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3250U - 气密门 - Google Patents

气密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3250U
CN211573250U CN201922028331.7U CN201922028331U CN211573250U CN 211573250 U CN211573250 U CN 211573250U CN 201922028331 U CN201922028331 U CN 201922028331U CN 211573250 U CN211573250 U CN 2115732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door body
locking
transmission shaft
doo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283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四清
綦光
任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AMMS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Priority to CN2019220283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32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32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32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密门,包括:门体,在门体的一侧设有自上而下的多个门体锁紧件,且在门体的与多个门体锁紧件对置的一侧设有把手;第一传动轴,其穿设在门体上且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一个门体锁紧件和把手;至少一个第二传动轴,其穿设在门体上且分别固定连接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其它门体锁紧件;传动机构,其设置在门体内且连接第一传动轴和各第二传动轴;门框,其与门体铰接并在其一侧自上而下设有与多个门体锁紧件分别对应的多个门框锁紧件,多个门框锁紧件被构造成当把手受外力驱动时与对应的门体锁紧件配合锁紧或解锁而使门体和门框配合关闭和开启。

Description

气密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气密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各种生物危害对社会的影响逐渐增大,生物安全实验室尤其是用于研究高危烈性病毒的高等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始被广泛设立开来。气密门是实验室中的关键设备以及实验室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人员进出且在确保清洁区和污染区域的隔离的同时保证实验室的气密性,防止污染物外泄。目前,气密门通常利用单个门锁来将门体和门框锁紧以关闭气密门,但是该设计仅为气密门提供单点式的压紧力,因此会造成气密门的不均匀压合和锁紧效果较差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对一种锁紧效果良好且结构简单的气密门存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至少能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的气密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气密门,包括:门体,在所述门体的一侧设有自上而下的多个门体锁紧件,且在所述门体的与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对置的一侧设有把手;第一传动轴,其穿设在所述门体上且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一个门体锁紧件和所述把手;至少一个第二传动轴,其穿设在所述门体上且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其它门体锁紧件;传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门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和各所述第二传动轴,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摇臂、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动轴的多个第二摇臂,以及与所述第一摇臂和各所述第二摇臂可转动连接的多个连杆;门框,其与所述门体铰接并在其一侧自上而下设有与多个门体锁紧件分别对应的多个门框锁紧件,所述多个门框锁紧件被构造成当所述把手受外力驱动时与对应的门体锁紧件配合锁紧或解锁而使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配合关闭和开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气密门通过采用多对相互配合的门体锁紧件和门框锁紧件来实现门体和门框之间的锁紧和解锁,为气密门提供了多点式的压紧力而使气密门多点压合,提高了气密门的锁紧效果。