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11191U -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以及医疗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以及医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11191U
CN211611191U CN201920789867.8U CN201920789867U CN211611191U CN 211611191 U CN211611191 U CN 211611191U CN 201920789867 U CN201920789867 U CN 201920789867U CN 211611191 U CN211611191 U CN 211611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airbag
port
management apparatus
ballo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98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易之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vidien LP
Original Assignee
Covidien L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vidien LP filed Critical Covidien LP
Priority to CN2019207898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111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11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11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能够与气管内导管、气管切开插管或喉罩的气囊气体连通地连接以管理气囊内的压力,包括:壳体组件,具有端口,端口能够与气囊气体连通地连接;泵组件,被构造成与端口连接,从而经由端口对气囊充气或抽气;传感器组件,被构造成检测与端口气体连通的气囊内的压力;其中,设备在刚开机的情况下处于检测模式,在检测模式中,传感器组件检测与端口气体连通的气囊内的压力,泵组件停机或者与端口的气体连通被断开,从而不对气囊充气,也不对气囊抽气。以及一种包括上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医疗系统。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设备开机就自动充气可能对患者呼吸道黏膜带的损伤,简化操作,保证安全拔管。

Description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以及医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用于管理气管内导管(也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插管或喉罩的气囊内的压力,以便临床医护人员能够将气囊内的压力维持在目标压力。
背景技术
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例如重症监护患者)需要借助气管内导管 (气管插管,ETT)或者气管切开插管进行机械通气。为了实施一般的手术麻醉,患者也可能需要借助于喉罩(LM)进行换气支持以便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麻醉。
ETT包括由细长管道构成的导管,其在细长导管的远端端部处设置有可膨胀气囊。在操作中,将ETT的远端端部插入到患者的嘴中,插入到患者的咽喉入口(或者声门)后面,并且插入到患者的气管中。一旦管道定位,那么气囊和气道的内部通道形成密封。当形成密封后, ETT在管道的近端端部处换气,以便向患者的肺部施加正压。
气管切开插管与ETT类似,也包括由细长管道构成的导管,其在细长导管的远端端部处设置有可膨胀气囊。在操作中,通过切开气管颈部段,放入气管切开插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
喉罩是另一种医疗装置,其可以在麻醉或无意识期间保持患者气道的打开。麻醉师最常使用喉罩以便在手术期间以及用于无意识患者的院前设置(例如由护理人员和紧急医疗技术人员来设置)的情况下将氧气或麻醉气体引导至患者的肺部。喉罩通常包括柔性气道导管结构和具有可膨胀气囊(也称为套箍)的罩,柔性气道导管结构限定气道以便从源引导氧气或空气,具有可膨胀气囊的罩在气道导管结构的远端端部处连接到气道导管结构,具有可膨胀气囊的罩能够通过患者的嘴、顺着气管向下插入,并且一旦展开就在声门的顶部上形成气密密封,以便允许能够被医疗服务提供者管理的安全的气道。
不管是使用ETT、气管切开插管还是喉罩进行机械通气,都需要注意尽量防止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从防止VAP的观点来看,在机械通气中,对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的可膨胀气囊的压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的可膨胀气囊在补偿通气量以及防止分泌物围绕气囊泄漏到呼吸道方面扮演这重要角色,维持适当的气囊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的可膨胀气囊内的压力应当足够高以防止气囊与气道之间漏气(这种漏气将使得机械通气失效) 并且防止分泌物从咽部朝向下气道流动以便降低VAP的出现。另一方面,过高的气囊压力又会损坏气管黏膜,这显然不是所期望的。
