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1814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1814U
CN211551814U CN201922487000.XU CN201922487000U CN211551814U CN 211551814 U CN211551814 U CN 211551814U CN 201922487000 U CN201922487000 U CN 201922487000U CN 211551814 U CN211551814 U CN 211551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gap
sealing strip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70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毅
陈正忠
黄民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870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1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1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1814U/zh
Priority to EP20910633.5A priority patent/EP4086528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31860 priority patent/WO2021135747A1/zh
Priority to JP2022527802A priority patent/JP7386996B2/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内导风板、外导风板和至少一个密封条。壳体包括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容纳部和具有第二容纳空间的第二容纳部,第二容纳空间位于第一容纳空间的前侧,内导风板通过第一枢转轴可枢转地设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一枢转轴与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外导风板通过第二枢转轴可枢转地设在第二容纳空间内,第二枢转轴与第二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密封条设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的至少一个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的至少一个内设置密封条,可以防止气流进入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从而可以防止壳体、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上形成凝露。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方便调节空调室内机的送风方向,在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设有导风板,导风板与空调室内机的机壳转动相连以调节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但是,为了确保导风板的顺畅转动,导风板与外壳之间通常预留一定的安全间隙,由此会导致部分气流通过该安全间隙流向导风板的外侧面,从而会在导风板和外壳上形成凝露,大大降低了空调室内机的产品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结构设置合理、防止出现凝露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容纳部和具有第二容纳空间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出风口,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前侧;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通过第一枢转轴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枢转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通过第二枢转轴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枢转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至少一个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在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中的至少一个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中的至少一个内设置密封条,可以防止气流进入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内,从而可以防止壳体、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上形成凝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条包括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粘接至所述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条包括:粘接部,所述粘接部粘接在所述壳体上;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粘接部相连,所述密封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条大体呈L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条包括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所述第二密封条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扣,多个卡扣分别配合在多个卡槽内,所述第二密封条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卡扣包括:多个第一卡扣,多个所述第一卡扣沿所述第二密封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卡扣具有第一卡口部;多个第二卡扣,多个所述第二卡扣沿所述第二密封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卡扣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交错布置,每个所述第二卡扣具有第二卡口部,所述第二卡口部与所述第一卡口部的朝向相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条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从所述第二密封条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向外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内均设有所述密封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条为弹性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竖直截面图,其中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处于关闭出风口的状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竖直截面图,其中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处于沐浴风风板状态;
