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1775U - 称重支架 - Google Patents

称重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1775U
CN211651775U CN201922304596.5U CN201922304596U CN211651775U CN 211651775 U CN211651775 U CN 211651775U CN 201922304596 U CN201922304596 U CN 201922304596U CN 211651775 U CN211651775 U CN 211651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ing
support
blade
pair
ro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45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越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Shang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Shang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Shang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Shang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045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1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1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1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称重支架,其支撑风力涡轮机的不同类型的叶片以进行称重。称重支架具有细长形的主体、成对锁定机构及成对安置部。主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前表面、后表面、左端表面及右端表面。成对安置部设置在下表面上以安置在称重设备的传感器处。上表面包括:第一平坦区段、第二平坦区段、及在第一和第二平坦区段之间并连接二者的内凹弧面区段。内凹弧面区段支撑第一类型的叶片的叶根,叶根的外表面贴合在内凹弧面区段上。成对锁定机构对称地固定在第一平坦区段和第二平坦区段上以固定第二类型的叶片的叶根支撑块,第二类型的叶片不同于第一类型的叶片。

Description

称重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称重支架,其支撑风力涡轮机的不同类型的叶片以进行称重。
背景技术
“风力涡轮机”当前指代将风的动能转换为旋转能量并进一步转换成电能的设备。图1示出了风力涡轮机1,其包括连接到设置在机舱3内侧的发电机(未示出)上的转子2。机舱3被设置在风力涡轮机1的塔架4的上端处。转子2包括被连接到风力涡轮机1的轮毂6的三张叶片5。图2示出了叶片5,其包括:空气动力学设计的部分7,其被成形以便实现风能的最佳利用;以及将叶片5连接到轮毂6的叶根8。这类转子2可具有范围在例如从30米至160米的范围内的直径。由于三张叶片5固定在一个机舱上,所以如果叶片重量不够准确,可能导致风力涡轮机的载荷不均匀,影响正常工作,故而对于叶片质量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
叶片制作的最后工艺是称重,这是在将叶片交付购买方之前保证叶片质量的重要步骤,该工艺对于叶片的匹配非常重要。
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用于B53型叶片的称重的叶根支架。每次使用时,需要先用螺栓将叶片到固定该叶根支架上,然后放在称重设备上称重。在称好叶片重量后,需要旋拧螺栓将叶片卸下来,耗时耗力。而且,对于不同于B53型的叶片,例如B63型叶片,在进行称重时,由于两种类型的叶片尺寸不同,所以必须更换不同的叶根支架来固定B63型叶片。因此,在制造叶片的后道称重工艺中,由于不同叶片类型交叉生产,所以导致需要不停的更换相应的称重支架来固定叶片。这需要频繁调动叉车行车配合作业,且操作者需要进行叶片的固定或拆卸,耗时耗力且安全风险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在本领域中,需要一种改进的称重支架,其能够降低叶片称重的成本,使得在提高叶片的称重效率的同时,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称重支架,其支撑风力涡轮机的不同类型的叶片以进行称重,该称重支架具有细长形的主体、成对锁定机构及成对安置部。所述主体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前表面、后表面、左端表面及右端表面。所述成对安置部设置在下表面上以安置在称重设备的传感器处。所述上表面包括:第一平坦区段、第二平坦区段、及在第一和第二平坦区段之间并连接二者的内凹弧面区段。内凹弧面区段支撑第一类型的叶片的叶根,叶根的外表面贴合在内凹弧面区段上。成对锁定机构对称地固定在第一平坦区段和第二平坦区段上以固定第二类型的叶片的叶根支撑块,第二类型的叶片不同于第一类型的叶片。
