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7983U - 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7983U
CN211667983U CN201922487387.9U CN201922487387U CN211667983U CN 211667983 U CN211667983 U CN 211667983U CN 201922487387 U CN201922487387 U CN 201922487387U CN 211667983 U CN211667983 U CN 211667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guide plate
heat
cavity
device cap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73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晓龙
刘嘉宇
彭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cquay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873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7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7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7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包括换热器、风机、设于换热器两端的用于为风场导流的导流板、与导流板连接的顶板,顶板、导流板以及换热器之间构成空腔,风机设于空腔内,导流板与换热器之间为非垂直连接,导流板与换热器之间的夹角小于90°,以提高导流换热效果。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可以提高换热器换热效果,使得换热器各处换热更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用制冷机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运输用制冷机组室内机一般采取吹风式设计,也即通过风机向换热器吹风,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并且,现有的双风机结构的运输用制冷机组,一般不会在两个风机间设置中隔板,导致两个风机之间的风场干涉较大,最终严重影响风场效果,使得机组换热效果较差。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用于为风场导流的左、右导流板与换热器为垂直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左、右导流板的导流效果较差,导致换热器上的风场分布非常不均匀,也即导致了换热器的与风机正对的位置换热效果好,而换热器的其他位置换热效果差,最终导致了换热器换热不均匀,机组整体换热效果差。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换热器换热效果的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其可以提高换热器换热效果,使得换热器各处换热更均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包括换热器、风机、设于所述换热器两端的用于为风场导流的导流板、与所述导流板连接的顶板,所述顶板、所述导流板以及所述换热器之间构成空腔,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为非垂直连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夹角小于90°,以提高导流换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50°至70°,以提高所述导流板的导流效果。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夹角为60°。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板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有用于分隔所述空腔的中隔板,所述风机对应设于分隔后的所述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中隔板与所述顶板、所述换热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和所述中隔板均为金属板。
优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空腔外的可拆卸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导流板之间为密封连接,以避免发生漏风现象。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时,风机设置在由顶板、导流板以及换热器之间构成空腔内,并且,由于导流板与换热器之间非垂直连接,二者之间的夹角小于90°,使得风机运行工作时,位于换热器两端的导流板可以很好的进行导流作用,从而使得空腔内的风场更均匀,使得换热器各处的换热量更均匀,最终可以保证机组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可以提高换热器换热效果,使得换热器各处换热更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双风机情况下的换热器与导流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单风机情况下的换热器与导流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风机情况下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单风机情况下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图1-8中:
1为换热器、2为风机、3为左导流板、4为右导流板、5为顶板、6为中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其可以提高换热器换热效果,使得换热器各处换热更均匀。
请参考图1至图8,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双风机情况下的换热器与导流板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单风机情况下的换热器与导流板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风机情况下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单风机情况下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左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包括换热器1、风机2、设于换热器1两端的用于为风场导流的导流板、与导流板连接的顶板5,顶板5、导流板以及换热器1之间构成空腔,风机2设于空腔内,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非垂直连接,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小于90°,以提高导流换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夹角的确定,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确定,以尽可能的提高导流板的导流效果,最终可以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
