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0456U - 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0456U
CN211700456U CN202020471662.8U CN202020471662U CN211700456U CN 211700456 U CN211700456 U CN 211700456U CN 202020471662 U CN202020471662 U CN 202020471662U CN 211700456 U CN211700456 U CN 211700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roller
roll body
heat
heat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716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如坤
冀俊杰
陈飞
许正锋
魏宏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e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e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esu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716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00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0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0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复合辊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复合辊和第二复合辊,第一复合辊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加热件及第一辊体,第一驱动件与第一辊体传动连接,第一加热件设置在第一辊体的内部,第二复合辊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加热件及第二辊体,第二驱动件与第二辊体传动连接,第二加热件设置在第二辊体的内部,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之间形成用于供复合叠片穿过的间隙。第一加热件设置在第一辊体的内部,能够使第一加热件的直接加热的热量全部作用在第一辊体上,第二加热件设置在第二辊体内部,能够使第二加热件的加热的热量全部作用在第二辊体上,热损耗大幅减少,预热时间缩短,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复合叠片工艺设备中,裁断为单片的正、负极片与隔膜通过上、下热复合辊碾压后复合在一起成为复合单元,目前热复合辊的加热方式为在热复合辊周边分布一些发热管,采用热辐射方式加热,当辊表面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方可进行极片隔膜的热复合。
因这种热辐射加热方式热传导率低、热损耗高、预热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其能够使热损耗大幅减少,预热时间缩短,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复合辊和第二复合辊,所述第一复合辊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加热件及第一辊体,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辊体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辊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复合辊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加热件及第二辊体,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辊体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辊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辊体与所述第二辊体之间形成用于供复合叠片穿过的间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辊体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件包括第一加热部及第一传导部,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第一传导部连接,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第一传导部,使所述第一传导部给所述第一辊体加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部为电磁控制器,所述第一传导部为电热偶,所述电磁控制器与所述电热偶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导部为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一加热介质,所述第一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的第一加热介质,使所述第一加热介质给所述第一辊体加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辊体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加热件包括第二加热部及第二传导部,所述第二加热部与所述第二传导部连接,所述第二传导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第二传导部,使所述第二传导部给所述第二辊体加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加热部为电磁控制器,所述第二传导部为电热偶,所述电磁控制器与所述电热偶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导部为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二加热介质,所述第二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第二连接管内的第二加热介质,使所述第二加热介质给所述第二辊体加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辊体与所述第二辊体沿相反的方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复合辊加热装置包括第一复合辊和第二复合辊,第一复合辊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加热件及第一辊体,第一驱动件与第一辊体传动连接,第一加热件设置在第一辊体的内部,第二复合辊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加热件及第二辊体,第二驱动件与第二辊体传动连接,第二加热件设置在第二辊体的内部,第一辊体与第二辊体之间形成用于供复合叠片穿过的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辊体内设置有第一加热件,第一加热件用于给第一辊体加热,第二辊体内设置有第二加热件,第二加热件用于给第二辊体加热。