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6191U - 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6191U
CN211626191U CN201922180313.0U CN201922180313U CN211626191U CN 211626191 U CN211626191 U CN 211626191U CN 201922180313 U CN201922180313 U CN 201922180313U CN 211626191 U CN211626191 U CN 211626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ucting plate
plate
condu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03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楼伟
尉迟衍敏
郭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03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6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6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6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解决了换热器结构和工艺复杂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多个叠放设置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设有环形边、连通孔和隔断孔,连通孔与相邻导热板的隔断孔连通,隔断孔与相邻导热板的连通孔连通,多个导热板中至少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一导热板的正面一侧设有环形密封圈和第一流通腔,第一流通腔位于环形密封圈的内侧,第一导热板上的连通孔与第一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连通,第一导热板上的隔断孔与第一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隔断,第一导热板的环形边和相邻导热板的环形边夹紧环形密封圈将第一流通腔密封。本实用新型中夹紧密封简化导热板的结构和安装工艺,降低了换热器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不同温度的流体之间热传递,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至温度较低的流体,使得流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不仅大大节省能源,而且整个过程更加清洁和卫生。传统的换热器主要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盘管,不同温度的流体在盘管内外流动进行热交换,由于弯折的盘管占用空间大,故传统的换热器不易应用于小型化和便携化程度更高的家用电器中。因此,结构紧凑的板式换热器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现有的焊接板式换热器的生产成本高且工艺复杂,无法大规模应用于追求性价比的家用电器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夹紧密封简化导热板的结构和安装工艺,降低了换热器的生产成本,同时,环形密封圈自身具有弹性,整个换热器具有较大的缓冲量,保证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其适用范围更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包括多个叠放设置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上设有环形边、连通孔和隔断孔,连通孔与相邻导热板的隔断孔连通,隔断孔与相邻导热板的连通孔连通,多个导热板中至少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一导热板的正面一侧设有环形密封圈和第一流通腔,第一流通腔位于环形密封圈的内侧,第一导热板上的连通孔与第一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连通,第一导热板上的隔断孔与第一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隔断,第一导热板的环形边和相邻导热板的环形边夹紧环形密封圈将第一流通腔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均为第一导热板。
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导热板中还包括第二导热板,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间隔设置,第一导热板的背面和第二导热板的正面之间设有第二流通腔,第二导热板上的连通孔与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连通,第二导热板上的隔断孔与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隔断,第二流通腔由第一导热板的环形边与第二导热板的环形边焊接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热板的正面设有隔断面,隔断面与相邻第一导热板的背面焊接将第二导热板上的隔断孔与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隔断;和/或,所述第二导热板的正面设有导流槽,第二导热板上的连通孔通过导流槽连通于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
