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7973U - 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7973U
CN211627973U CN202020589382.7U CN202020589382U CN211627973U CN 211627973 U CN211627973 U CN 211627973U CN 202020589382 U CN202020589382 U CN 202020589382U CN 211627973 U CN211627973 U CN 211627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dissipation
substrate
metal tub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893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进
余亚军
杨勇
张勇
刘迎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neplu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893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7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7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7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所述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包括:基板,用于安装光源;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基板进行散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热传导系数大于铝的热传导系数;所述金属管具有两开口端,所述金属管的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金属管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基板设置;所述金属管将所述基板上的热量向远端传送以对所述基板进行散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显示装置快速散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视中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图像)模式可提供相对普通电视更多的动态范围和图像细节,能更好的反映出真实环境视觉效果。为满足HDR10+需求,电视峰值亮度需达到1000nits及以上的亮度。其中,随着所需亮度的增加,为电视提供光源的光源组件需要的功率就会越大。但是,在电光转换过程中,70%及以上的能量以热的形式消耗;若热量无法有效散发,会导致温度升高,则会严重影响光源组件中LED的寿命,进而影响电视的HDR模式的持续时间。
如图1所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包括背板10、散热条11、导热胶14、光源组件及石墨烯15等。光源组件的基板12由导热胶14固定在散热条11上;散热条11再由螺钉或铆钉固定在背板10的侧板上。其中需要有一定宽度的散热条11来提供散热面积,在散热条11末端加贴石墨烯15,石墨烯15能将热量由一端传递至另一端实现散热。光源组件中的LED灯13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经导热胶14传递至散热条11。由于光源组件中基板12宽度及导热胶14热传导率的限制,使其热量传导效率较低;且随传导距离的增加,热量在散热条11中的传导效率也会越低,也使得光源组件温度降低的程度有限,影响电视的HDR模式持续时间。因此,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还不能满足较大功率的散热需要,不足以支持电视的HDR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较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包括:
基板,用于安装光源;
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基板进行散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热传导系数大于铝的热传导系数;所述金属管具有两开口端,所述金属管的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金属管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基板设置;所述金属管将所述基板上的热量向远端传送以对所述基板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为平面结构以增加所述金属管与所述基板的连接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板和多根所述金属管;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金属管嵌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金属管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用于将所述金属管上的热量传导给所述散热板。
进一步的,相邻两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凸出的散热条,所述散热条用于所述散热板的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管为铜管。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侧板上用于安装光源;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金属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铜质宽线,所述铜质宽线的线宽在23~26mm;所述铜质宽线用于所述基板自身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用于支撑所述散热组件;所述背板对应所述金属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对应的散热孔以供空气流通。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包括用于安装光源的基板以及散热组件;其中散热组件包括具有高热传导系数的金属管管,基板与所述金属管的一端连接。由于金属管具有较高的热传导效率,从而可以将基板上的热量迅速向远端传递,进而实现对基板的快速散热。在使用中,光源产生的热量通过基板传递给金属管,再由金属管将热量快速向远端传递散失,从而使光源可以维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进而使显示装置可以维持在HDR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散热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散热板与金属管组装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散热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散热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散热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背板;11-散热条;12-基板;13-LED灯;14-导热胶;15-石墨烯;
