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83679U - 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83679U
CN211583679U CN202020130396.2U CN202020130396U CN211583679U CN 211583679 U CN211583679 U CN 211583679U CN 202020130396 U CN202020130396 U CN 202020130396U CN 211583679 U CN211583679 U CN 211583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ion cage
extension
base
permanent magnet
lead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03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党晨珀
陈可夫
卢一玮
衣桂荣
李慎松
邓银栓
周鹏
杨巧巧
梁文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970th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Chinese Pla
Original Assignee
970th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Chinese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970th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Chinese Pla filed Critical 970th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Of Chinese Pla
Priority to CN20202013039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83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83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83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所述融合器为体内植入部件,植入部件设置在半椎体畸形凹陷部,植入部件与体内接触部使用钛合金,融合器包括延伸部和底座,延伸部和底座之间中心位置通过丝杠连接,延伸部与丝杠上端部之间转动连接,底座上设置有外壳,外壳内上部丝杠周边设置有丝杠螺母,丝杠下部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减速机下部设置有输入端,输入端上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与体外磁控驱动装置匹配,本实用新型能够使脊柱的前柱形成支撑,使承力位置更加合理,免去了半椎体去除手术,同时减少手术次数,免去了多次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融合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半椎体畸形是导致先天性脊柱畸形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这种疾病发病早、进展快、容易形成严重的脊椎畸形,会造成整体躯干失去平衡,还会导致心肺功能、神经功能的损伤,极大的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增加其社会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对于半椎体畸形的患者,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半椎体切除手术,这种治疗方式创伤大,恢复慢,儿童半椎体畸形患者术后对于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椎弓根螺钉技术的问世及发展,半椎体矫正术因具有矫形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而逐渐发展,并成为主流术式之一。目前可以通过脊柱融合手术或生长棒矫正畸形手术:融合手术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而一般的生长棒手术需要定期调解生长棒的长度,需要多次手术。
生长棒是在患者脊柱两侧或单侧植入以这个支撑系统,支撑系统通过螺钉固定在脊柱上,对脊柱侧弯畸形进行矫正,以此同时,该系统还具有能够纵向延伸的机构,一方面可以沿着纵向支撑脊柱,另外还可随着脊柱的生长而延长,常用的生长棒系统是由上下两个棒组成,两者之间用多米诺连接块连接,两棒在连接处预留延长段多米诺连接块的装置在这里起到了“生长阀”的作用,我们的使用经验是多米诺连接块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但是,通常情况下,多米诺连接块放置在胸腰椎交界部位附近比较合理,该部位脊柱在矢状位处于0°位置,延长棒不需要弯度太大。生长棒系统的两端的支撑位置,传统的方法是放置在椎体,上、下两端棒和多米诺连接块置于椎旁肌间,减少皮肤刺激。这种方法需要定期做手术撑开,也就是生长棒随着患儿的生长需要定期多次做手术撑开,直至患儿脊柱不再生长为止,而且生长棒是在脊柱的后方固定的结构,脊柱主要受力来自前柱结构,如果上下棒预弯生理弧度较大的话,棒在通过多米诺连接块时,容易卡住,在以后做撑开延长手术时,延长棒延长不够顺利;如果预防弧度过小,随着生长棒的延长,可能会造成平背畸形。这种方法除了创伤大外,还存在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会造成椎体断裂甚至生长棒断裂等风险。
专利号201821297534.5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侧弯矫形的非接触式电磁驱动无创生长棒,图6是脊柱侧弯矫形的非接触式电磁驱动无创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这种生长棒主要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减少了繁琐的多次住院手术程序,图中,30为连接棒、31为移动体、32为线性丝杠、33为外套筒、34为磁铁、35为外套筒。可利用体外电磁驱动装置,将生长棒延长,但是,该专利主要针对非半椎体畸形的脊柱侧弯进行设计,主要固定在脊柱上,对于半椎体畸形引起的侧弯手术,目前,仍需要进行半锥体的切除并融合,半锥体的切除手术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恢复慢,生长棒有时会断裂,并发症多等缺点。
