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4949U - 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 - Google Patents

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4949U
CN211684949U CN202020372819.1U CN202020372819U CN211684949U CN 211684949 U CN211684949 U CN 211684949U CN 202020372819 U CN202020372819 U CN 202020372819U CN 211684949 U CN211684949 U CN 211684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area
panel
switch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28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涵
王佳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Volkswagen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28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4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4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4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s Of Lighting Devices For Vehicle Interiors, Mounting And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控制盒具有与整车连接的电气接口。电路板放置在控制盒内,电路板上具有照明器件、反馈器件和开关器件,电路板连接到控制盒内的电气接口。中间壳体安装在控制盒上,中间壳体位于电路板的上方,中间壳体上具有通道区。电容薄膜传感器放置在中间壳体的上方,电容薄膜传感器上具有通道区和感应区,其中通道区的位置与中间壳体上的通道区的位置相对应。电容薄膜传感器紧贴在触控面板的底部,触控面板的顶部具有触控组件,触控组件的位置与电容薄膜传感器上的感应区的位置相对应。罩板安装在中间壳体上,电容薄膜传感器和触控面板位于罩板和中间壳体之间。紧急求助开关安装在罩板上。

Description

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汽车内饰的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中,对车辆各项电器功能的开启或关闭,往往通过各种不同的机械开关来实现。例如天窗的开启,需要手动按下位于车内顶棚上的天窗开关,而后车辆实现开启天窗的功能。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主机厂以及消费者对整车电器功能的智能开关操作以及驾仓操控的科技感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触摸式操作开关,手势控制操作开关,以及语音控制等开始出现在新型乘用车中,代替以往的机械按键开关。尤其触摸式操作开关,已经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当前的乘用车内,前排内顶棚上往往会集成天窗开关和卷帘开关,多为机械按压式开关,来控制天窗和卷帘的开启与关闭。同时,不同的车辆在该位置还会集成不同的其他功能,例如阅读灯、眼镜盒等,一般也都是机械开关控制。上述各种功能开关共同组成一个总成模块,固定安装在内顶棚上。部分新型车辆在启闭天窗和卷帘时,使用了触摸式开关控制。
通过大量的实例调查发现:
(1)传统的机械式按压操作的天窗卷帘开关,其组件大多为塑料结构,长期使用难免会产生磨损和变形,同时机械按键结构的配合间隙随着开关使用时间的增长会不断积累灰尘等,影响开关的操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部分车辆使用了触摸式开关来开启天窗和卷帘,但是触摸式开关一般较为平整的包在面板内,与机械开关外形差异较大,因此无法实现盲操作,启闭天窗卷帘时,需要抬头看到开关区域,再用手指触摸操作。若不抬头直接操作,虽然手可以直接伸向模块区域,但是可能本意想将已经开启一半的天窗完全打开,结果却触摸到了关闭键,导致天窗关闭,还需要再次触摸开启键才能开启天窗,造成操作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触摸式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盒、电路板、中间壳体、电容薄膜传感器、触控面板、罩板和紧急求助开关。控制盒具有与整车连接的电气接口。电路板放置在控制盒内,电路板上具有照明器件、反馈器件和开关器件,电路板连接到控制盒内的电气接口。中间壳体安装在控制盒上,中间壳体位于电路板的上方,中间壳体上具有通道区。电容薄膜传感器放置在中间壳体的上方,电容薄膜传感器上具有通道区和感应区,其中通道区的位置与中间壳体上的通道区的位置相对应。电容薄膜传感器紧贴在触控面板的底部,触控面板的顶部具有触控组件,触控组件的位置与电容薄膜传感器上的感应区的位置相对应。罩板安装在中间壳体上,电容薄膜传感器和触控面板位于罩板和中间壳体之间。紧急求助开关安装在罩板上。