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4958U - 双电源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双电源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04958U
CN211604958U CN202020325162.3U CN202020325162U CN211604958U CN 211604958 U CN211604958 U CN 211604958U CN 202020325162 U CN202020325162 U CN 202020325162U CN 211604958 U CN211604958 U CN 211604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handle
contact device
main shaft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251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翔宇
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to CN2020203251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04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04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04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外壳;第一触头装置;第二触头装置;手柄齿轮;手柄,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上,并且与手柄齿轮固定连接,使得手柄齿轮能够与手柄一起旋转;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主轴,第一主轴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上;第一齿轮,与第一主轴固定连接并且能够与手柄齿轮啮合;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主轴,第二主轴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上;以及第二齿轮,与第二主轴固定连接并且能够与手柄齿轮啮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设置在手柄齿轮的两侧,并且手柄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至少一个为不完全齿轮。

Description

双电源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双电源转换开关(TSE)用于两路电源之间的转换,以保证重要负载得到连续的供电。双电源转换开关按操作形式可以分为手动转换开关(MTS),遥控转换开关(RTS)和自动转换开关(ATS)三类。
一种类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具有三个工作位置,即接通第一电源的第一电源合闸位置、接通第二电源的第二电源合闸位置、以及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同时分闸的双分位置。双分位置能够满足用户对于延时切换、安全检修等方面的需求。而MTS通常仅在两个工作位置,即电源合闸位置和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结构的具有三工作位置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该双电源转换开关采用不完全齿轮来实现手柄切换开关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三工作位置的手动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用于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进行切换操作,该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外壳;用于与第一电源接通或断开的第一触头装置;用于与第二电源接通或断开的第二触头装置;手柄齿轮;手柄,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上,并且与手柄齿轮固定连接,使得手柄齿轮能够与手柄一起旋转,所述手柄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主轴,所述第一主轴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至第一触头装置,以带动第一触头装置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一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第一齿轮,与第一主轴固定连接并且能够与手柄齿轮啮合;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主轴,所述第二主轴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上,所述第二主轴连接至第二触头装置,以带动第二触头装置在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以及第二齿轮,与第二主轴固定连接并且能够与手柄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设置在手柄齿轮的两侧,并且所述手柄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中的至少一个为不完全齿轮;
当手柄处于第一位置时,此时第一触头装置处于第一电源分闸位置,第二触头装置处于第二电源分闸位置,手柄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当沿第一方向旋转手柄使其朝向第二位置旋转时,手柄齿轮也沿第一方向旋转,从而手柄齿轮与第一齿轮保持啮合并且与第二齿轮分离,第一齿轮随着手柄齿轮而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主轴旋转,最终带动第一触头装置切换至第一电源合闸位置,此时手柄处于第二位置,第二触头装置处于第二电源分闸位置;
