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8808U -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8808U
CN211678808U CN201921842471.1U CN201921842471U CN211678808U CN 211678808 U CN211678808 U CN 211678808U CN 201921842471 U CN201921842471 U CN 201921842471U CN 211678808 U CN211678808 U CN 211678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rting
layer
trolley
sorting trolley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24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熙
陈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nfe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nfe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nfe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nfe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424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8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8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8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包括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三层分拣小车,每层分拣小车的相邻分拣小车之间铰接且各层小车之间通过支架连接,多层分拣小车可由一套动力装置驱动同步沿所述环形轨道转动。本方案设计精巧,每层交叉带小车之间铰接且各层之间通过支架连接,每层交叉带小车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并且多层小车之间形成稳定限定结构,因此在小车运行时,每层的交叉带小车能够通过整体结构来限制单个分拣小车的摆动,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物品在分拣小车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分拣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分拣领域,尤其是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
背景技术
交叉带式分拣系统,由主驱动带式输送机和载有小型带式输送机的台车(简称“小车”)组装在一起,当“小车”移动到所规定的分拣位置时,转动皮带,完成把商品分拣送出的任务。因为主驱动带式输送机与“小车”上的带式输送机呈交叉状故称交叉带。
传统的交叉带为平铺的单层结构,通过链式驱动结构带动每个小车移动,这种单层交叉带的分拣能力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包裹分拣需求,同时,其没有充分利用其占据的场地的纵向空间。
为了增加分拣能力,可以直接在传统的链式驱动结构上设置多层小车,但是由于链式驱动结构的链条承载力有限,能够增加的小车层数有限,当小车层数达到3层及以上时,链式驱动结构很难稳定的驱动多层交叉带小车稳定的运行,实现难度大。
因此,也有企业开发出多层交叉带,其实质是将多层独立的交叉带系统组装为一体,但是每层都是由独立的动力机构来进行驱动,虽然其相对提高了分拣能力和空间利用率,但是相应的动力成本并没有太多的优化。
又如申请号为201510184464.7揭示的一种双层交叉带分拣机,其通过将两层交叉带设置于框架上,框架通过基座可滑动地设置于导轨上,框架支架连接起来从而可以通过一套动力源来降低能耗,但是这种结构对于具有更高分拣能力的三层或更多层的交叉带分拣系统的应用尚有困难,主要是由于,在每个框架上设置更多层交叉带后,由于各框架的负载大且各框架上各层的交叉带之间并没有连接关系,因此框架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尤其是在转弯区域时,位于上层的交叉带易出现抖动的情况,严重影响其上物品放置的稳定性,进而影响到分拣的可靠性。
另外,即使能够设计出三层及更多层的交叉带结构,为每层交叉带供包的供包线的设计和排布也极大的限制了三层及更多层交叉带使用,这主要是由于叠加方式的供包台结构中,相邻层供包台的高度不足以为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空间以进行站立操作;如果不采用叠加方式设置供包台,则供包台会占用较多的水平空间,从而减少了分拣口的数量。
最后,在现有的双层交叉带系统中,给各层交叉带小车供包的供包线无法在不同层之间进行切换,因此,在实际分拣时,需要先将物品预先分类后,再将同一类的物品放置于相应的供包线上,以保证供包线输送的物品属于该供包线对应的分拣小车所能达到的下包口范围;而一旦供包线上的某一物品的路由不在供包线对应的分拣小车所能达到的下包口范围时,则该物品就无法正常分拣,因此应用的灵活性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包括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三层分拣小车,每层分拣小车的相邻分拣小车之间铰接且各层小车之间通过支架连接,多层分拣小车可由一套动力装置驱动同步沿所述环形轨道转动。
