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4742U -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4742U
CN211654742U CN201922248032.4U CN201922248032U CN211654742U CN 211654742 U CN211654742 U CN 211654742U CN 201922248032 U CN201922248032 U CN 201922248032U CN 211654742 U CN211654742 U CN 211654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ontact
circuit breaker
buckle
contact piec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80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成萍
邓彦军
周长青
葛伟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480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4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4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4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操作机构,壳体上设有第一转轴和弧形的滑槽;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手柄、首连杆、次连杆、跳扣、锁扣和动触头件,所述手柄枢转设置在壳体上,首连杆的第一前端与手柄转动相连,首连杆的第一后端与跳扣中部转动相连且穿过跳扣插置滑槽内,跳扣一端与次连杆一端转动相连,另一端的跳扣配合端与锁扣一端的锁扣配合端配合,次连杆另一端与动触头件一端转动相连,动触头件通过设置于其中部的腰形孔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上,锁扣通过设置在其中部的锁扣轴孔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上;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布局紧凑、节约装配空间。

Description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断路器结构复杂,工艺复杂,难以实现可自动化生产,尤其是现有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结构占用空间较大,已不能满足断路器的智能化和小型化发展趋势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结构简单、便于装配,布局紧凑、节约装配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包括设置在壳体H内的操作机构,壳体H上设有第一转轴5rs和弧形的滑槽8;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手柄1、首连杆2、次连杆3、跳扣4、锁扣7和动触头件5,
所述手柄1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首连杆2的第一前端20与手柄1转动相连,首连杆2的第一后端21与跳扣4中部转动相连且穿过跳扣4插置滑槽8内,跳扣4一端与次连杆3一端转动相连,另一端的跳扣配合端410 与锁扣7一端的锁扣配合端700配合,次连杆3另一端与动触头件5一端转动相连,动触头件5通过设置于其中部的腰形孔53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5rs上,锁扣7通过设置在其中部的锁扣轴孔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5rs上。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跳扣配合端410与锁扣配合端 700相对设置,且跳扣配合端410和锁扣配合端700之间设有配合间隙G。
优选的,所述滑槽8设置在壳体H上,所述滑槽8为圆弧形且滑槽8 的圆心位于第一转轴5rs的轴线上。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动触头件5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90,动触头件5另一端设有与固定于壳体H上的静触点520配合使用的动触点52,锁扣7另一端分别与断路器的短路保护机构9、过载保护机构6驱动配合;
所述手柄1转动并驱动第一后端21沿滑槽8滑动,第一后端21驱动跳扣4转动,使跳扣配合端410与锁扣配合端700锁扣配合,同时次连杆3、跳扣4、动触头件5和锁扣7形成彼此相对静止且同步转动的四连杆机构,直至动触点52与静触点520初始接触,手柄1继续转动至合闸位置,驱动动触头件5以静触点520为支点摆动,腰形孔53相对于第一转轴5rs移动,断路器进入合闸状态;
出现短路故障或过载故障时,所述短路保护机构9或过载保护机构6 驱动锁扣7转动,使锁扣配合端700解除与跳扣配合端410的锁扣配合,第一复位弹簧90驱动动触头件5转动,使动触点52和静触点520断开,同时动触头件5通过次连杆3驱动跳扣4以第一后端21为轴转动,断路器进入跳闸状态。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件5为V形结构,包括折弯相连的动触头连接部 50和动触头接触部51,腰形孔53设置在动触头连接部50的与动触头接触部51相连的一端,动触头连接部50另一端设有与次连杆3转动相连的动触头连接孔55,动触点52设置在动触头接触部51的自由端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0两端分别与动触头连接部50、壳体H相连。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连接部50的一侧边沿处设有弹簧限位凸起54,壳体H上设有弹簧限位槽90a,第一复位弹簧90一端套设在弹簧限位凸起54 上,另一端设置在弹簧限位槽90a内。
