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8892U - 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8892U
CN211578892U CN202020087507.6U CN202020087507U CN211578892U CN 211578892 U CN211578892 U CN 211578892U CN 202020087507 U CN202020087507 U CN 202020087507U CN 211578892 U CN211578892 U CN 211578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ck
stacking
fixing
jig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875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875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8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8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8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在堆叠区域,自动堆叠装置通过叠片取放机构将叠片自动叠放于堆叠治具内,从而得到电堆;接着,在治具伺服机构的驱动下,堆叠治具连同其内电堆一起转移至压固检测区域。压固装置启动,压固执行机构对电堆进行压固。压固完成后,堆叠治具复位而将电堆承载于气密台,便可继续完成气密性检测。检测完成后,电堆由电堆流转装置转移至下料区域,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将电堆放置于相应的下线工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只需人工进行端板放置及螺杆紧固等简单操作,故能实现电堆的自动化生产,有助于提升电堆的生产效率及品质。

Description

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电堆的加工是最核心的一个步骤。将下端板、下绝缘板、下集流板、下单极板、双极板、膜电极(MEA,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ie)、上单极板、上集流板、上绝缘板、上端板按照特定的组装顺序堆叠,便可得到成电堆。
目前,电堆的堆叠工作大多数是通过人工手动实现。人工手动堆叠存在很多缺陷,譬如:定位精度不可控,叠片正反面堆叠错误;手动堆叠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由于叠片的精度较高,人工操作容易造成叠片破损或污染,进而影响电堆的品质。因此,人工堆叠的加工方式会导致电堆的生产效率低且品质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实现电堆自动化生产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具有堆叠区域(101)、压固检测区域(102) 及下料区域(103),所述下料区域(103)设置有多个下线工位(1031),包括:
设置于所述堆叠区域(101)的自动堆叠装置(100),包括叠片取放机构 (110)、堆叠治具(120)及治具伺服机构(130)及,所述叠片取放机构(110) 用于将叠片按预设顺序叠放于所述堆叠治具(120),以得到电堆;
设置于所述压固检测区域(102)的压固装置(200)及气密性检测装置(300),所述压固装置(200)包括压固执行机构(210),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00) 包括所述压固执行机构(210)相对设置的气密台(310),所述堆叠治具(120) 在所述治具伺服机构(130)的带动下可移动至所述气密台(310)并将电堆转移至所述气密台(310);
设置于下料区域(103)的电堆流转装置(400),用于抓取承载于所述气密台(310)上的电堆,并根据气密性检测的结果将电推移送至对应的所述下线工位(103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堆叠装置(100)设置有用于放置叠片的料仓位、废料位及检测工位,所述叠片取放机构(110)用于将叠片由所述料仓位移动至所述检测工位,并将符合检测条件的叠片叠放于所述堆叠治具(120),不符合检测条件的叠片放置于所述废料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叠片取放机构(110)为安装有吸盘(111)的机械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堆叠治具(120)朝向所述压固检测区域(102) 的一侧具有开口,以使承载于所述堆叠治具(120)的电堆经所述开口可滑动至所述堆叠治具(120)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固装置(200)包括:
压固支架(220),所述压固执行机构(210)安装于所述压固支架(220);
治具加强座(230),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压固支架(220),且所述治具加强座(230)围设成限位部;及
