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0316U -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0316U
CN211530316U CN201922185617.6U CN201922185617U CN211530316U CN 211530316 U CN211530316 U CN 211530316U CN 201922185617 U CN201922185617 U CN 201922185617U CN 211530316 U CN211530316 U CN 211530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hook
groove
plug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56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云钊
刘乃常
李卫可
徐耕
崔艳磊
武学顺
杨帅杰
张志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Opt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56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031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6039 priority patent/WO202111447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0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0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该插座,包括:插座壳体,以插座壳体的插接端为前端;所述插座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引导槽;引导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前端为开口结构,引导槽的槽壁用于引导插头壳体上的相应卡爪进入;所述引导槽的相应槽壁上设有钩挂配合部或引导槽的后端面形成钩挂配合部,钩挂配合部朝后设置,用于在所述卡爪进入到位并沿引导槽宽度方向摆动时与钩挂部钩挂配合,以实现插头和插座的锁紧。通过在插座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引导槽,并在引导槽的相应槽壁上设置钩挂配合部,以在插头和插座插接时通过引导槽的槽壁引导插头壳体上的相应卡爪进入,使引导槽能够较为顺利的引导卡爪进入。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相互连接后,一般通过螺纹或卡口等锁紧形式实现锁紧,但是这些锁紧形式都需要转动连接器,操作较为繁琐。针对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通过弹爪实现锁紧和解锁的连接器组件。
申请公布号为CN10846392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插拔连接器,该插拔连接器具有壳体,壳体具有插接端和出线端,壳体上设有卡锁元件,该卡锁元件可在第一锁定位置和第二解锁位置之间运动,卡锁元件上设有开口和引入斜面,通过辅助器件插入开口内,即可手动的将卡锁元件由第一锁定位置向第二解锁位置转换,其中卡锁元件由两个弹簧臂形成。
针对上述的插拔连接器,为了保证弹簧臂的端部能够顺利插入适配的插座内,完成插拔连接器的锁紧,需要设计相应的插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以保证现有技术中弹簧臂的端部能够顺利插入适配的插座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保证现有技术中弹簧臂的端部能够顺利插入适配的插座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插座的技术方案是:
插座,包括:插座壳体,以插座壳体的插接端为前端;所述插座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引导槽;引导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前端为开口结构,引导槽的槽壁用于引导插头壳体上的相应卡爪进入;所述引导槽的相应槽壁上设有钩挂配合部或引导槽的后端面形成钩挂配合部,钩挂配合部朝后设置,用于在所述卡爪进入到位并沿引导槽宽度方向摆动时与钩挂部钩挂配合,以实现插头和插座的锁紧。
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插座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引导槽,并在引导槽的相应槽壁上设置钩挂配合部,以在插头和插座插接时通过引导槽的槽壁引导插头壳体上的相应卡爪进入,使引导槽能够较为顺利的引导卡爪进入,进而在卡爪进入到位沿引导槽宽度方向摆动时与引导槽内的钩挂部钩挂配合,实现插头与插座的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的两侧槽壁均设有所述钩挂配合部。
有益效果是:两个钩挂配合部共用一个引导槽,有利于缩短两个钩挂配合部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插头壳体体积的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的两侧槽壁上的钩挂配合部在前后方向上对齐布置。
有益效果是:在满足卡爪的钩挂部与引导槽的钩挂配合部钩挂配合的情况下,减少轴向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钩挂配合部沿引导槽的宽度方向凸出引导槽的相应槽壁设置。
有益效果是:这样的设计使引导槽的前端开口相对较大,较为容易的引导插头壳体上的卡爪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钩挂配合部的前侧面为引导斜面,引导斜面用于在卡爪进入引导槽时引导卡爪沿远离钩挂配合部所在槽壁的方向摆动。
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引导斜面,使引导槽更容易引导插头壳体上的卡爪进入,以与引导槽内的钩挂配合部钩挂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壳体的外侧面上凸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插座壳体的外侧面围成所述引导槽。
有益效果是:通过凸出部与插座壳体的外侧面围成所述引导槽,保证插座壳体的其余侧壁厚度较薄。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壳体包括至少一对呈中心对称布置的外侧面,各外侧面上均设有所述引导槽。
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插座壳体呈中心对称布置的两个外侧面上均设置引导槽,以保证插座与插头锁紧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结构为扩口结构。