优选地,锁定机构包括燕尾槽滑台,以接纳叶根支撑块的具有配合形状的滑动部。优选地,第一平坦区段和第二平坦区段各自具有滑轨,使得成对锁定机构能在滑轨上移位来调整锁定机构之间的距离,从而固定尺寸不同于第二类型的叶片的其他叶片。优选地,成对锁定机构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到第一平坦区段和第二平坦区段。优选地,锁定机构和叶根支撑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锁定件,以在叶根支撑块就位之后将锁定机构和叶根支撑块相对于彼此锁定。
优选地,内凹弧面区段上设置有防滑毛毡。
优选地,上表面上设置有提升吊耳,其设置成比锁定机构更靠近主体的两端。优选地,提升吊耳是具有孔眼或者挂钩形式的连接构件。优选地,提升吊耳与主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称重支架还包括支撑组件,其在使用称重支架对叶片进行称重过程中不受力,并且在不进行称重时,防止称重支架倾倒。
优选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件、第二支撑部件、可释放连接件及紧固螺栓。第一支撑部件固定到主体上,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到主体上。优选地,第一支撑部件与主体一体成型。第二支撑部件通过紧固螺栓夹紧到称重设备的横梁上。在使用称重支架称重时,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在称重支架空载(即,不称重)时,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之间能够通过可释放连接件发生连接,以传递力并提供支撑作用。
优选地,可释放连接件包括在主体两侧对称设置的成对的第一支撑螺栓和在主体两侧对称设置的成对的第二支撑螺栓,其中,第一支撑螺栓固定到第二支撑部件,并且第二支撑螺栓固定到第一支撑部件。
优选地,第一支撑部件具有底板,其具有第一支撑螺栓延伸穿过的第一通孔和固定第二支撑螺栓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孔径比第一支撑螺栓的螺纹件的外径大。优选地,第二支撑部件包括具有第三通孔的顶板和垂直于顶板向下延伸的两个间隔开的竖板。两个竖板之间的距离大于称重设备的横梁的宽度以便通过填入可调整填充物调节第二支撑部件的位置,使得在称重过程中,第一支撑螺栓不与第一通孔相接触。同时,通过旋拧第二支撑螺栓调整其弹性部件的位置,使得弹性部件不与第二支撑部件的顶板相接触。
优选地,第二支撑部件包括在主体两侧对称且在顶板和竖板之间设置的第二肋板。第二肋板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到顶板和竖板上,或者第二肋板与顶板和竖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设置有垂直穿过每个竖板并抵靠横梁的多个顶丝螺母,以调节第一支撑螺栓与第一通孔的相对位置,使得在称重时第一支撑螺栓与第一通孔的任何部分均不接触。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称重支架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叶片称重过程中使用,提高了称重效率和工作安全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称重支架改善了支架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能实施例或替代性方案还可包括针对实施例在上文或下文描述的特征的在本文未被明确地提及的组合。
附图说明
称重支架的其他优点、有利实施例和变型将从在下面结合示意图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风力涡轮机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图1的风力涡轮机的转子的叶片的透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用于B53型叶片的称重的叶根支架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称重支架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示例称重支架的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称重支架的透视图;
图7是从第二示例称重支架的端部看到的支撑组件的放大图;及
图8示出了例如B63型叶片的第二类型的叶片固定到第二示例称重支架的透视图;及
图9示出了例如B53型叶片的第一类型的叶片安置到第二示例称重支架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功能上等效的元件,除非另有说明。
图4和图5示出了第一示例称重支架10,其具有细长形的主体20、成对锁定机构40、及成对安置部70。所述主体20包括上表面21、下表面22、前表面23、后表面、左端表面25及右端表面26。
上表面21包括:邻接左端表面25的第一倾斜区段211;邻接右端表面26的第二倾斜区段215;紧接着第一倾斜区段211的第一平坦区段212;紧接着第二倾斜区段215的第二平坦区段214;及在第一和第二平坦区段之间并连接二者的内凹弧面区段213。
第一倾斜区段211和第二倾斜区段215分别具有提升吊耳60,其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到主体20上。进一步优选地,提升吊耳60与主体20整体地形成。提升吊耳60可以是具有开口或孔眼形式、或者具有挂钩形式的连接构件。行车的钩环或提升设备可通过连接提升吊耳60移动该称重支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主体的上表面不包括倾斜区段,使得第一和第二平坦区段直接毗连到相应的端表面。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吊耳60设置成比锁定机构40更靠近主体的两端。