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的换热器还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安装腔,所述多个叠放设置的导热板均安装于安装腔内,上支架和下支架可拆卸连接并夹紧导热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热板的背面和第二导热板的正面之间设有钎焊板,第二导热板的正面设有扰流凸筋,扰流凸筋通过钎焊板热熔焊接于相邻第一导热板的背面,第一导热板的环形边与第二导热板的环形边通过钎焊板热熔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密封圈上设有挡筋,第一导热板上的隔断孔与第一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通过挡筋隔断;和/或,环形密封圈上设有开口,第一导热板上的连通孔通过开口与第一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连通;和/或,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正面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密封圈的一侧安装于环形凹槽内、另一侧凸出于第一导热板,环形凹槽位于第一导热板的环形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为长方形板,连通孔设有两个且分别为进水连通孔和出水连通孔,隔断孔设有两个且分别为进水隔断孔和出水隔断孔,两个连通孔和两个隔断孔分别设于导热板的四个直角上,进水连通孔和出水连通孔靠近导热板的同一长边或同一对角线。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的正面设有加快热交换速度的扰流凸筋,扰流凸筋位于环形边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板在扰流凸筋的背面设有扰流凹槽,相邻两个导热板上的扰流凸筋和扰流凹槽在导热板纵向截面上的投影交织成网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一方面,导热板叠放设置减小了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利于换热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也增加了液体在换热器内的流动路径和时间,两种温度的液体交错流动,两者之间的热交换进行地更加充分,保证了换热器的热交换效果;同时,第一流通腔位于第一导热板的正面一侧,单位体积的液体与第一导热板的接触面积大,换热效率高。另一方面,第一导热板的环形边和相邻导热板的环形边夹紧环形密封圈,不仅夹紧配合简化导热板的结构和安装工艺,即降低了换热器的加工难度和拆装难度,而且第一导热板和相邻导热板之间配合的更加紧密,实现了第一流通腔的密封,防止液体从第一导热板的边缘漏出,同时,环形密封圈自身具有弹性,整个换热器具有较大的缓冲量,从而换热器可以接受一定的外力冲击,保证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其适用范围更广;另外,当第一流通腔内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一导热板与相邻导热板之间的最大夹紧力时,两者无法夹紧环形密封圈,此时第一导热板与相邻导热板之间的第一流通腔与外界连通以便及时泄压,防止换热器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安全性能更高。
2、当导热板均为第一导热板时,整个换热器的导热板均可以拆卸,利于用户及时清洗换热器内部的导热板,防止导热板上聚集大量污垢而影响换热效率和流体质量。
3、第一导热板与第二导热板焊接的连接强度高,耐压性好,即第二流通腔内可以流通高温高压液体,扩大换热器的适用范围,从而整个换热器的第一流通腔流通压力小的低温流体,第二流通腔流通压力大的高温流体,不仅保证换热器的高效换热,而且整个换热器的耐压均衡,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同时,焊接的可靠性高,夹紧配合的工艺简单,整个换热器上的导热板采用焊接和夹紧两种工艺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在换热器的整体性能和生产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提高了整个换热器的性价比。
4、隔断面与相邻第一导热板的背面焊接将第二导热板上的隔断孔与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隔断,从而第二导热板上游的低温流体不再流入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内,而是通过第二导热板上的隔断孔继续向下游导热板或流通腔流动;同时,隔断面与相邻第一导热板背面焊接,不仅保证了对隔断孔的隔断密封,而且增大了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之间的焊接面积,增大了两者连接强度和耐压性能。
导流槽引导液体快速流向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内,即第二导热板上游的高温流体一部分可以通过导流槽直接流向该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内进行换热,另一部分可以通过该第二导热板上的连通孔继续向下游第一导热板的隔断孔流动,保证每个第二流通腔内均有高温流体流入并进行换热。
