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2921U - 包装盒 - Google Patents

包装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2921U
CN211642921U CN202020180699.5U CN202020180699U CN211642921U CN 211642921 U CN211642921 U CN 211642921U CN 202020180699 U CN202020180699 U CN 202020180699U CN 211642921 U CN211642921 U CN 211642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linkage
side panel
cavit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069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文康
连阿婷
许世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mo acoustic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1Mor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1More Inc filed Critical 1More Inc
Priority to CN20202018069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2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2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2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盒,由一平面纸板折叠而一体成型,所述包装盒上设有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位于所述包装盒的一侧面并由该侧面的位于刻痕及折痕之间的部分构成,所述悬挂装置的底部设有遮挡片,所述悬挂装置可沿所述折痕在一折叠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悬挂装置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该侧面的刻痕与折痕之间形成孔洞,所述遮挡片遮挡该孔洞。

Description

包装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纸成型的包装盒。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包装盒大多是由塑料及纸板共同制作,其外表为纸板,印刷有产品宣传图,固定产品的部分采用塑料件,还可能是使用塑料薄膜等多种材料。由于塑料材料种类繁多,制作复杂,而且在限塑令的环保政策环境下,使用环保包装成为趋势。因此,有人提出一纸成型的方形包装盒,然而,市面上一纸成型的包装盒无法适用于产品需要的场景,例如:产品包装运输时包装盒应为方盒结构,到商场展示时应能挂起;包装盒应同时具有运输保护、展示平台功能;包装盒需要用胶水粘接。此外,在产品运输至商场后陈列时把包装盒上的挂钩拉起会形成孔洞,造成灰尘通过孔洞进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节省成本、包装结构牢固且环保的一纸成型的包装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盒,由一平面纸板折叠而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上设有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位于所述包装盒的一侧面并由该侧面的位于刻痕及折痕之间的部分构成,所述悬挂装置的底部设有遮挡片,所述悬挂装置可沿所述折痕在一折叠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悬挂装置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该侧面的刻痕与折痕之间形成孔洞,所述遮挡片遮挡该孔洞。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盒呈方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盒包括底板、围设于所述底板四周并与所述底板可翻转连接的顶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侧板及与所述顶侧板可翻转连接的盖板,所述悬挂装置设置于所述顶侧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的侧边上可翻转地连接有定位部,当所述平面纸板折叠成所述包装盒时,所述定位部折叠至所述包装盒内并形成用于固定产品的凹腔,所述凹腔正对所述盖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片可翻转地连接至所述定位部的顶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凹腔的一侧设有若干挡片,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凹腔内用于抵压固定装设于所述凹腔内的产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可相对所述顶侧板反折形成用以支撑所述包装盒的支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侧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底侧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其对应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扣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的顶端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一插舌,所述底侧板的底端可翻转地连接有折叠片,所述折叠片折叠至所述底侧板内侧并与所述定位部之间形成第一插口,所述第一插舌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二插舌,所述定位部对应所述第二插舌的位置设有第二插口,所述第二插舌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盒,该包装盒使用一纸成型多独立空间包装盒底托,结构简单,节省成本,纸托结构牢固且环保。包装盒在刚生产完成及运输过程中,悬挂装置未被拉起,包装盒呈完整方盒外形,方便多个产品堆放、装箱、储存及运输。在产品运输至商场后,陈列时可把悬挂装置拉起,此时悬挂装置可垂直于包装盒平面,方便挂于柜中。当悬挂装置拉起时会在包装盒平面上形成孔洞,通过在孔洞底部设置遮挡片以遮挡住孔洞,防止灰尘进入,并使得不能直接从孔洞中看到内部物品。此外,在定位部固定产品的凹腔内设置挡片,由于纸板原本为平整设计,挡片为设置折痕形成,挡片折叠后仍有回复原来形状的力,当挡片抵压产品时,四边均受到推挡的力,因此能使产品牢固固定在凹腔内而不需要增加其他加固的零部件。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设计合理,采用纸质材料,整个包装盒只需要一张平面纸板,面与面之间非常紧凑,利于生产,减少材料的浪费,且不需要胶水粘接,非常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包装盒装设产品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在悬挂装置处于折叠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在悬挂装置处于打开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在关闭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盒10,该包装盒10由一纸板优选为平面纸板折叠而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包装盒10呈方形。包装盒10包括底板12、围设于底板12四周的顶侧板14、左侧板16、底侧板18和右侧板20及可翻转连接至顶侧板14顶端的盖板22,其中,顶侧板14、左侧板16、底侧板18和右侧板20均为可翻转地连接至底板12。