内凹弧面区段213支撑第一类型的叶片的叶根,所述叶根的外表面贴合在内凹弧面区段213上以进行称重。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防滑毛毡紧贴覆盖在内凹弧面区段213上以增大称重支架和叶根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二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锁定机构40对称地安置在第一平坦区段212和第二平坦区段214上以固定不同于第一类型的第二类型的叶片的叶根支撑块。锁定机构可以是燕尾槽滑台或滑轨,以接纳叶根支撑块的具有配合形状的滑动部,从而通过相对滑动将第二类型的叶片固定到称重支架。锁定机构40例如可通过焊接、螺栓连接等固定到主体2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优选的实施例中,锁定机构40通过设置在第一平坦区段212和第二平坦区段214上的滑轨能够移位以调整在两个锁定机构40之间的间距,从而固定比第二类型的叶片尺寸更大的叶片。
下表面22包括:邻接左端表面25的第三平坦区段221、邻接右端表面的第四平坦区段223、及在第三和第四平坦区段之间并连接二者的弧面区段222。
安置部70分别设置在下表面的第三平坦区段221和第四平坦区段223上且分别与左端表面25和右端表面26齐平。在将称重支架安置到称重设备上后,安置部70与称重设备的传感器相接触以进行称重。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称重支架100及其支撑组件50,其中与第一示例称重支架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出于清晰的目的,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标出。以下将仅将详细描述与第一示例称重支架不同的特征。
在第二示例称重支架100上,成对的支撑组件50对称地设置在主体20的第三平坦区段221和第四平坦区段223上,并且相对于安置部70更靠近弧面区段222。每个支撑组件50均包括第一支撑部件、第二支撑部件、在主体两侧对称设置的成对的第一支撑螺栓53、在主体两侧对称设置的成对的第二支撑螺栓54、及紧固螺栓57。也就是说,在主体20的每一侧均具有第一支撑螺栓53和第二支撑螺栓54二者。但是,在图7中,出于清晰的目的,在主体的左侧仅示出了第二支撑螺栓54并且在主体的右侧仅示出了第一支撑螺栓53。
第一支撑部件具有底板51,其具有第一通孔511及具有内螺纹的第二通孔512。优选地,在底板51与主体2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设置第一肋板52以增强第一支撑部件的支撑强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撑部件通过底板51及第一肋板52固定,例如焊接,到称重支架100的主体20上。
第二支撑部件包括具有第三通孔的顶板55和垂直于顶板55向下延伸的两个间隔开的竖板56。两个竖板56之间的距离大于称重设备的横梁110的宽度。每个竖板56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以便在称重设备的横梁110位于两个竖板56之间时,在填入可调整填充物调整好第二支撑部件的位置后通过紧固螺栓57将第二支撑部件夹紧到该横梁110上。第二支撑部件还包括在顶板55和竖板56之间设置的第二肋板58以增强第二支撑部件的支撑强度。第二肋板58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到顶板55和竖板56上,或者第二肋板58、顶板55及竖板56一体成型。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没有第二肋板58。
第一支撑螺栓53包括螺纹件531和柱形刚性部分532。柱形刚性部分532旋拧到顶板55的第三通孔的内螺纹上以被固定到顶板55。螺纹件531的外径小于第一通孔511的孔径。螺纹件531延伸穿过第一通孔511并旋拧到柱形刚性部分532的内螺纹。
第二支撑螺栓54包括螺纹件541和弹性部件542。截头圆锥形的弹性部件542,例如橡胶件,在中心处设置有贯通开口,其直径略小于螺纹件541的外径,使得螺纹件541过盈配合地延伸穿过该贯通开口并且旋拧到底板51的第二通孔512的内螺纹上以将第二支撑螺栓54固定到底板51。通过旋拧螺纹件541可以调整弹性部件542相对于顶板55的位置,使得在对叶片称重时弹性部件542与顶板55间隔开,在称重支架空载且有倾倒趋势时弹性部件542与顶板55相接触以提供支撑。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部件542可具有其他形状,如圆柱形、方形、六棱柱形等。
在称重支架100安置在称重设备上并且叶片安置在称重支架上之后,在对叶片进行称重之前,首先在竖板56和横梁110之间的间隙处填入可调整填充物调整第一支撑螺栓53与第一通孔511的相对位置,使得二者的任何部分不相接触,同时通过旋拧螺纹件541调整弹性部件542的位置,确保弹性部件542的底表面不与顶板55相接触。之后拧紧锁紧螺母57以将第二支撑部件锁定到横梁110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这使得力不能通过支撑组件50传递到称重设备上,而是力仅通过位于称重支架100两端处的安置部70传递到称重设备的传感器以保证称重的准确性。在不进行称重(空载)时,若称重支架100由于重心不稳趋于倾倒,则调整上述间隙处的可调整填充物使得支撑组件50的第一支撑螺栓53接触第一通孔511,并调整第二支撑螺栓54使其弹性部件542接触顶板55,这样力能通过第一支撑螺栓53和第二支撑螺栓54传递到称重设备,从而防止称重支架100侧翻。