电容薄膜传感器的感应区感应对于触控面板的触控组件的操作,产生电信号发送给电路板并通过电气接口传送给整车,电路板上的照明器件产生光线,光线通过中间壳体和电容薄膜传感器上的通道区传送至触控面板进行照明或产生背光,电路板上的反馈器件通过中间壳体和电容薄膜传感器上的通道区在触控面板产生震动或声音反馈,紧急求助开关通过中间壳体的通道区触发电路板上的开关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罩板包括:框架、面板嵌入区、开关嵌入区和麦克风。框架的造型与中间壳体相匹配,框架安装在中间壳体上。面板嵌入区与触控面板的位置相对应,触控面板安装在面板嵌入区内,通过面板嵌入区能触及触控面板顶部的触控组件。开关嵌入区与紧急求助开关的位置相对应,紧急求助开关安装在开关嵌入区中。麦克风采集车内音频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包括:面板框架、阅读灯触控板、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面板框架与罩板上的面板嵌入区相匹配。阅读灯触控板设置在面板框架靠近边缘的位置,阅读灯触控板透光。操作触控区设置在面板框架中间的位置,触控操作区包括定位结构和触控板,触控板上印有功能信标和操作信标。触摸按钮组设置在面板框架的一端,触摸按钮组包括数个触摸按钮,触摸按钮上印有功能信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操作触控区呈凹陷结构,外围壁由下向上向外扩张,各个外围壁的连接处形成倒角,操作触控区的中间具有隔断板,外围壁和隔断板形成定位结构。触控板位于操作触控区的底部,被外围壁所包围,触控板包括天窗触控板和卷帘触控板,天窗触控板和卷帘触控板由隔断板分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板上的功能信标和操作信标,以及触摸按钮上的功能信标以膜内转印工艺印在薄膜内,薄膜密封覆盖于触控板和触摸按钮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容薄膜传感器包括:数个基板和数个感应区。数个基板分别放置在中间壳体的上方,数个基板之间有间隔,间隔形成通道区。数个感应区分别形成在数个基板上,数个感应区分别对应阅读灯触控板、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壳体包括:本体、光室和开孔。本体安装在控制盒上而罩板安装在本体上。光室设置在本体上,光室内布置有光投射通道,光室的位置与阅读灯触控板的位置相对应。开孔设置在本体上,开孔的位置与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的位置相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上的照明器件包括阅读LED灯和背光LED灯,阅读LED灯与光室以及阅读灯触控板的位置相对应,阅读LED灯产生的光线通过光室内的光投射通道投射到阅读灯触控板提供阅读照明,背光LED灯与开孔以及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的位置相对应,背光LED灯产生的光线通过开孔投射到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产生背光。电路板上的反馈器件包括震动及发声模块,震动及发声模块具有微型震动马达和微型扬声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紧急求助开关安装在罩板的开关嵌入区,紧急求助开关是机械式按压开关,该机械式按压开关是大行程大阻力机械按压开关,紧急求助开关的表面具有急救图标,紧急求助开关通过中间壳体的通道区触发电路板上的开关器件,开关器件是微动开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盒的电气接口包括接插件,接插件具有针脚,接插件通过针脚与整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可以触控启闭天窗卷帘,且具有防误触和盲操作设置以及防灰尘密封结构,同时集成有阅读灯、紧急呼救、道路救援等多项功能。该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具有触摸/接近感应两种触发方式,集背光/声音/震动反馈于一体,且成本较低、工作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符合智能汽车发展趋势,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为主机厂提供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的整体结构图。
图2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的爆炸图。
图3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罩板的结构图。
图4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触控面板的结构图。
图5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触控面板的操作触控区的结构图。
图6a和图6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触控面板的触摸按键组的结构图。
图7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电容薄膜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8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中间壳体的结构图。