由于例如气囊的自然/自发空气泄漏导致气囊压力降低之类的情况,在首次充气后不借助于外部设备难以维持气囊内的压力。因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该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与 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的可膨胀气囊气体连通地连接以用于对 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的可膨胀气囊内的压力进行管理,所述管理包括对气囊进行充气、抽气或者将气囊内的压力维持在预定目标压力。例如,一些现有技术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利用气压计间歇地监控气囊压力并利用泵调节气囊压力,以将气囊内的压力维持在例如介于20-30厘米水柱(cmH2O)的压力以使得气囊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最小化。此外,医护人员还可以对这些现有技术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进行设置,以便设定气囊的目标压力。
尽管这些现有技术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允许医护人员设定气囊的目标压力并且能够将气囊压力维持在目标压力,但是,现有技术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都设计成在开机后自动进行压力管理,特别是对气囊自动进行充气操作,目的是能够尽快将气囊压力充气至目标压力。
这种开机后就自动充气的工作模式是建立在医护人员已经将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设置就位(例如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已经与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连接完成)并且所连接的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的气囊内的压力低于目标压力的前提条件下。
但是,现实中,存在医护人员尚未将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设置就位,例如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尚未与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连接的情况下就将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开机的情况。这时,由于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尚未与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连接而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已经开始充气操作,导致充气泄漏,因而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开始报警,这种报警会影响工作中的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此外,还存在将气囊压力管理设备重新连接到已经布置就位并且气囊压力已经被充气到目标压力的ETT、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开机后自动开始对气囊进行充气操作会导致气囊内的压力短瞬间高于目标压力从而可能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增大VAP风险。
另外,现有技术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在开机后由医护人员通过按压“+”、“-”之类的调节按钮步进式地设定气囊的目标压力。当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开机后,医护人员需要多次按压调节按钮来设定目标压力,导致操作麻烦。
此外,在现有技术的设备中拔管压力(要对患者进行拔管时设定的气囊目标压力)通常被设定为零,这需要医护人员利用注射器等对气囊进行进一步抽气。如果医护人员忘记使用注射器对气囊进行进一步抽气而直接进行拔管,由于气囊尚未充分/完全放气,可能会对气道,特别是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该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能够与气管内导管、气管切开插管或喉罩的气囊气体连通地连接以管理所述气囊内的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端口,所述端口能够与所述气囊气体连通地连接;泵组件,所述泵组件被构造成与所述端口连接,从而经由所述端口对所述气囊充气或抽气;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被构造成检测与所述端口气体连通的所述气囊内的压力;其中,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在刚开机的情况下处于检测模式,在检测模式中,所述传感器组件检测与所述端口气体连通的所述气囊内的压力,所述泵组件停机或者泵组件与所述端口的气体连通被断开,从而既不对气囊充气,也不对所述气囊抽气。
优选地,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包括压力设定-充气操作构件,当压力设定-充气操作构件被致动时,所述气囊要被充气到的目标压力设定为预定正压力,同时所述泵组件开始操作以将所述气囊内充气至所述预定正压力。
优选地,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还包括目标压力调节构件,用于调节或设定与所述端口气体连通的所述气囊要被充气到的目标压力;并且当所述目标压力调节构件被致动时,所述泵组件操作从而使所述气囊内的压力达到经调节或设定的目标压力。
