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01210U - 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01210U CN211601210U CN201921852293.0U CN201921852293U CN211601210U CN 211601210 U CN211601210 U CN 211601210U CN 201921852293 U CN201921852293 U CN 201921852293U CN 211601210 U CN211601210 U CN 2116012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pipe
- tube
- supercooling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该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翅片、集流管、出口管、入口管以及过冷装置,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集流管,所述过冷装置通过所述出口管连通所述集流管;所述过冷装置包括过冷管及固定于所述过冷管上的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过冷装置置于制冷系统的接水盘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热器,利用冷凝水,使得过冷管中的冷媒过冷度增加,降低了室内侧换热器入口处的冷媒干度,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使得制冷量增高,从而整机性能提高。而且,接触板的设置能够扩大过冷管与冷凝水的接触面积,还具有提高过冷管强度的作用,使过冷管不易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在我国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建筑水平逐渐提升,空调的出现与利用对于城市建筑具有较大的影响,使城市建筑中的温度能够快速有效地得到调节。但是,目前空调的性能以及工作效率仍有不足,如换热效率低等,降低了换热器的制冷量,影响了空调的温度调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该换热器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换热器的制冷量及整机性能。
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管、翅片、集流管、出口管、入口管以及过冷装置,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集流管,所述过冷装置通过所述出口管连通所述集流管;
所述过冷装置包括过冷管及固定于所述过冷管上的至少一个加强板,所述过冷装置置于制冷系统的接水盘内。
如此设置,在换热器工作时,过冷装置能够部分或全部浸没于接水盘内盛有的冷凝水中,因此,过冷管能够充分利用蒸发器流出的冷凝水,实现冷媒的冷却,使过冷度增加,不仅降低了室内侧换热器入口处的冷媒干度,还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整机性能提高。而且加强板的设置能够扩大过冷管与冷凝水的接触面积,还具有提高过冷管强度的作用,使过冷管不易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过冷管靠近所述接水盘的一侧,且所述加强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板之间相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多个加强板能够分别承重,提高过冷管的管路的强度和刚性,还具有节约材料用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的优势,避免应力不均造成的管路变形,使得管路的稳定性提高,从而过冷管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过冷管为U形管,包括一个弯管段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直管段。
如此设置,过冷管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而且管程采用双管程,流程较长、流速较高、传热性能好,承压能力强,便于检修和清洗,且结构简单,造价便宜。
进一步地,所述过冷管为蛇形管,包括多个弯管段及多个直管段,所述多个直管段相互平行,每两个弯管段之间设置一个直管段,每两个直管段之间设置一个弯管段。
如此设置,蛇形管能够进一步加大换热面积,增强管路内流体的局部阻力,增强管内流体的扰动,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过冷管的直管段上。
如此设置,加强板能够提高直管段的强度,防止直管段变形,同时提高直管段与水的接触面积,使过冷管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过冷管包括分支接头及多个过冷子管,多个所述过冷子管相互平行,两个所述分支接头与多个所述过冷子管连通。
如此设置,过冷管能够加快流体速度,增强管路内流体的局部阻力,提高换热器的换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过冷管为圆管或椭圆管或扁管。
如此设置,换热器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管路类型的过冷管的优势,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扩大换热器的应用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分支接头为弯曲接头,两个所述过冷子管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弯曲接头;或者,
所述分支接头为直管接头,多个所述过冷子管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直管接头。
如此设置,分支接头具有固定及连通过冷子管的作用,直管接头能够增加连接过冷子管的数量,使得过冷管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能够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制冷量,改善整机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过冷管的多个过冷子管上。
如此设置,加强板能够进一步加强过冷子管的强度,避免管路变形。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所述的换热器。
如此设置,利用上述换热器,制冷系统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使其能够应用于窗式空调器、移动空调或除湿机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的另一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换热器 | 100、100a、100b |
换热管 | 10 |
集流管 | 20 |
出口管 | 30 |
入口管 | 40 |
过冷装置 | 50 |
过冷管 | 501 |
加强板 | 502 |
直管段 | 5011 |
弯管段 | 5012 |
分支接头 | 5013 |
过冷子管 | 5014 |
弯曲接头 | 5013a |
