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5940U - 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65940U
CN211665940U CN202020176587.2U CN202020176587U CN211665940U CN 211665940 U CN211665940 U CN 211665940U CN 202020176587 U CN202020176587 U CN 202020176587U CN 211665940 U CN211665940 U CN 211665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column
butt joint
connection
connecting portion
detachab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765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周会垚
于云龙
薛亦聪
陈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1765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65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65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65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涉及建筑结构领域。连接结构包括上钢柱和下钢柱。上钢柱具有第一连接部和位于第一连接部底部的对接部。下钢柱具有第二连接部,下钢柱的顶部设有定位槽,对接部插设于定位槽内,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对布置。位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上钢柱的对接部插设于下钢柱的定位槽内,地震时能够减少上钢柱和下钢柱连接处因偏转造成屈曲破坏;连接单元为主要耗能件,是会被破坏最严重的部件,震后只需要更换连接单元即可,对接部只是轻微的破坏或不出现破坏,能够在保证竖向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保护连接结构的核心部位。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关于装配式结构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且主要是针对梁柱构件的拼接方法对拼接区域和整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如何加强对装配式结构体系的连接结构的核心部位的保护还有研究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以改善目前装配式结构体系的连接结构的核心部位保护不到位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包括上钢柱和下钢柱。上钢柱具有第一连接部和位于第一连接部底部的对接部。下钢柱具有第二连接部,下钢柱的顶部设有定位槽,对接部插设于定位槽内,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对布置。位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单元,连接单元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钢柱的对接部是插设于下钢柱的定位槽内,当该连接结构经历地震后,会使得上钢柱相对下钢柱发生偏转,上钢柱的对接部插设于下钢柱的定位槽内,即上钢柱相对下钢柱是活动的,当上钢柱发生偏转时,对接部的底部的一侧会和定位槽的底壁脱离,对接部的底部的另一侧会与定位槽的底壁抵接以支撑上钢柱的偏转,这样能够减少上钢柱和下钢柱连接处因偏转造成屈曲破坏;当上钢柱发生偏转时,连接单元在上钢柱的第一连接部和下钢柱的第二连接部之间会承担主要的弯曲应力,是会被破坏最严重的部件,由于接单元可拆卸地连接于上钢柱的对接部的外侧,震后只需要更换位于对接部外侧的连接单元即可,上钢柱的对接部只出现轻微的破坏或不出现破坏,能够在保证竖向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实现损伤部位的可控性,保护连接结构的核心部位。
另外,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连接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单元包括周向布置于对接部外侧的多个连接件;连接件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连接件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连接件周向布置于对接部的外侧,使得对接部的四周均能够得到连接件的保护,无论上钢柱向哪个方向偏转,均有可以承担屈曲破坏的连接件,使得对接部能够更好的被保护。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与对接部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件不仅能够在竖向上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还能与对接部可拆卸连接,能够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和对对接部的保护作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外连接部和连接于外连接部的内侧的内连接部;外连接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内连接部与对接部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连接件包括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的外连接部和与对接部连接的内侧连接部,外连接部和内连接部均能够为对接部分担弯曲应力,使得连接件的抗弯能够更强,能够更好的保护对接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外连接部包括底板、顶板和外侧翼缘板,顶板与底板通过外侧翼缘板连接;顶板与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底板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内连接部包括两个连接于外侧翼缘板的内侧并间隔分布的L型角钢,L