优选地,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包括抽气操作构件,当所述抽气操作构件被致动时,所述气囊要被抽气到的目标压力被设定为预定负压力并且所述泵组件开始操作以将所述气囊内的压力抽气至所述预定负压力。
优选地,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还包括警报部,在所述抽气操作构件被致动后并且所述泵组件进行抽气操作预定时间长度后,当所述传感器组件检测到所述气囊内的压力仍未达到所述预定负压力时,所述警报部提供警报信号。
优选地,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包括压力保持操作构件,当所述压力保持操作构件被致动时,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处于压力保持模式持续预定时间,在所述压力保持模式下,所述气囊要被充气到的目标压力增加预定值并且所述泵组件操作以将所述气囊进一步充气至增加所述预定值后的目标压力。
优选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两个或更多压力传感器,每个压力传感器均用于检测与所述端口气体连通的所述气囊内的压力;当所述两个或更多压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与另一或其它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的差异超过预定阈值时,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发出警报信号并且所述泵组件停止操作。
优选地,所述泵组件包括两个二位三通阀以及位于两个二位三通阀之间的单个泵和连接两个二位三通阀、所述泵以及所述端口的气体管路,所述二位三通阀为常闭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医疗系统,所述医疗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与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端口连接的延伸管;以及具有气囊的气管内导管、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所述气囊与所述延伸管连接,从而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能够管理所述气囊内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以及医疗系统具有以下优点: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设备一开机就自动充气可能对患者呼吸道黏膜带的损伤,和/或简化操作,和/或保证安全拔管。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特点和优点将借助于下面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来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示例的气管内导管的结构;
图2示出了一种示例的喉罩的结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总体模块构造;
图4以分解立体图的形式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结构;
图5示出了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中的泵组件;
图6-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组装在一起的视图,其中图6-9从不同方向示出了设备的立体图,图10示出了该设备的左视图,图11示出了该设备的前视图,图12 示出了该设备的右视图,图13示出了该设备的后视图,图14示出了该设备的俯视图,图15示出了该设备的仰视图;以及
图16示例性地示出了可以应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前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以及附图中,功能类似地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1示出了一种示例的气管内导管(气管插管)的结构。该气管内导管10包括细长管道1和在管道1的远端附近围绕管道1的可膨胀气囊2。气管内导管10还包括充气管3,该充气管3通到可膨胀气囊 2并且能够与例如现有技术的或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连接以便对可膨胀气囊2进行充气或抽气。在使用中,将气管内导管10插入到患者的气管中。一旦管道定位,可以对气囊2进行充气,使得气囊2的外壁和气道的内部通道形成密封。此外,将管道1的近端连接到呼吸机(未示出),从而给患者机械通气。
图2示出了一种示例的喉罩的结构。该喉罩20包括细长管道1 和在管道1的远端处的套箍状的可膨胀气囊3。喉罩20还包括充气管 3,该充气管3通到可膨胀气囊2并且能够与例如现有技术的或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连接以便能够对可膨胀气囊2进行充气或抽气。在使用中,将喉罩20通过患者的嘴顺着气管向下插入直到患者声门。然后,对可膨胀气囊2进行充气,使得气囊与患者声门顶部形成气密密封。此外,将管道1的近端连接到呼吸机(未示出),从而给患者机械通气。
在上述气管内导管或者喉罩的使用中,均涉及对可膨胀气囊2的充气、抽气以及压力管理。
下面参考图3-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总体构造]
