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8791U - 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及置物架 - Google Patents

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及置物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8791U
CN211608791U CN201922442073.7U CN201922442073U CN211608791U CN 211608791 U CN211608791 U CN 211608791U CN 201922442073 U CN201922442073 U CN 201922442073U CN 211608791 U CN211608791 U CN 211608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y
lower tray
upper tray
surrounding edge
mounting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420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鼎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ingda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ingd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ingd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ingd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420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8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8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8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及置物架,置物架包括上托盘、下托盘、立柱和脚架,所述上托盘和下托盘按深度方向插入重合,立柱和脚架能收纳于上托盘和下托盘内。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包括四边形的上托盘和下托盘,上托盘和下托盘的四周包有围边,围边上设有开口槽,上托盘和下托盘设有的盘口相对错位,上托盘和下托盘按深度方向插入,上托盘和下托盘深度方向重合收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上托盘与下托盘能开口相对盖合,缩小上托盘与下托盘的所占空间;置物架拆分后,包括的立柱、把手及脚架可收纳于盖合的上托盘与下托盘内,避免遗失。

Description

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及置物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重合收纳的置物架,尤其涉及一种置物架的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置物架大小由置物板大小及置物架层数决定,可拆卸式安装的置物架拆分后的部件收纳或邮寄时会出现散落的现象,容易遗失部件。
如公开号为CN204698131U的一种多功能置物架,其包括支撑立柱、托板护框和承托板,承托板四周焊接有托板护框,但承托板与承托板间无法叠合收纳,拆分后的各部件占据面积大,收纳不便且部件易遗失。
因此,如何在有限大小的置物板情况下,拆分或邮寄时缩小置物架所占空间大小,及置物架各部件收纳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进一步地提供一种拆分后可收纳部件的置物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包括四边形的上托盘和下托盘,其特征在于,上托盘和下托盘的长宽一致,上托盘和下托盘的四周包有围边,上托盘和下托盘设有的盘口相对,上托盘或下托盘围边上设有开口槽,上托盘和下托盘以深度方向插入,开口槽插合在下托盘或上托盘相对的围边上,上托盘和下托盘的盘口位置相对错位,上托盘和下托盘深度方向重合收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上托盘和下托盘的盘口围边上均设有内翻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内翻边相对上托盘或下托盘的盘身朝内,且与围边形成U形,U形开口朝向上托盘或下托盘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上托盘或下托盘设有至少两道开口槽,开口槽位于相邻的两条围边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开口槽位于上托盘或下托盘的两对角处,开口槽盘口方向垂直于所在围边,开口槽的槽边与另外相邻的围边的内翻边齐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开口槽的底部与上托盘或下托盘的内底底部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题,置物架,包括上托盘、下托盘、立柱和脚架,所述上托盘和下