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30104U -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30104U
CN211630104U CN202020570646.4U CN202020570646U CN211630104U CN 211630104 U CN211630104 U CN 211630104U CN 202020570646 U CN202020570646 U CN 202020570646U CN 211630104 U CN211630104 U CN 211630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switch
voltage
phase
driv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06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鸣
黄招彬
文先仕
曾贤杰
张杰楠
胡斌
徐锦清
龙谭
时崎久
堀部美彦
井上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706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301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30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301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开关组件和第一检测电路,通过设置第一检测电路,即使三相绕组切换连接状态过程中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也能够利用第一检测电路检测电机的转子由于惯性继续运转而产生的反电势电压,然后,可以根据该反电势电压确定电机的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使得后续三相绕组完成连接状态切换后,便于根据转子的位置信息使驱动电路输出对应相位的驱动电压,实现在电机保持运转的情况下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状态。

Description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变频空调的变频压缩机多采用永磁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受变频空调的运行需求影响,永磁电机的三相绕组通常需要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进行切换,在利用现有的方案切换连接状态时,永磁电机需要断电并停止运转,从而影响了压缩机的运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能够在电机保持运转的情况下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状态。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用于驱动具有转子和三相绕组的电机,每相所述绕组的一端组成第一三相出线组,每相所述绕组的另一端组成第二三相出线组,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
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连接,用于向所述三相绕组提供驱动电压;
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组和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一开关组与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分别与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和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闭合,第二开关组断开,所述三相绕组切换至星形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断开,第二开关组闭合,所述三相绕组切换至三角形连接;
第一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电机在所述三相绕组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反电势电压,所述反电势电压用于确定所述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检测电路,即使三相绕组切换连接状态过程中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也能够利用第一检测电路检测电机的转子由于惯性继续运转而产生的反电势电压,然后,可以根据该反电势电压确定电机的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使得后续三相绕组完成连接状态切换后,便于根据转子的位置信息使驱动电路输出对应相位的驱动电压,实现在电机保持运转的情况下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电势电压用于确定所述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转速,所述转速用于确定所述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先利用反电势电压得到转子的转速,再利用转子的转速得到转子的位置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
第二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驱动电路向所述三相绕组提供驱动电压的状态下所输出的相电流,所述相电流用于确定所述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处于所述星形连接或者所述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检测电路,在电机正常运转时,即驱动电路向三相绕组提供驱动电压,可以通过第二检测电路检测三相绕组的相电流,再根据该相电流确定电机的转子的位置信息,便于根据该位置信息使驱动电路输出对应相位的驱动电压,实现对电机的闭环控制,保证电机平稳高效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当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同时闭合,且第二开关组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相互连接,使得三相绕组处于星形连接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当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同时闭合,且第二开关组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相互连接,使得三相绕组处于星形连接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包括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所述第四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五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五引脚,所述第六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开关组包括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当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同时闭合,且第一开关组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二引脚和第六引脚相互连接,第三引脚和第五引脚相互连接,第一引脚和第四引脚相互连接,使得三相绕组呈三角形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电势电压包括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六引脚输出的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一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五引脚输出的所述第二电压的第二检测端和用于检测所述第四引脚输出的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三检测端,所述第一检测端连接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二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五引脚,所述第三检测端连接所述第四引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检测端、第二检测端和第三检测端,能够分别检测第二三相出线组的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的反电势电压,有利于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电势电压包括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六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四引脚中任意两个引脚输出的反电势电压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所述第一检测端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检测端检测得到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三电压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得到,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五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中的任意两个引脚。