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1152U - 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及圆柱形密封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及圆柱形密封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1152U
CN211671152U CN202020537806.5U CN202020537806U CN211671152U CN 211671152 U CN211671152 U CN 211671152U CN 202020537806 U CN202020537806 U CN 202020537806U CN 211671152 U CN211671152 U CN 211671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rear end
cabin
switching communication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78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明磊
陈龙冬
刘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ya Gongdao Beiji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ya Gongdao Beiji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ya Gongdao Beiji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ya Gongdao Beijing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378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1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1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1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及圆柱形密封舱,涉及水下密封舱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潜航器舱内空间利用率低,集成性较差,通讯可靠性较低,不利于后期拆装维护的问题,该电路板布局结构包括沿后端盖的轴向依次设置后端盖、转接通讯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转接通讯电路板的一侧端面用于与线缆连接,另一侧端面与控制电路板连接。该圆柱形密封舱包括水密接头、线缆、主控舱筒体、前端盖和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主控舱筒体的前后两端分别水密连接前端盖和后端盖,水密接头安装于后端盖,线缆连接水密接头并伸入主控舱筒体内连接转接通讯电路板。具有舱内部无线、整洁美观、干扰少,通讯性能稳定,后期拆装维护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及圆柱形密封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密封舱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及圆柱形密封舱。
背景技术
就本行业领域内,目前的潜航器的圆形舱体的后端盖会安装较多的水密接头,大量线缆从后端盖进入舱体内,进入舱体内的各线缆直接延伸到相应的电路板的相应接头处,与电路板直接连接。在此种接线方式下,大量的线缆在舱内走线,造成舱内布局十分杂乱,不利于舱内各电路板的优化布置以充分利用空间。并且,杂乱布置的线缆充斥整个舱体,运输过程中由于线缆的移动和挤压导致舱内各器件的结构稳定性较差,线缆电流对各电器接插件的干扰很大,导致潜航器性能的稳定性较差,通讯可靠性较低。如果舱内电路板损坏或某一电器接插件需要更换时,需要拆线,安装时也需要重新焊线,导致后期的拆装维护十分的不便,且增加了质量的不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及圆柱形密封舱,以解决现有潜航器存在的密封舱内空间利用率低,集成性较差,通讯可靠性较低,不利于后期拆装维护的问题,具有密封舱内部无线、整洁美观、干扰少,通讯性能稳定,后期拆装维护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包括后端盖、转接通讯电路板和控制电路板;
所述后端盖、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和所述控制电路板沿所述后端盖的轴向依次设置;
所述后端盖用于连接水密接头、线缆和主控仓筒体;
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的一侧端面用于与穿过所述后端盖的线缆连接,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常规的电路板布局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转接通讯电路板,线缆进舱后直接与靠近后端盖的转接通讯电路板的一侧端面连接,起主要作用的控制电路板则再与转接通讯电路板的另一侧端面连接,可使线缆的走线能够避开控制电路板的布置区域,降低线缆对电路板的干扰,保证通讯可靠性。
线缆直接与更靠近后端盖的转接通讯电路板连接能够减少线缆的入舱长度,减少线缆的走线空间占用量,可以提高圆柱形舱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并提升整体集成性。
当舱内电路板损坏或需要更换电路板或电路板的某一电器接插件时,可直接从转接通讯电路板上取下控制电路板,无须拆线,换装时也无须重新焊线,能够方便后期的拆装维护,且可避免线缆与电路板的反复拆装导致的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出现。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与所述后端盖相互平行设置。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转接通讯电路板与后端盖之间可形成更为规整的走线区,从后端盖穿入的各线缆到转接通讯电路板的直线距离一致,可使舱内走线更加整洁美观,可促使舱内空间充分利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控制电路板与同其连接的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相互垂直设置。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控制电路板的设置走向与后端盖以及密封舱的轴向一致,能够使电路板的布局更加的规整,且能够充分利用轴向空间。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可充分根据舱内空间以及所要实现的功能,相应地设置不同数量的转接通讯电路板,充分利用舱内空间的同时获得更为丰富的功能和更为规整的布局结构。