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6200U - 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6200U
CN211556200U CN202020030435.1U CN202020030435U CN211556200U CN 211556200 U CN211556200 U CN 211556200U CN 202020030435 U CN202020030435 U CN 202020030435U CN 211556200 U CN211556200 U CN 211556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cb
elastic sheet
elastic
double
forc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304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黎
何展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304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6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6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6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和PCB板;所述第一弹片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弹片的上方;所述PCB板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弹片安装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片的工作端位于所述PCB板外;所述第二弹片位于所述PCB板的下方。在PCB内仿形设置有与第一弹片类似的孔位,弹片大部分沉于PCB内只露出工作端,减少及空间占用,同时可保护弹片其余部分不受其它外力作用而破坏。此设计满足双面接触的同时,将PCB厚度空间进行利用,减少产品对终端移动产品的空间占用,达到小型化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
背景技术
金属弹片作为电子元器件重要的电连接零件,该零件的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子元器件能否则正常工作;现有的金属弹片最主要的问题是弹性臂受外力变形失效,使其无法正常工作。而且,电气元器件的空间都较少,对于现在移动终端设备向小型化的趋势发展来说,如何合理的布置弹片的位置和增加弹片的触点数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在不增加空间占用率的情况下实现双面接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和PCB板;
所述第一弹片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弹片的上方;
所述PCB板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弹片安装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片的工作端位于所述PCB板外;
所述第二弹片位于所述PCB板的下方。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片的下方;
所述第二弹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在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二弹片工作端外露的让位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护翼;
所述护翼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片设有U形的第一身部;
所述第一弹片设有V形的第一工作端;
所述第一身部的一端为第一弹性力臂,所述第一工作端的一端为第二弹性力臂;所述第一弹性力臂与所述第二弹性力臂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片设有U形的第二身部;
所述第二弹片设有V形的第二工作端;
所述第二身部的一端为第三弹性力臂,所述第二工作端的一端为第四弹性力臂;所述第三弹性力臂与所述第四弹性力臂固定连接;
还包括U形力臂;
所述第一身部的另一端的侧边与所述第二身部的另一端的侧边通过所述U形力臂弹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工作端的另一端设有防刮起结构;
所述防刮起结构与所述PCB板平行。
进一步的,还包括凸包触点;
所述第一工作端的V形转角处和所述第二工作端的V形转角处分别设有所述凸包触点。
进一步的,还包括直面板;
所述直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护翼相邻的侧面上;
所述直面板与所述PCB板垂直;
所述直面板的一端高于所述PCB板的底部;所述PCB板的底部设有用于所述直面板插入的插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焊接部;
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和所述护翼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所述焊接部;
所述焊接部与所述PCB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底面为SMT的吸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和PCB板;所述第一弹片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弹片的上方;所述PCB板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弹片安装的安装孔。在PCB内仿形设置有与第一弹片类似的孔位,弹片大部分沉于PCB内只露出工作端,减少及空间占用,同时可保护弹片其余部分不受其它外力作用而破坏。此设计满足双面接触的同时,将PCB厚度空间进行利用,减少产品对终端移动产品的空间占用,达到小型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型实施例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型实施例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型实施例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型实施例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的主视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型实施例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的俯视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型实施例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的侧视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型实施例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型实施例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的组装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型实施例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的组装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型实施例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的组装剖视图;