下面参考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总体模块构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包括壳体组件10、泵组件20、传感器组件30、电源组件40以及控制器90。壳体组件10包括端口100,气管内导管10或喉罩20的可充气气囊2可以通过延伸管与端口100连接。泵组件20也与端口100气体连通的连接以便经由所述端口100、所述延伸管与所述可充气气囊2气体连通,从而能够对可充气气囊2进行充气或抽气。传感器组件30用于检测端口100内的气体压力从而检测与端口100气体连通的可充气气囊2内的气体压力。电源组件40用于给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供电。控制器90能够控制所述泵组件20的操作。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结构]
下面参考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结构。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 的壳体组件10为两件式,包括能够可拆卸地彼此连接的前壳体101 和后壳体102。当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装配在一起时,两者之间界定一定空间,用于容纳其它零部件。
前壳体101具有中间开口101a,用于将显示器101b(例如液晶显示器)安装在其中。后壳体102也具有开口(未示出),用于安装电源组件40(例如电池40a以及电池后盖40b)。可选地,后壳体102可以没有开口,电池40a安装在壳体组件10内,即前壳体101和后壳体 102之间的空间中,例如固定安装在被容纳在所述空间内的印刷电路板80上。可选地,电池组件40还可以包括交流电组件(未示出),例如电源适配器,以便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能够与交流电源连接,直接使用交流电和/或者利用交流电对电池进行充电。
壳体组件10还具有从前壳体和/或后壳体突出的两件式把手部 102a、102b或单件式把手部,以便于抓持整个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壳体组件10的形状和结构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形状和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其它形状和结构。例如,壳体组件10可以为一件式壳体,该一件式壳体设有中间开口或空间用于容纳诸如显示器、印刷电路板等所有其它零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理解,两个相互装配的部件之间可以设置有例如O形环之类的密封件,例如图4中所示的位于前壳体101和后壳体102之间的O型环103、位于电源组件40与后壳体102之间的O 型环104。
壳体组件10在前壳体101和/或后壳体102的下部处设置有端口 100,该端口100用于经由延伸管70与可充气气囊2气体连通并且用于与泵组件20的管路气体连通。
泵组件20在显示器101b相反的一侧设置在印刷电路板80上。泵组件20包括上部阀20a、下部阀20b、位于上部阀20a与下部阀20b 之间的泵20c以及连接上部阀20a、下部阀20b、泵20c并且通向端口 100的管路,如图5所示。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部阀20a、下部阀20b为三通二位阀。每个阀均为常闭阀。这样,即使断电,也不会导致气囊内的气体和大气相连而导致漏气。图5示出了一种示意性的泵组件的管路布置,其中,泵20c的两侧通过管路分别连接至上部阀20a和下部阀20b,上部阀20a的另一侧(泵的相反侧)和下部阀20b的另一侧(泵的相反侧)通过管路彼此连接并且经由共同的管路连接到壳体组件的端口 100。
图5的部分(a)示出了泵组件20进行充气操作时各阀的位置和空气流动。如图5的部分(a)所示,当泵组件20进行充气操作时:上部阀20a处于激活位置,在激活位置中允许空气从上部阀20a的一侧(泵侧)经过上部阀流到另一侧(端口100侧)(并流向端口100),并且上部阀20a相对于环境空气闭合;下部阀20b处于关闭位置,在关闭位置中,下部阀20b不允许空气从上部阀的一侧经过下部阀流向另一侧,即,下部阀20b相对于端口100侧关闭,但是下部阀20b相对于环境空气打开,从而将环境空气借助于泵20c经由下部阀20b抽入,经由上部阀20a泵向端口100,从而对可充气气囊2进行充气。
图5的部分(b)示出了泵组件20进行抽气操作时各阀的位置和空气流动。如图5的部分(b)所示,当泵组件20进行抽气操作时:上部阀20a处于关闭位置,即,上部阀20a不允许空气从一侧(泵侧) 经过阀流到另一侧(端口100侧),但是相对于环境空气打开,即允许空气从泵侧流到环境中;下部阀20b处于激活位置,即,下部阀20b 允许空气从一侧(端口100侧)流向另一侧(泵侧),下部阀20相对于环境空气关闭,从而泵操作时,空气从端口100侧(即,从气囊2) 被抽吸经由下部阀20b、泵20c并且从上部阀20a排出到环境中,从而对气囊2进行抽气。
如图5的部分(c)示出了泵组件20处于隔离状态时各阀的位置和空气流动。如图5的部分(c)所示,当泵组件20被隔离,即既不需要进行充气操作也不需要进行抽气操作时,上部阀20a和下部阀20b 都处于关闭位置,均不允许空气从一侧经过阀流到另一侧,均与环境相通。
利用如图5所示的泵组件20,可以仅使用单向泵来进行充气和抽气操作,不需要切换泵的操作方向(切换泵的操作方向会因起动功率较高而产生相对较高的能耗)。例如可以采用直流薄膜泵。
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采用其它的泵组件,只要该泵组件能够受控地进行抽气操作和充气操作即可。
如图5所示,在泵组件20的通向端口100的管路上连接有传感器组件30。传感器组件30用于检测通向端口100的管路中的压力,从而检测与端口100气体连通的气囊2内的压力。传感器组件30可以是单个压力传感器。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两个压力传感器,如图 5所示。在检测气囊2的压力期间,比较两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以判断传感器组件30的输出是否正确。当两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差异超过预定范围时,控制器90确定至少一个传感器损坏或者失灵,并且控制泵组件20使之停止操作,同时设备发出传感器损坏或者失灵的警报,例如通过设置在设备的前面板上的警报部(例如警报灯或者警报铃或者显示器上的警报信号)。