型角钢与对接部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外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后,能够增强上钢柱和下钢柱连接段的抗弯能力;内连接部包括两个L型角钢,将内连接部设置为L型角钢使得整个连接件的结构不至于过于厚重反而增加整个连接结构的负重,通过两个L型角钢与对接部连接能够加固对接部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连接件能够更好为对接部分担弯曲应力,从而更好的保护对接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L型角钢包括角钢腹板和角钢翼缘板;外侧翼缘板和角钢翼缘板通过角钢腹板连接,角钢翼缘板与对接部可拆卸连接,角钢腹板上开设有条形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L型角钢位于外侧翼缘板和对接部之间,在受弯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形变,角钢腹板上开设有条形孔,能够为角钢腹板变形提供变形余量和变形空间,使得连接件具有更好的耗能性能。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接部上设有预埋螺栓,连接件上设有供预埋螺栓穿出的第一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对接部上设有预埋螺栓,连接件上设有供预埋螺栓穿出的第一通孔,能够方便将连接件安装于对接部上,并且能够减少带到施工现场的螺栓,为施工提供便利。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接部为连接于第一连接部的方形钢管,定位槽为与对接部配合的方形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接部位方形钢管,定位槽为与之匹配的方形槽,当对接部插设于定位槽内时,能够限制对接部周向转动,提供该连接结构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因对接部周向转动给连接结构带来剪力和扭曲。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钢索,每个钢索的两端分别与上钢柱和下钢柱连接,且每个钢索张紧于上钢柱和下钢柱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钢索张紧于上钢柱和下钢柱之间,当上钢柱发生偏转后能够在钢索的张紧力的作用下将上钢柱复位,即实现偏转后的对接部重新插入定位槽内,能够提高连接结构的抗震性能,并且不需要过多的人力参与即能实现复位,降低了修复难度。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设有供钢索穿过的第二通孔。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均设有供钢索穿过的第二通孔,即钢索张紧于上钢柱和下钢柱的内部,能够更好的实现上钢柱的自复位。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上钢柱还包括上柱本体,对接部与上柱本体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柱本体的设置能够增强整个连接结构的竖向承载能力。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上柱本体为十字型钢柱。
上述技术方案中,上柱本体为十字型钢柱,不仅能够增强整个连接结构的竖向承载能力,其本身的抗弯能力也较强。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为板状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为板状结构,使得第一连接部与连接单元之间具有足够大的连接接触面积,使得连接单元与第一连接部之间连接更加牢固,能够更好的保护对接部。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下钢柱还包括下柱本体,第二连接部为连接于下柱本体的顶部的板状结构;定位槽设于第二连接部的上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部为板状结构,使得第二连接部与连接单元之间具有足够大的连接接触面积,使得连接单元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连接更加牢固,能够更好的保护对接部;并且定位槽设于第二连接部上,使得第二连接部既能与连接单元连接,又能插设上钢柱上的对接部,简化了下钢柱的结构,也减少了下钢柱能够出现破坏的部位。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结构体系,包括基座和至少一个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下钢柱安装与基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装配式结构体系包括了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连接单元在上钢柱的第一连接部和下钢柱的第二连接部之间会承担主要的弯曲应力,是会被破坏最严重的部件,震后只需要更换位于对接部外侧的连接单元即可,上钢柱的对接部只出现轻微的破坏或不出现破坏,能够在保证竖向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实现损伤部位的可控性,保护连接结构的核心部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处于未完全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上钢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对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钢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连接结构;10-上钢柱;11-第一连接部;111-第二通孔;12-对接部;121-预埋螺栓;13-上柱本体;20-下钢柱;21-第二连接部;211-定位槽;22-下柱本体;30-连接单元;31-连接件;311-顶板;312-底板;313-外侧翼缘板;314-角钢腹板;3141-条形孔;315-角钢翼缘板;3151-第一通孔;40-钢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结构100,连接结构100包括上钢柱10和下钢柱20。上钢柱10具有第一连接部11和位于第一连接部11底部的对接部12。下钢柱20具有第二连接部21,下钢柱20的顶部设有定位槽211,对接部12插设于定位槽211内,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21相对布置。