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0831U - 一种铁路自翻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铁路自翻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0831U
CN211710831U CN202020236072.7U CN202020236072U CN211710831U CN 211710831 U CN211710831 U CN 211710831U CN 202020236072 U CN202020236072 U CN 202020236072U CN 211710831 U CN211710831 U CN 211710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body
roof
expansion bracket
railway
telescopic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360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先义
田景志
葛忠孝
曲峰利
王宏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Harbin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Harbin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Harbin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Harbin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360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0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0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0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自翻车,涉及铁路车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铁路自翻车包括:伸缩架、顶盖和车厢本体,伸缩架设置于车厢本体的开口处,伸缩架与车厢本体滑动连接,且顶盖与伸缩架连接,伸缩架适于沿伸缩架与车厢本体滑动连接的方向可伸缩,顶盖盖设于所述车厢本体的开口处。本实用新型通过可伸缩的伸缩架的设置,通过伸缩架带动顶盖做伸缩运动,当进行装料时,可以将伸缩架缩回,使车厢本体敞开,当需要进行密封时,将伸缩架伸出,使顶盖对车厢本体进行覆盖,这样可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导致货物飘落至空气中造成铁路周边的环境污染,也可以避免雨雪天气货物被淋湿,此外,对所述车厢本体进行密封,还可以减小货物被偷窃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铁路自翻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铁路自翻车。
背景技术
当前,铁路自翻车的车厢通常为敞口车厢,铁路自翻车运输散粒货物都是敞篷运输。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过程中散粒货物的细小颗粒会被风吹到空气中,导致对铁路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此外,在雨雪天气,会导致货物的淋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活动顶盖的铁路自翻车,避免敞篷运输所带来的危害。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自翻车,包括:伸缩架、顶盖和车厢本体,所述伸缩架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的开口处,所述伸缩架与所述车厢本体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架适于沿所述伸缩架与所述车厢本体滑动连接的方向伸缩,所述顶盖与所述伸缩架连接,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车厢本体的开口处。
可选地,所述伸缩架上设置有导向轮,所述车厢本体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导轨配合。
可选地,所述伸缩架上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弯折结构,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导向轮的轴向和径向进行限位。
可选地,所述伸缩架包括第一导向杆、连杆和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沿所述伸缩架的伸缩方向设置,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杆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杆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连杆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连杆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连杆相互交叉。
可选地,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连杆在相互交叉处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顶盖至少包括第一顶盖和第二顶盖,所述第一顶盖和所述第二顶盖均与所述伸缩架连接,所述第一顶盖和所述第二顶盖均盖设于所述车厢本体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顶盖和所述第二顶盖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顶盖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盖上靠近所述第二顶盖一端;所述第二顶盖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顶盖上靠近所述第一顶盖一端。