在另一优选地实施例中,替代可调整填充物,设置有垂直穿过每个竖板56并抵靠横梁110的多个顶丝螺母。通过调节多个顶丝螺母使得在称重时,第一支撑螺栓53不与第一通孔511相接触。
图8示出了第二类型的叶片(如B63型叶片)固定到第二示例称重支架100的透视图。叶根支撑块80被构造成附接到B63型叶片的叶根上。叶根支撑块80在其下部部分中具有滑动部,其呈燕尾滑台或滑轨的形式,以与锁定机构40实现滑动配合。叶根支撑块80和锁定机构4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锁定件,以在叶根支撑块80就位之后将其和锁定机构40相对于彼此锁定。在需要将B63型叶片从称重支架100拆下时,首先解锁锁定件,然后使叶根支撑块80滑动离开锁定机构40。
此外,为配合本申请的称重支架,称重设备还可设有支撑架120,其作为每次吊装第一类型的叶片(如B53型叶片)时叶片放置到位的参考基准,避免每次都要人工测量,同时对于第一类型的叶片起到支撑作用以防止叶片、称重支架及称重设备倾倒。
图9示出了第一类型的叶片(如B53型叶片)安置到第二示例称重支架100上的左视图。叶根支撑件130被构造成固定到B53型叶片的叶根上。B53型叶片的叶根外表面贴合到称重支架100的内凹弧面区段213上,如图所示,使得称重支架的中心到叶根端面的距离为470mm。叶根支撑件130的平面底板置于支撑架120上方以在非称重时被支撑在支撑架120上,以防倾倒;并且在称重过程中不与支撑架120接触以保证称重的准确性。
尽管参照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将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由所公开的示例限制。以上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个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称重支架(10、100),其支撑风力涡轮机的不同类型的叶片以进行称重,其特征在于,
所述称重支架具有细长形的主体(20)、成对锁定机构(40)及成对安置部(70),
所述主体(20)包括上表面(21)、下表面(22)、前表面(23)、后表面、左端表面(25)及右端表面(26),
所述成对安置部(70)设置在所述下表面上以安置在称重设备的传感器处,
所述上表面(21)包括:第一平坦区段(212)、第二平坦区段(214)、及在第一和第二平坦区段之间并连接二者的内凹弧面区段(213),
所述内凹弧面区段(213)支撑第一类型的叶片的叶根,所述叶根的外表面贴合在所述内凹弧面区段(213)上;并且
所述成对锁定机构(40)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坦区段(212)和所述第二平坦区段(214)上以固定第二类型的叶片的叶根支撑块(80),所述第二类型的叶片不同于所述第一类型的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支架(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40)包括燕尾槽滑台,所述燕尾槽滑台接纳所述叶根支撑块(80)的具有配合形状的滑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称重支架(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坦区段(212)和所述第二平坦区段(214)各自具有滑轨,使得所述成对锁定机构(40)能在所述滑轨上移位以调整在所述成对锁定机构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称重支架(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锁定机构(40)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到所述第一平坦区段(212)和所述第二平坦区段(2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称重支架(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40)和相应的所述叶根支撑块(80)中的至少一者包括锁定件,在所述叶根支撑块(80)滑动配合到所述锁定机构(40)之后所述锁定件将所述锁定机构(40)和所述叶根支撑块(80)相对于彼此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称重支架(10、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凹弧面区段(213)上设置有防滑毛毡,以及所述上表面(21)上设置有提升吊耳(60),所述提升吊耳(60)是具有孔眼或者挂钩形式的连接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称重支架(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支架还包括支撑组件(50),所述支撑组件(50)包括第一支撑部件、第二支撑部件、可释放连接件及紧固螺栓(57),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固定到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二支撑部件通过紧固螺栓(57)夹紧到所述称重设备的横梁(110)上,并且在