位于第一连接部11与第二连接部21之间的连接单元30,连接单元30与第一连接部11可拆卸连接,连接单元30与第二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上钢柱10的对接部12是插设于下钢柱20的定位槽211内,当该连接结构100经历地震后,会使得上钢柱10相对下钢柱20发生偏转,上钢柱10的对接部12插设于下钢柱20的定位槽211内,即上钢柱10相对下钢柱20是活动的,当上钢柱10发生偏转时,对接部12的底部的一侧会和定位槽211的底壁脱离,对接部12的底部的另一侧会与定位槽211的底壁抵接以支撑上钢柱10的偏转,这样能够减少上钢柱10和下钢柱20连接处因偏转造成屈曲破坏;连当上钢柱10发生偏转时,连接单元30在上钢柱10的第一连接部11和下钢柱20的第二连接部21之间会承担主要的弯曲应力,是会被破坏最严重的部件,由于接单元可拆卸地连接于上钢柱10的对接部12的外侧,震后只需要更换位于对接部12外侧的连接单元30即可,上钢柱10的对接部12只出现轻微的破坏或不出现破坏,能够在保证竖向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实现损伤部位的可控性,保护连接结构100的核心部位。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钢索40,每个钢索40的两端分别与上钢柱10和下钢柱20连接,且每个钢索40张紧于上钢柱10和下钢柱20之间。当上钢柱10发生偏转后能够在钢索40的张紧力的作用下将上钢柱10复位,即实现偏转后的对接部12重新插入定位槽211内,能够提高连接结构100的抗震性能,并且不需要过多的人力参与即能实现复位,降低了施工难度。在本实施例中,钢索40的个数为四个。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需要钢索40也可以设置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及五个以上的其他个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上钢柱10包括对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和上柱本体13,对接部12与上柱本体13通过第一连接部11连接,上柱本体13的设置能够增强整个连接结构100的竖向承载能力。上柱本体13的结构可以是十字型钢柱、工字型钢柱、H型钢柱、钢管柱或者其他截面形式的柱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上柱本体13为十字型钢柱,不仅能够增强整个连接结构100的竖向承载能力,其本身的抗弯能力也较强。其中,对接部12与第一连接部11、上柱本体13与第一连接部11可以是通过焊接或者其他的固接方式实现连接,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部12与第一连接部11、上柱本体13与第一连接部11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螺钉或者其他的可拆卸的方式实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对接部12为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1的方形钢管,定位槽211为与对接部12配合的方形槽。当对接部12插设于定位槽211内时,能够限制对接部12周向转动,提供该连接结构10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因对接部12周向转动给连接结构100带来剪力和扭曲。当然,对接部12也可以是圆形管、除方形管以外的其他形状的管状结构,亦可以在管中设置加劲肋,以提高对接部12自身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为板状结构,使得第一连接部11与连接单元30之间具有足够大的连接接触面积,使得连接单元30与第一连接部11之间连接更加牢固,能够更好的保护对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上设有供钢索40穿过的第二通孔111。
如图5所示,下钢柱20包括第二连接部21和下柱本体22,第二连接部21为连接于下柱本体22的顶部的板状结构;定位槽211设于第二连接部21的上表面。第二连接部21为板状结构,使得第二连接部21与连接单元30之间具有足够大的连接接触面积,使得连接单元30与第二连接部21之间连接更加牢固,能够更好的保护对接部12;并且定位槽211设于第二连接部21上,使得第二连接部21既能与连接单元30连接,又能插设上钢柱10上的对接部12,简化了下钢柱20的结构,也减少了下钢柱20能够出现破坏的部位。
在本实施例中,下柱本体22的结构可以是十字型钢柱、工字型钢柱、H型钢柱、钢管柱或者其他截面形式的柱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下柱本体22为十字型钢柱。第二连接部21上设有供钢索40插入的第二通孔111,其中,第二连接部21上的第二通孔111与第一连接部11上的第二通孔111一一对应。每个钢索40的一端固定,每个钢索40的另一端在上柱本体13上并从上柱本体13的内部依次穿过第一连接部11上的第二通孔111、再从对接部12的内部穿过,再穿过第二连接部21上的第二通孔111,最后固定于下柱本体22上。
进一步地,连接单元30包括周向布置于对接部12外侧的多个连接件31;连接件31于第一连接部11可拆卸连接,连接件31与第二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
多个连接件31周向布置于对接部12的外侧,使得对接部12的四周均能够得到连接件31的保护,无论上钢柱10向哪个方向偏转,均有可以承担屈曲破坏的连接件31,使得对接部12能够更好的被保护。
由于在对接部12位方形钢管,具有四个侧面,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1也为四个,对接部12的每个侧面对应一个连接件31。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件31通过螺栓、螺钉等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件31不仅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每个连接件31还与对接部12可拆卸连接。连接件31不仅能够在竖向上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还能与对接部12可拆卸连接,能够加强连接件31与对接部12的保护作用。
对接部12与连接件31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其中,对接部12上设有预埋螺栓121,连接件31上设有供预埋螺栓121穿出的第一通孔3151。对接部12的四个侧面上均设有预埋螺栓121,每个侧面对应的连接件31上设有供与之对应对接部12的侧面上的预埋螺栓121穿出的第一通孔3151。
