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82518U - 一种饮水杯盖及水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饮水杯盖及水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82518U
CN211582518U CN202020188172.7U CN202020188172U CN211582518U CN 211582518 U CN211582518 U CN 211582518U CN 202020188172 U CN202020188172 U CN 202020188172U CN 211582518 U CN211582518 U CN 2115825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up
drinking
outer cover
drinking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81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光
张寿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Fuguang Lif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Fuguang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Fuguang Lif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Fuguang Lif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881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825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825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825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饮水杯盖及水杯,所述饮水杯盖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内盖嵌套于所述外盖的内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外盖在轴向上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分别定位,在第一位置,所述外盖的杯口部位包覆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隐藏于所述外盖的内部,在第二位置,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伸出所述外盖的杯口部位。该饮水杯盖可有效防护饮水口部,使饮水口部不易被灰尘、细菌等污染,从而保证在作为水杯使用时的卫生和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饮水杯盖及水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杯技术领域,尤其是保温杯等饮水杯上能够用于饮水的杯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设有所述杯盖的水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很多饮水杯都配有饮水盖(即外盖),以带有内塞的保温杯为例,需要喝水时,可先将饮水盖从杯体旋下,放置于桌面,再按动保温杯的内塞开关,内塞的密封翻盖打开,进而通过内塞的出水口,从杯体向饮水盖内倒入开水,然后端起饮水盖饮水。
由于饮水盖的口部通常是直接裸露的,与人手及使用放置环境直接接触,容易受到污染,在饮水过程中,人的口部直接接触饮水盖口部边缘,饮水盖口部沾染的灰尘、细菌等便会沾染口部或进入口腔,既不卫生,也不安全。
对此,CN108378650A公开了一种杯盖,如图1所示,这种杯盖由一与杯体匹配的盖体1'组成,盖体1'的底部固定着一碟形弹簧2'的一端,碟形弹簧2'另一端固定在一内杯3'的杯底;内杯3'的边沿为饮水部位,该饮水部位经杯底的碟形弹簧2'在盖体1'从杯体上旋转而出时弹出于盖体1'边沿,其通过在杯盖内设置内杯3',经碟形弹簧2'弹出内杯供饮水者使用,可避免杯盖外侧因种种原因被污染而直接与嘴接触带来病从口入等不卫生的情况发生。
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使用时,只要取下杯盖,用于饮水的内杯3'便会在蝶形弹簧2'的作用下弹出,消费者无法对内杯3'的弹出时机进行控制,即使消费者取下杯盖后不用杯盖饮水,内杯3'也会照常弹出,依然存在杯口容易被污染、不够卫生安全的问题。
CN209965970U公开了一种具有内杯的螺旋杯盖,如图2所示,这种杯盖包括螺旋杯盖4'和内杯3',螺旋杯盖4'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内杯3'的底部安装在螺旋杯盖4'的顶壁内侧面上,内杯3'的外侧壁与螺旋杯盖4'的内侧壁之间有间隙,内杯3'的开口与螺旋杯盖4'的开口朝向相同,并且,内杯3'的开口边沿突出在螺旋杯盖4'的开口边沿外面。这种具有内杯3'的螺旋杯盖4',在螺旋杯盖4'的顶壁上设置内杯3',将螺旋杯盖4'取下后,可以将水倒入内杯3'中进行饮用,内杯3'的内外侧壁都比较光滑,不易积聚残渣和灰尘,易清洗,避免细菌滋生,更避免了与茶杯、保温杯、饮水杯的筒状杯体的外螺纹交叉感染,因此,饮水更加卫生,确保饮水健康。
但是,其存在与图1所示的杯盖相同的缺陷,使用时,一旦取下杯盖,用于饮水的内杯3'便处于外露状态,即使消费者取下杯盖后不用杯盖饮水,内杯3'也会照常暴露在外部环境中,依然存在杯口容易被污染、不够卫生安全的问题,而且,由于内杯3'的外侧壁与螺旋杯盖的内侧壁之间需要留出足够的间隙,导致内杯3'的直径相对较小,盛水量比较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水杯盖。该饮水杯盖可有效防护饮水口部,使饮水口部不易被灰尘、细菌等污染,从而保证在作为水杯使用时的卫生和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所述饮水杯盖的水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饮水杯盖,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内盖嵌套于所述外盖的内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外盖在轴向上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分别定位,在第一位置,所述外盖的杯口部位包覆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隐藏于所述外盖的内部,在第二位置,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伸出所述外盖的杯口部位。
