侧设有与地埋出水管外壁上的出水管固定槽形状相匹配的出水管固定卡栓;
所述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之间通过若干个管卡相互固定;其中,每个管卡的第一固定环固定套接在地埋进水管上,第二固定环套固定设在地埋出水管上,且管卡的进水管固定卡栓和出水管固定卡栓分别对应地卡接在地埋进水管外壁和地埋出水管外壁上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进水管固定槽和出水管固定槽中;由于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若干个进水管固定槽沿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分布设置在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一侧,而地埋出水管的外壁上的若干个出水管固定槽顺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螺旋分布设置,从而在若干个管卡的固定作用下,使得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相互扭转形成双螺旋分布。
作为上述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基础上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内壁上的导流凹槽为沿其管道延伸方向设置的纵向凹槽。
作为上述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基础上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内壁上的导流凹槽为顺其管道延伸方向螺旋设置的螺旋凹槽。
作为上述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基础上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U型弯管接头的容置腔室底面上靠近出水通道一侧的阻挡壁的纵向截面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或梯形状。
作为上述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基础上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管卡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远离间隔环的一侧均设有固定环开口,所述固定环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能够相互扣接的卡孔和卡扣。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中,在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内壁上顺其延伸方向设置导流凹槽,对管内水流导流,通过内壁上导流凹槽对流体导流使得流体的层流层变薄、湍流强度增大,从而增大了水流与管壁之间的传热系数,并增加水流与管壁的换热接触面积,由此使得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换热效率得以提升。
2、本发明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中,通过U型弯管接头的下部的容置腔室容纳积累物,并借助阻挡壁防止容置腔室内大量积累物被从进水通道流向出水通道的水流冲刷进入地埋出水管而导致管道堵塞,同时还借助U型弯管接头进水通道与出水通道之间的连通通道更好地保证水流循环畅通,解决了因U型弯管接头阻塞而导致的系统阻力大、故障率高、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了地埋管换热器的流通性能和换热性能,延长了地埋管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中,其地埋进水管与地埋出水管之间所设置的管卡结构明显不同于现有技术,其安装更方便,对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的固定作用也更加牢固。
4、本发明地埋管换热器的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与管卡之间采用了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使得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相互扭转形成双螺旋分布,让地埋管换热器进水、出水侧周围的温度分布得以均衡,更有利于进水、出水侧周围土壤之间的热量、冷量扩散,从而有助于降低土壤温度变化速率,增大土壤与管内水流的温差,提升地埋管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
5、本发明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从其管路自身结构因素以及与地热资源的交互因素多方面入手,通过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使得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得以增强,提高了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水流与地热资源之间的换热效率,能够帮助提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系统能耗和故障率,从而有效解决现有的地埋管换热器结构容易导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换热效率低、故障率较高、能效较低、节能效益不显著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中地埋进水管或地埋出水管一种管道结构的径向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管道结构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中地埋进水管或地埋出水管另一种管道结构的径向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管道结构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中U型弯管接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模拟实验中所建的地埋管换热器三维换热模型的模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模拟实验中所建三维换热模型中在地埋管换热器管道位置处垂直剖面上的土壤温度分布图。
图9为本发明模拟实验中所建三维换热模型中在地埋管换热器管道位置处水平剖面上的土壤温度分布图。