20-背板;20a-第二侧板;20b-第二底板;20c-第一散热孔;20d-第三侧板;20e-第二散热孔;
21-散热板;21a-凹槽;21b-散热条;21c-安装槽位;
22-基板;22a-光源;22b-第一侧板;22c-第一底板;22d-支撑条;
23-金属管;24-导热硅脂;25-胶水;26-垫板;27-导热胶;28-麦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主要用于对显示装置中的光源进行散热,确保光源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光源可以维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进而使显示装置可以维持在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图像)模式,给用户提供真实的环境视觉效果。为便于叙述,所述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在后文中简述为散热结构。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基板22和散热组件。其中,所述基板22为铝基板;所述基板22用于安装光源22a;光源22a焊接于所述基板22上。所述基板22上设置有接线端子(图中未示出);所述基板22上刻蚀有连接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光源22a的铜质线路。使用中,所述接线端子可以通过铜质线路连接显示装置的驱动板,以实现给光源22a供电。
所述基板22安装于所述散热组件的一端。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具有高热传导系数的金属管23,所述金属管23具有两开口端;所述金属管23的一端与所述基板22连接,所述金属管23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基板22设置。因所述金属管23具有较大的热传导系数,从而在使用中,所述光源22a产生的热量经过基板22传递给所述金属管23后,可由所述金属管23迅速将热量传递到远端,进而实现对光源22a的快速散热,确保光源22a可以维持在正常工作状态。
在工作过程中,所述光源22a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产生的热量中的大部分通过基板22传递给所述金属管23向外散失。从而实现给所述光源22a降温的效果,使光源22a维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进而使显示装置可以维持在符合HDR10+标准的工作模式下。
实施例二
如图3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板21和多根所述金属管23;所述散热板21为铝板。所述金属管23嵌设于所述散热板21靠近基板22的一侧;所述基板22与所述金属管23的一端连接。
所述散热板21靠近所述基板22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金属管23的凹槽21a。所述金属管23与所述凹槽21a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金属管23嵌设于所述凹槽21a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1a间隔均匀设置,从而确保基板22的各部位均能与金属管23连接实现导热。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1a也可呈非均匀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23为铜管,铜管相较于传统的铝散热条具有更高的热传导系数,从而可以将基板22上的热量迅速向远端传递,继而向外散失。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23还可选用银管、金管等具有更高热传导系数的金属管,以实现相较于传统的铝散热条具有更快速的热传递效果。
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23与所述凹槽21a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24。组装时,先在所述凹槽21a的槽底涂抹一层导热硅脂24,再将金属管23放置于凹槽21a内,由所述导热硅脂24对金属管23进行初步固定。所述导热硅脂24具有一定的热传导性能,从而可使金属管23上的一部分热量通过导热硅脂24传递给散热板21,再由散热板21将该部分热量向外散失,以加快散热。
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23为扁金属管,所述金属管23由圆金属管进行压扁处理后制得,随后再将制得的扁金属管安装于所述凹槽21a中。所述金属管23靠近基板22的一侧为平面结构,从而可以增加金属管23与所述基板22之间的热传导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23为圆金属管,先将所述金属管23置于凹槽21a内,再经外部组装治具挤压所述金属管23;所述金属管23底部及边缘圆弧依据所述凹槽21a的造型成型,从而可保证金属管23与凹槽21a有最大的接触面积,不受已成型的扁金属管与凹槽21a造型成型制作的误差影响。
所述金属管23靠近凹槽21a槽底的一侧也为平面结构;相应的,所述凹槽21a的槽底也设置为平面结构,从而可增加金属管23与散热板21之间的热传导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23也可选用剖切面为方形、长方形等形状的金属管;使所述金属管23靠近基板22和凹槽21a槽底的两面为平面结构,确保具有足够的传热面积即可。
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21上相邻两所述凹槽21a之间设置有凸出的散热条21b,所述散热条21b用于加快散热板21自身的散热。同时,所述散热条21b的上表面到凹槽21a槽底的距离大于金属管23上表面到所述凹槽21a槽底的距离;所述散热条21b还用于支撑光学组件。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散热板21的一端设置有基板22的安装槽位21c,所述基板22对应所述安装槽位21c设置。所述安装槽位21c内的散热条21b被加工切削一定高度,切削后的散热条21b上表面到所述凹槽21a槽底的距离小于所述金属管23上表面到所述凹槽21a槽底的距离,从而使金属管23位于安装槽位21c内的一部分能与基板22接触连接,使基板22上的热量优先传递给所述金属管23,进而由金属管23快速将热量向远端传输散失。