图9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10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控制盒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摸式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图1a、图1b和图2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的结构。其中图1a和图1b揭示了该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的整体结构图,图2揭示了该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的爆炸图。如图所示,该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盒700、电路板600、中间壳体500、电容薄膜传感器400、触控面板300、罩板200和紧急求助开关100。
控制盒700具有与整车连接的电气接口。电路板600放置在控制盒700内,电路板600上具有照明器件、反馈器件和开关器件,电路板600连接到控制盒内的电气接口。中间壳体500安装在控制盒700上,中间壳体500位于电路板600的上方,中间壳体500上具有通道区。电容薄膜传感器400放置在中间壳体500的上方,电容薄膜传感器400上具有通道区和感应区,其中通道区的位置与中间壳体上的通道区的位置相对应。电容薄膜传感器400紧贴在触控面板300的底部,触控面板300的顶部具有触控组件,触控组件的位置与电容薄膜传感器400上的感应区的位置相对应。罩板200安装在中间壳体500上,电容薄膜传感器400和触控面板300位于罩板200和中间壳体500之间。紧急求助开关100安装在罩板200上。电容薄膜传感器400的感应区感应对于触控面板300的触控组件的操作,产生电信号发送给电路板600并通过电气接口传送给整车。电路板600上的照明器件产生光线,光线通过中间壳体500和电容薄膜传感器400上的通道区传送至触控面板300进行照明或产生背光。电路板600上的反馈器件通过中间壳体500和电容薄膜传感器400上的通道区在触控面板300产生震动或声音反馈。紧急求助开关100通过中间壳体500的通道区触发电路板600上的开关器件。
图3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罩板的结构图。如图所示,罩板200包括:框架201、面板嵌入区202、开关嵌入区203和麦克风204。框架201的造型与中间壳体500相匹配,框架201安装在中间壳体500上。面板嵌入区202与触控面板300的位置相对应,触控面板300安装在面板嵌入区202内,通过面板嵌入区202能触及触控面板300顶部的触控组件。开关嵌入区203与紧急求助开关100的位置相对应,紧急求助开关100安装在开关嵌入区203中。麦克风204采集车内音频信号。麦克风204安装在框架201上并电气连接到电路板600。
图4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触控面板的结构图。触控面板300包括:面板框架301、阅读灯触控板、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面板框架301与罩板200上的面板嵌入区202相匹配。阅读灯触控板设置在面板框架301靠近边缘的位置,阅读灯触控板透光。操作触控区设置在面板框架301中间的位置,触控操作区包括定位结构和触控板,触控板上印有功能信标和操作信标。触摸按钮组设置在面板框架301的一端,触摸按钮组包括数个触摸按钮,触摸按钮上印有功能信标。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阅读灯触控板包括第一阅读灯触控板302和第二阅读灯触控板303,第一阅读灯触控板302和第二阅读灯触控板303分别设置在面板框架301靠近两侧边缘的位置。第一阅读灯触控板302和第二阅读灯触控板303整体上是透光的,阅读用的光线照明穿透第一阅读灯触控板302和第二阅读灯触控板303进行照射。操作触控区形成防误操作和盲操作结构。图5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触控面板的操作触控区的结构图。如图所示,操作触控区呈凹陷结构,围城一圈的外围壁3041、3042、3043和3044由下向上向外扩张,形成整体凹陷并且对外拔模的效果。各个外围壁3041、3042、3043和3044的连接处形成倒角。操作触控区的中间具有隔断板3045,隔断板3045将操作触控区分为两个部分。外围壁3041、3042、3043和3044和隔断板3045形成定位结构,也就是防误操作和盲操作的结构。上述结构可以让用户在盲操作的情况下,轻松用手定位到操作触控区,并且对操作触控区中的触控板进行操作。触控板位于操作触控区的底部,触控板被外围壁3041、3042、3043和3044所包围。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触控板包括天窗触控板304和卷帘触控板305,天窗触控板304和卷帘触控板305由隔断板3045分隔。触控板上印有功能信标和操作信标。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天窗触控板304上的功能信标是天窗图标3047,操作信标是移动方向线3046,移动方向线3046的两端有作为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三角形图标。卷帘触控板305上的功能信标是卷帘图标3052,操作信标是移动方向线3051,移动方向线3051的两端有作为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三角形图标。