图10为本发明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中地埋进水管上进水管固定槽设置位置以及地埋出水管上出水管固定槽设置位置示例说明图。
图11为本发明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中的管卡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地埋管换热器的双螺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其通过结构优化,从多方面缓解了降低换热效率的促发因素,使得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得以增强,能够提高其管内水流与地热资源之间的换热效率,进而帮助提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系统能耗。
本发明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的整体构造,主要由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和U型弯管接头构成;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上端管口分别作为地埋管换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下端分别与U型弯管接头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相连通,且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之间通过管卡相互固定。与现有技术中地埋管换热器的最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地埋管换热器中对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和U型弯管接头的结构都进行了优化改进,并改变了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的分布结构。
本发明的地埋管换热器中,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内壁上均顺其延伸方向设置有导流凹槽。具体而言,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内壁上的导流凹槽,可以是沿其管道延伸方向设置的纵向凹槽,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标号10表示地埋进水管或地埋出水管的管壁,标号1a表示纵向凹槽;也可以是顺其管道延伸方向螺旋设置的螺旋凹槽,如图4和图5所示,其中标号10表示地埋进水管或地埋出水管的管壁,标号1b表示螺旋凹槽。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内壁光滑的普通PE管作为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而言,本发明地埋管换热器中的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通过在内壁上设置导流凹槽,来提高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换热效率。其原理在于:当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流体黏性的作用,使壁面附近的流体减速而形成流动边界,边界层内存在速度梯度;当边界层内的流动处于滞流状态时,称为滞流边界层;当边界层内的流动发展为湍流时,称为湍流边界层。但是,即使是湍流边界层,靠近壁面处仍有一层薄层(滞流内层)存在,在此薄层内流体呈滞流流动。滞流内层和湍流主体之间称为缓冲层。由于滞流内层中流体分层运动,相邻层间没有流体的宏观运动,因此在垂直于流动方向上不存在热对流,该方向上的热传递仅为流体的热传导(实际上,在滞流流动时的传热总是要受到自然对流的影响,使传热加剧)。由于流体的导热系数较低,使滞流内层内的导热热阻很大,因此该层中温差较大,即温度梯度较大。在湍流主体中,由于流体质点的剧烈混合并充满漩涡,因此湍流主体中温度差(温度梯度)绩效,各处温度基本相同。在缓冲层区,热对流和热传导的作用大致相同,在该层内温度发生缓慢的变化。由以上原理分析可知,对流传热是集热对流和热传导于一体的综合现象,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在滞流内层;因此,减薄滞流内层的厚度是强化对流传热的主要途径。地热管换热器的换热量Q与换热器的有效换热面积F、对数温差Δtm与传热系数K值的乘积为等式,计算式为Q=K·F·Δtm。传热介质在管内流动时,由于光滑管壁的粗糙度小而使介质在流动时产生边界层的层流,大大减低了管内的换热效果,影响传热效果。针对于此,本发明的地埋管换热器中,在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内壁上顺其延伸方向设置导流凹槽,一方面,导流凹槽起到了对管内水流导流的作用,并通过内壁上导流凹槽对流体导流使得流体的层流层变薄、湍流强度增大,从而增大了水流与管壁之间的传热系数K,且根据导流凹槽设置方式的不同,相比于沿管道延伸方向设置的纵向凹槽对减小流体层流层、增强湍流强度的效果而言,顺管道延伸方向螺旋设置的螺旋凹槽除了能够减小流体层流层、增强湍流强度之外,还能够大幅度增加水流在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内壁流动的扰动性,形成扰流,提高管内水流与管内壁间的对流换热效率,因此,螺旋凹槽相比于纵向凹槽的导流凹槽设置方式而言,对传热系数K的提升幅度更大;另一方面,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内壁上增设导流凹槽,还相当于增加了水流与管壁的换热接触面积F;由此以来,在管内水流温度相对于管外地热资源的对数温差Δtm一定的情况下,本发明地埋管换热器中的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获得更大的换热量Q,从而使得换热效率得以提升。
为了证明本发明地埋管换热器中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内壁上设置导流凹槽以增强管道换热效率的实际效果,本发明还进行了模拟实验加以验证。实验采用长、宽、高尺寸为1000mm×1000mm×700mm且外壁保温的保温箱,保温箱内盛满土壤,即不受室外环境的影响。实验用了三种不同管壁类型的PE管进行对比测试,即内壁光滑PE管(简称为1#管),内壁上沿其管道延伸方向设置有纵向凹槽的PE管(简称为2#管,管道内壁的纵向凹槽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以及内壁上顺其管道延伸方向螺旋设置有螺旋凹槽的PE管(简称为3#管,管道内壁的螺旋凹槽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实验所用三种管道的管径均为DN32。测试时,三种管道分别穿过保温箱内的土壤层,保证三种管道的进口水温、流速、流量情况相同。在设定管道内水流流速为0.5m/s的情况下,分别测试进水温度为35℃和50℃时,该三种PE管出水温度和进出水温差随运行时间的变化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进水温度为35℃的各管出水温度:
表2、进水温度为50℃的各管出水温度: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到,在相同运行时间的情况下,2#管(纵向凹槽型)和3#管(螺旋凹槽型)比内壁光滑的1#管进出水温差更大,说明在相同的水流流速条件下,内壁设有纵向凹槽和螺旋凹槽的管道加大了管内壁与流体的对流换热强度,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2#管与3#管相比,在相同运行时间的情况下,3#管进出水温差大于2#管,说明在相同的水流流速条件下,内壁设有螺旋凹槽的管道比内壁设有纵向凹槽的管道的换热效率更高。该实验结果也印证了本发明上述对管道换热原理和换热效果的分析。同时,对于系统在低负荷工况下时,由于水泵变频,系统水流速相对减小(如0.3m/s),但在管道内壁螺旋凹槽的扰流作用下,其管内流体仍然处于紊流的状态,相对于较高流速的情况而言换热效果变化较小,从而增加了地埋管高效率换热流速区间,增强了管道对于管内流速的波动适应范围,减小了管道内流体流速对换热效率的影响。当然,从理论上讲,相比于设置纵向凹槽,设置螺旋凹槽的管道因为对流体存在扰流现象,流体在管道内的流动阻力会相应增加,进而带来一定程度的水泵功率及耗电量的增加。这就涉及到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整体的能效均衡问题,需要将本发明的地热管换热器具体应用到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再加以具体分析。但本发明地热管换热器对于换热性能的提升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针对于现有技术的地埋管换热器中,U型弯管容易阻塞而影响地埋管换热器水流循环的整体流速,导致地热管换热器使用寿命短、系统阻力大、故障率高、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在本发明的地埋管换热器中,采用了改进结构的U型弯管接头。如图6所示,该U型弯管接头20的下部具有一通径大于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内径的容置腔室21,这里的通径是指容置腔室允许水流流通的通道内径,容置腔室21的一侧通过进水通道24连通至U型弯管接头的进水端口22,另一侧通过出水通道25连通至U型弯管接头的出水端口23,容置腔室21的底面呈下凹的弧面,且容置腔室21底面上靠近出水通道25一侧具有一从容置腔室底面向上延伸的阻挡壁26;进水通道24和出水通道25之间位于容置腔室21上方的位置还设有连通通道27。本发明地埋管换热器中采用的U型弯管接头的下部具有一通径大于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内径的容置腔室,该通径较大的容置腔室能够容纳更多的积累物而不被阻塞,并且容置腔室底面上靠近出水通道一侧具有一从容置腔室底面向上延伸的阻挡壁,能够使得在容置腔室内积累下沉的积累物被阻挡壁阻挡,防止容置腔室内大量积累物被从进水通道流向出水通道的水流冲刷进入地埋出水管而导致管道堵塞;不仅如此,即便U型弯管接头的容置腔室水流不畅,从进水通道进入的水流依然可以通过连通通道流通至出水通道,更好地保证了地埋管换热器中水流循环畅通;由此,使得地埋管换热器更不易发生阻塞,能够具备更长的使用寿命,并很好地解决了因U型弯管接头阻塞而导致的系统阻力大、故障率高、换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升了地埋管换热器的流通性能和换热性能。具体实施时,U型弯管接头的容置腔室底面上靠近出水通道一侧的阻挡壁,最好设计其纵向截面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或梯形状,以确保其具备较强的抗压承受力,避免U型弯管接头的容置腔室内积累物较多、水流流速较快的情况下致使阻挡壁折而形成新的阻塞物。
由此可见,在自身结构因素对换热效率的影响方面,本发明的地埋管换热器通过对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以及U型弯管接头的结构改善,从地埋管换热器由进至出的流通通道中的多个环节上缓解了降低换热效率的促发因素,延长了地埋管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增强了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从而提高了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水流与地热资源之间的换热效率。
除此之外,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排布方式,也对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存在相当的影响。目前的地埋管换热器其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排布结构通常较为简单,通常将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竖直并行排列地埋入地下,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之间直接通过横向的管卡进行连接固定,如图1所示。例如在夏季运行工况下,地埋进水管的水温变化较大、温度较高,较高的地埋管进水温度通过地埋进水管后由于放热,温度下降,再进入地埋回水管后,由于水温较低,地埋回水管内水温与土壤温度温差较小,放热较为微弱;因此,现有地埋管换热器中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并行排布方式,其换热主要集中在地埋进水管一侧,而若长期运行,地埋进水管一侧附近的土壤也容易随着换热的进行而升温,而地埋进水管一侧的土壤因集中受热,其吸收的热量又难以有效的得以迅速扩散,导致地埋进水管一侧的水温与土壤温差减小,换热效率降低。通过模拟实验,经过流体力学计算Fluent14.5计算模拟,建立出具有竖直双U型地埋管群的地埋管换热器与土壤的三维换热模型。土壤长×宽×深设为25m×20m×100m,为了能够分层设置土壤初始温度,将土壤竖向由浅至深划分为9块,分别为0-5m、5-10m、10-20m、20-30m、30-60m、60-70m、70-80m、80-90m以及90-100m。钻孔共设置12口,钻孔直径130mm,每孔间距5m。双U型地埋管设定为外径为32mm、壁厚为3mm的PE管,每组进出水管的中心间距为70mm,图7为所建的地埋管换热器三维换热模型的模型示意图。通过模拟其在夏季运行工况下运行之后,测量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的温度分布情况;图8示出了在地埋管换热器中一组进、回水管道位置处在垂直剖面上的温度分布图,图9示出了在地埋管换热器管道10米埋深位置处水平剖面上的温度分布图;从图8可以看出,左侧为地埋管进水管,右侧为地埋管出水管,可以得到整个垂直方向上,地埋管进水管周围的土壤温度明显高于回水管周围土壤温度;从图9同一埋深高度下双U埋管土壤温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双U供水管土壤温度呈现较高的趋势。