5、上支架和下支架配合不仅保护导热板免受外力的撞击,而且为导热板夹紧环形密封圈提供了足够的夹紧力,保证第一流通腔可以承受足够大的流体压力,同时,上支架和下支架可拆卸连接,方便用户拆装清洗换热器上的导热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可拆卸的换热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可拆卸的换热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焊接后的结构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导热板具有两个侧面,导热板的两个侧面中任意一个侧面均可以为导热板的正面,那么,导热板上另一个侧面为导热板的背面,但所有叠放的导热板的正面朝向相同,同样,所有叠放的导热板的背面朝向也相同。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包括多个叠放设置的导热板3,所述导热板3上设有环形边30、连通孔33和隔断孔34,连通孔33与相邻导热板3的隔断孔34连通,隔断孔34与相邻导热板3的连通孔33连通,多个导热板3中至少包括第一导热板31,第一导热板31的正面一侧设有环形密封圈5和第一流通腔,第一流通腔位于环形密封圈5的内侧,第一导热板31上的连通孔33与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连通,第一导热板31上的隔断孔34与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隔断,第一导热板31的环形边30和相邻导热板3的环形边30夹紧环形密封圈5将第一流通腔密封。
一方面,导热板3叠放设置减小了换热器的占用空间,利于换热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化,也增加了液体在换热器内的流动路径和时间,两种温度的液体交错流动,两者之间的热交换进行地更加充分,保证了换热器的热交换效果;同时,第一流通腔位于第一导热板31的正面一侧,单位体积的液体与第一导热板31的接触面积大,换热效率高。另一方面,第一导热板31的环形边30和相邻导热板3的环形边30夹紧环形密封圈5,不仅夹紧配合简化导热板3的结构和安装工艺,即降低了换热器的加工难度和拆装难度,而且第一导热板31和相邻导热板3之间配合的更加紧密,实现了第一流通腔的密封,防止液体从第一导热板31的边缘漏出,同时,环形密封圈5自身具有弹性,整个换热器具有较大的缓冲量,从而换热器可以接受一定的外力冲击,保证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其适用范围更广;另外,当第一流通腔内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一导热板31与相邻导热板3之间的最大夹紧力时,两者无法夹紧环形密封圈5,此时第一导热板31与相邻导热板3之间的第一流通腔与外界连通以便及时泄压,防止换热器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安全性能更高。
所述多个导热板3中还包括第二导热板32,第一导热板31和第二导热板32间隔设置,第一导热板31的背面和第二导热板32的正面之间设有第二流通腔,第二导热板32上的连通孔33与第二导热板32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连通,第二导热板32上的隔断孔34与第二导热板32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隔断,第二流通腔由第一导热板31的环形边30与第二导热板32的环形边30焊接形成。第一导热板31与第二导热板32焊接的连接强度高,耐压性好,即第二流通腔内可以流通高温高压液体,扩大换热器的适用范围,从而整个换热器的第一流通腔流通压力小的低温水,第二流通腔流通压力大的高温水,不仅保证换热器的高效换热,而且整个换热器的耐压均衡,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同时,焊接的可靠性高,夹紧配合的工艺简单,整个换热器上的导热板3采用焊接和夹紧两种工艺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在换热器的整体性能和生产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提高了整个换热器的性价比。
为实现两种温度的液体可以交错流动以促进热交换,所述第二导热板32的正面可以设有隔断面,隔断孔34设于隔断面上,隔断面与相邻第一导热板31的背面焊接将第二导热板32上的隔断孔34与第二导热板32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隔断。从而第二导热板32上游的低温水不再流入第二导热板32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内,而是通过第二导热板32上的隔断孔34继续向下游第一导热板31的连通孔33或下游的第一流通腔流动;同时,隔断面与相邻第一导热板31背面焊接,不仅保证了对隔断孔34的隔断密封,而且增大了第一导热板31和第二导热板32之间的焊接面积,增大了两者的连接强度和耐压性能;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板31的背面和第二导热板32的正面之间设有钎焊板,钎焊板热熔后产生的焊剂溶液将第一导热板31的背面和第二导热板32的正面连接,不仅第二导热板32上隔断孔34外侧的焊接密封效果好,而且隔断面与第一导热板31的背面焊接以及相邻导热板3的环形边30之间的焊接可以一步到位,简化了整个换热器的结构和加工工艺。本实施例中,隔断孔34也可不再设于隔断面上,而是将隔断面设于隔断孔34的外侧。
