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5414U - 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25414U
CN211525414U CN201921755060.9U CN201921755060U CN211525414U CN 211525414 U CN211525414 U CN 211525414U CN 201921755060 U CN201921755060 U CN 201921755060U CN 211525414 U CN211525414 U CN 211525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od
lower shell
spring
cylinder body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50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守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7550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25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25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25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弹簧、阻尼器;下壳体的顶部呈开口状,下壳体内侧的底板上设置有弹簧限位座;上壳体呈“U”型,上壳体扣合在下壳体的开口端,且上壳体的侧壁与下壳体的侧壁有相对移动;弹簧至少设有两个,弹簧底部套设于弹簧限位座的外侧;阻尼器置于下壳体的底板上,且位于多个弹簧的中间部位;阻尼器的顶部与上壳体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弹簧减震器的稳定性强,减震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技术中,弹簧减震器用以阻尼两个车辆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且控制车辆部分之间的间隔设置。现代的机动车辆中的弹簧减震器使得可以控制车辆的水平以补偿载荷并且调节车辆的高度,以便即使在载荷最频繁变化状态下和最频繁变化的路况下也能够不断地确保最佳离地距离。在机械制造方面,减震器用于垫在机械的支脚下,通过减缓机器由于激烈运作而抖动的幅度,同时能够降低噪音的效果。
现有的弹簧减震器,只单单采用了弹簧式的减震方式,减震的稳定性差,减震效果不佳。
因此,研究出一种减震效果好,稳定性好的弹簧减震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效果好,稳定性好的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弹簧、阻尼器;
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下壳体内侧的底板上设置有弹簧限位座;
所述上壳体呈“U”型,所述上壳体扣合在所述下壳体的开口端,且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与所述下壳体的侧壁有相对移动;
所述弹簧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弹簧底部套设于所述弹簧限位座的外侧;
所述阻尼器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底板上,且位于多个所述弹簧的中间部位;
所述阻尼器的顶部与所述上壳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上壳体和下壳体内设置弹簧和阻尼器,可以更好的起到减震的效果,其中阻尼器可以对上壳体起到支撑作用,与弹簧相配合可以提高弹簧的弹力,有效提高抗震、减震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阻尼器包括:缸体、端盖、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密封圈;所述缸体内盛装有阻尼液,且一侧成开口状;所述端盖与所述缸体开口侧扣合;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置于所述缸体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杆连接,且所述第一活塞杆在所述缸体内做上下运动;所述密封圈罩设在所述缸体的开口侧,所述密封圈的一边被压紧于所述缸体与所述端盖的连接处,另一边被压紧于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端面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活塞杆的顶部与外部的结构件相连接,对第二活塞杆施加向下的压力,第二活塞杆进而向下压动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下压缸体内的阻尼液产生缓冲力,进而实现减震、抗震的作用,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适合应用在小型的结构件中起到减震、抗震的作用,密封圈与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缸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好。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杆置于所述缸体内的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一活塞杆外侧突出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设置可以增大第一活塞杆底端与阻尼液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强阻尼器的减震、抗震效果。