此外,该气密门通过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传动机构实现运动传递,以通过把手控制多对相互配合的门体锁紧件和门框锁紧件,结构简单且安装便利。
优选地,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摇臂之间以及与所述第二摇臂之间经由连杆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门体上还安装有观察窗,并且靠近所述观察窗的其中一个或多个连杆具有远离所述观察窗的弯折部。
优选地,所述观察窗的外表面与所述门体的外表面对齐。
优选地,所述门框锁紧件在背向所述门框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和邻接所述导向斜面的锁定面。
优选地,所述门体锁紧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轴或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锁紧连接件、固定在所述锁紧连接件上的锁紧杆以及安装在所述锁紧杆的自由端上的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被构造成在所述导向斜面上滚动且在所述锁定面上锁定。
优选地,所述气密门还包括设在所述门体的至少一侧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在所述门框和所述门体经由所述多个门框锁紧件和对应的各门体锁紧件配合锁紧时被压紧在所述门框和所述门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门体包括第一门盘和固定在所述第一门盘朝向所述门框的一侧的第二门盘,所述第二门盘与所述第一门盘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密封条的密封槽。
优选地,所述气密门还包括被压紧在各所述门体锁紧件与所述门体之间以及所述把手与所述门体之间的多个密封套。
优选地,所述门框上还设有在所述门框和所述门体由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和对应的各门框锁紧件锁紧时吸附所述门体的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后显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门中门体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门中第一传动轴处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门中第二传动轴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门框锁紧件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门门框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的A-A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区域B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门在锁紧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气密门中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正视图;
图10是第一支撑柱的左视图;
图11是第二支撑柱的后视图;
图12是图9中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0中区域D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密门,11-门体,111-门体锁紧件,1111-锁紧连接件,1112-锁紧杆,1113-滚动轴承,112-把手,1121-手柄安装件,113-第一传动轴,114-第二传动轴,115-观察窗,116-第一门盘,117-第二门盘,118-密封套,12-门框,121-门框锁紧件,1211-导向斜面,1212-锁定面。122-门洞,123-接触斜面,124-门框前面板,125-门框背面板,126-第一侧面板,127-第二侧面板,128-第三侧面板,129-第四侧面板,13-传动机构,131-第一摇臂,132-第二摇臂,133-连杆,134-连杆连接件,135-弯折部,14-密封条,15-支撑柱,151-第一支撑柱,1511-室外控制面板安装口,1512-传感器安装口,1513-第一进线口,1514-第一腔体,1515-第一接头连接件,152-第二支撑柱,1521-电磁铁安装口,1522-室内控制面板安装口,1523-第二进线口,1524-第二腔体,1525-第二接头连接件,153-第一密封垫层,154-第二密封垫层,161-电磁铁,162-室外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气密门的示意性方案。尽管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附图或示例。
