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0766U - 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0766U
CN211670766U CN202020371208.5U CN202020371208U CN211670766U CN 211670766 U CN211670766 U CN 211670766U CN 202020371208 U CN202020371208 U CN 202020371208U CN 211670766 U CN211670766 U CN 211670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post
cores
magnetic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12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海军
孙小霞
洪添丁
卢增艺
章进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12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0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0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0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磁性元件包含磁芯。磁芯由上磁芯部及下磁芯部相连接而形成。上磁芯部包含两个第一上磁芯及至少两个第二上磁芯。第一上磁芯包含上边柱、第一上盖板组件及第一上绕线柱组件,上边柱及第一上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上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第二上磁芯设置于两个第一上磁芯之间,且包含第二上盖板组件及两个第二上绕线柱组件,两个第二上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二上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第一上磁芯及第二上磁芯相组接而形成两个上边柱、至少三个上绕线柱及上盖板,上绕线柱由相邻两个绕线柱组件相组接而形成。

Description

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案是关于一种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尤指一种包含由多个分离组件相组接而形成磁芯的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高频大功率的开关电源应用中,有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1.开发标准功率的磁性元件,并通过不同的串联、并联或混联方式以满足大功率的应用要求;2.开发更大功率、更大体积、更大重量的单颗磁性元件。对于方向1,其磁性元件的数量多,将形成庞大的磁性元件矩阵,使得与变换器的焊点多,增加损耗也降低可靠度,同时也使变换器各串并联支路的均压、均流变得困难,并使控制电路变得复杂,再者,其铁芯用量和铜材用量也多,不经济;对于方向2,主要的问题是磁性元件体积、重量变得很大,特别是使得铁芯体积显着增大,造成铁芯的成型困难并隐藏潜在的品质风险;也有采用铁芯拼装的做法,但查阅现有技术的拼装都在强调形成固定的磁通路并未有调节不同磁支路磁通分配和辅助散热等的作用。因此,如何结合所述两种发展趋势的优点并规避其缺陷,开发由分离磁芯组成的多磁柱集成磁性元件是开关电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此外,当需要进一步提升磁性元件可以承担的功率时,通常的做法是对磁芯另开新模,以在图1A、图1B及图1C所示的基础上继续增加磁柱的数量或尺寸。然而此种做法使得设计不灵活,且若功率继续增大,将使得大磁芯成型工艺变得异常困难。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习知技术的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实为目前迫切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磁性元件的磁芯由多个可拆卸组件相组接而形成,故可控制各个组件的尺寸,使磁芯易于制造,如材质为铁氧体或常用合金粉芯时还易于烧结成型,并标准化。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磁性元件包含磁芯,其中磁芯由上磁芯部及下磁芯部相连接而形成。上磁芯部包含两个第一上磁芯及至少两个第二上磁芯。