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0062U - 挂脖风扇 - Google Patents

挂脖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0062U
CN211550062U CN201922492811.9U CN201922492811U CN211550062U CN 211550062 U CN211550062 U CN 211550062U CN 201922492811 U CN201922492811 U CN 201922492811U CN 211550062 U CN211550062 U CN 211550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fan
air inlet
disposed
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28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
伍勋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28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0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0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0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及连接于所述颈戴架两端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扇,所述颈戴架包括弯折定型件及包覆在所述弯折定型件外部的软胶层;所述挂脖风扇还包括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风扇电连接,所述电池和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本实用新型的挂脖风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且实用性强,给用户带来方便。

Description

挂脖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在炎炎夏日,电风扇、空调等是被人们最普遍使用的降温设备,但是这些降温设备只能在室内使用,无法随身携带,当人外出或在露天休息时,就只能靠扇子或自然风给自己降温,但是很多时候没有自然风,用扇子也比较累。针对这种情况,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这些风扇大多是手持的,拿取和存放都不方便,长时间手持也会使手部劳累。
现有的挂脖风扇都是在颈戴架的两端通过万向软管连接风扇,使得风扇角度可调,从而吹向人体脸部或颈部,但现有的挂脖风扇的电池、电路板等元件都是设置在颈戴架内,风扇工作时,电池和电路板会发热,从而使得用户佩戴后颈部很热,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挂脖风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及连接于所述颈戴架两端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扇,所述颈戴架包括弯折定型件及包覆在所述弯折定型件外部的软胶层;所述挂脖风扇还包括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风扇电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定型件的长度基本等于所述软胶层的长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定型件为金属定型软管,或者蛇形管,或者定型钢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定型件可通过拉伸、弯折、扭转动作呈任意形态并定型在该形态,所述软胶层随所述弯折定型件形态变化而变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凸出于所述颈戴架内侧面的凸出部,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凸出部靠近所述颈戴架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具有凸出于所述颈戴架内侧面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颈戴架之间,从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颈戴架的方向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的内侧面形成一斜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具有第一进风部、第二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进风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进风部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进风部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斜面,所述出风部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池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壳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开关和充电接口,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风扇的启动和停止,所述充电接口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所述进风口处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遮挡部分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或上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该挂脖风扇包括颈戴架和分别连接在颈戴架两端的壳体,壳体内设置风扇,颈戴架包括弯折定型件及包覆在弯折定型件外部的软胶层,颈戴架可通过拉伸、弯折、扭转等动作来实现颈戴架可呈现任意形态并定型在该形态,使得用户可通过弯折、扭转颈戴架来调整壳体上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进而使得出风口出来的风可吹向人体颈部或脸部等不同部位,方便用户使用。将电池和电路板等元件设置在壳体内,因此可避免电池及电路板发热引起颈戴架发热而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发生。此外,通过颈戴架的弯折可以使得整个挂脖风扇从中间折叠收纳,方便用户携带,而且还可以使得整个挂脖风扇整体呈直条状,使得挂脖风扇具有多种使用形态,增加用户的使用乐趣。本实用新型的挂脖风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且实用性强,给用户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挂脖风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挂脖风扇的整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挂脖风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10,该挂脖风扇10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12、连接于颈戴架12两端的壳体14以及电池16和电路板18。本实施例中,颈戴架12的两端均设有壳体14,壳体14为空心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颈戴架12的一端设置壳体14。壳体14与颈戴架12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体设置,本实施例中,壳体14与颈戴架12之间为分体可拆卸设置,方便维修、零件更换。由于两壳体14的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因此下面仅对一个壳体14为例进行说明。