可选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上,所述支撑架用于置放缩回的所述伸缩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铁路自翻车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通过可伸缩的所述伸缩架的设置,通过所述伸缩架带动所述顶盖做伸缩运动,当进行装料时,可以将所述伸缩架缩回,使所述车厢本体敞开,当需要进行密封时,将所述伸缩架伸出,使所述顶盖对所述车厢本体进行覆盖,这样可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导致货物飘落至空气中造成铁路周边的环境污染,也可以避免雨雪天气货物被淋湿,此外,对所述车厢本体进行密封,还可以减小货物被偷窃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导向杆的滑动连接配合,当所述伸缩架缩回时,可以实现对所述伸缩杆的折叠,从而可以减小所述伸缩架缩回后的体积空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互连接的所述连杆的设置,当拉动其中一个所述连杆运动时,其他所述连杆可以跟随一起运动,从而实现所述伸缩架的折叠和展开。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铁路自翻车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铁路自翻车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其中一个伸缩架收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铁路自翻车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6中的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图7中的IV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伸缩架;2-顶盖,3-车厢本体,10-拉杆,11-第一导向杆,12-连杆,13-第二连杆,14-第二导向杆,15-第一滑槽,16-第二滑槽,17-销钉,18-导向轮,19-限位件,21-第一顶盖,22-第二顶盖,23-第一密封结构,24-第二次密封结构,31-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转动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文中所有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位置关系,仅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XY和YZ坐标系,其中X轴的正向代表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左方,Y轴的反向代表右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其中,“前”、“后”、“左”、“右”、“上”和“下”并不构成对具体结构的限定,仅仅基于附图中的位置而言。文中“第一”和“第二”等只是为了便于进行区分描述,并不构成对具体数量的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自翻车,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伸缩架1、顶盖2和车厢本体3,所述伸缩架1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3的开口处,所述伸缩架1与所述车厢本体3滑动连接,且所述顶盖2与所述伸缩架1连接,所述伸缩架1沿所述伸缩架1与所述车厢本体3滑动连接的方向可伸缩,,所述顶盖2盖设于所述车厢本体3的开口处。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2可以采用刚性材质制成,例如采用钢板、塑料板等,这样可以增强所述顶盖2的强度。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2可以采用有遮雨功能的布,如塑料布和油布等,这样可以将所述顶盖2收缩成较小的体积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盖2与所述伸缩架1连接,当所述伸缩架1伸缩时,所述顶盖2可以跟随所述伸缩架1同时进行伸缩。所述伸缩架1与所述车厢本体3滑动连接的方向可以沿所述车厢本体3的长度方向,即所述铁路自翻车的首尾方向。当然,所述伸缩架1与所述车厢本体3滑动连接的方向也可以为其他方向,只需将所述伸缩架1伸出后可以使所述顶盖2覆盖所述车厢本体3的开口。如图6所示,所述伸缩架1可以有两个,两个所述伸缩架1分别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3的首尾两端,这样,可以分别对两个所述伸缩架1进行滑动,使两个所述伸缩架1分别向首尾两端缩回或者展开,操作更加方便。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可伸缩的所述伸缩架1的设置,通过所述伸缩架1带动所述顶盖2做伸缩运动,当进行装料时,可以将所述伸缩架1缩回,使所述车厢本体3敞开,当需要进行密封时,将所述伸缩架1伸出,使所述顶盖2对所述车厢本体3进行覆盖,这样可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导致货物飘落至空气中造成铁路周边的环境污染,也可以避免雨雪天气货物被淋湿,此外,对所述车厢本体3进行密封,还可以减小货物被偷窃的风险。
如图2所示,所述伸缩架1上设置有导向轮18,所述车厢本体3上设置有导轨31,所述导向轮18与所述导轨31配合。所述导轨31沿所述车厢本体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导向轮18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导轨31配合。通过所述导向轮18与所述导轨31的滑动配合,一方面可以对所述伸缩架1的伸缩进行导向,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所述伸缩架1滑动的阻力。
如图2所示,所述伸缩架1上还设置有限位件19,所述限位件19为弯折结构,所述限位件19用于对所述导向轮18的轴向和径向进行限位。所述限位件19为钩状结构,所述限位件19位于所述导向轮18的轴向一侧,并延伸至所述导轨31的下方,从而对所述伸缩架1在Z轴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定。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伸缩架1包括第一导向杆11、连杆12和第二导向杆14,所述第一导向杆11和所述第二导向杆14沿所述伸缩架1的伸缩方向设置,所述连杆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1和所述第二导向杆14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1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5,所述连杆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15滑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向杆有多个,这里,仅以第一导向杆11和第二导向杆14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滑槽15沿所述第一导向杆1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杆12的一端可以沿所述第一滑槽15滑动;所述连杆12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柱(图中未示出),所述滑动柱插入所述第一滑槽15后可沿所述第一滑槽15滑动。所述连杆12的另一端可以与所述第二导向杆14转动连接,也可以与所述第二导向杆14滑动连接。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所述连杆12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1的滑动连接配合,当所述伸缩架1缩回时,可以实现对所述伸缩杆1的折叠,从而可以减小所述伸缩架1缩回后的体积空间。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导向杆14上设置有第二滑槽16,所述连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16滑动连接。