优选的,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中,底层分拣小车可滑动地设置在环形轨道上,所述底层分拣小车由动力装置驱动沿所述环形轨道转动,一组所述底层分拣小车上设置有至少两层与它们同步转动的分拣小车。
优选的,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中,所述环形轨道的外侧设置有与每个奇数层的分拣小车衔接的第一供包线;所述环形轨道的内侧设置有与每个偶数层的分拣小车衔接的第二供包线。
优选的,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中,相邻奇数层对应的第一供包线中位于低位的第一供包线的上包位延伸到高位的第一供包线的上包位外侧,相邻偶数层对应的第二供包线中位于低位的第二供包线的上包位延伸到高位的第二供包线的上包位外侧。
优选的,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位置固定的直线电机及设置在底层分拣小车上的感应板或包括由电机驱动自转的摩擦轮与设置在底层分拣小车上且可与摩擦轮贴合的摩擦板。
优选的,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中,所述第一供包线、第二供包线均包括依次衔接的上包位、DWS输送线、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
优选的,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中,所述第一供包线的输出端的宽度及第二供包线的输出端的宽度均不小于所述分拣小车宽度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中,每个偶数层分拣小车对应的所述第二供包线为多个,每个偶数层分拣小车对应的第二供包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输出端高度可调且可切换至与其相邻的两个奇数层分拣小车衔接,且输出端高度可调的所述第二供包线的第二输送线的输送面始终与其衔接的分拣小车的输送面保持平行。
优选的,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中,输出端高度可调的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使第二输送线调平的激光测距仪。
优选的,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中,每个奇数层分拣小车对应的所述第一供包线为多个,且每个奇数层分拣小车对应的多个第一供包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输出端的高度可调且可切换至与其相邻的两个偶数层分拣小车衔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本方案设计精巧,结构简单,每层交叉带小车之间铰接且各层之间通过支架连接,每层交叉带小车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并且多层小车之间形成稳定限定结构,因此在小车运行时,每层的交叉带小车能够通过整体结构来限制单个分拣小车的摆动,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物品在分拣小车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分拣的可靠性。通过在底层交叉带上设置多层交叉带,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立柱的负载。
2、使第二供包线与第一供包线分布于轨道的两侧,从而可以增加相邻奇数层分拣小车对应的第一供包线的空间及增加相邻偶数层分拣小车对应的第二供包线之间的空间,为人工上包操作提供了有效的空间;另外,使低位的第一供包线和第二供包线的人工上包位延伸到上层的第一供包线和第二供包线外,使得上层和下层供包位不产生干涉,进一步为人工上包提供了有效的空间。
3、本方案的动力装置采用直线电机或摩擦轮驱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力源的数量和位置调整,应用灵活、自由,可调性更强。
4、导向缺口的设计,能够保证各种箱、盒类物品在输送到分拣小车上处于摆正状态,以为后续的分拣作业创造有利条件。
5、部分第二供包线的输出端采用可调结构,可以根据物品的路由,切换与三层交叉带的衔接关系,从而使物品可以有效的从一条供包线上分拣至三层交叉带的任意一层上,省去了预先将包裹分类的过程,应用的灵活性好。
6、使部分第一供包线的输出端高度为可调结构,可以进一步提高分拣效率,同时可以增加供包线之间的协同配合,从而提高分拣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侧视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图;