第一上磁芯包含上边柱、第一上盖板组件及第一上绕线柱组件,且于任一第一上磁芯中,上边柱及第一上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上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第二上磁芯设置于两个第一上磁芯之间,其中第二上磁芯包含第二上盖板组件及两个第二上绕线柱组件,且于任一第二上磁芯中,两个第二上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二上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一上磁芯及至少一第二上磁芯相组接而形成两个上边柱、至少三个上绕线柱及上盖板,至少三个上绕线柱位于两个上边柱之间,其中上绕线柱由相邻的第一上绕线柱组件及第二上绕线柱组件或相邻的两个第二上绕线柱组件相组接而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下磁芯部包含两个第一下磁芯及至少两个第二下磁芯,该两个第一下磁芯分别与该两个第一上磁芯相对应,该第一下磁芯包含一下边柱、一第一下盖板组件及一第一下绕线柱组件,且于任一该第一下磁芯中,该下边柱及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下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该至少两个第二下磁芯设置于该两个第一下磁芯之间,且与该至少两个第二上磁芯一一对应,该第二下磁芯包含一第二下盖板组件及两个第二下绕线柱组件,且于任一该第二下磁芯中,该两个第二下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二下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其中该两个第一下磁芯及该至少两个第二下磁芯相连接而形成两个下边柱、至少三个下绕线柱及一下盖板,该至少三个下绕线柱位于该两个下边柱之间,其中该下绕线柱由相邻的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及该第二下绕线柱组件或相邻的两个该第二下绕线柱组件相连接而形成,该下绕线柱与对应的该上绕线柱相连接而形成一绕线柱,该下边柱与对应的该上边柱相连接而形成一边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相邻的该第一上绕线柱组件及该第二上绕线柱组件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该绕线柱的轴向,相邻的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及该第二下绕线柱组件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该绕线柱的轴向;其中相邻的两个该第二上绕线柱组件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该绕线柱的轴向,相邻的两个该第二下绕线柱组件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该绕线柱的轴向;其中该上盖板与该下盖板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上磁芯还包含位于该上边柱与该第一上绕线柱组件之间的至少一上绕线柱,该上绕线柱与其对应的下绕线柱相连接而形成该绕线柱。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另提供一种磁性元件,磁性元件包含磁芯,其中磁芯由上磁芯部及下磁芯部相连接而形成。上磁芯部包含两个第一上磁芯,其中第一上磁芯包含上边柱、第一上盖板组件及第一上绕线柱组件及至少一上绕线柱,且于任一第一上磁芯中,上边柱及第一上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上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至少一上绕线柱位于上边柱及第一上绕线柱组件之间,其中,两个第一上磁芯相连接而形成两个上边柱、至少三个上绕线柱及上盖板,至少三个上绕线柱位于两个上边柱之间,其中一个上绕线柱由相邻的两个第一上绕线柱组件相组接而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其中该下磁芯部包含两个第一下磁芯,该两个第一下磁芯分别与该两个第一上磁芯相对应,该第一下磁芯包含一下边柱、一第一下盖板组件、一第一下绕线柱组件及至少一下绕线柱,且于任一该第一下磁芯中,该下边柱及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下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该至少一下绕线柱位于该下边柱及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之间,其中该两个第一下磁芯相连接而形成两个下边柱、至少三个下绕线柱及一下盖板,该至少三个下绕线柱位于该两个下边柱之间,其中一个该下绕线柱由相邻的两个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相连接而形成,对应的该上绕线柱及该下绕线柱相连接而形成一绕线柱,对应的该上边柱及该下边柱相连接而形成一边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磁性元件还包含至少三个绕组,该至少三个绕组分别绕设于该至少三个绕线柱上;其中流经相邻的两个该绕线柱上的两个该绕组的电流方向相反;其中该至少三个绕组依序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芯为铁氧体磁芯;其中任一该上绕线柱组件与任一该下绕线柱组件的横截面积相等;任一该上边柱的横截面积与任一该下边柱的横截面积相等;其中该绕线柱具有一气隙,该气隙位于该上盖板及该下盖板之间;其中任一该绕线柱的该气隙的长度相等。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另提供一种开关电源装置,包含原边电路、隔离变换模组及副边电路。原边电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将输入电压转换为原边交变电压。