优选的,所述锁扣7为Y字形结构,包括配合臂70、与短路保护机构 9驱动配合的短路驱动臂71以及与过载保护机构6驱动配合的过载驱动臂 72,配合臂70一端设有锁扣配合端700,另一端分别与短路驱动臂71、过载驱动臂72折弯相连,锁扣轴孔设置在配合臂70中部。
优选的,所述跳扣4一端设有与次连杆3配合的第二连接孔,中部设有与首连杆2配合的第一连接孔,另一端设有跳扣配合端410。
优选的,所述跳扣4一侧还设有合闸指示面和分闸指示面,壳体H上设有与合闸指示面、分闸指示面配合的指示孔,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合闸指示面与指示孔相对,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分闸指示面与指示孔相对。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92,第二复位弹簧92为扭簧,套设在第一转轴5rs上,一端与壳体H相连,另一端与锁扣7相连。
优选的,所述锁扣7还包括锁扣定位部,锁扣定位部设置在配合臂70 的自由端且位于锁扣配合端700一侧,第二复位弹簧92使锁扣定位部紧靠在滑槽8的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首连杆2和次连杆3均为U形结构;所述首连杆2包括第一连接部23、第一前端20和第一后端21,第一前端20和第一后端21 分别与第一连接部23的两端折弯相连,第一后端21长于第一前端20;所述次连杆3包括第二连接部33、第二前端30和第二后端31,第二前端30 和第二后端31分别与第二连接部33的两端折弯相连,第二后端31长于第二前端30。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动触头件5一侧的动触头限位台7a,在动触点 52和静触点520分断时,限制动触头件5转动角度,所述动触头限位台7a 设置在壳体H上。
优选的,所述壳体H包括基座和盖,手柄1通过第三转轴1rs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端,手柄1一端的操作臂10突出在壳体H外侧供用户操作,跳扣4、锁扣7、动触头件5、第一复位弹簧90均位于手柄1右侧,跳扣4 位于锁扣7和动触头件5上方且位于锁扣7上端和动触头件5上端之间,滑槽8设置在基座上且位于跳扣4一侧,动触头件5和锁扣7依次叠置在基座和盖之间,且均通过第一转轴5rs枢转设置在基座上,第一复位弹簧 90设置在动触头件5右侧,左端与动触头件5相连,右端与壳体H相连;所述首连杆2的第一前端20、第一后端21从壳体H的厚度方向分别插入手柄1和跳扣4中部,次连杆3两端从壳体H的厚度方向分别插入跳扣4右端、动触头件5上端。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件5由板状金属制成,锁扣7与动触头件5叠置在一起的厚度<5.5mm。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与现有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相比,省略的转动板,零部件更少,操作机构的各组成部件连接关系简单,便于自动化装配,布局紧凑,节约壳体的装配空间。此外,所述跳扣配合端和锁扣配合端之间设有配合间隙,保证了跳扣和锁扣复位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跳扣的跳扣配合端和锁扣的锁扣配合端之间设有配合间隙;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部分的放大机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通过拨动手柄,使跳扣的跳扣配合端和锁扣的锁扣配合端锁扣配合;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至少示出了动触点与静触点初始接触时,操作机构的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动触头件相对于第一转轴发生偏移。
图8是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断路器处于跳闸状态,跳扣的跳扣配合端与锁扣的锁扣配合端解除锁扣配合。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至少示出了跳扣、锁扣、动触头件的结构;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首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次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动触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壳体H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3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其包括设置在断路器的壳体H内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手柄1、首连杆2、次连杆3、跳扣4、动触头件5、锁扣7 和弧形的滑槽8;