图 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层分拣小车与环形轨道的位置关系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层分拣小车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层分拣小车的第一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层分拣小车的第二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层分拣小车之间的铰接及与动力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上包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上包线与中间层分拣小车衔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上包线与上层分拣小车衔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上包线与底层分拣小车衔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进行阐述,如附图1所示,包括环形轨道1,所述环形轨道1上设置有至少三层分拣小车2,优选为3-8层,多层分拣小车2可由一套动力装置驱动同步沿所述环形轨道转动,每层分拣小车的相邻分拣小车之间铰接,具体的可以通过杆端关节轴承连接,也可以通过铰链等进行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每层分拣小车中位置相同的分拣小车可以如背景技术中的专利一样,设置于同一支架上,使支架可以在所述环形轨道上滑动,此处不作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一组连接成环形的底层分拣小车2可滑动地设置在环形轨道上,且所述底层分拣小车2由动力装置驱动沿所述环形轨道1转动,所述底层分拣小车2的每个上设置有至少两层与它们同步转动的分拣小车,从而通过底层分拣小车带动上层的分拣小车转动,此时,可以相对减少支架的负载,下文中将以上层分拣小车由底层分拣小车驱动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如附图2、附图3所示,所述环形轨道1水平铺设,即其轴线与水平面垂直,其可以是圆环形或椭圆形或腰型,所述环形轨道1包括直道段11以及与直道段衔接的弯道段12,所述直道段11和弯道段12上均形成两条位置相对的供所述分拣小车上的车轮移动的限位槽13。
所述底层分拣小车200 可以是已知的各种具有输送功能的设备,例如可以是皮带线,辊筒线、偏转轮线等,优选的,如附图3-附图6所示,所述底层分拣小车200包括车架21,所述车架21整体呈现为工字型,其包括短型材211、长型材213及垂直连接它们的连接型材212,所述短型材211的中间位置形成有一纵向孔2111,所述纵向孔2111的外侧壁2112处形成有一连接孔2113;所述长型材21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连接轴214,所述连接轴214下方的型材板2131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轴214位置匹配的缺口2132;所述长型材2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位于其外侧的滚轮22,所述长型材213的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还分别设置有一导向轮24,所述导向轮24的轴线与滚轮22的轴线垂直,当车架21置于环形轨道上时,两个所述滚轮22分别位于内轨道11和外轨道12的限位槽13中,两个所述导向轮24分别与内轨道11和外轨道12的内侧壁贴合,从而避免车架21在水平方向上出现摆动;所述连接型材212包括两个等高且保持间隙的型材,它们分别螺接所述短型材211和长型材213的中间位置。
如附图6所示,所述车架21上设置有皮带输送机23,所述皮带输送机23的两端231、232延伸到所述环形轨道1的两侧外,从而可以便于与其他输送线或设备进行衔接,避免受到环形导轨的干扰。
所述皮带输送机可以是各种可行的结构,优选的结构中,如附图6所示,所述皮带输送机23包括设置于车架21上的基架233,所述基架23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筒234,至少一个辊筒234为有动力辊,两个辊筒234之间的间距可调且它们上套装有至少一条皮带235。
调节两个所述辊筒234之间的间隙通过如下结构实现:如附图6所示,在所述基架233的两端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一对用于架设辊筒234的安装槽2331、2332,至少一个安装槽2331的延伸方向与皮带235的输送方向相同,架设在所述安装槽2331中的辊筒的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螺杆236,所述螺杆236穿过一所述基架233侧壁处的支撑板237上的通孔,并通过两个位于支撑板237两侧的螺母238固定,调节所述螺杆236与所述支撑板237的相对位置,即可实现对应辊筒的位置调整,从而实现皮带235张紧度的调整。
并且,两个所述辊筒234的中间区域直径大于两侧区域的直径,同时两侧的直径呈现向外端逐渐减小的趋势,从而皮带在两个辊筒234上转动时,其上下层均呈现为外凸的形态,从而相对于平面形态,不容易产生皮带跑偏问题。
另外,由于环形轨道具有圆弧的区域,如附图6、附图7所示,因此底层分拣小车200彼此相连的结构可能会对每个分拣小车在圆弧区域的滑动产生干涉,导致小车出现抖动等情况,因此本方案中使相邻底层分拣小车200的车架21枢轴连接,具体的,相邻车架21通过杆端关节轴承25连接,所述杆端关节轴承25的螺杆端连接在所述车架上的连接孔2113,其另一端的内球套装在所述连接轴214上,且内球位于所述长型材的中间位置,其两侧分别通过套装在连接轴214上的限位套限位。