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操作手感更好,触控板上在功能信标和操作信标的位置均略微突起,以便于盲操作。触摸按钮组设置在面板框架301的一端,触摸按钮组包括数个触摸按钮。图6a和图6b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触控面板的触摸按键组的结构图。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触摸按键组包括三个按键:第一触摸按键306、第二触摸按键307和第三触摸按键308。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只是示出了三个触摸按键,实际可以根据功能需要布置更多触摸按键。此处揭示的三个触摸按键是针对整车功能中比较重要的三块,具体功能如下:第一触摸按键306是整车内舱灯光开启按键,可以打开或关闭整车内舱的灯光。第二触摸按键307,定义的是开车门后整车内舱灯光是否开启,默认状态下当夜晚车门打开时,整车内舱灯光会开启,给上下车乘客提供照明,该按键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定义开门后,整车内舱灯光是自动开启还是保持关闭。第三触摸按键308是道路救援呼叫按键,按下后可以直接通过整车网络呼叫主机厂或者指定救援方的后台,直接通过该模块与道路救援人员通话,沟通救援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触控板上的功能信标和操作信标以及触摸按钮上的功能信标以膜内转印工艺印在薄膜内,薄膜密封覆盖于触控板和触摸按钮上。模内转印技术就是在面板表面贴有一层透明薄膜,信标印在薄膜内部,因此不易破坏,耐久性更好。而且由于整张膜的覆盖和密封,不会有灰尘等进入,也没有机械零件磨损,因此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都更好。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300是将天窗/卷帘/阅读灯/其他触摸开关集成为一个整体面板,且整个控制模块也是一次制造完成的独立模块,即在一家工厂内制造组装完成,然后可直接送到主机厂装到整车上。而传统车上阅读灯模块,天窗开关模块,卷帘开关模块等都是相互独立的小模块,不是一个独立的大模块,只是后期在主机厂装车上时,把每个小模块拼起来,看起来像一个整体模块而已,整体安装比较麻烦,且对小模块间的配合要求较高。
图7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电容薄膜传感器的结构图。电容薄膜传感器包括:数个基板和数个感应区。数个基板分别放置在中间壳体500的上方,数个基板之间有间隔,这些间隔形成通道区。数个感应区分别形成在数个基板上,数个感应区分别对应阅读灯触控板、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容薄膜传感器400包括:第一感应区402、第二感应区403、天窗感应区404、卷帘感应区405、触摸按键感应区406、407、408。其中第一感应区402和第二感应区403用于感应第一阅读灯触控板302和第二阅读灯触控板303的操作。天窗感应区404感应天窗触控板304的操作,卷帘触控板305感应卷帘感应区405的操作,触摸按键感应区406、407、408感应第一触摸按键306、第二触摸按键307和第三触摸按键308的操作。数个基板之间的间隔形成通道区,通道区供照明器件产生的光线穿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照明器件的位置并不是正好对应在通道区,而是对应在基板所在的位置。这是就需要在基板上开设镂空孔或避让区,保证光线的正常传递。
图8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中间壳体的结构图。图8主要是针对中间壳体500中对应触控面板300所在位置的部分。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中间壳体500包括:本体、光室和开孔。本体506安装在控制盒700上而罩板200安装在本体506上。光室设置在本体上,光室内布置有光投射通道,光室的位置与阅读灯触控板的位置相对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光室502和503,分别对应第一阅读灯触控板302和第二阅读灯触控板303所在的位置。第一光室502内设置有光投射通道5021和5022,第二光室503内设置有光投射通道5031和5032。因为阅读灯需要提供阅读用的照明,因此对于光照的强度要求比较高,所以会设置光室和光投射通道,来提供高强度的照明。开孔设置在本体上,开孔的位置与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的位置相对应。对于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来说,照明主要是提供背光,因此光照强度要求不高,只需要开孔允许光线穿过就可以了。