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能够分别检测第二三相出线组的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中任意两个引脚的反电势电压,然后可以根据所述任意两个引脚的反电势电压得到剩余那个引脚的反电势电压,有利于简化第一检测电路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互相并联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所述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均包括两个串联的功率开关管,所述功率开关管上反并联有二极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构成三相桥结构,通过控制六个功率开关管的通断状态,驱动电路可以输出与电机当前相位匹配的驱动电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电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电源组件,可以为驱动电路提供输入电压,以实现驱动电机运转。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路板,包括有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
因此,上述线路板通过设置第一检测电路,即使三相绕组切换连接状态过程中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也能够利用第一检测电路检测电机的转子由于惯性继续运转而产生的反电势电压,然后,可以根据该反电势电压确定电机的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使得后续三相绕组完成连接状态切换后,便于根据转子的位置信息使驱动电路输出对应相位的驱动电压,实现在电机保持运转的情况下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状态。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有第二方面所述的线路板。
因此,上述空调器通过设置第一检测电路,即使三相绕组切换连接状态过程中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也能够利用第一检测电路检测电机的转子由于惯性继续运转而产生的反电势电压,然后,可以根据该反电势电压确定电机的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使得后续三相绕组完成连接状态切换后,便于根据转子的位置信息使驱动电路输出对应相位的驱动电压,实现在电机保持运转的情况下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状态,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温度稳定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示意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至少两个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变频空调的变频压缩机多采用永磁电机作为驱动电机,受变频空调的运行需求影响,永磁电机的三相绕组通常需要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进行切换,在利用现有的方案切换连接状态时,永磁电机需要断电并停止运转,从而影响了压缩机的运作。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可以实现电机三相绕组连接状态的不停机切换,不影响压缩机的正常运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用于驱动具有转子和三相绕组100的电机,每相绕组的一端组成第一三相出线组101,每相绕组的另一端组成第二三相出线组102,上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用于向三相绕组100提供驱动电压的驱动电路110、开关组件120、用于检测电机在三相绕组100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反电势电压的第一检测电路130、用于检测驱动电路110向三相绕组100提供驱动电压的状态下所输出的相电流的第二检测电路140,驱动电路110与第二三相出线组102连接;开关组件120包括第一开关组121和第二开关组122,第一开关组121与第一三相出线组101连接,第二开关组122分别与第一三相出线组101和第二三相出线组102连接,第一开关组121闭合,第二开关组122断开,三相绕组100切换至星形连接,第一开关组121断开,第二开关组122闭合,三相绕组100切换至三角形连接;第一检测电路130与第二三相出线组102连接,第二检测电路140与第二三相出线组102连接。
其中,先通过反电势电压确定转子在三相绕组100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转速,再根据该转速确定转子在三相绕组100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三相绕组100包括三相绕组,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的引脚引出电机外,第一相绕组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一引脚M1和第六引脚M6,第二相绕组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二引脚M2和第五引脚M5,第三相绕组的两端分别引出第三引脚M3和第四引脚M4,基于此,第一三相出线组101包括第一引脚M1、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第二三相出线组102包括第四引脚M4、第五引脚M5和第六引脚M6。
驱动电路110向三相绕组100提供驱动电压使得电机运转,在电机运转过程中,三相绕组处于星形连接或者三角形连接状态,需要通过转子的位置信息对电机进行闭环控制,因此通过第二检测电路140检测三相绕组100的相电流,再根据该相电流确定电机的转子在三相绕组处于星形连接或者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位置信息(即电机正常运转时),便于根据该位置信息使驱动电路110输出对应相位的驱动电压,实现对电机的闭环控制,保证电机平稳高效运行。
示例性地,第二检测电路140包括第四检测端I1、第五检测端I2和第六检测端I3,第四检测端I1连接第六引脚M6,第五检测端I2连接第五引脚M5,第六检测端I3连接第四引脚M4,基于此,第四检测端I1检测得到第一电流,第五检测端I2检测得到第二电流,第六检测端I3检测得到第三电流,第二检测电路140检测三相绕组100的相电流包括上述第一电流、第二电流和第三电流。得到三相绕组100的相电流后,进行克拉克变换,根据克拉克变换后的数据进行位置和速度估算即可得到转子在三相绕组处于星形连接或者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通过帕克逆变换、SVPWM等方式即可控制驱动电路110向三相绕组100输出对应相位的驱动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121包括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第二开关组122包括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第一开关K1分别连接第一引脚M1和第二引脚M2,第二开关K2分别连接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第四开关K4分别连接第二引脚M2和第六引脚M6,第五开关K5分别连接第三引脚M3和第五引脚M5,第六开关K6分别连接第一引脚M1和第四引脚M4。
当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同时闭合,且第二开关组122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引脚M1、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相互连接,使得三相绕组100处于星形连接状态;当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同时闭合,且第一开关组121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二引脚M2和第六引脚M6相互连接,第三引脚M3和第五引脚M5相互连接,第一引脚M1和第四引脚M4相互连接,使得三相绕组100处于三角形连接。
