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4202U - 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及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及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4202U
CN211714202U CN201921786838.2U CN201921786838U CN211714202U CN 211714202 U CN211714202 U CN 211714202U CN 201921786838 U CN201921786838 U CN 201921786838U CN 211714202 U CN211714202 U CN 211714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roof
span
corner connector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868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星
刘磊
张增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geco Chengdong International Modular Housing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geco Chengdong International Modular Housing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geco Chengdong International Modular Housing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geco Chengdong International Modular Housing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868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4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4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4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及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所述房屋包括屋面框架、地面框架,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通过四个所述角柱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隔离柱固定连接,前侧的墙板设置有门,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和前侧的两个所述角柱形成走廊。所述结构包括如前面所述带走廊的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该带走廊房屋的走廊前侧与不带走廊房屋的前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但可以减少运输的车次,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可以与不带走廊的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共享走廊,房屋和走廊之间的连接只需一次安装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安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及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及其共享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及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整体运输和房屋空间最大化,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都不带走廊,为了防风挡雨又必须另配置一个走廊,如果每一个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都另配置一个走廊会大大增加制造成本,不利于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推广应用。为此,人们将一个走廊用于两个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共享使用,可以充分发挥走廊的作用,但是,这样的走廊共享结构每次搬运时都需要三车次运输,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同时,每一个走廊除需要了需要纵梁、横梁、檩条外,还需要四个角连接件和四个角柱,大大增加了走廊的制造成本,同时,将一个走廊分别与两个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连接需要两次安装,大大增加了安装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该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不但可以减少运输的车次,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可以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共享走廊,房屋和走廊之间的连接只需一次安装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安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的结构,该结构不但可以减少运输的车次,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可以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共享走廊,房屋和走廊之间的连接只需一次安装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安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推广应用。
就房屋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包括屋面框架、地面框架,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通过四个所述角柱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隔离柱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和后侧的两个所述角柱通过墙板围合形成房屋,前侧的所述墙板设置有门,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和前侧的两个所述角柱形成走廊。
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偏置于前侧的两个所述角柱;
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中柱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中柱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和后侧的两个所述角柱之间的中部;
四个所述角柱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隔离柱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中柱分别通过螺钉与一个所述屋面框架和一个所述地面框架固定连接;
前侧的所述墙板上设置有前窗;
后侧的所述墙板上设置有后窗;
所述屋面框架顶面边部设置有横向连栋件和安全环。
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包括角接件;
所述角接件包括角接件主体,所述角接件主体是由无缝矩形管材通过切割制成;
所述无缝矩形管材是方形钢管;
所述方形钢管的横截面边长为160mm;
所述方形钢管的壁厚为4mm;
所述角接件包括屋面角接件和地面角接件;相应地,
所述角接件主体包括屋面角接件主体和地面角接件主体;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底口焊接有屋面角接件直角板;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长边分别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外侧壁焊接;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短边分别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内侧壁焊接;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顶口焊接有屋面角接件定位板;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内密封地焊接有屋面角接件隔板;
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板相互平行;
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偏置于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外侧壁上部分别设置有屋面角接件吊装孔;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是长圆形孔;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高度向;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位于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的上方;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靠近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内侧壁;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下部开设有屋面角接件避让缺口;
所述屋面角接件避让缺口位于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的下方;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屋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屋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
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板的板面中央设置有屋面角接件定位孔;
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孔的形状呈方形;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顶口焊接有地面角接件直角板;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长边分别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外侧壁焊接;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短边分别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内侧壁焊接;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底口焊接有地面角接件定位板;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和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板相互平行;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外侧壁下部分别设置有地面角接件吊装孔;
所述地面角接件吊装孔是长圆形孔;
所述在面角接件吊装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高度向;
所述地面角接件吊装孔靠近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内侧壁;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上部开设有地面角接件避让缺口;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地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地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
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板的板面中央设置有地面角接件定位孔;
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孔的形状呈方形;
所述屋面角接件有四个;
所述地面角接件有四个。
所述屋面框架包括屋面左纵梁、屋面右纵梁、屋面前横梁、屋面后横梁;
所述屋面左纵梁、所述屋面右纵梁、所述屋面前横梁、所述屋面后横梁通过四个所述屋面角接件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
四个所述屋面角接件与所述屋面左纵梁、所述屋面右纵梁、所述屋面前横梁、所述屋面后横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屋面左纵梁和所述屋面右纵梁由矩形钢管制成;
所述屋面左纵梁和所述屋面右纵梁呈侧立设置;
所述屋面左纵梁的内侧和所述屋面右纵梁的内侧之间通过多个屋面檩条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通过焊接与所述屋面左纵梁和所述屋面右纵梁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屋面前横梁;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的标高从前至后依次降低;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和所述屋面后横梁位于同一个斜面内;
所述斜面的坡度为5‰;
所述屋面檩条由方钢制成;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中有一个屋面加强檩条;
所述屋面加强檩条由“C”字形槽钢制成;
所述屋面加强檩条与两个所述隔离柱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屋面前横梁由“C”字形槽钢制成;
所述屋面前横梁呈侧立设置;
所述屋面前横梁的槽口朝后;
