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5649U - 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5649U
CN211575649U CN202020102463.XU CN202020102463U CN211575649U CN 211575649 U CN211575649 U CN 211575649U CN 202020102463 U CN202020102463 U CN 202020102463U CN 211575649 U CN211575649 U CN 211575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amper
air flow
supply device
ai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024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富冈
冯佳慧
陶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eil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024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5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5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5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冰箱,包括壳体,在贯通方向上的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一组或者多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每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之间形成适于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每个所述气流通道内均设置有过风口,且相邻所述气流通道互不连通;风门,适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过风口,从而连通或者隔断所述气流入口与气流出口;且风门的打开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与风门的旋转轴平行的所述过风口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气流出口一侧的所述壳体的端部。本实用新型中风门在关闭状态时不存在被吹开的风险。同时在气流出口至过风口之间,壳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均大大减小,解决了壳体表面结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冰箱。
背景技术
风冷冰箱是通过内置的蒸发器产生冷风,冷风通过风道循环流动至冰箱的各个储物空间实现制冷。在冰箱的后壁中设置与蒸发器连通的风扇室,各储藏室间设置有与风扇室相连的出风风道,出风风道在冰箱的风扇室分路后分别与各储藏室联通,风扇将经蒸发器冷却的冷空气通过出风风道直接吹送到储藏室中。为精确控制各储藏室的制冷,需要采用送风装置对通往各储藏室的风量进行控制,即在分路前的出风风道中设置有控制各风道通断的多个风门,送风装置控制该风门的开闭。当需要对哪个储藏室制冷时,即打开通往该储藏室的出风风道上的风门,冷风通过风门的气流通道进入出风风道,以实现对进入各储物空间内的冷风进行精确地流量分配和流量控制。
现有的送风装置,如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206496577U,包括壳体及壳体限定出的气流通道,风门用于打开和关于位于气流通道上的进风口,当风门打开时,风冷气流从气流入口 101流至气流出口102。从该申请的附图中可知,气流方向和风门打开的方向相同,气流有将关闭状态的风门吹开的风险。并且,为了使风门运动过程中始终位于壳体内,避免风门与冰箱内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或者受气流影响产生震荡,因此在气流出口102一侧,壳体的上下表面均留有一定空间,从而导致位于气流出口的壳体体积及表面积均较大,因此气流出口的壳体表面存在结霜的问题,壳体表面结霜后,会影响出风效果,并且食品容易冻坏。当结的霜融化后水容易回流到风门处,严重情况下会使风门失控,使冰箱不能按照要求为各储藏室制冷,冰箱的控制精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送风装置中气流方向和风门打开的方向相同,气流有将关闭状态的风门吹开的风险,且气流出口的壳体表面易结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冰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包括壳体,沿直线或者曲线方向贯通的腔室结构,在贯通方向上的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一组或者多组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每组所述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之间形成适于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每个所述气流通道内均设置有过风口,且相邻所述气流通道互不连通;风门,位于所述过风口和所述气流入口之间的气流通道内,适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过风口,从而连通或者隔断所述气流入口与所述气流出口;且所述风门的打开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与所述风门的旋转轴平行的所述过风口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气流出口一侧的所述壳体的端部。优选的,在与所述风门的旋转轴平行的所述过风口的两个相对端面中,靠近所述风门的旋转轴的所述过风口的一端连接位于所述气流出口一侧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远离所述风门的旋转轴的所述过风口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的底壁。
进一步的,所述过风口具有与所述风门贴合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迎向所述气流方向设置,且为平面,配合面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a为直角或者钝角,所述风门在打开位置和运动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b与所述夹角a互补。