图9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电路板的结构图。如图所示,电路板上600的照明器件包括阅读LED灯和背光LED灯,阅读LED灯与光室以及阅读灯触控板的位置相对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阅读LED灯为6021、6022、6031和6032。阅读LED灯6021、6022、6031和6032产生的光线通过光室内的光投射通道投射到阅读灯触控板提供阅读照明。背光LED灯与开孔以及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的位置相对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背光LED灯为601、606、607和608。背光LED灯601、606、607和608产生的光线通过开孔投射到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产生背光。电路板上的反馈器件包括震动及发声模块604,震动及发声模块604具有微型震动马达和微型扬声器。震动及发声模块604会靠近触控面板300所在的位置,在操作时能够提供触摸震动反馈和触摸发声反馈。需要说明的是,电路板600上示出了各个LED灯和震动及发声模,这是为了配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部件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功能进行说明,电路板600上还有其他的电器元件,为了图示简明的目的,不再示出。
图10揭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中控制盒的结构图。控制盒700的电气接口包括接插件701,接插件701具有针脚,接插件701通过针脚与整车连接。控制盒700用于容纳电路板600,控制盒700中还包括辅助元件、线束等等必要的电气连接元器件。为了更加突出主要部件的结构,诸如辅助元件、线束等等的器件没有在附图中示出。
紧急求助开关100安装在罩板200的开关嵌入区203。紧急求助开关100是机械式按压开关,该机械式按压开关是大行程大阻力机械按压开关,紧急求助开关100的表面具有急救图标,紧急求助开关100通过中间壳体500的通道区触发电路板600上的开关器件,开关器件是微动开关。开关器件,即微动开关的位置基本就在电路板600上背光LED灯601的位置附近。背光LED灯601为紧急求助开关100提供背光。紧急求救开关100是整个模块中,唯一一个机械式按压开关,按键行程设置较大,阻力比常规机械开关大。主要因为在紧急情况下求救时,可能由于噪音等或者其他因素用户无法明显感知到震动和声音反馈,同时也为了避免平时开启天窗时不小心误操作按下该紧急求救开关,因此设置大行程大阻力机械按键,用户求救时需用力按下机械开关,手感反馈非常显著,且平时不会误操作。
该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的使用过程如下:
对于紧急求救开关100,按下后,按键下移,按下电路板600上的微动开关,从而触发功能,向车辆对应控制器发出信号,通过整车网络向外发出求救信号。
对于阅读灯功能,调节电容薄膜传感器400的第一感应区402和第二感应区403的灵敏度,实现接近感应,设定在夜晚当人手进入距离第一阅读灯触控板302或第二阅读灯触控板303二十厘米以内的距离且未接触到302或303时,电容薄膜传感器400的第一感应区402或第二感应区403感受到人手到来,电容值发生变化,记为A,并将A信号传递给控制盒700,控制盒700控制阅读LED灯6021、6022、6031、6032点亮一定程度,灯光较暗,处于节能模式,仅为照明周边触控面板,给用户操作提供方便,灯光通过LED灯通道5021和5022、5031和5032,进入第一光室502和第二光室503,进而透过第一阅读灯触控板302和第二阅读灯触控板303散射到外面。当人手接触到第一阅读灯触控板302或第二阅读灯触控板303时,第一感应区402或第二感应区403电容值变化记为B,并将B信号传递给控制盒700,控制盒700判断用户想要开启阅读灯,因此控制阅读LED灯6021、6022、6031、6032开始慢慢点亮,随着用户触摸时间的增长,阅读LED灯6021、6022、6031、6032逐渐从不亮,到慢慢亮,到最亮,之后保持最亮,若中途操作人松手,则点亮停止,停留在当时点亮的程度上。点亮后,手指再次触摸第一阅读灯触控板302或第二阅读灯触控板303,则阅读灯开始逐渐变暗直至熄灭,原理同前,不赘述。
对于天窗触控板304,具有天窗一次全打开功能,也有随着用户操作,在开启过程中随时停止的功能,以便开出用户需要的空间即可。当用户伸手去开启天窗时,手指触摸到天窗触控板304时,并不会触发任何操作,当用户手指贴住天窗触控板304,沿着移动方向线3046从靠近外围壁3041处的三角开始一直滑动到靠近外围壁3043处的三角时,电容薄膜传感器400的天窗感应区404记录电容值变化为C,并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盒700,控制盒700判定为开启天窗全开功能,通过接插件701向车辆天窗控制器发出信号,继而控制天窗电机将天窗打开。当用户反向滑动时,即为关闭天窗,原理同上,不赘述。当用户手指贴住天窗触控板304,沿着移动方向线3046从靠近外围壁3041处的三角开始一直滑动到天窗图标3047,且手指停留在天窗图标3047处不松手时(由于天窗图标3047呈微凸出状,因此手感上很容易感觉到),天窗感应区404记录电容值变化为D,并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盒700,控制盒700通过接插件701向车辆天窗控制器发出信号,继而控制天窗电机开始打开天窗,此时用户可以随时松手,天窗则随时停止移动,停留在中间某一位置上。关闭天窗同理,手指贴住天窗触控板304,沿着移动方向线3046从靠近外围壁3043处的三角开始一直滑动到天窗图标3047,且手指停留在天窗图标3047处不松手时,开始关闭,松手则停,原理同上。
需要注意的是:用户可以抬头看着操作,也可以盲操作,手指伸向天窗触控板304时,可以摸到明显的结构特征,外围壁3041、3042、3043、3044,因此可以轻松定位到天窗触控板304。同时,手指触摸到天窗触控板304并不会直接开启天窗,需要按上述滑动操作才能开启,避免了误操作。
对于卷帘触控板305的工作原理与天窗触控板304相同,不赘述。
