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90754U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90754U
CN211690754U CN201922223449.5U CN201922223449U CN211690754U CN 211690754 U CN211690754 U CN 211690754U CN 201922223449 U CN201922223449 U CN 201922223449U CN 211690754 U CN211690754 U CN 211690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haped structure
connecting plate
connection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234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旦
陈宜虎
张敏
刘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zhou University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zhou University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zhou University,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22234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90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90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90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分别在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和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上设置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倒T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由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L型结构和所述第二L型结构构成,所述第一L型结构和所述第二L型结构间还存在间隙。在现场施工时,直接将所述倒T型结构插入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倒T型结构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固定连接。可以大量减少现场搭设支撑系统,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在施工完成后仍然具有与现浇结构等同的刚度和承载力,满足“等同现浇”的原则。并且,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具有工业化水平高、便于冬期施工、减少施工现场施工作业量、减少材料消耗、减少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等优点,它有利于实现提高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随着新建筑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许多建筑工业化发达的国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经历了长期的实验和应用,现代化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品已经可以高度集成建筑的各种功能,而且建筑的形式和构件非常精致。
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大多采用“等同现浇”的理念,又被称之为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在装配式框架结构中,通常采用梁、柱预制节点现浇的施工方式。由于梁柱节点需要在施工现场现浇,因此这种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在节点区后浇混凝土达到强度前,框架结构体系自身无法形成整体,节点没有强度,结构没有刚度,仍然需要依靠脚手架等支撑系统,造成建造成本没有有效降低,施工现场也仍然非常凌乱。
专利CN102966182B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构件与钢支撑H型预埋连接节点,安装于房屋的梁与柱之间,其包括:混凝土构件部分,所述混凝土构件部分包括:混凝土梁内纵筋、混凝土梁内箍筋、混凝土柱内纵筋、混凝土柱内箍筋;第一钢板、第二钢板;连接节点部分,所述连接节点部分包括:第一支撑连接节点板;第二支撑连接节点板;以及钢支撑,所述钢支撑的两端各与一所述连接节点部分相连接;该混凝土构件部分还包括:第三钢板,所述第三钢板位于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之间,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钢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钢板。
专利CN209243960U公开了一种柱梁连体空间钢结构组合连接节点构造,包括钢桁架梁和钢格构柱,钢桁架梁和钢格构柱之间设有弧形组合连接节点。钢桁架梁包括钢桁架梁上弦杆、钢桁架梁下弦杆、钢桁架梁斜腹杆和钢桁架梁直腹杆;钢格构柱包括钢格构柱外主肢、钢格构柱内主肢、钢格构柱斜缀条和钢格构柱直缀条;弧形组合连接节点包括组合连接节点外弦杆、组合连接节点内弦杆、组合连接节点第一斜腹杆和组合连接节点第二斜腹杆。
现有技术中给出的连接节点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均需要在施工现场支设脚手架等支撑系统,施工难度大。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不需要依赖支撑系统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节点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均需要在施工现场支设脚手架等支撑系统,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上,并部分暴露在所述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外;
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上,并部分暴露在所述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外;
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一倒T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L型结构以及第二L型结构,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沿所述间隙对称;
所述倒T型结构设置所述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翼缘板和腹板,所述翼缘板与所述腹板固定连接,所述腹板沿垂直于所述翼缘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翼缘板上,所述翼缘板与所述腹板构成所述倒T型结构;
所述腹板设置在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连接,所述翼缘板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连接。
可选的,第一L型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L型结构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三连接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四连接板所在的平面垂直;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平行设置并留有所述间隙;
所述腹板设置在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翼缘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腹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螺栓结构连接;
所述腹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以连接所述腹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
可选的,所述翼缘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通过焊接连接。
可选的,所述腹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翼缘板与所述腹板均为钢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均为钢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为梁,所述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为柱。
可选的,所述梁内设置有底部纵筋,所述底部纵筋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焊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和所述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上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倒T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由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L型结构和所述第二L型结构构成,所述第一L型结构和所述第二L型结构间还存在间隙。在现场施工时,直接将所述倒T型结构插入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倒T型结构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固定连接。可以大量减少现场搭设支撑系统,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在施工完成后仍然具有与现浇结构等同的刚度和承载力,满足“等同现浇”的原则。并且,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另外,所述倒T型结构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间可通过螺栓和焊接方式结合来固定连接,可进一步减小现场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梁与柱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主视图;