所述屋面前横梁配置有屋面连栋横梁、屋面支撑横梁;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由“凹”字形槽钢制成;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两个所述屋面角接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位于所述屋面前横梁的上方;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的槽口朝前;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由“L”字形槽钢制成;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两个所述屋面角接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位于所述屋面前横梁的后上方;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的槽口朝后;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的宽板条在下,窄板条在上;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所述屋面檩条、所述屋面后横梁支撑有屋面瓦配件;
所述瓦配件由钢片条通过弯折制成;
所述钢片条沿着宽度方向连续地弯折制成所述屋面瓦配件;
所述瓦配件的横截面形状呈躺着的“L”字形和少一个下横的“口”字形组合起来的形状;
所述少一个下横的“口”字形的形状呈梯形;
所述瓦配件的前端插入所述屋面支撑横梁的槽口内;
所述瓦配件的前端处,位于“口”字形内设置有屋面瓦配件支撑体;
屋面瓦配件支撑体的形状呈梯形柱壳体;
所述地面框架包括地面左纵梁、地面右纵梁、地面前横梁、地面后横梁;
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前横梁、所述地面后横梁通过四个所述地面角接件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
四个所述地面角接件与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前横梁、所述地面后横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前横梁、所述地面后横梁由矩形钢管制成;
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前横梁、所述地面后横梁呈侧立设置;
所述地面左纵梁的内侧和所述地面右纵梁的内侧之间通过多个地面檩条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通过焊接与所述地面左纵梁和所述地面右纵梁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地面前横梁;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前横梁、所述地面后横梁的顶面;
所述地面檩条由矩形钢管制成;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中有一个是地面加强檩条;
所述地面加强檩条与两个所述隔离柱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加强檩条、所述地面后横梁通过四个地面斜撑杆固定连接;
四个所述地面斜撑杆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左纵梁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右纵梁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加强檩条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后横梁的顶面;
四个所述地面斜撑杆通过焊接与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加强檩条、所述地面后横梁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前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之间通过地面前横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前横支撑杆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前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后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之间通过地面后横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后横支撑杆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后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左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之间通过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并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固定连接;
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左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右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之间通过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并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固定连接;
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右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斜撑杆的顶面、所述地面前横支撑杆的顶面、所述地面后横支撑杆的顶面、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的顶面与多个所述地面檩条的顶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所述角柱的横截面形状呈缺了一个角的矩形框;
缺角处的两端分别向内垂直弯折;
所述角柱的两端分别配置有角柱直角板;
所述角柱直角板通过焊接与所述角柱固定连接;
所述角柱直角板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角柱固定孔;
所述角柱直角板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角柱固定孔;
所述隔离柱的横截面形状呈缺了一个角的矩形框;
缺角处的两端分别向内垂直弯折;
所述隔离柱的两端分别配置有隔离柱直角板;
所述隔离柱直角板通过焊接与所述隔离柱固定连接;
所述隔离柱直角板的一个板条分布有隔离柱固定孔;
所述隔离柱直角板与所述隔离柱的端部分别形成隔离柱定位腔;
所述隔离柱定位腔分别配置有隔离柱定位体;
所述隔离柱定位体的形状呈条形板;
所述隔离柱定位体的板面分布有隔离柱螺纹固定孔;
所述隔离柱定位体有四个;
四个所述中柱定位体分别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的底面、所述屋面右纵梁的底面、所述地面左纵梁的顶面、所述地面右纵梁的顶面;
所述中柱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
所述中柱的两端槽口内分别设置有中柱安装板;
所述中柱安装板通过焊接与所述中柱固定连接;
所述中柱安装板的中央设置有中柱固定孔;
所述中柱安装板与所述中柱的端部分别形成中柱定位腔;
所述中柱定位腔分别配置有中柱定位体;
所述中柱定位体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中柱定位腔的横截面相应;
所述中柱定位体的端面中央设置有中柱螺纹固定孔;
所述中柱定位体有四个;
四个所述中柱定位体分别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的底面、所述屋面右纵梁的底面、所述地面左纵梁的顶面、所述地面右纵梁的顶面;
所述横向连栋件有四对;其中,
第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顶面位于左侧的所述中柱的上方;
第二对所述横向连栋件焊接在所述屋面右纵梁顶面位于右侧的所述中柱的上方;
第三对所述横向连栋件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顶面位于左侧的所述隔离柱的上方;
第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顶面位于右侧的所述隔离柱的上方;
每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包括两个直角梯形块;
所述直角梯形块的小底面与所述屋面框架焊接;
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的斜面相对形成连接口;
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由方钢通过锯割而成;
所述横向连栋件配置有横向连栋夹紧件;
所述横向连栋夹紧件有两个方形夹紧板;
两个所述方形夹紧板的板面中央分别设置有横向连栋夹紧固定孔;
两个所述方形夹紧板配置有螺栓;
所述安全环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的顶面上;或者,
所述安全环焊接在所述屋面右纵梁的顶面上。
所述角接件配置有楼层连栋定位件、楼层连栋卡合件、屋面连栋夹紧件、地面连栋卡合件。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件包括楼层连栋定位板和楼层连栋定位头;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的形状呈正方形;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的中央设置有方形孔;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的中部形状呈四棱柱筒体;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的两个端部形状呈四棱台筒体;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与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楼层连栋卡合件包括楼层连栋卡合螺栓、楼层连栋卡合爪、楼层连栋卡合套;
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有两个;
一个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所述楼层连栋卡合套、另一个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依次套置在所述楼层连栋卡合螺栓上;
所述楼层连栋卡合螺栓是内六角楼层连栋卡合螺栓;
所述屋面连栋夹紧件包括屋面连栋夹紧螺栓和屋面连栋夹紧板;
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有两个;
两个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套置在所述屋面连栋夹紧螺栓上;
两个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相对的两个面分别焊接有屋面连栋夹紧定位卡环;
所述屋面连栋夹紧螺栓是内六角螺栓;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件包括地面连栋卡合螺杆、地面连栋卡合定爪、地面连栋卡合动爪、地面连栋卡合螺母;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为单头螺纹杆;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定爪与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的非螺纹端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动爪套置在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上;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母与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隔离柱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和后侧的两个所述角柱通过墙板围合形成房屋,前侧的所述墙板设置有门,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和前侧的两个所述角柱形成走廊的技术手段,所以,该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不但可以减少运输的车次,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可以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共享走廊,房屋和走廊之间的连接只需一次安装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安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推广应用。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偏置于前侧的两个所述角柱(可大大增加房屋的面积);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中柱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中柱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和后侧的两个所述角柱之间的中部(可大大提高房屋的强度);四个所述角柱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隔离柱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中柱分别通过螺钉与一个所述屋面框架和一个所述地面框架固定连接(有利于房屋的拆装);前侧的所述墙板上设置有前窗;后侧的所述墙板上设置有后窗(有利于通风);所述屋面框架顶面边部设置有横向连栋件和安全环(有利于将两栋房屋并置连接,有利于检修人员在层顶安全工作)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大大增加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实用性。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屋面框架和所述地面框架包括角接件;所述角接件包括角接件主体,所述角接件主体是由无缝矩形管材通过切割制成(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降底生产成本有利于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安装);所述无缝矩形管材是方形钢管(有利于提高通用性);所述方形钢管的横截面边长为160mm;所述方形钢管的壁厚为4mm(不但有利于确保角接件的强度,而且,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的技术手段,所以,可极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角接件包括屋面角接件和地面角接件;相应地,所述角接件主体包括屋面角接件主体和地面角接件主体的技术手段,所以,屋面角接件和地面角接件均是由无缝矩形管材通过切割制成。