所述手柄1中部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首连杆2一端的第一前端20与手柄1一端转动相连,另一端的第一后端21与跳扣4中部转动相连且与滑槽8滑动配合,跳扣4一端与次连杆3一端转动相连,另一端的跳扣配合端410用于与锁扣7一端的锁扣配合端700锁扣配合,锁扣7中部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另一端用于与断路器的保护机构驱动配合,次连杆3另一端与动触头件5一端转动相连,动触头件5另一端设有与固定于壳体H上的静触点520配合使用的动触点52,动触头件5通过设于其中部的腰形孔 53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5rs上;
合闸时,所述手柄1转动并驱动第一后端21沿滑槽8滑动,第一后端 21驱动跳扣4转动,使跳扣配合端41与锁扣配合端700锁扣配合,同时次连杆3、跳扣4、动触头件5和锁扣7形成彼此相对静止且同步转动的四连杆机构,直至动触点52与静触点520初始接触,手柄1继续转动至合闸位置,驱动动触头件5以静触点520为支点摆动,腰形孔53相对于第一转轴5rs移动,断路器进入合闸状态。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与现有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相比,省略了转动板,零部件更少,操作机构的各组成部件连接关系简单,便于自动化装配,布局紧凑,节约壳体的装配空间。
优选的,如图2和3所示,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跳扣配合端 410与锁扣配合端700相对设置,且跳扣配合端410和锁扣配合端700之间设有配合间隙G。所述断路器跳闸后,跳扣4会进入图8所示状态,当拨动手柄1驱动跳扣4复位时,如果没有配合间隙,则会因为零件公差、变形、外力等作用,时跳扣配合端410受到锁扣7的配合臂70的阻挡而无法复位,会导致断路器无法再次合闸,降低断路器的可靠性,因此配合间隙G保证了跳扣4和锁扣7复位的可靠性。需要指出的,所述配合间隙G不宜设置过大,不利于节约断路器内部装配空间,也不宜过小,否则会使跳扣4出现无法复位的情况。优选的,所述配合间隙的宽度为1mm-5mm。
优选的,如图1、2、4、6-8所示,所述锁扣7中部通过第一转轴5rs 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所述锁扣7和动触头件5同轴装配且同轴转动,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操作机构的体积,节约壳体内的装配空间。当然,所述锁扣7中部也可以通过第二转轴7rs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第二转轴7rs固定在壳体H上且位于第一转轴5rs一侧。
优选的,所述滑槽8为圆弧形,所述滑槽8的圆心位于锁扣7的转动轴线上,不仅利于传动配合,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减小操作机构的体积,节约壳体内的装配空间。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动触头件5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90,用于驱动锁扣7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92,第二复位弹簧92分别与壳体H、锁扣7 相连,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短路保护机构9和过载保护机构6,当然还可以包括其它功能的保护机构。如图8、9所示,出现短路故障或过载故障时,所述短路保护机构9或过载保护机构6驱动锁扣7转动,使锁扣配合端700 解除与跳扣配合端410的锁扣配合,第一复位弹簧90驱动动触头件5转动,使动触点52和静触点520断开,同时动触头件5通过次连杆3驱动跳扣4 以第一后端21为轴转动,断路器进入跳闸状态,在断路器跳闸后,第二复位弹簧92驱动锁扣7转动复位。
优选的,如图13所示,所述滑槽8设置在壳体H上且与其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后端21穿过跳扣4滑动设置在滑槽8内。需要指出的,所述第一后端21、跳扣4和滑槽8之间还存在另一种配合方式,即第一后端21为杆状结构,其一端与跳扣4转动相连,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8内。
如图2-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2、4、6、7-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其包括设置在断路器的壳体H内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手柄1、首连杆2、次连杆3、跳扣4、动触头件5、锁扣7、弧形的滑槽8,断路器的壳体H内还还设有第一复位弹簧90、第二复位弹簧92和第一转轴5rs。所述手柄1中部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首连杆2一端的第一前端20与手柄1一端转动相连,另一端的第一后端21与跳扣4中部转动相连且滑动设置在滑槽8内,跳扣4 一端与次连杆3一端转动相连,另一端的跳扣配合端410与锁扣7一端的锁扣配合端700配合,锁扣7中部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另一端分别与断路器的短路保护机构9、过载保护机构6驱动配合,次连杆3另一端与动触头件5一端转动相连,动触头件5另一端设有与固定于壳体H上的静触点 520配合使用的动触点52,动触头件5通过设于其中部的腰形孔53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5rs上,第一转轴5rs固定于壳体H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 90两端分别与壳体H、动触头件5相连;所述第二复位弹簧92两端分别与壳体H、锁扣7相连;所述滑槽8的圆心位于锁扣7的转动轴线上。