标号说明:
1、第一弹片;2、第二弹片;3、PCB板;4、外壳;5、护翼;6、第一身部;7、第一工作端;8、第一弹性力臂;9、第二弹性力臂;10、第二身部;11、第二工作端;12、第三弹性力臂;13、第四弹性力臂;14、U形力臂;15、防刮起结构;16、凸包触点;17、直面板;18、焊接部;19、吸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10,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和PCB板;
所述第一弹片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弹片的上方;
所述PCB板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弹片安装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片的工作端位于所述PCB板外;
所述第二弹片位于所述PCB板的下方。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和PCB板;所述第一弹片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弹片的上方;所述PCB板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弹片安装的安装孔。在PCB内仿形设置有与第一弹片类似的孔位,弹片大部分沉于PCB内只露出工作端,减少及空间占用,同时可保护弹片其余部分不受其它外力作用而破坏。此设计满足双面接触的同时,将PCB厚度空间进行利用,减少产品对终端移动产品的空间占用,达到小型化需求。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片的下方;
所述第二弹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在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二弹片工作端外露的让位孔。
由上述描述可知,外壳可以减少第二弹片受外力打击及不正当使用而导致其产生变形失效。
进一步的,还包括护翼;
所述护翼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面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护翼可以减少第二弹片受外力打击及不正当使用而导致其产生变形失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片设有U形的第一身部;
所述第一弹片设有V形的第一工作端;
所述第一身部的一端为第一弹性力臂,所述第一工作端的一端为第二弹性力臂;所述第一弹性力臂与所述第二弹性力臂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片设有U形的第二身部;
所述第二弹片设有V形的第二工作端;
所述第二身部的一端为第三弹性力臂,所述第二工作端的一端为第四弹性力臂;所述第三弹性力臂与所述第四弹性力臂固定连接;
还包括U形力臂;
所述第一身部的另一端的侧边与所述第二身部的另一端的侧边通过所述U形力臂弹性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多个力臂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少工作后降伏的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工作端的另一端设有防刮起结构;
所述防刮起结构与所述PCB板平行。
由上述描述可知,防挂起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第二工作端在工作过程中与外壳发生干涉,造成第二弹片变形失效。
进一步的,还包括凸包触点;
所述第一工作端的V形转角处和所述第二工作端的V形转角处分别设有所述凸包触点。
由上述描述可知,凸包触点的设置能够得起良好的接触导电效果,也保证接触端的平顺性以及接触端材料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直面板;
所述直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护翼相邻的侧面上;
所述直面板与所述PCB板垂直;
所述直面板的一端高于所述PCB板的底部;所述PCB板的底部设有用于所述直面板插入的插孔。
由上述描述可知,直面板在导电弹片与PCB板组装固定过程中起到左右定位的作用,防止焊接固定过程中出现偏位现象。
进一步的,还包括焊接部;
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和所述护翼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所述焊接部;
所述焊接部与所述PCB板固定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焊接部用弹片与PCB板固定,增加弹片与PCB板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底面为SMT的吸取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吸取部的设置能够便于表面组装技术在生产线上的运用,提高产品组装效率。
上述的导电弹片可以应用于任何接触式导电零件连接的场景,比如扬声器、继电器、电路板等需要两极接触导通的元器件,以下基于其在扬声器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包括第一弹片1、第二弹片2和PCB板3;
所述第一弹片1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弹片2的上方;
所述PCB板3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弹片1安装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片1的工作端位于所述PCB板3外;
所述第二弹片2位于所述PCB板3的下方。
请参照图1至图6,具体的,还包括外壳4;
所述外壳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片1的下方;
所述第二弹片2设置在所述外壳4内;
在所述外壳4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二弹片2工作端外露的让位孔。
请参照图1至图3,具体的,还包括护翼5;
所述护翼5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4相对的两侧面上。
请参照图10,具体的,所述第一弹片1设有U形的第一身部6;
所述第一弹片1设有V形的第一工作端7;
所述第一身部6的一端为第一弹性力臂8,所述第一工作端7的一端为第二弹性力臂9;所述第一弹性力臂8与所述第二弹性力臂9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片2设有U形的第二身部10;
所述第二弹片2设有V形的第二工作端11;
所述第二身部10的一端为第三弹性力臂12,所述第二工作端11的一端为第四弹性力臂13;所述第三弹性力臂12与所述第四弹性力臂13固定连接;
还包括U形力臂14;
所述第一身部6的另一端的侧边与所述第二身部10的另一端的侧边通过所述U形力臂14弹性连接。
请参照图10,具体的,所述第二工作端11的另一端设有防刮起结构15;
所述防刮起结构15与所述PCB板3平行。
请参照图7,具体的,还包括焊接部18;
所述外壳4的上表面和所述护翼5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所述焊接部18;