对应地,所述第二导热板32的正面可以设有导流槽,第二导热板32上的连通孔33通过导流槽连通于第二导热板32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导流槽引导液体快速流向第二导热板32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内,即第二导热板32上游的高温水一部分可以通过导流槽直接流向该第二导热板32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内进行换热,另一部分可以通过该第二导热板32上的连通孔33继续向下游第一导热板31的隔断孔34流动,保证每个第二流通腔内均有高温水流入并进行换热。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与相邻的第二导热板32的背面可以夹紧环形密封圈5,所述可拆卸的换热器还可以包括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上支架1和下支架2之间设有安装腔,所述多个叠放设置的导热板3均安装于安装腔内,上支架1和下支架2可拆卸连接并夹紧导热板3。上支架1和下支架2配合不仅保护导热板3免受外力的撞击,而且为导热板3夹紧环形密封圈5提供了足够的夹紧力,保证第一流通腔可以承受足够大的流体压力,同时,上支架1和下支架2可拆卸连接,方便用户拆装清洗换热器上的导热片。
为进一步加快热交换速度,第二导热板32的正面可以设有扰流凸筋35,扰流凸筋35通过钎焊板热熔焊接于相邻第一导热板31的背面,第一导热板31的环形边30与第二导热板32的环形边30通过钎焊板热熔焊接。扰流凸筋35阻碍流通腔内液体的流动,减缓水流的速度,延长单位体积的液体与第二导热板32的接触时间,扰流凸筋35也增加了第二导热板32正面的表面积,增加了第二流通腔内的液体与第二导热板32的正面的接触面积,加快液体与第二导热板32正面的热传递;同时,扰流凸筋35促进液体向第二导热板32的宽度方向上分散,液体在第二流通腔内流动更加均匀,提高了两种温度的液体的热交换效率。
为避免第一导热板31上游的高温水流入该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所述环形密封圈5上可以设有挡筋51,第一导热板31上的隔断孔34与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通过挡筋51隔断。从而第一导热板31上游的高温水直接通过隔断孔34向下游流入相邻的第二导热板32上的连通孔33或第二流通腔内进行换热,同时,通过环形密封圈5设置挡筋51实现隔断,大大简化了第一导热板31的结构,降低了换热器的加工难度,也增强了环形密封圈5的自身强度。
对应地,为保证第一导热板31上游的低温水可以流入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内,环形密封圈5上设有开口52,第一导热板31上的连通孔33通过开口52与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连通。从而第一导热板31上游的低温水可以一部分通过开口52流入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内进行换热,另一部分直接穿过第一导热板31上的连通孔33流入下游相邻的第二导热板32上的隔断孔34,促进低温水不断向下游的第一流通腔流入以促进热交换。
为方便环形密封圈5的安装定位,所述第一导热板31的正面设有环形凹槽311,环形密封圈5的一侧安装于环形凹槽311内、另一侧凸出于第一导热板31,环形凹槽311设于第一导热板31的环形边30上。环形密封圈5凸出于第一导热板31,利于相邻的第一导热板31和第二导热板32挤压环形密封圈5,保证环形密封圈5产生足够大的变形,实现第一流通腔的可靠密封。
所述导热板3为长方形板,同一个导热板3上的连通孔33设有两个且分别为进水连通孔331和出水连通孔332,同一个导热板3上的隔断孔34设有两个且分别为进水隔断孔341和出水隔断孔342,两个连通孔33和两个隔断孔34分别设于导热板3的四个直角上,具体的连通关系为:进水连通孔331与相邻导热板3的进水隔断孔341连通,进水隔断孔341与相邻导热板3的进水连通孔331连通,出水隔断孔342与相邻导热板3的出水连通孔332连通,出水连通孔332与相邻导热板3的出水隔断孔342连通。
本实施例中,进水连通孔331和出水连通孔332靠近导热板3的同一长边,相应地,进水隔断孔341和出水隔断孔342靠近于导热板3的另一长边。从而流通腔内的液体可以从导热板3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保证液体在流通腔内与导热板3的接触长度足够大,相邻流通腔内的液体进行热交换更加充分,同时,导热板3的形状结构对称,故整个换热器的导热板3通用性强,加工成型以及安装更加方便。
具体地,第一导热板31上的进水隔断孔341和出水隔断孔342其主要通过环形密封圈5来实现与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隔断,具体地,环形密封圈5为轴对称,环形密封圈5上的挡筋51包括进水挡筋511和出水挡筋512,进水挡筋511将第一导热板31上的进水隔断孔341与该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隔断,出水挡筋512将第一导热板31上的出水隔断孔342与该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隔断,进水挡筋511和出水挡筋512靠近环形密封圈5的同一长边。对应地,为保证第一导热板31上的进水连通孔331和出水连通孔332均与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连通,本实施例中,环形密封圈5上的开口52包括进水开口521和出水开口522,进水开口521位于第一导热板31的进水连通孔331的外侧,出水开口522位于第一导热板31的出水连通孔332的外侧,第一导热板31上的进水连通孔331通过进水开口521与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连通,第一导热板31上的出水连通孔332通过出水开口522与第一导热板31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连通。