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参照图1至图14以举例的方式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气密门1,气密门1利用多个门体锁紧件111与对应的多个门框锁紧件121实现门体11和门框12之间的锁紧,以保证分布在门框12和门体11上多点式的压紧力,进而提高门框12和门体11之间的锁紧效果。其中,气密门1可包括门体11、第一传动轴113、至少一个第二传动轴114、传动机构13和门框12。
如图1至图3所示,在门体11面向门框12的侧面上可设有自上而下的多个门体锁紧件111。门体锁紧件111优选在门体11的该侧面上自上而下均匀分布,以在门体11和门框12锁紧时提供多点式且均匀的压紧力。门体锁紧件111的数量优选为3个,分别分布在门体11的该侧面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如图1至图3所示的气密门1可具有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门体锁紧件111,该三个门体锁紧件111分别分布在门体11的该侧面的上部左侧、中部左侧和下部左侧。此外,门体锁紧件111也可不位于同一条直线,如分别分布在门体11的该侧面的上部中间、中部左侧和下部中间,以提供多点式且周向的压紧力。
如图2所示,在门体11的与多个门体锁紧件111对置的侧面上可设有把手112,把手112被构造成包括手柄安装件1121和手柄。第一传动轴113穿设在门体11上且在两端可分别固定连接多个门体锁紧件111中的一个门体锁紧件111和把手112。可选地,第一传动轴113的两端分别嵌设在门体锁紧件111和把手112内,把手112、第一传动轴113以及多个门体锁紧件111中的一个门体锁紧件111共轴,以将把手112的转动经由第一传动轴113传递至多个门体锁紧件111中的一个门体锁紧件111。
如图1至图3所示,至少一个第二传动轴114可穿设在门体11上且分别固定连接多个门体锁紧件111中的其它门体锁紧件111。传动机构13设置在门体11内且连接第一传动轴113和各第二传动轴114,以将第一传动轴113的运动分别传递至各第二传动轴114,从而带动多个门体锁紧件111中的其它门体锁紧件111运动。
具体地,传动机构13包括固定连接第一传动轴113的第一摇臂131、分别固定连接多个第二传动轴114的多个第二摇臂132,以及与第一摇臂131和各第二摇臂132可转动连接的多个连杆133。可以理解地,第一传动轴113,第一摇臂131、多个连杆133、多个第二摇臂132以及多个第二传动轴114构成多连杆式运动机构,以将第一传动轴113的运动传动至各第二传动轴114。
如图1至图4所示,门框12与门体11可铰接并在其一侧自上而下设有与多个门体锁紧件111分别对应的多个门框锁紧件121,多个门框锁紧件121被构造成当把手112受外力驱动时与对应的门体锁紧件111配合锁紧或解锁而使门体11和门框12配合关闭和开启。
具体说,门框12与门体11铰接的一侧可设有平均分布4个成对的转动轴芯和固定轴座来连接,该转动轴芯和固定轴座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门框12和门体11上。此外,把手112受外力而转动,第一传动轴113随之转动,进而带动多个门体锁紧件111中的一个门体锁紧件111转动而与对应的门框锁紧件121配合锁紧。同时,第一传动轴113的转动经由第一摇臂131转变为各连杆133的平移运动,从而转换为与各连杆133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摇臂132的转动,并经由第二传动轴114传递至门体锁紧件111中的其它门体锁紧件111,进而与对应的门框锁紧件121配合锁紧。由此,实现门体11与门框12之间的锁紧。可以理解地,当反向转动把手112时,可相应实现门框12和门体11的解锁过程。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连杆133与第一摇臂131之间以及与第二摇臂132之间经由连杆连接件134连接,便于连杆133与第一摇臂131之间以及与第二摇臂132之间的安装,且保证第一摇臂131至各第二摇臂132之间有效的运动传递。可选地,连杆连接件134可被构造成叉形连接件,该叉形连接件的叉头端设有与第一摇臂131或第二摇臂132可转动连接如销接的连接孔,该叉形连接件远离连接孔的端部连接连杆133。如图1所示,在第一摇臂131经由多个叉形连接件与多个连杆133连接时,多个叉形连接件的连接孔同心并与第一摇臂131销接。或者,此处的多个叉形连接件可被构造为一体的,中间设置与第一摇臂131连接的一个连接孔,端部分别与各连杆133连接。