当手柄处于第一位置时,当沿第二方向旋转手柄使其朝向第三位置旋转时,手柄齿轮也沿第二方向旋转,从而手柄齿轮与第二齿轮保持啮合并且与第一齿轮分离,第二齿轮随着手柄齿轮而旋转,进而带动第二主轴旋转,最终带动第二触头装置切换至第二电源合闸位置,此时手柄3处于第三位置,第一触头装置处于第一电源分闸位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手柄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三者均为不完全齿轮,并且当手柄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的轮齿与第二齿轮的轮齿彼此相对。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手柄齿轮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范围为60至120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手柄齿轮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大小为90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不完全齿轮,所述手柄齿轮为全齿轮,并且当手柄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的轮齿与第二齿轮的轮齿彼此相对。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范围为60 至120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大小为90 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手柄齿轮为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全齿轮,并且所述手柄齿轮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范围为60至120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手柄齿轮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大小为90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板,与第一主轴固定连接;
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还包括:第一转换机构,配置为驱动第一触头装置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一电源分闸位置之间的切换;以及
第一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主轴连杆和第一直线连杆,所述第一主轴连杆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主轴上,其一端连接至第一驱动板,另一端铰接至第一直线连杆的一端,第一直线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转换机构,所述第一组连杆机构将第一驱动板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一直线连杆的直线运动,
当第一主轴旋转时,第一驱动板也相应旋转,从而驱动第一组连杆机构运动,进而带动第一转换机构运动,最终驱动第一触头装置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一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板,与第二主轴固定连接;
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还包括:
第二转换机构,配置为驱动第二触头装置在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分闸位置之间的切换;以及
第二组连杆机构,包括第二主轴连杆和第二直线连杆,所述第二主轴连杆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主轴上,其一端连接至第二驱动板,另一端铰接至第二直线连杆的一端,第二直线连杆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转换机构,所述第二组连杆机构将第二驱动板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二直线连杆的直线运动,
当第二主轴旋转时,第二驱动板也相应旋转,从而驱动第二组连杆机构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转换机构运动,最终驱动第二触头装置在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触头装置和第二触头装置均为滑动副运动结构,并且第一触头装置和第二触头装置在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的纵向方向上重叠布置;
第一转换机构和第二转换机构围绕垂直于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的连接线的方向对称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双电源转换开关通过不完全齿轮传动,使得手柄可以沿不同方向旋转以致动第一触头装置和第二触头装置的开关切换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采用现有的转换机构来传递运动,制造成本低,易于快速制造和集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不包括外壳)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不包括手柄)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局部立体图;
图4A示出了当手柄处于第一位置时,手柄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位置示意图;
图4B示出了当手柄处于第二位置时,手柄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位置示意图;
图4C示出了当手柄处于第三位置时,手柄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位置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一转换机构和第一触头装置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二转换机构和第二触头装置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一电源分闸位置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一电源合闸位置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列表
1 第一触头装置
2 第二触头装置
3 手柄
4 手柄齿轮
5 第一驱动组件
51 第一主轴
6 第二驱动组件
61 第二主轴
7 第一齿轮
8 第二齿轮
9 第一驱动板
91 第一滑槽
10 第二驱动板
11 第一转换机构
12 第二转换机构
13 第一组连杆机构
131 第一主轴连杆
132 第一直线连杆
14 第二组连杆机构
141 第二主轴连杆
142 第二直线连杆
100 双电源转换开关
101 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双电源转换开关。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不包括外壳)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不包括手柄)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局部立体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立体图。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用于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如图1和图2所示,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
