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7122U - 一种磁力减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力减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7122U
CN211557122U CN201922419197.3U CN201922419197U CN211557122U CN 211557122 U CN211557122 U CN 211557122U CN 201922419197 U CN201922419197 U CN 201922419197U CN 211557122 U CN211557122 U CN 211557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inner ring
magnetic
outer ring
rotation sto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191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振江
张鑫
严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Tiger Driv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Ta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Ta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dustrial Park Ta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191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7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7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71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力减速装置,包括外圈组件、内圈组件,当内圈组件仅做平动不旋转时,外圈组件旋转;当外圈组件固定不动时,内圈组件一边平动一边旋转。通过内圈磁力组件的平动即内圈磁力组件和外圈磁力组件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带动外圈组件旋转或内圈输出轴旋转,通过非接触式的磁力传递扭矩,延长使用寿命,且体积相对传统齿轮变速箱小,拓展应用场合。特别适合大转速比减速的应用场合。

Description

一种磁力减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变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磁力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特别是大转速比的减速装置,一般采用齿轮组进行减速,但是齿轮减速箱体积大,重量大,并且加工精度要求高,成本居高不下,且体积大使得应用场合受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齿轮磨损,需要加注润滑油及定期维护,进一步增加了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力减速装置,通过内圈磁力组件的平动即内圈磁力组件和外圈磁力组件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带动外圈组件旋转或内圈输出轴旋转,通过非接触式的磁力传递扭矩,延长使用寿命,且体积相对传统齿轮变速箱小,拓展应用场合。
为实现所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力减速装置,包括:
外圈组件,外圈组件包括环形支架和外圈磁性组件,外圈磁性组件包括均匀并交替环形布设在环形支架内壁上的N极和S极,外圈组件可绕其圆心轴线旋转;
内圈组件,所述内圈组件套设在外圈磁性组件环绕形成的环形中,包括内圈磁性组件和具有环形外圈的内圈支架,所述内圈磁性组件N极和S极均面向外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且均匀并交替环形布设在内圈支架的环形外圈上,所述内圈组件在径向平面内平动,所述平动是在一个周期内,内圈磁性组件与外圈磁性组件之间最接近的点沿外圈磁性组件外侧所在的圆周上运行一周;
内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与外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之间具有气隙;
当内圈组件仅做平动不旋转时,外圈组件旋转;当外圈组件固定不动时,内圈组件一边平动一边旋转。
通过内圈磁力组件的平动即内圈磁力组件和外圈磁力组件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带动外圈组件旋转或内圈输出轴旋转,通过非接触式的磁力传递扭矩,延长使用寿命,且体积相对传统齿轮变速箱小,拓展应用场合。特别适合大转速比减速的应用场合。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磁性组件及内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均是成对设置,且外圈磁性组件的极对数大于内圈磁性组件的极对数。
进一步的,所述内圈组件还包括平动组件,所述平动组件驱动所述内圈组件在径向平面内平动。
进一步的,内圈支架的中心处以内圈组件的圆心为圆心设置有平动轴承套;所述平动组件包括:
偏心块轴承,套设于所述平动轴承套中;
圆柱形偏心块,套设于偏心块轴承的内圈中;
输入轴,与所述偏心块偏心连接,当输入轴旋转时,带动偏心块做偏心旋转,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远的点即对应内圈磁性组件距离外圈磁性组件最近的点,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近的点即对应内圈磁性组件距离外圈磁性组件最远的点,当偏心块上述两个点旋转一周时,内圈磁性组件距离外圈磁性组件最近的点和内圈磁性组件距离外圈磁性组件最远的点也运动了一周。