进一步的,所述过风口由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两侧的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内侧壁相接形成其周向端面,所述第一凸起部由所述外侧壁向所述气流入口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起部由所述底壁向所述过风口中心方向延伸,所述配合面为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与风门的贴合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两个相对面与所述气流方向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将动力传送至风门的传动机构;所述风门包括转轴、与所述转轴同步旋转并适于封闭所述过风口的挡板、以及固定于所述转轴的一端的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将所述传动机构的扭矩传递至所述转轴,并带动所述挡板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过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齿轮系、风门驱动轮和驱动杆,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使所述驱动杆沿与所述气流方向平行的平面作往复运动的限位滑槽,所述风门驱动轮带动所述驱动杆在所述限位滑槽内作往复直线运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有直齿,所述传动件为与所述直齿啮合传动的扇形齿。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支撑部,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的周向侧面具有与所述传动件的安装孔配合的平面,所述第二轴部为放置于所述支撑部上、并能够自由旋转的圆柱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由水平隔板分隔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所述上部空间适于容纳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下部空间为气流通道,所述外侧壁由所述上部空间的边缘向所述底壁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传动齿轮系、风门驱动轮和驱动杆,壳体的内部具有使驱动杆沿与所述气流方向平行的平面作往复运动的限位滑槽,风门驱动轮带动驱动杆在限位滑槽内作往复直线运动,驱动杆的一端设有直齿,传动件为与直齿啮合传动的扇形齿。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包括驱动杆本体、滑块和补偿弹簧,直齿位于驱动杆本体的一端,驱动杆本体的另一端具有容纳滑块的槽口,补偿弹簧设置在滑块内部的沉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槽口的内表面设置一沿补偿弹簧轴向延伸的圆柱台,所述补偿弹簧的一端套设在圆柱台上,补偿弹簧的另一端伸入沉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以上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风门的打开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相对于现有的风门打开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同,风门在关闭状态时不存在被吹开的风险。同时,与所述风门的旋转轴平行的所述过风口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气流出口一侧的所述壳体的端部,此时风门向所述壳体内部运动打开所述过风口,气流出口方向无需预留较多的空间用于容纳打开后的风门,因此在气流出口至过风口之间,壳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均可以大大减小,解决了壳体表面结霜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由所述气流出口所在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向所述气流入口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由所述壳体的底壁向所述过风口中心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部以及壳体的内侧壁共同限定出过风口,使壳体保持自身底壁结构的基础上能够与风门紧密贴合,保证了壳体的结构强度以及风门关闭时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从气流入口一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从气流出口一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风门处于打开状态时,图1中的D-D向剖视图;
图5是风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图1中的D-D向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的E-E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壳本体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从顶部观察时的立体图(顶盖未示意);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杆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杆本体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从朝向气流入口一侧观察时所述风门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从朝向气流出口一侧观察时所述风门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从面向水平隔板一侧观察时所述风门驱动轮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从面向壳盖一侧观察时所述风门驱动轮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门组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门组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门组处于第三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门组处于第四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门组处于第五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门组处于第六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门组处于第七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风门组处于第八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1、外壳本体,1011、分隔板,1012、顶壁,1013、底壁,1014、外侧壁,1015、水平隔板,10151、开口,10152、挡壁,10153、开槽,1016、竖直隔板,102、壳盖,2、气流入口,3、气流出口,4、过风口,401、第一凸起部,4011、上端面,402、第二凸起部,4021、下端面,403、第三凸起部,404、第四凸起部,5、风门,501、挡板,5011、凸部,5012、弹性部件,5013、加强筋,502、转轴,5021、第一轴部,5022、第二轴部,503、传动件,5031、安装孔,6、气流通道,7、配合面,801、上部空间,8011、第一子空间,8012、第二子空间,802、下部空间,803、电机空间,8031、凸台结构,9、螺钉柱,10、电机,11、小齿轮,12、减速齿轮组,13、风门驱动轮,1301、凹槽轨道,1302、中心孔,1303、掏空部位,1304、识别孔,14、驱动杆,1401、直齿,1402、滑块,1403、补偿弹簧,1404、槽口,1405、沉孔,1406、圆柱台,1407、导轨,1408、限位筋,1409、驱动杆本体,1410、顶柱,15、限位滑槽,16、枢轴,17、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是从气流入口2一侧观察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气流出口3一侧观察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壳体 1为沿特定方向贯通的腔室结构,所述特定方向是指使气流在壳体1内部由壳体1的一端向壳体1的另一端沿某一路径流通,该路径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曲线,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直线流通,直线流通是可以减少壳体1的体积以及冷气流在壳体1内部的停留时间,避免壳体 1内部结霜。