第一加热件设置在第一辊体的内部,能够使第一加热件的直接加热的热量全部作用在第一辊体上,第二加热件设置在第二辊体内部,能够使第二加热件的加热的热量全部作用在第二辊体上,热损耗大幅减少,预热时间缩短,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辊加热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辊加热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复合辊加热装置;110-第一复合辊;112-第一驱动件;114-第一加热件;1142-第一加热部;1144-第一传导部;116-第一辊体;118-第一安装槽;120-第二复合辊;122-第二驱动件;124-第二加热件;1242-第二加热部;1244-第二传导部;126-第二辊体;128-第二安装槽;130-间隙;200-复合叠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100,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辊加热装置100能够使热损耗大幅减少,减少预热时间,提高热传导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辊加热装置100主要用于热压正极片、负极片、第一隔膜及第二隔膜,其中,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及第二隔膜依次贴合设置,复合辊加热装置100用于热压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及第二隔膜,使第一隔膜及第二隔膜表面的胶层加热后显示胶性,使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及第二隔膜复合形成复合叠片200。
请参阅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复合辊加热装置100包括:第一复合辊110和第二复合辊120,第一复合辊110包括第一驱动件112、第一加热件114及第一辊体116,第一驱动件112与第一辊体116传动连接,第一加热件114设置在第一辊体116的内部,第二复合辊120包括第二驱动件122、第二加热件124及第二辊体126,第二驱动件122与第二辊体126传动连接,第二加热件124设置在第二辊体126的内部,第一辊体116与第二辊体126之间形成用于供复合叠片200穿过的间隙1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辊体116内设置有第一加热件114,第一加热件114用于给第一辊体116加热,第二辊体126内设置有第二加热件124,第二加热件124用于给第二辊体126加热。第一加热件114设置在第一辊体116的内部,能够使第一加热件114的直接加热的热量全部作用在第一辊体116上,第二加热件124设置在第二辊体126内部,能够使第二加热件124的加热的热量全部作用在第二辊体126上,热损耗大幅减少,预热时间缩短,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后的第一辊体116与加热后的第二辊体126热压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及第二隔膜,使第一隔膜及第二隔膜表面的胶层加热后显示胶性,使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及第二隔膜复合形成复合叠片2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辊体116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8,第一加热件114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8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14设置在第一辊体116内的第一安装槽118内,使第一加热件114加热的由内而外传导,将第一加热件114设置第一辊体116内的安装槽内,能够由内而外的加热方式节省了空间,使结构更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18大致呈环状,并沿着第一辊体116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加热件114环设在第一安装槽118内,并与第一安装槽118的外壁贴合,将热量通过外壁传递至第一辊体116的外侧,从而给第一隔膜或者是第二隔膜进行加热,使第一隔膜或者是第二隔膜外表面的胶层显示胶性,使正极片、第一隔膜、负极片及第二隔膜复合成复合叠片2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14均匀地环绕在第一安装槽118内,第一加热件114均匀地给第一辊体116进行加热,使第一辊体116在热压复合叠片200的过程中,第一辊体116能够对复合叠片200均匀地进行加热,第一隔膜或者是第二隔膜的胶层能够均匀地显示胶性,减少复合叠片200出现分层的现象,避免复合叠片200后期出现翻折或脱落现象。
同时,第一加热件114均匀地环绕在第一安装槽118内,直接加热的热量全部作用在第一辊体116上,热量传导率提高,热损耗大幅减小,预设时间缩短,且在预热第一辊体116的过程中第一辊体116无需转动,能够降低第一辊体116的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安装槽118的外壁与第一辊体116的外表面之间设置导热介质,导热介质能够将第一加热件114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第一辊体116的外表面,减少热量的损失,使热量能够快速的传导至第一辊体116的外表面,用于给复合叠片200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在第一辊体116上设置第一安装槽118,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在第一辊体116包括第一连接辊及第二连接辊,第一连接辊为中空结构,第二连接辊设置第一连接辊内部,第一连接辊与第二连接辊同心设置,第一连接辊与第二连接辊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118,第一连接辊与第二连接辊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第一加热将与第一连接辊的内壁贴合,第一连接辊的外壁用于热压复合叠片200,在第一连接辊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介质。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14包括第一加热部1142及第一传导部1144,第一加热部1142与第一传导部1144连接,第一传导部1144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8内,第一加热部1142用于加热第一传导部1144,使第一传导部1144给第一辊体116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导部1144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18内,第一传导部1144与第一加热部1142电连接,第一加热部1142用于给第一传导部1144进行加热,第一传导部1144将热量传递至第一辊体116,从而给复合叠片200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14为电磁加热装置,其中,第一加热部1142为电磁控制器,第一传导部1144为电热偶,电磁控制器与电热偶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辊体116工作时,电磁控制器启动,电热偶通电,通过电磁效应产生热量,并通过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第一辊体116的外表面,从而给复合叠片200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14为电磁加热装置,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导部1144为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一加热介质,第一加热部1142用于加热第一连接管内的第一加热介质,使第一加热介质给第一辊体116加热。第一加热部1142加热第一加热介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给第一辊体116进行加热。通过第一加热介质进行加热,相对于采用电热偶的方式加热使用寿命更长,减少维护成本。