此外,由于导流板是设置在换热器1的两端,并与顶板5共同构成一个用于放置风机2的空腔,因此,导流板和顶板5的尺寸、具体位置、结构以及形状等,需要根据换热器1和风机2的具体情况进行配合确定,以使得导流板、顶板5和换热器1之间可以形成不漏风的空腔,使得风机2运转时,并在导流板的配合作用下,可以有效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
现有技术中,一般会在换热器1的两端分别设置左导流板3和右导流板4,并且,左、右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为垂直设置。但这种设置方式会使得左导流板3和右导流板4无法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使得风机2产生的风场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换热器1换热不均匀,机组整体换热效果差。
然而,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时,风机2设置在由顶板5、导流板以及换热器1之间构成空腔内,并且,由于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非垂直连接,二者之间的夹角小于90°,使得风机2运行工作时,位于换热器1两端的导流板可以很好的进行导流作用,从而使得空腔内的风场更均匀,使得换热器1各处的换热量更均匀,最终可以保证机组具有较好的换热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可以提高换热器1换热效果,使得换热器1各处换热更均匀。
在上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基础上,优选的,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为50°至70°,以提高导流板的导流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设置为倾斜连接,再不断调整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同时,对不同夹角情况下的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数据可知,当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角度为50°至70°时,此时,导流板的导流效果更好,如果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远小于或是远大于该角度范围时,导流板的导流效果会有明显下降。因此,为了有效的提高导流板的导流效果,使得换热器1各处换热更均匀,可以将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设置在50°至70°的范围内。
由于导流板是设置在换热器1两端的,所以导流板包括有对称分布的、且形状大小等完全相同的左导流板3和右导流板4,左导流板3设于换热器1左端,右导流板4设于换热器1右端,左导流板3与换热器1之间以及右导流板4和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相同,夹角均处于50°至70°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夹角是指左导流板3平面与换热器1平面之间的夹角和右导流板4平面与换热器1平面之间的夹角。通过上述测试结果可知,左导流板3平面、右导流板4平面与换热器1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90°时,左导流板3和右导流板4的导流效果不好,也会使得换热器1的换热不均匀。优选的,应当将左导流板3、右导流板4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控制在50°至70°的范围内,并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实际夹角的角度进行确定。
在上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基础上,优选的,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为60°。
通过上述测试试验可知,当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由90°逐渐减少时,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可以得到提高,并且,当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为60°时,导流板的导流效果最佳,使得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最好。当继续减小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使得二者夹角小于60°时,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又开始变差。因此,可以将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设置为60°,以使得导流板的导流效果最佳,也即能够更好的把风机2的风导流到换热器1上,最终可以使换热器1各处换热均匀,可以很好的改善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
在上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基础上,优选的,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是为了便于对导流板进行更换操作。此外,如果放置在空腔内的风机2发生损坏现象,或是换热器1发生损坏现象,也可以通过将导流板与换热器1进行拆卸处理,即可对受损部件进行更换处理,使得未受损的部件可以与替换部件重新组合使用,以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和降低装置的维修成本。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导流板与换热器1之间的连接形式进行确定。
在上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基础上,优选的,顶板5与换热器1之间设有用于分隔空腔的中隔板6,风机2对应设于分隔后的空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腔内仅放置一个风机2时,无需设置中隔板6。也即中隔板6主要是在风机2数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使用,如果空腔内设有两个风机2,而两个风机2之间未设有中隔板6,将容易出现两个风机2的风场相互干涉的现象,最终会导致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较差。因此,当空腔内部需要放置两个风机2时,可以在顶板5与换热器1之间设有一个用于均匀分隔空腔的中隔板6,并将两个风机2分别对应的放置在两个小空腔内,以保证两个风机2的风场互不干涉,以确保换热器1的风场均匀、换热效果更好,最终可以提高机组的换热效率。
当然,如果空腔内部需要放置三个风机2,则可以在顶板5与换热器1之间设有两个用于均匀分隔空腔的中隔板6,使得空腔均分为三个小空腔,并将三个风机2分别对应的放置在三个小空腔内,以保证三个风机2的风场互不干涉,最终可以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因此,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中隔板6的个数、位置、尺寸等进行确定,以确保中隔板6可以均分空腔,使得各风机2可以对应放置在小空腔内。
在上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基础上,优选的,中隔板6与顶板5、换热器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中隔板6与顶板5、换热器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是为了便于对中隔板6进行更换操作。而且,由于中隔板6的个数、位置等需要依据风机2个数进行确定,所以将中隔板6可拆卸的设置在顶板5、换热器1之间,可以便于调节中隔板6的个数、位置,也即可以有效的提高装置的适用性,使得装置可以适用于双风机2或三风机2等情况。