左侧板16的外侧端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一定位部24,右侧板20的外侧端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二定位部26,第一定位部24与第二定位部26为对称设计。当所述平面纸板折叠成包装盒10时,顶侧板14、左侧板16、底侧板18和右侧板20与底板12共同围成收容空间,第一定位部24和第二定位部26对称折叠至包装盒10的收容空间内且二者之间形成用于固定产品的凹腔28,所述产品可以为电子产品例如为音箱。
应当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部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可以将定位部设置于左侧板16,或者将定位部设置于右侧板20,凹腔结构设置于该定位部内或设置于该定位部与左侧板16和/或右侧板20之间。
请参阅图4和5,包装盒10上设有悬挂装置30,悬挂装置30的底部设有遮挡片3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悬挂装置30设置于顶侧板14的中心位置,且悬挂装置30是由顶侧板14上的刻痕及折痕围成的片状结构,具体地,顶侧板14上位于刻痕及折痕之间的部分构成悬挂装置30,悬挂装置30可沿折痕在一折叠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当悬挂装置30位于所述折叠位置时,悬挂装置30折叠至顶侧板14上,悬挂装置30成为顶侧板14的一部分,此时包装盒10呈完整方盒外形,方便多个产品堆放、装箱、储存及运输。当悬挂装置30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例如悬挂装置30垂直于顶侧板14,此时,在产品运输至商场后陈列时,可把悬挂装置30拉起,方便挂于柜中。悬挂装置30的中心处设有挂孔34,挂孔34例如为圆孔、椭圆形孔或者方形孔等,以适配不同形状的支撑架例如挂钩,本实施例中,挂孔34设置为圆孔。当悬挂装置30被拉起时会在顶侧板14的对应悬挂装置30处形成孔洞36,也即所述刻痕及折痕之间形成孔洞36,孔洞36的形状与悬挂装置30对应,位于悬挂装置30/孔洞36底侧的遮挡片32遮挡住孔洞36,防止灰尘进入,并使得不能直接从孔洞中看到内部物品。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遮挡片32可翻转地连接至第二定位部26的顶端,当第二定位部26折叠至包装盒10内时,遮挡片32位于顶侧板14内侧设置悬挂装置30的位置用以遮挡孔洞36。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遮挡片32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定位部24上,或者直接设置于孔洞36内的底侧,即悬挂装置30处的顶侧板14部分设置为两层结构,上层结构设置成悬挂装置30,下层结构设置成遮挡片32。
请参阅图2和3,第一定位部24和第二定位部26位于凹腔28的一侧设有若干挡片38,挡片38位于凹腔28内用于抵压固定装设于凹腔28内的音箱4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挡片38设置四个,四个挡片38分别为可翻转地连接至第一定位部24和第二定位部26位于凹腔结构处顶侧和底侧的片状结构。当第一定位部24和第二定位部26折叠至包装盒10内时,四个挡片38均处于折叠状态且位于凹腔28内并与底板12垂直。将音箱40放入凹腔28内后,四个挡片38从音箱40的上下两侧抵压在音箱40的外周。由于平面纸板原本为平整设计,挡片38的连接处有折痕,挡片38折叠后仍有回复原来平面形状的趋势,当挡片38抵压音箱40时,音箱40四周均受到推挡的力,因此使得音箱40牢固固定在凹腔28内而不需要增加其他加固的零部件。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24和第二定位部26之间还形成有其他腔体结构,可安装连接线或充电器等附件设备。
在包装盒10处于关闭状态时,盖板22覆盖第一定位部24、第二定位部26以及凹腔28,凹腔28正对盖板22设置,使得消费者打开盖板22时可第一时间看到产品,完全展示产品。
盖板22可相对顶侧板14反折形成用以支撑包装盒10的支架,此时包装盒10呈打开支撑状态。包装线下展示也是本实用新型包装盒10一体化包装的另一功能之一,开启盖板22反折成为包装展示支架能在线下展示空间带包装盒10陈列产品,展示方无需额外提供展示支架,节省成本,带来方便,而且方便消费者亲自试用体验产品。
针对包装盒10的组合安装。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顶侧板14的相对两侧分别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一连接部54,底侧板18的相对两侧分别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二连接部56。组装时,第一连接部54和第二连接部56交错折叠至左侧板16和右侧板20的内侧,且每一第一连接部54与其对应一侧的第二连接部56卡扣连接,例如,分别在第一连接部54和第二连接部56的连接端设置卡槽58,两卡槽58之间互相交错卡扣在一起,从而实现包装盒10各侧板之间牢固连接,增强结构稳固性。
盖板22的顶端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一插舌42,底侧板18的底端可翻转地连接有折叠片44,组装时,折叠片44折叠至底侧板18的内侧,并与第一定位部24和第二定位部26的底端之间形成第一插口46,第一插舌42插设于第一插口46内,由于折叠片44的回复力使得折叠片44抵压第一插舌42,从而压紧第一插舌42,防止第一插舌42轻易从第一插口46滑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插舌42与盖板22的连接处中间位置设有抠手位48,抠手位48例如为凸出设置的凸片,以方便将盖板22打开。
盖板22的相对两侧分别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二插舌50,第一定位部24和第二定位部26对应第二插舌50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插口52,第二插舌50插设于第二插口52内。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10可实现销售包装一体化,结合包装外部的销售信息与内部产品保护结构一体化设计,减少多余物件装配,可达成产线装配自动化生产,减少产线人力的消耗,符合包装、组装最大经济化。
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10是采用一纸质平面纸板通过折叠组装构成。应当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采用PET,PP,EVA或IXPE等不可降解材料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设计方案所制成的包装盒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针对目前全球禁塑令推广,PET悬挂装置优化成一体成型的悬挂装置结构在包装上,一体式隐藏悬挂装置在包装运输上可以解决悬挂装置在运输过程中折损。到运输线下门店时再由销售人员自行将悬挂装置拉起,挂在货架上,消费者取出产品后可直接将纸质包装摊平进行纸类品资源回收,不需要将塑料悬挂装置进行塑料环保分类,彻底执行绿色设计可降解的概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盒,该包装盒使用一纸成型多独立空间包装盒底托,结构简单,节省成本,纸托结构牢固且环保。包装盒在刚生产完成及运输过程中,悬挂装置未被拉起,包装盒呈完整方盒外形,方便多个产品堆放、装箱、储存及运输。在产品运输至商场后,陈列时可把悬挂装置拉起,此时悬挂装置可垂直于包装盒平面,方便挂于柜中。当悬挂装置拉起时会在包装盒平面上形成孔洞,通过在孔洞底部设置遮挡片以遮挡住孔洞,防止灰尘进入,并使得不能直接从孔洞中看到内部物品。