图3是图2中A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竖直截面图,其中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处于最大风风板状态;
图5是图4中B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竖直截面图,其中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处于地毯风风板状态;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竖直截面图,其中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处于第一摆动送风状态;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竖直截面图,其中内导风板和外导风板处于第二摆动送风状态;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密封条与壳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密封条与壳体的配合结构在另一视图角度下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所示的密封条与壳体的配合结构的竖直剖面图;
图13是图12中D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密封条与壳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密封条与壳体的配合结构的竖直剖面图;
图18是图17中E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壳体1,第一容纳部11,第二容纳部12,卡槽13,第一间隙14,第二间隙15,出风口16,
内导风板2,
外导风板3,
风道组件4,第一侧壁41,第一风道面411,第二侧壁42,第二风道面421,外导风板安装部422,风道43,过渡部44,过渡面441,
第一枢转轴5,
第二枢转轴6,
密封条7,
第一密封条71,粘接部711,密封部712,
第二密封条72,卡扣721,第一卡扣7211,第一卡口部7211a,第二卡扣7212,第二卡口部7212a,限位部722,本体723,
风机8,
换热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可以用于调节室内的空气温度和空气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内导风板2、外导风板3和至少一个密封条7。
如图2-图5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容纳部11和具有第二容纳空间的第二容纳部12,第一容纳部11可以具有出风口16,第二容纳空间可以位于第一容纳空间的前侧,内导风板2可以通过第一枢转轴5可枢转地设在第一容纳空间内,外导风板3可以通过第二枢转轴6可枢转地设在第二容纳空间内。内导风板2和外导风板3可以通过与壳体1之间的相对转动以调节出风口16的出风方向,由此可以实现不同的送风状态,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的“前”是指空调室内机100的远离墙壁的一侧。
其中,第一枢转5轴与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可以具有第一间隙14,第二枢转轴6与第二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可以具有第二间隙15,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可以确保第一枢转轴5和第二枢转轴6与壳体1之间能够进行顺畅地相对转动。如图9-图10所示,密封条7设在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中的至少一个内。也就是说,可以在第一间隙14内设置密封条7,也可以在第二间隙15内设置密封条7,还可以同时在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内设置密封条7。密封条7可以对第一间隙14和/或第二间隙15进行密封,从而可以防止气流进入到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内,进而可以防止壳体1、内导风板2和外导风板3上形成凝露。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中的至少一个内设置密封条7,可以防止气流进入到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内,从而可以防止壳体1、内导风板2和外导风板3上形成凝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密封条7可以包括第一密封条71,第一密封条71可以粘贴至壳体1。例如,可以在壳体1上设置粘结面,第一密封条71可以通过粘结面粘接在壳体1上。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密封条7的装配方式更加简单,进而可以提升密封条7的装配效率。
如图16-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条71包括粘接部711和密封部712,粘接部711可以粘接在壳体1上,密封部712的一端可以与粘接部711相连,密封部712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中的至少一个内,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第一密封条71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从而可以减小第一密封条71的模具的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在图15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粘接部711和密封部712均形成为平板状,第一密封条71可以大致呈L形,由此可以使第一密封条71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减小模具的加工难度。
如图9-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条7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条72,第二密封条72可以与壳体1卡扣连接,由此可以方便第二密封条72的安装和拆卸,从而可以方便第二密封条72的检修和更换。
如图11和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上可以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13,第二密封条72的宽度方向(如图14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的一侧可以设有多个卡扣721,多个卡扣721可以分别配合在多个卡槽13内,第二密封条72的宽度方向(如图14所示的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可以延伸至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中的至少一个内。由此,通过上述设置,第二密封条72与壳体1之间可以形成多点连接,从而可以提升第二密封条72与壳体1之间的配合牢固性。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的“后”是指空调室内机100的靠近墙壁的一侧。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卡扣72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卡扣7211和多个第二卡扣7212,多个第一卡扣7211可以沿第二密封条72的长度方向(如图14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卡扣7211可以具有第一卡口部7211a,多个第二卡扣7212可以沿第二密封条72的长度(如图14所示的左右方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卡扣7212与多个第一卡扣7211交错布置,每个第二卡扣7212可以具有第二卡口部7212a,第二卡口部7212a与第一卡口部7211a的朝向相反。