隔离变换模组耦接于原边电路,用于将原边交变电压转换为副边交变电压,且包含本案任一实施例的磁性元件。副边电路耦接于该隔离变换模组,用于将副边交变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磁性元件包括:至少三个原边绕组,该至少三个原边绕组分别绕设于该磁性元件中的至少三个绕线柱上;以及至少三个副边绕组,与该至少三个原边绕组一一对应的绕设于该至少三个绕线柱上;其中流经相邻的该两个绕线柱上的两个该原边绕组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其中该原边电路包括多个串联或并联连接的变换器支路,该副边电路包括多个串联或并联连接的变换器支路;其中该原边电路和该副边电路中的该变换器支路的数量均与该绕线柱的数量相同,该原边电路中的每一该变换器支路耦接一个该原边绕组,该副边电路中的每一该变换器支路耦接一个该副边绕组。
附图说明
图1A为先前技术方案的磁性元件的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磁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C为图1A的磁芯的下磁芯俯视图;
图2A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磁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C为图2A的磁芯的下磁芯俯视图;
图3A为本案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磁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案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磁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案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的磁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案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磁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案磁性元件的较佳应用电路拓扑;
图7B为本案磁性元件的另一较佳应用电路拓扑;
图7C为本案磁性元件的再一较佳应用电路拓扑。
【符号说明】
10:U形组件
11:上盖板
12:下盖板
13:边柱
14:绕线柱
141:上绕线柱
142:下绕线柱
2:上磁芯部
20:第一上磁芯
21:第一上盖板组件
22:第一上绕线柱组件
23:上边柱
30:第二上磁芯
31:第二上盖板组件
32:第二上绕线柱组件
4:下磁芯部
40:第一下磁芯
41:第一下盖板组件
42:第一下绕线柱组件
43:下边柱
50:第二下磁芯
51:第二下盖板组件
52:第二下绕线柱组件
71:原边电路
72:隔离变换模组
73:副边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案。
图2A为本案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磁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C为图2A的磁芯的下部磁芯俯视图。如图2A,图2B及图2C所示,磁芯组合式集成磁性元件(以下简称为磁性元件)的磁芯由多个相同的U形组件10组成。四个U型组件10相靠近的铁芯柱作为绕线柱101,其中三个绕线柱101位于两个边柱102之间。
借此,磁性元件的磁芯由多个可拆卸组件相组接而形成,故可控制各个组件的尺寸,使磁芯易于成型,并标准化。
当需要增减磁性元件所承担的功率时,可以通过增减U形磁芯的数量,以调整绕线柱的数量来实现,从而可以灵活的适应不同功率的应用需求,并且可以使得铁芯标准化。
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及图3B所示,是在图2A及图2B基础上的变形,可以使得磁性元件更加紧凑,同时不失标准化和组装的灵活性。如图3B所示,上磁芯部2包含两个第一上磁芯20和两个第二上磁芯30。第一上磁芯20包含上边柱23、第一上绕线柱组件22和第一上盖板组件21,上边柱23和第一上绕线柱组件22分别位于第一上盖板组件21的相对两侧。第二上磁芯30包含两个第二上绕线柱组件32和第二上盖板组件31,两个第二上绕线柱组件32分别位于第二上盖板组件31的相对两侧。下磁芯部4包含两个第一下磁芯40和两个第二下磁芯50。第一下磁芯40包含下边柱43,第一下绕线柱组件42和第一下盖板组件41。下边柱43和第一下绕线柱组件42分别位于第一下盖板组件41的相对两侧。第二下磁芯50包含两个第二下绕线柱组件52和第二下盖板组件51,两个第二下绕线柱组件52分别位于第二下盖板组件51的相对两侧。四个上磁芯(依序为第一上磁芯20、第二上磁芯30、第二上磁芯30及第一上磁芯20)依序组合以形成上盖板11及三个上绕线柱141,三个上绕线柱141位于两个上边柱23之间。四个下磁芯(依序为第一下磁芯40、第二下磁芯50、第二下磁芯50及第一下磁芯40)依序组合以形成下盖板12及三个下绕线柱142,三个下绕线柱142位于两个下边柱43之间。所述相对的上边柱23和下边柱43组合以形成边柱13,所述相对的上绕线柱141和下绕线柱142组合以形成绕线柱14。