如何能够在半椎体畸形手术中减少创伤和手术次数,降低术中的神经损伤风险是医务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生长棒随着孩子的生长定期需要做手术撑开,多米诺连接块容易卡住、创伤大;而用于脊柱侧弯矫形的非接触式电磁驱动无创生长棒无法降低半椎体畸形创伤和手术时间,以及生长棒断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其目的是免去半锥体的切除手术,使脊柱的前柱形成支撑,使承力位置更加合理,同时减少手术次数,免去了多次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减小手术创伤和生长棒断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所述融合器为体内植入部件,植入部件设置在半椎体畸形凹陷部,植入部件与体内接触部使用钛合金,融合器包括延伸部和底座,延伸部和底座之间中心位置通过丝杠连接,延伸部与丝杠上端部之间转动连接,底座上设置有外壳,外壳内上部丝杠周边设置有丝杠螺母,丝杠下部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减速机下部设置有输入端,输入端上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与体外磁控驱动装置匹配;
进一步,可调节型融合器的延伸部上端面和底座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矩阵型凹槽,矩阵型凹槽在可调节型融合器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形成多个锥形支撑台,上端面与下端面的面积相等;
进一步,所述外壳和延伸部端部为钛合金部件,丝杠螺母为铜、钛或铜合金、钛合金,可防止外壳与延伸部之间密封连接;
进一步,所述丝杠端部连接有圆盘或圆球体,圆盘或圆球体转动设置在延伸部下部;
进一步,所述永磁体为圆形棒体,圆形棒体包括N\S磁极永磁体,N\S磁极永磁体沿圆形棒体直径分成两部分;
进一步,所述融合器上设置有上下两端的限位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融合器植入体内,可随着儿童生长,定期地在体外利用与之配套的体外磁控驱动装置驱动永磁体转动,延长融合器的丝杠,使融合器的高度与儿童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畸形凹陷部间隙相匹配,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在融合器上设置延伸部和底座,能够在底座内设置永磁体、减速机和丝杠套件,能够在丝杠的带动下增高延伸部,使延伸部支撑脊柱的前部;特别是设置减速机,能够将降低丝杠的延伸速度,防止速度过快带来的肌肉拉伸痛疼或过度延伸对脊髓神经造成牵拉损伤;通过在延伸部上端面和底座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矩阵型凹槽,有利于体内液体或手术时出血从上下端面流出,更有利于锥形支撑台与脊椎畸形凹陷部上下面的接触与支撑,防止水平滑动;通过将永磁体设计为圆形棒体,圆形棒体有N\S磁极永磁体构成,N\S磁极永磁体沿圆形棒体直径分成两部分,有利于利用体外磁控驱动装置驱动,通过在述融合器上设置有上下两端的限位部,可防止融合器过度延长或缩短,损伤儿童脊柱,带来不必要的创伤,通过利用本融合器,可在植入后利用体外磁控驱动装置延伸融合器的高度,可免去半锥体的切除手术,降低出血量,缩短恢复期,免去传统的多次手术调节高度过程,降低了多次麻醉带来的麻醉风险,降低生长棒断裂的可能性,能够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轻松调节患者融合器高度,矫正半椎体畸形,使脊柱的前柱形成支撑,使承力位置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 本实用新型升高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4外壳与延伸部滑动连接部放大示意图。
图5 半椎体畸形中本融合器的利用示意图。
图6脊柱侧弯矫形的非接触式电磁驱动无创生长棒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0-延伸部、10a-延伸部端部、11-丝杠、12-减速机、13-永磁体、13a-永磁体一、13b-永磁体二、14-金属环、15-上端面锥形支撑台、16-圆盘或圆球体、17-上限位部、18-密封部、19-下端面锥形支撑台、20-底座、21-外壳、22-丝杠螺母、23-密封圈、24-下限位部、25-椎体、26-半椎体、27-融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高后的剖面示意图。所述融合器为体内植入部件,植入部件设置在半椎体畸形凹陷部,植入部件与体内接触部使用钛合金,融合器包括延伸部10和底座20,延伸部10和底座20之间中心位置通过丝杠11连接,延伸部10与丝杠11上端部之间转动连接,底座20上设置有外壳21,外壳21内上部丝杠11周边设置有丝杠螺母22,在本实施例中,丝杠螺母22内设置有与罗马主体不同材质的耐磨性金属环14,丝杠11下部与减速机12输出端连接,减速机12下部设置有输入端,输入端上设置有永磁体13,永磁体13包括永磁体一13a和永磁体二13b、永磁体13为圆形棒体,永磁体13沿圆形棒体直径分成两部分,分别为永磁体一13a和永磁体二13b,永磁体一13a和永磁体二13b分别为N磁极和S磁极,永磁体13与体外磁控驱动装置匹配,利用体外磁控驱动装置驱动永磁体13转动,从而利用丝杠11带动延伸部10转动得意升降。
可调节型融合器的延伸部10上端面和底座20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矩阵型凹槽,24a为横向凹槽,24b为纵向凹槽,矩阵型凹槽在可调节型融合器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形成多个锥形支撑台,15为延伸部10上端面锥形支撑台上端面、19为底座20的下端面锥形支撑台,上端面和下端面的面积相等。
图4 为外壳与延伸部滑动连接部放大示意图。具体放大部位为图3中圆圈内。所述外壳21和延伸部端部10a为钛合金部件,丝杠螺母22为铜、钛或铜、钛合金等非顺磁性制品,最好是钛合金制品,外壳21与延伸部10之间密封连接,密封部18设置在外壳21与延伸部10之间的滑动连接部,在此设置有密封圈23,本实施例中将密封圈23设置在延伸部10的一侧。
所述丝杠11端部连接有圆盘16或圆球体,圆盘16或圆球体转动设置在延伸部10下部,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圆盘16,也可以将圆盘设计成球状,转动连接在延伸部下部内,圆盘16或圆球体下端部连接在丝杠11上。
所述融合器上设置有上下两端的限位部。其中,17为上限位部,下方的限位利用下限位部24限位。
图5 为半椎体畸形中本融合器的利用示意图。设置本融合器前,为了是融合器稳定地植入儿童患者体内,根据需要,对半椎体畸形部位上下支撑面进行打磨等加工处理,使上下支撑面保持在水平位置,在半椎体26对面植入植入融合器27,使椎体25保持在相对平行状态下。