外壳101;
用于与第一电源接通或断开的第一触头装置1;
用于与第二电源接通或断开的第二触头装置2;
手柄齿轮4;
手柄3,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101上,并且与手柄齿轮4固定连接,使得手柄齿轮4能够与手柄3一起旋转,手柄3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主轴51,第一主轴51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 101上,第一驱动组件5连接至第一触头装置1,以带动第一触头装置1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一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
第一齿轮7,与第一主轴51固定连接并且能够与手柄齿轮4啮合;
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第二主轴61,第二主轴61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 101上,第二主轴61连接至第二触头装置2,以带动第二触头装置2在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以及
第二齿轮8,与第二主轴61固定连接并且能够与手柄齿轮4啮合,
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分别设置在手柄齿轮4的两侧,并且手柄齿轮 4、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中的至少一个为不完全齿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述的“不完全齿轮”有别于常见的圆齿轮,圆齿轮在整个圆周范围内均分布有轮齿,而“不完全齿轮”仅在部分圆周上分布有轮齿,而其他区域不存在轮齿。“不完全齿轮”通常应用于间歇运动的场景。
在本实施例中,当手柄3处于第一位置时,此时第一触头装置1处于第一电源分闸位置,第二触头装置2处于第二电源分闸位置,手柄齿轮4分别与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啮合,当沿第一方向旋转手柄3使其朝向第二位置旋转时,手柄齿轮4也沿第一方向旋转,从而手柄齿轮4与第一齿轮7保持啮合并且与第二齿轮8分离,第一齿轮7随着手柄齿轮4而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主轴51旋转,最终带动第一触头装置1切换至第一电源合闸位置,此时手柄3处于第二位置,第二触头装置2处于第二电源分闸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手柄3处于第一位置时,当沿第二方向旋转手柄3使其朝向第三位置旋转时,手柄齿轮4也沿第二方向旋转,从而手柄齿轮4与第二齿轮8保持啮合并且与第一齿轮7分离,第二齿轮8随着手柄齿轮4而旋转,进而带动第二主轴61旋转,最终带动第二触头装置2切换至第二电源合闸位置,此时手柄3处于第三位置,第一触头装置1处于第一电源分闸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通或合闸位置上,触头装置的动触头接触静触头,此时电源接通负载并向负载供电;在断开或分闸位置上,触头装置的动触头不接触静触头,此时电源与负载断开,且不向负载供电。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手柄齿轮4、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三者均为不完全齿轮,并且当手柄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7的轮齿与第二齿轮8的轮齿彼此相对。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所述的“全齿轮”即常见的圆齿轮,其在整个圆周范围内均分布有轮齿。
图4A示出了当手柄处于第一位置时,手柄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位置示意图;图4B示出了当手柄处于第二位置时,手柄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位置示意图;图4C示出了当手柄处于第三位置时,手柄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位置示意图。以下将结合图4A至图4C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运动。为了便于描述,图中省略了手柄3,由于手柄3与手柄齿轮4固定连接且共同转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能够用手柄齿轮4的位置来对应描述手柄3的位置。
如图4A所示,手柄3位于第一位置,此时手柄齿轮4同时与第一齿轮 7和第二齿轮8啮合,对应地,第一触头装置1处于第一电源分闸位置,第二触头装置2处于第二电源分闸位置,即此时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处于双分位置与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断开。手柄3和手柄齿轮4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取决于操作者希望接通第一电源还是接通第二电源。
如图4B所示,沿逆时针旋转手柄3使其朝向第二位置旋转,手柄齿轮 4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而手柄齿轮4与第一齿轮7保持啮合并且手柄齿轮4与第二齿轮8分离,第一齿轮7沿顺时针方向随着手柄齿轮4而旋转,进而带动与第一齿轮7固定连接的第一主轴51一起旋转,最终带动与第一主轴51连接的第一触头装置1从第一电源分闸位置切换至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如图4B所示,此时手柄3处于第二位置,而第二齿轮8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第二触头装置2仍处于第二电源分闸位置。因此手柄3在第二位置时,第一电源接通,第二电源断开。
如图4C所示,沿顺时针旋转手柄3使其朝向第三位置旋转,手柄齿轮 4也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而手柄齿轮4与第二齿轮8保持啮合并且手柄齿轮4与第一齿轮7分离,第二齿轮8沿逆时针方向随着手柄齿轮4而旋转,进而与第二齿轮8固定连接的第二主轴61一起旋转,最终带动与第二主轴 61连接的第二触头装置2从第二电源分闸位置切换至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如图4C所示,此时手柄3处于第三位置,而第一齿轮7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第一触头装置1仍处于第一电源分闸位置。因此手柄3在第二位置时,第二电源接通,第一电源断开。
