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83446U -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 - Google Patents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83446U
CN211583446U CN201922119732.3U CN201922119732U CN211583446U CN 211583446 U CN211583446 U CN 211583446U CN 201922119732 U CN201922119732 U CN 201922119732U CN 211583446 U CN211583446 U CN 211583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mandibular condyle
fixing plate
condyle fracture
mandib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97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金刚
郭风如
齐孝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 Jinga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uangming Fu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uangming Fu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uangming Fu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97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83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83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83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呈长条形设置,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邻近所述第一开孔还开设有第三开孔,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邻近所述第二开孔还开设有第四开孔;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以及所述第四开孔与骨骼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能够适用于下颌骨髁颈骨折位置较高或者髁突部位较为窄小不能放置两块固定板的骨折患者。

Description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
背景技术
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中,常常在下颌骨髁突的断裂位置处安装固定板,以将下颌骨髁突和下颌骨主体进行连接固定。
实际上,部分患者髁突骨折的骨折线偏上,部分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的下颌骨髁突较为窄小,比如儿童下颌骨髁突骨折,这些患者的下颌骨髁突上安装固定板的空间比较有限。而目前髁突骨折的固定需要两块固定板,整体占幅对于下颌骨髁突较为窄小的患者而言偏大,不能完全安装固定在下颌骨髁突上。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旨在使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适用于下颌骨髁较为窄小的骨折患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呈长条形设置,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
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邻近所述第一开孔还开设有第三开孔,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邻近所述第二开孔还开设有第四开孔;
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以及所述第四开孔与骨骼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包括加强部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加强部两端的两个止转部;
所述止转部包括相连接的收缩段和扩张段,所述收缩段远离所述扩张段的一端与所述加强部连接;
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分别开设于两个所述止转部的扩张段,所述第三开孔和所述第四开孔间隔地开设于所述加强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止转部在所述收缩段的边缘设有内凹弧面;
且/或,所述止转部在所述扩展段的边缘设有外凸弧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收缩段和所述扩展段为一体成型结构;
且/或,所述加强部以及两个所述止转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以及所述第四开孔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台阶;
且/或,所述第二开孔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台阶;
且/或,所述第三开孔的内壁设有第三限位台阶;
且/或,所述第四开孔的内壁设有第四限位台阶。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以及所述第四开孔的孔径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形成有标识区,所述标识区位于所述第三开孔和所述第四开孔之间,用于标识产品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材质为金属钛。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外表面的粗糙度Ra≤0.8μm;
且/或,所述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以及所述第四开孔内壁的粗糙度Ra≤3.2μ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使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呈长条形设置,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邻近第一开孔开设第三开孔,并邻近第二开孔开设第四开孔。以此,因为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呈现长条形设置,没有侧向的分支结构,能够减小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横向占幅,而适用于下颌骨髁较为窄小的骨折患者。同时,第一开孔、第二开孔、第三开孔以及第四开孔的设置,能够提升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安装固定的可靠性。在本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通过螺钉与第一开孔、第二开孔、第三开孔以及第四开孔的配合固定在人体下颌骨髁后,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不会偏移或转动,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安装固定较为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与人体下颌骨髁突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第一开孔 611 内凹弧面