将螺栓预埋在对接部12上,安装时将对接部12上的预埋螺栓121插入到连接件31上的第一通孔3151内,并且预埋螺栓121延伸出连接件31上的第一通孔3151,再在延伸出连接件31上的第一通孔3151的预埋螺栓121上螺接螺母即能实现对接部12和连接件31的安装,使得将连接件31安装于对接部12上很方便,并且能够减少带到施工现场的螺栓,为施工提供便利。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直接在对接部12上设置与连接件31上的第一通孔3151对应的连接孔,通过将螺栓依次穿过对接部12上的连接孔和连接件31上的第一通孔3151,再通过螺母锁紧,即实现对接部12和连接件31之间的连接。
其中,如图6所示,连接件31包括外连接部和连接于外连接部的内侧的内连接部;外连接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内连接部与对接部12可拆卸连接。外连接部和内连接部均能够为对接部12分担弯曲应力,使得连接件31的抗弯能够更强,能够更好的保护对接部12。
可选地,外连接部包括底板312、顶板311和外侧翼缘板313,顶板311与底板312通过外侧翼缘板313连接,底板312、顶板311和外侧翼缘板313构造出工字型结构,当外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连接后,能够增强上钢柱10和下钢柱20两者的连接段的抗弯能力;顶板311与第一连接部11可拆卸连接,底板312与第二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内连接部包括两个连接于外侧翼缘板313的内侧并间隔分布的L型角钢,L型角钢与对接部12可拆卸连接,将内连接部设置为L型角钢使得整个连接件31的结构不至于过于厚重反而增加整个连接结构100的负重,通过两个L型角钢与对接部12连接能够加固对接部12与连接件31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连接件31能够更好为对接部12分担弯曲应力,从而更好的保护对接部12。
在本实施例中,L型角钢包括角钢腹板314和角钢翼缘板315;外侧翼缘板313和角钢翼缘板315通过角钢腹板314连接,角钢翼缘板315与对接部12可拆卸连接,角钢腹板314与角钢翼缘板315垂直,角钢腹板314上开设有条形孔3141。由于L型角钢位于外侧翼缘板313和对接部12之间,在受弯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形变,角钢腹板314上开设有条形孔3141,能够为角钢腹板314变形提供变形余量和变形空间,使得连接件31具有更好的耗能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也可以是两个相互垂直的板件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单元30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比如连接单元30为周壁上具有开口的套筒结构,将对接部12从套筒结构的周壁上的开口嵌入套筒内,使得套筒套设于对接部12的外侧,再将套筒结构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00的安装方法如下:
(1)将上柱本体13、第一连接部11和对接部12依次焊接形成上钢柱10,并将对接部12插设于下钢柱20的定位槽211内,完成上钢柱10与下钢柱20的对位拼装。
(2)将四个连接件31上的第一通孔3151对准对接部12上的预埋螺栓121并使得预埋螺栓121穿过第一通孔3151,再拧紧螺母,将每个顶板311与第一连接部11通过螺栓连接,将每个底板312与第二连接部21通过螺栓连接,以实现可更换连接件31与上钢柱10和下钢柱20的连接。
(3)将钢索40一端用锚具固定在下柱本体22上,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部21上的第二通孔111,对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上的第二通孔111,另一端固定在上柱本体13的锚板上。
连接件31在地震力作用下,出现屈曲破坏,大量耗能。对接部12依旧处在弹性阶段,并未出现大的塑性变形。地震过后,将钢索40将对接部12复位,再将损坏的连接件31拆下,替换上新的连接件31,同时根据需要可以更换上新的钢索40,从而实现了震后的快速修复,也可以替换更强的连接件31以保证结构承载能力与震前相当。
上柱本体13和下柱本体22之间的竖向承载力由对接部12和连接件31共同承担,对接部12直接插设于定位槽211内,能够与连接件31一同抗剪,抗弯承载力可由可更换连接件31提供。此种连接可以保证在地震作用下对接部12承担的弯矩较小,而大部分地震能量由外围的换连接件31耗能,真正实现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位置的可控性,又由于换连接件31的顶板311和底板312相对外侧翼缘板313较厚,防止了局部屈曲的发生。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式结构体系,包括基座和至少一个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100,下钢柱20安装与基座上。装配式结构体系包括了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结构100,连接单元30在上钢柱10的第一连接部11和下钢柱20的第二连接部21之间会承担主要的弯曲应力,是会被破坏最严重的部件,震后只需要更换位于对接部12外侧的连接单元30即可,上钢柱10的对接部12只出现轻微的破坏或不出现破坏,能够在保证竖向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实现损伤部位的可控性,保护连接结构100的核心部位。
一般地,建筑领域为了表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将地震分为强烈程度依次递增的小震、中震和大震三个强烈等级,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结构100及装配式结构体系被小震、中震和大震这三种不同强烈程度的作用后的具体情况如下:
小震时,对接部12和与之连接的可更换多个连接件31共同作用,提供结构抗侧弯刚度,减小层间位移,对接部12和外围的可拆卸的多个连接件31都处于弹性状态,满足小震的抗震设防目标“小震不坏”。
中震时,外围可拆卸的多个连接件31发生较大变形,消耗了大部分地震能量,控制了结构的层间位移,对接部12仍处于弹性状态,满足中震的抗震设防目标“中震可修”。
大震时,层间位移过大,外围可拆卸的多个连接件31出现严重破坏,耗散了大部分地震能量,使得对接部12得到一定的保护,结构仍有一定的竖向承载能力,不会发生倒塌,满足大震的抗震设防目标“大震不倒”。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钢柱,所述上钢柱具有第一连接部和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底部的对接部;