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底口焊接有屋面角接件直角板;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长边分别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外侧壁焊接;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短边分别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内侧壁焊接;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顶口焊接有屋面角接件定位板(有利于与角柱的连接);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内密封地焊接有屋面角接件隔板;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板相互平行;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偏置于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有利于防止雨水流入到室内);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外侧壁上部分别设置有屋面角接件吊装孔;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是长圆形孔;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高度向;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位于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的上方;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靠近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内侧壁;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下部开设有屋面角接件避让缺口;所述屋面角接件避让缺口位于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的下方;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屋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屋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板的板面中央设置有屋面角接件定位孔;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孔的形状呈方形(有利于楼层之间的连栋定位)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拆装。
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顶口焊接有地面角接件直角板;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长边分别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外侧壁焊接;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短边分别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内侧壁焊接;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底口焊接有地面角接件定位板;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和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板相互平行;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外侧壁下部分别设置有地面角接件吊装孔;所述地面角接件吊装孔是长圆形孔;所述在面角接件吊装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高度向;所述地面角接件吊装孔靠近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内侧壁;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上部开设有地面角接件避让缺口;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地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地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板的板面中央设置有地面角接件定位孔;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孔的形状呈方形;所述屋面角接件有四个;所述地面角接件有四个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拆装。
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屋面框架包括屋面左纵梁、屋面右纵梁、屋面前横梁、屋面后横梁;所述屋面左纵梁、所述屋面右纵梁、所述屋面前横梁、所述屋面后横梁通过四个所述屋面角接件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四个所述屋面角接件与所述屋面左纵梁、所述屋面右纵梁、所述屋面前横梁、所述屋面后横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屋面左纵梁和所述屋面右纵梁由矩形钢管制成;所述屋面左纵梁和所述屋面右纵梁呈侧立设置;所述屋面左纵梁的内侧和所述屋面右纵梁的内侧之间通过多个屋面檩条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屋面檩条通过焊接与所述屋面左纵梁和所述屋面右纵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屋面檩条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屋面前横梁(可确保屋面框架的强度和刚度);多个所述屋面檩条的标高从前至后依次降低;多个所述屋面檩条和所述屋面后横梁位于同一个斜面内;所述斜面的坡度为5‰(有利于雨水的排放);所述屋面檩条由方钢制成;多个所述屋面檩条中有一个屋面加强檩条;所述屋面加强檩条由“C”字形槽钢制成(不但有利于增加强度,而且,还有利于安装墙板);所述屋面加强檩条与两个所述隔离柱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屋面前横梁由“C”字形槽钢制成;所述屋面前横梁呈侧立设置;所述屋面前横梁的槽口朝后;所述屋面前横梁配置有屋面连栋横梁、屋面支撑横梁;所述屋面连栋横梁由“凹”字形槽钢制成(有利于串置房屋之间的对接);所述屋面连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两个所述屋面角接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屋面连栋横梁位于所述屋面前横梁的上方;所述屋面连栋横梁的槽口朝前;所述屋面支撑横梁由“L”字形槽钢制成(有利于固定屋面瓦配件)所述屋面支撑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两个所述屋面角接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支撑横梁位于所述屋面前横梁的后上方;所述屋面支撑横梁的槽口朝后;所述屋面支撑横梁的宽板条在下,窄板条在上;所述屋面支撑横梁、所述屋面檩条、所述屋面后横梁支撑有屋面瓦配件;所述瓦配件由钢片条通过弯折制成;所述钢片条沿着宽度方向连续地弯折制成所述屋面瓦配件;所述瓦配件的横截面形状呈躺着的“L”字形和少一个下横的“口”字形组合起来的形状;所述少一个下横的“口”字形的形状呈梯形;所述瓦配件的前端插入所述屋面支撑横梁的槽口内;所述瓦配件的前端处,位于“口”字形内设置有屋面瓦配件支撑体;屋面瓦配件支撑体的形状呈梯形柱壳体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屋面框架的整体搬运、存储、拆装。
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地面框架包括地面左纵梁、地面右纵梁、地面前横梁、地面后横梁;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前横梁、所述地面后横梁通过四个所述地面角接件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四个所述地面角接件与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前横梁、所述地面后横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前横梁、所述地面后横梁由矩形钢管制成;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前横梁、所述地面后横梁呈侧立设置;所述地面左纵梁的内侧和所述地面右纵梁的内侧之间通过多个地面檩条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地面檩条通过焊接与所述地面左纵梁和所述地面右纵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地面檩条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地面前横梁;多个所述地面檩条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前横梁、所述地面后横梁的顶面;所述地面檩条由矩形钢管制成;多个所述地面檩条中有一个是地面加强檩条;所述地面加强檩条与两个所述隔离柱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加强檩条、所述地面后横梁通过四个地面斜撑杆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地面斜撑杆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左纵梁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右纵梁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加强檩条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后横梁的顶面;四个所述地面斜撑杆通过焊接与所述地面左纵梁、所述地面右纵梁、所述地面加强檩条、所述地面后横梁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前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之间通过地面前横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地面前横支撑杆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前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后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之间通过地面后横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地面后横支撑杆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后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左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之间通过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并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固定连接;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左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右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之间通过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并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固定连接;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右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地面斜撑杆的顶面、所述地面前横支撑杆的顶面、所述地面后横支撑杆的顶面、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的顶面与多个所述地面檩条的顶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有利于安装水泥板)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地面框架的整体搬运、存储、拆装。
9、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角柱的横截面形状呈缺了一个角的矩形框;缺角处的两端分别向内垂直弯折;所述角柱的两端分别配置有角柱直角板;所述角柱直角板通过焊接与所述角柱固定连接;所述角柱直角板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角柱固定孔;所述角柱直角板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角柱固定孔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角柱的拆装。
10、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隔离柱的横截面形状呈缺了一个角的矩形框;缺角处的两端分别向内垂直弯折;所述隔离柱的两端分别配置有隔离柱直角板;所述隔离柱直角板通过焊接与所述隔离柱固定连接;所述隔离柱直角板的一个板条分布有隔离柱固定孔;所述隔离柱直角板与所述隔离柱的端部分别形成隔离柱定位腔;所述隔离柱定位腔分别配置有隔离柱定位体;所述隔离柱定位体的形状呈条形板;所述隔离柱定位体的板面分布有隔离柱螺纹固定孔;所述隔离柱定位体有四个;四个所述中柱定位体分别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的底面、所述屋面右纵梁的底面、所述地面左纵梁的顶面、所述地面右纵梁的顶面的技术手段,所以, 有利于隔离柱的拆装。
1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中柱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所述中柱的两端槽口内分别设置有中柱安装板;所述中柱安装板通过焊接与所述中柱固定连接;所述中柱安装板的中央设置有中柱固定孔;所述中柱安装板与所述中柱的端部分别形成中柱定位腔;所述中柱定位腔分别配置有中柱定位体;所述中柱定位体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中柱定位腔的横截面相应;所述中柱定位体的端面中央设置有中柱螺纹固定孔;所述中柱定位体有四个;四个所述中柱定位体分别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的底面、所述屋面右纵梁的底面、所述地面左纵梁的顶面、所述地面右纵梁的顶面的中部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中柱的拆装。