进一步的,如图2和3所示,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跳扣配合端410和锁扣配合端700相对设置,且跳扣配合端410和锁扣配合端700之间设有配合间隙G。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配合间隙的宽度为L。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手柄1包括折弯相连的操作臂10和传动臂 11,操作臂10和传动臂11的连接处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操作臂10的自由端突出在壳体H外供用户操作,传动臂11自由端与首连杆2的第一前端 20转动相连。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操作臂10和传动臂1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优选的,如图13所示,所述滑槽8设置在壳体H上且与其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后端21穿过跳扣4,插置在滑槽8内与其滑动配合,所述滑槽8 为圆弧形,所述滑槽8的圆心位于锁扣7的转动轴线上。
优选的,所述断路器还包括动触头限位台7a,在动触点53和静触点 520分断时限制动触头件5的转动角度;所述断路器还包括锁扣定位结构,第二复位弹簧92驱动锁扣7转动复位时,使锁扣7紧靠在锁扣定位结构上。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限位台7a和锁扣定位结构均设置在壳体H上。
具体的,如图2所示方向,所述手柄1中部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操作臂10的自由端突出在壳体H外侧供用户操作,传动臂11的自由端与首连杆2的左端转动相连,首连杆2右端的第一后端21与跳扣4的中部转动相连,且第一后端21穿过跳扣4插置在滑槽8内与滑槽8滑动配合,滑槽 8的圆心位于第一转轴5rs的轴线上,跳扣4右端与次连杆3左端转动相连,右端的跳扣配合端410与锁扣7上端的锁扣配合端700配合,锁扣7中部通过第一转轴5rs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下端分别与短路保护机构9、过载保护机构6驱动配合,次连杆3左端与动触头件5上端转动相连,下端设有与固定于壳体H上的静触点520配合使用的动触点52,动触头件5通过设于其中部的腰形孔53(图中未示出)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5rs上,第一转轴5rs固定于壳体H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0设置在动触头件5右侧,一端与动触头件5的位于腰形孔53上方的部分相连,另一端与壳体H相连 (图中未示出);第二复位弹簧92(图中未示出)为锁扣7提供一个驱动其顺时针旋转的力,在断路器跳闸后驱动锁扣7转动复位,使锁扣7紧靠在锁扣定位结构上。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方向,所述动触头限位台7a设置在动触头件5右侧,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动触头件5的动触头接触部 51紧靠在动触头限位台7a上。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方向,所述短路保护机构9设置在手柄1下方且位于锁扣7左侧,优选为电磁脱扣器;所述过载保护机构6设置在锁扣7右侧,优选为双金属片。
以下结合图2-8所示,对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此时手柄1处于分闸位置O (确切的说,手柄1的操作臂10停靠在分闸位置O),跳扣4的跳扣配合端 410位于锁扣7的锁扣配合端700上方,二者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配合间隙G;合闸时,拨动手柄1使其顺时针转动,首先手柄1通过首连杆2驱动跳扣4逆时针转动(此时跳扣4以第一后端21为轴转动,转动幅度较小),使跳扣配合端410向锁扣配合端700移动(以消除配合间隙G),使二者锁扣配合(如图4-5所示),此时跳扣4、次连杆3、动触头件5、锁扣7构成彼此相对静止且同步转动的四连杆机构,继续拨动手柄1使其顺时针转动,则驱动四连杆机构绕锁扣7的转轴顺时针转动,直至动触头件5下端的动触点52与静触点520初始接触(如图6所示,此时动触点52和静触点520 刚刚接触彼此),进一步拨动手柄1使其顺时针转动,则动触头件5开始以静触点520为支点顺时针摆动,同时腰形孔53相对于第一转轴5rs移动(优选的,腰形孔53相对于第一转轴5rs平移)使第一复位弹簧90被进一步压缩,获得由第一复位弹簧90提供的超程力(即保持动触点52和静触点 520可靠接触的作用力),直至手柄1到达闭合位置C(确切的说,如图7 所示,手柄1的操作臂10停靠在合闸位置C),此时四连杆机构处于力平衡状态,使动触点52和静触点520保持闭合状态,断路器进入合闸状态。如图8所示,当出现短路故障或过载故障时,所述短路保护机构9或过载保护机构6能驱动锁扣7逆时针转动,从而使锁扣配合端700解除与跳扣配合端410的锁扣配合,第一复位弹簧90则驱动动触头件5逆时针转动,通过动触头件5通过次连杆3驱动跳扣4绕首连杆2的第一后端21逆时针转动,动触点52和静触点520被断开,然后第二复位弹簧92驱动锁扣7顺时针转动复位,此时向分闸方向拨动手柄1,则手柄1通过首连杆2带动跳扣4绕次连杆3左端顺时针转动复位,断路器进入分闸状态。优选的,结合图8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操作机构还包括手柄复位弹簧,当跳扣4与锁扣7解除锁扣配合后,第二复位弹簧92驱动锁扣7顺时针转动复位,同时首连杆2不再对手柄1施加作用力,则手柄1在手柄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转动至分闸位置O(此动作过程相对于动触头件5的动作较慢),同时拉动跳扣4顺时针转动复位,当跳扣4的跳扣配合端410转过锁扣7 的锁扣配合端700后,二者之间重新出现配合间隙。