以上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关键运动位置及致动电源开闭的原理。基于以上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的是手柄3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运动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的运动过程相反,即从第二位置此时第一触头装置1处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第二触头装置2处在第二电源分闸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第一触头装置 1处在第一电源分闸位置,第二触头装置2处在第二电源分闸位置,或从第三位置此时第一触头装置1处在第一电源分闸位置,第二触头装置2处在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第一触头装置1处在第一电源分闸位置,第二触头装置2处在第二电源分闸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和手柄齿轮4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范围为60至120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和手柄齿轮4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大小为90度。
再参考图4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分别设置在手柄齿轮4的两侧。在图4A中,第一齿轮7位于手柄齿轮4的下侧,第二齿轮8位于手柄齿轮4的上侧。并且当手柄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7的轮齿与第二齿轮8的轮齿彼此相对。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和手柄齿轮4可以以其他相对位置设置例如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分别设置在手柄齿轮4的左右两侧,只要能实现本公开的前述切换操作即可。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均为不完全齿轮,手柄齿轮4为全齿轮,并且当手柄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7的轮齿与第二齿轮8的轮齿彼此相对。
此时,该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手柄齿轮为全齿轮,而不影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和运动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范围为 60至120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大小为90度。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实施例,手柄齿轮4为不完全齿轮,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均为全齿轮,并且手柄齿轮4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范围为60至120 度。
在本实施例中,手柄齿轮4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大小为90度。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采用不完全齿轮来实现手柄切换开关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转动手柄即可实现三工作位置之间的手动切换。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一转换机构和第一触头装置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二转换机构和第二触头装置的俯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一电源分闸位置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第一电源合闸位置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图1、图3和图5 至图8示例性地描述第一主轴51向第一触头装置1的传动过程以及第二主轴61向第二触头装置2的传动过程。
如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5还包括:第一驱动板9,与第一主轴51 固定连接。
双电源转换开关100还包括:
第一驱动板9,与第一主轴51固定连接;
第一转换机构11,配置为驱动第一触头装置1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一电源分闸位置之间的切换;以及
第一组连杆机构13,包括第一主轴连杆131和第一直线连杆132,第一主轴连杆131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主轴51上,其一端连接至第一驱动板9,另一端铰接至第一直线连杆132的一端,第一直线连杆13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转换机构11,第一组连杆机构13将第一驱动板9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一直线连杆132的直线运动。
例如,当第一主轴51旋转时,第一驱动板9也相应旋转,从而驱动第一组连杆机构13运动,进而带动第一转换机构11运动,最终驱动第一触头装置1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一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6还包括:第二驱动板10,与第二主轴61固定连接。
双电源转换开关100还包括:
第二驱动板10,与第二主轴61固定连接;
第二转换机构12,配置为驱动第二触头装置2在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分闸位置之间的切换;以及
第二组连杆机构14,包括第二主轴连杆141和第二直线连杆142,第二主轴连杆141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主轴61上,其一端连接至第二驱动板10,另一端铰接至第二直线连杆142的一端,第二直线连杆14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转换机构12,第二组连杆机构14将第二驱动板1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二直线连杆142的直线运动。
例如,当第二主轴61旋转时,第二驱动板10也相应旋转,从而驱动第二组连杆机构14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转换机构12运动,最终驱动第二触头装置2在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地,第一触头装置1和第二触头装置2均为滑动副运动结构,并且第一触头装置1和第二触头装置2在第一主轴51和第二主轴61的纵向方向上重叠布置。如图1所示,第一触头装置1叠置在第二触头装置2上。
可选地,第一转换机构11和第二转换机构12围绕垂直于第一主轴51 和第二主轴61的连接线的方向对称布置。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转换机构11和第二转换机构12为结构完全相同的机构,区别仅在于第一转换机构 11和第二转换机构12关于图5和6中的水平线即垂直于第一主轴51和第二主轴61的连接线的方向对称布置。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双电源转换开关采用对称设置的现有的模块化的转换机构来传递运动,制造成本低,易于快速制造和集成。