10-第一连接部,101-翼缘板,102-腹板,20-第二连接部,201-第一L型结构,2011-第一连接板,2012-第二连接板,202-第二L型结构,2021-第三连接板,2022-第四连接板,30-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301-纵筋,40-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401-底部纵筋,箍筋-402,50-螺纹孔,60-纵向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包括第一连接部10以及第二连接部20。所述第一连接部10设置在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30上,并部分暴露在所述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30外,所述第二连接部20设置在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40上,并部分暴露在所述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40外。所述第一连接部10具有一倒T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20包括第一L型结构201以及第二L型结构202,所述第一L型结构201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202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L型结构201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202沿所述间隙对称。所述倒T型结构设置所述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201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202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30和所述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40上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0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0。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为一倒T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20由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L型结构201和所述第二L型结构202构成,所述第一L型结构201和所述第二L型结构202间还存在间隙。在现场施工时,直接将所述倒T型结构插入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倒T型结构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201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202固定连接。可以大量减少现场搭设支撑系统,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在施工完成后仍然具有与现浇结构等同的刚度和承载力,满足“等同现浇”的原则。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以及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并且,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与现有技术的结构相比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10可包括翼缘板101和腹板102,所述翼缘板101与所述腹板102固定连接,所述腹板102沿垂直于所述翼缘板101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翼缘板101上,所述翼缘板101与所述腹板102构成所述倒T型结构。所述腹板102设置在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201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202连接,所述翼缘板101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201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202连接。从图3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L型结构201和所述第二L型结构202构成一“儿”字型结构。
可选地,第一L型结构201可包括第一连接板2011和第二连接板2012,所述第二L型结构202包括第三连接板2021和第四连接板2022。所述第一连接板201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012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三连接板202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四连接板2022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板2011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012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2021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四连接板2022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011与所述第三连接板2021平行设置并留有所述间隙。所述腹板102设置在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011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2021连接,所述翼缘板10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012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2022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板20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012的两个侧边间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还可通过一整块连接板在中间某一位置进行90度弯折形成,还有很多其它方式可以用于制成所述第一L型结构201,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第二L型结构202的制成方式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201类似,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腹板10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011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2021通过螺栓结构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腹板102、所述第一连接板2011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2021上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50,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50以连接所述腹板102、所述第一连接板2011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2021。所述腹板10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011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2021通过螺栓结构连接可有效减小现场施工难度,但是螺栓结构连接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并不局限于使用螺栓结构,例如还可以直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还有很多其它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翼缘板101与所述腹板102、所述第一连接板2011、所述第二连接板2012、所述第三连接板2021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2022均可选用钢板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翼缘板101与所述腹板102、所述第一连接板2011、所述第二连接板2012、所述第三连接板2021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2022并不局限于钢板这一种材料,这里主要是利用钢板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和韧性等参数,其它满足这些力学性能的材料皆可,在此不做限制。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钢板均为型钢。
可选地,所述翼缘板10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012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2022可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翼缘板10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012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2022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可有效减小现场施工难度,但是焊接方式连接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并不局限于使用焊接方式,还有很多其它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所述腹板102的厚度应当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30为梁,所述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40为柱。