所述焊接部18与所述PCB板3固定连接。
请参照图5和图9,具体的,所述外壳4的底面为SMT的吸取部19。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凸包触点16;
所述第一工作端7的V形转角处和所述第二工作端11的V形转角处分别设有所述凸包触点16。
请参照图1、图2和图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还包括直面板17;
所述直面板17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4上与所述护翼5相邻的侧面上;
所述直面板17与所述PCB板3垂直;
所述直面板17的一端高于所述PCB板3的底部;所述PCB板3的底部设有用于所述直面板17插入的插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和PCB板;所述第一弹片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弹片的上方;所述PCB板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弹片安装的安装孔。在PCB内仿形设置有与第一弹片类似的孔位,弹片大部分沉于PCB内只露出工作端,减少及空间占用,同时可保护弹片其余部分不受其它外力作用而破坏。其中,外壳和护翼的设置可以减少第二弹片受外力打击及不正当使用而导致其产生变形失效。进一步的,直面板的设置在导电弹片与PCB板组装固定过程中起到左右定位的作用,防止焊接固定过程中出现偏位现象。此设计满足双面接触的同时,将PCB厚度空间进行利用,减少产品对终端移动产品的空间占用,达到小型化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和PCB板;
所述第一弹片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弹片的上方;
所述PCB板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弹片安装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弹片的工作端位于所述PCB板外;
所述第二弹片位于所述PCB板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片的下方;
所述第二弹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在所述外壳的底面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二弹片工作端外露的让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翼;
所述护翼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设有U形的第一身部;
所述第一弹片设有V形的第一工作端;
所述第一身部的一端为第一弹性力臂,所述第一工作端的一端为第二弹性力臂;所述第一弹性力臂与所述第二弹性力臂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弹片设有U形的第二身部;
所述第二弹片设有V形的第二工作端;
所述第二身部的一端为第三弹性力臂,所述第二工作端的一端为第四弹性力臂;所述第三弹性力臂与所述第四弹性力臂固定连接;
还包括U形力臂;
所述第一身部的另一端的侧边与所述第二身部的另一端的侧边通过所述U形力臂弹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作端的另一端设有防刮起结构;
所述防刮起结构与所述PCB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包触点;
所述第一工作端的V形转角处和所述第二工作端的V形转角处分别设有所述凸包触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直面板;
所述直面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护翼相邻的侧面上;
所述直面板与所述PCB板垂直;
所述直面板的一端高于所述PCB板的底部;所述PCB板的底部设有用于所述直面板插入的插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焊接部;
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和所述护翼的上表面分别设有所述焊接部;
所述焊接部与所述PCB板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面为SMT的吸取部。
CN202020030435.1U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 Active CN211556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0435.1U CN211556200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30435.1U CN211556200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6200U true CN211556200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0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30435.1U Active CN211556200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6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095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433335B1 (en) Connector
US7611391B2 (en) Battery connector
JP6741865B2 (ja) 矩形耐衝撃板バネ式コネクタ
WO2011147135A1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200941510Y (zh) 电连接器
CN101212097B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1557364U (zh) 屏蔽罩以及叠加设置的电路板
CN211556200U (zh) 一种双面接触弹片结构
US8292632B2 (en) Compression connector with sink board-mounting structure
CN201185294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9843992U (zh) 弹片
CN201196974Y (zh) 接触端子
CN201075551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4898940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连接器及电池
CN215008596U (zh) 一种导通弹片及导通组件
CN113517579A (zh) 一种插接式mxm连接器
CN109713474B (zh) 电性连接弹片、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3783012A (zh) 一种弹片及电子设备
CN213026537U (zh) 一种高正向力弹片
CN220382340U (zh) 接触弹片
CN111244644B (zh) 一种弹片及电子设备
CN219227951U (zh) 电路板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12380618U (zh) 一种弹片
CN220306541U (zh) Pcb接触式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