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7073U - 船舶垃圾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船舶垃圾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7073U
CN211537073U CN201922194753.1U CN201922194753U CN211537073U CN 211537073 U CN211537073 U CN 211537073U CN 201922194753 U CN201922194753 U CN 201922194753U CN 211537073 U CN211537073 U CN 211537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eatment device
liquid
gas
solid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947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海波
张合国
沈旭旭
张志�
赵荣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bohan Shanghai Marin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Siebenhaar Shanghai Offshor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bohan Shanghai Marin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bohan Shanghai Marin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bohan Shanghai Marine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947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7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7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7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垃圾处理装置。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包括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连接;气体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填料、除雾器、空气干燥器、滤尘器、气体过滤器和喷淋装置;填料、除雾器、空气干燥器、滤尘器、气体过滤器和喷淋装置的喷头均在壳体内;填料在喷头下方,除雾器在喷头的一侧;空气干燥器与除雾器连通;滤尘器和气体过滤器均在空气干燥器的出口端,且滤尘器和气体过滤器串联;固液体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有粉碎处理室。通过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分别对固液体垃圾和气体垃圾进行及时处理,避免了船舶上的垃圾聚集,提高了船舶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Description

船舶垃圾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道废气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船舶垃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垃圾处理系统中,均通过较大的一套系统进行固体、液体和气体垃圾的分别处理,其处理成本高,占地面积大,适用于大量垃圾的成批量处理。
而在船舶上,有由于产生的垃圾量相对较少,且船舶的空间有限,无法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垃圾处理系统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处理,尤其是对固体和液体类垃圾不进行及时的处理,会对船舶的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如占用大量存储空间等,且垃圾本身会产生有毒性或刺激性气体,如果在垃圾处理过程中忽视对气体的处理,而将有严重异味甚至有毒性的废气直接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对人员和环境安全造成影响,使得船舶的卫生条件的下降,还可能会对船舶上的人员造成一定的疾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通过集成在一起的固液体处理装置和集成在一起的气体处理装置分别对固液体垃圾和气体垃圾进行及时处理,避免了船舶上的垃圾聚集,提高了船舶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包括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所述气体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填料、除雾器、空气干燥器、滤尘器、气体过滤器和喷淋装置;
所述填料、所述除雾器、所述空气干燥器、所述滤尘器、所述气体过滤器和所述喷淋装置的喷头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所述填料设置在所述喷头下方,所述除雾器设置在所述喷头的一侧;
所述空气干燥器与所述除雾器连通,用于干燥除雾后的废气;
所述滤尘器和所述气体过滤器均设置在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出口端,且所述滤尘器和所述气体过滤器串联设置;
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粉碎处理室,用于对固体垃圾进行粉碎处理。
优选的,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粉碎系统和加药系统;
所述粉碎系统和所述加药系统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加药系统包括喷嘴、螺杆泵、电磁阀、喷淋液箱和液位开关;
所述液位开关设置在所述喷淋液箱上,用于控制所述喷淋液箱内的液位;
所述螺杆泵设置在所述喷淋液箱上,用于将所述喷淋液箱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喷嘴喷向所述粉碎处理室内;
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螺杆泵和所述喷嘴之间。
优选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还包括热交换系统,用于对进入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内的垃圾进行热交换。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淡水过滤器和冷却器;
所述第一进水管分别与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连接,经过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后冷却液经过所述冷却器后,从所述第一排水管排出。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系统还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排水管和海水过滤器;