此外,在定位部固定产品的凹腔内设置挡片,由于纸板原本为平整设计,挡片为设置折痕形成,挡片折叠后仍有回复原来形状的力,当挡片抵压产品时,四边均受到推挡的力,因此能使产品牢固固定在凹腔内而不需要增加其他加固的零部件。本实用新型的包装盒设计合理,采用纸质材料,整个包装盒只需要一张平面纸板,面与面之间非常紧凑,利于生产,减少材料的浪费,且不需要胶水粘接,非常环保。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装盒,由一平面纸板折叠而一体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上设有悬挂装置,所述悬挂装置位于所述包装盒的一侧面并由该侧面的位于刻痕及折痕之间的部分构成,所述悬挂装置的底部设有遮挡片,所述悬挂装置可沿所述折痕在一折叠位置和一打开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悬挂装置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该侧面的刻痕与折痕之间形成孔洞,所述遮挡片遮挡该孔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呈方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包括底板、围设于所述底板四周并与所述底板可翻转连接的顶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侧板及与所述顶侧板可翻转连接的盖板,所述悬挂装置设置于所述顶侧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的侧边上可翻转地连接有定位部,当所述平面纸板折叠成所述包装盒时,所述定位部折叠至所述包装盒内并形成用于固定产品的凹腔,所述凹腔正对所述盖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片可翻转地连接至所述定位部的顶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凹腔的一侧设有若干挡片,所述挡片位于所述凹腔内用于抵压固定装设于所述凹腔内的产品。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可相对所述顶侧板反折形成用以支撑所述包装盒的支架。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侧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底侧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其对应一侧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扣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顶端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一插舌,所述底侧板的底端可翻转地连接有折叠片,所述折叠片折叠至所述底侧板内侧并与所述定位部之间形成第一插口,所述第一插舌插设于所述第一插口。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可翻转地连接有第二插舌,所述定位部对应所述第二插舌的位置设有第二插口,所述第二插舌插设于所述第二插口。
CN202020180699.5U 2020-02-18 2020-02-18 包装盒 Active CN211642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0699.5U CN211642921U (zh) 2020-02-18 2020-02-18 包装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0699.5U CN211642921U (zh) 2020-02-18 2020-02-18 包装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2921U true CN211642921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0699.5U Active CN211642921U (zh) 2020-02-18 2020-02-18 包装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29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602A (zh) * 2021-08-30 2021-11-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纸板和包装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602A (zh) * 2021-08-30 2021-11-2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纸板和包装结构
CN113682602B (zh) * 2021-08-30 2023-03-1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纸板和包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6773B2 (ja) 折り畳み可能かつ/または使い捨て可能な旅行鞄
US7874430B2 (en) Product container assembly with product window
US5529173A (en) Convertible container and frame
CN211642921U (zh) 包装盒
US20210061513A1 (en) Folding panel packaging with tab locks
KR20130039083A (ko) 포장용 박스
CA2613633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es integrated with product containers
CN217228466U (zh) 包装盒
CN109720684B (zh) 一种缓冲盒盒坯
JP2537284Y2 (ja) 商品陳列台
CN212354709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包装结构
CN215664575U (zh) 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绿色零胶纸箱
JP6361325B2 (ja) 展示具
CN217673821U (zh) 一种纸盒
CN209889297U (zh) 一种新型纸盒
CN212373843U (zh) 一种包装盒
CN214824875U (zh) 一种可折叠的盒体结构
US20050070413A1 (en) Bag topper device
CN209684389U (zh) 充气型环保箱
CN214190511U (zh) 包装盒
CN213168894U (zh) 自提包装盒
CN211055596U (zh) 一种抗压纸盒
CN212667918U (zh) 一种礼盒
CN216233574U (zh) 一种包装箱
CN216402100U (zh) 一种折叠板以及具有其的包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5th floor, block a, Tanglang City, 3333 Liuxi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Wanmo acous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Shenzhen City, Nanshan Taoyuan street, Tian Lao industrial area A Tian Lao building 1403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1 Qianwan 1st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1MOR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