加强座伺服机构(240),与所述治具加强座(230)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治具加强座(230)朝所述气密台(310)滑动,直至所述限位部与位于所述气密台(310)的所述堆叠治具(120)相套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固支架(220)上设置限位块(221),所述治具加强座(230)可滑动至与所述限位块(221)相抵接并使所述限位部与位于所述气密台(310)的所述堆叠治具(120)相套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区域(103)还设置有抓取工位(1032),所述电堆流转装置(400)包括电堆抓取机构(410)、电堆移载机构(420)及移载导轨(430),所述移载导轨(430)由所述抓取工位(1032)延伸至所述气密台(310),所述电堆移载机构(420)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移载导轨(430),并用于将承载于所述气密台(310)的电堆转移至所述抓取工位(103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堆移载机构(420)包括移载板(421)及移载伺服机构(422),所述移载伺服机构(422)可驱动所述堆叠治具(120)沿所述移载导轨(430)滑动并沿垂直于所述移载导轨(430)的方向升降,且所述移载板(421)滑动至所述气密台(310)时,所述移载板(421)可上升至将承载于所述气密台(310)的电堆托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堆流转装置(400)还包括延伸至所述抓取工位(1032)及多个所述下线工位(1031)的分选桁架(440),所述电堆抓取机构(410)包括抓取夹爪(411)及夹爪伺服机构(412),所述抓取夹爪(411) 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分选桁架(440),所述夹爪伺服机构(412)可驱动所述抓取夹爪(411)沿所述分选桁架(440)滑动及升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具有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所述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内设置有所述压固装置(200)及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00),所述下料区域(103)设置有二次上料工位(1033),所述电堆流转装置(400) 还用于将位于所述二次上料工位(1033)的电堆移送至位于所述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的所述气密台(310)上,以及抓取承载于位于所述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的所述气密台(310)上的电堆,并根据气密性检测的结果将电推移送至对应的所述下线工位(1031)。
上述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在堆叠区域,自动堆叠装置通过叠片取放机构将叠片自动叠放于堆叠治具内,从而得到电堆;接着,在治具伺服机构的驱动下,堆叠治具连同其内电堆一起转移至压固检测区域。压固装置启动,压固执行机构对电堆进行压固。压固完成后,堆叠治具复位而将电堆承载于气密台,便可继续完成气密性检测。检测完成后,电堆由电堆流转装置转移至下料区域,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将电堆放置于相应的下线工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只需人工进行端板放置及螺杆紧固等简单操作,故能实现电堆的自动化生产,有助于提升电堆的生产效率及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中自动堆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中压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中气密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中电堆流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用于将各种叠片加工成燃料电池的电堆。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具有堆叠区域101、压固检测区域102及下料区域103,且下料区域103设置有多个下线工位1031。每个下线工位1031上均可停放转运装置20,如流转小车。加工完成的电堆可由下线工位1031下线至对应的转运装置20,并由转运装置20转移到其他区域进行后续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包括自动堆叠装置100、压固装置200、气密性检测装置300及电堆流转装置400。其中,自动堆叠装置 100、压固装置200、气密性检测装置300及电堆流转装置40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均与上位机(图未示)通讯连接,由上位机控制各个装置相互配合及协调。
请一并参阅图2,自动堆叠装置100设置于堆叠区域101。而且,自动堆叠装置100包括叠片取放机构110、堆叠治具120及治具伺服机构130。
叠片取放机构110用于将叠片按预设顺序叠放于堆叠治具120,以得到电堆。叠片指的是双极板及膜电极(MEA),本申请中统称为叠片。叠片取放机构110 可以是多种形式,只要能实现叠片的取放、转移即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叠片取放机构110为安装有吸盘111的机械手。吸盘111通过吸附作用吸取叠片,能避免对叠片的表面造成损伤。而且,机械手的自由度较大,能快速的将叠片移动到位。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堆叠装置100设置有料仓位(图未标)、废料位(图未标)及检测工位(图未标)。料仓位用于放置叠片。在生产开始之前,可由操作人员将叠片根据不同的种类、按特定的朝向装入料仓位中。检测工位用于对位于检测工位的叠片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符合预设的检测条件(譬如,类型、方向、是否有瑕疵等)。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工位上设置有相机160及光源170,光源170与光源170相对设置。相机160可对叠片进行扫码(膜电极和双极板上表面边角处预制二维码,以记录每个叠片的相关信息)、正反识别和定位。通过扫码,可确认叠片规格及方向是否正确,从而判定位于检测工位的叠片是否可用。