进一步的,所述内圈支架上设有止转组件,用于阻止内圈组件旋转。
进一步的,内圈支架的外周与平动轴承套之间设有止转轴承孔,所示止转组件包括:
止转轴承,设置于止转轴承孔中,所述止转轴承孔的直径大于止转轴承的直径;
止转轴,套设于止转轴承的内圈中,止转轴固定不动;
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远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近的点,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近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当偏心块上述两个点旋转一周时,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近的点和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也运动了一周;
所述内圈组件仅做平动不旋转,外圈组件旋转。
进一步的,内圈支架的外周与平动轴承套之间设有止转轴承孔,所示止转组件包括:
止转轴承,设置于止转轴承孔中,所述止转轴承孔的直径大于止转轴承的直径;
内圈输出轴,跟随内圈组件旋转输出转矩;
止转轴,套设于止转轴承的内圈中,且固定连接于内圈输出轴上;
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远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近的点,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近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当偏心块上述两个点旋转一周时,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近的点和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也运动了一周;
所述外圈组件固定不动,内圈组件一边平动一边旋转,通过止转组件带动内圈输出轴旋转输出转矩。
进一步的,所述止转轴承孔、止转轴承、止转轴均为2个、3个或以上,且均沿圆周均匀排布,所述止转组件还包括内圈输出轴、止转盘或止转支架,所述止转盘或止转支架与内圈输出轴同心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止转轴沿圆周均匀固定在止转盘或止转支架上;
输入轴设置于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的右侧,止转盘或止转支架与内圈输出轴设置于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的左侧,所述内圈输出轴和止转盘或止转支架沿轴向与外圈组件及内圈组件平行设置;
或者,输入轴贯穿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所述内圈输出轴上加工直径大于输入轴外径的通孔,所述输入轴位于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左侧的部分穿过该通孔;
当外圈组件固定不动时,输入轴带动内圈组件平动,在内圈组件和外圈组件的磁力相互作用下,内圈组件一边平动一边旋转,通过止转轴承孔带动止转轴承及止转轴旋转,从而带动止转盘或止转支架和内圈输出轴旋转;
当止转盘或止转支架固定不动时,止转轴和止转轴承固定不动,输入轴带动内圈组件平动但无法旋转,此时在内圈组件和外圈组件的磁力相互作用下,外圈旋转。
进一步的,在内圈组件和外圈组件之间设置有一个横截面为圆弧形的隔磁板,所述隔磁板由导磁材料制备,所述隔磁板跟随输入轴同步旋转,始终位于内圈磁性组件距离外圈磁性组件最远的点一侧的新月形间隙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隔磁板由铁或硅钢片制备,其横截面与该新月形间隙区域的横截面匹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力减速装置的一种示例的径向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磁力减速装置的一种示例的轴向剖视示意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磁力减速装置外圈组件旋转输出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7-10是本实用新型磁力减速装置内圈圈组件旋转输出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11-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磁力减速装置加装隔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文中的上方和下方,是基于图1所示的状态位置,图1所示的各部件位置定义为0°初始位置,且0°位于正上方中间位置(编号1201N极中点所在位置),即偏心块的轴心110(也是内圈组件的圆心)和输入轴的轴心250(和外圈的圆心或旋转轴心位置相同,均采用标号250标识)连线向上延伸线为0°,向下延伸线为180°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磁力减速装置,包括:
外圈组件,外圈组件包括环形支架11和外圈磁性组件12,外圈磁性组件12包括均匀并交替环形布设在环形支架11内壁上的N极和S极,外圈组件可绕其轴心250(或称为圆心轴线)旋转;图1所示的示例中,外圈磁性组件12的N极和S极一共23对,即外圈磁性组件的极对数为23。从0°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对外圈的N极和S极编号为1201-1246。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中,处于0°位置为N极1201。
内圈组件,所述内圈组件套设在外圈磁性组件12环绕形成的环形中,包括内圈磁性组件21和具有环形外圈的内圈支架22,所述内圈磁性组件21的N极和S极均面向外圈磁性组件12的N极和S极,且均匀并交替环形布设在内圈支架22的环形外圈上,所述内圈组件在径向平面内平动,所述平动是在一个周期内,内圈磁性组件21与外圈磁性组件12之间最接近的点沿外圈磁性组件12外侧所在的圆周上运行一周;