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及图4B所示,为本具体实施例在图3A及图3B基础上的进一步衍生扩展。例如在图3A中,两个第一上磁芯20、两个第二上磁芯30、两个第一下磁芯40及两个第二下磁芯50组合形成三个绕线柱14;而在图4A中,两个第一上磁芯20、三个第二上磁芯30、两个第一下磁芯40及三个第二下磁芯50组合形成四个绕线柱14。即可以通过增加第二上磁芯30和第二下磁芯50的数量调整磁芯的结构,从而满足更大功率的需求。其余相同部分不再赘述。还可以在图3A,图3B,图4A,图4B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四个或更多个第二上磁芯30和第二下磁芯50配对组合的应用。
请参阅图5A及5B,图5A为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磁性元件的磁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磁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与前述实施例中相似的磁芯结构以相同符号标示,于此不再赘述。如图5A及图5B所示,磁芯由上磁芯部2及下磁芯部4相连接而形成。上磁芯部2包含两个第一上磁芯20,第一上磁芯20包含上边柱23、第一上盖板组件21、第一上绕线柱组件22及至少一上绕线柱141。于任一第一上磁芯20中,上边柱23及第一上绕线柱组件22分别设置于第一上盖板组件21的相对两侧,所有上绕线柱141均位于上边柱23与第一上绕线柱组件22之间。两个第一上磁芯20相连接而形成两个上边柱23、复数个(例如三个)上绕线柱141及一上盖板11,所有上绕线柱141均位于两个上边柱23之间,其中的一个上绕线柱141由相邻的两个第一上绕线柱组件22相组接而形成。下磁芯部4包含两个第一下磁芯40,两个第一下磁芯40分别与两个第一上磁芯20相对应。第一下磁芯40包含下边柱43、第一下盖板组件41、第一下绕线柱组件42及至少一下绕线柱142。于任一第一下磁芯40中,下边柱43及第一下绕线柱组件42分别设置于第一下盖板组件41的相对两侧,所有下绕线柱142均位于下边柱43及第一下绕线柱组件42之间。两个第一下磁芯40相连接而形成两个下边柱43、复数个(例如三个)下绕线柱142及下盖板12,所有下绕线柱142均位于两个下边柱43之间,其中的一个下绕线柱142由相邻的两个第一下绕线柱组件42相连接而形成。对应的上绕线柱141及下绕线柱142相连接而形成绕线柱14,对应的上边柱23及下边柱43相连接而形成边柱13。
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及图6B所示,上磁芯部2还包含第二上磁芯30,所述第二上磁芯30包含两个第二上绕线柱组件32和第二上盖板组件31,所述第二上绕线柱组件32分别位于第二上盖板组件31的两侧。下磁芯部4还包含第二下磁芯50,所述第二下磁芯50包含两个第二下绕线柱组件52和第二下盖板组件51,所述第二下绕线柱组件52分别位于第二下盖板组件51的两侧。第一上磁芯20、第二上磁芯30及第一上磁芯20依序组合,以形成四个上绕线柱141,所述上绕线柱141均位于两个上边柱23之间。第一下磁芯40、第二下磁芯50及第一下磁芯40依序组合,以形成四个下绕线柱142,所述下绕线柱142均位于两个下边柱43之间。所述上磁芯部2和所述下磁芯部4组合以形成磁芯组合式集成磁性元件的磁芯。绕组分别绕设于所述四个绕线柱14上。其余与图5A及图5B相同部分不再赘述。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上磁芯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下磁芯50的数量对应的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接成具有更多绕线柱的磁芯。
于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上绕线柱组件22及第二上绕线柱组件32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绕线柱14的轴向,相邻的第一下绕线柱组件42及第二下绕线柱组件52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绕线柱14的轴向。于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二上绕线柱组件32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绕线柱14的轴向,相邻的两个第二下绕线柱组件52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绕线柱14的轴向。于一些实施例中,上盖板11与下盖板12平行设置。
于一些实施例中,绕线柱14还具有气隙。气隙的设置位置不限,即气隙可位于对应的上盖板11与下盖板12之间的任意位置。于一些实施例中,较优的,所有绕线柱14的气隙的长度均相等,其差异范围在20%以内。所述所有绕线柱14的气隙长度也可以不相等,并不以此为限。
于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绕线柱组件22与第一下绕线柱组件42横截面相等,第二上绕线柱组件32与第二下绕线柱组件52的横截面积相等,两个第一上磁芯20的上边柱23与对应的两个第一下磁芯40的下边柱43的横截面积相等,所述横截面积相等指横截面积差异在20%以内。