叠片取放机构110用于将叠片由料仓位移动至检测工位。而且,若叠片符合检测条件,判断为可用,则叠片取放机构110便将其送至堆叠治具120中。若叠片不符合检测条件,判断为不可用,则叠片取放机构110便将其送至废料位,并重新从料仓位取料及检测。经过多次循环,堆叠治具120便可得到由预设数量的叠片交替堆叠形成的电堆。
此外,相机还可将对叠片扫码获得的信息上传至上位机,从而记录构成每个电堆的所有叠片的数量、每个叠片的相关信息,便于溯源。同时,上位机还可获取各个传感器上传的环境参数,记录每个电堆生产时的环境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
堆叠治具120一般为半开放式结构,从而方便将叠片放入。此外,料仓位的底部还可设置传感器。当料仓位中的叠片取完后,该传感器可感应到并发出提示,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及时补充叠片。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堆叠装置100还包括治具导轨140。堆叠治具120可滑动地安装于治具导轨140。具体的,治具导轨140可以是直线导轨,堆叠治具 120可通过安装座(图未标)安装于治具导轨140上。在治具伺服机构130的驱动下,堆叠治具120可沿治具导轨140滑动。治具伺服机构130可以是电机、气缸等动力装置及其适配的传动件。
此外,自动堆叠装置100还包括支架150,用于承载并安装叠片取放机构 110、堆叠治具120、治具伺服机构130及治具导轨140。
压固装置200设置于压固检测区域102,用于对电堆进行压固。进一步的,压固装置200包括压固执行机构210。固执行机构210一般包括压板(图未标) 及驱动压板的伺服机构(图未标)。伺服机构可根据预设的工艺参数,分段逐次完成压紧、保压工作,加压时间、速度、压力大小均可调。
气密性检测装置30同样设置于压固检测区域102,用于对压固后的电堆进行气密性检测,以判断电堆是否存在泄漏。气密性检测装置30包括与压固执行机构210相对设置的气密台310。进一步的,堆叠治具120在治具伺服机构130 的带动下可移动至气密台310并将电堆转移至气密台310上。具体的,治具导轨140延伸至气密台310,堆叠治具120可沿治具导轨140滑动至密台310并完成电堆的转移。
在堆叠区域101完成堆叠的电堆尚比较松散。而在治具伺服机构130的带动下,堆叠治具120与其内承载的电堆整体转移至气密台310上。由于无需将电堆从堆叠治具120取出,且堆叠治具120沿治具导轨140滑动平稳。因此,可避免电堆中的叠片在向压固检测区域102转运的过程中发生移位。堆叠治具 120移动到位后,压固执行机构210下压,从而将堆叠治具120内松散的电堆压紧。
请一并参阅图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压固装置200还包括压固支架220、治具加强座230及加强座伺服机构240。其中:
压固支架220可以是由杆材及板材拼接成的框架结构。压固执行机构210 安装于压固支架220。治具加强座230可滑动地安装于压固支架220。具体的,治具加强座230可通过直线轴承与压固支架220实现安装。治具加强座230围设成限位部(图未示)。具体的,治具加强座230可以是环形结构,从而在中间形成限位部。此外,治具加强座230也可包括多个挡块(图未示),且多个挡块彼此间隔,并沿环向设置,从而在多个挡块之间围绕呈限位部。
加强座伺服机构240与治具加强座230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治具加强座230 朝气密台310滑动,直至限位部与位于气密台310的堆叠治具120相套接。限位部与堆叠治具120套接后,限位部的侧壁可对堆叠治具120侧壁提供支撑,从而箍住堆叠治具120的四周。因此,在压紧过程中,堆叠治具120不会因受外力而张开,从而保证电堆压固的精度。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压固支架220上设置限位块221,治具加强座 230可滑动至与限位块221相抵接并使限位部与位于气密台310的堆叠治具120 相套接。因此,可避免因治具加强座230滑动过度而对堆叠治具120及电堆造成损伤。
压固完成后,堆叠治具120可在治具伺服机构130的带动下回退至堆叠区域101的初始位置。操作人员将端板及螺杆装入堆叠治具120后,便可准备开始下一个电堆的堆叠。而完成压固的电堆转则可人工完成螺杆的紧固,并由堆叠治具120转移至气密台310上,以进行气密性检测的工序。
在本实施例中,堆叠治具120朝向压固检测区域102的一侧具有开口(图未示),以使承载于堆叠治具120的电堆经开口可滑动至堆叠治具120外。
具体的,堆叠治具120可由底板及围设于底板四分之三周向的侧板构成。这样,堆叠治具120的一侧可形成开口。此外,侧板也可围设于底板的四周。但是,其中一侧的侧板活动安装,从而可打开或关闭上述开口。在压固及转运过程中,侧板关闭开口。在需要将压固后的电堆由堆叠治具120移至气密台310 上时,压固执行机构210可保持压紧,堆叠治具120在治具伺服机构130的带动下抽出。此时,电堆在压紧作用下位置保持不变,从而与堆叠治具120产生相对滑动,堆叠治具120回位,而压固后的电堆则留在气密台310上。可见,电堆的转移无需借助机械手等其他装置,操作方便。
请一并参阅图4,气密性检测时,压固执行机构210可再次下压,以合适的压紧力将电堆压在气密台310上。具体的,气密台310上开有与电堆的氢气腔、氧气腔、水腔通路位置对应的气孔311,并设计有相对应的密封槽312,密封槽 312中安装密封垫圈(图未示)。电堆与气密台310在压固执行机构210的压紧力作用下,通过密封垫圈实现密封。气密台310可通过气管与各个阀体组成特定气路连通,各阀体按照特定回路动作,通过质量流量计(图未示)依次计量电堆的氢气腔、氧气腔、水腔的泄露量,并与预设的判定标准判定电堆气密性是否合格。