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海水过滤器,经过海水过滤器后的液体分别与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所述气体处理装置连接,经过所述冷却器后,从所述第二排水管排出。
优选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通过第一循环水管和第二循环水管分别与所述气体处理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通过连通管与固液体处理装置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排水孔,用于将所述喷淋装置喷出的液体排出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进气口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所述第一壳体的出气口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
优选的,所述填料为拉西环。
优选的,所述滤尘器和所述气体过滤器均为多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集成在一起的固液体处理装置和集成在一起的气体处理装置分别对固液体垃圾和气体垃圾进行及时处理,避免了船舶上的垃圾聚集,提高了船舶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在气体的处理时,废气进入第一壳体内后,进过喷淋装置和填料进行初步处理后,再进过除雾器进行除雾、空气干燥器进行干燥、滤尘器进行物理除尘和气体过滤器进行化学过滤后,形成无害气体排出,避免了废气对船舶的危害,提高了船舶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在处理固体垃圾时,固体垃圾进入第二壳体的粉碎室内,进行粉碎后,将其由于粉碎而产生的气体垃圾再进入气体处理装置内处理,而粉碎后的固定垃圾再集中放置处理,减少了垃圾在船舶上的占用空间,提高了船舶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的液压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去除部分第二壳体);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除部分第二壳体);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的气体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的气体处理装置的装置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的气体处理装置的正向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的气体处理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中:
1:第一循环泵;2:马达;3:第一止回阀;4:第一电磁换向阀;5:第二电磁换向阀;6:第二止回阀;7:第一压力开关;8:第一流量阀;9:海水过滤器;10:节流阀;11:淡水过滤器;12:压力传感器;13:第二循环泵;15:电控球阀;16:第一球阀;17:冷却器;18:液位计;19:第一液位开关;20:第三止回阀;21:第四止回阀;22:第二球阀;23:螺杆泵;24:第二液位开关;25:第三电磁换向阀;26:第五止回阀;27:第二压力开关;28:第六止回阀;29:消声器;30:截止阀;31:第二流量阀;32:第三流量阀;33:气体处理装置;34:第二壳体;35:粉碎处理室;36:盖板;37:进气孔;38:排气孔;39:进水孔;40:排水孔;41:填料;42:除雾器;43:空气干燥器;44:第一滤尘器;45:活性炭过滤器;46:第二滤尘器;47:高效过滤器;48: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一种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包括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连接;气体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填料41、除雾器42、空气干燥器43、滤尘器、气体过滤器和喷淋装置;填料41、除雾器42、空气干燥器43、滤尘器、气体过滤器和喷淋装置的喷头48均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填料41设置在喷头48下方,除雾器42设置在喷头48的一侧;空气干燥器43与除雾器42连通,用于干燥除雾后的废气;滤尘器和气体过滤器均设置在空气干燥器43的出口端,且滤尘器和气体过滤器(即活性炭过滤器45)串联设置;固液体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壳体34,第二壳体34内设置有粉碎处理室35,用于对固体垃圾进行粉碎处理。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和液体垃圾,均通过固液体处理装置进行处理,而处理固液体垃圾时产生的废气,通过气体处理装置进行处理。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固体垃圾倒入到固液体处理装置的粉碎处理室35内,进行粉碎处理。粉碎后的垃圾,再经过统一密封处理后,即可封存,带船舶靠岸后,由大型垃圾处理设备回收处理即可。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固液体处理装置的粉碎系统通过电机带动叶片的转动来实现的,在粉碎的过程中,粉碎处理室35通过盖板36进行封闭后,再进行粉碎处理,以避免粉碎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到空气中。
需要指出的是,粉碎系统的粉碎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其只要能够实现对垃圾的粉碎即可。
而在对固定也液体垃圾进行处理时产生的废气,则进入到气体处理装置中,将废气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到空中,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废气经进气孔37进入到第一壳体内后,从填料41的下方向上通过,喷头48喷出的水使气体中的大颗粒物附着在拉西环填料41表面油膜上,气体被初步净化;之后气体继续通过除雾器42,此时气体中的大部分水分被去除,气体得到初步干燥;气体被初步干燥后进入到空气干燥器43,经过干燥后的气体通过第一滤尘器44,这一步粗去除气体中的细小颗粒物;然后再经过活性炭过滤器45,此时气体中的有毒性或刺激性气体(异味)被活性炭吸附;最后气体经过第二滤尘器46和高效过滤器47彻底清洁后,从排气孔38排出。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在处理废气时,可以通过多次过滤,有效去除废气中的颗粒物、水分、有毒性或刺激性气体(异味)等,将废气净化成可直接排放、对人和环境无害的气体。
优选的,固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加药系统;加药系统设置在第二壳体34内;加药系统包括喷嘴、螺杆泵23、电磁阀、喷淋液箱和第二液位开关24;第二液位开关24设置在喷淋液箱上,用于控制喷淋液箱内的液位;螺杆泵23设置在喷淋液箱上,用于将喷淋液箱内的液体通过喷嘴喷向粉碎处理室35内;电磁阀设置在螺杆泵23和喷嘴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加药系统的设置,能够将药液喷入到粉碎处理室35内,进而便于对粉碎处理室35内的固体垃圾或液体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化学处理,去除其有害部分,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加药系统的药液在喷淋液箱内,通过管道输送到粉碎处理室35中。