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有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整体共面设置。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多个转接通讯电路板与从后端盖穿入的各线缆到转接通讯电路板的直线距离基本一致,可使舱内走线更加整洁美观,可促使舱内空间充分利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一个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控制电路板。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可充分根据舱内空间以及所要实现的功能,相应地设置不同数量的控制电路板,充分利用舱内空间的同时获得更为丰富的功能。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有所述控制电路板相互平行设置。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相互平行设置的控制电路板使电路板的布局更为规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圆柱形密封舱,包括水密接头、线缆、主控舱筒体、前端盖和上述的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
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和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主控舱筒体内,所述主控舱筒体的前后两端分别水密连接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所述水密接头安装于所述后端盖,所述线缆连接所述水密接头并伸入所述主控舱筒体内与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连接。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舱内可形成沿轴向方向依次设置的后端盖、走线区、转接通讯电路板、控制电路板。舱内的线缆能够避开控制电路板的布置区域,降低线缆对电路板的干扰,保证通讯可靠性。
线缆直接与更靠近后端盖的转接通讯电路板连接能够减少线缆的入舱长度,减少线缆的走线空间占用量,可以提高圆柱形舱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并提升整体集成性。
当舱内电路板损坏或需要更换电路板或电路板的某一电器接插件时,可直接从转接通讯电路板上取下控制电路板,无须拆线,换装时也无须重新焊线,能够方便后期的拆装维护,且可避免线缆与电路板的反复拆装导致的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出现。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有所述控制电路板沿径向方向依次平行设置。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多个控制电路板的布局更为规整。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圆柱形密封舱还包括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设置于所述主控舱筒体与所述控制电路板之间,所述散热板连接于所述后端盖,所述散热板接触至少一个所述控制电路板。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可提高舱内电路板及所接插器件的散热效果,稳定密封舱的性能。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圆柱形密封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控舱筒体内的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后端板、支撑管和前端板;
所述后端板安装于所述后端盖,所述支撑管垂直于所述后端盖,所述支撑管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端板,所述支撑管的前端连接所述前端板;
所述散热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后端板和所述前端板;
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和所述控制电路板整体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内侧。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支撑骨架为整体结构提供支撑,可提高结构刚性,避免舱内各设备震动松脱。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常规的电路板布局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转接通讯电路板,线缆进舱后直接与靠近后端盖的转接通讯电路板的一侧端面连接,起主要作用的控制电路板则再与转接通讯电路板的另一侧端面连接,可使线缆的走线能够避开控制电路板的布置区域,降低线缆对电路板的干扰,保证通讯可靠性。线缆直接与更靠近后端盖的转接通讯电路板连接能够减少线缆的入舱长度,减少线缆的走线空间占用量,可以提高圆柱形舱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并提升整体集成性。当舱内电路板损坏或需要更换电路板或电路板的某一电器接插件时,可直接从转接通讯电路板上取下控制电路板,无须拆线,换装时也无须重新焊线,能够方便后期的拆装维护,且可避免线缆与电路板的反复拆装导致的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圆柱形密封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圆柱形密封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走线区的示意图(图中粗线框);
图中标记为:
1、后端盖;2、转接通讯电路板;3、控制电路板;4、水密接头;5、线缆;6、主控舱筒体;7、前端盖;8、散热板;
9、支撑骨架;91、后端板;92、支撑管;93、前端板;94、支撑条;
10、走线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以解决现有潜航器的舱内空间利用率低,集成性较差,通讯可靠性较低,不利于后期拆装维护的问题,具有舱内部无线、整洁美观、干扰少,通讯性能稳定,后期拆装维护方便的优点,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该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包括一个后端盖1、至少一个转接通讯电路板2和至少一个控制电路板3,一个转接通讯电路板2至少连接一个控制电路板3,转接通讯电路板2以及控制电路板3的数量可充分根据舱内空间以及所要实现的功能,相应地设置不同的数量,充分利用舱内空间的同时获得更为丰富的功能。后端盖1在使用时用于固定安装在主控舱筒体6的后端,后端盖1整体为一圆盘状结构件,后端盖1的侧部具有密封圈槽,安装后,后端盖1的轴线与密封舱的轴线共线,后端盖1具有多个用于安装水密接头4的螺孔,每个水密接头4均与相应的线缆5连接。后端盖1、转接通讯电路板2和控制电路板3沿后端盖1的轴向依次设置,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一侧端面用于与穿过后端盖1的线缆焊接固定实现电连接,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另一侧端面与控制电路板3连接。