此外,如果放置在空腔内的风机2发生损坏现象,或是换热器1发生损坏现象,或是顶板5发生损坏现象,也可以通过拆卸操作,对受损零件进行更换,使得未受损的零件和中隔板6,可以与替换零件重新组合使用,以提高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和降低装置的维修成本。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中隔板6与顶板5、换热器1之间的连接形式进行确定。
在上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基础上,优选的,导流板和中隔板6均为金属板。
本实施例中,导流板和中隔板6均设置为金属板,是为了避免发生导流板和中隔板6被强风吹变形的现象,如果导流板和中隔板6发生变形现象,会对导流板的导流效果造成影响,也会对中隔板6的分隔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导流板或中隔板6发生变形现象,则需要对变形到的导流板或中隔板6进行更换处理,该过程会导致装置的运行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增大。
当然,也可以将导流板和中隔板6设置为塑料板,但可能会出现变形或是塑料在高温下融化等现象。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导流板和中隔板6的材质、形状、尺寸、结构以及具体位置等进行确定。
在上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设于空腔外的可拆卸的外壳体,外壳体与导流板之间为密封连接,以避免发生漏风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还包括有可拆卸的设置在空腔外部的外壳体,外壳体用于容纳换热器1、导流板、顶部和风机2。而外壳体与导流板之间为密封连接,可以是指在外壳体与导流板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以使外壳体与导流板之间紧密的密封,避免发生漏风现象。也可以是指将导流板设为与外壳体的形状相似、尺寸相配合的部件,以使导流板与外壳体尽量贴合,二者缝隙尽量小,以避免发生漏风现象。因此,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外壳体的形状尺寸、外壳体与导流板之间的密封连接方式等进行确定,以确保外不发生漏风现象。
当然,外壳体与顶板5之间也需要是密封连接,以避免发生漏风现象,因为若发生漏风现象,将会影响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所以也可以在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外壳体与顶板5之间的密封连接方式进行确定。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和便于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包括换热器(1)、风机(2)、设于所述换热器(1)两端的用于为风场导流的导流板、与所述导流板连接的顶板(5),所述顶板(5)、所述导流板以及所述换热器(1)之间构成空腔,所述风机(2)设于所述空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换热器(1)之间为非垂直连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小于90°,以提高导流换热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为50°至70°,以提高所述导流板的导流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换热器(1)之间的夹角为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换热器(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5)与所述换热器(1)之间设有用于分隔所述空腔的中隔板(6),所述风机(2)对应设于分隔后的所述空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6)与所述顶板(5)、所述换热器(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和所述中隔板(6)均为金属板。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空腔外的可拆卸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导流板之间为密封连接,以避免发生漏风现象。
CN201922487387.9U 2019-12-28 2019-12-28 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 Active CN211667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7387.9U CN211667983U (zh) 2019-12-28 2019-12-28 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7387.9U CN211667983U (zh) 2019-12-28 2019-12-28 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7983U true CN211667983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7387.9U Active CN211667983U (zh) 2019-12-28 2019-12-28 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7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59462U (zh) 一种用于电池包液冷的冷却板
WO2020187005A1 (zh) 电池包及其冷却系统
EP4343922A1 (en) Liquid cooling plate and battery pack
CN205028982U (zh) 一种电池包液冷装置、电池包组件及电动车辆
CN205016591U (zh) 一种电池包体及其汽车
CN204424406U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CN211667983U (zh) 一种可均匀换热的风道装置
CN208014345U (zh) 一种电子信息展示装置
CN211730213U (zh) 一种吹膜机内冷却装置
CN212695218U (zh) 一种刀片动力电池液冷模块
CN207938691U (zh) 锂离子电池组模组盒、锂离子电池组及锂离子电池包
CN115863837A (zh) 一种规格可调、流道可变的大功率液冷板
CN204516872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空气分级冷却装置
CN215615676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焊机
CN205944334U (zh) 一种设有散热棒的锂电池组
CN211320265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的换热装置
CN200976724Y (zh) 一种通讯机柜的热交换器
CN211182280U (zh) 一种电池箱
CN211182285U (zh) 一种电池箱
CN208385584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装置的进风管
CN209675409U (zh) 一种穿管翅片式圆柱电池模组
CN217271011U (zh) 一种风机连接风筒
CN207883873U (zh) 一种上散热新能源封闭型电池模组
CN219474399U (zh) 一种无丝堵结构的管箱装置
CN213984600U (zh) 一种锂电池材料箱式炉的冷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