每一壳体14内分别设有一风扇20,壳体14上对应风扇20的位置分别设有进风口22和出风口24,其中进风口22设置于壳体14的外侧面上,出风口24设置于壳体14的内侧面上,风扇20位于进风口22与出风口24之间。风扇20转动时,从进风口22吸入空气产生风然后从出风口24吹出。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22和出风口24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4的其他表面位置。
在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4包括相互扣合在一起的底壳26和面壳28,其中,面壳28为板状并位于外侧,底壳26弯曲延伸以形成容纳空间并位于内侧。进风口22设置于面壳28上,出风口24设置于底壳26远离面壳28的一侧面上。风扇20设置在壳体14内远离颈戴架12端部的一侧,对应地,进风口22和出风口24也设置在壳体14远离颈戴架12端部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2设计为环状的栅格结构,出风口24设计为环状并呈扇形排布的栅格结构。进风口22处还设有保护盖30,保护盖30连接至进风口22的栅格结构上并覆盖进风口22的中间位置,保护盖30可以采用与壳体14不同的金属材料制成,金属保护盖30的设置可以防止杂物掉入到风扇20内影响风扇20的使用性能,同时也使得产品的外形更为美观。
在如图4-5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4具有凸出于颈戴架12内侧面的凸出部36,凸出部36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部分36a和第二部分36b,第二部分36b连接在第一部分36a与颈戴架12之间,且从第一部分36a至颈戴架12的方向上,第二部分36b的厚度逐渐减小以使得第二部分36b的内侧面形成一朝向颈戴架12内侧面的斜面38。斜面38为一内凹的弧形面,且斜面38与第一部分36a和颈戴架12的端部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本实施例中,风扇20具有第一进风部40、第二进风部42和出风部44,其中,第一进风部40和第二进风部42设置于风扇20的相对两侧面上,出风部44设置于风扇20的一端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风部40、第二进风部42和出风部44在风扇20上的设置位置也可以是其他选择。进风口设置有两个,两个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46和第二进风口48,第一进风口46和第二进风口48分别设置于壳体14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上。更具体地,第二进风口48设置于第一部分36a的内侧面上,出风口24设置于斜面38上。风扇20位于第一进风口46与第二进风口48之间,并使得第一进风部40对应第一进风口46、第二进风部42对应第二进风口48,出风部44对应出风口24,使得从出风部44出来的风直接通过出风口24吹出。本实施例的这种风扇结构风力更大,通过在风扇20上设置两个进风部以及在壳体14上设置两个进风口,可使得风扇20产生的风更大,增大挂脖风扇10的风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出部36也可以不包括第二部分,出风口24设置在凸出部36靠近所述颈戴架12的一端。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在壳体14上设置两个进风口及其在壳体14上的设置位置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进风口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4上的其他位置,出风口24也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4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不对此限定。
请参考图3,电池16和电路板18设置在壳体14内靠近颈戴架12端部的一侧,且电池16和电路板18可并排设置。电路板18分别与电池16和风扇20电连接,以通过电池16为风扇20供电。电路板18可以设置在两个壳体14中的任意一壳体14内。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电池16,两个电池16分别设置于两个壳体14内,以分别为对应壳体14内的风扇20供电,使得挂脖风扇10的续航时间更长。未设置电路板18的壳体14内的风扇20通过导线穿过颈戴架12连接至电路板18。
应当指出的是,图4-5所示的实施例中并未示出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池和电路板,其设置的数量、位置及对应关系与图1-3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具体可参考图3,这里不再做过多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设置一个电池16,电池16可以与电路板18同时设置在一个壳体14内,此时另一个壳体14内的风扇20可以通过导线穿过颈戴架12连接至电路板18,电池16同时为两个风扇20供电;电池16也可以与电路板18分别设置在不同壳体14内,电池16所在壳体14内的风扇20通过导线穿过颈戴架12连接至电路板18,电路板18通过导线穿过颈戴架12连接至电池16。
壳体14上还设置有开关和充电接口(图未示出),开关和充电接口与电路板18电连接,其中,开关用于控制风扇20的启动和停止,充电接口用于给电池16充电。当只有一个壳体14内设有电池16时,可以只设置一个开关;当两个壳体14内分别设有电池16时,如果采用导线连接两个风扇20,可以仅设置一个开关,如果没有采用导线连接两个风扇20,就需要设置两个开关分别控制风扇20工作。
颈戴架12可通过拉伸、弯折、扭转等动作来实现颈戴架12可呈现任意形态并定型在该形态,使得用户可通过弯折、扭转调整颈戴架12来调整出风口24的出风方向,进而使得出风口24出来的风可以吹向人体颈部或脸部等不同部位。更具体地,请参考图2-3,颈戴架12包括弯折定型件32及包覆在弯折定型件32外部的软胶层34,其中弯折定型件32可通过拉伸、弯折、扭转等动作呈任意形态并定型在该形态,软胶层34的形状可随弯折定型件32的任意弯折形状变化而变化。弯折定型件32的长度基本等于软胶层34的长度,即弯折定型件32的长度可等于软胶层34的长度或略小于或大于软胶层34的长度,从而使得颈戴架12的任意位置在被操作后均可发生变形。壳体14连接至软胶层34的端部,并使得颈戴架12与壳体14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弯折定型件32可以为金属定型软管,或者是蛇形管,或者是定型钢丝等能够使得颈戴架12具有弯折记忆功能的材质制成的元件,弯折后即可定型于该形态。软胶层34可以是TPU软胶等较软材质制成。
请同时参考图1-3,颈戴架12与壳体14组成的挂脖风扇10整体形状呈中间小、两端大,具体来说,挂脖风扇10自其中间位置分别朝向其两端部宽度逐渐增大,也即颈戴架12自其中间位置分别朝向其两端宽度逐渐增大,壳体14自其与颈戴架12的端部连接处至其远离颈戴架12的一端宽度继续增大。如此设计可使得挂脖风扇10佩戴起来更为舒适,外形也更美观。