同样,第二导热板32上的隔断面包括进水隔断面321和出水隔断面322,第二导热板32上的进水隔断孔341设于进水隔断面321上,第二导热板32上的出水隔断孔342设于出水隔断面322上,从而第二导热板32上的进水隔断面321与相邻第一导热板31的背面焊接后将该第二导热板32上的进水隔断孔341与该第二导热板32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隔断;对应地,第二导热板32上的出水隔断面322与相邻第一导热板31的背面焊接后将该第二导热板32上的出水隔断孔342与该第二导热板32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隔断。对应地,第二导热板32上的导流槽包括进水导流槽323和出水导流槽324,第二导热板32上的进水导流槽323连通进水连通孔331和第二导热板32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第二导热板32上的出水导流槽324连通出水连通孔332和第二导热板32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
可以理解地,进水连通孔331和出水连通孔332也可以靠近导热板3的同一对角线。此时,液体在各个流通腔内的流动的距离更大,同时,液体在导热板3宽度方向上流动均匀,相邻流通腔的热交换效率更高。
为增强各个流通腔内液体的热交换速度,各个导热板3的正面均可以设置扰流凸筋35以外,即除了上述所说的第二导热板32的正面设置扰流凸筋35以外,第一导热板31的正面也可以设有加快热交换速度的扰流凸筋35,扰流凸筋35位于环形边30的内侧。
为了进一步增强对各个流通腔内液体的扰流作用,进而提高导热板3背面的热交换速度,所述导热板3在扰流凸筋35的背面可以设有扰流凹槽,相邻两个导热板3上的扰流凸筋35和扰流凹槽在导热板3纵向截面上的投影交织成网状。本实施例中,同一导热板3上的扰流凸筋35和扰流凹槽冲压一体成型,加工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架1与下支架2螺栓连接,从而拧紧螺栓以保证上支架1和下支架2牢固地夹紧导热板3。同时,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为长方形结构,上支架1上设有第一进水口A1、第一出水口B1、第二进水口A2和第二出水口B2,第一进水口A1连通于与上支架1相邻的第一导热板31的进水连通孔331,第一出水口B1连通于与上支架1相邻的第一导热板31的出水连通孔332,对应地,第二进水口A2连通于与上支架1相邻的第一导热板31的进水隔断孔341,第二出水口B2连通于与上支架1相邻的第一导热板31的出水隔断孔342。
为保证液体在流通腔内沿导热板3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进水口A1和第一出水口B1靠近上支架1右边一侧的长边,而第二进水口A2和第二出水口B2靠近上支架1左边一侧的长边。可以理解地,第一进水口A1和第一出水口B1也可以靠近上支架1左边一侧的长边,而第二进水口A2和第二出水口B2靠近上支架1右边一侧的长边。特别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口A1和第二进水口A2设于上支架1的同一对角线上,从而相邻两个流通腔内液体的流向相反,其换热效果更好,导热板3两侧受到的液体冲击力也可以相抵,整个换热器的稳定和可靠性更高。当然,第一进水口A1和第二进水口A2也可以同时靠近上支架1的同一短边。
本实施例中,导热板3的正面是指导热板3上面向上支架1的侧面为正面,对应地,导热板3上背离上支架1的侧面为背面。当然,导热板3的正面也可以是导热板3背离上支架1的侧面,对应地,导热板3面向上支架1的侧面为导热板3的背面。
本实施例中,“高温”和“低温”并不指具体的温度范围或温度值,而是一个相对的温度,即“高温”比“低温”的温度高。其中,高温水可以是沸水、温水或冷水,低温水可以是温水、冷水或冰水,但高温水的温度高于低温水的温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3可以均为第一导热板31。从而整个换热器的导热板3均可以拆卸,利于用户及时清洗换热器内部的导热板3,防止导热板3上聚集大量水垢而影响换热效率和水质。
本实施例未描述的其他内容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包括多个叠放设置的导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上设有环形边、连通孔和隔断孔,连通孔与相邻导热板的隔断孔连通,隔断孔与相邻导热板的连通孔连通,多个导热板中至少包括第一导热板,第一导热板的正面一侧设有环形密封圈和第一流通腔,第一流通腔位于环形密封圈的内侧,第一导热板上的连通孔与第一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连通,第一导热板上的隔断孔与第一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隔断,第一导热板的环形边和相邻导热板的环形边夹紧环形密封圈将第一流通腔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均为第一导热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热板中还包括第二导热板,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间隔设置,第一导热板的背面和第二导热板的正面之间设有第二流通腔,第二导热板上的连通孔与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连通,第二导热板上的隔断孔与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隔断,第二流通腔由第一导热板的环形边与第二导热板的环形边焊接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