内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与外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之间具有气隙;
当内圈组件仅做平动不旋转时,外圈组件旋转;当外圈组件固定不动时,内圈组件一边平动一边旋转。
通过内圈磁力组件的平动即内圈磁力组件和外圈磁力组件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带动外圈组件旋转或内圈输出轴旋转,通过非接触式的磁力传递扭矩,延长使用寿命,且体积相对传统齿轮变速箱小,拓展应用场合。特别适合大转速比减速的应用场合。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外圈磁性组件及内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均是成对设置,且外圈磁性组件的极对数大于内圈磁性组件的极对数。外圈磁性组件及内圈磁性组件的极对数之间存在差值,使得分别利用外圈磁性组件及内圈磁性组件作为转矩输出的转速是不同的。图1所示的示例中,外圈磁性组件12的N极和S极一共23对,即外圈磁性组件的极对数为23。从0°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对外圈的N极和S极编号为1201-1246。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中,处于0°位置为N极1201。图1所示的示例中,内圈磁性组件21的N极和S极一共22对,即外圈磁性组件的极对数为22。从0°开始,沿顺时针方向对外圈的S极和N极编号为2101-2144。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中,处于0°位置为S极2101。因此,在初始位置时,输入轴25的旋转轴心250位于偏心块圆心(轴心)110的正下方,此时,内圈磁性组件21的S极2101号位于0°位置,与外圈磁性组件12的N极1201号对应,且相互之间距离是外圈磁性组件12和内圈磁性组件21之间最近的位置;同时,内圈磁性组件21的第2123号(第23个)S极位于180°位置,且外圈磁性组件12的第1224号(第24个)S极也位于180°位置,且二者之间的距离是外圈磁性组件12和内圈磁性组件21之间最远的位置。此时在外圈磁性组件12和内圈磁性组件21之间的下方位置是一个新月形的间隙28。
使内圈组件做平动的技术措施有很多,例如设置专门的平动组件,所述平动组件驱动所述内圈组件在径向平面内平动。
例如,直接利用凸轮或曲轴的方式使内圈组件做平动,或者如附图1-2所示的示例,具体方案如下:内圈支架22的中心处(或以内圈组件的圆心)为圆心设置有平动轴承套23(平动轴承套23的圆心和偏心块的轴心110相同);所述平动组件包括:
偏心块轴承27,套设于所述平动轴承套23中;
圆柱形偏心块26,套设于偏心块轴承27的内圈中;
输入轴25,与所述偏心块26偏心连接,如图1中所示,内圈组件和偏心块26的圆心均为110,而输入轴的圆心和外圈组件的圆心(旋转轴线)均为为250,在初始位置时,位于110的正下方。当输入轴25旋转时,带动偏心块26做偏心旋转,偏心块26圆周上距离输入轴25旋转轴线最远的点即对应内圈磁性组件21距离外圈磁性组件12最近的点(初始位置即0°位),偏心块26圆周上距离输入轴25旋转轴线最近的点即对应内圈磁性组件21距离外圈磁性组件12最远的点(初始位置即180°位),当偏心块26上述两个点旋转一周时(跟随输入轴25旋转),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近的点和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远的点也沿外圈磁性组件12的内壁所在圆上运动了一周。
在需要外圈组件旋转输出转矩的时候,所述内圈支架上设有止转组件,用于阻止内圈组件旋转。
如图3-6所示,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3所示的初始位置,在本示例中,外圈磁性组件12的极对数为23,相邻两个N极之间的夹角为15.65°。
如图4所示的位置,为输入轴25顺时针旋转了90°,此时,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近的点和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远的点也沿外圈磁性组件12的内壁所在圆上运动了90°,位于90°的位置,由于内圈组件不旋转,只做平动,其内圈磁性组件21上的N极和S极均向右偏移,在磁力的作用下,迫使外圈磁性组件12跟随旋转,试图将N极对正内圈磁性组件21的S极,输入轴25旋转90°时,外圈磁性组件12旋转了3.91°。
如图5所示,输入轴25继续旋转90°,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近的点和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远的点也沿外圈磁性组件12的内壁所在圆上运动了90°,位于180°的位置,此时外圈磁性组件12旋转了7.83°。
如图6所示,输入轴25继续旋转90°,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近的点和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远的点也沿外圈磁性组件12的内壁所在圆上运动了90°,位于270°的位置,此时外圈磁性组件12旋转了11.74°。
当输入轴25旋转一周时,外圈组件(或外圈磁性组件12)旋转了15.65°。转速比i=23。
对于防止内圈组件旋转的方法有多种,例如采用以下方案:内圈支架22的外周与平动轴承套27之间设有止转轴承孔24,所示止转组件包括:
止转轴承31,设置于止转轴承孔24中,所述止转轴承孔24的直径大于止转轴承31的直径;
止转轴32,套设于止转轴承31的内圈中,止转轴32固定不动,例如通过其他支架固定安装到不动的基座上;