对于第一触摸按键306,第二触摸按键307,第三触摸按键308。也是整车功能中比较重要的三块,具体功能如下:第一触摸按键306是整车内舱灯光开启按键,可以打开或关闭整车内舱的灯光。第二触摸按键307,定义的是开车门后整车内舱灯光是否开启,默认状态下当夜晚车门打开时,整车内舱灯光会开启,给上下车乘客提供照明,该按键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定义开门后,整车内舱灯光是自动开启还是保持关闭。第三触摸按键308是道路救援呼叫按键,按下后可以直接通过整车网络呼叫主机厂或者指定救援方的后台,直接通过该模块的麦克风204与道路救援人员通话,沟通救援信息。具体工作原理以306为例进行解释,手指触摸第一触摸按键306后,表面信标点亮。触摸按键感应区406记录电容变化为E,并将该信号传递给控制盒700,控制盒700判断为开启整车舱内灯光,通过接插件701将信号传至相应控制器,开启灯光,与此同时,背光LED灯606点亮,通过导光体将光引导至第一触摸按键306信标处,点亮信标。第二触摸按键307和第三触摸按键308同理,不赘述。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所有功能操作,只要手指触碰到触控面板300上对应的触控区,都会有短暂震动和声音反馈。一次接触只反馈一次,即便长时间接触,也是只反馈一次,不会一直震动或者一直响个不停。反馈原理,当电容薄膜传感器400将电容变化传递给控制盒700时,控制盒700会驱动震动及发声模块604中的微型震动马达和小型扬声器,给予用户震动反馈和发声反馈。
本实用新型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可以触控启闭天窗卷帘,且具有防误触和盲操作设置以及防灰尘密封结构,同时集成有阅读灯、紧急呼救、道路救援等多项功能。该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具有触摸/接近感应两种触发方式,集背光/声音/震动反馈于一体,且成本较低、工作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符合智能汽车发展趋势,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为主机厂提供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做出的类似变化或变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得出或者很容易便联想到的,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盒,控制盒具有与整车连接的电气接口;
电路板,电路板放置在控制盒内,电路板上具有照明器件、反馈器件和开关器件,电路板连接到控制盒内的电气接口;
中间壳体,中间壳体安装在控制盒上,中间壳体位于电路板的上方,中间壳体上具有通道区;
电容薄膜传感器,电容薄膜传感器放置在中间壳体的上方,电容薄膜传感器上具有通道区和感应区,其中通道区的位置与中间壳体上的通道区的位置相对应;
触控面板,电容薄膜传感器紧贴在触控面板的底部,触控面板的顶部具有触控组件,触控组件的位置与电容薄膜传感器上的感应区的位置相对应;
罩板,罩板安装在中间壳体上,电容薄膜传感器和触控面板位于罩板和中间壳体之间;
紧急求助开关,紧急求助开关安装在罩板上;
其中,电容薄膜传感器的感应区感应对于触控面板的触控组件的操作,产生电信号发送给电路板并通过电气接口传送给整车,电路板上的照明器件产生光线,光线通过中间壳体和电容薄膜传感器上的通道区传送至触控面板进行照明或产生背光,电路板上的反馈器件通过中间壳体和电容薄膜传感器上的通道区在触控面板产生震动或声音反馈,紧急求助开关通过中间壳体的通道区触发电路板上的开关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罩板包括:
框架,框架的造型与中间壳体相匹配,框架安装在中间壳体上;
面板嵌入区,与触控面板的位置相对应,触控面板安装在面板嵌入区内,通过面板嵌入区能触及触控面板顶部的触控组件;
开关嵌入区,与紧急求助开关的位置相对应,紧急求助开关安装在开关嵌入区中;
麦克风,采集车内音频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面板框架,面板框架与罩板上的面板嵌入区相匹配;
阅读灯触控板,阅读灯触控板设置在面板框架靠近边缘的位置,阅读灯触控板透光;
操作触控区,操作触控区设置在面板框架中间的位置,触控操作区包括定位结构和触控板,触控板上印有功能信标和操作信标;
触摸按键组,触摸按钮组设置在面板框架的一端,触摸按钮组包括数个触摸按钮,触摸按钮上印有功能信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操作触控区呈凹陷结构,外围壁由下向上向外扩张,各个外围壁的连接处形成倒角,操作触控区的中间具有隔断板,外围壁和隔断板形成定位结构;
触控板位于操作触控区的底部,被外围壁所包围,触控板包括天窗触控板和卷帘触控板,天窗触控板和卷帘触控板由隔断板分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触控板上的功能信标和操作信标,以及触摸按钮上的功能信标以膜内转印工艺印在薄膜内,薄膜密封覆盖于触控板和触摸按钮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薄膜传感器包括:
数个基板,数个基板分别放置在中间壳体的上方,数个基板之间有间隔,所述间隔形成通道区;
数个感应区,数个感应区分别形成在数个基板上,数个感应区分别对应阅读灯触控板、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壳体包括:
本体,本体安装在控制盒上而罩板安装在本体上;
光室,光室设置在本体上,光室内布置有光投射通道,光室的位置与阅读灯触控板的位置相对应;
开孔,开孔设置在本体上,开孔的位置与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的位置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
