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3655U - 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3655U
CN211713655U CN201921454831.0U CN201921454831U CN211713655U CN 211713655 U CN211713655 U CN 211713655U CN 201921454831 U CN201921454831 U CN 201921454831U CN 211713655 U CN211713655 U CN 211713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ross beam
telescopic rod
limiting device
municipal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548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文双
赵振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 Mengjie
Liao Hongbo
Liu Yameng
Lv Xiaojing
Wang Dongbei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y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y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y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548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3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3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3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涉及市政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接触梁,所述接触梁的下边缘低于横梁的下边缘设置;所述接触梁底部设置有控制框架上报警器的位置开关,所述接触梁上端铰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固定在横梁上的铰接座上,所述铰接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伸缩杆倾斜角度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伸缩杆上部的下侧抵触;弹性组件两端分别铰接在横梁侧壁和接触梁的侧壁上,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伸缩杆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便于车辆通过。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市政桥梁限高装置通常只在框架上固定设置有限高梁,当超高的车辆通过时,会对整个装置造成很大的冲击,当发生撞击时会造成整个装置损坏,也会超高车辆即不容易通过,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发生超高事故时车辆便于通过的市政桥梁限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接触梁,所述接触梁的下边缘低于横梁的下边缘设置;所述接触梁底部设置有控制框架上报警器的位置开关,所述接触梁上端铰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固定在横梁上的铰接座上,所述铰接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伸缩杆倾斜角度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伸缩杆上部的下侧抵触;弹性组件两端分别铰接在横梁侧壁和接触梁的侧壁上,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伸缩杆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上设置有LED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所述太阳能发电板通过逆变器连接在框架上的蓄电池上;所述蓄电池为LED灯供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上端连接在升降机构的输出端,所述升降机构的上端固定安装在框架上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动的导向滚轮,所述导向滚轮滚动设置在框架上的滑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和蓄电池均设置在框架上的防水罩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LED灯、位置开关、报警器、位置开关、升降机构和蓄电池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位置开关当超高车辆碰到位置开关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及时发现,同时接触梁在伸缩杆和弹性组件的作用下不会对横梁向上进行挤压,接触梁会跟随车辆向前运动;不会造成本实用新型损坏;通过设置滑槽减少横梁上下移动的阻力,同时在接触梁在超过汽车的拉扯下,也不会造成横梁卡滞在滑槽中;通过设置升降机构便于调整横梁的高度,便于限高车辆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便于车辆通过。
附图说明
图1为市政桥梁限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市政桥梁限高装置中接触梁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市政桥梁限高装置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框架-1、横梁-2、导向滚轮-3、LED灯-4、位置开关-5、升降机构-6、报警器-7、太阳能发电板-8、防水罩-9、蓄电池-10、控制器-11、接触梁-12、伸缩杆-13、铰接座-14、限位块-15、弹性组件-16、滑槽-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横梁2,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接触梁12,所述接触梁12的下边缘低于横梁2的下边缘设置;所述接触梁12底部设置有控制框架1上报警器7的位置开关5,所述接触梁12上端铰接有伸缩杆13,所述伸缩杆13的另一端铰接在固定在横梁2上的铰接座14上,所述铰接座1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伸缩杆13倾斜角度的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与伸缩杆13上部的下侧抵触;弹性组件16两端分别铰接在横梁2侧壁和接触梁12的侧壁上,所述弹性组件16设置在伸缩杆13的下方。
具体的,现有技术通过只在框架1上固定设置有限高梁,当超高的车辆通过时,会对整个装置造成很大的冲击,当发生撞击和超高车辆即不容易通过,也会造成整个装置损坏,通过设置位置开关5当超高车辆碰到位置开关5时,报警器7发出报警信号,及时发现,同时接触梁12在伸缩杆13和弹性组件16的作用下不会对横梁2向上进行挤压,接触梁12会跟随车辆向前运动;不会造成本实用新型损坏。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LED灯4,设置LED灯4便于光线弱的时候提醒驾驶员,本实用新型的存在;起警示作用。
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8,所述太阳能发电板8通过逆变器连接在框架1上的蓄电池10上;所述蓄电池10为LED灯4供电。
所述横梁2上端连接在升降机构6的输出端,所述升降机构6的上端固定安装在框架1上部。通过设置升降机构6便于调整横梁2的高度,便于限高车辆通过。
所述升降机构6为电动伸缩杆。
所述横梁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动的导向滚轮3,所述导向滚轮3滚动设置在框架1上的滑槽17中,通过设置滑槽17减少横梁2上下移动的阻力,同时在接触梁12在超过汽车的拉扯下,也不会造成横梁2卡滞在滑槽17中。