偏心块26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远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近的点,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近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当偏心块上述两个点旋转一周时,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近的点和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也运动了一周;
受上述止转组件的限制,所述内圈组件仅做平动不旋转,外圈组件受磁力的作用进行旋转。
由上可知,输入轴25进行高速旋转,而外圈组件进行低速旋转输出转矩,达到减速的目的。且完全无接触,没有损耗,外观厚度小,直径也可以做到比同等转速比的齿轮减速装置小,从而实现实用新型目的。
在需要内圈组件旋转速度转矩时,将外圈组件固定不动(例如与基座或外壳固定连接),内圈支架的外周与平动轴承套之间设有止转轴承孔24,所示止转组件包括:
止转轴承31,设置于止转轴承孔24中,所述止转轴承孔24的直径大于止转轴承31的直径;
内圈输出轴42,跟随内圈组件旋转输出转矩;
止转轴32,套设于止转轴承31的内圈中,且固定连接于内圈输出轴42上;
偏心块26圆周上距离输入轴25旋转轴线最远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31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24内壁最近的点,偏心块26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近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当偏心块上述两个点旋转一周时,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近的点和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也运动了一周;从图3-6可以看到这一过程变化。
内圈组件一边平动一边旋转,通过止转组件带动内圈输出轴42旋转输出转矩。
如图7-10所示,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在本示例中,外圈磁性组件12的极对数为23,相邻两个N极之间的夹角为15.65°。内圈磁性组件21的极对数为22.
如图8所示的位置,为输入轴25顺时针旋转了90°,此时,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近的点和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远的点也沿外圈磁性组件12的内壁所在圆上运动了90°,位于90°的位置,由于外圈组件不旋转,内圈磁性组件21上的N极和S极均向右偏移,在磁力的作用下,迫使内圈磁性组件21逆时针旋转,输入轴25旋转90°时,外圈磁性组件12旋转了4.09°。
如图9所示,输入轴25继续旋转90°,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近的点和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远的点也沿外圈磁性组件12的内壁所在圆上运动了90°,位于180°的位置,此时内圈磁性组件21旋转了8.18°。
如图10所示,输入轴25继续旋转90°,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近的点和外圈磁性组件12距离内圈磁性组件21最远的点也沿外圈磁性组件12的内壁所在圆上运动了90°,位于270°的位置,此时内圈磁性组件12旋转了12.27°。
当输入轴25旋转一周时,内圈组件(或内圈磁性组件21)旋转了16.36°。转速比i=23-1=22。
为了增大输出扭矩,所述止转轴承孔、止转轴承、止转轴均为2个、3个或以上,且均沿圆周均匀排布,图示中给出的3个的示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止转组件还包括内圈输出轴42、止转盘41或止转支架,所述止转盘41或止转支架与内圈输出轴42同心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止转轴32沿圆周均匀固定在止转盘41或止转支架上,所述内圈输出轴42因此受力于止转轴32,止转轴32通过止转轴承31接受来自止转轴承孔24的力,当内圈组件平动且旋转时,内圈输出轴42也跟随旋转,并可实现内圈输出轴42和输入轴同转轴输出。
由图2所示,输入轴设置于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的右侧,止转盘41或止转支架与内圈输出轴42设置于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的左侧,所述内圈输出轴42和止转盘41或止转支架沿轴向与外圈组件及内圈组件平行设置。反之亦然。
在某些实施例中,需要输入轴贯穿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此时为了实现内圈输出轴42和输入轴同转轴输出,在内圈输出轴42上加工直径大于输入轴25外径的通孔,所述输入轴25位于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左侧的部分穿过该通孔,二者之间可设置轴承。
内圈输出轴42对外的转矩(或扭矩)输出可以采用直连;同步带系统;主动、从动齿轮啮合方式传递给执行机构。
当外圈组件固定不动时,输入轴带动内圈组件平动,在内圈组件和外圈组件的磁力相互作用下,内圈组件一边平动一边旋转,通过止转轴承孔带动止转轴承及止转轴旋转,从而带动止转盘或止转支架和内圈输出轴旋转;
当止转盘或止转支架固定不动时,止转轴和止转轴承固定不动,输入轴带动内圈组件平动但无法旋转,此时在内圈组件和外圈组件的磁力相互作用下,外圈旋转。