当第二密封条72与壳体1进行配合时,第一卡口部7211a和第二卡口部7212a可以分别钩设在壳体1上,由此可以将第二密封条72牢固地固定在壳体1上。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的“左右”是指用户面对空调室内机100的前侧时其左手和右手的方向。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二密封条72包括本体723和多个卡扣721,多个卡扣721包括多个第一卡扣7211和多个第二卡扣7212且位于本体723的前端,多个第一卡扣7211沿本体72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卡扣7212沿本体72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卡扣7211和多个第二卡扣7212沿本体723的长度方向均匀交错设置,壳体1上设有与多个第一卡扣7211和多个第二卡扣7212一一对应的卡槽13。其中,每个第一卡扣7211的前端设有第一卡扣部7211a,第一卡扣部7211a朝上设置,第一卡扣部7211a上设有第一导向面,沿从后往前的方向第一导向面斜向下延伸,第一导向面可以引导第一卡扣7211进入到对应的卡槽13内。每个第二卡扣7212的前端设有第二卡扣部7212a,第二卡扣部7212a朝下设置,第二卡扣部7212a上设有第二导向面,沿从后往前的方向第二导向面斜向上延伸,第二导向面可以引导第二卡扣7212进入到对应的卡槽13内。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第二密封条72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不仅方便第二密封条72的安装和拆卸,还可以提升第二密封条72与壳体1之间的装配牢固性。
可选地,密封条7可以为弹性密封条,弹性密封条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不仅可以满足内导风板2和外导风板3的正常转动,还可以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例如,弹性密封条可以为橡胶材料件,弹性密封条还可以为硅胶材料件。
如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条72上可以设有限位部722,限位部722可以从第二密封条72的厚度方向(如图13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两侧向外延伸,限位部722可以对第二密封条72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可以防止第二密封条72从壳体1上脱落,可以确保第二密封条72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内均可以设有密封条7,由此可以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可以有效防止内导风板2、外导风板3和壳体1上形成凝露。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包括风道组件4,风道组件4可以设在壳体1内,风道组件4可以包括第一侧壁41和位于第一侧壁41下方的第二侧壁42,第一侧壁41与第二侧壁42之间可以限定出与出风口16连通的风道43,第一枢转轴5可以邻近第一侧壁41设置,第二枢转轴6可以邻近第二侧壁42设置,第一侧壁41的面向第二侧壁42的一侧表面(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下表面)为第一风道面411,第二侧壁42的面向第一侧壁41的一侧表面(如图4和图5所示的上表面)为第二风道面421。其中,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中的“上”是指第一侧壁41的靠近的天花板的一侧侧壁,上述描述中的“下”是指第一侧壁41的靠近地板的一侧侧壁。
如图2-图3所示,第一侧壁41的面向出风口16的一端(如图2所示的前端)可以设有过渡部44,过渡部44的面向第二侧壁42的一侧表面(如图3所示的下表面)为过渡面441,沿朝向出风口16的方向、过渡面441可以相对于第一风道面411倾斜向下延伸。例如,如图3所示,沿从后往前的方向,过渡面441可以相对于第一风道面411斜向下延伸。由此,通过上述设置,过渡面441可以对气流起到引导的作用,过渡面441可以引导气流斜向下流通,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气流进入到第一枢转轴5与壳体1之间的空隙内,从而可以防止在内导风板2和壳体1上形成凝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枢转轴5可以位于第一侧壁41的远离第二侧壁42的一侧,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枢转轴5可以位于第一侧壁41的上方,由此可以使第一枢转轴5避让风道43的出风路径,从而可以减小气流的流通阻力、降低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噪声。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内导风板2位于打开出风口16的打开位置时,内导风板2的面向第二侧壁42的一侧表面(如图2所示的下表面)适于与第一风道面411大致平齐,由此内导风板2的下表面与第一风道面411可以大致组成为一个导风面,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距离,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率。
如图4-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侧壁42的前端可以具有外导风板安装部422,外导风板安装部422的上端可以位于外导风板安装部422的下端的前侧(如图4所示的L1>L2),第二枢转轴6可以设在外导风板安装部422处,由此,外导风板安装部422的靠近风道43的一侧表面可以引导气流通过出风口16排出,从而可以防止气流进入到第二枢转轴6与壳体1之间的空隙内,可以防止外导风板3与壳体1上形成凝露。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风道面421的至少邻近第二枢转轴6的部分形成为凹面,由此,可以根据“康达效应”,气流可以沿着第二风道面421的延伸方向流通,从而可以确保气流朝向远离第二枢转轴6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的方向流通,使得气流不会进入到第二枢转轴6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第二风道面421整体设置成凹面,根据“康达效应”,空气气流在出风口16处可以斜向上流通,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在外导风板3与壳体1上形成凝露。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外导风板3位于打开出风口16的打开位置时,外导风板3的面向第一侧壁41的一侧表面(如图2所示的上表面)适于与第二风道面421大致平齐,由此外导风板3的上表面与第二风道面421可以大致形成为一个导风面,从而可以有效延长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距离,进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率。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具有的多种不同的送风状态。