可选地,如图1所示,门体11上还可嵌装有观察窗115,以便于气密门1内外侧的用户观察另一侧。为了保证气密门1的密封性,观察窗115可密封安装于门体11上。此外,由于在把手112的作用下,位于门体11内的多个第二连杆133会随之移动,因此靠近观察窗115的其中一个或多个连杆133具有远离观察窗115的弯折部135,以避免其中一个连杆133或多个连杆133在运动过程中碰撞观察窗115的周壁而使其运动受到阻碍。观察窗115的外表面优选与门体11的外表面对齐,以便于清洁气密门1而避免观察窗115与门体11的连接处的灰尘及水滴堆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观察窗115可采用憎水玻璃,以避免水滴残留在观察窗115上且保证观察窗115的可视度。
可选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门框锁紧件121在背向门框12的侧面被构造成导向斜面1211和邻接导向斜面1211的锁定面1212。门体锁紧件111包括分别固定在第一传动轴113或第二传动轴114上的锁紧连接件1111,锁紧连接件1111上固定有锁紧杆1112,锁紧杆1112的自由端上安装有在导向斜面1211上滚动且在锁定面1212上锁定的滚动轴承1113。
具体说,当第一传动轴113和第二传动轴114在把手112的带动下转动时,固定在第一传动轴113和第二传动轴114上的锁紧连接件1111随之转动。锁紧杆1112经由锁紧连接件1111上的锁紧孔安装在锁紧连接件1111上,而随着锁紧连接件1111转动。在锁紧杆1112转动至一定位置时,套接在锁紧杆1112的自由端上且可绕锁紧杆转动的滚动轴承1113的底面接触到导向斜面1211,接着在锁紧杆1112的转动下,滚动轴承1113沿导向斜面1211滚动至与锁定面1212接触直至在锁定面1212上锁定,以实现门框锁紧件121和门体锁紧件111之间的配合锁紧,而将门体11和门框12压紧。
可选地,如图8所示,气密门1还包括设在门体11的至少一侧的密封条14,密封条14在门框12和门体11经由多个门框锁紧件121和对应的各门体锁紧件111配合锁紧时被压紧在门框12和门体11之间。其中,通过采用压紧式密封条而不是充气式密封条,可以使气密门1在断电状态下依然保持锁定状态,而不会产生密封失效的问题。
可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门体11包括第一门盘116和固定在所述第一门盘116朝向所述门框12的一侧的第二门盘117,第二门盘117的周侧相较于第一门盘116的周侧外扩而与第一门盘116之间通过形状配合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密封条14的密封槽,结构简单并且避免了通过粘结剂粘结密封条14可能会造成的粘结剂失效的问题。其中,第二门盘117的外扩端邻近第一门盘116的侧面朝向第一门盘116延伸,以使密封槽的槽口形成合拢形状,从而进一步卡紧密封条14。此外,第一门盘116内可设有承重件,用于承受门体11重量以保证门体11的正常工作。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第一传动轴113和第二传动轴114穿设在门体11上而与门体11之间会形成缝隙,因此在各门体锁紧件111与门体11之间以及把手112与门体11之间均压紧有密封套118,以进一步增强门体11与门框12锁紧时的密封性。可选地,该密封套118和前述密封条14可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如硅胶制成。其中,被压紧在门体锁紧件111和门体11之间的密封套118套设在第一传动轴113或第二传动轴114上,被压紧在把手112和门体11之间的密封套118套设在第一传动轴113上。可选地,密封套118与第一传动轴113或第二传动轴114之间还夹紧有轴密封圈,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可选地,如图5所示,门框12可由或部分由铁质材料或含铁材料制成,因此在门框12上还设有用于在门框12和门体11由多个门体锁紧件111和对应的各门框锁紧件121锁紧时吸附门体11的电磁铁161,以进一步提高门体11和门框12之间的锁紧效果,并且在门框锁紧件121和门体锁紧件111全部损坏而未接受到解锁信号的情况下保证锁紧效果,避免了气密门1的气密性下降的问题。
可选地,如图5至图8所示,门体11可绕着与门框12连接的一侧转动直至容纳于门框12上的门洞122,使得门框12与门体11之间配合关闭时,被设置在门体11上的密封条14以抵接门框12上的接触斜面123的方式被压紧在接触斜面123和门体11之间,实现门框12与门体11之间的密封锁紧而避免了损坏密封条14。其中,接触斜面123的形状覆盖密封条14抵接在接触斜面123上所展开的形状。可选地,密封条14设置在门体11面向门框12的四侧,则相应地,门框12面向门体11的门洞122周面的四侧倒直角形成有与密封条14配合的接触斜面123,从而在保证密封条14和门框12充分压合的同时,避免了对于密封条14的损伤,从而避免了对于密封条14的维修和更换,降低了经济成本。其中,门框12在门洞122周面的至少一侧的倒角角度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优选为45度。可选地,门框12面向门体11的门洞122周面也可倒圆角而形成圆弧面形状的接触斜面123。