正面设有隔断面,隔断面与相邻第一导热板的背面焊接将第二导热板上的隔断孔与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隔断;和/或,所述第二导热板的正面设有导流槽,第二导热板上的连通孔通过导流槽连通于第二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二流通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的换热器还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安装腔,所述多个叠放设置的导热板均安装于安装腔内,上支架和下支架可拆卸连接并夹紧导热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背面和第二导热板的正面之间设有钎焊板,第二导热板的正面设有扰流凸筋,扰流凸筋通过钎焊板热熔焊接于相邻第一导热板的背面,第一导热板的环形边与第二导热板的环形边通过钎焊板热熔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拆卸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密封圈上设有挡筋,第一导热板上的隔断孔与第一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通过挡筋隔断;和/或,环形密封圈上设有开口,第一导热板上的连通孔通过开口与第一导热板正面一侧的第一流通腔连通;和/或,所述第一导热板的正面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密封圈的一侧安装于环形凹槽内、另一侧凸出于第一导热板,环形凹槽位于第一导热板的环形边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拆卸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为长方形板,连通孔设有两个且分别为进水连通孔和出水连通孔,隔断孔设有两个且分别为进水隔断孔和出水隔断孔,两个连通孔和两个隔断孔分别设于导热板的四个直角上,进水连通孔和出水连通孔靠近导热板的同一长边或同一对角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拆卸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的正面设有加快热交换速度的扰流凸筋,扰流凸筋位于环形边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拆卸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在扰流凸筋的背面设有扰流凹槽,相邻两个导热板上的扰流凸筋和扰流凹槽在导热板纵向截面上的投影交织成网状。
CN201922180313.0U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 Active CN211626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0313.0U CN211626191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0313.0U CN211626191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6191U true CN211626191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28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0313.0U Active CN211626191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6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3517B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CN202747865U (zh) 饮水机用高效热交换器
CN108155437A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液冷板
CN209745065U (zh) 一种带有集水槽的板片换热器
CN211626191U (zh) 一种可拆卸的换热器
CN211739967U (zh) 一种板式组合换热器
CN216717088U (zh) 一种u型套管式换热器
CN217210479U (zh) 一种螺旋管直流式换热器
CN211696000U (zh) 一种屏蔽泵高效换热器
CN210952443U (zh) 一种五恒系统的椭圆管道换热器
CN211626184U (zh) 一种便于导热的冷凝器
CN215261322U (zh) 一种三介质冷却换热器
CN210346409U (zh) 一种双流道管壳式换热器
CN211345938U (zh) 换热器组件、降膜式换热器和热泵机组
CN210952462U (zh) 一种蓄热式高效换热器
CN210004818U (zh) 一种高效热能交换器
CN209166187U (zh) 一种高效型管壳式热交换器
CN211626193U (zh) 一种高效换热器
CN214199777U (zh) 一种换热机组
CN21888730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
CN220152942U (zh) 热泵热水器换热器
CN218599999U (zh) 一种新型自恒温陶瓷半导体ptc液体电加热器
CN218155676U (zh) 一种涡状盘式微通道换热器
CN214747398U (zh) 一种具有可拆卸回水结构的换热器
CN211626192U (zh) 一种流体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