如附图3、附图7、附图8所示,所述动力装置3设置在所述底层分拣小车200的底部,其包括固定在环形导轨1的直线电机31及设置在底层分拣小车200上的感应板32或包括由电机35驱动自转的摩擦轮33与设置在底层分拣小车200上且与摩擦轮贴合的摩擦板34,当每个底层分拣小车200经过直线电机31或摩擦轮时,直线电机31或摩擦轮通过磁力或摩擦力驱动所述感应板32或摩擦板移动,从而带动底层分拣小车200移动,所述直线电机31或摩擦轮的设置数量及具体位置可以根据所需的动力大小进行调节,并且,可以在每个底层分拣小车200的底部设置感应板或摩擦板,也可以在部分底层分拣小车200的底部设置感应板或摩擦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底层分拣小车也可以通过电机与链条+链轮构成的传动结构配合进行底层分拣小车的驱动,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所述底层分拣小车200上方的所有分拣小车的结构与底层分拣小车200的结构相同,区别在于,上层的分拣小车上不再设置感应板或摩擦板,并且上位的相邻分拣小车之间的铰接结构与上述底层分拣小车200之间的连接结构一致,此处不作赘述。
如附图2所示,在所述环形轨道1的外侧设置有与每个奇数层的分拣小车衔接的第一供包线;所述环形轨道的内侧设置有与每个偶数层的分拣小车衔接的第二供包线。并且,相邻奇数层对应的第一供包线中位于低位的第一供包线的上包位延伸到高位的第一供包线的上包位外侧,相邻偶数层对应的第二供包线中位于低位的第二供包线的上包位延伸到高位的第二供包线的上包位外侧。
下面为了便于解释,如附图1、附图10-12所示,所述分拣系统以三层为例进行说明,即在底层分拣小车200上设置有两层与它们同步转动的中间层分拣小车201及上层分拣小车202,所述中间层分拣小车201及上层分拣小车202与每个底层分拣小车200一一对应,即一个底层分拣小车200的正上方设置一中间层分拣小车201,每个所述中间层分拣小车201上方设置一上层分拣小车202,并且位置正对的所述中间层分拣小车201及上层分拣小车202通过一框架连接所述底层分拣小车200,所述框架可以是至少一立柱8,从而在底层分拣小车200转动时,所述中间层分拣小车201及上层分拣小车202能跟随同步转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层分拣小车202和中间层分拣小车201位于所述立柱8的同一侧,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层分拣小车和中间层分拣小车201位于所述立柱8的两侧,从而可以避免立柱单侧受重力影响导致变形。
如附图2所示,底层分拣小车200(第一层)及上层分拣小车202(第三层)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与它们衔接的第一供包线5、7,中间层分拣小车201(第二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二供包线6,底层分拣小车200衔接的所述第一供包线5的上包位延伸到所述上层分拣小车202衔接的第一供包线7的上包位的外部。
所述第一供包线5、7,第二供包线6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二供包线6为例进行说明,如附图9所示,其包括基板65及依次衔接且位于基板65上的上包位61,DWS输送线62,第一输送线63,第二输送线64。
所述上包位61用于进行人工或通过自动化设备上料,同时为了保证物品在分拣小车上处于摆正状态,如附图2所示,在所述上包位包括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形成有直角导向缺口,所述直角导向缺口的一条边与所述直道段11平行,其另一条边与所述直道段11垂直,所述导向块位于与所述DWS输送线衔接的上包线的输送面上方。
所述DWS输送线62至少用于对产品进行称重、扫码,并将相应信息(重量、路由、形状等)送到上位机进行处理,其包括皮带输送机、压力传感器模块、扫码设备、尺寸测量设备等,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所述DWS输送线的皮带输送机的辊筒包括中间圆柱段及位于其两端的圆锥段,圆锥段的直径由其与中间圆柱段的衔接点向外侧逐步减小,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皮带跑偏。
所述第一输送线63及第二输送线64用于根据预约的分拣小车到上车点的距离和用时来调节物品的输送速度,从而保证物品能够准确地输送至预约的分拣小车上。
并且,所述第二输送线64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底层分拣小车200、中间层分拣小车201或上层分拣小车202的宽度的两倍,即所述第二输送线64的输出端可以同时与两个底层分拣小车200或两个中间层分拣小车201或两个上层分拣小车202衔接,这样可以降低物品的上料难度,保证上料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另外,如果第一供包线5、7及第二供包线6的输出端,即第二输送线的输出端分别固定与底层分拣小车200、上层分拣小车202及中间层分拣小车201衔接,那么第一供包线5、7和第二供包线6处的物品就必须先经过筛选确定物品的路由是其对应层的分拣小车所能输送到的下包口,这就增加了分拣工序。
