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5476U - 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5476U
CN211605476U CN202020418000.4U CN202020418000U CN211605476U CN 211605476 U CN211605476 U CN 211605476U CN 202020418000 U CN202020418000 U CN 202020418000U CN 211605476 U CN211605476 U CN 211605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torsion spring
spring
cable connector
end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1800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赞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ushengke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senke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senke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senke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1800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5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5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5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包括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弹簧圈、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第一插孔包括端部、凸出部以及连接端部和凸出部的连接部,端部设有用于接入外接电缆的第一开口;第二插孔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壳体,壳体一端的开口为第二开口,壳体另一端的开口为第三开口,第二开口用于插入第一插孔的凸出部,第三开口用于插入外接电缆;弹簧圈、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贴附于壳体的内壁,第二扭簧位于第三开口处,弹簧圈位于第二开口处,第一扭簧位于弹簧圈与第二扭簧之间;弹簧圈与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形成并联电路以降低阻抗,从而达到过载更大额定电流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装联中,电缆连接器的应用极其广泛,它是保证电气信号传输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产品。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充电桩、电动车、轨道交通、高铁以及储能等行业广泛需要适用于大电流的电缆连接器。
公布号CN10657582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电绝缘的连接器壳体201202,包括第一电导体的第一电缆,和包括第二电导体的第二电缆。电缆连接器可还包括第一电端子,其包括能够安装到第一电导体的第一端子本体,和包括多个安装端子的第一至少一个安装部分,所述安装端子从第一端子本体伸出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伸出连接器壳体201202。第一至少一个安装部分可经结构设计用于安装到印刷电路板。电缆连接器可还包括第二电端子,其包括能够安装到第二电导体的第二端子本体,和从第二端子本体伸出并且在第一方向上伸出连接器壳体201202的第二至少一个安装部分。第二至少一个安装部分可经结构设计用于安装到印刷电路板。
公布号CN10547067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包括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头导电体,所述插头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连通部,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连通部均为圆柱状,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通过连通部相连接,第一腔体的内壁设置有螺纹;所述插头导电体包括定位套、导电杆和绝缘件,所述导电杆为圆柱状结构,所述导电杆的一端沿所述导电杆的轴线设置有埋孔,所述绝缘件设置有与所述导电杆相匹配的筒体,所述定位套设置有阶梯孔,所述定位套的阶梯孔的小孔端与所述绝缘件相配合,所述定位套的阶梯孔的大孔端由环氧树脂浇注;所述定位套靠近所述大孔端的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腔体的螺纹相啮合的螺纹。
本发明人认为,上述技术方案适用于印刷电路板或起到隔爆的效果,并不适用于大电流电缆,而且其中任一部件损坏,需要更换整个电缆连接器,使得使用成本无法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一方面旨在解决现有电缆连接器技术不适用于大电流电缆的问题;一方面其中任一部件损坏,只需要更换损坏部件即可,无需更换整个电缆连接器,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用于连接大电流电缆,包括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弹簧圈、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
所述第一插孔包括端部、凸出部以及连接所述端部和所述凸出部的连接部,所述端部设有用于接入外接电缆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插孔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壳体,所述壳体一端的开口为第二开口,所述壳体另一端的开口为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插孔的所述凸出部,所述第三开口用于插入外接电缆;
所述弹簧圈、所述第一扭簧以及所述第二扭簧贴附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扭簧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处,所述弹簧圈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一扭簧位于所述弹簧圈与所述第二扭簧之间;