图7和图8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触头装置1的第一电源分闸位置和第一电源合闸位置。以下将结合图7至8描述第一主轴51 向第一触头装置1的传动过程。
如图7所示,在第一电源分闸位置处,第一转换机构11远离第一触头装置1,此时第一触头装置1内的动触头组件未示出与静触头组件未示出分离,第一电源断开。当逆时针转动手柄3至第二位置时,由前所述可知此时第一主轴51和第一齿轮7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与第一主轴51固定连接的第一驱动板9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主轴连杆 131绕第一主轴51转动,并带动第一直线连杆132水平向右移动,最终带动第一转换机构11朝向第一触头装置1运动,如图8所示,使得第一触头装置1内的动触头组件与静触头组件电连接,第一触头装置1从第一电源分闸位置切换到第一电源合闸位置,第一电源接通。反之,在图8的状态顺时针转动手柄3至第一位置时,各部件运动方向相反,第一触头装置1从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切换到第一电源分闸位置,第一电源断开。
第二主轴61向第二触头装置2的传动过程与第一主轴51类似,在此基于简便的原则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齿轮7和第一驱动板9通过过盈配合、焊接、胶接或注塑成型与第一主轴5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7和第一驱动板9 通过过盈配合与第一主轴51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二齿轮8和第二驱动板10通过过盈配合、焊接、胶接或注塑成型与第二主轴61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8和第二驱动板 10通过过盈配合与第二主轴61固定连接。
本公开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见的其他固定连接方式,例如螺纹连接、螺钉或销钉固定连接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该双电源转换开关通过不完全齿轮传动,使得手柄可以沿不同方向旋转以致动第一触头装置和第二触头装置的开关切换操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采用现有的转换机构来传递运动,制造成本低,易于快速制造和集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或者在本公开实施例揭露的思想下,可轻易想到变化、替换或组合,都应涵盖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100),用于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包括:
外壳(101);
用于与第一电源接通或断开的第一触头装置(1);
用于与第二电源接通或断开的第二触头装置(2);
手柄齿轮(4);
手柄(3),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101)上,并且与手柄齿轮(4)固定连接,使得手柄齿轮(4)能够与手柄(3)一起旋转,所述手柄(3)能够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主轴(51),所述第一主轴(51)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101)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连接至第一触头装置(1),以带动第一触头装置(1)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一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
第一齿轮(7),与第一主轴(51)固定连接并且能够与手柄齿轮(4)啮合;
第二驱动组件(6),包括第二主轴(61),所述第二主轴(61)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101)上,所述第二主轴(61)连接至第二触头装置(2),以带动第二触头装置(2)在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以及
第二齿轮(8),与第二主轴(61)固定连接并且能够与手柄齿轮(4)啮合;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分别设置在手柄齿轮(4)的两侧,并且所述手柄齿轮(4)、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中的至少一个为不完全齿轮;
其中,当手柄(3)处于第一位置时,此时第一触头装置(1)处于第一电源分闸位置,第二触头装置(2)处于第二电源分闸位置,手柄齿轮(4)分别与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啮合,当沿第一方向旋转手柄(3)使其朝向第二位置旋转时,手柄齿轮(4)也沿第一方向旋转,从而手柄齿轮(4)与第一齿轮(7)保持啮合并且与第二齿轮(8)分离,第一齿轮(7) 随着手柄齿轮(4)而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主轴(51)旋转,最终带动第一触头装置(1)切换至第一电源合闸位置,此时手柄(3)处于第二位置,第二触头装置(2)处于第二电源分闸位置;
其中,当手柄(3)处于第一位置时,当沿第二方向旋转手柄(3)使其朝向第三位置旋转时,手柄齿轮(4)也沿第二方向旋转,从而手柄齿轮(4)与第二齿轮(8)保持啮合并且与第一齿轮(7)分离,第二齿轮(8)随着手柄齿轮(4)而旋转,进而带动第二主轴(61)旋转,最终带动第二触头装置(2)切换至第二电源合闸位置,此时手柄(3)处于第三位置,第一触头装置(1)处于第一电源分闸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齿轮(4)、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三者均为不完全齿轮,并且当手柄(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7)的轮齿与第二齿轮(8)的轮齿彼此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和手柄齿轮(4)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范围为60至1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和手柄齿轮(4)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大小为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均为不完全齿轮,所述手柄齿轮(4)为全齿轮,并且当手柄(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7)的轮齿与第二齿轮(8)的轮齿彼此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范围为60至12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大小为9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齿轮(4)为不完全齿轮,所述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8)均为全齿轮,并且所述手柄齿轮(4)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范围为60至120度。