其中,如图6和7所示,门框12可包括彼此平行的门框前面板124和门框背面板125,以及连接门框前面板124和门框背面板125的第一侧面板126、第二侧面板127、第三侧面板128和第四侧面板129。其中,门框前面板124、第一侧面板126、第二侧面板127、第三侧面板128、第四侧面板129和门框背面板125依次相互连接。此外,第一侧面板126和第四侧面板129垂直于门框前面板124和门框背面板125。第二侧面板127平行于门框前面板124和门框背面板125。第三侧面板128倾斜于门框前面板124和门框背面板125。
可以看到,第四侧面板129的外表面构成门洞122的周面。第一侧面板126、第二侧面板127、第三侧面板128和第四侧面板129的外表面共同构成门框12在面向门洞122的一侧形成的阶梯面。第三侧面板128的外表面构成接触斜面123,第三侧面板128与第二侧面板127和第四侧面板129之间的夹角可为45度,可视作相互垂直的第二侧面板127和第四侧面板129的连接处被倒角45度形成第三侧面板128。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当门框12和门体11锁紧时,第一门盘116大致容纳在第一侧面板126、第二侧面板127和第三侧面板128共同组成的空间内,以使密封条14抵接第三侧面板128的外表面即接触斜面123上,而避免密封条14的损伤。第二门盘117容纳在第四侧面板129构成的门洞122内。此时,门框前面板124背向门框背面板125的一侧与对齐于第一门盘116背向第二门盘117的一侧,门框背面板125背向门框前面板124的一侧对齐于第二门盘117背向第一门盘116的一侧,以便于后期使用过程中气密门1的清洁,避免在门框12和门体11之间的灰尘积累。
可选地,如图9至14所示,气密门1还可包括一种支撑柱15,用于安装至少一个电气元件以控制该气密门1,支撑柱15安装在门框12的一侧且在朝向门体11的一侧或背向门体11的一侧设有用于对应安装至少一个电气元件的至少一个安装口,以及支撑柱15的端部设有用于全部的电气元件的进线口,进线口和各安装口经由支撑柱15内设置的腔体连通。其中,对应连接电气元件的线缆经由进线口进入,通过支撑柱15内的腔体行进至对应的安装口以连接该电气元件,以对电气元件进行供电或控制或数据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朝向门体11的一侧和背向门体11的一侧中门体11所处状态均为门体11未容纳于门框12的门洞122时的状态。其中,通过仅在朝向门体11的一侧或背向门体11的一侧设置安装口,并且在端部设置用于全部的电气元件的进线口和与之密封连接的气密穿线接头实现支撑柱15的进线口处的密封,在保证气密门的拓展功能的同时,将支撑柱构造为仅具有单侧开口的结构,使得在支撑柱115处,安装口朝向一侧的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化学气体或空气仅可经由该安装口行进至支撑柱15的内部腔体而不能被泄露至支撑柱的其它侧区域如连接电气元件的线缆的远离进线口的所处区域如线缆连接的控制器所在区域,保证了支撑柱15以及支撑柱15所应用的气密门1在支撑柱115处的密封性,并且避免了在支撑柱15的多个区域进行局部密封而提高密封效果以及便于检修。
可选地,如图14所示,安装口与对应的电气元件之间可设有覆盖安装口的第一密封垫层153以进一步提高气密门1的密封性。可选地,如图12所示,支撑柱15的设有进线口的端部上可安装有用于连接气密穿线接头的接头连接件,接头连接件上设有与进线口连通的连接孔。该连接孔优选与进线口同轴连通,以在接头连接件上密封连接气密穿线接头时,进入支撑柱15的线缆更容易进入进线口而与对应的电气元件连接。此外,接头连接件和支撑柱15的端部之间可夹紧有第二密封垫层154,以确保接头连接件密封连接密封穿线接头后接头连接件和支撑柱15之间的密封性,以进一步提高气密门1的气密性。
可选地,气密门1还可包括对应安装在安装口上的电气元件。其中,电气元件被构造成室内控制面板、电磁铁161、室外控制面板162和传感器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可以理解的是,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选用其它的用于气密门1的电气元件。
如图8至14所示,支撑柱15被构造成固定在门框12的一侧的第二支撑柱152以及相对于门框12固定在第二支撑柱152的相对侧的第一支撑柱151,以根据需要安装电气元件,而避免在同一支撑柱15面向门体11的一侧和背向门体11的一侧均设置安装口。其中第二支撑柱152面向门体11的一侧设有电磁铁安装口1521或背向门体11的一侧设有室内控制面板安装口1522(分别如图9和图11所示),第一支撑柱151面向门体11的一侧设有室外控制面板安装口1511和传感器安装口1512。则相应地,如图12所示,第一支撑柱151的端部设有第一进线口1513以及内部设有与第一进线口1513连通的第一腔体1514,用于室外按钮控制面板和传感器的线缆的进入。第一支撑柱151的端部还设用于连接气密穿线接头以密封的第一接头连接件1515,第一接头连接件1515与第一支撑柱151之间夹紧有第二密封垫层154。第二支撑柱152与第一支撑柱151的设有第一进线口1513的端部同侧的端部设有第二进线口1523以及内部设有与第二进线口1523连通的第二腔体1524,用于电磁铁161或室内控制面板的线缆的进入。第二支撑柱152的端部还设有用于连接气密穿线接头以密封的第二接头连接件1525,第二接头连接件1525与第二支撑柱152的端部之间夹紧有第二密封垫层154。