优选地,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沿轴向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内盖通过弹性定位结构相对于所述外盖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优选地,所述弹性定位结构包括从所述外盖内壁向外延伸的容纳部以及设于所述容纳部的定位件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向内弹性支撑所述定位件,所述内盖的外壁上设有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在第一位置,所述定位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槽部相卡合,在第二位置,所述定位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槽部相卡合。
优选地,所述定位件为栓体,所述容纳部为阶梯孔,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栓体的头部与阶梯孔的台阶之间。
优选地,所述栓体的尾端伸入所述阶梯孔的小径部位,并设有垂直贯通的长圆孔,所述外盖设有穿过所述长圆孔的销钉。
优选地,所述外盖设有杯把,所述杯把具有与外盖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弹性定位结构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内部;或者,所述外盖设有侧向凸起部位,所述弹性定位结构位于所述侧向凸起部位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外盖相对于杯口部位的另一端为敞口,在第一位置,所述内盖相对于饮水口部的另一端的底部超出所述敞口的边缘,且超出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内盖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行程。
优选地,所述外盖的敞口为倾斜的敞口,其杯把一侧的敞口边缘距离杯口部位的尺寸大于另一侧的敞口边缘距离杯口部位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内盖的外壁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卡勾部,所述外盖的内壁设有卡槽部,所述内盖的卡勾部与所述外盖的卡槽部沿轴向方向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内盖与外盖沿轴线方向稳定地相对滑动。
优选地,所述内盖的外壁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止转突出部,所述外盖的内壁设有止转槽部,所述内盖的止转突出部与所述外盖的止转槽部沿轴向方向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内盖与外盖在圆周方向被限位,不能相对转动。
优选地,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的外径大于其主体部分的外径,所述外盖的杯口部位的内径大于其主体部分的内径,以收纳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
优选地,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杯体相连接的螺纹。
优选地,所述内盖通过材料变形嵌套于所述外盖中。
为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杯,包括杯体和设于所述杯体的杯盖,所述杯盖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杯盖。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饮水杯盖主要由外盖和内盖两大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内盖嵌套在外盖的内部,且能够相对于外盖在轴向上移动,当内盖相对于外盖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定位时,外盖的杯口部位包覆内盖的饮水口部,内盖的饮水口部隐藏在外盖的内部,当内盖相对于外盖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定位时,内盖的饮水口部伸出外盖的杯口部位。从而实现内盖的饮水口部在饮水时伸出,不饮水时隐藏于外盖中的效果,起到防尘保护作用,使饮水口部不易被灰尘、细菌等污染,在作为水杯使用时更加安全、卫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饮水杯,由于所述饮水杯盖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设有该饮水杯盖的水杯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具有内杯的螺旋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饮水杯盖在内盖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饮水杯盖在内盖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饮水杯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栓体、复位弹簧及销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内盖的饮水口部隐藏于外盖内部的轴测图;
图8为内盖的饮水口部伸出外盖的轴测图;
图9为杯体的内塞盖翻盖打开,向饮水杯盖中倒水的示意图;
图10为内盖旋合于杯体且外盖未下拉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内盖旋合于杯体且外盖下拉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饮水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图2中:
盖体1'碟形弹簧2'内杯3'螺旋杯盖4'
图3至图11中:
1.内盖1-1.卡勾部1-2.止转突出部1-3.第一槽部1-4.饮水口部1-5.第二槽部2.外盖2-1.卡槽部2-2.止转槽部2-3.容纳部3.栓体3-1.长圆孔3-2.侧向凸起4.复位弹簧5.销钉6.杯把6-1.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7.内塞翻盖8.杯体9.侧向凸起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文中,“前、后、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请参考图3、图4、图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饮水杯盖在内盖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饮水杯盖在内盖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饮水杯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饮水杯盖主要由外盖2和内盖1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外盖2呈圆筒形,一端为杯口部位,另一端没有封闭的底部,而是设计为敞口形式,其内腔沿轴向方向贯通,一侧的外壁上设有一杯把6,内盖1也成圆筒形,一端为饮水口部1-4,另一端为封闭的底部,在组装时,内盖1沿着从杯口部位到敞口的方向插入外盖2的内部,在插入过程中通过材料变形嵌套于外盖2中,由于内盖1的直径仅略小于外盖2,因此其盛水量较大,受嵌套结构的影响较小。
由于外盖2和内盖1都呈圆筒形,而且为相互嵌套的结构,因此,内盖1可相对于外盖2在轴向上移动,当内盖1相对于外盖2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定位时(见图3),外盖2的杯口部位包覆内盖1的饮水口部1-4,内盖1的饮水口部1-4隐藏于外盖2的内部,当内盖1相对于外盖2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定位时(见图4),内盖1的饮水口部1-4伸出外盖2的杯口部位。
为了使内盖1相对于外盖2沿轴向方向滑动后能够定位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内盖1与外盖2之间设有弹性定位结构。
请一并参考图6,图6为栓体、复位弹簧及销钉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外盖2设有杯把6,杯把6具有与外盖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第一连接部6-1比较接近外盖2的杯口部位,第二连接部6-2比较远离外盖2的杯口部位,弹性定位结构设于第二连接部6-2的内部。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杯把6的材料以隐藏的方式来安装弹性定位结构,而无需对外盖2的侧壁进行加厚,也不需要在外盖2的外壁设置向外凸起的部位,使饮水杯盖的外形更加规整、简洁。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杯把6虽然与外盖2连接为一体式结构,两者一体注塑成型,但除此之外,杯把6也可以与外盖2分别单独加工制造,然后通过组装在一起,即杯把6与外盖2既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组装式结构。
当然,在结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弹性定位结构也可以位于第一连接部6-1的内部,杯把6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例如有的杯把6仅具有第二连接部6-2,而不具有第一连接部6-1,等等。
具体地,弹性定位结构主要由栓体3、复位弹簧4和销钉5组成,外盖2的内壁设有向杯把第二连接部6-2方向延伸的容纳部2-3,此容纳部2-3为一个阶梯孔,栓体3大体呈“T”形,其主体部分呈杆状,头部的尺寸略大,栓体3的尾端设有垂直贯通的长圆孔3-1,杯把6的第二连接部6-2上设有销钉孔,栓体3的尾端伸入阶梯孔的小径部位之后,销钉5从外部穿过杯把的6销钉孔和栓体3的长圆孔3-1,复位弹簧4则位于栓体3的头部与阶梯孔的台阶之间,向内弹性支撑栓件3,栓体3在阶梯孔内可沿轴向方向作伸缩运动。
当然,也可以不设置销钉5或者在完成组装之后将销钉5拆除。若设有销钉5,则在内盖1和外盖2未组装之前,通过销钉5可以对装入容纳部2-3的栓体3进行限位,从而防止栓体3脱出,便于进行组装,待内盖1装入外盖2之后,内盖1自身就可以防止栓体3脱出,在内盖1与外盖2拆离之后,通过销钉5可以防止栓体3和复位弹簧4因脱出而掉落或遗失。
栓体3的头部设有一大体呈矩形的侧向凸起3-2,阶梯孔在孔口处设有容纳侧向凸起的侧向槽位,且侧向槽位在栓体3的轴向方向上具有一定长度,通过侧向凸起3-2和侧向槽位的配合,可以起到导向、防转、限位的作用。
内盖1的外壁上设有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槽部1-3和第二槽部1-5,第一槽部1-3和第二槽部1-5大体呈具有一定深度的圆形凹槽,其边缘部位均进行倒角,以形成内锥面,便于栓体3的头部卡入或脱出,在第一位置,栓体3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其头部与第一槽部1-3相卡合,从而将内盖1定位在隐藏状态,在第二位置,栓体3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其头部与第二槽部1-5相卡合,从而将内盖1定位在伸出状态。
弹性定位结构的定位件不仅可以是栓体3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例如,可以将栓体3替换为钢球,同样能够实现对内盖1进行定位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则可以不设置销钉5。
为了便于对内盖1进行操作,在第一位置,内盖1相对于饮水口部1-4的另一端的底部超出外盖2敞口的边缘,且超出的距离大于等于内盖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行程。这样,在将饮水杯盖放置在桌面时,仅使用单手就可以向下拉动外盖2,使外盖2相对于内盖1向下移动,使内盖1的饮水口部1-4向外伸出。
外盖2的敞口为倾斜的敞口,其杯把6一侧的敞口边缘距离杯口部位的尺寸大于另一侧的敞口边缘距离杯口部位的尺寸。如此,不仅可以留出足够的材料来安装弹性定位机构,避免外盖2边缘部位的结构强度减弱,还可以使内盖1的滑动更加顺畅。
如果外盖2的敞口为平整的开口,且不考虑单手操作的话,则内盖1超出外盖2敞口的距离也可以小于内盖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行程。
此外,内盖1的外壁设有两道径向对称并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卡勾部1-1,外盖2的内壁设有相应的卡槽部2-1,内盖1的卡勾部1-1与外盖2的卡槽部2-1沿轴向方向滑动配合,以使内盖1与外盖2沿轴线方向稳定地相对滑动。