9.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齿轮(4)的轮齿所包围的圆周大小为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5)还包括:第一驱动板(9),与第一主轴(51)固定连接;
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100)还包括:第一转换机构(11),配置为驱动第一触头装置(1)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一电源分闸位置之间的切换;以及
第一组连杆机构(13),包括第一主轴连杆(131)和第一直线连杆(132),所述第一主轴连杆(131)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一主轴(51)上,其一端连接至第一驱动板(9),另一端铰接至第一直线连杆(132)的一端,第一直线连杆(13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一转换机构(11),所述第一组连杆机构(13)将第一驱动板(9)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一直线连杆(132)的直线运动,
其中,当第一主轴(51)旋转时,第一驱动板(9)也相应旋转,从而驱动第一组连杆机构(13)运动,进而带动第一转换机构(11)运动,最终驱动第一触头装置(1)在第一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一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6)还包括:第二驱动板(10),与第二主轴(61)固定连接;
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100)还包括:
第二转换机构(12),配置为驱动第二触头装置(2)在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分闸位置之间的切换;以及
第二组连杆机构(14),包括第二主轴连杆(141)和第二直线连杆(142),所述第二主轴连杆(141)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主轴(61)上,其一端连接至第二驱动板(10),另一端铰接至第二直线连杆(142)的一端,第二直线连杆(14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转换机构(12),所述第二组连杆机构(14)将第二驱动板(1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第二直线连杆(142)的直线运动,
其中,当第二主轴(61)旋转时,第二驱动板(10)也相应旋转,从而驱动第二组连杆机构(14)运动,进而带动第二转换机构(12)运动,最终驱动第二触头装置(2)在第二电源合闸位置和第二电源分闸位置之间切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头装置(1)和第二触头装置(2)均为滑动副运动结构,并且第一触头装置(1)和第二触头装置(2)在第一主轴(51)和第二主轴(61) 的纵向方向上重叠布置;
其中,第一转换机构(11)和第二转换机构(12)围绕垂直于第一主轴(51)和第二主轴(61)的连接线的方向对称布置。
CN202020325162.3U 2020-03-16 2020-03-16 双电源转换开关 Active CN211604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5162.3U CN211604958U (zh) 2020-03-16 2020-03-16 双电源转换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5162.3U CN211604958U (zh) 2020-03-16 2020-03-16 双电源转换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04958U true CN211604958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2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25162.3U Active CN211604958U (zh) 2020-03-16 2020-03-16 双电源转换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04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72541A1 (zh) 开关设备用电动操动机构
KR20130035171A (ko) 3위치 개폐기용 조작기
CN203607267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传动机构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11604958U (zh) 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1858440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03617171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CN102623218B (zh) 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09526014U (zh) 辅助开关的传动机构
CN209766339U (zh) 小型断路器分合闸驱动装置
CN109346388B (zh) 一种带有电动操作装置的断路器
JP2024503818A (ja) 変速機シフトパーキング構造及び新エネルギー自動車
CN210606998U (zh) 一种涡轮槽板传动结构双电机三工位机构
CN107425424B (zh) 开关柜及其操作机构、联动机构
CN219958807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转换开关
CN110010385A (zh) 辅助开关的传动机构
CN216519867U (zh) 一种具备紧急速度的电动执行机构
CN219534321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转换开关
CN206657788U (zh) 一种断路器及其分合闸装置
CN219534322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转换开关
CN112735872B (zh) 开关传动装置
CN111009430A (zh) 一种快速安全开关
KR100448001B1 (ko) 전력용 부하개폐기의 조작장치
CN214705752U (zh) 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转换机构
CN215221286U (zh) 一种负荷开关操作手柄的移位装置
CN211404343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