2 第二开孔 62 扩张段
3 第三开孔 621 外凸弧面
4 第四开孔 7 标识区
5 加强部 8 骨折线
6 止转部 9 下颌骨髁突
61 收缩段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全文中出现的“和/刻”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用于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中,将下颌骨髁突与下颌骨主体进行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阅图1,并结合图2所示,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1和第二开孔2;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邻近第一开孔1还开设有第三开孔3,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邻近第二开孔2还开设有第四开孔4;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通过第一开孔1、第二开孔2、第三开孔3以及第四开孔4与骨骼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下颌骨髁突9骨折时,在下颌骨髁突9上将产生骨折线8,导致下颌骨髁突9与下颌骨主体相脱离,此时需要通过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横跨骨折线8,并同时连接下颌骨髁突9和下颌骨主体,将下颌骨髁突9与下颌骨主体连接固定。一般为便于实施手术,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安装于下颌骨主体和下颌骨髁突9的外侧面,主要通过螺钉等将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在骨骼上进行安装固定,以确保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与骨骼的连接稳固可靠。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形状为长条形,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材质可以为金属钛材质等,以与人体组织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不至于让人体产生排斥反应。将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形状设置为长条形,能够尽可能地减小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横向占幅,即减小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宽度,因为此时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没有侧向的分支结构,不会因为侧向分支结构而导致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整体体积更大。之所以要尽量减小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占幅和体积是因为,首先,在下颌骨髁突9骨折手术中,需要在面部隐蔽的部位切开,分离进入下颌骨髁突9骨折的位置,并将下颌骨骨折的髁突骨折复位,并用固定板固定在下颌骨主体上,如果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占幅或体积过大,必然导致手术切口更大,手术损伤更大,这是骨折病人难以接受的。其次,有些病人的下颌骨髁突9比较窄小,比如未发育成熟的儿童,难以将两块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固定板安装在比较窄小的下颌骨髁突9上。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一开孔1和第二开孔2,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邻近第一开孔1开设第三开孔3,并邻近第二开孔2开设第四开孔4。该四个开孔均用于与螺钉等配合将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与人体骨骼连接固定。理论上只要开设两个开孔,即可将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与下颌骨髁突9和下颌骨主体进行连接。但是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而言,这种连接不稳定,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可能会转动,进而导致下颌骨髁突9和下颌骨主体之间出现相对偏移,这就达不到下颌骨髁突9和下颌骨主体连接固定的目的。因此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上,邻近第一开孔1开设第三开孔3,邻近第二开孔2开设第四开孔4。在本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使用时,通过螺钉等与第一开孔1、第三开孔3配合将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在骨折线8的一侧,即下颌骨髁突9上;再通过螺钉等与第二开孔2、第四开孔4配合将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在骨折线8的另一侧,即下颌骨主体上。以此,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不仅连接下颌骨髁突9和下颌骨主体,还通过螺钉等与第一开孔1、第二开孔2、第三开孔3以及第四开孔4的配合,在下颌骨髁突9上形成两个固定支点,在下颌骨主体上也形成两个固定支点,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在安装于骨骼上后出现转动。
本实施例方案通过使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呈长条形设置,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一开孔1和第二开孔2,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邻近第一开孔1开设第三开孔3,并邻近第二开孔2开设第四开孔4。以此,因为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呈现长条形设置,没有侧向的分支结构,能够减小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横向占幅,而适用于下颌骨髁较为窄小的骨折患者,且能有效降低在下颌骨髁上安装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难度,降低病人实施手术时的痛苦。同时,第一开孔1、第二开孔2、第三开孔3以及第四开孔4的设置,能够提升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安装固定的可靠性。在本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通过螺钉与第一开孔1、第二开孔2、第三开孔3以及第四开孔4的配合固定在人体下颌骨髁后,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不会偏移或转动,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安装固定较为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阅图1,并结合图2所示,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包括加强部5以及对称设置于加强部5两端的两个止转部6;止转部6包括相连接的收缩段61和扩张段62,收缩段61远离扩张段62的一端与加强部5连接;第一开孔1和第二开孔2分别开设于两个止转部6的扩张段62,第三开孔3和第四开孔4间隔地开设于加强部5。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止转部6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开孔3和第四开孔4,通过螺钉等与第一开孔1和第三开孔3配合将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在下颌骨髁突9上,并位于骨折线8的一侧。再通过螺钉等与第一开孔1和第三开孔3配合将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在下颌骨主体,并位于骨折线8的另一侧,从而可防止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与骨骼连接后出现转动的问题。