电路板上的照明器件包括阅读LED灯和背光LED灯,阅读LED灯与光室以及阅读灯触控板的位置相对应,阅读LED灯产生的光线通过光室内的光投射通道投射到阅读灯触控板提供阅读照明,背光LED灯与开孔以及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的位置相对应,背光LED灯产生的光线通过开孔投射到操作触控区和触摸按键组产生背光;
电路板上的反馈器件包括震动及发声模块,震动及发声模块具有微型震动马达和微型扬声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紧急求助开关安装在罩板的开关嵌入区,紧急求助开关是机械式按压开关,该机械式按压开关是大行程大阻力机械按压开关,紧急求助开关的表面具有急救图标,紧急求助开关通过中间壳体的通道区触发电路板上的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是微动开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控制盒的电气接口包括接插件,接插件具有针脚,接插件通过针脚与整车连接。
CN202020372819.1U 2020-03-23 2020-03-23 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 Active CN211684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2819.1U CN211684949U (zh) 2020-03-23 2020-03-23 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2819.1U CN211684949U (zh) 2020-03-23 2020-03-23 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4949U true CN211684949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9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2819.1U Active CN211684949U (zh) 2020-03-23 2020-03-23 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4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75481B2 (en) Fascia panel assembly having capacitance sensor operative for detecting objects
EP2467760B1 (en) Keyless entry assembly having capacitance sensor operative for detecting objects
JP2628819B2 (ja) ドアトリム用ユニットパネル
US20110057773A1 (en) Keyless Entry Assembly Having Capacitance Sensor Operative for Detecting Objects
US20110313619A1 (en) Vehicle Keyless Entry Assembly Having Capacitance Sensor Operative for Detecting Objects
US20150267455A1 (en) Vehicle assembly having a capacitive sensor
US9705494B2 (en) Vehicle assemblies having fascia panels with capacitance sensors operative for detecting proximal objects
JP4716956B2 (ja) タッチキー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移動通信端末機
WO2008023788A1 (fr) Dispositif électronique
US20100238677A1 (en) Led illumination module with touch sensitive controls and overhead console using the module
KR101020464B1 (ko) 전자 기기
KR20110063218A (ko) 차량용 터치패널 방식의 입력 장치
WO2009089092A1 (en) Touch sensitive switches integrated with a vehicle interior part
US20180030771A1 (en) Vehicle assembly having a capacitive sensor
JP2010515613A (ja) フィルムの裏側に設けられる深い谷部を有するマルチ仕上げ成型品
CN113226828A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控制台
CN106227357A (zh) 一种防水按键模组
CN211684949U (zh) 乘用车前排顶部控制模块
JP2008052606A (ja) 電子機器
CN214175901U (zh) 一种防误操作的触摸式功能天窗开关
JP2606989Y2 (ja) ラバーキースイッチ
WO2018038291A1 (ko) 터치 방식의 차량용 룸램프 모듈
US20220017023A1 (en) Roof console for a vehicle
JP2001035297A (ja) タッチスイッチ
CN220672448U (zh) 一种开关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