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70738U - 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70738U
CN211670738U CN202020859529.XU CN202020859529U CN211670738U CN 211670738 U CN211670738 U CN 211670738U CN 202020859529 U CN202020859529 U CN 202020859529U CN 211670738 U CN211670738 U CN 211670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b
pcb board
base
motor base
connec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5952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鹏
陈建能
亢汉宁
梁小华
林李健
高蓓
刘建伟
叶国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Longd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d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d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5952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70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70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70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座和PCB板,所述底座设有转轴收容柱和多个肋部,多个肋部分布于转轴收容柱的外周,肋部上设有支撑柱,PCB板上设有多个通孔,PCB板通过通孔嵌合至支撑柱,PCB板的底面抵接肋部的顶面,支撑柱设有卡持部,卡持部抵接PCB板的顶面。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底座和PCB板通过肋部和卡持部进行定位和固定,减少底座和PCB板的接触面积,可大大减少底座和PCB板的材料。

Description

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无刷马达结构技术中,底座与PCB板一般采用点胶方式固定,同时为了保证PCB板与底座点胶结合强度,会加大底座与PCB板接触面积。现有马达马达结构存在以下缺点:底座和PCB板面积大,浪费材料,再使用点胶方式固定,工艺复杂,且有胶水不干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座和PCB板,所述底座设有转轴收容柱和多个肋部,多个肋部分布于转轴收容柱的外周,肋部上设有支撑柱,PCB板上设有多个通孔,PCB板通过通孔嵌合至支撑柱,PCB板的底面抵接肋部的顶面,支撑柱设有卡持部,卡持部抵接PCB板的顶面。
进一步,所述转轴收容柱的侧面设有凸块,PCB板的边缘设有凹槽,凸块与凹槽嵌合,凸块上设有卡持部。通过凸块与凹槽相互嵌合,进一步对PCB板进行限位,同时凸块上设置卡持部,进一步增强PCB板与底座之间的固定强度。
进一步,所述凸块位于相邻两个肋部之间。
进一步,所述PCB板至少嵌合至两个支撑柱上。
进一步,所述肋部共有三个,相邻两个肋部之间的角度为120度。
进一步,所述PCB板为半圆形,PCB板上设有两个通孔,PCB板通过通孔嵌合至相邻两个肋部的支撑柱上。
进一步,所述转轴收容柱和肋部的连接处设有加劲肋,通过设置加劲肋增强转轴收容柱和肋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所述卡持部为翻边铆齿,通过翻边铆齿对PCB板进行固定,简单方便。
进一步,所述多个支撑柱等距分布于同一圆周上。
上述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的安装方法,将PCB板上的通孔与肋部上的支撑柱相互嵌合,PCB板的底面抵接肋部的顶面,再将支撑柱上的卡持部进行铆压,使卡持部抵接至PCB板的顶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底座和PCB板通过肋部和卡持部进行定位和固定,减少底座和PCB板的接触面积,可大大减少底座和PCB板的材料。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持部未铆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沿J-J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持部铆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沿F-F线的剖视图。
底座1、PCB板2、转轴收容柱3、肋部4、支撑柱5、通孔6、卡持
部7、凸块8、凹槽9、加劲肋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底座1和PCB板2。
如图1所示,底座设有转轴收容柱3和多个肋部4,多个肋部分布于转轴收容柱的外周,肋部上设有支撑柱5,多个支撑柱等距分布于同一圆周上,在本实施例中,肋部共有三个,相邻两个肋部之间的角度为120度。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PCB板上设有多个通孔6,PCB板通过通孔嵌合至支撑柱,PCB板的底面抵接肋部的顶面,在本实施例中,PCB板为半圆形,PCB板上设有两个通孔,PCB板通过通孔嵌合至相邻两个肋部的支撑柱上。
支撑柱设有卡持部7,卡持部的底面抵接至PCB板的顶面。
如图3和图4所示,转轴收容柱的侧面设有凸块8,PCB板的边缘设有凹槽9,凸块与凹槽嵌合,凸块位于相邻两个肋部之间,凸块上设有卡持部。通过凸块与凹槽相互嵌合,进一步对PCB板进行限位,同时凸块上设置卡持部,进一步增强PCB板与底座之间的固定强度。
如图1所示,转轴收容柱和肋部的连接处设有加劲肋10,通过设置加劲肋增强转轴收容柱和肋部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卡持部为翻边铆齿,PCB板安装至支撑柱上后,再对卡持部进行铆压,使卡持部抵接至PCB板顶面。
上述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的安装方法,先将PCB板上的通孔与肋部上的支撑柱相互嵌合,PCB板边缘的凹槽与转轴收容柱外的凸块相互嵌合,完成PCB板与底座之间的限位,再将支撑柱和凸块上的卡持部进行铆压,使卡持部抵接至PCB板的顶面,实现PCB板固定至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底座和PCB板通过肋部和卡持部进行定位和固定,减少底座和PCB板的接触面积,可大大减少底座和PCB板的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PCB板,所述底座设有转轴收容柱和多个肋部,多个肋部分布于转轴收容柱的外周,肋部上设有支撑柱,PCB板上设有多个通孔,PCB板通过通孔嵌合至支撑柱,PCB板的底面抵接肋部的顶面,支撑柱设有卡持部,卡持部抵接PCB板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收容柱的侧面设有凸块,PCB板的边缘设有凹槽,凸块与凹槽嵌合,凸块上设有卡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位于相邻两个肋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至少嵌合至两个支撑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肋部共有三个,相邻两个肋部之间的角度为12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为半圆形,PCB板上设有两个通孔,PCB板通过通孔嵌合至相邻两个肋部的支撑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收容柱和肋部的连接处设有加劲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为翻边铆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柱等距分布于同一圆周上。
CN202020859529.XU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1670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9529.XU CN211670738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9529.XU CN211670738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70738U true CN211670738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4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59529.XU Active CN211670738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70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48787B2 (ja) プラスチック製結合要素
US20070102944A1 (en) Tightening structure for assist grip
KR850003010Y1 (ko) 단추
CN108000402B (zh) 屏幕定位治具
CN211670738U (zh) 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
CN113708571A (zh) 一种马达底座与pcb板的连接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4373224U (zh) 可调节角度的振动治具及obu测试结构
JPS61501405A (ja) 合成樹脂製軒樋
CN216014794U (zh) 一种木琴键结构
CN208005712U (zh) 一种连接机构和机器人
CN209943287U (zh) 一种手机配件胶粘保压治具
CN218420960U (zh) 一种台球桌及其袋口结构、袋口皮
CN207178930U (zh) 防转式卡扣
CN215500036U (zh) 一种背板件及带有该背板件的显示器
CN213811177U (zh) 热水器及壳体结构
CN211667004U (zh) 连接定位件
CN210531358U (zh) 一种连接结构
JP2852510B2 (ja) 手摺取付用のブラケ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手摺の取付方法
CN211061579U (zh) 一种应用于测试治具导通的连接器
JPH0643118U (ja) 折板屋根用連結金具
CN215510742U (zh) 一种摄像头夹具
CN211290461U (zh) 一种多功能空调洞装饰盖
JP6866965B2 (ja) 位置決め用治具
JPS6342585Y2 (zh)
JP3029023U (ja) 中入花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6

Address after: 516000 Plant 1, No. 6, Shiquanling Road, Chenjiang Street, Zhongkai Hi tech Zone, Hui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Huizhou Longd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2-4 / F, building e, Baifuli Industrial Park, Tongsheng Shanghenglang Industrial Zone, Tongshe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ONGD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