1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横向连栋件有四对;其中,第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顶面位于左侧的所述中柱的上方;第二对所述横向连栋件焊接在所述屋面右纵梁顶面位于右侧的所述中柱的上方;第三对所述横向连栋件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顶面位于左侧的所述隔离柱的上方;第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顶面位于右侧的所述隔离柱的上方;每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包括两个直角梯形块;所述直角梯形块的小底面与所述屋面框架焊接;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的斜面相对形成连接口;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由方钢通过锯割而成;所述横向连栋件配置有横向连栋夹紧件;所述横向连栋夹紧件有两个方形夹紧板;两个所述方形夹紧板的板面中央分别设置有横向连栋夹紧固定孔;两个所述方形夹紧板配置有螺栓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将同层的两栋相邻的房屋在纵梁的中部进行固定连接。
1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安全环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的顶面上;或者,所述安全环焊接在所述屋面右纵梁的顶面上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将安全绳与安全环连接。
14、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角接件配置有楼层连栋定位件、楼层连栋卡合件、屋面连栋夹紧件、地面连栋卡合件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相邻两栋房屋的连接。
15、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楼层连栋定位件包括楼层连栋定位板和楼层连栋定位头;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的形状呈正方形;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的中央设置有方形孔;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的中部形状呈四棱柱筒体;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的两个端部形状呈四棱台筒体;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与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有利于相邻两层房屋之间的定位。
16、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楼层连栋卡合件包括楼层连栋卡合螺栓、楼层连栋卡合爪、楼层连栋卡合套;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有两个;一个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所述楼层连栋卡合套、另一个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依次套置在所述楼层连栋卡合螺栓上;所述楼层连栋卡合螺栓是内六角楼层连栋卡合螺栓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将下层房屋的屋面角连接件和上层房屋的地面角连接件连接起来。
17、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屋面连栋夹紧件包括屋面连栋夹紧螺栓和屋面连栋夹紧板;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有两个;两个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套置在所述屋面连栋夹紧螺栓上;两个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相对的两个面分别焊接有屋面连栋夹紧定位卡环;所述屋面连栋夹紧螺栓是内六角螺栓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将同层相邻两个房屋的屋面角连接件连接起来。
18、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地面连栋卡合件包括地面连栋卡合螺杆、地面连栋卡合定爪、地面连栋卡合动爪、地面连栋卡合螺母;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为单头螺纹杆;所述地面连栋卡合定爪与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的非螺纹端固定连接;所述地面连栋卡合动爪套置在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上;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母与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螺纹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将同层相邻两个房屋的地面角连接件连接起来。
就结构而言,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的结构,包括如前面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该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走廊前侧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前侧相连接。
该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走廊前侧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前侧通过屋面连栋夹紧件和地面连栋卡合件相连接。
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有多个;
多个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相并置;
相邻两个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通过横向连栋夹紧件连接;
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有多个;
多个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相并置;
相邻两个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通过横向连栋夹紧件连接。
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与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之间的区别是,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没有隔离柱、地面加强檩条、屋面加强檩条,墙板围合于四个角柱。
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包括如前面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该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走廊前侧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前侧相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该结构不但可以减少运输的车次,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可以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共享走廊,房屋和走廊之间的连接只需一次安装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安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推广应用。
2、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该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走廊前侧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前侧通过屋面连栋夹紧件和地面连栋卡合件相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不但大大降低了安装的劳动强度,而且,也为后面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了有利条件。
3、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有多个;多个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相并置;相邻两个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通过横向连栋夹紧件连接;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有多个;多个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相并置;相邻两个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通过横向连栋夹紧件连接的技术手段,所以,可实现多走廊共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主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主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主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主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主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直角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定位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角接件定位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主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主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主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主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主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主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直角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直角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定位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角接件定位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实用新型屋面框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屋面框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实用新型屋面框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0为图39中在E-E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屋面瓦配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屋面左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图42中C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4为图37中在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5为图44中D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本实用新型地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7为图46中在F-F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实用新型地面框架、屋面框架、角柱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实用新型角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0为本实用新型角柱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中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2为图51中上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3为本实用新型两个地面角接件和两个屋面角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4为本实用新型楼层连栋定位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5为本实用新型楼层连栋定位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6为图54中在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7为本实用新型楼层连栋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8为本实用新型楼层连栋卡合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59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连栋夹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0为本实用新型屋面连栋夹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1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连栋卡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2为本实用新型地面连栋卡合动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63为本实用新型横向连栋夹紧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4为本实用新型横向连栋夹紧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5为本实用新型隔离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6为本实用新型隔离柱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7为本实用新型隔离柱直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8为本实用新型隔离柱定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9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的结构侧面分布示意图。