植入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脊柱不断地增长,为了支撑脊柱需要利用体外磁控驱动装置定期进行延伸,现有的体外磁控驱动装置可以显示延长尺寸,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延伸。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融合器植入体内,可随着儿童生长,定期地在体外利用与之配套的体外磁控驱动装置驱动永磁体13转动,延长融合器的丝杠11,使融合器的高度与儿童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畸形凹陷部间隙相匹配,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在融合器上设置延伸部10和底座20,能够在底座20内设置永磁体13、减速机12和丝杠11套件,能够在丝杠11的带动下增高延伸部10,使延伸部10支撑脊柱的前部;特别是设置减速机12,能够将降低丝杠11的延伸速度,防止速度过快带来的肌肉拉伸痛疼或过度延伸对脊髓神经造成牵拉损伤;通过在延伸部10上端面和底座20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矩阵型凹槽,有利于体内液体或手术时出血从上下端面流出,更有利于锥形支撑台与脊椎畸形凹陷部上下面的接触与支撑,防止水平滑动;通过将永磁体13设计为圆形棒体,圆形棒体有N\S磁极永磁体13构成,N\S磁极永磁体13沿圆形棒体直径分成两部分,有利于利用体外磁控驱动装置驱动,通过在融合器上设置有上下两端的限位部,可防止融合器过度延长或缩短,损伤儿童脊柱,带来不必要的创伤,可免去半锥体的切除手术,降低出血量,缩短恢复期,免去传统的多次手术调节高度过程,可在植入后利用体外磁控驱动装置延伸融合器的高度,降低了多次麻醉带来的麻醉风险,降低生长棒断裂的可能性,能够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轻松调节患者融合器高度,矫正半椎体畸形,使脊柱的前柱形成支撑,使承力位置更加合理。

Claims (6)

1.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为体内植入部件,植入部件设置在半椎体畸形凹陷部,植入部件与体内接触部使用钛合金,融合器包括延伸部和底座,延伸部和底座之间中心位置通过丝杠连接,延伸部与丝杠上端部之间转动连接,底座上设置有外壳,外壳内上部丝杠周边设置有丝杠螺母,丝杠下部与减速机输出端连接,减速机下部设置有输入端,输入端上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与体外磁控驱动装置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可调节型融合器的延伸部上端面和底座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矩阵型凹槽,矩阵型凹槽在可调节型融合器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形成多个锥形支撑台,上端面与下端面的面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延伸部端部为钛合金部件,丝杠螺母为铜、钛或铜合金、钛合金制品,外壳与延伸部之间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端部连接有圆盘或圆球体,圆盘或圆球体转动设置在延伸部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为圆形棒体,圆形棒体包括N\S磁极永磁体,N\S磁极永磁体沿圆形棒体直径分成两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上设置有上下两端的限位部。
CN202020130396.2U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 Active CN211583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0396.2U CN211583679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0396.2U CN211583679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83679U true CN211583679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0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0396.2U Active CN211583679U (zh) 2020-01-20 2020-01-20 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83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77096C2 (ru) Гибкое скользящее динамическое имплантируем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борочной 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и коррекции деформаций и нестабильности позвоночника
US10398813B2 (en) Harvesting cannula
JP2017535342A (ja) 細胞活性及び修飾を誘導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CN103519874B (zh) 脊柱微创撬拨整复外固定器
CN211583679U (zh) 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
WO2022041654A1 (zh) 一种糖尿病足治疗装置
CN111084679A (zh) 一种用于半椎体畸形的可调节型融合器
CN213098092U (zh) 一种可伸缩皮肤牵张器
CN106859754A (zh) 一种生长期脊柱侧凸内固定矫形器
CN101543661A (zh) 低频磁疗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08294850B (zh) 3d打印的颈椎全脊椎切除术可植入假体装置
CN204058481U (zh) 一种神经轴突牵拉生长装置
CN207152641U (zh) 颈椎后路板
CN112972061A (zh) 一种新型抗感染的骨膜牵张装置及应用
CN209529305U (zh) 一种可控的自动微位移型骨搬移装置
CN201160927Y (zh) 一种颅面骨骼牵引器
CN102125458A (zh) 支撑股骨头防止塌陷的羟基磷灰石涂层空芯钛棒
CN202636401U (zh) 一种硬质热疗保健颈枕
CN202537630U (zh) 一种钛镍记忆合金椎体扩张支架
CN215018748U (zh) 自动生长棒及儿童脊柱侧弯矫形系统
CN204971532U (zh) 组合式环抱接骨器
CN204814289U (zh) 框架式非融合技术人工椎体
CN217853528U (zh) 一种肢体创伤急救固定装置
CN213490116U (zh) 一种外科护理用伤口换药器
CN209392160U (zh) 椭圆型椎体支撑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