如图2所示,内导风板2的下表面可以形成为凸面,外导风板3的上表面可以形成为凹面。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具有沐浴风风板状态,此时内导风板2转动至适于与第一风道面411平齐的位置、外导风板3转动至与水平平面大致平齐的位置,根据“康达效应”,内导风板2和外导风板3可以引导气流斜向上流通。由于冷风的空气密度较大,在重力的作用下,冷风在室内空间内至上而下流通,形成沐浴风的吹风效果,从而可以防止冷风直接吹向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如图4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具有最大风风板状态。其中,当室内温度与用户所需温度之间的温差较大时,可以将空调室内机100调节至最大风风板状态。此时内导风板2可以逆时针旋转至其下表面与第一风道面411平齐的位置,外导风板3顺时针旋转至其上表面与第二风道面421平齐的位置,此时出风口16的出风面积最大,空调室内机100的单位时间内的送风量也最大,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和制热效率。
如图6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具有地毯风风板状态。其中,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热状态时,由于热风的空气密度较小,热风很难吹到室内的地板上,此时可以将空调室内机100调节至地毯风风板状态。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地毯风风板状态时,内导风板2和外导风板3均旋转至竖直延伸的位置,此时内导风板2和外导风板3可以引导热风竖直向下流通,进而可以确保热风顺利地流通至地板上,可以对用户起到暖足的效果。
如图7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具有第一摆动送风状态。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摆动送风状态时,内导风板2转动至其下表面与第一风道面411平齐的位置并保持静止,外导风板3相对壳体1转动。其中,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模式时,可以将空调室内机100调节至第一摆动送风状态,由此可以引导冷风在室内空间内先至下而上流通,然后冷风在重力的作用下至上而下缓慢流通,不仅可以防止冷风直接吹向用户,还可以提升室内的温度均匀性。
如图8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具有第二摆动送风状态。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二摆动送风状态时,外导风板3转动至竖直延向下的位置并保持静止,内导风板2相对壳体1转动。其中,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热模式时,可以将空调室内机100调节至第二摆动送风状态,由此可以引动热风在室内空间内至上而下流通,可以确保热风顺利地流通至地板上,可以提升室内的温度均匀性。
如图1所示,当空调室内机100停止使用时,内导风板2和外导风板3可以分别转动至与壳体1相配合的位置以关闭出风口16。
下面参考附图以三个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0。值得理解的是,下面描述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内导风板2、外导风板3、风道组件4、风机8和换热器9。
其中,风机8和换热器9均设在壳体1内,壳体1上设有与换热器9正对设置的进风口。壳体1包括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容纳部11和具有第二容纳空间的第二容纳部12,第一容纳部11具有出风口16,第二容纳空间位于第一容纳空间的前侧。内导风板2通过第一枢转轴5可枢转地设在第一容纳空间内,外导风板3通过第二枢转轴6可枢转地设在第二容纳空间内。
如图2-图3所示,风道组件4设在壳体1内,风道组件4包括第一侧壁41和位于第一侧壁41下方的第二侧壁42,第一侧壁41与第二侧壁42之间可以限定出与出风口16连通的风道43,第一枢转轴5可以邻近第一侧壁41设置,第二枢转轴6可以邻近第二侧壁42设置,第一侧壁41的面向第二侧壁42的一侧表面(如图2所示的下表面)为第一风道面411,第二侧壁42的面向第一侧壁41的一侧表面(如图2所示的上表面)为第二风道面421。
第一侧壁41的面向出风口16的一端(如图2所示的前端)设有过渡部44,过渡部44的面向第二侧壁42的一侧表面(如图3所示的下表面)为过渡面441,沿朝向出风口16的方向、过渡面441可以相对于第一风道面411倾斜向下延伸。由此,通过上述设置,过渡面441可以对气流起到引导的作用,过渡面441可以引导气流斜向下流通,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气流进入到第一枢转轴5与壳体1之间的空隙内,从而可以防止在内导风板2和壳体1上形成凝露。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实施例二中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二侧壁42的前端具有外导风板安装部422,外导风板安装部422的上端可以位于外导风板安装部422的下端的前侧(如图4所示的L1>L2),第二枢转轴6可以设在外导风板安装部422处。而且,第二风道面421的至少邻近第二枢转轴6的部分形成为凹面,由此,可以根据“康达效应”,气流可以沿着第二风道面421的延伸方向流通,从而可以确保气流朝向远离第二枢转轴6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使气流不会进入到第二枢转轴6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内,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外导风板3与壳体1上形成凝露。
实施例三:
如图16-图18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实施例三中的空调室内机100的第一枢转轴5与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4,第二枢转轴6与第二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15,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密封条7。
其中,密封条7可以包括第一密封条71,第一密封条71包括粘接部711和密封部712,粘接部711可以粘接在壳体1上,密封部712的一端可以与粘接部711相连,密封部712的另一端可以延伸至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中的至少一个内。
如图9-图11所示,密封条7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条72,第二密封条72可以与壳体1卡扣连接。其中,第二密封条72包括本体723和多个卡扣721,多个卡扣721包括多个第一卡扣7211和多个第二卡扣7212且位于本体723的前端,多个第一卡扣7211沿本体72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卡扣7212沿本体723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卡扣7211和多个第二卡扣7212沿本体723的长度方向均匀交错设置,壳体1上设有与多个第一卡扣7211和多个第二卡扣7212一一对应的卡槽13。其中,每个第一卡扣7211的前端设有第一卡扣部7211a,第一卡扣部7211a朝上设置,第一卡扣部7211a上设有第一导向面,沿从后往前的方向第一导向面斜向下延伸,第一导向面可以引导第一卡扣7211进入到对应的卡槽13内。每个第二卡扣7212的前端设有第二卡扣部7212a,第二卡扣部7212a朝下设置,第二卡扣部7212a上设有第二导向面,沿从后往前的方向第二导向面斜向上延伸,第二导向面可以引导第二卡扣7212进入到对应的卡槽13内。
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密封条7可以对第一间隙14和/或第二间隙15进行密封,从而可以防止气流进入到第一间隙14和第二间隙15内,进而可以防止壳体1、内导风板2和外导风板3上形成凝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具有第一容纳空间的第一容纳部和具有第二容纳空间的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具有出风口,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前侧;