内盖1的外壁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且在另一径向方向上对称的两道止转突出部1-2,外盖2的内壁设有相对应的止转槽部2-2,内盖1的止转突出部1-2与外盖2的止转槽部2-2沿轴向方向滑动配合,以使内盖1与外盖2在圆周方向上被限位,避免相对转动。
内盖1的饮水口部1-4的外径大于其主体部分的外径,形成一扩口部位,外盖2的杯口部位的内径大于其主体部分的内径,形成一扩腔部位,以收纳内盖1的饮水口部1-4。这种结构可以使内盖1的饮水口部1-4在伸出后,与外盖2的杯口部位的边缘之间形成的台阶部位的尺寸尽可能的小,一方面可以使内盖1伸出后,整个饮水杯盖在外形上更加接近普通水杯的形状,另一方面可以在饮水时,改善嘴唇与饮水口部1-4接触时的触感,还可以防止外漏或残留的液体沿缝隙进入外盖2与内盖1之间。
请参考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7为内盖的饮水口部隐藏于外盖内部的轴测图;图8为内盖的饮水口部伸出外盖的轴测图;图9为杯体的内塞盖翻盖打开,向饮水杯盖中倒水的示意图;图10为内盖旋合于杯体且外盖未下拉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内盖旋合于杯体且外盖下拉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在使用时,首先,将饮水杯盖从杯体上旋出,此时内盖1的饮水部1-4隐藏于外盖2中。
接着,按压内盖1顶部(图中倒置后为底部),使得栓体3克服复位弹簧4的弹力,沿容纳部2-3向外侧移动,直至栓体3从内盖1的第一槽部1-3中脱出,内盖1在压力作用下继续下移,直到内盖1的卡勾部1-1的下端面与外盖卡槽部2-1的下端面贴合,此时栓体3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进入内盖1的第二槽部1-5中,形成定位,内盖1的饮水口部1-4从外盖2中伸出并定位。
然后,拨动水杯的内塞盖开关,内塞翻盖7打开,向饮水杯盖中倒水,便可通过伸出的内盖1的饮水口部1-4进行饮水。
将饮水杯盖中的水饮用完后,关闭内塞翻盖7,将饮水杯盖旋合于杯体8上。此时内盖1与杯体8螺纹连接,被固定。
最后,将外盖2下拉,直到内盖1的卡勾部1-1的上端面与外盖卡槽部2-1的上端面贴合,在此过程中,栓体3从内盖1的第二槽部1-5脱出,再次进入内盖1的第一槽部1-3中,形成定位之后,内盖1的饮水口部1-4被外盖2完全包裹,在饮水结束后,旋合饮水杯盖后,对饮水部起到防尘保护的作用。
该饮水杯盖可以用手进行操作来控制内盖1的饮水口部1-4伸出或缩回,而且,不需要设置复杂的传动配合结构,通过巧妙的嵌套结构就能够实现这种操作,在伸出内盖1时,可以一手握持外盖2,另一只手按压内盖1的外底部,从而将内盖1推出,也可以将内盖1的外底部支撑在桌面上,然后向下拉动外盖2,从而将内盖1推出,在缩回内盖1时,可以在倒扣在杯体8上的状态下,以杯体8为支撑,向下拉动外盖2,从而使内盖1相对于外盖1向内缩回,也可以一手握持外盖2,另一只手拉动内盖1的底部,从而使内盖1相对于外盖2向内缩回,既可以单手操作,也可以双手操作,而且,在用手进行操作时,不会接触到内盖1的饮水口部1-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可适用于保温杯等各种类型的水杯。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具体并不局限于此,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实施方式。
例如,外盖2可以不设置杯把6,而是在外壁设有侧向凸起部位9,然后,将组成弹性定位结构的栓体3和复位弹簧4等零部件安装在侧向凸起部位9的内部(见图12),侧向凸起部位9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或者,外盖2的底部既可以是图3所示的敞口式结构,也可以是半封闭式结构,即外盖2的结构类似于内盖1,具有可将内盖1包覆在内的底部,并在这一底部设有通孔,以便人的手指穿过通孔推动内盖1的底部,或者,内盖1底部设有穿过该通孔伸出外盖的推拉部件,此推拉部件的外露部分可以呈“T”形,其“T”形头部既可以在作为水杯使用时支撑整个杯盖,又便于通过人手握持进行操作,推拉内盖1进行伸出或缩回。
又或者,外盖2在底部为完全封闭的结构,外盖2在侧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开口槽,内盖1的外壁上设有位于开口槽内部或突出于开口槽的滑块,此滑块可以沿开口槽进行滑动,通过人手操作滑块可以带动内盖1相对于外盖2伸出或缩回。
又或者,还可以在内盖1外底部的四周设置便于人手施力的凹陷部位,以便于推拉内盖1,等等。由于可能实现的方式较多,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除了上述饮水杯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杯,具体可以是具有真空内腔的双层保温水杯,包括杯体8和设于杯体的杯盖,其中,杯盖为上文所述的饮水杯盖,关于水杯的其他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在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饮水杯盖和水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饮水杯盖,包括外盖和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嵌套于所述外盖的内部,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外盖在轴向上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并分别定位,在第一位置,所述外盖的杯口部位包覆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隐藏于所述外盖的内部,在第二位置,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伸出所述外盖的杯口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与所述外盖沿轴向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内盖通过弹性定位结构相对于所述外盖定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水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结构包括从所述外盖内壁向外延伸的容纳部以及设于所述容纳部的定位件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向内弹性支撑所述定位件,所述内盖的外壁上设有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