一般的,为了尽量减少线缆5在舱内的走线距离,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后侧端面相较于其前侧端面更加靠近后端盖1的前端面,可以使转接通讯电路板2倾斜设置于后端盖1的前侧,最好的,转接通讯电路板2与后端盖1应该相互平行设置,以使转接通讯电路板2与后端盖1之间可形成规整的走线区10,从后端盖1穿入的各线缆5到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直线距离一致,可使舱内走线更加整洁美观,可促使舱内空间充分利用。当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比如本实施例中的两个时,所有的转接通讯电路板2应该共面设置,且沿径向方向上下对称排布设置,以使多个转接通讯电路板2与从后端盖1穿入的各线缆5到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直线距离基本一致,可使舱内走线更加整洁美观,可促使舱内空间充分利用。
为了能够尽量减少控制电路板3占用的空间,最好的,控制电路板3与同其连接的转接通讯电路板2也应该相互垂直设置,以使控制电路板3的设置走向与后端盖1以及主控舱筒体6的轴向一致,以使控制电路板3的布局更加的规整,能够充分利用轴向空间。当控制电路板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比如本实施例中的三个时,所有的控制电路板3相互平行设置,且所有的控制电路板3沿径向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平行设置,以使多个控制电路板3在舱内的布局更为规整。
以上,在常规的电路板布局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转接通讯电路板2,线缆5进舱后直接与靠近后端盖1的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一侧端面连接,起主要作用的控制电路板3则再与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另一侧端面连接,可使线缆5的走线能够避开控制电路板3的布置区域,降低线缆5对控制电路板3的干扰,保证通讯可靠性。
线缆5直接与更靠近后端盖1的转接通讯电路板2连接能够减少线缆5的入舱长度,减少线缆5的走线空间占用量,可以提高圆柱形舱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并提升整体集成性。
当舱内电路板损坏或需要更换电路板或电路板的某一电器接插件时,可直接从转接通讯电路板2上取下控制电路板3,无须拆线,换装时也无须重新焊线,能够方便后期的拆装维护,且可避免线缆与电路板的反复拆装导致的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出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圆柱形密封舱,以解决现有潜航器的舱内空间利用率低,集成性较差,通讯可靠性较低,不利于后期拆装维护的问题,具有舱内部无线、整洁美观、干扰少,通讯性能稳定,后期拆装维护方便的优点,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该种圆柱形密封舱包括有多个水密接头4、多根线缆5、一个圆筒形的主控舱筒体6、一个整体成圆盘状的前端盖7和一个实施例1中的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后端盖1的周圈安装有多层密封圈,后端盖1与主控舱筒体6的后端对接后通过螺钉固定完成水密连接,前端盖7则与主控舱筒体6的前端水密连接,同时前端盖7的中部位置还可根据情况安装阳极块。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前侧端面焊接有接头,接头的针脚穿至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后侧。转接通讯电路板2和控制电路板3位于主控舱筒体6内,每个水密接头4安装于后端盖1的相应螺孔处,每根线缆5连接相应的水密接头4,线缆5的伸入端穿过水密接头4伸入到主控舱筒体6的内部,与相应的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后侧面的针脚焊接固定。两块大致呈半圆形的转接通讯电路板2沿径向方向上下依次排布设置,在上的一块转接通讯电路板2具有上下排布的两个接头,在上的转接通讯电路板2插接的两块控制电路板3则上下平行设置,在下的转接通讯电路板2则只焊接有一个接头,因为在下的转接通讯电路板2只插接有一块控制电路板3,该块控制电路板3与在上的控制电路板3相互平行。每个控制电路板3则插接有各类按需设置的电器接插件。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根据圆柱形舱体的特点和元器件特性,经过合理布局,提高了舱内空间利用率、稳定性和可维护,具体为,在舱内可形成沿轴向方向依次设置的后端盖1、走线区10、转接通讯电路板2、控制电路板3。舱内的线缆5能够避开控制电路板3的布置区域,降低线缆5对控制电路板3的干扰,保证通讯可靠性。线缆5直接与更靠近后端盖1的转接通讯电路板2连接能够减少线缆5的入舱长度,减少线缆5的走线空间占用量,可以提高圆柱形舱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并提升整体集成性。当舱内电路板损坏或需要更换电路板或电路板的某一电器接插件时,可直接从转接通讯电路板2上取下控制电路板3,无须拆线,换装时也无须重新焊线,能够方便后期的拆装维护,且可避免线缆与电路板的反复拆装导致的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出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是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该圆柱形密封舱还包括两块散热板8,散热板8设置于主控舱筒体6内,两块散热板8的其中一块位于最上的控制电路板3与主控舱筒体6的内壁之间,两块散热板8中的另一块位于最下的控制电路板3与主控舱筒体6的内壁之间,散热板8则连接于后端盖1处,散热板8接触相应的那块控制电路板3,以提高舱内电路板及所接插器件的散热效果,稳定密封舱的性能。
为了提高整体结构的结构刚性,避免舱内各设备震动松脱,该圆柱形密封舱还包括一个笼型的支撑骨架9,该支撑骨架9设置于主控舱筒体6的内部,具体的,该支撑骨架9包括一块中空的后端板91、四根支撑管92和一块中空的前端板93。
后端板91的周圈与后端盖1的前端面贴合并通过螺钉安装固定,支撑管92垂直于后端盖1,且支撑管92的后端固定于后端板91,支撑管92的前端则固定于前端板93。后端板91和前端板93的上侧和下侧均分别安装有一个条形的支撑条94,散热板8的后端和前端分别通过支撑螺柱连接于后端板91和前端板93的相应支撑条94处。其中,转接通讯电路板2和控制电路板3整体设置于支撑骨架9内侧。支撑骨架9为整体结构提供支撑,可提高结构刚性,避免舱内各设备震动松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端盖(1)、转接通讯电路板(2)和控制电路板(3);