内导风板,所述内导风板通过第一枢转轴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一枢转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
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通过第二枢转轴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枢转轴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
至少一个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在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中的至少一个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包括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粘接至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包括:
粘接部,所述粘接部粘接在所述壳体上;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的一端与所述粘接部相连,所述密封部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大体呈L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包括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壳体卡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卡槽,
所述第二密封条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扣,多个卡扣分别配合在多个卡槽内,所述第二密封条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扣包括:
多个第一卡扣,多个所述第一卡扣沿所述第二密封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卡扣具有第一卡口部;
多个第二卡扣,多个所述第二卡扣沿所述第二密封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卡扣与多个所述第一卡扣交错布置,每个所述第二卡扣具有第二卡口部,所述第二卡口部与所述第一卡口部的朝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条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从所述第二密封条的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向外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内均设有所述密封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为弹性密封条。
CN201922487000.XU 2019-12-30 2019-12-30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1551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7000.XU CN211551814U (zh) 2019-12-30 2019-12-30 空调室内机
EP20910633.5A EP4086528A4 (en) 2019-12-30 2020-11-26 INDOOR UNIT OF AN AIR CONDITIONER
PCT/CN2020/131860 WO2021135747A1 (zh) 2019-12-30 2020-11-26 空调室内机
JP2022527802A JP7386996B2 (ja) 2019-12-30 2020-11-26 空調室内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7000.XU CN211551814U (zh) 2019-12-30 2019-12-30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1814U true CN211551814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12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7000.XU Active CN211551814U (zh) 2019-12-30 2019-12-30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18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5747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35747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5181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23309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55181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71752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2330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575270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8613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EP4086528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217876157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735711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355566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7952537U (zh) 一种多功能冷暖加湿风机
CN21771516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11991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672395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8170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5449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675519U (zh) 空调器
CN21790002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10869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71516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JP2014134381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867239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57778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0980094U (zh) 出风结构以及具有该出风结构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