如图1-图5所示,在贯通方向上的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一组或者多组气流入口2和气流出口3,每组气流入口2和气流出口3之间形成适于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6,每个气流通道6内均设置有过风口4,且相邻气流通道6互不连通;气流经气流入口2进入气流通道6内,并从气流出口3排出,每组气流入口2和气流出口3分别对应一空调储藏室,气流经不同的气流通道6进入对应的空调储藏室内,通过打开或者关闭过风口4控制气流向指定的空调储藏室流动。
风门5位于过风口4和气流入口2之间的气流通道6内,适于打开或者关闭过风口4,从而连通或者隔断气流入口2与气流出口3;且风门5的打开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即风门5打开时向气流入口2方向运动,风门5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变换时始终处于过风口4与气流入口2之间的气流通道6内,因此在气流出口3一侧无需设置用于容纳风门5的壳体 1结构,减小气流出口3一侧的壳体1表面积。与风门5的旋转轴平行的过风口4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气流出口3一侧的壳体1的端部,此处所述过风口4的两端是指形成过风口4的周向端面的两个相对布置的结构。此时在气流出口3一侧,壳体1的外表面,即与气流方向朝向相同的壳体1表面,至过风口4的最小距离可以降至最低,该距离几乎为零,即当风门 5关闭时,在气流出口3一侧,壳体1上不存在同空调储藏室连通的朝向气流通道6的表面,现有技术中在气流出口3一侧,朝向气流通道6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均留有一定的空间用于容纳风门5,相比而言,本实用新型大大减少了气流出口3一侧壳体1的体积及表面积,壳体1 的体积和表面积大大减小,可以有效避免气流出口3一侧壳体1表面结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呈近似长方体结构,相对于圆柱形结构,长方体结构的气流入口2和气流出口3的端面尺寸更大,从而减少了气流的流动阻力。多个气流通道6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气流入口2和气流出口3分别位于垂直于壳体1长度方向的两个相对端面上,相邻气流通道6通过位于壳体1内部的分隔板1011相互隔离。为了便于对多个风门5的旋转运动统一控制,风门5的旋转轴通常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这样可以使每个风门5的旋转轴处于同轴状态,为了便于理解,此处,在与风门5的旋转轴平行的过风口4的两端中,以靠近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所对应的过风口4周向端面为上端面4011,以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所对应的过风口4周向端面为下端面4021,同理,在与所述上端面4011或者下端面4021平行的壳体1壁面中,靠近所述旋转轴的壳体1壁面为顶壁1012,远离所述旋转轴的壳体1壁面为底壁1013。此处所述“上端面”、“下端面”、“顶壁”和“底壁”中的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上”、“下”以及“顶”、“底”分别表示同一方向上的两个相对位置,并非特指沿重力方向的“上”、“下”以及“顶”、“底”。
在与风门5的旋转轴平行的过风口4的两端中,靠近风门5的旋转轴的过风口4的一端连接位于气流出口3一侧的壳体1的外侧壁1014,远离风门5的旋转轴的过风口4的一端连接壳体1的底壁1013。外侧壁1014由顶壁1012的外边缘向底壁1013方向延伸形成。外侧壁1014的设置使上端面4011与顶壁1012之间留有一定空间,用于容纳所述旋转轴,从而使风门5的旋转轴沿气流方向的投影位于过风口4的一侧,而非位于过风口4的内部,当风门 5旋转时,风门5的整个端面可以保持同时远离或者同时靠近过风口4。
过风口4具有与风门5贴合的配合面,配合面7迎向气流方向设置,即风门5位于靠近气流入口3的过风口4一侧,配合面7与底壁1013之间的夹角a可以为直角、钝角或者锐角,令风门5上所述旋转轴所在端为固定端,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为自由端,底壁1013靠近自由端设置,风门5旋转的最佳运动范围为所述自由端绕所述旋转轴从与过风口4贴合的位置旋转为与顶壁1012贴合的位置,同时顶壁1012与底壁1013平行,因此风门5在打开位置和运动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b与夹角a互补。当夹角a为锐角时,风门5旋转角度b为钝角,即风门5旋转过程中需经过与气流通道6垂直的横截面位置,因此风门5的端面尺寸不能大于气流通道6的横截面面积,由于过风口4倾斜布置,为了使风门5能够封闭过风口4,过风口4需要进行缩口设置,这样会导致流量降低,降低工作气流输送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风门5与气流方向反向运动,若风门5旋转角度b过大,需要提供较大的旋转力矩,动力成本较高。而当夹角a为直角或者钝角时,风门5旋转角度b相应为直角或者锐角,此时风门 5可以依过风口4的尺寸设置,无需考虑气流流道横截面的影响,因此过风口4的尺寸可以开放至最大,使气流从气流入口2至气流出口3之间流量基本不变。作为优选的,风门5旋转角度b在30°~60°范围内,更优选的,风门5旋转角度b设置为45°的角度,如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206496577U的说明书中所述,若风门5旋转角度b过小,会使风门5长度增加,风门5自重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推动风门5的驱动部件力矩增加;若风门5旋转角度b过大时,可能导致驱动风门5旋转的传动部件之间的配合行程增大,进一步导致送风装置整体体积增大。
过风口4通过但不仅限于如下结构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过风口4由第一凸起部401、第二凸起部402、以及位于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402两侧的壳体1的两个相对内侧壁相接形成其周向端面,第一凸起部401由外侧壁1014向气流入口2方向延伸、第二凸起部 402由底壁1013向过风口4的中心方向延伸,配合面7为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402与风门5的贴合表面,壳体1的两个相对内侧壁即为用于分隔相邻气流通道的两个相邻侧壁,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402可以直接连接在两个相对内侧壁上,也可以由两个相对内侧壁分别向过风口4的中心延伸出第三凸起部403和第四凸起部404(如图2所示),与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402共同围成过风口4。