对叶片称重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互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称重支架(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释放连接件包括在主体两侧对称设置的成对的第一支撑螺栓(53)和在主体两侧对称设置的成对的第二支撑螺栓(54),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螺栓(53)固定到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并且所述第二支撑螺栓(54)固定到所述第一支撑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称重支架(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具有底板(51),所述底板(51)具有所述第一支撑螺栓(53)延伸穿过的第一通孔(511)和固定所述第二支撑螺栓(54)的第二通孔(512),其中,所述第一通孔(51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支撑螺栓(53)的延伸穿过其的部分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称重支架(10、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包括顶板(55)、和垂直于所述顶板向下延伸的两个间隔开的竖板(56),所述称重设备的横梁(110)置于所述竖板之间,其中,可调整填充物设置在每个竖板和所述横梁的侧表面之间或者多个顶丝螺母设置成垂直穿过每个竖板并抵靠所述横梁,来调整所述第一支撑螺栓(53)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相对位置。
CN201922304596.5U 2019-12-20 2019-12-20 称重支架 Active CN211651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4596.5U CN211651775U (zh) 2019-12-20 2019-12-20 称重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4596.5U CN211651775U (zh) 2019-12-20 2019-12-20 称重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1775U true CN211651775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7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4596.5U Active CN211651775U (zh) 2019-12-20 2019-12-20 称重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17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937561T3 (en) Support device for a wind turbine tower
ES2320444T3 (es)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para cambio de transmision en una instalacion eolica.
JP2013524085A (ja) 風力エネルギー設備用ロータブレード及び/又はタワーセグメントのための輸送車両、並びに輸送車両のための輸送架台
DK2159412T3 (en) Flange for holding a tower section
CN101408481B (zh) 用于汽车白车身性能检测的多适应性升降平台
CN211651775U (zh) 称重支架
CA2920075A1 (en) Scaffold
CN203227970U (zh) 可调整夹紧高度的夹紧定位装置
CN209927266U (zh) 抱轨式轮重检测平台
CN103273240A (zh) 夹紧高度可调的夹紧定位装置
JP2004026372A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装置組付け方法
CN110749409B (zh) 一种转向器冲击试验台
CN201311352Y (zh) 用于汽车白车身性能检测的多适应性升降平台
CN101879716B (zh) 一种汽车玻璃检具万能检具角度架的制造方法
KR200308835Y1 (ko) 무게중심 보정식 중량체 인양기구
CN207296532U (zh) 一种升降及横移电机的安装和调整机构
CN111232836A (zh) 一种栅格支撑件的吊装装置
CN216731725U (zh) 一种前轴翻转工装
CN205835754U (zh) 一种装配式模架及使用该模架的叶片模具
CN111989484B (zh) 液压蓄积器更换工具
CN217059027U (zh) 可调节轮重称重装置
CN217806721U (zh) 一种电力杆迁移用摆放限位装置
CN213865147U (zh) 塔头总成及平头式塔机
CN109366218A (zh) 一种储气罐固定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5179551U (zh) 一种快速安装高强度螺栓连接抗滑移系数试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