槽部和第二槽部,在第一位置,所述定位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一槽部相卡合,在第二位置,所述定位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槽部相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水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栓体,所述容纳部为阶梯孔,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栓体的头部与阶梯孔的台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水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栓体的尾端伸入所述阶梯孔的小径部位,并设有垂直贯通的长圆孔,所述外盖设有穿过所述长圆孔的销钉。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设有杯把,所述杯把具有与外盖相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弹性定位结构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内部;或者,所述外盖设有侧向凸起部位,所述弹性定位结构位于所述侧向凸起部位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相对于杯口部位的另一端为敞口,在第一位置,所述内盖相对于饮水口部的另一端的底部超出所述敞口的边缘,且超出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内盖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行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外壁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卡勾部,所述外盖的内壁设有卡槽部,所述内盖的卡勾部与所述外盖的卡槽部沿轴向方向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内盖与外盖沿轴线方向稳定地相对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外壁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止转突出部,所述外盖的内壁设有止转槽部,所述内盖的止转突出部与所述外盖的止转槽部沿轴向方向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内盖与外盖在圆周方向被限位,不能相对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的外径大于其主体部分的外径,所述外盖的杯口部位的内径大于其主体部分的内径,以收纳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饮水口部的内侧设有用于与杯体相连接的螺纹。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通过材料变形嵌套于所述外盖中。
13.一种水杯,包括杯体和设于所述杯体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杯盖。
CN202020188172.7U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饮水杯盖及水杯 Active CN2115825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8172.7U CN211582518U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饮水杯盖及水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8172.7U CN211582518U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饮水杯盖及水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82518U true CN211582518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1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8172.7U Active CN211582518U (zh) 2020-02-20 2020-02-20 一种饮水杯盖及水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825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8335B (zh) 饮料容器以及从饮料容器倾倒液体的方法
CN1636835B (zh) 饮料用容器的栓塞体
CN102781277B (zh) 包括材料涂抹装置的成套工具以及此成套工具的使用
US20050247714A1 (en) Closure for drink bottle
CA2180175A1 (fr) Flacon pour deux produits
CA2769139A1 (en) Cup lid with plug
CN211582518U (zh) 一种饮水杯盖及水杯
KR200494332Y1 (ko) 드링크웨어 드링킹 마우스 분리 구조
CN207707703U (zh) 一种实现360度全方位饮水的水杯盖
JP4276726B2 (ja) プッシュプルキャップ
KR200407277Y1 (ko) 배출양 조절이 되는 푸어러 캡
KR100840983B1 (ko) 마개홀더를 구비한 용기
CN205513841U (zh) 新型水杯
CN210144393U (zh) 一种吸嘴杯盖及带有吸嘴杯盖的保温杯
CN108516204B (zh) 一种易回盖的调味品容器
JP3946605B2 (ja) 飲み口付き水筒
CN211767495U (zh) 一种适用于固液食用油的两用油壶
CN215874191U (zh) 一种竹制子母杯
CN219524846U (zh) 无螺纹快速密封与开启的容器盖子
CN210018801U (zh) 一种提手可转动的杯盖及其水杯
CN211186742U (zh) 一种能实现快捷开盖的子弹头杯盖
CN202234470U (zh) 自动开关防漏双层杯
JP4727054B2 (ja) プッシュプル式複合容器蓋
CN208822217U (zh) 直饮式自动杯盖及具有该杯盖的饮水杯
CN208640446U (zh) 一种锅盖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