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402的设计思路如下:现有技术中风门5位于过风口4的外侧(即靠近气流出口3的一侧),因此过风口4可以直接设置在壳体1上朝向外侧的表面上,而本实用新型中风门5由过风口4的外侧移动至过风口4的内侧(即靠近气流入口2的一侧),因此风门5需要与过风口4上朝向内侧的表面配合,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 402可以为风门5提供配合面7。
配合面7为与风门5表面相互匹配贴合布置的表面,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曲面,为便于生产加工,配合面7优选为平面。
风门5的旋转运动通过如下结构实现: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将动力传送至风门5的传动机构;风门5包括转轴502、与转轴502同步旋转并适于封闭过风口4的挡板501、以及固定于转轴502的一端的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的传动件503,传动件503将所述传动机构的扭矩传递至转轴502,并带动挡板501打开或者关闭过风口4。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述转轴502即为上述旋转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外形呈近似长方体结构,为避免重力对气流流速的影响,气流方向优选沿水平方向,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沿壳体1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三个气流通道6,壳体1的外壳由沿重力方向相对布置的顶板、底板、和沿长度方向相对布置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组成,相邻气流通道6之间由分隔板1011相互隔离。
为避免冷空气对传动机构产生影响,传动机构和气流通道6采用在壳体1内部分层隔离的方式布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7和图8所示,壳体1内部设置水平隔板1015,水平隔板1015将壳体1沿重力方向分为上部空间801和下部空间802,由于冷气流趋向于向重力方向的下方运动,因此上部空间801用于容纳传动机构,下部空间802用作气流通道6,此时过风口4的上端面4011和下端面4021中的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上”、“下”即为重力方向的“上”和“下”,底壁1013即为壳体1的底板,水平隔板1015即为顶壁1012,外侧壁1014由上部空间801的边缘向底壁1013方向延伸,此时上部空间80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不超过壳体1的外侧壁1014,这样可以保证在气流出口3一侧,壳体1体积及表面积小,解决了壳体1表面结霜的问题。为便于拆装,壳体1优选由外壳本体101和壳盖102组成,顶板位于壳盖102上,上部空间801和下部空间802位于外壳本体 101内,壳盖102盖在外壳本体101的上方使传动机构封闭在上部空间801内,水平隔板1015 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壳盖102螺钉固定的螺钉柱9。
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壳体1结构下,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402分别由外侧壁1014向气流入口2方向延伸和底壁1013向过风口4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过风口4的上边框和下边框,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402与由两侧分隔板1011延伸出的第三凸起部403和第四凸起部404共同围成供气流流通的过风口4,作为优选的,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402的两个相对面与气流方向平行,当气流流经过风口4时,气流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传动机构可采用但不仅限于如下结构:如图3、图7、图8所示,包括电机10、传动齿轮系、风门驱动轮13和驱动杆14,壳体1的内部具有使驱动杆14沿与所述气流方向平行的平面作往复运动的限位滑槽15,风门驱动轮13带动驱动杆14在限位滑槽15内作往复直线运动,驱动杆14的一端设有直齿1401,传动件503为与直齿1401啮合传动的扇形齿。传动齿轮系与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用于对电机10进行减速处理,风门驱动轮13与传动齿轮系的输出齿轮连接,风门驱动轮13通过电机10输出的扭矩而旋转,通过风门驱动轮13与驱动杆14的相互配合将风门驱动轮13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驱动杆14的直线运动,再将驱动杆14 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扇形齿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风门5的旋转,通过驱动杆14的设置使从电机10输出的旋转扭矩的方向改变,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风门5设置有三个,每个风门5 上设置一传动件503,风门驱动轮13相应设置有三个,电机10和传动齿轮系设置有一个,三个风门驱动轮13依次啮合传动,风门驱动轮13水平铺设在上部空间801内,风门驱动轮 13的旋转轴沿竖直方向布置,扇形齿的旋转轴沿水平方向布置,与转轴502同步运动,驱动杆14用作风门驱动轮13和扇形齿之间的转接,使两部件的旋转平面发生变化。
如图7、图8所述,由于电机10尺寸往往较大,为了避免空间浪费,壳体1的内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由竖直隔板1016分隔形成的电机空间803,上部空间801和下部空间802 位于竖直隔板1016的另一侧,电机空间803与上部空间801连通,电机空间803的高度大致等于上部空间801和下部空间802的高度之和,这样电机空间803可以放置较大的电机10,电机空间803内用于放置电机10和传动齿轮系,上部空间801用于放置风门驱动轮13。
常用的传动齿轮系具体包括设置于电机10输出轴上的小齿轮11和与小齿轮11啮合传动的减速齿轮组12,电机空间803内设置一凸台结构8031,用于安装减速齿轮组12。
如图7、图8所示,水平隔板1015上设置有开口10151,使上部空间801和下部空间802 连通,用于接收风门5,由于过风口4设置在气流出口3一侧,因此所述开口10151靠近气流出口3一侧的水平隔板1015的端部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水平隔板1015靠近所述开口10151的端部设置向上部空间801方向凸起的挡壁10152,挡壁10152将上部空间801沿气流方向分为第一子空间8011和第二子空间8012,第一子空间8011用于接收风门5的转轴502,第二子空间8012用于安装风门驱动轮13,挡壁10152与外壳主体的侧壁配合将风门驱动轮13限定在第二子空间8012内,当外壳主体与壳盖102安装时,挡壁10152 同时与壳盖102配合,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一方面在壳盖102安装时对壳盖102进行支撑,避免壳盖102接触到风门驱动轮13,另一方面,通过挡壁10152将风门驱动轮13隔离在第二子空间8012内,减少外部冷空气的流入,避免冷空气对齿轮的影响。
在水平隔板1015的上表面,即位于上部空间801一侧的水平隔板1015表面上设置有枢轴16,枢轴16的数量与风门驱动轮13的数量一一对应,风门驱动轮13分别套设在相应的枢轴16上,使风门驱动轮13绕枢轴16旋转,并且,枢轴16上可涂覆润滑剂,以有助于风门驱动轮13绕枢轴16的自由旋转,减小旋转阻力,避免磨损。