因此,为了改善分拣的灵活性,在实际使用时,中间层分拣小车201衔接的所述第二供包线6为多个,如附图2所示,在所述环形轨道1的两个转角位置分别设置有一排所述第二供包线6,如附图10-附图12所示,这些所述第二供包线6中的至少一个的输出端在一状态下可与上层分拣小车202、中间层分拣小车201或底层分拣小车200中的任一一个衔接;同时,所述第二供包线6的第二输送线64在与所述上层分拣小车202、中间层分拣小车201或底层分拣小车200衔接时,其输送面与所述上层分拣小车202、中间层分拣小车201或底层分拣小车200的输送面平行且处于平齐状态。
即所述第二供包线6的输出端的高度可以调整,常态下,如附图10所示,所述第二供包线6的输送面与所述中间层分拣小车201的输送面的高度相当,可以正常向中间层分拣小车201输送物品,而当某个物品的下料口不与中间层分拣小车201对应时,如附图11、附图12所示,需要将第二供包线6的输出端与上层分拣小车202的输送面、底层分拣小车200的输送面衔接,可以调整第二供包线的输出端6的高度,例如第二供包线6的DWS输送线62获取的物品路由显示物品的下料口对应为底层分拣小车200所能到达的下包口时,此时,可以将第二供包线6的输出端切换至与底层分拣小车200衔接,从而可以方便的将物品输送至目标路由位置。
具体实现的结构如下,如附图9所示,所述第二供包线6的第一输送线63的输入端可绕一设置于DWS输送线62的输出端的轴转动,并且,所述第一输送线63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其绕轴65转动的升降机构66,所述升降机构66可以是至少一双头气缸或液压缸或两个气缸反向对接而成的结构。
以所述升降机构66为双头气缸为例进行说明,当双头气缸的一个气缸轴伸出时,所述第二供包线6的第一输送线63处于水平状态且其输出端与中间层分拣小车201衔接;当两个气缸轴都伸出时,所述第二供包线6的第一输送线63的输出端与上层分拣小车202衔接;当两个气缸轴都缩回时,所述第二供包线6的第一输送线63的输出端与底层分拣小车200衔接。
所述第二供包线6的第二输送线64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线63的输出端的一可自转的转轴67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7的至少一端设置有链轮68,所述链轮68通过链条69连接一与电机610的转轴连接的主动轮620,所述电机610固定于所述第二输送线64的侧面。
同时,如附图9所示,为了保证第二输送线64的支撑稳定性,在所述第二输送线64的输出端的两侧或底部还设置有电动伸缩杆630(如电动推缸),在所述第二输送线64调整水平后,所述电动伸缩杆630伸出与基板65抵靠,从而为第二输送线64提供支撑(具体实现时,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等来确定推杆是否与基板65接触,此处为已知技术,不作赘述)。
当然,所述第二输送线64也可以与所述第一输送线63枢轴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输送线的底部设置有驱动其绕其与第一输送线63连接的枢轴转动的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可以是油缸、液压缸等,并且,在所述升降机构63调整的同时所述顶升机构进行动作。
为了快速的保证所述第二输送线64能够准确的调整的到水平状态,如附图9所示,在所述第二输送线6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底部或侧面分别设置有用于测量第二输送线64到一固定的平面的距离的激光测距仪640、650,所述激光测距仪640、650,均连接上位机。
进一步,如附图2所示,所述底层分拣小车200衔接的第一供包线5和上层分拣小车202衔接的第一供包线7同样为多个,且它们与所述第二供包线6的位置临近,它们同样靠近所述环形轨道1的转弯位置且位于环形轨道的直道段,并且,每个第一供包线5的正上方设置一第一供包线7,所述第一供包线5的基板延伸到所述第一供包线7的基板的外部,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站立空间。
同时,为了方便第一供包线5和/或第一供包线7上的路由不在它们对应的上层分拣小车和底层分拣小车的所能到达的下包口时,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多个所述第一供包线5和/或第一供包线7中的至少一个的输出端在一状态下可与上层分拣小车202、中间层分拣小车201或底层分拣小车200中的任一一个衔接。即其结构与上述的输出端高度可调的第二供包线6的结构一致,此处不作赘述,从而可以更灵活的进行调整。
实际结构中,如附图2所示,在环形轨道的至少直道段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与上层分拣小车202、中间层分拣小车201和底层分拣小车200对应的多排下包口4,底层分拣小车200的每个下包口(图中未示出)正上方正设置一中间层分拣小车对应的下包口,每个中间层分拣小车对应的下包口的正上方设置一上层分拣小车对应的下包口,并且,同一位置的下包口可以分拣同一目的地的物品,也可以分拣不同目的地的物品,优选至少部分同一位置的下包口分拣不同目的地的物品。
当然,在环形轨道的至少直道段的两侧也可以设置有与上层分拣小车202、中间层分拣小车201和底层分拣小车200衔接的输送线以代替下包口,从而可以进行后续的输送。
最后,在整个设备工作时,上述的各输送线、分拣小车、激光传感器及其他的电气设备均连接到上位机或PLC系统,从而通过上位机或PLC系统进行控制,此处为已知技术,不是本方案的重点,不作赘述。
下面将重点阐述上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的分拣方法,仍然以三层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物品放置到第二供包线6上,物品经过第二供包线6的DWS输送线62时获取到物品的路由信息,从而确定其下包口位置,并根据确定的下包口位置确定下包括所对应的分拣小车是上层分拣小车或中间层分拣小车或底层分拣小车。