优选的,所述跳扣4还包括设置在其一侧的分闸指示面和合闸指示面,壳体H上设有与分闸指示面、合闸指示面配合的指示孔;所述断路器合闸时,手柄1转动并通过首连杆2驱动四连杆机构转动,使合闸指示面与指示孔相对;所述断路器跳闸时,动触头件5通过次连杆3驱动跳扣4转动,使分闸指示面与指示孔相对。具体的,如图2所示方向,所述断路器合闸时,四连杆机构整体顺时针转动,使合闸指示面与指示孔相对,断路器跳闸时,跳扣4绕第一后端21逆时针转动,分闸指示面与指示孔相对。
优选的,如图9所示,为所述锁扣7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锁扣7为Y字形结构,其包括配合臂70、与短路保护机构9驱动配合的短路驱动臂71和与过载保护机构6驱动配合的过载驱动臂72,配合臂70一端设有锁扣配合端700,另一分别与短路驱动臂71、过载驱动臂72 折弯相连;所述配合臂70通过第一转轴5rs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配合臂70中部设有锁扣轴孔,锁扣7通过锁扣轴孔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转轴5rs上。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锁扣7还包括锁扣定位部,锁扣定位部设置在配合臂70的自由端且位于锁扣配合端700 一侧,第二复位弹簧92驱动锁扣7转动复位,使锁扣定位部紧靠在滑槽8 的侧壁(作为锁扣定位结构)上。
如图9和12所示,为所述动触头件5的一个实施例。
所述动触头件5为V形结构,包括折弯相连的动触头连接部50和动触头接触部51,腰形孔53设置在动触头连接部50的与动触头接触部51相连的一端,动触头连接部50另一端与次连杆3转动相连的动触头连接孔55,动触点52设置在动触头接触部51的自由端上。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动触头连接部50的一侧变压出设有弹簧限位凸起54。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件5还包括凸起结构56,凸起结构56设置在动触头连接部50和动触头接触部51的连接处一侧,向锁扣7所在方向延伸。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方向,所述动触头连接部50上端设有动触头连接孔55,下端与动触头接触部51上端折弯相连且设有腰形孔53,弹簧限位凸起54设置在动触头连接部50右侧边沿上,动触头接触部51下端左侧设有动触点52,凸起结构56设置在动触头件5左侧,位于腰形孔53下方。
优选的,如图9所示,所述壳体H上设有弹簧限位槽90a,第一复位弹簧90一端套设在弹簧限位凸起54上,另一端设置在弹簧限位槽90a内。
优选的,如图10和11所示,所述首连杆2和次连杆3均为U形结构;所述首连杆2包括第一连接部23、第一前端20和第一后端21,第一前端 20和第一后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23的两端折弯相连,第一后端21长于第一前端20;所述次连杆3包括第二连接部33、第二前端30和第二后端31、第二前端30和第二后端31分别与第二连接部33的两端折弯相连,第二后端31长于第二前端30。
如图9和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9所示方向,所述壳体H包括基座和盖,手柄1枢转设置在壳体H 上端,且手柄1一端的操作臂10突出在壳体H外侧供用户操作,跳扣4、锁扣7、动触头件5、第一复位弹簧90均位于手柄1右侧,跳扣4位于锁扣7和动触头件5上方且位于锁扣7上端和动触头件5上端之间,滑槽8 (如图13所示)设置在基座上且位于跳扣4一侧,动触头件5和锁扣7依次叠置在基座和盖之间,且均通过第一转轴5rs枢转设置在基座上,第一复位弹簧90设置在动触头件5右侧,左端与动触头件5相连,右端与壳体 H相连;所述首连杆2的第一前端20、第一后端21从壳体H厚度方向分别插入手柄1和跳扣4中部,次连杆3两端从壳体H厚度方向分别插入跳扣4 右端、动触头件5上端。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件5由板状金属制成,锁扣7与动触头件5叠置在一起的厚度<5.5mm。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首连杆2的第一前端20、第一后端21从盖所在方向分别插入手柄1和跳扣4中部,次连杆3两端从盖所在方向分别插入跳扣4右端、动触头件5 上端。
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配合结构简单、结构层次合理简明,便于机械化规模生产。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区别在于:所述锁扣7通过第二转轴7rs枢转设置在壳体上,滑槽8 的圆心位于第二转轴7rs的轴线上。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断路器,包括设置在壳体(H)内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壳体(H)上设有第一转轴(5rs)和弧形的滑槽(8);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手柄(1)、首连杆(2)、次连杆(3)、跳扣(4)、锁扣(7)和动触头件(5),