于一些实施例中,磁性元件还包含至少三个绕组,该至少三个绕组分别绕设于至少三个绕线柱14上。该至少三个绕组可具有相同的匝数或不同的匝数,且依序串联或并联连接。再者,较优的,设定流经相邻的两个绕线柱14上的两个绕组的电流方向为相反(即从沿绕线柱轴向看,一个沿绕线柱顺时针方向则另一个为逆时针方向),即在相邻的绕线柱14中所形成的磁通方向(沿绕线柱轴向)相反。例如,在图7A-图7C中,磁性元件包含三个原边绕组,三个原边绕组一一对应绕设于三个绕线柱上,相邻的两个原边绕组的绕设方向相反,且三个原边绕组串联连接。使得当电流流过原边绕组时,相邻两个原边绕组上的电流方向相反,即沿着绕线柱轴向方向看,一绕组中的电流为顺时针环绕绕线柱,另一绕组中的电流为逆时针环绕绕线柱(或一绕组中的电流为逆时针环绕绕线柱,另一绕组中的电流为顺时针环绕绕线柱),从而在所绕设的绕线柱上产生的磁通方向相反。在图7A中,磁性元件还包含三个副边绕组,三个副边绕组与该三个原边绕组一一对应绕设在三个绕线柱上,且三个副边绕组串联连接;或者如图7B和图7C所示,三个副边绕组并联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设置所述三个原边绕组并联,所述三个副边绕组串联。或所述三个原边绕组并联,所述三个副边也并联。应当知道,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所述原边绕组的匝数可以设置为相同或不同,所述副边绕组的匝数也可以设置为相同或不同。
当然,前述的磁芯结构均可被应用于开关电源装置中。如图7A-图7C所示,开关电源装置包含原边电路71、隔离变换模组72及副边电路73。原边电路71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将输入电压转换为原边交变电压。隔离变换模组72耦接于原边电路71,用于将原边交变电压转换为副边交变电压,隔离变换模组72包含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磁性元件。副边电路73耦接于隔离变换模组72,用于将副边交变电压转换为输出电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磁性元件包括上述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所述原边绕组可以为串联、并联或混联连接,所述副边绕组也可为串联、并联或混联连接。
于图7A和7B中,原边电路71为谐振型全桥逆变电路,副边电路73为全桥整流电路,但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原边电路71可以是谐振型或硬开关型的全桥电路、半桥电路或推挽电路等,副边电路73也可以是中心抽头式全波整流电路等。此外,原边电路71及副边电路73还可包括多个串联连接或并联连接的变换器支路,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
于图7C中,原边电路71包括三个串联连接的原边支路,副边电路73包括三个并联连接的副边支路;磁性元件包括三个原边绕组和对应的三个副边绕组。原边电路71中的每一原边支路耦接一原边绕组,副边电路73中的每一副边支路耦接一副边绕组。即三个原边绕组、三个副边绕组和磁芯构成三个变压器,原边电路71中的三个原边支路分别耦接三个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副边电路73中的三个副边支路分别耦接三个变压器的副边绕组。此外,多个变换器支路的原边侧也可以并联,副边侧也可以串联,并不设限。另,多个变换器支路还可大于或等于4个。
综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磁性元件的磁芯由多个可拆卸组件相组接而形成,故可减小各个组件的尺寸,使磁芯易于制造,并可灵活的调节组件数量以满足不同功率的应用需求。所述的磁芯材质可以是铁氧体,合金粉芯(如铁镍合金,铁硅铝等)等等。须注意,上述仅是为说明本案而提出的较佳实施例,本案不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案的范围由如附专利申请范围决定。且本案得由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专利申请范围所欲保护者。

Claims (10)

1.一种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磁芯,其中该磁芯由一上磁芯部及一下磁芯部相连接而形成,该上磁芯部包含:
两个第一上磁芯,其中该第一上磁芯包含一上边柱、一第一上盖板组件及一第一上绕线柱组件,且于任一该第一上磁芯中,该上边柱及该第一上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上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以及
至少两个第二上磁芯,设置于该两个第一上磁芯之间,其中任一该第二上磁芯包含一第二上盖板组件及两个第二上绕线柱组件,且于任一该第二上磁芯中,该两个第二上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二上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