图70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的结构屋面分布示意图。
图71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的结构地面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屋面框架;
1-1~屋面角接件;
1-1-1~屋面角接件主体;
1-1-1-1~屋面角接件吊装孔;
1-1-1-2~屋面角接件避让缺口;
1-1-2~屋面角接件直角板;
1-1-2-1~屋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
1-1-3~屋面角接件定位板;
1-1-3-1~屋面角接件定位孔;
1-1-4~屋面角接件隔板;
1-2~屋面左纵梁;
1-3~屋面右纵梁;
1-4~屋面前横梁;
1-4-1~屋面连接横梁;
1-4-2~屋面支撑横梁;
1-4-3~屋面瓦配件支撑体;
1-5~屋面后横梁;
1-6~屋面瓦配件;
1-7~屋面檩条;
1-8~屋面加强檩条;
2~地面框架;
2-1~地面角接件;
2-1-1~地面角接件主体;
2-1-1-1~地面角接件吊装孔;
2-1-1-2~地面角接件避让缺口;
2-1-2~地面角接件直角板;
2-1-2-1~地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
2-1-3~地面角接件定位板;
2-1-3-1~地面角接件定位孔;
2-2~地面左纵梁;
2-3~地面右纵梁;
2-4~地面前横梁;
2-5~地面后横梁;
2-6~地面斜撑杆;
2-7~地面左纵支撑杆;
2-8~地面右纵支撑杆;
2-9~地面前横支撑杆;
2-10~地面后横支撑杆;
2-11~地面檩条;
2-12~地面加强檩条;
3~角柱;
3-1~角柱直角板;
3-2~角柱固定孔;
4~中柱;
4-1~中柱安装板;
4-2~中柱固定孔;
4-3~中柱定位体;
4-4~中柱螺纹固定孔;
5~横向连栋件;
6~安全环;
7~墙板;
8~门;
9~前窗;
10~后窗;
11~配电箱;
12~楼层连栋定位件;
12-1~楼层连栋定位板;
12-2~楼层连栋定位头;
13~楼层连栋卡合件;
13-1~楼层连栋卡合螺栓;
13-2~楼层连栋卡合爪;
13-3~楼层连栋卡合套;
14~屋面连栋夹紧件;
14-1~屋面连栋夹紧螺栓;
14-2~屋面连栋夹紧板;
14-3~屋面连栋夹紧定位卡环;
15~地面连栋卡合件;
15-1~地面连栋卡合螺杆;
15-2~地面连栋卡合定爪;
15-3~地面连栋卡合动爪;
15-4~地面连栋卡合螺母;
16~横向连栋夹紧件;
16-1~横向连栋夹紧固定孔;
17~隔离柱;
17-1~隔离柱直角板;
17-2~隔离柱固定孔;
17-3~隔离柱定位体;
17-4~隔离柱螺纹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包括屋面框架1、地面框架2,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通过四个所述角柱3固定连接,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隔离柱17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17和后侧的两个所述角柱3通过墙板7围合形成房屋,前侧的所述墙板7设置有门8,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17和前侧的两个所述角柱3形成走廊。
本实施方式不但可以减少运输的车次,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可以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共享走廊,房屋和走廊之间的连接只需一次安装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安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推广应用。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种改进详述如下。
如图1至图2所示,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17偏置于前侧的两个所述角柱3。
本实施方式可大大增加房屋的面积。
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中柱4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中柱4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17和后侧的两个所述角柱3之间的中部。
本实施方式可大大提高房屋的强度。
四个所述角柱3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隔离柱17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中柱4分别通过螺钉与一个所述屋面框架1和一个所述地面框架2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有利于房屋的拆装。
前侧的所述墙板7上设置有前窗9。
后侧的所述墙板7上设置有后窗10。
本实施方式有利于通风。
所述屋面框架1顶面边部设置有横向连栋件5和安全环6。
本实施方式有利于将两栋房屋并置连接,有利于检修人员在层顶安全工作。
如图1至图36所示,
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包括角接件。
所述角接件包括角接件主体,所述角接件主体是由无缝矩形管材通过切割制成。
本实施方式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降底生产成本有利于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安装。
所述无缝矩形管材是方形钢管。
本实施方式有利于提高通用性。
所述方形钢管的横截面边长为160mm。
所述方形钢管的壁厚为4mm。
本实施方式不但有利于确保角接件的强度,而且,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
如图1至图36所示,
所述角接件包括屋面角接件1-1和地面角接件2-1。相应地,
所述角接件主体包括屋面角接件主体1-1-1和地面角接件主体2-1-1。
如图3至图19所示,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底口焊接有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的两个长边分别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两个外侧壁焊接。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的两个短边分别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两个内侧壁焊接。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顶口焊接有屋面角接件定位板1-1-3。(有利于与角柱的连接)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内密封地焊接有屋面角接件隔板1-1-4。
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1-1-4、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板1-1-3 相互平行。
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1-1-4偏置于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
本实施方式有利于防止雨水流入到室内。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两个外侧壁上部分别设置有屋面角接件吊装孔1-1-1-1。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1-1-1-1是长圆形孔。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1-1-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高度向。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1-1-1-1位于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1-1-4的上方。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1-1-1-1靠近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内侧壁。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下部开设有屋面角接件避让缺口1-1-1-2。
所述屋面角接件避让缺口1-1-1-2位于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1-1-4的下方。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屋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 1-1-2-1。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屋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1-1-2-1。
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板1-1-3的板面中央设置有屋面角接件定位孔1-1-3-1。
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孔1-1-3-1的形状呈方形。
本实施方式有利于楼层之间的连栋定位。
如图20至图36所示,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顶口焊接有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的两个长边分别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两个外侧壁焊接。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的两个短边分别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两个内侧壁焊接。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底口焊接有地面角接件定位板2-1-3。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和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板2-1-3相互平行。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两个外侧壁下部分别设置有地面角接件吊装孔2-1-1-1。
所述地面角接件吊装孔2-1-1-1是长圆形孔。
所述在面角接件吊装孔2-1-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高度向。
所述地面角接件吊装孔2-1-1-1靠近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内侧壁。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上部开设有地面角接件避让缺口2-1-1-2。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地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 2-1-2-1。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地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2-1-2-1。
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板2-1-3的板面中央设置有地面角接件定位孔2-1-3-1。
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孔2-1-3-1的形状呈方形。
所述屋面角接件1-1有四个。
所述地面角接件2-1有四个。
如图37至图45所示,
所述屋面框架1包括屋面左纵梁1-2、屋面右纵梁1-3、屋面前横梁1-4、屋面后横梁1-5。
所述屋面左纵梁1-2、所述屋面右纵梁1-3、所述屋面前横梁1-4、所述屋面后横梁1-5 通过四个所述屋面角接件1-1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
四个所述屋面角接件1-1与所述屋面左纵梁1-2、所述屋面右纵梁1-3、所述屋面前横梁 1-4、所述屋面后横梁1-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屋面左纵梁1-2和所述屋面右纵梁1-3由矩形钢管制成。
所述屋面左纵梁1-2和所述屋面右纵梁1-3呈侧立设置。
所述屋面左纵梁1-2的内侧和所述屋面右纵梁1-3的内侧之间通过多个屋面檩条1-7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1-7通过焊接与所述屋面左纵梁1-2和所述屋面右纵梁1-3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1-7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屋面前横梁1-4。
本实施方式可确保屋面框架的强度和刚度。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1-7的标高从前至后依次降低。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1-7和所述屋面后横梁1-5位于同一个斜面内。
所述斜面的坡度为5‰。
本实施方式有利于雨水的排放。
所述屋面檩条1-7由方钢制成。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1-7中有一个屋面加强檩条1-8。
所述屋面加强檩条1-8由“C”字形槽钢制成。(不但有利于增加强度,而且,还有利于安装墙板)
所述屋面加强檩条1-8与两个所述隔离柱17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屋面前横梁1-4由“C”字形槽钢制成。
所述屋面前横梁1-4呈侧立设置。
所述屋面前横梁1-4的槽口朝后。
所述屋面前横梁1-4配置有屋面连栋横梁1-4-1、屋面支撑横梁1-4-2。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1-4-1由“凹”字形槽钢制成。(有利于串置房屋之间的对接。)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1-4-1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两个所述屋面角接件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1-4-1位于所述屋面前横梁1-4的上方。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1-4-1的槽口朝前。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由“L”字形槽钢制成。(有利于固定屋面瓦配件)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两个所述屋面角接件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位于所述屋面前横梁1-4的后上方。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的槽口朝后。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的宽板条在下,窄板条在上。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所述屋面檩条1-7、所述屋面后横梁1-5支撑有屋面瓦配件 1-6。