更具体的,在喷淋液箱至粉碎处理室35的管路上分别设置了螺杆泵23和电磁阀,螺杆泵23用于给喷液提供动力,电磁阀用于对喷液流量进行控制。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阀为图1中的第三电磁换向阀25。
在本实施例中,管路伸入在粉碎处理室35内的一端设置有喷嘴,在喷嘴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2,喷嘴的出水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如可以进行喷雾式喷淋等。
在本实施例中,在喷淋液箱上设置有第二液位开关24,通过第二液位开关24的设置,当喷淋液箱内的药液不足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进行补充药液。
优选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还包括热交换系统,用于对进入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内的垃圾进行热交换。
在船舶垃圾处理装置中设置热交换系统,能够将对粉碎处理室35内处理垃圾的过程中,以及气体处理装置内处理废气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进而使得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淡水过滤器11和冷却器;第一进水管分别与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连接,经过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后冷却液经过冷却器后,从第一排水管排出。
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排水管绕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设置,将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内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后,将热量通过冷却器吸收后,还可以进行循环换热。
在换热的过程中,经过淡水过滤器11对冷却液进行过滤,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为自来水。
优选的,热交换系统还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排水管和海水过滤器9;
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海水过滤器9,经过海水过滤器9后的液体分别与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连接,经过冷却器后,从第二排水管排出。
第二进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绕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设置,将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内的热量进行热交换后,将热量通过冷却器吸收后,还可以进行循环换热。
在本实施例中,过海水过滤器9对冷却液进行过滤,在本实施例中,冷却液为海水。
优选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循环泵1,第一循环泵1通过第一循环水管和第二循环水管分别与气体处理装置连接,第一循环泵1通过连通管与固液体处理装置连通。
通过第一自循环泵的设置,能够使换热系统形成水循环系统,进而实现循环换热。
由上述可以看出,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线路布置如下:
淡水冷却换热管路中,进水管通过第一球阀16后分为两路,第一路经第一压力开关7和第二止回阀6、节流阀10、第二电磁换向阀5后,再通过马达2进入粉碎处理室35;第二路经另一个第二电磁换向阀5、另一个第二止回阀6后,进入冷却器17,经过冷却器17后,经过淡水过滤器11、电控球阀15和第四止回阀21后,排出换热管路系统,或经过冷却器17后,通过第二循环泵13进入到气体处理装置内,经气体处理装置33后,再经过第三止回阀20进入冷却器17中。
海水冷却换热管路中,进水管经第一电磁换向阀4、第二压力开关27、海水过滤器9后,一路经马达2直接进入粉碎处理室35,另一路先进入气体处理装置,在经过气体处理装置的换热后,经过第一流量阀8和马达2进入粉碎处理室35,或另一路经过气体处理装置换热后,经过第一流量阀8进入冷却器17,之后再通过第二流量阀31、第四止回阀21、第二球阀22后,排出循环换热系统。
在经过气体处理装置净化后的气体,经过第五止回阀26、第三流量阀32、第六止回阀28、截止阀30和第二电磁换向阀5进入粉碎处理室,进行气循环,保证气体能够处理的更佳。其中,在第六止回阀28上并联设置有消声器29,在高效过滤器47和空气干燥器43之间设置有第二压力开关27。
粉碎处理室35排出的水经第一止回阀3和第一循环泵1后进入气体处理装置33中,再气体处理装置33中排出后,经第二止回阀6和第一流量阀8进入真空泵进行循环。
在气体处理装置内设置有液位计18和第一液位开关19,用于监控喷淋到第一壳体内的液体量。
优选的,第一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排水孔40,用于将喷淋装置喷出的液体排出第一壳体的内部。
喷淋装置经过进水孔39进入到第一壳体内后,向第一壳体内的填料41方向喷淋。为了能够使从喷淋装置中喷向填料41的液体能够从第一壳体内流出,避免将第一壳体填满,而使得气体处理装置无法正常工作,在第一壳体的下端设置了排水孔40,能够及时的将喷淋装置喷出的液体排出。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排水孔40为一个。
需要指出的是,排水孔4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其也可以是多个,其只要能够及时的将喷淋装置喷出的液体排出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排水孔40的形状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方孔,其只要能够及时的将喷淋装置喷出的液体排出即可。
优选的,第一壳体的进气口在第一壳体的下端,第一壳体的出气口在第一壳体的上端。
也就是说,在气体处理装置中,废气从下而上行进,进而能够使得废气能够与填料41、喷头48喷出的液体进行充分的反应和混合,使得废气的处理更为的彻底,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
优选的,填料41为拉西环。
拉西环是工业上最早使用的一种人造填料41。通常用陶瓷或金属片做成,其高度与直径相等,常用的尺寸为25mm~75mm,亦有小至6mm,大至150mm的。陶瓷壁厚为2.5mm~9.5mm,金属环为0.8mm~1.6mm,在强度许可的情况下,环的壁应尽量减薄。拉西环虽然传质性能不理想,但由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较低,仍为一些工厂采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填料41使用的是拉西环,但其不仅仅局限于拉西环,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填料41,其只要能够实现对废气的初步处理即可。
优选的,滤尘器和气体过滤器均为多个。