有益效果是:更加有利于插头壳体上卡爪的进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
连接器包括适配插接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插头壳体上设有卡爪;插座,包括:插座壳体,以插座壳体的插接端为前端;所述插座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引导槽;引导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前端为开口结构,引导槽的槽壁用于引导插头壳体上的相应卡爪进入;所述引导槽的相应槽壁上设有钩挂配合部或引导槽的后端面形成钩挂配合部,钩挂配合部朝后设置,用于在所述卡爪进入到位并沿引导槽宽度方向摆动时与钩挂部钩挂配合,以实现插头和插座的锁紧。
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插座壳体的外侧面上设置引导槽,并在引导槽的相应槽壁上设置钩挂配合部,以在插头和插座插接时通过引导槽的槽壁引导插头壳体上的相应卡爪进入,使引导槽能够较为顺利的引导卡爪进入,进而在卡爪进入到位沿引导槽宽度方向摆动时与引导槽内的钩挂部钩挂配合,实现插头与插座的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的两侧槽壁均设有所述钩挂配合部。
有益效果是:两个钩挂配合部共用一个引导槽,有利于缩短两个钩挂配合部的相对位置,进而实现插头壳体体积的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的两侧槽壁上的钩挂配合部在前后方向上对齐布置。
有益效果是:在满足卡爪的钩挂部与引导槽的钩挂配合部钩挂配合的情况下,减少轴向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钩挂配合部沿引导槽的宽度方向凸出引导槽的相应槽壁设置。
有益效果是:这样的设计使引导槽的前端开口相对较大,较为容易的引导插头壳体上的卡爪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钩挂配合部的前侧面为引导斜面,引导斜面用于在卡爪进入引导槽时引导卡爪沿远离钩挂配合部所在槽壁的方向摆动。
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引导斜面,使引导槽更容易引导插头壳体上的卡爪进入,以与引导槽内的钩挂配合部钩挂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壳体的外侧面上凸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插座壳体的外侧面围成所述引导槽。
有益效果是:通过凸出部与插座壳体的外侧面围成所述引导槽,保证插座壳体的其余侧壁厚度较薄。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壳体包括至少一对呈中心对称布置的外侧面,各外侧面上均设有所述引导槽。
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插座壳体呈中心对称布置的两个外侧面上均设置引导槽,以保证插座与插头锁紧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结构为扩口结构。
有益效果是:更加有利于插头壳体上卡爪的进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连接器插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插座壳体与锁紧套、解锁套装配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解锁套和锁紧套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插座;102-插头;1-钩挂配合部;11-引导斜面;12-第一锁止斜面;2-引导槽;3-固定法兰;4-插座壳体;5-限位锥形槽段;51-限位斜面;21-解锁套;211-主动解锁部;212-锥形解锁槽;213-内壁面凸出部;22-内壳体;23-插头内芯;24-锁紧套;25-台阶结构;26-限位块;27-弹爪;271-第二锁止斜面;272-钩挂部;273-被动解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器包括适配插接的插座101和插头102,本实施例中的插座101和插头102均为矩形连接器,定义插座101和插头102的插接端为前端。插座101包括插座壳体4,插座壳体4内固设有插座内芯(未画出),插头102包括内壳体22,内壳体22内固设有插头内芯23,在插座101和插头102插接时,插座壳体4和内壳体22插接,插头内芯23与插座内芯也插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座和插头可以为多边形连接器,或者圆形连接器。
具体的,内壳体22上套装有锁紧套24,锁紧套24构成锁紧件,内壳体22的后端设有限位块26,以对锁紧套24在前后方向上限位,从而使锁紧套24不能向后移动,其中限位块26对称布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锁紧套2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件可以为U型结构,此时,只在U型结构中间板的前端设置弹爪。应当说明的是,锁紧套和内壳体分体设置且共同构成插头壳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套和内壳体一体设置以形成插头壳体。
如图3和图4所示,内壳体22为矩形,对应的锁紧套24为矩形,锁紧套24用于与插座壳体4吻合对接,锁紧套24的两个相对布置的外侧面为锁紧套定位平面,各锁紧套定位平面的前端设有向前延伸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弹爪27,弹爪27上沿其所在的锁紧套定位平面延伸方向凸出设置有钩挂部272,以保证插座壳体4与锁紧套24锁紧时的稳定性,其中,弹爪27构成卡爪。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插座壳体与锁紧套锁紧时的稳定性,可以将锁紧套的四个外侧面均设置为锁紧套定位平面,各锁紧套定位平面均设置两个弹爪。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锁紧套上相邻的两个外侧面作为锁紧套定位平面。应当说明的是,锁紧套上设有弹爪的外侧面为锁紧套定位平面。
插座壳体4上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为插座壳体定位平面,两个插座壳体定位平面与锁紧套24上的两个锁紧套定位平面对应布置,各插座壳体定位平面上均设有钩挂配合部1,用于与相应钩挂部272钩挂配合。