其中,该两个第一上磁芯及该至少两个第二上磁芯相组接而形成两个上边柱、至少三个上绕线柱及一上盖板,该至少三个上绕线柱位于该两个上边柱之间,其中该上绕线柱由相邻的该第一上绕线柱组件及该第二上绕线柱组件或相邻的两个该第二上绕线柱组件相组接而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下磁芯部包含两个第一下磁芯及至少两个第二下磁芯,该两个第一下磁芯分别与该两个第一上磁芯相对应,该第一下磁芯包含一下边柱、一第一下盖板组件及一第一下绕线柱组件,且于任一该第一下磁芯中,该下边柱及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下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该至少两个第二下磁芯设置于该两个第一下磁芯之间,且与该至少两个第二上磁芯一一对应,该第二下磁芯包含一第二下盖板组件及两个第二下绕线柱组件,且于任一该第二下磁芯中,该两个第二下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二下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其中该两个第一下磁芯及该至少两个第二下磁芯相连接而形成两个下边柱、至少三个下绕线柱及一下盖板,该至少三个下绕线柱位于该两个下边柱之间,其中该下绕线柱由相邻的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及该第二下绕线柱组件或相邻的两个该第二下绕线柱组件相连接而形成,该下绕线柱与对应的该上绕线柱相连接而形成一绕线柱,该下边柱与对应的该上边柱相连接而形成一边柱。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该第一上绕线柱组件及该第二上绕线柱组件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该绕线柱的轴向,相邻的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及该第二下绕线柱组件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该绕线柱的轴向;
其中相邻的两个该第二上绕线柱组件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该绕线柱的轴向,相邻的两个该第二下绕线柱组件之间的相对面平行于该绕线柱的轴向;
其中该上盖板与该下盖板平行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上磁芯还包含位于该上边柱与该第一上绕线柱组件之间的至少一上绕线柱,该上绕线柱与其对应的下绕线柱相连接而形成该绕线柱。
5.一种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磁芯,其中该磁芯由一上磁芯部及一下磁芯部相连接而形成,该上磁芯部包含两个第一上磁芯,其中该第一上磁芯包含一上边柱、一第一上盖板组件及一第一上绕线柱组件及至少一上绕线柱,且于任一该第一上磁芯中,该上边柱及该第一上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上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该至少一上绕线柱位于该上边柱及该第一上绕线柱组件之间,其中,该两个第一上磁芯相连接而形成两个上边柱、至少三个上绕线柱及一上盖板,该至少三个上绕线柱位于该两个上边柱之间,其中一个该上绕线柱由相邻的两个该第一上绕线柱组件相组接而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该下磁芯部包含两个第一下磁芯,该两个第一下磁芯分别与该两个第一上磁芯相对应,该第一下磁芯包含一下边柱、一第一下盖板组件、一第一下绕线柱组件及至少一下绕线柱,且于任一该第一下磁芯中,该下边柱及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分别设置于该第一下盖板组件的相对两侧,该至少一下绕线柱位于该下边柱及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之间,其中该两个第一下磁芯相连接而形成两个下边柱、至少三个下绕线柱及一下盖板,该至少三个下绕线柱位于该两个下边柱之间,其中一个该下绕线柱由相邻的两个该第一下绕线柱组件相连接而形成,对应的该上绕线柱及该下绕线柱相连接而形成一绕线柱,对应的该上边柱及该下边柱相连接而形成一边柱。
7.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三个绕组,该至少三个绕组分别绕设于该至少三个绕线柱上;
其中流经相邻的两个该绕线柱上的两个该绕组的电流方向相反;
其中该至少三个绕组依序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
8.如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为铁氧体磁芯;
其中任一该上绕线柱组件与任一该下绕线柱组件的横截面积相等;任一该上边柱的横截面积与任一该下边柱的横截面积相等;
其中该绕线柱具有一气隙,该气隙位于该上盖板及该下盖板之间;
其中任一该绕线柱的该气隙的长度相等。
9.一种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原边电路,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将该输入电压转换为原边交变电压;
隔离变换模组,耦接于该原边电路,用于将该原边交变电压转换为副边交变电压,该隔离变换模组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性元件;以及
副边电路,耦接于该隔离变换模组,用于将该副边交变电压转换为一输出电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包括:
至少三个原边绕组,该至少三个原边绕组分别绕设于该磁性元件中的至少三个绕线柱上;以及
至少三个副边绕组,与该至少三个原边绕组一一对应的绕设于该至少三个绕线柱上;
其中流经相邻的该两个绕线柱上的两个该原边绕组中的电流方向相反;
其中该原边电路包括多个串联或并联连接的变换器支路,该副边电路包括多个串联或并联连接的变换器支路;
其中该原边电路和该副边电路中的该变换器支路的数量均与该绕线柱的数量相同,该原边电路中的每一该变换器支路耦接一个该原边绕组,该副边电路中的每一该变换器支路耦接一个该副边绕组。