可以看到,面向门体11的一侧作为室外,背向门体11的一侧作为室内。在背向门体11的一侧设有室内控制面板安装口1522的情况下,第一支撑柱151和第二支撑柱152分别用于安装室外使用的电气元件和室内使用的电气元件。对于第一支撑柱151而言,室外污染物经由室外控制面板安装口1511和传感器安装口1512进入第一腔体1514而无法进一步扩散至第一支撑柱151的其它侧区域。对于第二支撑柱152而言,室内污染物经由室内控制面板安装口1522进入第二腔体1524而无法进一步扩散至第二支撑柱152的其它侧区域。替代性地,由于第二支撑柱152相较于第一支撑柱151更靠近门框12和门体11,则第二支撑柱152可在面向门体11的一侧设置电磁铁安装口1521以用于安装电磁铁161,如图11所示,此时,第一支撑柱151和第二支撑柱152均用于安装室外电气元件。
可选地,室内控制面板和室外控制面板162上均设有关门指示灯、开门指示灯和急停按钮,关门指示灯和开门指示灯可为发光颜色不同或闪烁方式不同如常亮或闪烁的发光二极管,急停按钮也可为急停旋钮等形式,用于用户根据关门指示灯和开门指示灯获知气密门1的状态且通过操作急停按钮控制气密门1急停。其中室外控制面板162上还设有开启按钮,开启按钮也可为开启旋钮形式,该室外控制面板162位于门开启的一侧,因此可通过控制开启按钮控制电磁铁161停止工作。在本文中,门体11位于室外且朝室内靠近门框12转动而关闭气密门1,以及朝室外远离门框12转动而开启气密门1。
在实际应用中,各电气元件的对应线缆可均对应通信连接至一个总控制器,或者可分别通信连接至可相互通信的多个控制器。以总控制器为例,传感器可感测气密门1的开闭状态并将传感信号发送至总控制器,总控制器根据该传感信号点亮开门指示灯或关门指示灯。并且总控制器在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传感信号为气密门关闭信号时可控制电磁铁161工作产生磁性而吸附门体。此外,室内控制面板或室外控制面板162响应于用户按压急停按钮或开启按钮而将急停信号或开启信号发送至总控制器,总控制器再根据急停信号或开启信号而切断所有电气元件的供电或切断电磁铁161的供电。
可选地,如图8所示,支撑柱15套接于门框12内且门框12上设有露出各电气元件的操作口,且操作口上密封安装有露出指示灯、按钮、电磁铁161和传感器的盖板,则支撑柱15的安装口所在侧与邻近的门框1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为了更好地保证支撑柱15的密封性,支撑柱15至少在邻近安装口的侧棱边处自上而下以连焊工艺焊接至门框12,以在支撑柱15的安装口所在侧与邻近的门框12之间构成密封,以使门框11操作口朝向一侧的污染物无法扩散至气密门1内部的其它区域。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想要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密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门体,在所述门体的一侧设有自上而下的多个门体锁紧件,且在所述门体的与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对置的一侧设有把手;
第一传动轴,其穿设在所述门体上且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一个门体锁紧件和所述把手;
至少一个第二传动轴,其穿设在所述门体上且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中的其它门体锁紧件;
传动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门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和各所述第二传动轴,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的第一摇臂、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多个第二传动轴的多个第二摇臂,以及与所述第一摇臂和各所述第二摇臂可转动连接的多个连杆;
门框,其与所述门体铰接并在其一侧自上而下设有与多个门体锁紧件分别对应的多个门框锁紧件,所述多个门框锁紧件被构造成当所述把手受外力驱动时与对应的门体锁紧件配合锁紧或解锁而使所述门体和所述门框配合关闭和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与所述第一摇臂之间以及与所述第二摇臂之间经由连杆连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上还安装有观察窗,并且靠近所述观察窗的其中一个或多个连杆具有远离所述观察窗的弯折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的外表面与所述门体的外表面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锁紧件在背向所述门框的一侧具有导向斜面和邻接所述导向斜面的锁定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