所述瓦配件1-6由钢片条通过弯折制成。
所述钢片条沿着宽度方向连续地弯折制成所述屋面瓦配件1-6。
所述瓦配件1-6的横截面形状呈躺着的“L”字形和少一个下横的“口”字形组合起来的形状。
所述少一个下横的“口”字形的形状呈梯形。
所述瓦配件1-6的前端插入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的槽口内。
所述瓦配件1-6的前端处,位于“口”字形内设置有屋面瓦配件支撑体1-4-3。
屋面瓦配件支撑体1-4-3的形状呈梯形柱壳体。
如图46至图47所示,
所述地面框架2包括地面左纵梁2-2、地面右纵梁2-3、地面前横梁2-4、地面后横梁2-5。
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前横梁2-4、所述地面后横梁2-5通过四个所述地面角接件2-1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
四个所述地面角接件2-1与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前横梁 2-4、所述地面后横梁2-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前横梁2-4、所述地面后横梁2-5 由矩形钢管制成。
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前横梁2-4、所述地面后横梁2-5呈侧立设置。
所述地面左纵梁2-2的内侧和所述地面右纵梁2-3的内侧之间通过多个地面檩条2-11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通过焊接与所述地面左纵梁2-2和所述地面右纵梁2-3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地面前横梁2-4。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前横梁2-4、所述地面后横梁2-5的顶面。
所述地面檩条2-11由矩形钢管制成。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中有一个是地面加强檩条2-12。
所述地面加强檩条2-12与两个所述隔离柱17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加强檩条2-12、所述地面后横梁 2-5通过四个地面斜撑杆2-6固定连接。
四个所述地面斜撑杆2-6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左纵梁2-2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右纵梁 2-3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加强檩条2-12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后横梁2-5的顶面。
四个所述地面斜撑杆2-6通过焊接与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加强檩条2-12、所述地面后横梁2-5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前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之间通过地面前横支撑杆2-9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前横支撑杆2-9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前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后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之间通过地面后横支撑杆2-10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后横支撑杆2-10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后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左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之间通过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2-7并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固定连接。
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2-7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左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右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之间通过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2-8并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固定连接。
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2-8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右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斜撑杆2-6的顶面、所述地面前横支撑杆2-9的顶面、所述地面后横支撑杆2-10 的顶面、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2-7、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2-8的顶面与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 的顶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如图48至图50所示,
所述角柱3的横截面形状呈缺了一个角的矩形框。
缺角处的两端分别向内垂直弯折。
所述角柱3的两端分别配置有角柱直角板3-1。
所述角柱直角板3-1通过焊接与所述角柱3固定连接。
所述角柱直角板3-1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角柱固定孔3-2。
所述角柱直角板3-1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角柱固定孔3-2。
如图48、图65至图68所示,
所述隔离柱17的横截面形状呈缺了一个角的矩形框。
缺角处的两端分别向内垂直弯折。
所述隔离柱17的两端分别配置有隔离柱直角板17-1。
所述隔离柱直角板17-1通过焊接与所述隔离柱17固定连接。
所述隔离柱直角板17-1的一个板条分布有隔离柱固定孔17-2。
所述隔离柱直角板17-1与所述隔离柱17的端部分别形成隔离柱定位腔。
所述隔离柱定位腔分别配置有隔离柱定位体17-3。
所述隔离柱定位体17-3的形状呈条形板。
所述隔离柱定位体17-3的板面分布有隔离柱螺纹固定孔17-4。
所述隔离柱定位体17-3有四个。
如图43、图48、图51至图52所示,
四个所述中柱定位体4-3分别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的底面、所述屋面右纵梁1-3的底面、所述地面左纵梁2-2的顶面、所述地面右纵梁2-3的顶面。
所述中柱4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
所述中柱4的两端槽口内分别设置有中柱安装板4-1。
所述中柱安装板4-1通过焊接与所述中柱4固定连接。
所述中柱安装板4-1的中央设置有中柱固定孔4-2。
所述中柱安装板4-1与所述中柱4的端部分别形成中柱定位腔。
所述中柱定位腔分别配置有中柱定位体4-3。
所述中柱定位体4-3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中柱定位腔的横截面相应。
所述中柱定位体4-3的端面中央设置有中柱螺纹固定孔4-4。
所述中柱定位体4-3有四个。
四个所述中柱定位体4-3分别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的底面、所述屋面右纵梁1-3的底面、所述地面左纵梁2-2的顶面、所述地面右纵梁2-3的顶面。
如图1至图2、图43所示,
所述横向连栋件5有四对。其中,
第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5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顶面位于左侧的所述中柱4的上方。
第二对所述横向连栋件5焊接在所述屋面右纵梁1-3顶面位于右侧的所述中柱4的上方。
第三对所述横向连栋件5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顶面位于左侧的所述隔离柱17的上方。
第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5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顶面位于右侧的所述隔离柱17的上方。
每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5包括两个直角梯形块。
所述直角梯形块的小底面与所述屋面框架1焊接。
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的斜面相对形成连接口。
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由方钢通过锯割而成。
如图63至图64所示,
所述横向连栋件5配置有横向连栋夹紧件16。
所述横向连栋夹紧件16有两个方形夹紧板。
两个所述方形夹紧板的板面中央分别设置有横向连栋夹紧固定孔16-1。
两个所述方形夹紧板配置有螺栓(图中未画)。
如图43所示,
所述安全环6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的顶面上。或者,
所述安全环6焊接在所述屋面右纵梁1-3的顶面上。
如图53所示,
所述角接件配置有楼层连栋定位件12、楼层连栋卡合件13、屋面连栋夹紧件14、地面连栋卡合件15。
本实施方式有利于相邻两栋房屋的连接。
如图54至图56所示,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件12包括楼层连栋定位板12-1和楼层连栋定位头12-2。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12-1的形状呈正方形。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12-1的中央设置有方形孔。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12-2的中部形状呈四棱柱筒体。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12-2的两个端部形状呈四棱台筒体。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12-1与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12-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如图57至图58所示,
所述楼层连栋卡合件13包括楼层连栋卡合螺栓13-1、楼层连栋卡合爪13-2、楼层连栋卡合套13-3。
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13-2有两个。
一个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13-2、所述楼层连栋卡合套13-3、另一个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 13-2依次套置在所述楼层连栋卡合螺栓13-1上。
所述楼层连栋卡合螺栓13-1是内六角楼层连栋卡合螺栓13-1。
如图59至图60所示,
所述屋面连栋夹紧件14包括屋面连栋夹紧螺栓14-1和屋面连栋夹紧板14-2。
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14-2有两个。
两个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14-2套置在所述屋面连栋夹紧螺栓14-1上。
两个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14-2相对的两个面分别焊接有屋面连栋夹紧定位卡环14-3。
所述屋面连栋夹紧螺栓14-1是内六角螺栓。
如图61至图62所示,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件15包括地面连栋卡合螺杆15-1、地面连栋卡合定爪15-2、地面连栋卡合动爪15-3、地面连栋卡合螺母15-4。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15-1为单头螺纹杆。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定爪15-2与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15-1的非螺纹端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动爪15-3套置在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15-1上。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母15-4与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15-1螺纹连接。
如图69至图7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的结构,包括如前面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该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走廊前侧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前侧相连接。
本实施方式不但可以减少运输的车次,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还可以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共享走廊,房屋和走廊之间的连接只需一次安装即可完成,大大降低了安装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推广应用。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种改进详述如下。
如图69至图71所示,
该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走廊前侧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前侧通过屋面连栋夹紧件 14和地面连栋卡合件15相连接。