也就是说,所述连杆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1和所述第二导向杆14滑动连接,具体实现方式前文已经进行阐述,在此不再赘述。当将所述伸缩架1伸出时,所述连杆12的两端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所述伸缩架1的折叠,这样可以提高折叠和伸出的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连杆12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杆12沿所述伸缩架1的伸缩方向设置,且相邻的所述连杆12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相邻的所述连杆12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1或所述第二导向杆14滑动连接的位置相同,当其中一个所述连杆12沿所述第一导向杆11或所述第二导向杆14滑动时,另一个所述连杆12跟随前一所述连杆12的滑动而滑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其中一个所述连杆12滑动时,与其相邻的所述连杆12也同时沿所述第一导向杆11或所述第二导向杆14滑动,由此,通过相互连接的所述连杆12的设置,当拉动其中一个所述连杆12运动时,其他所述连杆12可以跟随一起运动,从而实现所述伸缩架1的折叠和展开。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导向杆11上设置有拉杆10。由此,可以通过所述拉杆10受力,通过所述拉杆10拉动所述第一导向杆11运动,从而间接使所述连杆12相对于所述第一导向杆11滑动。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连杆12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滑槽15和所述第二滑槽16与所述连杆12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连杆12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一滑槽15和所述第二滑槽16相配合;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连杆12相互交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连杆12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每个所述连杆12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1和所述第二导向杆14滑动连接,具体实现方式前文已经进行阐述,在此不再赘述。举例说明,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与连杆12标号相同)和第二连杆13,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滑槽15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滑槽16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3分别与另一个所述第一滑槽15和另一个所述第二滑槽16滑动连接。当所述伸缩架1展开时,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13呈X形结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通过交叉设置的两个连杆的设置,当所述伸缩架1展开后,可以增强所述伸缩架1的强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连杆12在相互交叉处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当其中两个所述连杆12交叉时,两个所述连杆12在交叉处通过销钉17铰接连接,由此实现两个所述连杆12在交叉处的转动。这样可以提高所述连杆在伸出和缩回时的稳定性。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顶盖2也是可伸缩的结构,所述顶盖2可以包括有多节分段,相邻的两节分段滑动连接,举例说明:如图7所示,所述顶盖2至少包括第一顶盖21和第二顶盖22,所述第一顶盖21和所述第二顶盖22均与所述伸缩架1连接,所述第一顶盖21和所述第二顶盖22均盖设于所述车厢本体3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顶盖21和所述第二顶盖22滑动连接。当所述顶盖2缩回时,所述第二顶盖22位于所述第一顶盖21的上侧,也可以说所述第二顶盖22位于所述第一顶盖21的外侧。这里,第一顶盖21与所述导向杆连接,从而当所述导向杆沿伸缩方向运动时,可以带动所述顶盖2运动。同理,多节分段依次设置,从而实现了所述顶盖2的伸缩,当所述顶盖2缩回时,多节分段在竖直方向重合。
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顶盖2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23,所述第一密封结构23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盖21上靠近所述第二顶盖22一端;所述第二顶盖2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24,所述第二密封结构24设置于所述第二顶盖22上靠近所述第一顶盖21一端。
这里,所述第一密封结构23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24可以采用橡胶垫片,所述第一密封结构23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顶盖21表面的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24也可以是所述第二顶盖22表面的凸起结构。以所述顶盖2缩回后的状态进行说明,当所述顶盖2缩回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23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24均位于所述第一顶盖21和所述第二顶盖22之间,由此,当所述第一顶盖21和所述第二顶盖22伸出时,所述第一密封结构23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24可以起到防止水从所述第一顶盖21和所述第二顶盖22之间的缝隙处进入所述车厢本体3,此外,所述第一密封结构23和所述第二密封结构24也可以相互限位,从而避免所述第一顶盖21和所述第二顶盖22脱离。