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组121也可以包括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的一端相互连接,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一引脚M1、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当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同时闭合,且第二开关组122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第一引脚M1、第二引脚M2和第三引脚M3相互连接,同样可以使得三相绕组100处于星形连接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可以采用开关管。或者,也可以从电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接触器或者电子开关中选取,从而具有切换稳定、成本低的优点。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均为单刀单掷继电器。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若选取电子开关,则其导通电阻不超过1欧姆。
一般来说,需要根据电机的运转需求使三相绕组100在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之间切换。然而,三相绕组100切换连接状态时,驱动电路110需要停止工作,此时无法通过第二检测电路140检测驱动电路110输出的相电流来确定转子的位置信息。即使驱动电路110停止工作,此时电机的转子仍然会由于惯性继续运转,三相绕组100会向外供电,电机产生反电势电压,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检测电路130检测该反电势电压来确定转子在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电路130包括第一检测端V1、第二检测端V2和第三检测端V3,第一检测端V1连接第六引脚M6,第二检测端V2连接第五引脚M5,第三检测端V3连接第四引脚M4,因此,第一检测端V1可以检测第六引脚M6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检测端V2可以检测第五引脚M5输出的第二电压,第三检测端V3可以检测第四引脚M4输出的第三电压,基于此,第二三相出线组102输出的反电势电压包括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第一检测电路130通过设置第一检测端V1、第二检测端V2和第三检测端V3,能够分别检测第二三相出线组102的第四引脚M4、第五引脚M5和第六引脚M6的反电势电压,有利于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电路130也可以仅设置第一检测端V1和第二检测端V2,第一检测端V1和第二检测端V2分别对应连接第六引脚M6、第五引脚M5和第四引脚M4中的任意两个引脚,示意性地,如图3中所示,第一检测端V1连接第六引脚M6,第二检测端V2连接第五引脚M5,因此第一检测端V1可以检测第六引脚M6输出的第一电压,第二检测端V2可以检测第五引脚M5输出的第二电压,然后,基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可以得到第四引脚M4输出的第三电压,示例性地,可以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准则利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得到第三电压。可以理解的是,图3仅示出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第一检测端V1和第二检测端V2可以分别连接第六引脚M6、第五引脚M5和第四引脚M4中任意两个引脚,然后可以根据检测到的该任意两个引脚的反电势电压得到剩余那个引脚的反电势电压。第一检测电路130仅设置第一检测端V1和第二检测端V2,有利于简化第一检测电路130的结构。
示例性地,第一检测电路130可以为电压采样电路,也可以为电压传感器等;第二检测电路140可以为电流采样电路,也可为电流传感器等。相应地,第一检测电路130为电压采样电路时,需要设置如图1、图2或者图3所示的采样电阻R。
第一检测电路130检测到第二三相出线组102输出的反电势电压后,可以根据该反电势电压得到转子的转速。示例性地,可以先将反电势电压转换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第一电压矢量和第二电压矢量,其中,作为示例性的转换方法,可以利用克拉克变换实现;然后根据第一电压矢量和第二电压矢量的均方根得到反电势幅值Em,最后,利用反电势幅值Em,结合电机参数中的反电势系数Ke和极对数P即可得到转子的转速ωe=Em×(1000P/60Ke)。
然后,得到转子的转速后,利用转子的转速的积分,即可以得到在驱动电路110停止工作的这段时间中转子的位移量,即驱动电路110停止工作后转子由于惯性而产生的位移量。
由于在控制驱动电路110停止工作时,电机的相位是已知的(例如可以根据第二检测电路140检测相电流得到),因此在控制驱动电路110停止工作时,转子的初始位置信息是已知的,因此,根据转子在驱动电路110停止工作的这段时间中的位移量,即可确定三相绕组100连接状态切换完毕时转子的位置信息。因此,在三相绕组100连接状态切换完毕后,便于根据该位置信息输出对应相位的驱动电压,保证三相绕组100完成连接状态切换后电机可以正常运转。示例性地,根据该位置信息通过帕克逆变换、SVPWM等方式即可控制驱动电路110向三相绕组100输出对应相位的驱动电压。
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10包括互相并联的第一桥臂410、第二桥臂420和第三桥臂430,第一桥臂410、第二桥臂420和第三桥臂430均包括两个串联的功率开关管Q,功率开关管Q上反并联有二极管D。第一桥臂410、第二桥臂420和第三桥臂430构成三相桥结构,通过控制六个功率开关管Q的通断状态,驱动电路110可以输出与电机当前相位匹配的驱动电压。参照图1,相对应地,驱动电路110的三个输出端A1、B1和C1分别连接三相绕组100的第六引脚M6、第五引脚M5和第四引脚M4。
示例性地,驱动电路110的功率开关管Q可以采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也可以采用绝缘栅双极型IGBT器件。其中,相比于IGBT器件,MOS器件在轻负荷时,电流较小、导通压降更低,因此具有运行效率高的优点。而IGBT器件则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源组件150,电源组件150连接驱动电路110。电源组件150可以为驱动电路110提供输入电压,以实现驱动电机运转。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50也可以独立于驱动控制电路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电源组件150包括交流电源和用于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输出的整流组件,交流电源连接整流组件,整流组件连接驱动电路110。通过设置整流组件,可以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输出,以适配驱动电路110的输入信号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滤波组件,通过设置滤波组件,可以滤除电源组件150的干扰信号,提高电源组件150的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滤波组件包括电解电容C,滤波组件采用电解电容C,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驱动电路110、开关组件120、第一检测电路130、第二检测电路140的控制可以利用控制器实现,例如利用单片机等。
另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路板,包括有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控制电路,因此,上述线路板通过设置第一检测电路,即使三相绕组切换连接状态过程中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也能够利用第一检测电路检测电机的转子由于惯性继续运转而产生的反电势电压,然后,可以根据该反电势电压确定电机的转子在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使得后续三相绕组完成连接状态切换后,便于根据转子的位置信息使驱动电路输出对应相位的驱动电压,实现在电机保持运转的情况下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状态。
另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有上述实施例中的线路板,因此,上述空调器通过设置第一检测电路,即使三相绕组切换连接状态过程中驱动电路停止工作,也能够利用第一检测电路检测电机的转子由于惯性继续运转而产生的反电势电压,然后,可以根据该反电势电压确定电机的转子在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使得后续三相绕组完成连接状态切换后,便于根据转子的位置信息使驱动电路输出对应相位的驱动电压,实现在电机保持运转的情况下切换三相绕组的连接状态,有利于提高空调器的温度稳定性。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用于驱动具有转子和三相绕组的电机,每相所述绕组的一端组成第一三相出线组,每相所述绕组的另一端组成第二三相出线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包括:
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连接,用于向所述三相绕组提供驱动电压;
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开关组和第二开关组,所述第一开关组与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组分别与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和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闭合,第二开关组断开,所述三相绕组切换至星形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组断开,第二开关组闭合,所述三相绕组切换至三角形连接;
第一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电机在所述三相绕组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反电势电压,所述反电势电压用于确定所述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电势电压用于确定所述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转速,所述转速用于确定所述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中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驱动电路向所述三相绕组提供驱动电压的状态下所输出的相电流,所述相电流用于确定所述转子在所述三相绕组处于所述星形连接或者所述三角形连接状态下的位置信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三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组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的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组包括第四开关、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所述第一三相出线组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二三相出线组包括第四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所述第四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引脚和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五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五引脚,所述第六开关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电势电压包括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六引脚输出的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一检测端、用于检测所述第五引脚输出的所述第二电压的第二检测端和用于检测所述第四引脚输出的所述第三电压的第三检测端,所述第一检测端连接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二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五引脚,所述第三检测端连接所述第四引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电势电压包括第一电压、第二电压和第三电压;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六引脚、第五引脚和第四引脚中任意两个引脚输出的反电势电压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所述第一检测端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检测端检测得到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三电压基于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得到,所述第一检测端和所述第二检测端分别对应连接所述第六引脚、所述第五引脚和所述第四引脚中的任意两个引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互相并联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所述第一桥臂、第二桥臂和第三桥臂均包括两个串联的功率开关管,所述功率开关管上反并联有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电路。
11.一种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路板。
CN202020570646.4U 2020-04-16 2020-04-16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Active CN2116301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0646.4U CN211630104U (zh) 2020-04-16 2020-04-16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0646.4U CN211630104U (zh) 2020-04-16 2020-04-16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30104U true CN211630104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2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0646.4U Active CN211630104U (zh) 2020-04-16 2020-04-16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301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7086B (zh) 无传感器无刷直流马达中用于减少零交叉粒度的可变脉宽调制
JP4956123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3931079B2 (ja) 電動機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凍装置
CN103036503B (zh) 电机驱动控制装置和空调设备
WO2006106654A1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CN101272114B (zh) 直流电动机变频控制装置
CN102577085A (zh) 无传感器无刷直流马达的同步最小频率脉宽调制驱动
WO2018078851A1 (ja) 電動機駆動装置
EP3703247B1 (en) Electric motor driving apparatus
CN100428621C (zh) 一种无刷直流电动机变频控制装置
CN211557184U (zh) 一种无刷电机控制机构
CN105915122B (zh) 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五相逆变器双电机系统容错控制方法
CN111355415A (zh) 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02739131B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以及使用该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热泵装置
KR20220049458A (ko) 모터 구동 장치 및 냉동 기기
CN211630104U (zh) 驱动控制电路、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11049366B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电源断电后母线电容放电电路、控制方法及伺服驱动器
CN105071714A (zh) 一种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CN110649844A (zh) 一种基于αβ电流控制器的无刷直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355419A (zh) 驱动控制电路、驱动控制方法、线路板及空调器
CN109463038A (zh) 电动工具及其无刷电机的驱动方法
WO2021195945A1 (zh) 一种多电机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35727B (zh) 无感三相电机控制装置及凿冰机
CN208782746U (zh) 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角度的控制系统
Wang et al. Sensorless control technology for single phase BLDCM based on the winding time-shar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