其中,第一加热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油。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槽118内设置第一加热件114,采用对第一辊体116由内而外的方式进行加热,可以实现第一辊体116的外表面与第一安装槽118的外壁的温度差缩小在±0.5℃内,减少热量的损耗。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辊体126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28,第二加热件124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8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124设置在第二辊体126内的第二安装槽128内,使第二加热件124加热的由内而外传导,将第二加热件124设置第二辊体126内的安装槽内,能够由内而外的加热方式节省了空间,使结构更紧凑。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128大致呈环状,并沿着第二辊体126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加热件124环设在第二安装槽128内,并与第二安装槽128的外壁贴合,将热量通过外壁传递至第二辊体126的外侧,从而给第二隔膜或者是第二隔膜进行加热,使第二隔膜或者是第二隔膜外表面的胶层显示胶性,使正极片、第二隔膜、负极片及第二隔膜复合成复合叠片2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124均匀地环绕在第二安装槽128内,第二加热件124均匀地给第二辊体126进行加热,使第二辊体126在热压复合叠片200的过程中,第二辊体126能够对复合叠片200均匀地进行加热,第二隔膜或者是第二隔膜的胶层能够均匀地显示胶性,减少复合叠片200出现分层的现象,避免复合叠片200后期出现翻折或脱落现象。
同时,第二加热件124均匀地环绕在第二安装槽128内,直接加热的热量全部作用在第二辊体126上,热量传导率提高,热损耗大幅减小,预设时间缩短,且在预热第二辊体126的过程中第二辊体126无需转动,能够降低第二辊体126的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安装槽128的外壁与第二辊体126的外表面之间设置导热介质,导热介质能够将第二加热件124产生的热量快速传导至第二辊体126的外表面,减少热量的损失,使热量能够快速的传导至第二辊体126的外表面,用于给复合叠片200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是在第二辊体126上设置第二安装槽128,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是在第二辊体126包括第二连接辊及第二连接辊,第二连接辊为中空结构,第二连接辊设置第二连接辊内部,第二连接辊与第二连接辊同心设置,第二连接辊与第二连接辊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128,第二连接辊与第二连接辊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第二加热将与第二连接辊的内壁贴合,第二连接辊的外壁用于热压复合叠片200,在第二连接辊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热介质。与本实施例等同的方案,能够达到本实施例的效果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124包括第二加热部1242及第二传导部1244,第二加热部1242与第二传导部1244连接,第二传导部1244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8内,第二加热部1242用于加热第二传导部1244,使第二传导部1244给第二辊体126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导部1244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28内,第二传导部1244与第二加热部1242电连接,第二加热部1242用于给第二传导部1244进行加热,第二传导部1244将热量传递至第二辊体126,从而给复合叠片200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124为电磁加热装置,其中,第二加热部1242为电磁控制器,第二传导部1244为电热偶,电磁控制器与电热偶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辊体126工作时,电磁控制器启动,电热偶通电,通过电磁效应产生热量,并通过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第二辊体126的外表面,从而给复合叠片200进行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热件124为电磁加热装置,但是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传导部1244为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二加热介质,第二加热部1242用于加热第二连接管内的第二加热介质,使第二加热介质给第二辊体126加热。第二加热部1242加热第二加热介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给第二辊体126进行加热。通过第二加热介质进行加热,相对于采用电热偶的方式加热使用寿命更长,减少维护成本。
其中,第二加热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油。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安装槽128内设置第二加热件124,采用对第二辊体126由内而外的方式进行加热,可以实现第二辊体126的外表面与第二安装槽128的外壁的温度差缩小在±0.5℃内,减少热量的损耗。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加热件114及第二加热件124采用热传导的方式进行加热时,即采用加热第一加热介质及第二加热介质分别对第一辊体116及第二辊体126进行加热时,第一加热件114和第二加热件124可以共用一个加热部,即第一加热部1142与第二加热部1242为同一个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辊体116与第二辊体126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也就是说,当第一辊体116顺时针转动时,第二辊体126逆时针转动。当第一辊体116逆时针转动时,第二辊体126顺时针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辊体116通过第一驱动件112驱动转动,第二辊体126通过第二驱动件122驱动转动,第一辊体116及第二辊体126在转动的过程中,复合叠片200从第一辊体116与第二辊体126的间隙130中通过,实现热压。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辊加热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辊体116内设置有第一加热件114,第一加热件114用于给第一辊体116加热,第二辊体126内设置有第二加热件124,第二加热件124用于给第二辊体126加热。