由于颈戴架12可通过拉伸、弯折、扭转等动作来实现颈戴架12可呈现任意形态并定型在该形态,因此使得挂脖风扇10可以具有多种使用形态。例如,可以弯折颈戴架12使得整个挂脖风扇10从中间折叠收纳,方便用户携带;再例如,拉伸颈戴架12使得整个挂脖风扇10整体呈直条状,增加用户的使用乐趣;再例如,弯折颈戴架12使得整个挂脖风扇10呈与人体颈部相适配的弧形状,供用户佩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该挂脖风扇包括颈戴架和分别连接在颈戴架两端的壳体,壳体内设置风扇,颈戴架包括弯折定型件及包覆在弯折定型件外部的软胶层,颈戴架可通过拉伸、弯折、扭转等动作来实现颈戴架可呈现任意形态并定型在该形态,使得用户可通过弯折颈戴架来调整壳体上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进而使得出风口出来的风可吹向人体颈部或脸部等不同部位,方便用户使用。将电池和电路板等元件设置在壳体内,因此可避免电池及电路板发热引起颈戴架发热而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发生。此外,通过颈戴架的弯折可以使得整个挂脖风扇从中间折叠收纳,方便用户携带,而且还可以使得整个挂脖风扇整体呈直条状,使得挂脖风扇具有多种使用形态,增加用户的使用乐趣。在一些实施例中,挂脖风扇可以整体设计成中间小两端大的形状,例如挂脖风扇从中间分别向两端宽度逐渐增大,增加挂脖风扇的佩戴舒适度,外形也更为美观。本实用新型的挂脖风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且实用性强,给用户带来方便。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穿戴在人体颈部的颈戴架及连接于所述颈戴架两端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扇,所述颈戴架包括弯折定型件及包覆在所述弯折定型件外部的软胶层;所述挂脖风扇还包括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电池和所述风扇电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定型件的长度基本等于所述软胶层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定型件为金属定型软管,或者蛇形管,或者定型钢丝。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定型件可通过拉伸、弯折、扭转动作呈任意形态并定型在该形态,所述软胶层随所述弯折定型件形态变化而变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凸出于所述颈戴架内侧面的凸出部,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凸出部靠近所述颈戴架的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凸出于所述颈戴架内侧面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颈戴架之间,从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颈戴架的方向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逐渐减小以使得所述第二部分的内侧面形成一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具有第一进风部、第二进风部和出风部,所述进风口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口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进风部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进风部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斜面,所述出风部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池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壳体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的开关和充电接口,所述开关用于控制所述风扇的启动和停止,所述充电接口用于给所述电池充电。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侧面,所述进风口处设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遮挡部分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或上表面。
CN201922492811.9U 2019-12-31 2019-12-31 挂脖风扇 Active CN211550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2811.9U CN211550062U (zh) 2019-12-31 2019-12-31 挂脖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2811.9U CN211550062U (zh) 2019-12-31 2019-12-31 挂脖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0062U true CN211550062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13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2811.9U Active CN211550062U (zh) 2019-12-31 2019-12-31 挂脖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00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87574A1 (en) Refrigeration neck fan system
CN210623163U (zh) 挂脖风扇
WO2021142983A1 (zh) 脖戴风扇
CN105485033A (zh) 背包吹风机
JP2003119611A (ja) 安全帽
CN211874774U (zh) 挂脖风扇
CN213684631U (zh) 便携式调温装置
CN212536132U (zh) 一种脖戴风扇
CN211874773U (zh) 挂脖风扇
CN211550062U (zh) 挂脖风扇
CN212899135U (zh) 便携风扇
CN213931251U (zh) 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
JP7031918B1 (ja) 携帯型温度調節装置
CN211874797U (zh) 挂脖风扇
CN214742192U (zh) 挂脖风扇
CN217783811U (zh) 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
CN113932320B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3684595U (zh) 脖戴风扇
CN211550030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4742177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4742179U (zh) 挂脖调温装置
CN211623764U (zh) 一种挂脖式风扇
CN211599043U (zh) 便携送风装置
CN216306267U (zh) 落肩风扇
CN219452444U (zh) 一种头戴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