S20,当下包口对应中间层分拣小车201时,如附图10所示,所述第二供包线6保持与中间层分拣小车衔接的状态,并将物品输送至预约的中间层分拣小车上,预约的中间层分拣小车转动至目标下包口时启动将其上的物品输送到下包口处。
S30,当下包口对应上层分拣小车202或底层分拣小车200时,如附图11、附图12所示,所述第二供包线的输出端切换为与上层分拣小车202或底层分拣小车200衔接,并将物品输送至预约的上层分拣小车202或底层分拣小车200上,预约的上层分拣小车202或底层分拣小车200转动至目标下包口时启动将其上的物品输送到下包口处。
另外,当所述底层的第一供包线5或上层的第一供包线7或其他输出端不可调整的第二供包线6输出的物品的目的地并不在它们对应的底层分拣小车200、上层分拣小车202或中间层分拣小车201所能到达的分拣口时,也可以通过输出端可调的所述第二供包线6进行移载,下面以第一供包线5为例进行说明,具体过程如下:
S40,将物品分别放置到第一供包线5,物品经过第一供包线5的DWS输送线52时获取到物品的路由信息,从而确定其下包口位置,并根据确定的下包口位置确定下包括所对应的分拣小车是上层分拣小车或中间层分拣小车或底层分拣小车。
S50,当第一供包线5上的物品的下包口对应上层分拣小车202时,所述第一供包线将物品输送到预约的上层分拣小车202上,预约的上层分拣小车202转动至目标下包口时启动将其上的物品输送到下包口处。
S60,当第一供包线5上的物品的下包口不对应上层分拣小车202时,即第一供包线5上的物品的下包口对应的是底层分拣小车200或中间层分拣小车201所能到达的下包口位置时,则执行S70。
S70,所述第一供包线5将物品输送到预约的上层分拣小车202上,同时,第二供包线6的输出端切换为与上层分拣小车202衔接;接着预约的上层分拣小车202转动至与所述第二供包线6衔接时启动将其上的物品移栽至第二供包线6的第二输送线64上。
S80,第二供包线6的输出端切换至与底层分拣小车200或中间层分拣小车201衔接,接着,当预约的底层分拣小车200或中间层分拣小车201与第二输送线64将要或已衔接时,所述第二输送线64启动将其上物品移载至预约的底层分拣小车200或中间层分拣小车201上,预约的底层分拣小车200或中间层分拣小车201转动至目标下包口时启动将其上的物品输送到下包口处。
第一供包线7和其他输出端高度不可调整的第二供包线6的物品的移载过程与上述S40-S80的过程相同或相近,此处不作赘述。
当然,实际系统中,输出端高度可调的第二供包线6并不是仅有一个,同时多个第一供包线5和多个第一供包线7中也分别有至少一个输出端高度可调,因此,在实际移栽时,可以根据就近原则及空置原则,选择使用输出端高度可调的供包线进行物品在不同层的分拣小车之间进行移载。
当所述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的层数大于三层时,其分拣过程如下:
S1,将物品放置到一输出端高度可调的第二供包线上,根据获取的物品路由,确定物品的目标下包口;
S2,当目标下包口在所述输出端高度可调的第二供包线对应的偶数层分拣小车的可达下包口时,所述第二供包线保持与该偶数层分拣小车衔接并将物品输送至预约的分拣小车上;
S3,当目标下包口不在所述输出端高度可调的第二供包线对应的偶数层分拣小车的可达范围时,且目标下包口在其相邻的两个奇数层分拣小车的可达下包口时,所述第二供包线的输出端切换至相应奇数层分拣小车衔接,并将物品输送至预约的奇数层分拣小车上;
S4,当目标下包口不在所述输出端高度可调的第二供包线对应的偶数层分拣小车的可达范围时,且目标下包口在不其相邻的两个奇数层分拣小车的可达下包口时,通过多个偶数层分拣小车对应的高度的可调的第二供包线的至少两次传递将物品移载至目标下包口所对应层的分拣小车上。例如,当目标下包口对应的分拣小车所在的层与上包的第二供包线所衔接的分拣小车的层相差至少两层时,则无法通过物品上包时的第二供包线直接移载到相应层的分拣小车上,此时,就需要通过与该第二供包线相邻的另一供包线在进行至少一次移载,从而使物品到达目标下包口对应层的分拣小车上。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轨道,所述环形轨道上设置有至少三层分拣小车,每层分拣小车的相邻分拣小车之间铰接且各层小车之间通过支架连接,多层分拣小车可由一套动力装置驱动同步沿所述环形轨道转动,所述环形轨道的外侧设置有与每个奇数层的分拣小车衔接的第一供包线;所述环形轨道的内侧设置有与每个偶数层的分拣小车衔接的第二供包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奇数层对应的第一供包线中位于低位的第一供包线的上包位延伸到高位的第一供包线的上包位外侧,相邻偶数层对应的第二供包线中位于低位的第二供包线的上包位延伸到高位的第二供包线的上包位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包线、第二供包线均包括依次衔接的上包位、DWS输送线、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包线的输出端的宽度及第二供包线的输出端的宽度均不小于所述分拣小车宽度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偶数层分拣小车对应的所述第二供包线为多个,每个偶数层分拣小车对应的第二供包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输出端高度可调且可切换至与其相邻的两个奇数层分拣小车衔接,输出端高度可调的所述第二供包线的第二输送线的输送面始终与其衔接的分拣小车的输送面保持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输出端高度可调的所述第二输送线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使第二输送线调平的激光测距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奇数层分拣小车对应的所述第一供包线为多个,且每个奇数层分拣小车对应的多个第一供包线中的至少一个的输出端的高度可调且可切换至与其相邻的两个偶数层分拣小车衔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位置固定的直线电机及设置在底层分拣小车上的感应板或包括由电机驱动自转的摩擦轮与设置在底层分拣小车上且可与摩擦轮贴合的摩擦板。