直管接头 | 5013b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换热器10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热器100,作为冷凝器,冷媒通过冷凝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由气态变为液态。该换热器100能够应用于空调、除湿机等领域,显著提高装置的换热效率,优化整机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换热器100,包括换热管10、翅片(图未示)、集流管20、出口管30、入口管40以及过冷装置50,所述换热管10连通所述集流管20,所述过冷装置50通过所述出口管30连通所述集流管20;
所述过冷装置50包括过冷管501及固定于所述过冷管501上的至少一个加强板502,所述过冷装置50置于制冷系统的接水盘(图未示)内。
在换热器100的工作过程中,作为冷凝器,换热器100中的冷媒能够液化放出大量热量,并流入过冷装置50中,室内侧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汇聚到接水盘内,对过冷装置50进行冷却。过冷管501能够部分或全部浸没于盛有冷凝水的接水盘,使得冷媒冷却,过冷度增加。过冷度增加会导致节流后的冷媒干度降低,提高冷媒单位质量制冷量,进而提高空调整机的制冷量,充分利用了低温冷凝水,使换热器100广泛应用于窗式空调器、移动空调或除湿机等具有底部接水盘的装置。
另外,过冷管501与加强板502以面接触的方式连接于接水盘,不仅能够扩大过冷管501与冷凝水的接触面积,还能够提高过冷管501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而且增强了过冷管501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以及换热效率,换热器100优选为微通道换热器100。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换热器100的种类,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换热器100包括圆管翅片换热器、列管换热器、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等换热器中的一种。
换热管10与集流管20连通,不仅能够实现换热器100内流体的流通,还能够起到固定换热管10的作用。而且,过冷管501通过出口管30与集流管20连通,从而实现换热管10与过冷管501的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接水盘与换热器100的集流管20连接,设置于换热器100的底部。由于窗式空调器的打水圈会将冷凝水甩到换热器10上,考虑到冷凝水的排水效果,换热管10可以倾斜放置,有利于冷凝水的滴落,使接水盘内盛有较多的冷凝水,从而过冷管501能够全部浸没于接水盘内,与冷凝水充分接触,提高冷凝水与冷媒的换热量,进而提高整机性能。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换热器100的放置方式,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换热器100可以竖直放置。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接水盘的连接方式,接水盘能够实现冷凝水的承接即可。
为了提高换热器100的使用寿命及耐腐蚀性,换热管10的表面与过冷管501的表面可以增加耐腐蚀涂层,提高管路表面的耐腐蚀性,以延长换热器10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换热器100还包括入口管40,使得换热器100与压缩机连接。
具体的,加强板502固定于过冷管501靠近接水盘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板502主要采用矩形加强板502,通过焊接,使得过冷管501通过固定于矩形加强板502上,以面接触的方式放置于接水盘,能够扩大与冷凝水接触的面积,充分利用冷凝水来增加冷媒的过冷度,降低节流后冷媒的干度。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加强板502的形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加强板502还包括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其他形状中的至少一种。另外,加强板502还可以采用凹槽的结构,其中,凹槽结构能够与过冷管501嵌合,以提高过冷管501的换热面积以及达到固定过冷管501的目的。
可以理解,本实施新型也不限制加强板502的厚度,符合工艺的使用要求即可。
进一步,加强板50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当设置有多个加强板502时,多个所述加强板502之间相间隔设置。多个加强板502能够分别承重,提高过冷管501的管路的强度和刚性,还具有节约材料用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的优势,避免应力不均造成的管路变形,使得管路的稳定性提高,从而过冷管501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过冷管501为U形管,包括一个弯管段5012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直管段5011。其中,U形管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结构简单,造价便宜。而且U形管的双管程的设计,使得管路内的液态制冷剂具有较长的流程及较高的流速,能够提高换热效率,而且U形管的承压能力强,易于检修和清洗。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过冷管501为蛇形管,包括多个弯管段5012及多个直管段5011,多个直管段5011相互平行,每两个弯管段5012之间设置一个直管段5011,每两个直管段5011之间设置一个弯管段5012。蛇形管能够显著提高过冷管501的换热面积,通过与接水盘内的冷凝水充分接触,使得室内侧蒸发器入口处的冷媒干度明显降低,从而提高空调的制冷量。而且蛇形管还增强了管路内流体的局部阻力及管内流体的扰动,能够有效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整机性能。
过冷管501为U形管或蛇形管时,加强板502固定于过冷管501的直管段5011上,能够提高直管段5011的强度,降低过冷管501的管路振动,提高过冷管501的管路稳定性,减缓过冷管501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防止管路断裂,从而提高过冷管501的使用安全性。
请参阅图2至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的换热器100a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另一换热器100b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过冷管501包括分支接头5013及多个过冷子管5014,多个过冷子管5014相互平行,分支接头5013与多个过冷子管5014连通。分支接头5013具有固定及连通过冷子管5014的作用,能够提高液体的注入量,加快液体的流动速度,增强管路内流体的局部阻力,从而实现流体的充分换热,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量。
进一步,过冷管501为圆管或椭圆管或扁管,使得换热器100能够充分利用不同管路类型的过冷管501的优势,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性能,扩大换热器100的应用范围。其中,圆管换热效果好、制造工艺简单,椭圆管具有空气侧阻力小、流体换热系数大、管内热阻小等优势,能够增加管内流体的换热量。扁管则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的特点。