此外,质量流量计具有通讯功能,可将气密性检测的数据上传到上位机。因此,针对每一个电堆的气密性数据将被对应记录,从而便于后期追溯。
电堆流转装置400设置于下料区域103,用于抓取承载于气密台310上的电堆,并根据气密性检测的结果将电推移送至对应的下线工位1031。具体的,气密性检测合格的电堆在同一个下线工位1031下线,并可由流转小车流转至附件安装区进行附件安装;而气密性检测不合格的电堆则在另一个下线工位1031下线,并可由流转小车流转至拆解区,进行电堆拆解返修。
电堆流转装置400对电堆进行流转的方式有多种。譬如,可采用机械臂与夹爪配合的方式,夹爪取放电堆,而机械臂用于夹爪移动至气密台310或对应的下线工位1031上。
请一并参阅图5,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下料区域103还设置有抓取工位1032,电堆流转装置400包括电堆抓取机构410、电堆移载机构420及移载导轨430。移载导轨430由抓取工位1032延伸至气密台310,电堆移载机构420可滑动地安装于移载导轨430,并用于将承载于气密台310的电堆转移至所述抓取工位 1032。
抓取工位1032一般设置于下线工位1031与压固检测区域102之间,用于暂存检测后的电堆。移载导轨430可以是直线导轨,电堆移载机构420直线滑动,平稳移动电堆。电堆移载机构420先将电堆转移至抓取工位1032,再由电堆抓取机构140从抓取工位1032抓取电堆,并转移到下线工位1031。
由于电堆抓取机构140需要在多个自由度内移动,故结构复杂。若直接从压固检测区域102抓取电堆,则为了避免压固装置200对电堆抓取机构140造成限位,就需要对压固装置200的结构进行特殊设计,导致成本升高。而通过电堆移载机构420的中转,电堆抓取机构140无需伸入到压固检测区域102,故压固装置200可采用现有压固装置,有利于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电堆移载机构420包括移载板421及移载伺服机构422。移载伺服机构422可驱动堆叠治具120沿移载导轨430滑动并沿垂直于移载导轨430的方向升降,且移载板421滑动至气密台310时,移载板421 可上升至将承载于气密台310的电堆托起。
具体的,电堆移载机构420可以是电机、气缸,可通过皮带轮、传动链驱动移载板421。移载板421可以通过相应的移载底座(图未标)安装于移载导轨 430上。移载底座通过滑块或滑槽直接与移载导轨430连接,移载板421则可滑动地安装于移载底座上。
移载电堆时,移载伺服机构422先驱动移载板421伸入气密台310上电堆的下方,再驱动移载板421上升将电堆抬起,在带动移载板421回到抓取工位 1032即可。电堆移载机构420移动电堆的流程类似于叉车的作业流程,移动过程平稳,电堆能保持稳定。
更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电堆流转装置400还包括分选桁架440,分选桁架440延伸至抓取工位1032及多个下线工位1031。电堆抓取机构410包括抓取夹爪411及夹爪伺服机构412,抓取夹爪411可滑动地安装于分选桁架440,夹爪伺服机构412可驱动抓取夹爪411沿分选桁架440滑动及升降。
具体的,抓取夹爪411通过沿分选桁架440滑动及升降,可实现在抓取工位1032及多个下线工位1031流转,从而实现将电堆由抓取工位1032向多个下线工位1031转移。而且,抓取夹爪411是通过在两个方向上做直线运动,来实现对电堆的流传。因此,可在流转过程中保证电堆的稳定性,避免其产生不必要的摆动。
上述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进行电堆生产的流程大致如下:
操作人员将叠片根据不同的种类、按特定的朝向装入料仓位中;叠片取放机构110依次从料仓位取出叠片并将其移动至检测工位;若叠片符合检测条件,叠片取放机构110便将其送至堆叠治具120中,若叠片不符合检测条件,叠片取放机构110便将其送至废料位,并重新从料仓位取料及检测;依次循环预设此时,便可在堆叠治具120内形成包括预设数量的叠片的电堆;
在治具伺服机构130的带动下,堆叠治具120与其内承载的电堆整体转移至气密台310上;加强座伺服机构240驱动治具加强座230朝气密台310滑动,将位于气密台310的堆叠治具120箍紧;接着,压固执行机构210下压,从而将堆叠治具120内松散的电堆压紧,完成压固操作;堆叠治具120在治具伺服机构130的带动下抽出并回退至堆叠区域101,压固后的电堆则滞留于气密台 310上,并由气密性检测装置30完成气密性检测;
电堆移载机构420沿移载导轨430滑动至气密台310,并带动完成检测的电堆回到抓取工位1032;堆抓取机构410从抓取工位1032上依次抓取电堆,并将其从对应的下线工位1031下料。
由于电堆在经过压固及气密性检测后,在流转过程中以及等待安装的过程中可能会局部产生回复,从而导致电堆内部出现松动。此时,就需要对电堆进行二次压固,并在二次压固后再进行二次气密性检测,以保证电堆的质量。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下料区域103还设置有二次上料工位1033。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还具有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 内设置有压固装置200及气密性检测装置300。电堆流转装置400还用于将位于二次上料工位1033的电堆移送至位于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的气密台310上。
位于二次上料工位1033的压固装置200及气密性检测装置300与位于压固检测区域102的压固装置200及气密性检测装置300的结构、功能、工作流程可以完全相同,可对二次上料工位1033移送过来的电堆进行二次压固及二次气密性检测。
此外,由于进行二次压固的电堆无需堆叠治具120承载。因此,位于二次上料工位1033的压固装置200可以省略治具加强座230。
进一步的,电堆流转装置400还用于抓取承载于位于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 的气密台310上的电堆,并根据气密性检测的结果将电推移送至对应的下线工位1031。完成二次气密性检测后,电堆流转装置400根据二次气密性检测的结果,再次将电堆从对应的下线工位1031下线。