因为加强部5对应于骨折线8处设置,该位置为骨折发生位置,需要做特别保护和固定加强处理,因此加强部5的宽度需要设计得更宽,加强部5的设置,使得复位骨折的髁突时下颌骨髁突固定板不会弯曲变形,使得复位髁突更加顺利更加准确。除加强部5之外的部分应尽量减小占幅和体积,但是止转部6上需要开设用于固定的第三开孔3或第四开孔4,该两个开孔都需要设计得足够大,以便于穿过更粗的螺丝或螺钉,于是止转部6在第三开孔3或第四开孔4的周缘处形成了扩张段62,在扩张段62与加强部5之间形成了收缩段61。可以理解的,收缩段61的设计是为了节省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占幅和体积的目的,扩张段62的设计是为了配合第三开孔3和第四开孔4需要有足够大的孔径的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止转部6在收缩段61的边缘设有内凹弧面611;且/或,止转部6在扩展段的边缘设有外凸弧面621。
在本实施例中,理论上,收缩段61的边缘部位完全可以设计为锥面、斜面等,但是锥面、斜面的设计容易在加强部5和收缩段61的衔接处,以及收缩段61的边缘处产生棱角结构,容易刮伤人体口腔组织,同理,扩展段的边缘部位也不宜设计为锥面、斜面等易出现棱角结构的形状。可以理解的,止转部6在收缩段61的边缘设有内凹弧面611,能够使加强部5和收缩段61的衔接处平滑过度,收缩段61的边缘处也不会出现容易损伤人体口腔组织的棱角结构。止转部6在扩展段的边缘设有外凸弧面621,能够使扩张段62和收缩段61的衔接处平滑过度,扩张段62的边缘处也不会出现容易损伤人体口腔组织的棱角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收缩段61和扩展段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或,加强部5以及两个止转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收缩段61和扩展段为一体成型结构时,止转部6整体一体成型,可以增加止转部6结构的紧凑性,提升止转部6的结构强度。
加强部5和两个止转部6一体成型时,可以增强本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整体结构的紧密性和结构强度,以对下颌骨主体和下颌骨髁突9起到更为可靠的连接固定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开孔1、第二开孔2、第三开孔3以及第四开孔4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孔1、第二开孔2、第三开孔3以及第四开孔4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一方面,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宽度只需要适应其中一个开孔的孔径即可,可以尽量降低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宽度和体积,便于减小手术创口。另一方面,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加工精度要求更宽松,加工程序更简化,有利于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加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开孔1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台阶(图未示);且/或,第二开孔2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台阶(图未示);且/或,第三开孔3的内壁设有第三限位台阶(图未示);且/或,第四开孔4的内壁设有第四限位台阶(图未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台阶、第二限位台阶、第三限位台阶以及第四限位台阶均用于限位螺丝或螺钉的螺帽,使与个开孔配合的螺丝或螺钉的螺帽能够容纳于各开孔内,而尽量减小螺丝或螺钉的螺帽凸出于各开孔的开口的部分,甚至螺丝或螺钉的螺帽完全容纳于各开孔内,而不凸出于各开孔的开口。以此,能够避免螺丝或螺钉的螺帽对人体的口腔组织造成损伤。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开孔1、第二开孔2、第三开孔3以及第四开孔4的孔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孔1、第二开孔2、第三开孔3以及第四开孔4的孔径相同,能够节省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上开设不同孔径的开孔的程序和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保证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在各开孔处的结构强度和受力相对均衡。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形成有标识区7,标识区7位于第三开孔3和第四开孔4之间,用于标识产品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可以设计为不同的尺寸大小,以适用于不同的骨折患者,为了区分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尺寸类型和便于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归类存放以及分类取用,往往需要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上通过激光刻蚀的能等方式标识相应的产品信息,比如产品型号、规格参数等。因此,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设用于标识产品信息的标识区7,能够便于对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产品信息进行标识。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材质为金属钛。
在本实施例中,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需要采用纯钛材质,即金属钛,而非钛合金。因为人体的口腔颌面部位为人体比较敏感的部位,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材质不能与人体组织发生任何的非适应性反应或排斥反应,否则容易导致骨折肿胀疼痛,甚至破溃溢脓,这将引发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与骨骼连接松动或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外露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外表面的粗糙度Ra≤0.8μm;且/或,第一开孔1、第二开孔2、第三开孔3以及第四开孔4内壁的粗糙度Ra≤3.2μm。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安装规定在骨骼上后,不与人体组织发生不适应性反应,也避免刮伤人体组织,需要保证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粗糙度Ra小于等于0.8微米,而第一开孔1、第二开孔2、第三开孔3以及第四开孔4的内壁,及开口的周缘处的粗糙度Ra小于等于3.2微米,以提升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使用时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呈长条形设置,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