本实施例中,钩挂部272的前侧设有被动解锁部273,锁紧套24的外侧滑动套装有解锁套21,解锁套21构成解锁件,解锁套21为套筒结构,如图5所示,解锁套21上设有主动解锁部211,在解锁套21向后解锁移动时,主动解锁部211与被动解锁部273顶推配合,以将钩挂部272与相应钩挂配合部1沿插座壳体4的周向脱开,实现锁紧套24与插座壳体4的解锁,从而实现插头和插座的解锁。内壳体22上于限位块26的后方设有用于对解锁套沿前后方向限位的台阶结构25,在解锁套21向后移动解锁时,避免解锁套过度向后移动,造成两个弹爪27过度靠近而失效。在其他实施例中,解锁套为U型结构,锁紧套的两侧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槽,解锁套的两平行折边向内翻折有翻边,两翻边导向滑动装配在引导槽内,以实现解锁套滑动套装在锁紧套外。
本实施例中,主动解锁部211和被动解锁部273均为斜面结构,有利于二者的顶推配合,应当说明的是,斜面结构可以为直斜面,也可以为弧形斜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主动解锁部和被动解锁部中的其中一个为斜面结构,另一个为直角结构。斜面结构与直角结构线接触以实现二者的顶推配合。
如图2至图4所示,钩挂部272的后侧面为钩挂配合面,钩挂部272的钩挂配合面为第二锁止斜面271,其中,第二锁止斜面271构成钩挂部锁止斜面,钩挂部锁止斜面在钩挂部272上沿钩挂部272脱出方向由后向前倾斜延伸,以使钩挂部272形成倒刺结构;对应的钩挂配合部1的后侧面为钩挂配合面,钩挂配合部1的钩挂配合面为第一锁止斜面12,第一锁止斜面12沿钩挂部272的钩挂方向由后向前倾斜延伸。第一锁止斜面12与第二锁止斜面271适配,通过第二锁止斜面271和第一锁止斜面12的钩挂配合,使弹爪27的钩挂部272不容易从钩挂配合部1中脱出,从而使锁紧更加牢靠,其中,第二锁止斜面和第一锁止斜面可以为直斜面或者弧形斜面。在其他实施例中,钩挂部的钩挂配合面为第二锁止直面,对应的钩挂配合部的钩挂配合面为第一锁止直面,这样在弹爪弹性不够的情况下,容易在晃动的情况下造成钩挂部从钩挂配合部中脱开。
如图3所示,同一锁紧套定位平面上的两个弹爪27的钩挂部272相背布置,两个弹爪7形成一个弹爪对,在插座壳体4与锁紧套24钩挂配合后,钩挂部272在弹爪27的弹力作用下朝向相反,使插座壳体4与锁紧套24不容易在周向发生相对移动,且钩挂部272朝两个弹爪27的外侧布置,使两个弹爪27能够尽可能的相互靠近,以减少弹爪27的占用空间。
如图3和图4所示,插座壳体4的插座壳体定位平面上设有引导槽2,引导槽2沿前后方向延伸,引导槽2的前端为开口结构,以供弹爪27从前端插入,其中,开口结构为扩口结构,更加有利于插头壳体上弹爪27的进入。引导槽2相对的两侧槽壁上分别设有凸出相应槽壁的凸出部,两个凸出部在前后方向上对齐布置,这样设计使引导槽2的前端开口较大,其中,凸出部构成所述钩挂配合部1。钩挂配合部的前侧面为引导斜面11,引导斜面11在弹爪27进入引导槽2时引导弹爪27沿远离钩挂配合部1所在槽壁的方向摆动,使弹爪27发生弹性变形。应当说明的是,插座壳体上设有引导槽的外侧面为插座壳体定位平面。
引导槽2包括设置在钩挂配合部1后方的限位锥形槽段5,限位锥形槽段5的槽壁为限位斜面51,相应钩挂部272的被动解锁部为斜面,限位锥形槽段5的槽壁和钩挂部272的被动解锁部在前后方向上限位配合,以防止钩挂部272向引导槽2的后方窜动,保证钩挂部272与钩挂配合部1钩挂锁紧配合后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钩挂部272具有在垂直于相应锁紧套定位平面方向上的突出端,该突出端在钩挂部272与相应钩挂配合部1钩挂配合时突出于引导槽2布置,被动解锁部273设置在突出端上,被动解锁部273设置在突出端上,便于被动解锁部273与解锁套21上的主动解锁部211顶推配合,以实现解锁套21对锁紧套24的解锁。
引导槽2的定位平面上设置有凸出插座壳体定位平面的定位平面凸出部,定位平面凸出部和插座壳体定位平面围成引导槽2,这样设计保证了插座壳体定位平面所在的侧壁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插座壳体的外侧面上开设引导槽,此时要求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解锁套21与弹爪27对应的内壁面上设有前小后大的锥形解锁槽212,锥形解锁槽212的槽壁构成主动解锁部211,锥形解锁槽212的两个槽壁为解锁斜面,将锥形解锁槽212的槽壁设计成主动解锁部211,便于主动解锁部211将钩挂部272从钩挂配合部1上顶推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被动解锁部设计成斜面结构,主动解锁部为设置在解锁套内壁面的前端的凸起,如圆形凸起、方形凸起等,通过凸起与被动解锁部的顶推配合。
本实施例中,解锁套2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凸出内壁面的内壁面凸出部213,内壁面凸出部围成锥形解锁槽212,通过设置在内壁面上的内壁面凸出部213围成锥形解锁槽212,保证了内壁面所在的侧壁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解锁套的内壁面上开设锥形解锁槽,此时,解锁套的侧壁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侧壁开设锥形解锁槽后仍具有较高的强度。
使用时,插座101通过固定法兰3固定在设备面板上,插头102和插座101需要锁紧时,锁紧套24前端的弹爪27插入插座壳体4的引导槽2内,当插头102和插座101插接完成后,弹爪27的钩挂部272与引导槽2内的钩挂配合部1钩挂配合,以使插头102和插座101锁紧。当插头102和插座101需要解锁时,向后推动解锁套21,解锁套21的主动解锁部211推动被动解锁部273动作以使两个钩挂部272相对运动,从而使钩挂部272与相应钩挂配合部1沿插座壳体4的周向脱开,实现插座壳体4和锁紧套24的分离,从而实现插头102和插座101的解锁。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插头和插座只是为了说明插接关系,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头和插座的结构可以互换。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2:
与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引导槽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引导槽的槽壁上均设有钩挂配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3:
与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引导槽的两侧槽壁上的钩挂配合部在前后方向上错位布置,此时插头壳体上的两个弹爪的长度不同,但与相应的钩挂配合部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4:
与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引导槽内设有相对布置的台阶结构,台阶结构构成钩挂配合部,此时引导槽内没有引导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5:
与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引导槽的后端为开口结构,引导槽的后端面形成钩挂配合部。