所述后端盖(1)、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和所述控制电路板(3)沿所述后端盖(1)的轴向依次设置;
所述后端盖(1)用于连接水密接头、线缆和主控仓筒体;
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一侧端面用于与穿过所述后端盖(1)的线缆连接,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与所述后端盖(1)相互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3)与同其连接的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相互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有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整体共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控制电路板(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有所述控制电路板(3)相互平行设置。
8.一种圆柱形密封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密接头(4)、线缆(5)、主控舱筒体(6)、前端盖(7)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
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和所述控制电路板(3)位于所述主控舱筒体(6)内,所述主控舱筒体(6)的前后两端分别水密连接所述前端盖(7)和所述后端盖(1),所述水密接头(4)安装于所述后端盖(1),所述线缆(5)连接所述水密接头(4)并伸入所述主控舱筒体(6)内与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圆柱形密封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板(8),所述散热板(8)设置于所述主控舱筒体(6)与所述控制电路板(3)之间,所述散热板(8)连接于所述后端盖(1),所述散热板(8)接触至少一个所述控制电路板(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圆柱形密封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控舱筒体(6)内的支撑骨架(9),所述支撑骨架(9)包括后端板(91)、支撑管(92)和前端板(93);
所述后端板(91)安装于所述后端盖(1),所述支撑管(92)垂直于所述后端盖(1),所述支撑管(92)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后端板(91),所述支撑管(92)的前端连接所述前端板(93);
所述散热板(8)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后端板(91)和所述前端板(93);
所述转接通讯电路板(2)和所述控制电路板(3)整体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9)内侧。
CN202020537806.5U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及圆柱形密封舱 Active CN211671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7806.5U CN211671152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及圆柱形密封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37806.5U CN211671152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及圆柱形密封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1152U true CN211671152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3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7806.5U Active CN211671152U (zh) 2020-04-13 2020-04-13 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及圆柱形密封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11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7210A (zh) * 2021-05-08 2021-08-13 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ov控制舱及其固定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7210A (zh) * 2021-05-08 2021-08-13 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ov控制舱及其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71152U (zh) 一种圆柱形舱体的电路板布局结构及圆柱形密封舱
CN203218817U (zh) 插拔式接线盒
CN212412932U (zh) 一种电机接线盒内接线装置
CN213339877U (zh) 一种内部骨架分离式的绝缘子
CN212725600U (zh) 一种塑胶分线连接器
CN207625373U (zh) 同步电机的接线端子结构
CN215580183U (zh) 一种电气工程隐蔽接线盒
CN211456043U (zh) 一种高压输电设备接线器
CN212626547U (zh) 一种充气柜母线结构
CN216408814U (zh) 便于接线和组装的太阳能路灯
CN215266856U (zh) 一种动力母线槽的接线头
CN205178043U (zh) 一种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合及照明灯具
CN216598153U (zh) 一种动力母线槽的直通连接盒
CN212257833U (zh) 一种便于组合连接的控制电缆
CN218243360U (zh) 一种整流散热器绝缘组合固定器
CN104716449A (zh) 一种n型母头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11161914B (zh) 一种晶体管用线缆加强型抗压易安装套管机构
CN210835689U (zh) 一种智能双电源控制器
CN203589899U (zh) 一种接线盒
CN215418647U (zh) 一种动力母线槽的拐角连接盒
CN213906412U (zh) 一种新型马达端子连接结构
CN217282149U (zh) 一种灯具电缆防虹吸结构
CN216355736U (zh) 一种弱电工程线路布线辅助装置
CN219677791U (zh) 一种配电盒的铜排组件及配电盒
CN203491636U (zh) 一体式穿线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