具体的,分支接头5013为弯曲接头5013a,两个过冷子管5014之间设置有两个弯曲接头5013a,以实现管路的连通。其中,弯曲接头5013a包括一个主管路及两个分管路,形成一个类Y形的分支接头5013。或者,分支接头5013为直管接头5013b,多个过冷子管404之间设置有两个直管接头5013b,以实现管路的连通。其中,直管接头5013b包括一个主管路及一个直管的分管路。直管接头5013b能够增加连接过冷子管5014的数量,使得过冷管501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能够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提高制冷量,改善整机性能。
进一步,加强板502固定于过冷管501的多个过冷子管5014上,能够进一步加强过冷子管5014的强度,避免管路变形。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换热器100,换热器100为上述的换热器100。
在制冷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上述的换热器100能够显著增加换热器100出口处的过冷度,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使得制冷系统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使其能够应用于窗式空调器、移动空调或除湿机等领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100),包括换热管(10)、翅片、集流管(20)、出口管(30)、入口管(40)以及过冷装置(50),所述换热管(10)连通所述集流管(20),所述过冷装置(50)通过所述出口管(30)连通所述集流管(20);
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装置(50)包括过冷管(501)及固定于所述过冷管(501)上的至少一个加强板(502),所述过冷装置(50)置于制冷系统的接水盘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502)固定于所述过冷管(501)靠近所述接水盘的一侧,且所述加强板(5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板(502)之间相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管(501)为U形管,包括一个弯管段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直管段(50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管(501)为蛇形管,包括多个弯管段及多个直管段(5011),所述多个直管段(5011)相互平行,每两个弯管段之间设置一个直管段(5011),每两个直管段(5011)之间设置一个弯管段。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502)固定于所述过冷管(501)的直管段(50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管(501)包括分支接头(5013)及多个过冷子管(5014),多个所述过冷子管(5014)相互平行,两个所述分支接头(5013)与多个所述过冷子管(5014)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管(501)为圆管或椭圆管或扁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接头(5013)为弯曲接头(5013a),两个所述过冷子管(5014)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弯曲接头(5013a);或者,
所述分支接头(5013)为直管接头(5013b),多个所述过冷子管(5014)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直管接头(5013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502)固定于所述过冷管(501)的多个过冷子管(5014)上。
10.一种制冷系统,包括换热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0)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52293.0U CN21160121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52293.0U CN21160121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01210U true CN211601210U (zh) | 2020-09-29 |
Family
ID=72586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52293.0U Active CN211601210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01210U (zh) |
-
2019
- 2019-10-31 CN CN201921852293.0U patent/CN2116012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21760B (zh) | 一种平行流冷暖空调器及其处理方法 | |
CN101270933A (zh) | 地源热泵空调/制冷复合系统 | |
CN201368619Y (zh) | 一种热泵型平行流换热器 | |
CN104457034A (zh)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14581930U (zh) | 微细管热交换器用铜管路结构及应用其的热交换器 | |
CN101298951A (zh) | 一种带自分液结构的穿片式微通道换热器 | |
CN212179051U (zh) | 空调器 | |
CN211601210U (zh) | 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
CN217383368U (zh) | 换热器 | |
CN215216776U (zh) | 蒸发器 | |
CN216592327U (zh) | 蛇形管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 | |
CN215984104U (zh) | 换热器 | |
CN204227760U (zh)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104406332A (zh) | 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器 | |
CN213747274U (zh) | 组合式换热器 | |
CN211551843U (zh) |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463271U (zh) | 一种环形c形口微通道平行流热交换器 | |
CN116255843A (zh) | 一种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 |
CN210624738U (zh) | 换热器、空调器、空调系统 | |
CN201852375U (zh) | 一种空调冷凝器 | |
CN203605546U (zh) | 一种水冷过冷器及具有该水冷过冷器的空调系统 | |
CN209744758U (zh) | 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及空调器 | |
CN219243739U (zh) | 换热器和空调 | |
CN219199350U (zh) |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7004685U (zh) |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