托盘以深度方向插入重合,立柱和脚架能收纳于上托盘和下托盘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上托盘或下托盘的相邻围边相接形成边角,边角内设有三角垫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上托盘和下托盘的围边靠近边角的一端,均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且与三角垫片上的安装孔对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上托盘或下托盘内的三角垫片分别与立柱的两端配合,夹合上托盘和或下托盘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上托盘与下托盘能开口相对盖合,缩小上托盘与下托盘的所占空间;置物架拆分后,包括的立柱、把手及脚架可收纳于盖合的上托盘与下托盘内,避免遗失。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上下托盘重合收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下托盘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上下托盘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置物架拆分后收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上托盘或下托盘配用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下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二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脚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现有置物架拆分收纳或邮寄时,各部件一般装袋或用绳捆绑包装,然而包装袋/绳破损易造成部件遗失,并且置物架的置物板/托盘只能重叠收纳或包装,所占空间大或所需包装材料用量大。
本实施例主要对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如图1-3所示,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2,包括上托盘1和下托盘2,上托盘1和下托盘2的长宽一致,呈方体结构,上托盘1和下托盘2四周包有围边3,围边3上设有内翻边3-1,内翻边3-1相对围边3朝向上托盘1或下托盘2盘身内,内翻边3-1与围边3呈U形,U形开口朝向上托盘1或下托盘2的底部。
上托盘1或下托盘2的围边3上开有至少两道开口槽3-2,上托盘1或下托盘2的两条相邻围边3相接形成边角4,开口槽3-2的分布有如下几种形式:
形式一:设有的两道开口槽3-2设于上托盘1或下托盘2上,开口槽3-2设于相邻的两条围边3上,开口槽3-2分别位于上托盘1或下托盘2的两个相对边角4位置。
形式二:设有的两道开口槽3-2分别设于上托盘1和下托盘2上,上托盘1和下托盘2开口相对,且长宽方向对齐,上托盘1的一条围边3上设有一道开口槽3-2,下托盘2上的开口槽3-2设于与上托盘1开有开口槽3-2的相对围边3相邻的围边3上。
两道开口槽3-2的位置及方向关系:开口槽3-2开口方向垂直于所在围边3,开口槽3-2的底部与上托盘1或下托盘2的内底底部齐平,且开口槽3-2的槽边与所在围边3另外相邻的围边3内翻边3-1齐平。
上托盘1和下托盘2重合收纳时,上托盘1和下托盘2内部中空,上托盘1和下托盘2设有的开口相对,长宽相对,沿上托盘1或下托盘2上设有的开口槽3-2插合在下托盘2或上托盘1相对的围边3上,上托盘1和下托盘2部分重合收纳。
上托盘1和下托盘2重合时,裸露在外的上托盘1和下托盘2部分为围边3及内翻边3-1,上托盘1和下托盘2的高度重合,未重合部分为上托盘1和下托盘2的底面,受上托盘1和下托盘2的底部厚度影响。
上托盘1与下托盘2为钣金件折弯成型,边角4位置通过焊接连接。
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2具体应用于置物架,具体阐述如下:
实施例一
如图4-8所示,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2具体应用于置物架的实施例一,包括上托盘1、下托盘2和立柱7,置物架各部件拆分后能放置在重合收纳的下托盘2和下托盘2内。
上托盘1和下托盘2的边角4处均设有第一安装孔5,第一安装孔5位于上托盘1或下托盘2的围边3上,且每块围边3上至少设有四个第一安装孔5,两个第一安装孔5为一组,分别位于围边3与相邻围边3相接边角4的两端,而上托盘1或下托盘2开有开口槽3-2的围边3仅设有一组第一安装孔5,且第一安装孔5与开口槽3-2分别位于围边3的两端,开口槽3-2取代一组第一安装孔5使用。
上托盘1和下托盘2内设有垫片6,垫片6为形状呈三角状的第一垫片6-1,第一垫片6-1由一钣金件从中间折弯形成两个板面6-4,两个板面6-4间垂直或成一定角度,两个板面6-4即第一垫片6-1配合于上托盘1或下托盘2内的边角4处。
两个板面6-4上各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6-3,第一垫片6-1位于上托盘1或下托盘2的四个边角4位置,第二安装孔6-3与上托盘1或下托盘2的第一安装孔5对齐,而开口槽3-2取代一组第一安装孔5位置处,第一垫片6-1所在板面6-4上的第二安装孔6-3裸露,且板面6-4的宽度大于开口槽3-2的宽度,该板面6-4抵于开口槽3-2所在的围边3上。