控制器(未示出)以及各种电路设置在印刷电路板80上。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输入信号控制泵组件的操作、显示器的显示等。
图6-15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组装在一起的视图,其中图6-9从不同方向示出了设备的立体图,图10示出了该设备的左视图,图11示出了该设备的前视图,图12示出了该设备的右视图,图13示出了该设备的后视图,图14 示出了该设备的俯视图,图15示出了该设备的仰视图,其中与上面描述的部件功能相同或类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6-15所示的设备还设置有夹具110,用于将设备固定或者安装于其它结构上。所示的设备具有单件式的壳体和与壳体整体形成的把手部。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前面板上的各种操作构件]
参考图16介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 1000的其它构件,这些构件通常设置在设备前面板上,以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图16示出的前面板的形状和设置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6所示,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的前面板上具有显示器 101b,用于显示各种信息,例如传感器组件检测到的气囊压力、设定的目标压力、电池电量、电源连接状态等信息。前面板上还设置有电源按钮50,短时间(例如1-2秒以内)按压电源按钮50将启动电源,使得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开机,而长按(例如持续3-5秒)电源按钮50将关闭电源从而使得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关机。可选地,前面板上也可以设置单独的开机按钮和关机按钮。
当电源按钮50被按压使得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开机时,泵组件20不操作,即,既不对气囊进行充气也不对气囊进行抽气:例如泵组件20(更具体地,泵20c)停机,或者泵组件20与端口100的气体连通被断开,这可以通过控制上部阀20a和下部阀20b使得泵组件20处于如图5的部分(c)所示的隔离状态来实现。此时,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处于检测模式,在该检测模式下,传感器组件30检测气囊 2内的压力,并且检测到的压力显示在显示器101b上,但是泵组件20 既不对气囊进行充气也不对气囊进行抽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在开机时仅检测气囊内的压力,泵组件20不操作,不自动对气囊进行充气,从而消除了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的现有技术的设备在开机时就自动充气所带来的缺陷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尚未与气囊连接好而导致的漏气报警以及可能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在开机时处于检测模式,此时医护人员可以给患者插管、将延伸管连接到气管内导管或者喉罩、检查连接的完整性以及设置气囊要被充气或抽气到的目标压力 (如下所述)等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在前面板上还设置有充气按钮60作为一键式的压力设定-充气操作构件。当充气按钮50被按压时,气囊要被充气或抽气到的目标压力被直接设置为预定目标值,例如最常用的目标压力值25厘米水柱(cmH2O),并且泵组件20开始充气操作,以将气囊2直接充气至预定目标值。
在现有技术的设备中,医护人员需要多次按压调节按钮“+”、“-”来设置目标压力。而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面板上设置这种一键式的充气按钮60,医护人员不需进行多次按压操作,简化了压力设定和自动充气的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在前面板上也可以如现有技术那样设置有调节按钮60a(“+”)、60b(“-”)作为目标压力调节构件。调节按钮60a、60b用于步进式地调节或设置目标压力。当医护人员需要手动地调节目标压力时,可以使用调节按钮60a、60b来调节目标压力。另外,当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 1000连接到已经插管的患者(患者体内的气管内导管或者喉罩的气囊已经被充气到一定压力)时,目标压力被初始地设定为所连接到的气囊内的实际压力(通过传感器组件30检测),然后医护人员可以利用调节按钮60a、60b手动地设置目标压力。这样,医护人员不需要从零开始通过按压调节按钮来设置目标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按压前述充气按钮60而一键式地进行压力设定和自动充气操作。
此外,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当调节按钮60a或60b被压下时,泵组件20开始操作。换言之,调节按钮60a或60b能够起到调节/设定目标压力和致动泵组件20两种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在前面板上还设置有抽气按钮70作为抽气操作构件。当医护人员决定给患者拔管时,他/ 她可以按压抽气按钮70。此时,目标压力被设定为预定负压力而非零,例如-18厘米水柱(cmH2O),并且泵组件90开始操作以对气囊进行抽气以在气囊实现负压。可选地,当气囊内被抽气到预定负压力时,显示屏上显示的目标压力值清零并且变灰。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设备的前面板上设置抽气按钮70并将气囊抽气至预定负压力可以使得气囊被充分放气并收缩,避免拔管时气囊损伤患者呼吸道黏膜。
