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3819U -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93819U
CN211693819U CN202020244312.8U CN202020244312U CN211693819U CN 211693819 U CN211693819 U CN 211693819U CN 202020244312 U CN202020244312 U CN 202020244312U CN 211693819 U CN211693819 U CN 211693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pipe
ground source
source water
hea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443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继峰
汤振宇
高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dleaf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ds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ds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ds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443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93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93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93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包括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从侧面斜向穿过地库侧板;所述地库侧板上设有预埋的斜套管,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分别穿设于斜套管内;所述地库侧板为混凝土侧板。所述斜套管沿地库侧板的由地库的外侧低至高向地库内侧布置。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紧靠地库侧板的侧边固定。本实用新型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采用由低至高斜向的侧穿管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同时可以减少因沉降导致地源管折扁、拉损、渗漏风险,提高地库利用率,而且能够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源热泵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居住建筑对住宅舒适性的要求逐渐提高,住宅建筑供暖空调能耗逐年提高,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行费用,不少住宅设计了地源热泵系统。在过往已建成的地源热泵系统项目中,均采用穿管的形式,如图1所示;地源管供/回水管从土壤取热后,穿过地库侧面结构也即地库结构侧板,再进入窗井。
侧穿管的方式,分为低位侧穿和高位侧穿,两种都是垂直于侧墙直接穿墙进入地库,高位侧穿进入地库之后,可以将地源总管安装在地库较高位置,可将车库空间释放出来作为停车所用。但是高位侧穿地库外侧回填沙高度与地库高度相同,由于回填高度越高,沙子沉降越明显,地源管与侧墙硬连接处的地源管越容易被损坏。因此提出了低位侧穿的形式,低位侧穿可以大大降低回填沙高度,降低沉降,但是低位进入地库后,占用地库面积,不利于地库空间利用。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因沉降导致地源管折扁、拉损、渗漏风险,提高地库利用率,且降低成本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少因沉降导致地源管折扁、拉损、渗漏风险,提高地库利用率,且降低成本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包括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从侧面斜向穿过地库侧板;
所述地库侧板上设有预埋的斜套管,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分别穿设于斜套管内;所述地库侧板为混凝土侧板。
优选的,所述斜套管沿地库侧板的由地库的外侧低至高向地库内侧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斜套管的倾斜角度为30°~75°。
优选的,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紧靠地库侧板的侧边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通过转接接头穿设于斜套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贴附地库侧板的周围包裹有混凝土。
优选的,所述斜套管在混凝土的周围设有回填物。
进一步的,所述斜套管的倾斜角度为45°;
所述转接接头为135°管接头。
优选的,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的水平段铺设于回填沙中。
本实用新型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地源管从地库侧面由低至高斜穿地库,不仅保留了高位和低位侧穿的优点,同时优化克服了低位侧穿管的缺点,不易发生因沉降而导致地源管损坏、渗漏问题;同时预埋的斜套管可以降低90°直接侧穿管时地源管管道所受到的沙沉降应力,进一步降低沉降带来的风险,提高可维护性;同时提高了地库使用率;且可以大量降低所需的沙回填量,相应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的符号含义为:
1-地源供水管,2-地源回水管,3-回填沙层,4-回填物,5-斜套管,6-混凝土,7-地库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包括地源供水管1和地源回水管2,所述地源供水管1和地源回水管2从侧面斜向穿过地库侧板7;
所述地库侧板7上设有预埋的斜套管5,所述地源供水管1和地源回水管2分别穿设于斜套管5内;所述地库侧板7为混凝土侧板。
本实施例中,地源管(即地源供水管1和地源回水管2)从地库侧面高位斜穿地库,不仅保留了高位和低位侧穿的优点,同时优化克服了低位侧穿管的缺点,实现了如下优势:1、解决了地库侧穿管高位穿管中,易发生沉降而导致地源管损坏,地源系统内水渗漏到地库、地源管折扁后地库外侧水渗漏到地库内侧的渗水等问题;2、低位穿管中,地源管总管占用地库空间,导致地库使用率降低的问题,同时虽下位穿管沉降小,但仍然存在可能性,解决了沉降导致的地源管损坏问题;3、预埋的斜套管可以降低现有技术采用90°直接侧穿管时地源管管道所受到的沙沉降应力;4、斜向侧穿管结构的使用可以大量降低所需的沙回填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斜套管5沿地库侧板7由地库的外侧由低至高向地库内侧布置。更优的,所述斜套管5的倾斜角度为30°~75°。
作为优选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地源供水管1和地源回水管2紧靠地库侧板7的侧边固定。更优的,所述地源供水管1和地源回水管2通过转接接头穿设于斜套管5内。