使用多个滤尘器和气体过滤器,能够对废气进行多重过滤,进而有效的提高了废气的处理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滤尘器和气体过滤器为串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集成在一起的固液体处理装置和集成在一起的气体处理装置分别对固液体垃圾和气体垃圾进行及时处理,避免了船舶上的垃圾聚集,提高了船舶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在气体的处理时,废气进入第一壳体内后,进过喷淋装置和填料41进行初步处理后,再进过除雾器42进行除雾、空气干燥器43进行干燥、滤尘器进行物理除尘和气体过滤器进行化学过滤后,形成无害气体排出,避免了废气对船舶的危害,提高了船舶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在处理固体垃圾时,固体垃圾进入第二壳体34的粉碎室内,进行粉碎后,将其由于粉碎而产生的气体垃圾再进入气体处理装置内处理,而粉碎后的固定垃圾再集中放置处理,减少了垃圾在船舶上的占用空间,提高了船舶的环境和卫生条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所述气体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填料、除雾器、空气干燥器、滤尘器、气体过滤器和喷淋装置;
所述填料、所述除雾器、所述空气干燥器、所述滤尘器、所述气体过滤器和所述喷淋装置的喷头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所述填料设置在所述喷头下方,所述除雾器设置在所述喷头的一侧;
所述空气干燥器与所述除雾器连通,用于干燥除雾后的废气;
所述滤尘器和所述气体过滤器均设置在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出口端,且所述滤尘器和所述气体过滤器串联设置;
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设置有粉碎处理室,用于对固体垃圾进行粉碎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还包括加药系统;
所述加药系统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加药系统包括喷嘴、螺杆泵、电磁阀、喷淋液箱和液位开关;
所述液位开关设置在所述喷淋液箱上,用于控制所述喷淋液箱内的液位;
所述螺杆泵设置在所述喷淋液箱上,用于将所述喷淋液箱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喷嘴喷向所述粉碎处理室内;
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螺杆泵和所述喷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系统,用于对进入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内的垃圾进行热交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系统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一排水管、淡水过滤器和冷却器;
所述第一进水管分别与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气体处理装置连接,经过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所述气体处理装置后冷却液经过所述冷却器后,从所述第一排水管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系统还包括第二进水管、第二排水管和海水过滤器;
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海水过滤器,经过海水过滤器后的液体分别与所述固液体处理装置和所述气体处理装置连接,经过所述冷却器后,从所述第二排水管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泵通过第一循环水管和第二循环水管分别与所述气体处理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循环泵通过连通管与固液体处理装置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排水孔,用于将所述喷淋装置喷出的液体排出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进气口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所述第一壳体的出气口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拉西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垃圾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尘器和所述气体过滤器均为多个。
CN201922194753.1U 2019-12-03 2019-12-03 船舶垃圾处理装置 Active CN211537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4753.1U CN211537073U (zh) 2019-12-03 2019-12-03 船舶垃圾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94753.1U CN211537073U (zh) 2019-12-03 2019-12-03 船舶垃圾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7073U true CN211537073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04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94753.1U Active CN211537073U (zh) 2019-12-03 2019-12-03 船舶垃圾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7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13000A (zh) 一种淬火油烟废气处理收集工艺
CN211537073U (zh) 船舶垃圾处理装置
CN201026422Y (zh) 可去除盐雾的空气过滤装置
CN211358292U (zh) 一种处理效果好的等离子废气除味机
CN106216374A (zh) 污染土壤热处理系统
CN207722543U (zh) 一种废气有害废气处理净化装置
CN206184194U (zh) 喷淋及活性炭箱一体机
CN209809816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渣空气过滤装置
CN112717599A (zh) 一种危险废物焚烧的烟气除异味装置
CN214019776U (zh) 一种废气吸收塔
CN212731506U (zh) 一种造漆生产的废气处理系统
CN210410160U (zh) 一种化工废气处理装置
CN206715663U (zh) 一种喷漆厂的环保尾气处理装置
CN214139869U (zh) 一种防物料挥发储罐
CN212855115U (zh) 一种新型吸附式有机废气治理装置
CN218901299U (zh) 一种用于处理粉尘的环保装置
CN205360989U (zh) 一种用于罐区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15388712U (zh) 一种过滤网清漆处理设备
CN214914488U (zh) 一种自有监控系统的离子洗涤一体化集成除臭设备
CN211987894U (zh) 一种废气处理设备
CN214075718U (zh) 废气排放降解装置
CN215692800U (zh) 一种用于废气过滤的环保设备
CN214809697U (zh) 一种稳定型废气处理器
CN218077134U (zh) 用于废气处理的节能环保设备
CN214715545U (zh) 一种废气除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