所述报警器7为声光报警器。
所述框架1上还设置有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和蓄电池10均设置在框架1上的防水罩9内部,该还设置便于对控制器11和蓄电池10进行保护,所述LED灯4、位置开关5、报警器7、位置开关5、升降机构6和蓄电池10均与控制器11电连接。
所述控制器11为单片机AT89C11系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设置位置开关5当超高车辆碰到位置开关5时,报警器7发出报警信号,及时发现,同时接触梁12在伸缩杆13和弹性组件16的作用下不会对横梁2向上进行挤压,接触梁12会跟随车辆向前运动;不会造成本实用新型损坏;通过设置滑槽17减少横梁2上下移动的阻力,同时在接触梁12在超过汽车的拉扯下,也不会造成横梁2卡滞在滑槽17中;通过设置升降机构6便于调整横梁2的高度,便于限高车辆通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横梁(2),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接触梁(12),所述接触梁(12)的下边缘低于横梁(2)的下边缘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梁(12)底部设置有控制框架(1)上报警器(7)的位置开关(5),所述接触梁(12)上端铰接有伸缩杆(13),所述伸缩杆(13)的另一端铰接在固定在横梁(2)上的铰接座(14)上,所述铰接座(1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伸缩杆(13)倾斜角度的限位块(15),所述限位块(15)与伸缩杆(13)上部的下侧抵触;弹性组件(16)两端分别铰接在横梁(2)侧壁和接触梁(12)的侧壁上,所述弹性组件(16)设置在伸缩杆(13)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市政桥梁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上设置有LED灯(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市政桥梁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太阳能发电板(8),所述太阳能发电板(8)通过逆变器连接在框架(1)上的蓄电池(10)上;所述蓄电池(10)为LED灯(4)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市政桥梁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上端连接在升降机构(6)的输出端,所述升降机构(6)的上端固定安装在框架(1)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市政桥梁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动的导向滚轮(3),所述导向滚轮(3)滚动设置在框架(1)上的滑槽(17)中。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市政桥梁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上还设置有控制器(11),所述控制器(11)和蓄电池(10)均设置在框架(1)上的防水罩(9)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市政桥梁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4)、位置开关(5)、报警器(7)、位置开关(5)、升降机构(6)和蓄电池(10)均与控制器(11)电连接。
CN201921454831.0U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 Active CN211713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4831.0U CN211713655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54831.0U CN211713655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3655U true CN211713655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3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54831.0U Active CN211713655U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3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47981U (zh) 一种高速公路机电用安装安全结构
CN211713655U (zh) 一种市政桥梁限高装置
CN114274809A (zh) 一种光储充检系统的主动式防撞充电桩装置
CN211527456U (zh)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CN210122697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防护栏
CN209765740U (zh) 一种可移动的市政交通灯
CN215552618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保护装置
CN206256748U (zh) 一种充电站安全护栏
CN212925775U (zh) 一种自动报警物联网桥梁防护栏
CN215886282U (zh) 一种电驱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
CN214834975U (zh) 一种建筑施工中临边防护的预警装置
CN220767842U (zh) 一种公路隔离栅栏
CN214363003U (zh) 一种高速公路用护栏碰撞报警装置
CN211684683U (zh)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板的精准接近控制系统
CN211285333U (zh) 一种公路弯道会车预警装置
CN211446737U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防冲撞伸缩装置
CN212609394U (zh) 一种配电维修用检修辅助装置
CN210117672U (zh) 一种防撞可自由调节高度的公路限高架
CN214695267U (zh) 一种新型交通工程导向牌
CN219706797U (zh) 一种多功能电力工程检测车
CN210857048U (zh) 一种高速公路安全防护栏
CN215971657U (zh) 一种建筑水电安装用管道运输架
CN213125895U (zh) 一种移动式光伏发电车
CN213649588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用铁路信号灯
CN214783454U (zh) 一种道路桥梁交通的限高预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v Xiaojing

Inventor after: Fan Mengjie

Inventor after: Wang Dongbei

Inventor after: Liao Hongbo

Inventor after: Liu Yameng

Inventor after: Ding Wenshuang

Inventor after: Zhao Zhencai

Inventor before: Ding Wenshuang

Inventor before: Zhao Zhenc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1

Address after: 050000 Yuhua West Road, Qiaoxi District, Shijiazhuang, Hebei 9

Patentee after: Lv Xiaojing

Patentee after: Fan Mengjie

Patentee after: Wang Dongbei

Patentee after: Liao Hongbo

Patentee after: Liu Yameng

Address before: 102413 Tuoli village, Qinglonghu Tow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nyo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