所述弹簧圈与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形成并联电路以降低阻抗,从而达到过载更大额定电流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连接器还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位于所述第一扭簧与所述第二扭簧的接触面,所述隔离件用于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增大接触面积,以便进一步降低阻抗。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环形开口的腔体,所述弹簧圈安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壁以使所述弹簧圈的位置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扭簧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一端带和第二端带,所述第一端带与所述第二端带之间通过第一簧条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簧条为反向扭转呈螺旋状,多个所述第一簧条呈环形均匀排列在所述第一端带和所述第二端带之间,所述第一端带、所述第二端带以及所述第一簧条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扭簧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三端带和第四端带,所述第三端带与所述第四端带之间通过第二簧条连接固定。所述第二簧条为反向扭转呈螺旋状,多个所述第二簧条呈环形均匀排列在所述第三端带和所述第四端带之间,所述第三端带、所述第四端带以及所述第二簧条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环形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第四端带以使所述第二扭簧的位置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螺旋纹,多个所述螺旋纹之间具有一定间隔且呈阶梯状分布于所述第二开口至所述第三开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端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散热。
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沟槽,所述沟槽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弹簧圈与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形成并联电路以降低阻抗,从而达到过载更大额定电流的目的;
第二,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弹簧圈、第一扭簧、第二扭簧、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以及隔离件均为独立结构的部件,其中任何一个部件损坏,只需要更换相应部件即可,不需要更换整个电缆连接器,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另一方向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一插孔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一插孔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一插孔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二插孔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二插孔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二插孔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二插孔安装部件后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的第二插孔安装部件后另一方向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插孔;2、第二插孔;101、第一开口;102、端部;103、连接部;104、凸出部;105、沟槽;201、壳体;203、第二开口;204、第三开口;3、第一固定件;4、弹簧圈;5、第一扭簧;6、第二扭簧;7、隔离件;8、第二固定件;501、第一端带;502、第二端带;503、第一簧条;601、第三端带;602、第四端带;603、第二簧条;8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用于连接大电流电缆,包括第一插孔1、第二插孔2、弹簧圈4、第一扭簧5以及第二扭簧6;
第一插孔1包括端部102、凸出部104以及连接端部102和凸出部104的连接部103,端部102设有用于接入外接电缆的第一开口101;
第二插孔2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壳体201,壳体201一端的开口为第二开口203,壳体201另一端的开口为第三开口204,第二开口203用于插入第一插孔1的凸出部104,第三开口204用于插入外接电缆;
弹簧圈4、第一扭簧5以及第二扭簧6贴附于壳体201的内壁,第二扭簧6位于第三开口204处,弹簧圈4位于第二开口203处,第一扭簧5位于弹簧圈4与第二扭簧6之间;
弹簧圈4与第一扭簧5和第二扭簧6形成并联电路以降低阻抗,从而达到过载更大额定电流的目的。
上述提供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与现有电缆连接器相比,弹簧圈4与第一扭簧5和第二扭簧6形成并联电路以降低阻抗,从而达到过载更大额定电流的目的,解决了电缆连接器不适用于连接大电流电缆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电缆连接器还包括隔离件7,隔离件7位于第一扭簧5与第二扭簧6的接触面,隔离件7用于第一扭簧5和第二扭簧6增大接触面积,以便进一步降低阻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电缆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固定件3,第一固定件3为环形开口的腔体,第一固定件3位于第二开口203处,弹簧圈4安放于第一固定件3内壁以使弹簧圈4的位置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扭簧5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一端带501和第二端带502,第一端带501与第二端带502之间通过第一簧条503连接固定。第一簧条503为反向扭转呈螺旋状,多个第一簧条503呈环形均匀排列在第一端带501和第二端带502之间,第一端带501、第二端带502以及第一簧条503为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扭簧6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三端带601和第四端带602,第三端带601与第四端带602之间通过第二簧条603连接固定。第二簧条603为反向扭转呈螺旋状,多个第二簧条603呈环形均匀排列在第三端带601和第四端带602之间,第三端带601、第四端带602以及第二簧条603为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电缆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固定件8,第二固定件8为环形开口的腔体,第二固定件8位于第三开口204处,第二固定件8的内壁设有凹槽81,凹槽81用于放置第四端带602以使第二扭簧6的位置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壳体201的内壁设有螺旋纹,多个该螺旋纹之间具有一定间隔且呈阶梯状分布于第二开口203至第三开口204之间,该螺纹用于置入第二插孔2的部件:第一固定件3、第一扭簧5、隔离件7、第二扭簧6以及第二固定件8。
具体地,第二插孔2安装部件的步骤如下所述:第一步,将弹簧圈4安装于第一固定件3的内壁;第二步,将第二固定件8从第二开口203放入,使第二固定件8置于第三开口204处,第二固定件8的凹槽81开口向上;第三步,将第二扭簧6从第二开口203放入,使第二扭簧6的第四端带602顶端抵靠于第二固定件8的凹槽81内壁,以使第二扭簧6的位置固定;第四步,将隔离件7从第二开口203放入,使隔离件7的下表面与第三端带601的顶部相贴;第五步,将第二扭簧6从第二开口203放入,使第二端带502的顶部与隔离件7的上表面相贴;第六步,将放置好弹簧圈4的第一固定件3从第二开口203放入,使第一固定件3的底部与第一端带501的顶部相贴。这样,第一固定件3及弹簧圈4、第一扭簧5、隔离件7、第二扭簧6、第二固定件8就依序在第二插孔2内部固定。
使用时,将第一插孔1的凸出部104插入第二插孔2的第二开口203,使第二开口203在第一插孔1的沟槽105处卡紧,需要连接的两根电缆分别插入第一插孔1的第一开口101和第二插孔2的第三开口20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壳体201设有多个通孔,该通孔用于散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端部102设有通孔,该通孔用于散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凸出部104靠近连接部103的一侧设有沟槽105,沟槽105用于固定第二开口203。
