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2160U - 椭圆型椎体支撑体 - Google Patents

椭圆型椎体支撑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2160U
CN209392160U CN201821783564.7U CN201821783564U CN209392160U CN 209392160 U CN209392160 U CN 209392160U CN 201821783564 U CN201821783564 U CN 201821783564U CN 209392160 U CN209392160 U CN 209392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ellipse
centrum
hol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835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皇静文
巫杨梅
邓仁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7835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2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2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2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包括基体,基体为椭圆型柱体,基体外表面粗化处理,基体内有贯穿其上端面和下端面的空腔,基体侧壁有多个贯通空腔的通孔,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有横向防滑槽;基体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左右倾斜,所述横向防滑槽贯穿基体的前、后侧壁。本实用新型上下端面为凹槽设计,既能起到防滑、防旋转功能,同时又不会嵌入椎体,避免造成高度丢失;基体为椭圆型柱体,增大了与终板接触的面积,降低了植入体发生下沉及内固定衰败的发生率;基体上端面为倾斜面,更符合颈椎前凸的生理曲度,能与终板进行面面贴合,增加融合率,稳定性更好;外表面粗化处理,提高了装置与骨组织的融合性能,利于加速新骨的生长。

Description

椭圆型椎体支撑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椭圆型椎体支撑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电脑前办公、低头看手机,使得颈椎长期属于不正确的体位;汽车使用普遍化、高空作业,发生相应事故对颈椎椎体造成损伤、骨折等;外力、头颈负重物,过度疲劳、不合理的运动都加剧颈椎的退变,增加了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几率;以及先天性颈椎病、畸形等,使得患颈椎病的人越来越多,并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针对上述因素造成的颈椎病,治疗方式包括保守理疗、前路手术等。但是,保守治疗虽能减轻病人的症状,但对于较重的椎体骨折、椎间盘突出、颈椎椎管狭窄等,确不能根治病症。因此,目前治疗上述病症最常见方式为前路手术进行椎体次全切重建椎体稳定、减轻脊髓压迫。
传统的颈椎前路减压手术植入物为人体自体骨,其融合率高、融合时间短,生物相容性最佳,但在进行颈椎节段手术过程,若进行自体骨截取,会伤害取骨部位,给病人带来其他伤害。而目前应用较多的为人工替代椎体金属钛笼。金属钛笼的上市,解决了颈椎节段取骨的困扰,也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发现,由于金属钛笼材质强度高,上下端面为三角形齿状,植入后,齿状部位极易在外力或自身承重情况下嵌入上下椎体,造成高度的重新丢失;金属钛笼表面光滑,不适应新骨爬行生长,造成植入物与组织不融合,久后松动。
此外,钛笼上下端面为180°平面,而人体颈椎是呈前凸状的,使得植入钛笼端面不能和脊椎终板面很好的贴合,不能恢复颈椎的前凸生理曲度,也是造成钛笼融合率低的一个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具有重建脊柱力学稳定能力和脊髓神经保护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包括基体,基体为椭圆型柱体,基体内有贯穿其上端面和下端面的空腔,基体侧壁有多个贯通空腔的通孔,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有横向防滑槽,横向防滑槽两端贯穿基体的侧壁。
进一步的,基体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左右倾斜,所述横向防滑槽贯穿基体的前、后侧壁。
优选地,上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8°。
进一步的,基体外表面粗化处理。
优选地,基体外表面的粗糙度为Ra1.6μm-Ra3.2μm。
进一步的,部分通孔贯穿基体的前、后侧壁,贯穿基体前、后侧壁的通孔纵向间隔设置在一条直线上;其余的通孔贯穿基体的左、右侧壁,贯穿基体左、右侧壁的通孔纵向间隔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空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优选地,基体的下端面为水平面,下端面的长轴长度为 11mm-15mm;下端面的短轴长度为9mm-13mm。
优选地,基体的壁厚为2mm-3mm;基体高度为5mm-50mm,通孔的直径为1mm-3mm;横向防滑槽的宽度为1mm,深度为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上下端面为凹槽设计,既能起到防滑、防旋转功能,同时又不会嵌入椎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三角防滑齿容易嵌入椎体,造成高度再次丢失的技术问题;
2.基体上端面为倾斜面,更符合颈椎前凸的生理曲度,能与终板进行面面贴合,增加融合率,稳定性更好;
3.基体为椭圆型柱体,增大了与终板接触的面积,降低了植入体发生下沉及内固定衰败的发生率;空腔设计为椭圆形,可增加了植骨量,提高了融合率;
4.基体前后径宽,左右径窄设计,更接近颈椎椎体的形状,符合人体的解剖;而且在安装时不容易滑入椎管损伤脊髓;
5.基体表面整体进行粗化处理,提高了装置与骨组织的融合性能,利于加速新骨的生长;
6.现有技术中,为了更大的增加融合率,在柱体表面设置了许多通孔,忽略了较多通孔造成柱体自身力学强度的减弱,严重情况下柱体崩塌;本实用新型在基体左右、前后设置贯穿通孔,既保持了柱体的力学强度,也能维持柱体四周血液的流通。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视角下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图;