如图11-12所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新月形间隙28比较小,此处的内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可能会与外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之间形成阻碍外圈组件(或内圈组件)旋转的磁场力,使得整个系统的扭矩输出效率下降,例如,当外部负载为零时,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对外不输出扭矩。当存在外部负载时,外部负载有使内圈磁性组件21和外圈磁性组件12之间产生错位的趋势,使得二者之间的磁力变大,以克服这一趋势,在新月形间隙28区域中的这种趋势会产生阻碍磁力减速装置旋转的磁力,降低输出扭矩,使得整个系统的扭矩输出效率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内圈组件和外圈组件之间设置有一个横截面为圆弧形的隔磁板51,所述隔磁板51由导磁材料制备,所述隔磁板51跟随输入轴25同步旋转,始终位于内圈磁性组件21距离外圈磁性组件12最远的点一侧的新月形间隙28区域。隔磁板51可通过支架52与输入轴25固定连接,实现二者的同步旋转。隔磁板51与内圈磁性组件21及外圈磁性组件12之间均具有气隙,且使得内圈磁性组件21及外圈磁性组件12均与隔磁板51之间形成磁回路,阻断了内圈磁性组件21及外圈磁性组件12磁场的相互作用,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隔磁板51由铁或硅钢片制备,其横截面与该新月形间隙区域的横截面匹配,隔磁板51的横截面也为新月形。
内圈磁性组件21及外圈磁性组件12的N极和S极均可采用永磁体制备。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磁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圈组件,外圈组件包括环形支架和外圈磁性组件,外圈磁性组件包括均匀并交替环形布设在环形支架内壁上的N极和S极,外圈组件可绕其圆心轴线旋转;
内圈组件,所述内圈组件套设在外圈磁性组件环绕形成的环形中,包括内圈磁性组件和具有环形外圈的内圈支架,所述内圈磁性组件N极和S极均面向外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且均匀并交替环形布设在内圈支架的环形外圈上,所述内圈组件在径向平面内平动,所述平动是在一个周期内,内圈磁性组件与外圈磁性组件之间最接近的点沿外圈磁性组件外侧所在的圆周上运行一周;
内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与外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之间具有气隙;
当内圈组件仅做平动不旋转时,外圈组件旋转;当外圈组件固定不动时,内圈组件一边平动一边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磁性组件及内圈磁性组件的N极和S极均是成对设置,且外圈磁性组件的极对数大于内圈磁性组件的极对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组件还包括平动组件,所述平动组件驱动所述内圈组件在径向平面内平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圈支架的中心处以内圈组件的圆心为圆心设置有平动轴承套;所述平动组件包括:
偏心块轴承,套设于所述平动轴承套中;
圆柱形偏心块,套设于偏心块轴承的内圈中;
输入轴,与所述偏心块偏心连接,当输入轴旋转时,带动偏心块做偏心旋转,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远的点即对应内圈磁性组件距离外圈磁性组件最近的点,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近的点即对应内圈磁性组件距离外圈磁性组件最远的点,当偏心块上述两个点旋转一周时,内圈磁性组件距离外圈磁性组件最近的点和内圈磁性组件距离外圈磁性组件最远的点也运动了一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支架上设有止转组件,用于阻止内圈组件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圈支架的外周与平动轴承套之间设有止转轴承孔,所示止转组件包括:
止转轴承,设置于止转轴承孔中,所述止转轴承孔的直径大于止转轴承的直径;
止转轴,套设于止转轴承的内圈中,止转轴固定不动;
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远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近的点,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近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当偏心块上述两个点旋转一周时,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近的点和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也运动了一周;
所述内圈组件仅做平动不旋转,外圈组件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圈支架的外周与平动轴承套之间设有止转轴承孔,所示止转组件包括:
止转轴承,设置于止转轴承孔中,所述止转轴承孔的直径大于止转轴承的直径;
内圈输出轴,跟随内圈组件旋转输出转矩;
止转轴,套设于止转轴承的内圈中,且固定连接于内圈输出轴上;
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远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近的点,偏心块圆周上距离输入轴旋转轴线最近的点即对应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当偏心块上述两个点旋转一周时,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近的点和止转轴承外圈距离止转轴承孔内壁最远的点也运动了一周;
所述外圈组件固定不动,内圈组件一边平动一边旋转,通过止转组件带动内圈输出轴旋转输出转矩。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示所述的磁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轴承孔、止转轴承、止转轴均为2个、3个或以上,且均沿圆周均匀排布,所述止转组件还包括内圈输出轴、止转盘或止转支架,所述止转盘或止转支架与内圈输出轴同心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止转轴沿圆周均匀固定在止转盘或止转支架上;