本实施例中侧穿管(即地源供水管1和地源回水管2)进入地库前贴着地库侧板7的侧边并固定,在进入地库时转接大于90°的接头,将地源管接入斜套管5,以减少地源管在回填物如沙中的投影面积,降低沙因沉降对地源管产生的应力,从而保护地源管。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斜套管5的倾斜角度为45°;所述转接接头为135°管接头。
更优的,所述地源供水管1和地源回水管2贴附地库侧板7的周围包裹有混凝土6。更优的,所述斜套管在混凝土的周围设有回填物4。
本实施例中,由于地源管贴附地库侧面结构至穿管位置,为进一步防止地源管的管道受力,本方案额外在管道贴附地库侧板的周围增加混凝土包裹。混凝土包裹后的地源管,受到地库外侧回填物的应力大大减小,比原有的沙保护更加有利,结构抗压力更强,其保护地源管的功能增加了,不再需要沙保护,包裹边缘处的回填沙可取消,节省大量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地源供水管1和地源回水管2的水平段铺设于回填沙层3中。
上述实施例的施工工艺为:
首先,对地库侧板7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预埋非水平的斜套管5;
接着,保持外低内高、倾斜度以45°侧穿管进入地库前贴着地库侧板7的侧板并固定,在进入地库时转接135°接头,将地源供水管1、地源回水管2接入45°斜套管。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包括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从侧面斜向穿过地库侧板;
所述地库侧板上设有预埋的斜套管,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分别穿设于斜套管内;所述地库侧板为混凝土侧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套管沿地库侧板的由地库的外侧低至高向地库内侧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套管的倾斜角度为30°~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紧靠地库侧板的侧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通过转接接头穿设于斜套管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贴附地库侧板的周围包裹有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套管在混凝土的周围设有回填物。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套管的倾斜角度为45°;
所述转接接头为135°管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源供水管和地源回水管的水平段铺设于回填沙层中。
CN202020244312.8U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 Active CN211693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4312.8U CN211693819U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44312.8U CN211693819U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93819U true CN211693819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7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44312.8U Active CN211693819U (zh) 2020-03-03 2020-03-03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93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71113A1 (zh) 水泥土搅拌桩防护式地下管廊
CN112982300B (zh) 库岸沥青混凝土面板与库底土工膜防渗排水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5617426U (zh) 地下综合管廊现浇底板与预制外侧板连接结构
CN105525632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综合管廊承插口防水构造
CN205776342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综合管廊管节连接结构
CN211693819U (zh)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侧穿管结构
CN214563115U (zh) 非开挖修复软管的灌胶生产线
CN212641729U (zh) 一种高强度带导水槽的地下室侧墙保温防水结构
CN103362257B (zh) 一种屋面暗设排气孔施工工艺
CN204590040U (zh) 基坑开挖支护装置
CN101598474A (zh) 埋设在钻孔灌注桩内的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
CN213118031U (zh) 一种地源热泵管道井专用防沉降套管
CN211948554U (zh) 一种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底穿管结构
CN212657406U (zh) 一种便于连接的水泥管结构
CN204202246U (zh) 地源热泵埋管安装结构
CN207621557U (zh) 异形保温管
CN212534216U (zh) 一种地下城市长距离综合管廊结构
CN206359996U (zh) 预制装配式上下拼装综合管廊
CN111255044A (zh) 一种平口式雨水管柔性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CN110284523A (zh) 管壁分割装配式混凝土地下管廊
CN215630123U (zh) 干式连接的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
CN218407464U (zh) 一种钢护筒快速连接装置
CN214307667U (zh) 地源换热器安装结构
CN211423694U (zh) 抱环结构
CN204329406U (zh) 一种提取地热能的大口径钢制套管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1

Address after: Room 3e-2030, 2123 Pudong Avenue,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135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ANDLEAF BUILD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28, building 28,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210032

Patentee before: Landsea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