第一加热件114设置在第一辊体116的内部,能够使第一加热件114的直接加热的热量全部作用在第一辊体116上,第二加热件124设置在第二辊体126内部,能够使第二加热件124的加热的热量全部作用在第二辊体126上,热损耗大幅减少,预热时间缩短,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复合辊和第二复合辊,所述第一复合辊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加热件及第一辊体,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辊体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辊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复合辊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加热件及第二辊体,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辊体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辊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辊体与所述第二辊体之间形成用于供复合叠片穿过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体内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包括第一加热部及第一传导部,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第一传导部连接,所述第一传导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第一传导部,使所述第一传导部给所述第一辊体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部为电磁控制器,所述第一传导部为电热偶,所述电磁控制器与所述电热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导部为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一加热介质,所述第一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的第一加热介质,使所述第一加热介质给所述第一辊体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体内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件包括第二加热部及第二传导部,所述第二加热部与所述第二传导部连接,所述第二传导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第二传导部,使所述第二传导部给所述第二辊体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部为电磁控制器,所述第二传导部为电热偶,所述电磁控制器与所述电热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导部为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内设置有第二加热介质,所述第二加热部用于加热所述第二连接管内的第二加热介质,使所述第二加热介质给所述第二辊体加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体与所述第二辊体沿相反的方向转动。
CN202020471662.8U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 Active CN211700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71662.8U CN211700456U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71662.8U CN211700456U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0456U true CN211700456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82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71662.8U Active CN211700456U (zh) 2020-04-02 2020-04-02 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045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3471A (zh) * 2021-02-23 2021-06-22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烘箱前置热复合叠片装置
DE102022128220A1 (de) 2022-10-25 2024-04-25 Körber Technologies Gmbh Laminiervorrichtung zum Laminieren von mehrlagigen Endlosbahnen zur Herstellung von Energiezelle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13471A (zh) * 2021-02-23 2021-06-22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烘箱前置热复合叠片装置
DE102022128220A1 (de) 2022-10-25 2024-04-25 Körber Technologies Gmbh Laminiervorrichtung zum Laminieren von mehrlagigen Endlosbahnen zur Herstellung von Energiezelle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00456U (zh) 一种复合辊加热装置
CN100593255C (zh) 一种用于热压制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压合模具装置
CN209912980U (zh) 电芯热压装置
CN109244371B (zh) 电池极片热复合设备
JPH09276076A (ja) 温度調節装置
JP2007172929A5 (zh)
CN108231932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光热组件制造工艺
CN103443955B (zh) 层叠式电池的包覆件的制造方法
CN211808303U (zh) 一种ptc电热膜贴合的热压机构
JP2010251012A (ja) ホットプレス用治具及び転写装置
JP7170457B2 (ja) 組電池装置
JP5298976B2 (ja) 乾燥装置および乾燥方法
CN209462633U (zh) 一种加热贴膜
CN216849997U (zh) 一种液流电池用一体化双极板的焊接整平工装
CN113725395B (zh) 集流体生产装置以及生产方法
CN217607995U (zh) 一种氧化石墨烯导热膜的低温热处理装置
JP2000182632A (ja)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燃料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US6782935B2 (en) Hot laminating apparatus having single-sided transmitting and heating roller
CN219903712U (zh) 层压加热装置及层压系统
CN209496979U (zh) 换热组件和电池包
WO2008044320A1 (fr) Procédé de chauffage par conduction de pièces,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de corps liés, procédé de production de corps frittés, et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par conduction de pièces
CN215121235U (zh) 石墨烯组合式加热模块
CN217441969U (zh) 一种固体蓄热装置
CN215871882U (zh) 一种高效能锂电池用复合电热膜
CN220672692U (zh) 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