当抽气按钮70被按压后持续预定时间后,如果传感器组件30检测到的气囊压力达不到预定负压力,表示气囊抽不到预定负压力,此时设备发出警报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在前面板上还设置有保压按钮80作为压力保持操作构件。在气囊压力已经被充气或者维持在目标压力的状态下,当出于医疗目的而需要临时性地增大气囊压力时,医护人员按压该保压按钮80。此时,设备进入压力保持模式,在该模式下,目标压力将在原先设定的目标压力(例如20cmH2O或者 25cmH2O)的基础上增加预定值(例如5cmH2O),并且泵组件20开始操作以将气囊压力充气至增加的目标压力,并且维持气囊压力处于增加的目标压力持续预定时间(例如5分钟);之后,目标压力恢复至原先设定的目标压力,并且泵组件20将气囊内的压力抽气至原先设定的目标压力。
此外,当设备将要退出压力保持模式时,设备给出相应视觉提醒或者声音提醒,以便医护人员根据需要(例如尚未完成需要气囊压力保持升高的护理时)可以通过再次按压保压按钮80而延长压力保持模式。
当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将气囊内的压力充气到目标压力后,设备1000将处于控制模式,在该控制模式下,持续地或者以预定间隔间歇地比较传感器组件30检测到的气囊压力与设定的目标压力,并且根据两者之间差异控制泵组件进行充气或者抽气操作,以将气囊内的压力维持在目标压力,避免因气囊的自发或者自然漏气导致的气囊压力不足或者因患者自身或者医护人员的不当操作当值的气囊压力升高。
除了提供如前所述的警报(例如传感器损坏或者失灵的警报、抽不到预定负压力的警报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1000还能够提供其它警报,例如设定的目标压力不处于常用压力范围(例如 20-30cmH2O)的警报,开机后长时间处于测量模式的警报(以防止医护人员忘记设定目标压力并且开始充气操作)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前面描述的目标压力、预定压力值、预定负压力、临时升高的压力值、维持气囊压力处于增加的目标压力的预定时间等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者设置,不限于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具体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上面介绍的各种操作按钮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例如可以是触摸式显示器上的触摸操作区域或者虚拟按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面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改进或者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该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能够与气管内导管、气管切开插管或喉罩的气囊气体连通地连接以管理所述气囊内的压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端口,所述端口能够与所述气囊气体连通地连接;
泵组件,所述泵组件被构造成与所述端口连接,从而经由所述端口对所述气囊充气或抽气;
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被构造成检测与所述端口气体连通的所述气囊内的压力;
其中,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在刚开机的情况下处于检测模式,在检测模式中,所述传感器组件检测与所述端口气体连通的所述气囊内的压力,所述泵组件停机或者泵组件与所述端口的气体连通被断开,从而既不对所述气囊充气,也不对所述气囊抽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包括压力设定-充气操作构件,当压力设定-充气操作构件被致动时,所述气囊要被充气到的目标压力被设定为预定正压力,同时所述泵组件开始操作以将所述气囊内充气至所述预定正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还包括目标压力调节构件,用于调节或设定与所述端口气体连通的所述气囊要被充气到的目标压力;并且当所述目标压力调节构件被致动时,所述泵组件操作从而使所述气囊内的压力达到经调节或设定的目标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包括抽气操作构件,当所述抽气操作构件被致动时,所述气囊要被抽气到的目标压力被设定为预定负压力并且所述泵组件开始操作以将所述气囊内的压力抽气至所述预定负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还包括警报部,在所述抽气操作构件被致动后并且所述泵组件进行抽气操作预定时间长度后,当所述传感器组件检测到所述气囊内的压力仍未达到所述预定负压力时,所述警报部提供警报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的所述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包括压力保持操作构件,当所述压力保持操作构件被致动时,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处于压力保持模式持续预定时间,在所述压力保持模式下,所述气囊要被充气到的目标压力增加预定值并且所述泵组件操作以将所述气囊进一步充气至增加所述预定值后的目标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的所述