具体的,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一般位于下料区域103背向压固检测区域 102的一侧。下料区域103可设置两个抓取工位1032,电堆流转装置400也可设置两组电堆移载机构420及移载导轨430。先利用流转小车将需要进行二次压固的电堆转移到二次上料工位1033;电堆抓取机构410再将电堆抓取并放置于其中一个电堆移载机构420;该电堆移载结构420将电堆向二次压固检测区域 104转移,直至将电堆转移至气密台310上。
上述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在堆叠区域101,自动堆叠装置100通过叠片取放机构110将叠片自动叠放于堆叠治具120内,从而得到电堆;接着,在治具伺服机构130的驱动下,堆叠治具120连同其内电堆一起转移至压固检测区域102。压固装置200启动,压固执行机构210对电堆进行压固。压固完成后,堆叠治具120复位而将电堆承载于气密台310,便可继续完成气密性检测。检测完成后,电堆由电堆流转装置400转移至下料区域103,并根据检测的结果将电堆放置于相应的下线工位1031。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只需人工进行端板放置及螺杆紧固等简单操作,故能实现电堆的自动化生产,有助于提升电堆的生产效率及品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具有堆叠区域(101)、压固检测区域(102)及下料区域(103),所述下料区域(103)设置有多个下线工位(1031),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所述堆叠区域(101)的自动堆叠装置(100),包括叠片取放机构(110)、堆叠治具(120)及治具伺服机构(130),所述叠片取放机构(110)用于将叠片按预设顺序叠放于所述堆叠治具(120),以得到电堆;
设置于所述压固检测区域(102)的压固装置(200)及气密性检测装置(300),所述压固装置(200)包括压固执行机构(210),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00)包括所述压固执行机构(210)相对设置的气密台(310),所述堆叠治具(120)在所述治具伺服机构(130)的带动下可移动至所述气密台(310)并将电堆转移至所述气密台(310);
设置于下料区域(103)的电堆流转装置(400),用于抓取承载于所述气密台(310)上的电堆,并根据气密性检测的结果将电推移送至对应的所述下线工位(10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堆叠装置(100)设置有用于放置叠片的料仓位、废料位及检测工位,所述叠片取放机构(110)用于将叠片由所述料仓位移动至所述检测工位,并将符合检测条件的叠片叠放于所述堆叠治具(120),不符合检测条件的叠片放置于所述废料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取放机构(110)为安装有吸盘(111)的机械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治具(120)朝向所述压固检测区域(102)的一侧具有开口,以使承载于所述堆叠治具(120)的电堆经所述开口可滑动至所述堆叠治具(120)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固装置(200)包括:
压固支架(220),所述压固执行机构(210)安装于所述压固支架(220);
治具加强座(230),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压固支架(220),且所述治具加强座(230)围设成限位部;及
加强座伺服机构(240),与所述治具加强座(230)传动连接,并可驱动所述治具加强座(230)朝所述气密台(310)滑动,直至所述限位部与位于所述气密台(310)的所述堆叠治具(120)相套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固支架(220)上设置限位块(221),所述治具加强座(230)可滑动至与所述限位块(221)相抵接并使所述限位部与位于所述气密台(310)的所述堆叠治具(120)相套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区域(103)还设置有抓取工位(1032),所述电堆流转装置(400)包括电堆抓取机构(410)、电堆移载机构(420)及移载导轨(430),所述移载导轨(430)由所述抓取工位(1032)延伸至所述气密台(310),所述电堆移载机构(420)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移载导轨(430),并用于将承载于所述气密台(310)的电堆转移至所述抓取工位(103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移载机构(420)包括移载板(421)及移载伺服机构(422),所述移载伺服机构(422)可驱动所述堆叠治具(120)沿所述移载导轨(430)滑动并沿垂直于所述移载导轨(430)的方向升降,且所述移载板(421)滑动至所述气密台(310)时,所述移载板(421)可上升至将承载于所述气密台(310)的电堆托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堆流转装置(400)还包括延伸至所述抓取工位(1032)及多个所述下线工位(1031)的分选桁架(440),所述电堆抓取机构(410)包括抓取夹爪(411)及夹爪伺服机构(412),所述抓取夹爪(411)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分选桁架(440),所述夹爪伺服机构(412)可驱动所述抓取夹爪(411)沿所述分选桁架(440)滑动及升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10),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所述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内设置有所述压固装置(200)及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300),所述下料区域(103)设置有二次上料工位(1033),所述电堆流转装置(400)还用于将位于所述二次上料工位(1033)的电堆移送至位于所述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的所述气密台(310)上,以及抓取承载于位于所述二次压固检测区域(104)的所述气密台(310)上的电堆,并根据气密性检测的结果将电推移送至对应的所述下线工位(1031)。