下钢柱,所述下钢柱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下钢柱的顶部设有定位槽,所述对接部插设于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布置;以及
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单元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周向布置于所述对接部外侧的多个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对接部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外连接部和连接于所述外连接部的内侧的内连接部;
所述外连接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内连接部与所述对接部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部包括底板、顶板和外侧翼缘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通过所述外侧翼缘板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所述内连接部包括两个连接于所述外侧翼缘板的内侧并间隔分布的L型角钢,所述L型角钢与所述对接部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角钢包括角钢腹板和角钢翼缘板;
所述外侧翼缘板和所述角钢翼缘板通过所述角钢腹板连接,所述角钢翼缘板与所述对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角钢腹板上开设有条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上设有预埋螺栓,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供所述预埋螺栓穿出的第一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为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形钢管,所述定位槽为与所述对接部配合的方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钢索,每个钢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钢柱和所述下钢柱连接,且每个钢索张紧于所述上钢柱和所述下钢柱之间。
10.一种装配式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下钢柱安装于所述基座上。
CN202020176587.2U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 Active CN211665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6587.2U CN211665940U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76587.2U CN211665940U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65940U true CN211665940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40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76587.2U Active CN211665940U (zh) 2020-02-17 2020-02-17 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65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5648A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
CN111379333B (zh) 含屈曲约束翼缘连接组件的梁柱节点
CN210827867U (zh) 一种钢梁混凝土柱刚接结构
CN111749327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耗能连接键
KR101179037B1 (ko) 노출형 주각부 및 이를 이용한 주각 시공방법
CN211665940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装配式结构体系
CN214329322U (zh) 一种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体系的梁柱节点单元
CN211690817U (zh) 一种梁柱连接件及梁柱框架
CN104328792A (zh) 无底双壁钢套箱拼装结构
CN210421400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耗能连接键
CN211690869U (zh) 滑动摩擦型中心耗能支撑结构以及中心支撑结构体系
CN214940997U (zh)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梁
CN214658653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悬挑式脚手架支撑装置
CN217631489U (zh) 一种装配式防屈曲支撑
CN115182360B (zh) 一种桩锚腰梁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CN217782972U (zh) 一种脚手架防护网组件
CN218318371U (zh) 一种桥面板运输工装
CN215802457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组合箱型钢板剪力墙
CN217267512U (zh) 一种h型传力件及传力连接结构
CN217537027U (zh) 一种深基坑降水井操作平台
CN221143634U (zh) 一种止水钢板定位装置
CN112726635B (zh) 一种围檩与钢板桩的连接构件、连接结构及沟槽支护方法
CN218933813U (zh) 一种拆楼机架体的防变形支撑架
CN219825406U (zh) 一种用于地基基础加固的临时支撑体系的结构柱护筒
CN210439787U (zh) 便于园林施工拆卸组装用的围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