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两个或更多压力传感器,每个压力传感器均用于检测与所述端口气体连通的所述气囊内的压力;当所述两个或更多压力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与另一或其它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的差异超过预定阈值时,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发出警报信号并且使所述泵组件停止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件包括两个二位三通阀以及位于两个二位三通阀之间的单个泵和连接两个二位三通阀、所述单个泵以及所述端口的气体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二位三通阀均为常闭阀。
10.一种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系统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囊压力管理设备;
与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的端口连接的延伸管;以及
具有气囊的气管内导管、气管切开插管或者喉罩,所述气囊与所述延伸管连接,从而所述气囊压力管理设备能够管理所述气囊内的压力。
CN201920789867.8U 2019-05-29 2019-05-29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以及医疗系统 Active CN2116111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9867.8U CN211611191U (zh) 2019-05-29 2019-05-29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以及医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9867.8U CN211611191U (zh) 2019-05-29 2019-05-29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以及医疗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11191U true CN211611191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16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9867.8U Active CN211611191U (zh) 2019-05-29 2019-05-29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以及医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111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18969B1 (en) System for intubation
US7686019B2 (en) Auto-inflation cuffs
US4565194A (en) Tracheal tube for artificial respiration
EP1061983B1 (en) Endotracheal tube for selective bronchial occlusion
US4471775A (en) Endotracheal tube cuff synchronizing system
EP2788060B1 (en) Apparatus for improved assisted ventilation
US5853004A (en) Pharyngeal bulb airway
CN111068156B (zh) 呼吸机用气囊压力调节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89465B (zh) 用于控制气管套囊的压力的装置和正压呼吸机
US4538605A (en) Anesthetic apparatus
WO2018045555A1 (en)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for cuffed endotracheal tubes and laryngeal masks
CN211611191U (zh) 气囊压力管理设备以及医疗系统
CA2893377C (en) Endotracheal tube having outer and inner cannulae
US5265593A (en) Balloon-tipped catheter venti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having rhythmically inflated and deflated balloon
JP2000152995A (ja) 薄型人工気道装置
CN109125871B (zh) 自动声控调节气囊气压的气管插管装置
CN114432559A (zh) 一种压差稳定的通气导管及连接装置
CN209734696U (zh) 一种带有电子气压检测装置的喉罩
CN116966383A (zh) 监测调整维持人工气道气囊压的方法及其设备
CN207412484U (zh) 双囊交替充放气气道管理系统
CN218515989U (zh) 气管插管导管气囊气压监测装置
CN218356900U (zh) 人工气道监测仪
CN212395567U (zh) 一种配合气管导管经鼻插管的喉罩装置及辅助通气系统
CN218106527U (zh) 一种防止气道狭窄的多功能气管插管导管
CN215875856U (zh) 一种闭环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监测和调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