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有多个。
多个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相并置。
相邻两个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通过横向连栋夹紧件16连接。
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有多个。
多个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相并置。
相邻两个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通过横向连栋夹紧件16连接。
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与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之间的区别是,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没有隔离柱17、地面加强檩条2-12、屋面加强檩条1-8,墙板7围合于四个角柱3。
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可做成扁平包装(增加连接柱、扁平包装中柱)。这样有利于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存储和运输。
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可通过角接件整体吊装提高效率。

Claims (9)

1.一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包括屋面框架(1)、地面框架(2),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通过四个角柱(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隔离柱(17)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17)和后侧的两个所述角柱(3)通过墙板(7)围合形成房屋,前侧的所述墙板(7)设置有门(8),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17)和前侧的两个所述角柱(3)形成走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17)偏置于前侧的两个所述角柱(3);
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之间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中柱(4)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中柱(4)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隔离柱(17)和后侧的两个所述角柱(3)之间的中部;
四个所述角柱(3)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隔离柱(17)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中柱(4)分别通过螺钉与一个所述屋面框架(1)和一个所述地面框架(2)固定连接;
前侧的所述墙板(7)上设置有前窗(9);
后侧的所述墙板(7)上设置有后窗(10);
所述屋面框架(1)顶面边部设置有横向连栋件(5)和安全环(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屋面框架(1)和所述地面框架(2)包括角接件;
所述角接件包括角接件主体,所述角接件主体是由无缝矩形管材通过切割制成;
所述无缝矩形管材是方形钢管;
所述方形钢管的横截面边长为160mm;
所述方形钢管的壁厚为4mm;
所述角接件包括屋面角接件(1-1)和地面角接件(2-1);相应地,
所述角接件主体包括屋面角接件主体(1-1-1)和地面角接件主体(2-1-1);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底口焊接有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的两个长边分别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两个外侧壁(具有吊装孔的侧壁是外侧壁)焊接;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的两个短边分别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两个内侧壁(具有避让缺口的侧壁是内侧壁)焊接;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顶口焊接有屋面角接件定位板(1-1-3);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内密封地焊接有屋面角接件隔板(1-1-4);
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1-1-4)、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板(1-1-3)相互平行;
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1-1-4)偏置于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两个外侧壁上部分别设置有屋面角接件吊装孔(1-1-1-1);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1-1-1-1)是长圆形孔;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1-1-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高度向;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1-1-1-1)位于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1-1-4)的上方;
所述屋面角接件吊装孔(1-1-1-1)靠近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内侧壁;
所述屋面角接件主体(1-1-1)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下部开设有屋面角接件避让缺口(1-1-1-2);
所述屋面角接件避让缺口(1-1-1-2)位于所述屋面角接件隔板(1-1-4)的下方;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屋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1-1-2-1);
所述屋面角接件直角板(1-1-2)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屋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1-1-2-1);
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板(1-1-3)的板面中央设置有屋面角接件定位孔(1-1-3-1);
所述屋面角接件定位孔(1-1-3-1)的形状呈方形;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顶口焊接有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的两个长边分别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两个外侧壁焊接;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的两个短边分别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两个内侧壁焊接;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底口焊接有地面角接件定位板(2-1-3);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和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板(2-1-3)相互平行;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两个外侧壁下部分别设置有地面角接件吊装孔(2-1-1-1);
所述地面角接件吊装孔(2-1-1-1)是长圆形孔;
所述在面角接件吊装孔(2-1-1-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高度向;
所述地面角接件吊装孔(2-1-1-1)靠近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内侧壁;
所述地面角接件主体(2-1-1)的两个内侧壁相交处上部开设有地面角接件避让缺口(2-1-1-2);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地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2-1-2-1);
所述地面角接件直角板(2-1-2)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地面角接件螺纹固定孔(2-1-2-1);
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板(2-1-3)的板面中央设置有地面角接件定位孔(2-1-3-1);
所述地面角接件定位孔(2-1-3-1)的形状呈方形;
所述屋面角接件(1-1)有四个;
所述地面角接件(2-1)有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屋面框架(1)包括屋面左纵梁(1-2)、屋面右纵梁(1-3)、屋面前横梁(1-4)、屋面后横梁(1-5);
所述屋面左纵梁(1-2)、所述屋面右纵梁(1-3)、所述屋面前横梁(1-4)、所述屋面后横梁(1-5)通过四个所述屋面角接件(1-1)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
四个所述屋面角接件(1-1)与所述屋面左纵梁(1-2)、所述屋面右纵梁(1-3)、所述屋面前横梁(1-4)、所述屋面后横梁(1-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屋面左纵梁(1-2)和所述屋面右纵梁(1-3)由矩形钢管制成;
所述屋面左纵梁(1-2)和所述屋面右纵梁(1-3)呈侧立设置;
所述屋面左纵梁(1-2)的内侧和所述屋面右纵梁(1-3)的内侧之间通过多个屋面檩条(1-7)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1-7)通过焊接与所述屋面左纵梁(1-2)和所述屋面右纵梁(1-3)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1-7)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屋面前横梁(1-4);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1-7)的标高从前至后依次降低;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1-7)和所述屋面后横梁(1-5)位于同一个斜面内;
所述斜面的坡度为5‰;
所述屋面檩条(1-7)由方钢制成;
多个所述屋面檩条(1-7)中有一个屋面加强檩条(1-8);
所述屋面加强檩条(1-8)由“C”字形槽钢制成;
所述屋面加强檩条(1-8)与两个所述隔离柱(17)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屋面前横梁(1-4)由“C”字形槽钢制成;
所述屋面前横梁(1-4)呈侧立设置;
所述屋面前横梁(1-4)的槽口朝后;
所述屋面前横梁(1-4)配置有屋面连栋横梁(1-4-1)、屋面支撑横梁(1-4-2);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1-4-1)由“凹”字形槽钢制成;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1-4-1)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两个所述屋面角接件(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1-4-1)位于所述屋面前横梁(1-4)的上方;
所述屋面连栋横梁(1-4-1)的槽口朝前;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由“L”字形槽钢制成;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的两端分别与前侧的两个所述屋面角接件(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位于所述屋面前横梁(1-4)的后上方;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的槽口朝后;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的宽板条在下,窄板条在上;
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所述屋面檩条(1-7)、所述屋面后横梁(1-5)支撑有屋面瓦配件(1-6);
所述瓦配件(1-6)由钢片条通过弯折制成;
所述钢片条沿着宽度方向连续地弯折制成所述屋面瓦配件(1-6);
所述瓦配件(1-6)的横截面形状呈躺着的“L”字形和少一个下横的“口”字形组合起来的形状;
所述少一个下横的“口”字形的形状呈梯形;
所述瓦配件(1-6)的前端插入所述屋面支撑横梁(1-4-2)的槽口内;
所述瓦配件(1-6)的前端处,位于“口”字形内设置有屋面瓦配件支撑体(1-4-3);
屋面瓦配件支撑体(1-4-3)的形状呈梯形柱壳体;
所述地面框架(2)包括地面左纵梁(2-2)、地面右纵梁(2-3)、地面前横梁(2-4)、地面后横梁(2-5);
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前横梁(2-4)、所述地面后横梁(2-5)通过四个所述地面角接件(2-1)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
四个所述地面角接件(2-1)与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前横梁(2-4)、所述地面后横梁(2-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前横梁(2-4)、所述地面后横梁(2-5)由矩形钢管制成;
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前横梁(2-4)、所述地面后横梁(2-5)呈侧立设置;
所述地面左纵梁(2-2)的内侧和所述地面右纵梁(2-3)的内侧之间通过多个地面檩条(2-11)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通过焊接与所述地面左纵梁(2-2)和所述地面右纵梁(2-3)固定连接;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相互平行且平行于所述地面前横梁(2-4);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前横梁(2-4)、所述地面后横梁(2-5)的顶面;
所述地面檩条(2-11)由矩形钢管制成;
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中有一个是地面加强檩条(2-12);
所述地面加强檩条(2-12)与两个所述隔离柱(17)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加强檩条(2-12)、所述地面后横梁(2-5)通过四个地面斜撑杆(2-6)固定连接;