综合水平和竖直方向温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地埋管换热器的进水、出水两侧呈现明显的温度分布不均衡的情况,进水侧周围的土壤温度明显较高。由此证明了现有技术的地埋管换热器中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排布方式存在受热分布不均、换热效率较低的问题。在冬季运行工况下,情况亦然,地埋回水管一侧换热较为微弱,而地埋进水管一侧的土壤因长时间集中受冷,其吸收的冷量难以迅速扩散,导致地埋进水管一侧的水温与土壤温差减小,换热效率降低。由此便使得地埋管换热器进水、出水侧周围的温度分布不均衡,长时间运行导致进水、出水侧换热效率都较低的情况,影响地埋管换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最终带来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能耗高,不节能的状况。针对于此,本发明的地埋管换热器的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与管卡之间采用了完全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连接结构,来改变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排布方式。
本发明的地埋管换热器中,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一侧沿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分布设置有若干个进水管固定槽;地埋出水管的外壁上顺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螺旋分布设置有若干个出水管固定槽,每相邻两个出水管固定槽之间在地埋出水管外壁上的分布位置呈90°相位角;且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进水管固定槽与地埋出水管外壁上相应位置的出水管固定槽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具体举例而言,如图10所示,左侧的地埋进水管沿其周向每间隔90°相位角分别标记为A、B、C、D四个相位方向,右侧的地埋出水管沿其周向每间隔90°相位角分别标记为1、2、3、4四个相位方向;而沿地埋进水管的管道延伸方向,在地埋进水管外壁的A、B、C、D四个相位方向上分别等间隔地存在A1、A2、A3,B1、B2、B3,C1、C2、C3以及D1、D2、D3等位置,相应地,沿地埋出水管的管道延伸方向,在地埋出水管的1、2、3、4四个相位方向上分别等间隔地存在11、12、13,21、22、23,31、32、33以及41、42、43等位置;进水管固定槽在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一侧沿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分布设置,即三个相邻的进水管固定槽可以设置在左侧地埋进水管的A1、A2、A3位置;而出水管固定槽在地埋出水管的外壁上顺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螺旋分布设置,且每相邻两个出水管固定槽之间在地埋出水管外壁上的分布位置呈90°相位角,即三个相邻的出水管固定槽可以设置在右侧地埋出水管的31、42、13位置。而管卡的结构如图11所示,本发明地埋管换热器中所采用的管卡30具有能够套接在地埋进水管上的第一固定环31、能够套设在地埋出水管上的第二固定环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间隔环33;第一固定环31和第二固定环32分别连接在间隔环33上相对的两侧,且第一固定环31与间隔环33的连接处朝向第一固定环的一侧设有与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进水管固定槽形状相匹配的进水管固定卡栓34,第二固定环32与间隔环33的连接处朝向第二固定环的一侧设有与地埋出水管外壁上的出水管固定槽形状相匹配的出水管固定卡栓35。具体设计时,管卡30的第一固定环31和第二固定环32远离间隔环33的一侧还可以设有固定环开口,在固定环开口的两侧分别设置能够相互扣接的卡孔36和卡扣37,从而使得第一固定环31和第二固定32环能够从固定环开口处分别套接在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外侧后,再通过固定环开口两侧的卡孔35和卡扣37相互扣接套紧,从而更便于将套管更方便、快捷地安装在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之间。由此,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地埋管换热器中,地埋进水管11和地埋出水管12之间通过若干个管卡30相互固定,地埋进水管11和地埋出水管12的下端通过U型弯管接头20相连通;其中,每个管卡30的第一固定环固定套接在地埋进水管上,第二固定环套固定设在地埋出水管上,且管卡30的进水管固定卡栓和出水管固定卡栓分别对应地卡接在地埋进水管11外壁和地埋出水管12外壁上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进水管固定槽和出水管固定槽中;由于地埋进水管11外壁上的若干个进水管固定槽沿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分布设置在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一侧,而地埋出水管12的外壁上的若干个出水管固定槽顺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螺旋分布设置,从而在若干个管卡30的固定作用下,使得地埋进水管11和地埋出水管12相互扭转形成双螺旋分布。双螺旋分布的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使得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在地埋土壤中的分布情况相互交错,地埋管换热器进水、出水侧周围的温度分布得以均衡,更有利于进水、出水侧周围土壤之间的热量、冷量扩散,从而有助于降低土壤温度变化速率,增大土壤与管内水流的温差,提升地埋管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