风门驱动轮13与驱动杆14的配合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如下结构实现:风门驱动轮13的轴向端面上设置凹槽轨道1301,该凹槽轨道1301沿周向布置,且半径的距离发生变化,驱动杆14与凹槽轨道1301配合,限位滑槽15使驱动杆14仅能沿风门驱动轮13的径向作往复直线运动,因此当风门驱动轮13旋转时,驱动杆14在凹槽轨道1301内的配合位置不断改变,驱动杆14与风门驱动轮13的径向距离不断变化,从而实现驱动杆14的往复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3、图14所示,风门驱动轮13的中心设置供枢轴 16穿过的中心孔1302,凹槽轨道1301设置在风门驱动轮13的一侧端面上,凹槽轨道1301朝向水平隔板1015方向设置,即凹槽轨道1301不轴向贯通风门驱动轮13,由于凹槽轨道1301 为径向距离变化的轨道,安装方向的不同将导致驱动杆14运动方向的改变,因此将凹槽轨道 1301设置在风门驱动轮13的一侧端面可以将风门驱动轮13进行正反面区分。风门驱动轮13 上与凹槽轨道1301相对的端面上还设置有掏空部位1303,掏空部位1303可以为连续的,也可以为非连续的多处掏空,掏空部位1303呈不规则地在风门驱动轮13端面上去除部分材料,在不影响凹槽轨道1301的情况下减少风门驱动轮13的用料,降低成本。
当使用多个风门驱动轮13时,不同的风门驱动轮13会产生不同的风门5运动形式,因此风门驱动轮13与风门5的对应关系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为了防止风门驱动轮13之间装错,作为优选的,风门驱动轮13上还设置有识别孔1304,识别孔1304偏心设置于风门驱动轮13 的端面上,可根据风门驱动轮13的位置不同设置不同的识别孔1304大小或者形状,安装时通过识别孔1304辨别风门驱动轮13的先后安装顺序。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驱动杆14采用分体式结构设置,包括驱动杆本体1409、滑块1402和补偿弹簧1403,直齿1401位于驱动杆本体1409一端的上表面,驱动杆本体1409的另一端具有容纳滑块1402的槽口1404,滑块1402的上表面设置适于插入凹槽轨道1301的顶柱1410,补偿弹簧1403设置在滑块1402内部的沉孔1405内,且补偿弹簧1403的伸缩方向与驱动杆14的运动方向相同,补偿弹簧1403用来补偿驱动杆 14在移动过程中的间隙,能够在驱动杆14上施加使得风门5趋于更紧密关闭的压力,从而保证风门5良好的密封状态。槽口1404的内表面优选设置一沿补偿弹簧1403轴向延伸的圆柱台1406,补偿弹簧1403的一端套设在圆柱台1406上,使其一端固定,另一端伸入滑块1402 的沉孔1405,这样可以避免补偿弹簧1403在沉孔1405内部轴向窜动,所述沉孔1405是指仅贯穿滑块1402一端的孔,滑块1402需要能够在槽口1404内沿补偿弹簧1403的轴向运动,通过滑块1402的往复运动使沉孔1405内底面和与沉孔1405相对的槽口1404壁面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补偿弹簧1403的收缩。
驱动杆14的具体工作原理为:驱动杆14的顶柱1410配合在风门驱动轮13的凹槽轨道 1301中,随着风门驱动轮13的旋转而驱动杆14沿平行气流方向平移。驱动杆14上的直齿1401配合风门5的扇形齿,从而驱动杆14的平移移动被转换为风门5的旋转移动。补偿弹簧1403作用在驱动杆14上的压力使得风门5趋于向关闭位置移动。在图9所示的驱动杆14 中,圆柱台1406靠近直齿1401一端设置,风门5的打开过程中,驱动杆14向风门驱动轮 13的中心靠近,滑块1402趋向于向远离圆柱台1406方向移动,带动驱动杆14移动,驱动风门5正常打开:在风门5的关闭过程中,驱动杆14远离风门驱动轮13的中心,滑块1402 趋向于向圆柱台1406方向移动,带动驱动杆14移动,驱动风门5关闭。补偿弹簧1403依靠自身的弹力在驱动杆14上施加压力,用以补偿传动过程中产生的传动间隙。在风门5的关闭状态下,由于凹槽轨道1301和驱动杆14等的制造公差和配合间隙,难以保证风门5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状态,此时补偿弹簧1403能够在驱动杆14上施加使得风门5趋于更紧密关闭的压力,从而保证风门5良好的密封状态。
驱动杆14和扇形齿在壳体1内的安装方式如下:如图7、图8所示,在分隔板1011的上表面设置有适于容纳直齿1401和扇形齿的凹陷部以及适于支撑转轴502的支撑部17,凹陷部作为限位滑槽15使用,凹陷部沿壳体1长度方向的尺寸与直齿1401近似,沿气流方向的尺寸大于直齿1401的尺寸,从而使驱动杆14能够仅沿平行气流方向的往复运动。在图3 所示实施例中,枢轴16设置有三个,三个枢轴16分别对应一凹陷部,三个凹陷部分别设置在两个分隔板1011和一个竖直隔板1016上方,水平隔板1015上设置有三个由挡壁10152向枢轴16方向延伸的开槽10153,使挡壁10152分割为三块,开槽10153用于容纳装有滑块1402 的驱动杆本体1409,并用于将滑块1402上的顶柱1410与凹槽轨道1301连接。
驱动杆14放置在凹陷部内,滑块1402外表面设置有沿侧向凸出的导轨1407,导轨1407 与顶柱1410的朝向相同,槽口1404内设置一与导轨1407配合的限位筋1408,当滑块1402 安装在槽口1404内时,滑块1402经分隔板1011的上表面和限位筋1408实现竖直方向限位。
如图11、图12所示,风门5的挡板501为与过风口4适配、端面尺寸略大于过风口4的矩形面板。转轴50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轴部5021和第二轴部5022,第一轴部5021的周向侧面具有与传动件503的安装孔5031配合的平面,使传动件503带动第一轴部5021同步旋转,第二轴部5022为放置于支撑部17上、并能够自由旋转的圆柱结构。第一轴部5021 靠近转轴502的一端为与第二轴部5022外径相同的圆柱结构,用于放置在支撑部17上。通过第一轴部5021和第二轴部5022将风门5架设在支撑部17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风门5上与过风口4配合的表面上沿周向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凸部5011,位于凸部5011之间的风门5面板上设置有弹性部件5012,弹性部件5012 呈片状的矩形,粘贴于风门5平面上。弹性部件5012由泡沫聚氨酯等材料构成、用于提高密封效果,在风门5处于关闭位置时,风门5的弹性部件5012与配合面7抵接并发生弹性变形。为了提高挡板501的结构强度,在朝向气流入口2的挡板501一侧还设置有加强筋5013,加强筋5013能够在保证风门5的强度的基础上减少制造风门5所需材料,实现风门5的重量减轻,从而减少旋转风门5所需力矩。
下面以三个风门5的送风装置为例,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阐述风门5的打开和关闭动作原理及过程。阐述过程中按照距电机10的距离从远到近的顺序依次以字母A、 B、C表示三个风门5,以及三个风门5对应的传动机构,例如风门5A对应的传动机构有风门驱动轮13A、驱动杆14A、凹槽轨道1301A等,风门5B对应的传动机构有风门驱动轮13B、驱动杆14B、凹槽轨道1301B等,风门5C对应的传动机构有风门驱动轮13C、驱动杆14C、凹槽轨道1301C等。另外,由于凹槽轨道1301设置在风门驱动轮13的下表面,所以在附图中以虚线表示凹槽轨道1301在各个状态下所处的位置。
状态一:
如图15所示,为送风装置处于的第一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在该第一状态中,风门驱动轮13A、风门驱动轮13B、风门驱动轮13C处于其第一位置位置,转动角度为0°,此时风门5没有转动。顶柱1410A、顶柱1410B、顶柱1410C在相应的凹槽轨道1301A、凹槽轨道 1301B、凹槽轨道1301C中也处于其相应的第一位置。顶柱1410A、顶柱1410B、顶柱1410C 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的半径均为Rl,风门5A、风门5B、风门5C均处于关闭位置。因此,在该第一状态下,风门5A、风门5B、风门5C全部关闭,没有冷风从气流出口3A、气流出口3B、气流出口3C排出。
状态二:
如图16所示,为送风装置处于的第二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在该第二状态下,风门驱动轮13A、风门驱动轮13B、风门驱动轮13C相对于第一位置旋转过角度50°,分别处于其第二位置中。由于风门驱动轮13A和风门驱动轮13C的旋转方向相同,且风门驱动轮13B和风门驱动轮13A、风门驱动轮13C的旋转方向相反,因此,在图16的视角中,风门驱动轮13A 逆时针转过50°,风门驱动轮13B顺时针转过50°,且风门驱动轮13C逆时针转过50°。顶柱1410A、顶柱1410B、顶柱1410C在相应的凹槽轨道1301A、凹槽轨道1301B、凹槽轨道1301C中处于其相应的第二位置。凹槽轨道1301A和凹槽轨道1301B在风门驱动轮13A 和风门驱动轮13B的0-50°的旋转过程中半径不变,即顶柱1410A和顶柱1410B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l。凹槽轨道1301C由0-50°旋转过程中半径发生变化,即顶柱1410C 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的半径从Rl变化为R2,且R2小于Rl,即驱动杆14C向风门驱动轮 13C的中心靠近,从而风门5C从关闭位置变化为打开位置。
状态三:
如图17所示,为送风装置处于的第三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在该第三状态下,风门驱动轮13A、风门驱动轮13B、风门驱动轮13C相对于第一位置旋转过角度100°,分别处于其第三位置中。在图17的视角中,风门驱动轮13A逆时针转过100°,风门驱动轮13B顺时针转过100°,风门驱动轮13C逆时针转过100°。此时,顶柱1410A、顶柱1410B、顶柱 1410C在相应的凹槽轨道1301A、凹槽轨道1301B、凹槽轨道1301C中处于其相应的第三位置。凹槽轨道1301A和凹槽轨道1301C在风门驱动轮13A和风门驱动轮13C的50-100°旋转过程中半径不变,即顶柱1410A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1、顶柱1410C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2,风门5A处于关闭位置,风门5C处于打开位置,凹槽轨道 1301B在风门驱动轮13B的50-100°的旋转过程中半径发生变化,即顶柱1410B所处的凹槽轨道1301的半径从R1变化为R2,此时驱动杆14B向风门驱动轮13B的中心靠近,风门5B 从关闭位置变化为打开位置。因此,从第二状态到第三状态时,风门5A保持关闭,风门5C 保持打开,风门5B从关闭位置变化为打开位置,从而冷空气从气流出口3B和气流出口3C 排出。
状态四:
如图18所示,为送风装置处于的第四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在第四状态下,风门驱动轮 13A、风门驱动轮13B、风门驱动轮13C相对于第一位置旋转过角度150°,分别处于其第四位置中。在图18的视角中,风门驱动轮13A逆时针转过150°,风门驱动轮13B顺时针转过150°,风门驱动轮13C逆时针转过150°。此时,顶柱1410A、顶柱1410B、顶柱1410C在相应的凹槽轨道1301A、凹槽轨道1301B、凹槽轨道1301C中处于其相应的第四位置。凹槽轨道1301A和凹槽轨道1301B在风门驱动轮13A和风门驱动轮13B的100-150°旋转过程中半径不变,即顶柱1410A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1、且顶柱1410B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2,风门5A处于关闭位置、风门5B处于打开位置,风门5C处于关闭位置。凹槽轨道1301C在风门驱动轮13C的100-150°的旋转过程中半径发生变化,即顶柱 1410C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的半径从R2变化为Rl,驱动杆14C远离风门驱动轮13C的中心运动,从而风门5C从打开位置变化为关闭位置。因此,第三状态到第四状态时,风门5A 保持关闭,风门5B保持打开,风门5C从打开位置化为关闭位置,从而冷空气从气流出口3B 排出。
状态五:
如图19所示,为送风装置处于的第五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在该第五状态下,风门驱动轮13A、风门驱动轮13B、风门驱动轮13C相对于第一位置旋转过角度200°,分别处于其第五位置中。在图19的视角中,风门驱动轮13A逆时时针转过200°,风门驱动轮13B顺时针转过200°,且风门驱动轮13C逆时针转过200°。此时,顶柱1410A、顶柱1410B、顶柱 1410C在相应的凹槽轨道1301A、凹槽轨道1301B、凹槽轨道1301C中处于其相应的第五位置。凹槽轨道1301B和凹槽轨道1301C在风门驱动轮13B和风门驱动轮13C的150-200°旋转过程中半径不变,即顶柱1410C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1、顶柱1410B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2,风门5B处于打开位置,风门5处于关闭位置。凹槽轨道1301A 在风门驱动轮13A的150-200°的旋转过程中半径发生变化,即顶柱1410A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的半径从R1变化为R2,风门5A从关闭位置变化为打开位置。因此,从第四状态到第五状态时,风门5B保持打开,风门5C保持关闭,风门5A从关闭位置变化为打开位置,从而冷空气从气流出口3A和气流出口3B排出。
状态六:
如图20所示,为送风装置处于的第六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在该第六状态下,风门驱动轮13A、风门驱动轮13B、风门驱动轮13C相对于第一位置旋转过角度250°,分别处于其第六位置中。在图20的视角中,风门驱动轮13A逆时针转过250°,风门驱动轮13B顺时针转过250°,且风门驱动轮13C逆时针转过250°。此时顶柱1410A、顶柱1410B、顶柱1410C 在相应的凹槽轨道1301A、凹槽轨道1301B、凹槽轨道1301C中也处于其相应的第六位置。凹槽轨道1301A和凹槽轨道1301C在风门驱动轮13A和风门驱动轮13C的200-250°旋转过程中半径变,即顶柱1410A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2,顶柱1410C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l,风门5A处于打开位置,风门5C处于关闭位置。凹槽轨道1301B在风门驱动轮13B的200-250°的旋转过程中半径发生变化,即顶柱1410B所在处的凹槽轨道 1301的半径从R2变化为R1,风门5B从打开位置变化为关闭位置。因此,从第五状态到第六状态时,风门5A保持打开,风门5C保持关闭,风门5B从打开位置变化为关闭位置,从而冷空气从气流出口3A排出。
状态七:
如图21所示,为送风装置处于的第七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在该第七状态下,风门驱动轮13A、风门驱动轮13B、风门驱动轮13C相对于第一位置旋转过角度300°,分别处于其第七位置中。在图21的视角中,风门驱动轮13A逆时针转过300°,风门驱动轮13B顺时针转过300°,且风门驱动轮13C逆时针转过300°。此时,顶柱1410A、顶柱1410B、顶柱 1410C在相应的凹槽轨道1301A、凹槽轨道1301B、凹槽轨道1301C中处于其相应的第七位置。凹槽轨道1301A和凹槽轨道1301B在风门驱动轮13A和风门驱动轮13B的250-300°旋转过程中半径不变,即顶柱1410A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2、且顶柱1410B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l,风门5A处于打开位置,风门5B处于关闭位置。凹槽轨道 1301C在风门驱动轮13C的250-300°的旋转过程中半径发生变化,即顶柱1410C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的半径从R1变化R2,风门5C从关闭位置变化为打开位置。因此,从第六状态到第七状态时,风门5A保持打开,风门5B保持关闭,风门5C从关闭位置变化为打开位置,从而冷空气从气流出口3A和气流出口3C排出。