输入轴设置于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的右侧,止转盘或止转支架与内圈输出轴设置于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的左侧,所述内圈输出轴和止转盘或止转支架沿轴向与外圈组件及内圈组件平行设置;
或者,输入轴贯穿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所述内圈输出轴上加工直径大于输入轴外径的通孔,所述输入轴位于外圈组件与内圈组件左侧的部分穿过该通孔;
当外圈组件固定不动时,输入轴带动内圈组件平动,在内圈组件和外圈组件的磁力相互作用下,内圈组件一边平动一边旋转,通过止转轴承孔带动止转轴承及止转轴旋转,从而带动止转盘或止转支架和内圈输出轴旋转;
当止转盘或止转支架固定不动时,止转轴和止转轴承固定不动,输入轴带动内圈组件平动但无法旋转,此时在内圈组件和外圈组件的磁力相互作用下,外圈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示所述的磁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圈组件和外圈组件之间设置有一个横截面为圆弧形的隔磁板,所述隔磁板由导磁材料制备,所述隔磁板跟随输入轴同步旋转,始终位于内圈磁性组件距离外圈磁性组件最远的点一侧的新月形间隙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示所述的磁力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板由铁或硅钢片制备,其横截面与该新月形间隙区域的横截面匹配。
CN201922419197.3U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磁力减速装置 Active CN211557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9197.3U CN211557122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磁力减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19197.3U CN211557122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磁力减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7122U true CN211557122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11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19197.3U Active CN211557122U (zh) 2019-12-27 2019-12-27 一种磁力减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7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28003A1 (ja) サイクロイド減速機及び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
US8505449B2 (en) Eccentric press with direct drive
RU2013146097A (ru) Планетарный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ь толкающе-тянущего действия
KR20150091225A (ko) 기어 감속 장치, 세탁기 및 세탁 방법
CN110336451B (zh) 一种复合式偏心磁力谐波齿轮传动装置
CN202867851U (zh) 带自支承型中间差速环的机械密封装置
TWI685621B (zh) 具動力源之減速裝置
CN211557122U (zh) 一种磁力减速装置
CN103697170A (zh) 带自支承型中间差速环的机械密封装置
CN108880091A (zh) 一种双轴驱动谐波减速电机
CN111162655A (zh) 一种磁力减速装置
US20230090752A1 (en) Planar high torque electric motor
CN100406782C (zh) 一种环槽永磁聚能结构磁齿轮组
CN110971073A (zh) 一种永磁减速传动的电机
JP2010260476A (ja)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駆動装置および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
CN210770053U (zh) 一种摆线针轮减速机构
WO2017054743A1 (zh) 一种电机
US6652406B2 (en) Transmission
CN208337332U (zh) 一种双轴驱动谐波减速电机
CN116490705A (zh) 动力传递装置
CN218913634U (zh) 一种双侧耦合轴向章动磁力减速器
CN216478714U (zh) 一种小型高精度高刚性动平衡减速马达
CN202378013U (zh) 一种能抵消附加磁扭矩的磁力电锤钻
CN102490161B (zh) 能抵消附加磁扭矩的磁力电锤钻
CN109962573B (zh) 一种电磁内驱扭矩动力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3

Address after: 215127 floor 3, floor 2, plant 1, No. 10, Sifang street,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his address shall not be engaged in retail)

Patentee after: Suzhou Tiger Dr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Wei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Taig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