上托盘1与下托盘2通过立柱7连接,立柱7至少设有四根,分别位于立柱7的上端与下端,立柱7由一钣金件折弯成型,形成两边柱相连的立柱7,立柱7呈三角状,两边柱间垂直或成一定角度,两边柱即立柱7包在上托盘1和下托盘2的边角4位置处,立柱7与上托盘1和下托盘2配合安装。
立柱7的两边柱上端设有翻边7-3,两立柱7上的翻边7-3方向朝内,立柱7的两边柱长度方向上设有折边7-4,翻边7-3与折边7-4间留有间槽7-5,上托盘1的边角4套和在两边柱内,上托盘1位于间槽7-5位置,立柱7的翻边7-3抵于上托盘1的内翻边3-1上,折边7-4的上端抵于上托盘1的底部,间槽7-5内的两边柱上各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安装孔7-1,间槽7-5内的两边柱包裹在上托盘1边角4外侧,与上托盘1及第一垫片6-1的安装孔对齐,插入螺栓,旋上螺母安装。
立柱7的下端延伸设有脚架7-6,脚架7-6与折边7-4间的两边柱包裹在下托盘2边角4外侧,折边7-4下端抵于下托盘2的翻边7-3上,脚架7-6与折边7-4间的两边柱上各设有至少两个第四安装孔7-2,与下托盘2及第一垫片6-1的安装孔对齐,插入螺栓,旋上螺母安装。
立柱7配合于上托盘1或下托盘2边角4处的开口槽3-2时,立柱7的一边柱外包住开口槽3-2,立柱7的边柱宽度宽于开口槽3-2宽度。
第一垫片6-1位于上托盘1或下托盘2内的边角4,与上托盘1、下托盘2和立柱7配合,插入螺栓,旋上螺母,锁紧垫片6、上托盘1、下托盘2和立柱7安装;或第一垫片6-1焊接在上托盘1或下托盘2内的边角4处,上托盘1、下托盘2和立柱7配合,插入螺栓,旋上螺母,锁紧上托盘1、下托盘2和立柱7安装。
实施例二
如图9-13所示,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2具体应用于置物架的实施例二,包括上托盘1、下托盘2、立柱7和脚轮9,置物架各部件拆分后能放置在重合收纳的下托盘2和下托盘2内。
上托盘1和下托盘2的边角4处均设有第一安装孔5,第一安装孔5位于上托盘1或下托盘2的围边3上,且每块围边3上至少设有四个第一安装孔5,两个第一安装孔5为一组,分别位于围边3与相邻围边3相接边角4的两端,而上托盘1或下托盘2开有开口槽3-2的围边3仅设有一组第一安装孔5,且第一安装孔5与开口槽3-2分别位于围边3的两端,开口槽3-2取代一组第一安装孔5使用。
上托盘1内设有第一垫片6-1,第一垫片6-1呈三角状,第一垫片6-1由一钣金件从中间折弯形成两个板面6-4,两个板面6-4间垂直或成一定角度,两个板面6-4即第一垫片6-1配合于上托盘1内的边角4处。
下托盘2内设有第二垫片6-2,第二垫片6-2由以钣金件折弯成型,呈三角状,两板面6-4间接有C形边6-5,C形边6-5内设有C形槽6-6。
第一垫片6-1和第二垫片6-2的两个板面6-4上各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安装孔6-3,第一垫片6-1位于上托盘1的四个边角4位置,第二垫片6-2位于下托盘2的四个边角4位置,第二安装孔6-3与上托盘1或下托盘2的第一安装孔5对齐,而开口槽3-2取代一组第一安装孔5位置处,第一垫片6-1或第二垫片6-2所在板面6-4上的第二安装孔6-3裸露,且板面6-4的宽度大于开口槽3-2的宽度,该板面6-4抵于开口槽3-2所在的围边3上。
上托盘1与下托盘2通过立柱7连接,立柱7至少设有四根,分别位于立柱7的上端与下端,立柱7由一钣金件折弯成型,形成两边柱相连的立柱7,立柱7呈三角状,两边柱间垂直或成一定角度,两边柱即立柱7包在上托盘1和下托盘2的边角4位置处,立柱7与上托盘1和下托盘2配合安装。
立柱7的两边柱上端设有翻边7-3,两立柱7上的翻边7-3方向朝内,立柱7的两边柱长度方向上设有折边7-4,翻边7-3与折边7-4间留有间槽7-5,上托盘1的边角4套和在两边柱内,上托盘1位于间槽7-5位置,立柱7的翻边7-3抵于上托盘1的内翻边3-1上,折边7-4的上端抵于上托盘1的底部,间槽7-5内的两边柱上各设有至少两个第三安装孔7-1,间槽7-5内的两边柱包裹在上托盘1边角4外侧,与上托盘1及第一垫片6-1的安装孔对齐,插入螺栓,旋上螺母安装。
立柱7的折边7-4距离立柱7下端留有一端距离,立柱7下端的两边柱包裹在下托盘2边角4外侧,折边7-4下端抵于下托盘2的翻边7-3上,立柱7下端的两边柱上各设有至少两个第四安装孔7-2,与下托盘2及第二垫片6-2的安装孔对齐,插入螺栓,旋上螺母安装。
立柱7配合于上托盘1或下托盘2边角4处的开口槽3-2时,立柱7的一边柱外包住开口槽3-2,立柱7的边柱宽度宽于开口槽3-2宽度。
第一垫片6-1位于上托盘1的边角4,第二垫片6-2位于下托盘2的边角4,分别与上托盘1、下托盘2和立柱7配合,插入螺栓,旋上螺母,锁紧垫片6、上托盘1、下托盘2和立柱7安装;或第一垫片6-1焊接在上托盘1边角4处,第二垫片6-2焊接在下托盘2内的边角4处,上托盘1、下托盘2和立柱7配合,插入螺栓,旋上螺母,锁紧上托盘1、下托盘2和立柱7安装。
脚轮9安装在下托盘2的底部,下托盘2的边角4底部设有底孔2-1,底孔2-1与第二垫片6-2的C形槽6-6对齐,下托盘2底部抵于脚轮9的连接架9-1上,连接架9-1上设有连接轴9-2,连接轴9-2插入下托盘2底部的底孔2-1,位于第二垫片6-2的C形槽6-6内,C形边6-5上设有固定孔6-7,在固定孔6-7上插入安装螺丝抵于脚轮9的连接轴9-2安装。
脚轮9可取用万向轮、定向轮或刹车轮等。
置物架做工具小车使用时,可在上托盘1的一围边3上对应安装把手8,把手8包括握杆8-1和把手架8-2,把手架8-2至少设有两根,分别位于握杆8-1的两侧,把手架8-2呈三角状,把手架8-2一端与握柄固定,另一端平面与固定在上托盘1和下托盘2相邻边角4的立柱7相连,平面上设有第五安装孔8-3,第五安装孔8-3与立柱7、上托盘1及第一垫片6-1的安装孔对准,插入安装孔,旋上螺母,锁紧第一垫片6-1、上托盘1、立柱7和把手8安装。