状态八:
如图22所示,为送风装置处于的第八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在该第八状态下,风门驱动轮13A、风门驱动轮13B、风门驱动轮13C相对于第一位置旋转过角度350°,分别处于其第八位置中。在图22的视角中,风门驱动轮13A逆时针转过350°,风门驱动轮13B顺时针转过350°,且风门驱动轮13C逆时针转过350°。此时,顶柱1410A、顶柱1410B、顶柱 1410C在相应的凹槽轨道1301A、凹槽轨道1301B、凹槽轨道1301C中处于其相应的第八位置。凹槽轨道1301A、凹槽轨道1301C在风门驱动轮13A、风门驱动轮13C的300-350°旋转过程中半径不变,即顶柱1410A、顶柱1410C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半径仍为R2,风门 5A、风门5C处于打开位置。凹槽轨道1301B在风门驱动轮13B的300-350°的旋转过程中半径发生变化,顶柱1410B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的半径从R1变化为R2,从而风门5B从关闭位置变化为打开位置。因此,从第七状态到第八状态时,风门5A、风门5C保持打开,风门5B从关闭位置变化为打开位置,从而冷空气从气流出口3A、气流出口3B、气流出口 3C排出。
送风装置的八种工作状态总结如下:
Figure DEST_PATH_GDA0002637237300000101
图15-图22示出了的风门5的多个可选状态。根据表1的总结,并参考图15-图22示出的实施例,风门驱动轮13每转过50°,风门5从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5组一个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时风门驱动轮13所转过的角度可以选择为其他的角度,诸如大于或小于50°。在另一替代的实施例中,风门5在不同状态间切换时所转过的角度可以不是固定的,诸如在每两个不同状态间切换时所转过的角度不同。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包括三个风门5,以及从而包括三个相应的驱动机构。在三个风门5的情况下,风门5组包括23=8个不同的工作状态。在替代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可以包括任意数量N的风门5,诸如大于三个,或者小于三个,从而风门5组相应地包括2N个不同的工作状态。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风门驱动轮13A旋转过程中,顶柱1410A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 的半径由较大的半径R1变化至较小的半径R2,即风门5A仅经历关闭至打开的过程;在风门驱动轮13B旋转过程中,顶柱1410B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的半径先由较大的半径R1变化至较小的半径R2,再由较小的半径R2变化至较大的半径R1,最后再由较大的半径R1变化至较小的半径R2,即风门5B经历关闭至打开、随后又从打开至关闭、最后又从关闭至打开的过程;在风门驱动轮13C旋转过程中,顶柱1410C所在处的凹槽轨道1301的半径先由较大的半径R1变化至较小的半径R2,再由较小的半径R2变化至较大的半径R1,最后再由较大的半径R1变化至较小的半径R2,即风门5C经历关闭至打开、随后又从打开至关闭、最后又从关闭至打开的过程。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风门5组在每次切换状态时,仅有一个风门5动作,另两个风门5 保持原来状态。例如,在风门5组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仅风门5C动作;在风门5组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三状态时,仅风门5B动作;在风门5组从第三状态切换到第四状态时,仅风门5C动作;在风门5组从第四状态切换到第五状态时,仅风门5A动作;以此类推,在之后的每次状态切换中,都仅有一个风门5动作。这样,在风门5组的每次状态切换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即为风门驱动轮13每转过50°时),仅有一个凹槽轨道1301的半径发生变化,另两个凹槽轨道1301的半径不发生变化。从而,根据三个凹槽轨道1301半径的依次变化,实现送风装置的八种风门5组的工作状态。由于风门5组的每次状态切换时仅一个风门 5动作(即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电机10输出的力矩损耗较小。这样可以采用较小功率和从而较小体积的电机10用于驱动风门5组的状态切换,使得送风装置的整体体积更紧凑;同时由于用于驱动风门5状态变化的扭矩较小,从电机10的扭矩输出到风门5旋转的动力传递机构所承受的扭矩较低,从而动力传递机构不易损坏,使用寿命延长。
在替代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每次状态切换时实现两个(或更多)风门5同时动作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可以更灵活地配置送风装置多种风门5状态之间的顺序;但是,将使得两个(或更多)风门5开启和关闭所消耗的功率增加,从而使得电机10所需输出的功率增加,可能增加电机10的成本和体积。
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沿直线或者曲线方向贯通的腔室结构,在贯通方向上的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一对应的一组或者多组气流入口(2)和气流出口(3),每组所述气流入口(2)和气流出口(3)之间形成适于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6),每个所述气流通道(6)内均设置有过风口(4),且相邻所述气流通道(6)互不连通;
风门(5),位于所述过风口(4)和所述气流入口(2)之间的气流通道(6)内,适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过风口(4),从而连通或者隔断所述气流入口(2)与所述气流出口(3);且所述风门(5)的打开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
与所述风门(5)的旋转轴平行的所述过风口(4)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所述气流出口(3)一侧的所述壳体(1)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风门(5)的旋转轴平行的所述过风口(4)的两端中,靠近所述风门(5)旋转轴的所述过风口(4)的一端连接位于所述气流出口(3)一侧的所述壳体(1)的外侧壁(1014),远离所述风门(5)旋转轴的所述过风口(4)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1)的底壁(10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口(4)具有与所述风门(5)贴合的配合面(7),所述配合面(7)迎向所述气流方向设置,所述配合面(7)为平面,配合面(7)与所述底壁(1013)之间的夹角a为直角或者钝角,所述风门(5)在打开位置和运动位置之间的旋转角度b与所述夹角a互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风口(4)由第一凸起部(401)、第二凸起部(40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401)和第二凸起部(402)两侧的所述壳体(1)的两个相对内侧壁相接形成其周向端面,所述第一凸起部(401)由所述外侧壁(1014)向所述气流入口(2)