四个所述地面斜撑杆(2-6)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左纵梁(2-2)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右纵梁(2-3)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加强檩条(2-12)的顶面、低于所述地面后横梁(2-5)的顶面;
四个所述地面斜撑杆(2-6)通过焊接与所述地面左纵梁(2-2)、所述地面右纵梁(2-3)、所述地面加强檩条(2-12)、所述地面后横梁(2-5)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前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之间通过地面前横支撑杆(2-9)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前横支撑杆(2-9)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前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后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之间通过地面后横支撑杆(2-10)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后横支撑杆(2-10)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后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左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之间通过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2-7)并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固定连接;
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2-7)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左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固定连接;
相邻两个右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之间通过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2-8)并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固定连接;
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2-8)借助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通过焊接与相邻两个右侧的所述地面斜撑杆(2-6)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斜撑杆(2-6)的顶面、所述地面前横支撑杆(2-9)的顶面、所述地面后横支撑杆(2-10)的顶面、多个地面左纵支撑杆(2-7)、多个地面右纵支撑杆(2-8)的顶面与多个所述地面檩条(2-11)的顶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所述角柱(3)的横截面形状呈缺了一个角的矩形框;
缺角处的两端分别向内垂直弯折;
所述角柱(3)的两端分别配置有角柱直角板(3-1);
所述角柱直角板(3-1)通过焊接与所述角柱(3)固定连接;
所述角柱直角板(3-1)的两个板条相交处设置有一个角柱固定孔(3-2);
所述角柱直角板(3-1)的两个板条分别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角柱固定孔(3-2);
所述隔离柱(17)的横截面形状呈缺了一个角的矩形框;
缺角处的两端分别向内垂直弯折;
所述隔离柱(17)的两端分别配置有隔离柱直角板(17-1);
所述隔离柱直角板(17-1)通过焊接与所述隔离柱(17)固定连接;
所述隔离柱直角板(17-1)的一个板条分布有隔离柱固定孔(17-2);
所述隔离柱直角板(17-1)与所述隔离柱(17)的端部分别形成隔离柱定位腔;
所述隔离柱定位腔分别配置有隔离柱定位体(17-3);
所述隔离柱定位体(17-3)的形状呈条形板;
所述隔离柱定位体(17-3)的板面分布有隔离柱螺纹固定孔(17-4);
所述隔离柱定位体(17-3)有四个;
四个中柱定位体(4-3)分别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的底面、所述屋面右纵梁(1-3)的底面、所述地面左纵梁(2-2)的顶面、所述地面右纵梁(2-3)的顶面;
所述中柱(4)的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
所述中柱(4)的两端槽口内分别设置有中柱安装板(4-1);
所述中柱安装板(4-1)通过焊接与所述中柱(4)固定连接;
所述中柱安装板(4-1)的中央设置有中柱固定孔(4-2);
所述中柱安装板(4-1)与所述中柱(4)的端部分别形成中柱定位腔;
所述中柱定位腔分别配置有中柱定位体(4-3);
所述中柱定位体(4-3)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中柱定位腔的横截面相应;
所述中柱定位体(4-3)的端面中央设置有中柱螺纹固定孔(4-4);
所述中柱定位体(4-3)有四个;
四个所述中柱定位体(4-3)分别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的底面、所述屋面右纵梁(1-3)的底面、所述地面左纵梁(2-2)的顶面、所述地面右纵梁(2-3)的顶面;
所述横向连栋件(5)有四对;其中,
第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5)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顶面位于左侧的所述中柱(4)的上方;
第二对所述横向连栋件(5)焊接在所述屋面右纵梁(1-3)顶面位于右侧的所述中柱(4)的上方;
第三对所述横向连栋件(5)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顶面位于左侧的所述隔离柱(17)的上方;
第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5)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顶面位于右侧的所述隔离柱(17)的上方;
每一对所述横向连栋件(5)包括两个直角梯形块;
所述直角梯形块的小底面与所述屋面框架(1)焊接;
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的斜面相对形成连接口;
两个所述直角梯形块由方钢通过锯割而成;
所述横向连栋件(5)配置有横向连栋夹紧件(16);
所述横向连栋夹紧件(16)有两个方形夹紧板;
两个所述方形夹紧板的板面中央分别设置有横向连栋夹紧固定孔(16-1);
两个所述方形夹紧板配置有螺栓;
所述安全环(6)焊接在所述屋面左纵梁(1-2)的顶面上;或者,
所述安全环(6)焊接在所述屋面右纵梁(1-3)的顶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接件配置有楼层连栋定位件(12)、楼层连栋卡合件(13)、屋面连栋夹紧件(14)、地面连栋卡合件(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其特征在于: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件(12)包括楼层连栋定位板(12-1)和楼层连栋定位头(12-2);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12-1)的形状呈正方形;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12-1)的中央设置有方形孔;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12-2)的中部形状呈四棱柱筒体;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12-2)的两个端部形状呈四棱台筒体;
所述楼层连栋定位板(12-1)与所述楼层连栋定位头(12-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楼层连栋卡合件(13)包括楼层连栋卡合螺栓(13-1)、楼层连栋卡合爪(13-2)、楼层连栋卡合套(13-3);
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13-2)有两个;
一个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13-2)、所述楼层连栋卡合套(13-3)、另一个所述楼层连栋卡合爪(13-2)依次套置在所述楼层连栋卡合螺栓(13-1)上;
所述楼层连栋卡合螺栓(13-1)是内六角楼层连栋卡合螺栓(13-1);
所述屋面连栋夹紧件(14)包括屋面连栋夹紧螺栓(14-1)和屋面连栋夹紧板(14-2);
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14-2)有两个;
两个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14-2)套置在所述屋面连栋夹紧螺栓(14-1)上;
两个所述屋面连栋夹紧板(14-2)相对的两个面分别焊接有屋面连栋夹紧定位卡环(14-3);
所述屋面连栋夹紧螺栓(14-1)是内六角螺栓;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件(15)包括地面连栋卡合螺杆(15-1)、地面连栋卡合定爪(15-2)、地面连栋卡合动爪(15-3)、地面连栋卡合螺母(15-4);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15-1)为单头螺纹杆;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定爪(15-2)与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15-1)的非螺纹端固定连接;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动爪(15-3)套置在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15-1)上;
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母(15-4)与所述地面连栋卡合螺杆(15-1)螺纹连接。
7.一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该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走廊前侧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前侧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走廊前侧与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的前侧通过屋面连栋夹紧件(14)和地面连栋卡合件(15)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有多个;
多个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相并置;
相邻两个所述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通过横向连栋夹紧件(16)连接;
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有多个;
多个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相并置;
相邻两个所述不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通过横向连栋夹紧件(16)连接。
CN201921786838.2U 2019-10-23 2019-10-23 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及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 Active CN211714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6838.2U CN211714202U (zh) 2019-10-23 2019-10-23 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及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86838.2U CN211714202U (zh) 2019-10-23 2019-10-23 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及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4202U true CN211714202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2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86838.2U Active CN211714202U (zh) 2019-10-23 2019-10-23 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及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42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78875B (zh) 一种快速拆装式异形柱框架板式支撑结构体系及其工法
CN109384122B (zh) 一种模板式拼接电梯钢结构井道
CN102713099A (zh) 用于建筑物构建的面板化结构系统
CN102913002A (zh) 整体式钢结构活动房及其安装方法
CN108951850B (zh) 一种装配式房屋
CN106894504B (zh) 一种轻型装配式钢结构房屋及其建造方法
CN110005069B (zh) 多层装配式模块房屋
CN211714202U (zh) 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及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走廊共享结构
CN219316021U (zh) 一种钢结构建筑板体结构及连接节点
CN211395993U (zh) 一种角接件及其装配型模块化集成箱式房屋
CN109230155B (zh) 一种预制墙板堆放架
CN111576610B (zh) 一种铝合金房屋及其搭建方法
CN211007050U (zh) 一种装配式轻钢组装房
EP3482013A1 (en) Structural element
CN112900624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CN112112273A (zh) 一种连接件
CN219638277U (zh) 一种轻质建筑结构
CN220747221U (zh) 一种钢框架拼装结构
CN111636571A (zh) 组合式集装箱房快速安装方法
CN215519538U (zh) 一种屋面栏杆走廊结构
CN215858497U (zh) 一种基于开口式建筑底板的自承装配式屋面体系
CN212295071U (zh) 轻钢框架加集成板多次周转彩钢房
CN211923026U (zh) 装配式建筑用crc单元式钢骨架板块结构
CN213572394U (zh) 带阳台的模块式房屋拼合箱体
CN219365044U (zh) 一种预制钢结构一体化装配式绿色建筑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