CN202020371208.5U 2020-03-20 2020-03-20 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 Active CN211670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1208.5U CN211670766U (zh) 2020-03-20 2020-03-20 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1208.5U CN211670766U (zh) 2020-03-20 2020-03-20 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0766U true CN211670766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1208.5U Active CN211670766U (zh) 2020-03-20 2020-03-20 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07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6041A (zh) * 2021-12-07 2022-03-08 捷蒽迪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磁芯结构及磁性元件
TWI824841B (zh) * 2022-11-23 2023-12-01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及具有該磁性元件的llc串聯諧振轉換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6041A (zh) * 2021-12-07 2022-03-08 捷蒽迪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磁芯结构及磁性元件
CN114156041B (zh) * 2021-12-07 2024-01-12 捷蒽迪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磁芯结构及磁性元件
TWI824841B (zh) * 2022-11-23 2023-12-01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元件及具有該磁性元件的llc串聯諧振轉換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49400B2 (en) Multiple parallel-connected resonant converter, inductor-integrated magnetic element and transformer-integrated magnetic element
CN108364761B (zh) 集成磁性组件和切换模式功率转换器
US10498245B2 (en) Integrated magnetic component
US10389258B2 (en) Integrated magnetic component and power converter
US9019061B2 (en) Magnetic device formed with U-shaped core pieces and power converter employing the same
US20130141199A1 (en) Split-Winding Integrated Magnetic Structure
JPH0799727B2 (ja) 電磁装置および電磁コア構造
US20220158562A1 (en) Integrated inductor and a power conversion module including the integrated inductor
CN211670766U (zh) 磁性元件及其适用的开关电源装置
US11270832B2 (en) Integrated magnetic device and direct current-direct current converter
WO2010063140A1 (en) A controllable reactor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012894B (zh) 集成变压器及电源变换器
JP2009059995A (ja) 複合磁気部品
WO2013042539A1 (ja) 電圧変換回路
US6100781A (en) High leakage inductance transformer
CN113809904A (zh) 一种基于llc谐振变换器拓扑磁集成的矩阵变压器
CN114464427A (zh) 磁性元件及适用其的车载充电机
JPH03204913A (ja) 高周波変圧器
JP2010219254A (ja) リアクトル集合体
US20240177926A1 (en) Transformer assembly and electric conversion device
CN110610795A (zh) 一种用于二相整流器的三相变压器
JP2021019104A (ja) リアクトル装置
CN114520091B (zh) 电感
KR101251842B1 (ko) 변압기
US11855550B2 (en) Power supply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