CN202020087507.6U 2020-01-15 2020-01-15 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 Active CN211578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7507.6U CN211578892U (zh) 2020-01-15 2020-01-15 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87507.6U CN211578892U (zh) 2020-01-15 2020-01-15 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8892U true CN211578892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54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87507.6U Active CN211578892U (zh) 2020-01-15 2020-01-15 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88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7389A (zh) * 2022-01-28 2022-05-06 北京和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式电池堆自动堆叠生产线及其工艺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7389A (zh) * 2022-01-28 2022-05-06 北京和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式电池堆自动堆叠生产线及其工艺方法
CN114447389B (zh) * 2022-01-28 2024-04-09 北京和瑞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联式电池堆自动堆叠生产线及其工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29562A (zh) 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
US11069914B2 (en) Apparatus for rapidly stacking fuel cell stack using automatic stacking and pressurization of fuel cell components
CN106252699B (zh) 燃料电池堆的自动堆叠装置
CN111842210A (zh) 一种纽扣型锂离子电池电芯全自动精确检漏生产线
CN112478768B (zh) 二次电池电池单元制造用电极拾放装置及方法
CN111653811B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装配设备
CN211578892U (zh) 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
CN112477246B (zh) 一种自动电芯热压机
CN205946042U (zh) 一种用于模组自动定位并夹紧测试的治具
CN210834026U (zh) 一种多工位电芯测漏装置
KR20090062411A (ko) 연료전지스택 조립기용 로터리 테이블 유니트
CN115241538A (zh) 一种二合一电芯自动堆叠装置
CN213184371U (zh) 用于电堆的制备系统
CN113991187A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模组组装生产线
CN219608741U (zh) 电芯贴胶检测机构及电芯检测装置
CN218460165U (zh) 膜电极检测设备
CN214638292U (zh) 双转盘全自动检测机
CN112024428B (zh) Ocv测试机及电池
CN115921329A (zh) 一种电池产品自动化测试设备
CN111682160B (zh) 全自动注液机及电池
CN214411269U (zh) 一种可以自动拆装电池和夹子的辅助设备
CN207651604U (zh) 电池组的全自动码堆机
CN215973751U (zh) 电芯翻转装置及电芯自动加工系统
CN217953808U (zh) 一种新能源锂电池专用voc漏液测试机
CN214347973U (zh) 自动下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6

Address after: 21412 North Hubin Road,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hydrogen guid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0 Xinxi Road, national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LEAD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