CN201921842471.1U 2019-10-30 2019-10-30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 Active CN211678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2471.1U CN211678808U (zh) 2019-10-30 2019-10-30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2471.1U CN211678808U (zh) 2019-10-30 2019-10-30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8808U true CN211678808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85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2471.1U Active CN211678808U (zh) 2019-10-30 2019-10-30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88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1924A (zh) * 2019-10-30 2020-02-28 苏州金峰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及其分拣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1924A (zh) * 2019-10-30 2020-02-28 苏州金峰物流设备有限公司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及其分拣方法
CN110841924B (zh) * 2019-10-30 2024-02-09 苏州金峰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及其分拣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5538B (zh) 双环线交叉带分拣机、交叉带分拣系统及其分拣方法
US8899902B2 (en) Container handling system comprising a crane and a plurality of base elements which can be mounted on top of containers for supporting the crane and transporting the containers
CN211359661U (zh) 多层交叉带分拣系统
JPH08505595A (ja) パレタイザ
CN1371844A (zh) 给包装机器供应包装材料的系统
WO2022258004A1 (zh) 物品转运装置和仓储系统
CN211678808U (zh)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
US10737881B2 (en) Storage module having inventory carriers that are elongate along a lateral direction to carry a plurality of storage containers
CN213792865U (zh) 多层交叉带式分拣机
JPH07330143A (ja) 搬送台車および搬送台車を備えた水平搬送設備
CN110841924A (zh) 多层交叉带分拣设备及其分拣方法
CN111014052B (zh) 多层格口交叉带分拣设备及其分拣方法
CN108408321B (zh) 一种高效密集型自动化物流分拣存储仓库系统
JP3523014B2 (ja) 環状部材の搬送装置
JP4082918B2 (ja) 段積み物形成方法および段積み物形成設備
CN212075342U (zh) 交叉带分拣装置及交叉带分拣系统
CN112158509A (zh) 一种智能仓库存取系统及方法
JPH11199053A (ja) 積み付け装置
US10696480B2 (en) Storage module configured to accelerate transition of inventory carriers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tracks
JPH09150918A (ja) コンテナの立体格納設備
JPH054298B2 (zh)
CN217512325U (zh) 分拣装置和分拣系统
CN214638283U (zh) 一种供包装置、物流分拣系统
CN216965416U (zh) 分拣机器人以及物流分拣系统
CN216420221U (zh) 分拣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