锁紧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轴或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锁紧连接件、固定在所述锁紧连接件上的锁紧杆以及安装在所述锁紧杆的自由端上的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被构造成在所述导向斜面上滚动且在所述锁定面上锁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门还包括设在所述门体的至少一侧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在所述门框和所述门体经由所述多个门框锁紧件和对应的各门体锁紧件配合锁紧时被压紧在所述门框和所述门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包括第一门盘和固定在所述第一门盘朝向所述门框的一侧的第二门盘,所述第二门盘与所述第一门盘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安装所述密封条的密封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门还包括被压紧在各所述门体锁紧件与所述门体之间以及所述把手与所述门体之间的多个密封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上还设有在所述门框和所述门体由所述多个门体锁紧件和对应的各门框锁紧件锁紧时吸附所述门体的电磁铁。
CN201922028331.7U 2019-11-20 2019-11-20 气密门 Active CN2115732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8331.7U CN211573250U (zh) 2019-11-20 2019-11-20 气密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28331.7U CN211573250U (zh) 2019-11-20 2019-11-20 气密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3250U true CN211573250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31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28331.7U Active CN211573250U (zh) 2019-11-20 2019-11-20 气密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32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1402B2 (en) Transport system for monitoring industrial process
CN211573250U (zh) 气密门
KR101663653B1 (ko) 전력선통신이 가능하고 환경센서군 및 Wi-Fi모듈이 탑재된 Gateway를 이용한 공사현장의 안전과 시설물 관리장치
CN211819020U (zh) 气密门用门框和气密门
CN211173784U (zh) 气密门用支撑柱和气密门
CN102187430A (zh) 用于真空腔室的进/出门
JP4070850B2 (ja) 防爆防水ケースを用いた弁駆動用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CN210659800U (zh) 一种密闭传递窗
KR101955232B1 (ko) 전동식 여닫이 창호
MY140772A (en) Sealing device for elevator door
KR101804523B1 (ko) 틈새 차단기능을 구비한 폴딩도어
WO2011005016A2 (ko) 시스템 창호
CN211667213U (zh) 一种机械式自动泄压装置
KR20160001858U (ko) 이송 챔버 덮개 도어 액츄에이터들
KR20060101112A (ko) 냉장고의 개스킷 분리 장치
JP4988652B2 (ja) 袖扉付き枠体
KR20090005138U (ko) 방독면의 마이크단자용 밀폐커버
CN218644108U (zh) 真空箱自动隔离闸门及真空箱
CN217898980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气动焊接球阀
CN213152176U (zh)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智能化监控设备
CN115629338B (zh) 一种电器设备检测试验仓
KR20120109583A (ko) 자연 환기창
CN218991393U (zh) 一种传递窗
CN216950046U (zh) 天窗以及机柜
CN220632814U (zh) 一种具备优越防爆性能的船用防火风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