由此可见,在与地热资源交互的因素对换热效率的影响方面,本发明的地埋管换热器通过对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与管卡的结构改进,改变了管卡与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的连接方式,进而改变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排布方式,来解决因进水、出水侧周围的温度分布不均衡导致换热效率降低的问题,从管路排布环节上缓解了降低换热效率的促发因素,增强了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提高了其管内水流与地热资源之间的换热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从其管路自身结构因素以及与地热资源的交互因素多方面入手,通过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使得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得以增强,提高了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水流与地热资源之间的换热效率。将本发明的地埋管换热器应用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能够延长地埋管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帮助提高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能效,降低系统能耗和故障率,从而有效解决现有的地埋管换热器结构容易导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换热效率低、故障率较高、能效较低、节能效益不显著等问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包括地埋进水管、地埋出水管和U型弯管接头;所述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上端管口分别作为地埋管换热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下端分别与U型弯管接头的进水端口和出水端口相连通,且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之间通过管卡相互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内壁上均顺其延伸方向设置有导流凹槽;所述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一侧沿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分布设置有若干个进水管固定槽,每相邻两个进水管固定槽之间在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分布位置呈90°相位角;所述地埋出水管的外壁上顺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螺旋分布设置有若干个出水管固定槽,每相邻两个出水管固定槽之间在地埋出水管外壁上的分布位置呈90°相位角;且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进水管固定槽与地埋出水管外壁上相应位置的出水管固定槽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U型弯管接头的下部具有一通径大于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内径的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的一侧通过进水通道连通至U型弯管接头的进水端口,另一侧通过出水通道连通至U型弯管接头的出水端口,容置腔室的底面呈下凹的弧面,且容置腔室底面上靠近出水通道一侧具有一从容置腔室底面向上延伸的阻挡壁;所述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之间位于容置腔室上方的位置还设有连通通道;
所述管卡具有能够套接在地埋进水管上的第一固定环、能够套设在地埋出水管上的第二固定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间隔环;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分别连接在间隔环上相对的两侧,且第一固定环与间隔环的连接处朝向第一固定环的一侧设有与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进水管固定槽形状相匹配的进水管固定卡栓,第二固定环与间隔环的连接处朝向第二固定环的一侧设有与地埋出水管外壁上的出水管固定槽形状相匹配的出水管固定卡栓;
所述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之间通过若干个管卡相互固定;其中,每个管卡的第一固定环固定套接在地埋进水管上,第二固定环套固定设在地埋出水管上,且管卡的进水管固定卡栓和出水管固定卡栓分别对应地卡接在地埋进水管外壁和地埋出水管外壁上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进水管固定槽和出水管固定槽中;由于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若干个进水管固定槽沿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分布设置在地埋进水管外壁上的一侧,而地埋出水管的外壁上的若干个出水管固定槽顺其管道延伸方向等间隔地螺旋分布设置,从而在若干个管卡的固定作用下,使得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相互扭转形成双螺旋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内壁上的导流凹槽为沿其管道延伸方向设置的纵向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进水管和地埋出水管的内壁上的导流凹槽为顺其管道延伸方向螺旋设置的螺旋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弯管接头的容置腔室底面上靠近出水通道一侧的阻挡壁的纵向截面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或梯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卡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远离间隔环的一侧均设有固定环开口,所述固定环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能够相互扣接的卡孔和卡扣。
CN201410222183.1A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68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2183.1A CN103968607B (zh)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22183.1A CN103968607B (zh)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8607A CN103968607A (zh) 2014-08-06