所述基板22通过导热胶27与金属管23粘接,从而实现对基板22的初步固定。同时,也可实现基板22与金属管23之间的热传导,将基板22上的热量传输到所述金属管23上,由金属管23将热量向外散失。
如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管23远离所述安装槽位21c的一端与所述凹槽21a的侧壁之间填充有胶水25,以实现金属管23与散热板21之间的固定安装。
所述金属管23远离所述基板22的一端上方还设置有垫板26,所述垫板26用于弥补金属管23高度的不足;所述垫板26的上表面与所述散热条21b的上表面齐平。所述垫板26用于支撑光学组件。在显示装置中,光学组件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受热膨胀,因显示装置中在光学组件远离散热板21的一侧都会设置限位组件以防止光学组件向该方向膨胀变形。为避免所述光学组件受热膨胀向金属管23方向发生凹陷,实施例中设置垫板26以支撑所述光学组件,避免光学组件发生膨胀凹陷,进而避免影响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效果。
所述垫板26可选用泡棉、塑胶板等组件,以起到支撑的作用。所述垫板26可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金属管23上。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基板2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板22b和第一底板22c。所述第一侧板22b和所述第一底板22c由同一铝基板弯折而成;所述基板22呈平躺的L状。其中,光源22a焊接于第一侧板22b靠近第一底板22c的一侧。所述第一底板22c与所述散热组件连接,所述基板22上的热量由第一底板22c传递给所述散热组件,再由散热组件向外散失。具体的,所述第一底板22c与所述金属管23通过导热胶27固定连接。
所述基板2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板22b和第一底板22c,相较于传统的铝基板增加了第一底板22c的面积。从而,所述基板22上刻蚀的线路可以制作成铜质宽线,光源22a所产生的热量可通过铜质宽线向外散失一部分,从而实现基板22的自身散热,进而提高了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所述铜质宽线的线宽可以做到23~26mm。传统的线宽一般在3.0mm左右,而本申请的线路相较于传统的线路具有更大的宽度;因此,在工作中所述铜质宽线表面也可进行一定热量的散失,以加快光源22a的散热。
另外,传统的铝基板宽度受限于显示装置的厚度,铝基板通常都仅有较窄的宽度。而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板22c的宽度不受显示装置厚度的限制,因此第一底板22c可以做成具有相对较大宽度的面板结构,以提高散热效果。同时,第一底板22c的设置也增加了基板22与散热组件的接触面积,增加了热传导面,进而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热传导效率,加快基板22的热量传递。从而,进一步确保将光源22a产生的热量快速向外散失,保证光源22a可以工作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中。
使用中,光源22a产生的热量一部分通过基板22自身向外散失,另一部分通过传递给所述散热组件向外散失。从而,实现对所述光源22a的快速散热,确保光源22a工作在正常的工作状态,进而实现显示装置可以维持在符合HDR10+标准的工作模式下。
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22c远离所述金属管23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条22d;所述支撑条22d的上表面与散热条21b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支撑条22d用于支撑光学组件。
本申请中,通过在基板22上设置支撑条22d,也可有效防止所述光学组件在工作中因受热膨胀而向靠近第一底板22c的方向凹陷,进而避免影响显示装置的画面显示效果。
所述支撑条22d可通过粘接等固定方式固定设置于第一底板22c上。所述支撑条22d可选用泡棉、塑胶板等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22c上设置有两条支撑条22d,其中一支撑条22d靠近第一侧板22b设置,另一支撑条22d靠近散热条21b设置。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22d的数量还可根据第一底板22c的宽度进行具体设定,以提供给光学组件足够的支撑即可,避免光学组件出现凹陷。
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背板20,所述背板20设置于散热板21远离基板22的一侧。所述背板20用于支撑所述散热板21;所述散热板21通过螺钉固定与所述背板20上。
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21还可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背板20上。
如图10所示,所述背板20包括相连接的第二侧板20a、第二底板20b和第三侧板20d。所述背板20的两端通过弯折加工以形成第二侧板20a和第三侧板20d。所述第二侧板20a与所述第一侧板22b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板22b贴靠所述第二侧板20a设置。所述第二侧板20a与所述金属管23的一开口端对应设置。
所述第三侧板20d对应于金属管23的另一开口端设置,即所述第三侧板20d与所述金属管23的另一开口端相对。
所述第二侧板20a对应所述金属管23开口端及凹槽21a的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一散热孔20c。所述第三侧板20d对应所述金属管23另一开口端及凹槽21a的另一端部位置设置有第二散热孔20e。从而,在使用中,通过第一散热孔20c和第二散热孔20e可以使金属管23内流通空气,从而加快金属管23的散热,进而使光源22a的热量快速散失到外界。
所述散热组件靠近所述第三侧板20d的一端通过麦拉片28实现封装,防止外界粉尘或异物进入电视内部而导致显示异常。
工作中,所述光源22a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所述基板22;所述基板22通过铜质宽线散失一部分热量。所述基板22将另一部分热量传递给所述金属管23;所述金属管23通过与空气接触向外散失热量。同时,所述金属管23将一部分热量传递给所述散热板21;所述散热板21通过散热条21b散失一部分热量。同时,所述散热板21一部分热量传递给所述背板20,由所述背板20将热量向外散失。同时,所述背板20上的散热孔可以加快散热组件内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散热。确保所述光源22a可以快速散热维持在正常工作状态。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光学组件以及所述的散热结构。所述光学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散热结构之间;所述光学组件由散热条21b、支撑条22d和垫板26进行支撑固定。所述光源22a对应光学组件的侧壁设置。