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具体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插座与上述连接器的具体实施例1中所述的插座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插座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插座与上述连接器的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插座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9)

1.插座,包括:
插座壳体,以插座壳体的插接端为前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的外侧面上设有引导槽;
引导槽,沿前后方向延伸,前端为开口结构,引导槽的槽壁用于引导插头壳体上的相应卡爪进入;
所述引导槽的相应槽壁上设有钩挂配合部或引导槽的后端面形成钩挂配合部,钩挂配合部朝后设置,用于在所述卡爪进入到位并沿引导槽宽度方向摆动时与钩挂部钩挂配合,以实现插头和插座的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的两侧槽壁均设有所述钩挂配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的两侧槽壁上的钩挂配合部在前后方向上对齐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配合部沿引导槽的宽度方向凸出引导槽的相应槽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配合部的前侧面为引导斜面,引导斜面用于在卡爪进入引导槽时引导卡爪沿远离钩挂配合部所在槽壁的方向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的外侧面上凸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插座壳体的外侧面围成所述引导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壳体包括至少一对呈中心对称布置的外侧面,各外侧面上均设有所述引导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结构为扩口结构。
9.连接器,包括适配插接的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体,插头壳体上设有卡爪,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为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座。
CN201922185617.6U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 Active CN211530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5617.6U CN21153031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
PCT/CN2020/076039 WO2021114477A1 (zh) 2019-12-09 2020-02-20 插头、插座及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5617.6U CN21153031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0316U true CN211530316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64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5617.6U Active CN211530316U (zh) 2019-12-09 2019-12-09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303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4813A (zh) * 2021-12-30 2022-04-05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体式安装结构的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4813A (zh) * 2021-12-30 2022-04-05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分体式安装结构的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4988B2 (en) Connector clamp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949057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element
JP6664425B2 (ja) 端子位置保証装置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US87213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5723572B (zh) 具有附加锁定部件的推拉式插拔连接器
EP1054481B1 (en) A connector
JPH07114132B2 (ja) コネクタ
JP4356567B2 (ja) コネクタ
JP6105263B2 (ja) コネクタ
JP2017098222A (ja) 端子位置保証装置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CN111200214A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头
MXPA04009781A (es) Accionador axial de seguro.
US6059461A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314336A (zh) 连接器
JP2007317442A (ja) コネクタ
CN211530316U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座
US9799990B2 (en) Plug connector and plug connector system
JP2006185759A (ja) コネクタ
JP7271471B2 (ja) コネクタ
JP2009043729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
JP2019184942A (ja) Mpoプラグ用ミニアダプタ
US20220407264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JP6939400B2 (ja) コネクタ、治具、及び端子のコネクタへの組み付け方法
CN109075503B (zh) 具有闩锁释放套环的锁定特征的电连接器
CN214957693U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