所述手柄(1)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首连杆(2)的第一前端(20)与手柄(1)转动相连,首连杆(2)的第一后端(21)与跳扣(4)中部转动相连且穿过跳扣(4)插置滑槽(8)内,跳扣(4)一端与次连杆(3)一端转动相连,另一端的跳扣配合端(410)与锁扣(7)一端的锁扣配合端(700)配合,次连杆(3)另一端与动触头件(5)一端转动相连,动触头件(5)通过设置于其中部的腰形孔(53)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5rs)上,锁扣(7)通过设置在其中部的锁扣轴孔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5rs)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跳扣配合端(410)与锁扣配合端(700)相对设置,且跳扣配合端(410)和锁扣配合端(700)之间设有配合间隙(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8)设置在壳体(H)上,所述滑槽(8)为圆弧形且滑槽(8)的圆心位于第一转轴(5rs)的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动触头件(5)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90),动触头件(5)另一端设有与固定于壳体(H)上的静触点(520)配合使用的动触点(52),锁扣(7)另一端分别与断路器的短路保护机构(9)、过载保护机构(6)驱动配合;
所述手柄(1)转动并驱动第一后端(21)沿滑槽(8)滑动,第一后端(21)驱动跳扣(4)转动,使跳扣配合端(410)与锁扣配合端(700)锁扣配合,同时次连杆(3)、跳扣(4)、动触头件(5)和锁扣(7)形成彼此相对静止且同步转动的四连杆机构,直至动触点(52)与静触点(520)初始接触,手柄(1)继续转动至合闸位置,驱动动触头件(5)以静触点(520)为支点摆动,腰形孔(53)相对于第一转轴(5rs)移动,断路器进入合闸状态;
出现短路故障或过载故障时,所述短路保护机构(9)或过载保护机构(6)驱动锁扣(7)转动,使锁扣配合端(700)解除与跳扣配合端(410)的锁扣配合,第一复位弹簧(90)驱动动触头件(5)转动,使动触点(52)和静触点(520)断开,同时动触头件(5)通过次连杆(3)驱动跳扣(4)以第一后端(21)为轴转动,断路器进入跳闸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件(5)为V形结构,包括折弯相连的动触头连接部(50)和动触头接触部(51),腰形孔(53)设置在动触头连接部(50)的与动触头接触部(51)相连的一端,动触头连接部(50)另一端设有与次连杆(3)转动相连的动触头连接孔(55),动触点(52)设置在动触头接触部(51)的自由端上;所述第一复位弹簧(90)两端分别与动触头连接部(50)、壳体(H)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连接部(50)的一侧边沿处设有弹簧限位凸起(54),壳体(H)上设有弹簧限位槽(90a),第一复位弹簧(90)一端套设在弹簧限位凸起(54)上,另一端设置在弹簧限位槽(90a)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7)为Y字形结构,包括配合臂(70)、与短路保护机构(9)驱动配合的短路驱动臂(71)以及与过载保护机构(6)驱动配合的过载驱动臂(72),配合臂(70)一端设有锁扣配合端(700),另一端分别与短路驱动臂(71)、过载驱动臂(72)折弯相连,锁扣轴孔设置在配合臂(70)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跳扣(4)一端设有与次连杆(3)配合的第二连接孔,中部设有与首连杆(2)配合的第一连接孔,另一端设有跳扣配合端(4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跳扣(4)一侧还设有合闸指示面和分闸指示面,壳体(H)上设有与合闸指示面、分闸指示面配合的指示孔,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合闸指示面与指示孔相对,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分闸指示面与指示孔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复位弹簧(92),第二复位弹簧(92)为扭簧,套设在第一转轴(5rs)上,一端与壳体(H)相连,另一端与锁扣(7)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7)还包括锁扣定位部,锁扣定位部设置在配合臂(70)的自由端且位于锁扣配合端(700)一侧,第二复位弹簧(92)使锁扣定位部紧靠在滑槽(8)的侧壁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连杆(2)和次连杆(3)均为U形结构;所述首连杆(2)包括第一连接部(23)、第一前端(20)和第一后端(21),第一前端(20)和第一后端(21)分别与第一连接部(23)的两端折弯相连,第一后端(21)长于第一前端(20);所述次连杆(3)包括第二连接部(33)、第二前端(30)和第二后端(31),第二前端(30)和第二后端(31)分别与第二连接部(33)的两端折弯相连,第二后端(31)长于第二前端(30)。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动触头件(5)一侧的动触头限位台(7a),在动触点(52)和静触点(520)分断时,限制动触头件(5)转动角度,所述动触头限位台(7a)设置在壳体(H)上。