进一步地,所述梁内设置有底部纵筋401,所述底部纵筋40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012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2022焊接连接。为保证梁柱节点的刚度和承载力,梁的上部仍然布置结构计算所必须的纵向钢筋60,并现浇混凝土。所述梁内还设置有纵筋301。
为了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梁和柱之间的连接节点的方案,其中,柱内预埋倒“T”型型钢,梁为叠合梁,梁上部为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叠合层,上部钢筋也在现场绑扎。梁的下部为工厂预制层,内有底部纵筋401和箍筋402。叠合梁底部纵筋401焊接在梁两端的“儿”字型型钢的翼缘板101上,“儿”字型型钢一半预埋一半伸出梁端。
在现场施工安装时,先安装柱,再安装梁,叠合梁安装与两根预制柱之间。由于叠合梁两端的“儿”字型型钢正好能够搁置在柱侧面埋设的倒“T”型型钢的翼缘板101上,并夹住倒“T”型型钢的腹板102,进一步通过两者在腹板102上的螺纹孔50拧紧螺栓加固,翼缘板101通过焊接形成整体。梁柱节点通过上述连接已经可以承受叠合梁及其上楼板传递的弯剪扭等作用力,因此现场无需再对叠合梁进行竖向支撑,而可进行随后的施工。
为保证梁柱节点的刚度和承载力,预制叠合梁的上部仍然布置结构计算所必须需的纵向钢筋60,并现浇混凝土。由此,形成型钢连接替代梁端底筋连接,梁上部钢筋仍采用普通钢筋的组合式节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和所述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上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倒T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由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L型结构和所述第二L型结构构成,所述第一L型结构和所述第二L型结构间还存在间隙。在现场施工时,直接将所述倒T型结构插入设置在所述间隙中,所述倒T型结构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固定连接。可以大量减少现场搭设支撑系统,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所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在施工完成后仍然具有与现浇结构等同的刚度和承载力,满足“等同现浇”的原则。并且,其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另外,所述倒T型结构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间可通过螺栓和焊接方式结合来固定连接,可进一步减小现场施工难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上,并部分暴露在所述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外;
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上,并部分暴露在所述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外;
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一倒T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L型结构以及第二L型结构,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沿所述间隙对称;
所述倒T型结构设置所述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翼缘板和腹板,所述翼缘板与所述腹板固定连接,所述腹板沿垂直于所述翼缘板所在平面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翼缘板上,所述翼缘板与所述腹板构成所述倒T型结构;
所述腹板设置在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连接,所述翼缘板与所述第一L型结构与所述第二L型结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第一L型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L型结构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三连接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四连接板所在的平面垂直;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平行设置并留有所述间隙;
所述腹板设置在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连接,所述翼缘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螺栓结构连接;
所述腹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螺栓穿过所述螺纹孔以连接所述腹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通过焊接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腹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间隙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板与所述腹板均为钢板。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均为钢板。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为梁,所述第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为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内设置有底部纵筋,所述底部纵筋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以及所述第四连接板焊接连接。
CN201922223449.5U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 Active CN211690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3449.5U CN211690754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3449.5U CN211690754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90754U true CN211690754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90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23449.5U Active CN211690754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90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26542B1 (ko) 강판성형보와 콘크리트를 이용한 복합보 구조
CN112832416A (zh) 一种装配式rcs框架-recc剪力墙混合结构体系
CN202925762U (zh) 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
CN112196107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主次梁连接节点
CN211037273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次梁连接钢节点
CN111411721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
CN215166489U (zh) 一种预制柱和预制梁连接的装配式节点结构
CN110725405A (zh) 一种带拉筋钢管混凝土柱h型钢梁刚接节点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08104263B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钢-再生混凝土混合框架结构体系
CN108560767A (zh) 可拆卸移动和拼接的装配式耗能剪力墙及与框架连接方法
CN211228597U (zh) 一种装配式地下结构的围护构件及其与拱形板的连接构造
WO2010064743A1 (en) Steel plate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joint structure of wall and slab using the same
CN211690754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
CN218437691U (zh) 一种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轻型装配式楼盖体系
CN218346250U (zh) 一种无横梁通高v型柱节点的连接结构
GB2131849A (en) Structural framework
CN114575451B (zh)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施工方法
CN211523492U (zh) 一种牛腿结构以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CN110878586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连接节点
CN113863494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及其安装方法
CN217679832U (zh) 装配式剪力墙构造
CN218861833U (zh) 一种新型钢-现浇钢筋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CN210685159U (zh) 一种装配式大跨无柱结构拱形板
CN115419260B (zh) 一种永久式预制组合模板体系以及工法
CN217175198U (zh) 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钢筋混凝土墙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