工作过程中,光源22a通过光学组件作用后照射到显示面板上,使显示面板成像。所述光源22a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结构向外散失,从而确保光源22a可以维持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中,即使所述显示面板进行HDR成像,也可维持其正常工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用于安装光源;
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基板进行散热;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热传导系数大于铝的热传导系数;所述金属管具有两开口端,所述金属管的一端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金属管的另一端远离所述基板设置;所述金属管将所述基板上的热量向远端传送以对所述基板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为平面结构以增加所述金属管与所述基板的连接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板和多根所述金属管;所述散热板上设置有多个凹槽,所述金属管嵌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金属管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与所述凹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所述导热硅脂用于将所述金属管上的热量传导给所述散热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凹槽之间设置有凸出的散热条,所述散热条用于所述散热板的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为铜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侧板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侧板上用于安装光源;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金属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置有铜质宽线,所述铜质宽线的线宽在23~26mm;所述铜质宽线用于所述基板自身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用于支撑所述散热组件;所述背板对应所述金属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对应的散热孔以供空气流通。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
CN202020589382.7U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1627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9382.7U CN211627973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89382.7U CN211627973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7973U true CN211627973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2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89382.7U Active CN211627973U (zh) 2020-04-17 2020-04-17 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7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0528C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使用的背光模块
KR100804525B1 (ko) 집적회로 칩용 방열부재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모듈
JP2006171687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用のシャーシ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US20110075431A1 (e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LED lamp
US20060275965A1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CN112285974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080068807A1 (en) Heat-dissipating device for back light source for flat panel display
US7656666B2 (en)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chip of plasma display module and plasma displa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8041638A (ja) 平面ディスプレイのためのバックライト光源用熱放散デバイス
CN211627973U (zh) 一种显示装置的散热结构及显示装置
JP3923974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10959284U (zh) 散热器及电气设备
JPH11233967A (ja) シャーシ部材、シャーシおよびそれらを備え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12460499U (zh) 一种cpu散热器
WO2011069321A1 (zh) Led侧背光散热装置
KR10069649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1244669A (ja) 電子部品の放熱構造
JP2008130413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CN110848820A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KR100667924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20753407U (zh) 一种功率管组件及pcb组件
CN210670738U (zh) 一种防漏电高导热印制pcb线路板
CN113133264B (zh) 一种散热结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13818319U (zh) 一种led电路板
CN214070437U (zh) 发热电子元件模组和电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