CN103968607B true CN103968607B (zh) 2016-04-06

Family

ID=51238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2218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68607B (zh) 2014-05-23 2014-05-23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86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5084B (zh) * 2015-09-18 2016-12-14 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力热管式冷源蓄冷系统及冷水机组
CN105115083B (zh) 2015-09-18 2017-04-12 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力热管式地冷冷源蓄冷系统及冷水机组
CN106403098B (zh) * 2016-08-30 2019-02-12 湖南中大经纬地热开发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地表水源和温泉尾水的地热利用系统
TWI608205B (zh) * 2016-09-01 2017-12-11 Insulation pipe assembly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CN111103320B (zh) * 2019-12-13 2023-04-07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换热测系数装置
CN112628837B (zh) * 2020-11-30 2022-02-15 北方瑞能(内蒙古)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6926A (zh) * 2003-12-17 2004-11-17 吉林大学 地下换热系统交替制热、制冷的方法及其地下换热器
CN1945165A (zh) * 2006-10-31 2007-04-11 张延军 工程报废降水井直埋式地下换热器
CN201803629U (zh) * 2010-08-01 2011-04-20 赵团员 一种地源热泵地埋螺旋盘管
CN102937211A (zh) * 2012-11-28 2013-02-20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地源热泵竖直螺旋式埋管施工方法
CN203256730U (zh) * 2013-02-19 2013-10-30 河海大学 一种预埋传热管的预制能量桩装置
CN103615757A (zh) * 2013-12-16 2014-03-05 王怡岷 一种基于风能的地热温度补偿系统及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47972B2 (ja) * 1998-05-22 2008-02-13 前田製管株式会社 熱交換杭および加温装置
JP2002013829A (ja) * 2000-04-24 2002-01-18 Fujimaru Kensetsu Kk 定温、定湿エアーシステムの利用と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6926A (zh) * 2003-12-17 2004-11-17 吉林大学 地下换热系统交替制热、制冷的方法及其地下换热器
CN1945165A (zh) * 2006-10-31 2007-04-11 张延军 工程报废降水井直埋式地下换热器
CN201803629U (zh) * 2010-08-01 2011-04-20 赵团员 一种地源热泵地埋螺旋盘管
CN102937211A (zh) * 2012-11-28 2013-02-20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地源热泵竖直螺旋式埋管施工方法
CN203256730U (zh) * 2013-02-19 2013-10-30 河海大学 一种预埋传热管的预制能量桩装置
CN103615757A (zh) * 2013-12-16 2014-03-05 王怡岷 一种基于风能的地热温度补偿系统及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8607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8607B (zh) 一种用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
CN203810794U (zh) 一种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地埋管换热器结构
CN202630513U (zh) 节能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
CN111664602A (zh) 一种弯折型地热井
CN109724277B (zh) 地热井换热装置
CN106196233A (zh) 一种中深部地热能供暖系统
CN212806114U (zh) 一种同轴组合套管式换热器
CN101929733A (zh) 太阳能-空气-地能三热源型热泵热水器
CN103062958B (zh) 反冲洗系统
CN203037109U (zh) 地热螺旋紊流优化换热套筒
CN215598176U (zh) 一种土壤源热泵高效换热装置
CN203928228U (zh) 一种螺旋式地埋管换热器
CN104154790A (zh) 螺旋扁管式地埋管
CN210532722U (zh) 一种地埋式换热器
CN204240825U (zh) 一种多回路翅片式表冷器
CN210119034U (zh) 一种土壤热源热泵热交换管路
CN111322776A (zh) 一种同轴组合套管式换热器
CN207527876U (zh) 污水排水管换热装置
CN214094990U (zh) 地埋储能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地源热泵系统
CN214469448U (zh) 地源热泵系统
CN206191799U (zh) 一种具有换向功能的地埋系统
CN204612250U (zh) 地埋管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N204612251U (zh) 地埋管、地埋管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CN205316747U (zh) 一种水源换热装置
CN205079305U (zh) 一种双层螺旋地埋管热交换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