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H)包括基座和盖,手柄(1)通过第三转轴(1rs)枢转设置在壳体(H)上端,手柄(1)一端的操作臂(10)突出在壳体(H)外侧供用户操作,跳扣(4)、锁扣(7)、动触头件(5)、第一复位弹簧(90)均位于手柄(1)右侧,跳扣(4)位于锁扣(7)和动触头件(5)上方且位于锁扣(7)上端和动触头件(5)上端之间,滑槽(8)设置在基座上且位于跳扣(4)一侧,动触头件(5)和锁扣(7)依次叠置在基座和盖之间,且均通过第一转轴(5rs)枢转设置在基座上,第一复位弹簧(90)设置在动触头件(5)右侧,左端与动触头件(5)相连,右端与壳体(H)相连;所述首连杆(2)的第一前端(20)、第一后端(21)从壳体(H)的厚度方向分别插入手柄(1)和跳扣(4)中部,次连杆(3)两端从壳体(H)的厚度方向分别插入跳扣(4)右端、动触头件(5)上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件(5)由板状金属制成,锁扣(7)与动触头件(5)叠置在一起的厚度<5.5mm。
CN201922248032.4U 2019-12-14 2019-12-14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Active CN211654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8032.4U CN211654742U (zh) 2019-12-14 2019-12-14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8032.4U CN211654742U (zh) 2019-12-14 2019-12-14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4742U true CN211654742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6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8032.4U Active CN211654742U (zh) 2019-12-14 2019-12-14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47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6902A1 (zh) * 2021-04-01 2022-10-06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装配方法
WO2024083053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6902A1 (zh) * 2021-04-01 2022-10-06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装配方法
WO2024083053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200525B2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a visual indication of a trip
CN211654742U (zh)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09585233B (zh) 小型断路器
WO2017020817A1 (zh) 断路器脱扣机构
WO2017121164A1 (zh) 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EP1643529B1 (en) Rocker switch with trip indication
CN217333964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7333978U (zh) 断路器
CN209357690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操作机构及小型断路器
EP2549499B1 (en) Electrical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trip mechanism therefor
CN211350534U (zh)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0897162U (zh) 断路器
CN211828661U (zh) 断路器
CN211350533U (zh)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9487449U (zh) 小型断路器
WO2017020819A1 (zh) 断路器联锁装置
CN111128616A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12967910A (zh)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2750772U (zh)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及断路器
CN112992620A (zh) 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0866092U (zh) 断路器
US5151671A (en) Circuit breaker
CN112447454A (zh) 断路器
CN216902654U (zh) 一种脱扣装置和隔离开关
CN213519834U (zh) 断路器的辅助脱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