如图6所示,所述铁路自翻车还包括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3上,所述支撑架4用于置放缩回的所述伸缩架1。如图5所示,位于X轴反向一侧的所述伸缩架1处于缩回状态,位于X轴正向一侧的所述伸缩架1处于伸出状态。当两个所述伸缩架1均处于伸出状态时,可以对所述车厢本体3的开口进行覆盖,当两个所述伸缩架1均处于敞开状态时,可以使所述车厢本体3的开口敞开,从而便于物料的装运。所述支撑架4通常位于相邻所述车厢本体3之间,所述车厢本体3上的轨道延伸至所述支撑架4顶部,由此,当所述伸缩架1缩回后,可以将所述伸缩架1置放于所述支撑架4上,从而可以避免所述伸缩架1缩回后对所述车厢本体3的开口进行遮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铁路自翻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架(1)、顶盖(2)和车厢本体(3),所述伸缩架(1)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3)的开口处,所述伸缩架(1)与所述车厢本体(3)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架(1)适于沿所述伸缩架(1)与所述车厢本体(3)滑动连接的方向伸缩,所述顶盖(2)与所述伸缩架(1)连接,所述顶盖(2)盖设于所述车厢本体(3)的开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架(1)上设置有导向轮(18),所述车厢本体(3)上设置有导轨(31),所述导向轮(18)与所述导轨(31)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架(1)包括第一导向杆(11)、连杆(12)和第二导向杆(14),所述第一导向杆(11)和所述第二导向杆(14)沿所述伸缩架(1)的伸缩方向设置,所述连杆(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向杆(11)和所述第二导向杆(14)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1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5),所述连杆(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15)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杆(14)上设置有第二滑槽(16),所述连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槽(16)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路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2)至少有两个,所述第一滑槽(15)和所述第二滑槽(16)与所述连杆(12)的数量相同;每个所述连杆(12)分别与不同的所述第一滑槽(15)和所述第二滑槽(16)相配合;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连杆(12)相互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2)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杆(12)沿所述伸缩架(1)的伸缩方向设置,且相邻的所述连杆(12)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所述的铁路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杆(11)上设置有拉杆(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至少包括第一顶盖(21)和第二顶盖(22),所述第一顶盖(21)和所述第二顶盖(22)均与所述伸缩架(1)连接,所述第一顶盖(21)和所述第二顶盖(22)均盖设于所述车厢本体(3)的开口处,所述第一顶盖(21)和所述第二顶盖(22)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铁路自翻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21)上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23),所述第一密封结构(23)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盖(21)上靠近所述第二顶盖(22)一端;所述第二顶盖(2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24),所述第二密封结构(24)设置于所述第二顶盖(22)上靠近所述第一顶盖(21)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自翻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设置于所述车厢本体(3)上,所述支撑架(4)用于置放缩回的所述伸缩架(1)。
CN202020236072.7U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铁路自翻车 Active CN211710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6072.7U CN211710831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铁路自翻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6072.7U CN211710831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铁路自翻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0831U true CN211710831U (zh) 2020-10-20

Family

ID=73397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36072.7U Active CN211710831U (zh) 2020-02-26 2020-02-26 一种铁路自翻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0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45776B1 (en) Drag-reducing device
JP5119325B2 (ja) モジュール型スライド式剛性パネルルーフシステム
EP2802470B1 (en) Cabriobus
CN109458035A (zh) 一种可折叠皮卡车尾箱帐篷
CA3051890A1 (en) Powered roof system for carrying cargo on a vehicle
CN209637346U (zh) 一种可折叠皮卡车尾箱帐篷
CN211710831U (zh) 一种铁路自翻车
US9586463B2 (en) Top for an openable vehicle roof
CN105313760A (zh) 一种货车的伸缩滑动顶盖装置及货车
CN111169501A (zh) 一种铁路自翻车
CN201245110Y (zh) 一种带活动篷布的仓栅车
CN1972816B (zh) 汽车开启框架以及配备此种框架的汽车
CN103318069A (zh) 一种货车车厢
RO117777B1 (ro) Armatura de prelata, cu arcuri de inlaturare
CN218112471U (zh) 车用遮雨装置及车辆
CN113320602B (zh) 一种带有可折叠顶棚的载货挂车及其使用方法
US20220111712A1 (en) Targa and retractable vehicle top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1059086Y (zh) 一种厢式软篷车
CN217259752U (zh) 运输车
CN2892565Y (zh) 一种半挂车的活动车篷
CN102343789A (zh) 车门雨篷
CN205220673U (zh) 具有端门和可折叠活动棚的铁路平车
CN201059087Y (zh) 一种敞顶半挂厢式货车的折叠式顶篷
CN213007906U (zh) 一种车载折叠式行李架
CN216508116U (zh) 篷布收展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