优选地,第一插孔1、第二插孔2、弹簧圈4、第一扭簧5、第二扭簧6、第一固定件3、第二固定件8以及隔离件7均为独立结构的部件,其中任何一个部件损坏,只需要更换相应部件即可,不需要更换整个电缆连接器,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大电流电缆,包括第一插孔、第二插孔、弹簧圈、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
所述第一插孔包括端部、凸出部以及连接所述端部和所述凸出部的连接部,所述端部设有用于接入外接电缆的第一开口;
所述第二插孔为两端开口的空心壳体,所述壳体一端的开口为第二开口,所述壳体另一端的开口为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插入所述第一插孔的所述凸出部,所述第三开口用于插入外接电缆;
所述弹簧圈、所述第一扭簧以及所述第二扭簧贴附于所述壳体的内壁,所述第二扭簧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处,所述弹簧圈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一扭簧位于所述弹簧圈与所述第二扭簧之间;
所述弹簧圈与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形成并联电路以降低阻抗,从而达到过载更大额定电流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器还包括隔离件,所述隔离件位于所述第一扭簧与所述第二扭簧的接触面,所述隔离件用于所述第一扭簧和所述第二扭簧增大接触面积,以便进一步降低阻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环形开口的腔体,所述弹簧圈安放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壁以使所述弹簧圈的位置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簧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一端带和第二端带,所述第一端带与所述第二端带之间通过第一簧条连接固定,所述第一簧条为反向扭转呈螺旋状,多个所述第一簧条呈环形均匀排列在所述第一端带和所述第二端带之间,所述第一端带、所述第二端带以及所述第一簧条为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扭簧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三端带和第四端带,所述第三端带与所述第四端带之间通过第二簧条连接固定,所述第二簧条为反向扭转呈螺旋状,多个所述第二簧条呈环形均匀排列在所述第三端带和所述第四端带之间,所述第三端带、所述第四端带以及所述第二簧条为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环形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处,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内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放置所述第四端带以使所述第二扭簧的位置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螺旋纹,多个所述螺旋纹之间具有一定间隔且呈阶梯状分布于所述第二开口至所述第三开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散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散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沟槽,所述沟槽用于固定所述第二开口。
CN202020418000.4U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Active CN211605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8000.4U CN211605476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18000.4U CN211605476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5476U true CN211605476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2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18000.4U Active CN211605476U (zh) 2020-03-27 2020-03-27 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5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97475A1 (en) Audio plug and an audio adapter thereof
US20230223725A1 (en)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6860743B2 (en) Adaptor assembly
CN113451817A (zh) 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US20120113602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filter module
CN211605476U (zh) 一种双接触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CN113451819A (zh) 一种双插孔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CN211507961U (zh) 一种双插孔式结构的电缆连接器
CN208127493U (zh) 用于电子元件的壳体和电保护器
US4611185A (en) Electrical noise filter
CN111355059A (zh) 连接器
CN114374108B (zh)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278412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插座
CN110112587B (zh) 一种电路连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和牙刷马达
CN210040663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06774718U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110649411A (zh) 一种新型弹簧连接器
CN220021663U (zh) 端子结构、连接器及车辆
CN215934000U (zh) 射频同轴线和电子设备
KR100304375B1 (ko) 플라이백 트랜스포머
CN219874057U (zh) 接电组件及包含该接电组件的电连接器
CN219998735U (zh) 开关柜的互联机构
CN217690808U (zh) 一种薄膜电容与二极管一体化结构
CN217640962U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模块
CN219286817U (zh) 网络插座、电路板组件及电子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3, 101, Phase 4 Office Building, Heshuikou Community, Matian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Oushengke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606, No. 1, lougang Avenue, lougang community, Songg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OSENKE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