若无拆分需要,置物架各部件安装可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及置物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包括四边形的上托盘和下托盘,其特征在于,上托盘和下托盘的长宽一致,上托盘和下托盘的四周包有围边,上托盘和下托盘设有的盘口相对,上托盘或下托盘围边上设有开口槽,上托盘和下托盘以深度方向插入,开口槽插合在下托盘或上托盘相对的围边上,上托盘和下托盘的盘口位置相对错位,上托盘和下托盘深度方向重合收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托盘和下托盘的盘口围边上均设有内翻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翻边相对上托盘或下托盘的盘身朝内,且与围边形成U形,U形开口朝向上托盘或下托盘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托盘或下托盘设有至少两道开口槽,开口槽位于相邻的两条围边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其特征在于,开口槽位于上托盘或下托盘的两对角处,开口槽盘口方向垂直于所在围边,开口槽的槽边与另外相邻的围边的内翻边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底部与上托盘或下托盘的内底底部齐平。
7.置物架,包括上托盘、下托盘、立柱和脚架,所述上托盘和下托盘以深度方向插入重合,立柱和脚架能收纳于上托盘和下托盘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盘或下托盘的相邻围边相接形成边角,边角内设有三角垫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盘和下托盘的围边靠近边角的一端,均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且与三角垫片上的安装孔对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托盘或下托盘内的三角垫片分别与立柱的两端配合,夹合上托盘和或下托盘安装。
CN201922442073.7U 2019-12-30 2019-12-30 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及置物架 Active CN211608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2073.7U CN211608791U (zh) 2019-12-30 2019-12-30 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及置物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42073.7U CN211608791U (zh) 2019-12-30 2019-12-30 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及置物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8791U true CN211608791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3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42073.7U Active CN211608791U (zh) 2019-12-30 2019-12-30 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及置物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87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40881B1 (ko) 종이 포장상자용 앵글
US6564993B1 (en) Tote box with corner enhancers and strengthener clips
JP2007055688A (ja) 液体のための移送兼貯蔵容器
CN211608791U (zh) 可重合收纳的上下托盘及置物架
US6305601B1 (en) Tote box with corner enhancers and top rail
CN108502384B (zh) 一种可拆卸运输的交换箱以及装箱方法
CA2138467A1 (en) Packing shroud
EP2593374B1 (en) Crate
CN103863734A (zh) 运输用集装箱
CN210028571U (zh) 一种物流运输托架
CN213922173U (zh) 一种便于堆垛的围板箱
JP5557182B2 (ja) カートン
KR200468026Y1 (ko) 모서리가 보강된 트레이 박스
JPH0728117Y2 (ja) ロールボックスパレットの連結具
CN220263510U (zh) 一种用于提升堆码强度的包装结构及堆码包装装置
CN219565879U (zh) 一种家具的纸质包装结构
JP5882589B2 (ja) 組立式コンテナ
KR101600399B1 (ko) 팔레트 설치용 조립식 종이 포장 박스
JPS6231429Y2 (zh)
JP3055052U (ja) オートバイ運送用包装箱
JP3523809B2 (ja) 組立式梱包箱の中止め装置
KR200478978Y1 (ko) 적층식 포장 박스
JPH0459214B2 (zh)
KR200475136Y1 (ko) 셀프 스탠딩 백
JPH0644987Y2 (ja) メタルフォーム集束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