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起部(402)由所述底壁(1013)向所述过风口(4)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配合面(7)为所述第一凸起部(40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402)与风门(5)的贴合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401)和所述第二凸起部(402)的两个相对面与所述气流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还设置有将动力传送至风门(5)的传动机构;所述风门(5)包括转轴(502)、与所述转轴(502)同步旋转并适于封闭所述过风口(4)的挡板(501)、以及固定于所述转轴(502)的一端的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的传动件(503),所述传动件(503)将所述传动机构的扭矩传递至所述转轴(502),并带动所述挡板(501)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过风口(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设置有支撑部(17),所述转轴(50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轴部(5021)和第二轴部(5022),所述第一轴部(5021)的周向侧面具有与所述传动件(503)的安装孔(5031)配合的平面,所述第二轴部(5022)为放置于所述支撑部(17)上、并能够自由旋转的圆柱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水平隔板(1015)分隔为上部空间(801)和下部空间(802),所述上部空间(801)适于容纳所述传动机构,所述下部空间(802)为气流通道(6),所述外侧壁(1014)由所述上部空间(801)的边缘向所述底壁(1013)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0)、传动齿轮系、风门驱动轮(13)和驱动杆(14),壳体(1)的内部具有使驱动杆(14)沿与所述气流方向平行的平面作往复运动的限位滑槽(15),风门驱动轮(13)带动驱动杆(14)在限位滑槽(15)内作往复直线运动,驱动杆(14)的一端设有直齿(1401),传动件(503)为与直齿(1401)啮合传动的扇形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4)包括驱动杆本体(1409)、滑块(1402)和补偿弹簧(1403),直齿(1401)位于驱动杆本体(1409)的一端,驱动杆本体(1409)的另一端具有容纳滑块(1402)的槽口(1404),补偿弹簧(1403)设置在滑块(1402)内部的沉孔(1405)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1404)的内表面设置一沿补偿弹簧(1403)轴向延伸的圆柱台(1406),所述补偿弹簧(1403)的一端套设在圆柱台(1406)上,补偿弹簧(1403)的另一端伸入沉孔(1405)。
12.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
CN202020102463.XU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冰箱 Active CN211575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2463.XU CN21157564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02463.XU CN21157564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5649U true CN211575649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551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02463.XU Active CN211575649U (zh) 2020-01-16 2020-01-16 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56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5965A (zh) * 2020-09-10 2022-03-11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65965A (zh) * 2020-09-10 2022-03-11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CN114165965B (zh) * 2020-09-10 2023-03-28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66569B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设备以及应用该设备进行送风的方法
CN108302874A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冰箱
CN108050751A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冰箱
CN108302873A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冰箱
CN211575649U (zh) 一种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及包含该装置的冰箱
CN108302875A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冰箱
CN108266950A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冰箱
WO2018108139A1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10487003B (zh) 一种冰箱
CN206440056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设备以及包括该设备的冰箱
CN107588589B (zh) 用于制冷设备的控风装置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CN217031378U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945045B (zh) 冰箱
CN21046324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990544A (zh) 制冷器送风装置
JPH0241915A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の内外気取入装置
CN206496579U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设备以及包括该设备的冰箱
CN214371195U (zh) 冰箱
CN220567364U (zh) 空调器
CN215909220U (zh) 空调器
CN220624351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220507193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113074416B (zh) 吊顶空调器
CN220507189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220507187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