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邻近所述第一开孔还开设有第三开孔,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邻近所述第二开孔还开设有第四开孔;
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以及所述第四开孔与骨骼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包括加强部以及对称设置于所述加强部两端的两个止转部;
所述止转部包括相连接的收缩段和扩张段,所述收缩段远离所述扩张段的一端与所述加强部连接;
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分别开设于两个所述止转部的扩张段,所述第三开孔和所述第四开孔间隔地开设于所述加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部在所述收缩段的边缘设有内凹弧面;
且/或,所述止转部在所述扩张段的边缘设有外凸弧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段和所述扩张段为一体成型结构;
且/或,所述加强部以及两个所述止转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以及所述第四开孔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的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台阶;
且/或,所述第二开孔的内壁设有第二限位台阶;
且/或,所述第三开孔的内壁设有第三限位台阶;
且/或,所述第四开孔的内壁设有第四限位台阶。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以及所述第四开孔的孔径相同。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形成有标识区,所述标识区位于所述第三开孔和所述第四开孔之间,用于标识产品信息。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的材质为金属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外表面的粗糙度Ra≤0.8μm;
且/或,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二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以及所述第四开孔内壁的粗糙度Ra≤3.2μm。
CN201922119732.3U 2019-11-29 2019-11-29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 Active CN211583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9732.3U CN211583446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9732.3U CN211583446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83446U true CN211583446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9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9732.3U Active CN211583446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834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15103A1 (en) I-beam configuration bone plate
US20180243020A1 (en) Bone plate for plate osteosynthesis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TW520280B (en) Intra-medullary mark nail
JPS6115856Y2 (zh)
US7846189B2 (en) Orthopaedic bone plate
EP2772217A1 (en) Pelvic bone plate
BR112012013652B1 (pt) Placa de fixação de osso mandibular e kit incluindo uma pluralidade de placas de fixação de osso
WO2000064359A1 (en) Modular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US20210030442A1 (en) Bone plate, surgical sets and reconstruction sets
CN211583446U (zh)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
US9005253B2 (en) Bone stabilization device
US3955567A (en) Bone brace
JP4185251B2 (ja) 脊髄ロッド結合用トランスコネクタ
US7070600B2 (en)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orthopedic fractures
GRISCOM et al. The contracting skull inward growth of the inner table as a physiologic response to diminution of intracranial content in children
CN212186661U (zh)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
ATE410966T1 (de) Medizinisches oder dentalmedizinisches handstück mit einem hinteren und einem vorderen schaftabschnitt, die einen stumpfen winkel zwischen sich einschliessen
CN211583448U (zh) 下颌骨髁突骨折固定板
US20200405353A1 (en) Assemblable artificial bone plate and artificial bone plate unit
CN215018769U (zh) 一种中足背侧融合板
JPS63257546A (ja) 脊柱板
CN217593032U (zh) 一种万向锁定掌侧斜头型结构
CN217566268U (zh) 一种髓腔内固定尾卡
CN213641141U (zh) 一种骰骨锁定板
CN209789987U (zh) 一种肋骨接骨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3

Address after: 100044 12th floor, 22 Zhongguancun Sou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An Jingang

Address before: Room 620, yard 122, Mafang village, Nankou Town,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uangming fu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