图2是另一个视角下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上端面、2-下端面、3-通孔A、4-空腔、5-通孔B、6- 横向防滑槽、7-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包括基体 7,基体7内有贯穿其上端面1和下端面2的空腔4,所述上端面1 和下端面2上均设有横向防滑槽6,横向防滑槽6两端贯穿基体7的侧壁。上下端面为凹槽设计,既能起到防滑、防旋转功能,同时又不会嵌入椎体,防止造成高度丢失。
为了更能符合颈椎前凸的生理曲度,基体7的上端面1为倾斜面,基体7的下端面1为水平面,所述倾斜面左右倾斜,所述横向防滑槽 6贯穿基体7的前、后侧壁。上端面1的倾斜角度根据需要设置,优选地,上端面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8°。
基体7的材质为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基体7外表面粗化处理,提高基体7与骨组织的融合性能,加速新骨的生长。优选地,基体7外表面的粗糙度为Ra1.6μm-Ra3.2μm。
基体7侧壁有多个贯通空腔4的通孔,通孔包括贯穿基体7前、后侧壁的通孔A3和贯穿基体7左、右侧壁的通孔B5,通孔A3纵向间隔设置在一条直线上,通孔B5纵向间隔设置在一条直线上。通孔的个数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方式中通孔A3与通孔B5的个数相等,均为3个。
基体7为椭圆型柱体,椭圆型柱体增大了与终板接触的面积,降低了植入体发生下沉及内固定衰败的发生率。空腔4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椭圆形的空腔4可增加植骨量,提高了融合率。通孔A3横跨椭圆的长轴,通孔B5横跨椭圆的短轴。
椭圆的尺寸根据需要设置。例如,下端面2的长轴长度为 11mm-15mm;下端面2的短轴长度为9mm-13mm。
基体7的尺寸根据需要设置。例如,基体7的壁厚为2mm-3mm;基体7高度为5mm-50mm,通孔5的直径为1mm-3mm,相邻两个通孔 A3的圆心距不超过5mm,相邻两个通孔B5的圆心距也不超过5mm。横向防滑槽6的宽度为1mm,深度为1mm。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基体为椭圆型柱体,基体内有贯穿其上端面和下端面的空腔,基体侧壁有多个贯通空腔的通孔,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有横向防滑槽,横向防滑槽两端贯穿基体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基体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左右倾斜,所述横向防滑槽贯穿基体的前、后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上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基体外表面粗化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基体外表面的粗糙度为Ra1.6μm-Ra3.2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部分通孔贯穿基体的前、后侧壁,贯穿基体前、后侧壁的通孔纵向间隔设置在一条直线上;其余的通孔贯穿基体的左、右侧壁,贯穿基体左、右侧壁的通孔纵向间隔设置在一条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空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基体的下端面为水平面,下端面的长轴长度为11mm-15mm;下端面的短轴长度为9mm-13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椭圆型椎体支撑体,其特征在于:基体的壁厚为2mm-3mm;基体高度为5mm-50mm,通孔的直径为1mm-3mm;横向防滑槽的宽度为1mm,深度为1mm。
CN201821783564.7U 2018-10-31 2018-10-31 椭圆型椎体支撑体 Active CN209392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3564.7U CN209392160U (zh) 2018-10-31 2018-10-31 椭圆型椎体支撑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3564.7U CN209392160U (zh) 2018-10-31 2018-10-31 椭圆型椎体支撑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2160U true CN209392160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79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83564.7U Active CN209392160U (zh) 2018-10-31 2018-10-31 椭圆型椎体支撑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21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10380U (zh) 自稳型颈椎前路椎间融合器
CN103610523A (zh) 微创侧方入路椎间融合器
CN105853031B (zh) 一种仿生防脱位人工腰椎及椎间盘连接复合体
CN105105889B (zh) 一种人工腰椎间盘假体
CN107049563B (zh) 椎间盘假体
CN204839838U (zh)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CN203662946U (zh) 微创侧方入路椎间融合器
CN103610522A (zh) 腰椎后路融合器
CN204839839U (zh) 一种椎间盘假体
CN205007077U (zh) 一种自稳型颈椎前路融合器
CN205286618U (zh)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CN205094720U (zh) 一种基于椎体生理曲度的人工颈椎间盘
CN101999951B (zh) 记忆合金颈椎人工椎间盘
CN209392160U (zh) 椭圆型椎体支撑体
CN203609549U (zh) 腰椎后路融合器
CN105105890A (zh) 一种颈椎椎间盘假体
CN201719410U (zh) 人工椎间盘
CN103300948B (zh) 一种带菱形双向止退倒齿的ω型人工颈椎间盘植入假体
CN102335051A (zh) 颈椎前路锁定融合器
CN108294850B (zh) 3d打印的颈椎全脊椎切除术可植入假体装置
CN105496613B (zh) 颈椎跨界椎间高度维持器
CN102475584B (zh) 脊椎填充块构造
CN103622767A (zh) 经椎间孔入路的腰椎融合器
KR100980451B1 (ko) 스파이크를 구비한 추간 원판용 케이지
CN207520241U (zh) 椎间盘假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