优选的,所述缸体内侧的顶部边缘处设置环形台阶,所述密封圈的边缘置于所述环形台阶上,并通过所述端盖压紧。环形台阶的设置便于密封圈在缸体顶部的放置,并且通过端盖的压紧,使密封圈更好的对缸体和端盖间进行密封,进而可以防止阻尼液从缸体与活塞杆的连接处泄漏。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端面上开设沿所述第一活塞杆轴线方向布置的螺纹孔,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端面上开设沿所述第二活塞杆轴线方向布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一通孔的顶部与结构件相连接。螺钉穿设于螺纹孔和第一通孔内对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进行连接,结构件与第二活塞杆连接可以将结构件受到的力传递给第二活塞杆,进而起到减震、抗震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呈“z”型,便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上下运动时,密封圈跟随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上下浮动。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设置第二通孔,与所述上壳体侧壁相接触的所述下壳体的侧壁上开设长形孔,所述长形孔的轴线与所述下壳体的底板相垂直,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长形孔通过销钉连接。上壳体在受到外力后会上下移动,使销钉可以在长形孔内移动,长形孔进一步的对上壳体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内部的四角处设有用于防止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接触的垫板。垫板的设置可以防止下壳体侧壁与上壳体侧壁连接,避免上壳体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与下壳体的侧壁产生摩擦。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底板的两端延伸置于所述下壳体的外侧,位于所述下壳体外部的底板上开设第二限位孔。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其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上壳体和下壳体内设置弹簧和阻尼器,可以更好的起到减震的效果,其中阻尼器可以对上壳体起到支撑作用,与弹簧相配合可以提高弹簧的弹力,有效提高抗震、减震的效果;
(2)上壳体在受到外力后会上下移动,使销钉可以在长形孔内移动,长形孔对销钉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的对上壳体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防止上壳体脱离下壳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簧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簧减震器的剖视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阻尼器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
1-上壳体;
11-第二通孔;
2-下壳体;
21-弹簧限位座;22-长形孔;
23-底板;
231-第二限位孔;
3-弹簧;
4-阻尼器;
41-缸体;
411-环形台阶;
42-端盖;
43-第一活塞杆;
431-环形凸台;432-螺纹孔;
44-第二活塞杆;
441-第一通孔;
45-密封圈;46-螺钉;
5-销钉;6-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弹簧3、阻尼器4;下壳体2的顶部呈开口状,下壳体2内侧的底板23上设置有弹簧限位座21;上壳体1呈“U”型,上壳体1扣合在下壳体2 的开口端,且上壳体1的侧壁与下壳体2的侧壁有相对移动;弹簧3设有两个,弹簧3底部套设于弹簧限位座21的外侧;阻尼器4置于下壳体2的底板 23上,且位于两个弹簧3的中间部位;阻尼器4的顶部与上壳体1连接。上壳体1的还开设几个与其他结构件相连接的连接孔,上壳体1呈U型,有两个相对的侧壁呈敞开状,下壳体2的两个侧壁也呈敞开状,方便对减震器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及维修,阻尼器4为粘滞阻尼器。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阻尼器4包括:缸体41、端盖42、第一活塞杆43、第二活塞杆44、密封圈45;缸体41内盛装有阻尼液,且一侧成开口状;端盖42与缸体41开口侧扣合;第一活塞杆43的一端置于缸体41 内,另一端与第二活塞杆44连接,且第一活塞杆43在缸体41内做上下运动;密封圈45罩设在缸体41的开口侧,密封圈45的一边被压紧于缸体41与端盖42的连接处,另一边被压紧于第一活塞杆43和第二活塞杆44的端面的连接处。外界的结构件直接作用在第二活塞杆44上,使第一活塞杆43、第二活塞杆44上下运动第一活塞杆43、第二活塞杆44在阻尼液的作用下实现减震、抗震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活塞杆43置于缸体41内的一端设有向第一活塞杆43外侧突出的环形凸台431。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缸体41内侧的顶部边缘处设置环形台阶411,密封圈45的边缘置于环形台阶411上,并通过端盖42压紧。密封圈 45的厚度大于环形台阶411到缸体41顶部的距离,端盖42可以紧密的压盖住密封圈。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活塞杆43的端面上开设沿第一活塞杆43轴线方向布置的螺纹孔432,第二活塞杆44的端面上开设沿第二活塞杆44轴线方向布置的第一通孔441,第一活塞杆43和第二活塞杆44通过螺钉46连接,第一通孔441的顶部与结构件相连接。密封圈45置于第一活塞杆43和第二活塞杆44端面之间,螺钉46将第一活塞杆43和第二活塞杆44 连接后,可以将密封圈45压紧在第一活塞杆43和第二活塞杆44之间,使密封效果更好。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45的横截面呈“z”型,密封圈45与第一活塞杆43、第二活塞杆44、缸体1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在随第一活塞杆43和第二活塞杆44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阻尼液泄漏的问题。密封圈45选用具有耐油作用的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弹性好不易变形。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第二通孔11,与上壳体1侧壁相接触的下壳体2的侧壁上开设长形孔22,长形孔22的轴线与下壳体2的底板23相垂直,第二通孔11与长形孔22通过销钉5连接。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下壳体2内部的四角处设有用于防止上壳体1与下壳体2接触的垫板6。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下壳体2底板23的两端延伸置于下壳体2的外侧,位于下壳体2外部的底板23上开设第二限位孔231,方便下壳体2与其他结构件连接。
实施例2:
弹簧3设置有3个,3个弹簧呈正三角形排布在下壳体2内,阻尼器4置于3个弹簧3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3:
弹簧3设置有4个,4个弹簧呈正方形排布在下壳体2内,阻尼器4置于四个弹簧3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在此便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弹簧(3)、阻尼器(4);
所述下壳体(2)的顶部呈开口状,所述下壳体(2)内侧的底板(23)上设置有弹簧限位座(21);
所述上壳体(1)呈“U”型,所述上壳体(1)扣合在所述下壳体(2)的开口端,且所述上壳体(1)的侧壁与所述下壳体(2)的侧壁有相对移动;
所述弹簧(3)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弹簧(3)底部套设于所述弹簧限位座(21)的外侧;
所述阻尼器(4)置于所述下壳体(2)的底板(23)上,且位于多个所述弹簧(3)的中间部位;所述阻尼器(4)的顶部与所述上壳体(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4)包括:缸体(41)、端盖(42)、第一活塞杆(43)、第二活塞杆(44)、密封圈(45);
所述缸体(41)内盛装有阻尼液,且一侧成开口状;
所述端盖(42)与所述缸体(41)开口侧扣合;
所述第一活塞杆(43)的一端置于所述缸体(41)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杆(44)连接,且所述第一活塞杆(43)在所述缸体(41)内做上下运动;
所述密封圈(45)罩设在所述缸体(41)的开口侧,所述密封圈(45)的一边被压紧于所述缸体(41)与所述端盖(42)的连接处,另一边被压紧于所述第一活塞杆(43)和所述第二活塞杆(44)的端面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43)置于所述缸体(41)内的一端设有向所述第一活塞杆(43)外侧突出的环形凸台(43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41)内侧的顶部边缘处设置环形台阶(411),所述密封圈(45)的边缘置于所述环形台阶(411)上,并通过所述端盖(42)压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43)的端面上开设沿所述第一活塞杆(43)轴线方向布置的螺纹孔(432),所述第二活塞杆(44)的端面上开设沿所述第二活塞杆(44)轴线方向布置的第一通孔(441),所述第一活塞杆(43)和第二活塞杆(44)通过螺钉(46)连接,所述第一通孔(441)的顶部与结构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5)的横截面呈“z”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第二通孔(11),与所述上壳体(1)侧壁相接触的所述下壳体(2)的侧壁上开设长形孔(22),所述长形孔(22)的轴线与所述下壳体(2)的底板(23)相垂直,所述第二通孔(11)与所述长形孔(22)通过销钉(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内部的四角处设有用于防止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接触的垫板(6)。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底板(23)的两端延伸置于所述下壳体(2)的外侧,位于所述下壳体(2)外部的底板(23)上开设第二限位孔(231)。
CN201921755060.9U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 Active CN211525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5060.9U CN211525414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5060.9U CN211525414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25414U true CN211525414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2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5060.9U Active CN211525414U (zh) 2019-10-18 2019-10-18 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25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95466C (zh) 流体填充式减振装置
JP3049105B2 (ja) ブッシュタイプの制振装置及びブッシュタイプの液体充填制振装置
US7419144B2 (en) Fluid fille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0465472C (zh) 液封型液体灌装装置
JP3537872B2 (ja) 流体封入式エンジンマウ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4511126A (en) Hydraulic membrane shock absorbers
US5127636A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s
CN204508516U (zh) 一种微型电梯轿厢减震装置
EP0091246B1 (en) Vibration-absorbing mounting with fluid damping
CN209921891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发动机包装箱
CN211525414U (zh) 一种可限位的弹簧减震器
CN213393283U (zh) 一种耐冲击节能型电动车减震器
CN111946765A (zh) 动力总成悬置装置及车辆
CN107355906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5702250B2 (ja)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CN217149635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洗衣机安装底座
CN211673063U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衣柜中的新型连接件
CN220285924U (zh) 一种具有减震装置的空气压缩机
CN212563441U (zh)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汽车散热器
CN214928812U (zh) 悬架系统缓冲块组件、悬架系统及汽车
CN213108986U (zh) 一种油箱减震装置及挖掘机
CN215334121U (zh) 一种空气弹簧
CN215805922U (zh) 一种新型隔振块
CN215293444U (zh) 平衡块及传动轴
CN220396921U (zh) 一种减震支座及大麦仁加工用大麦压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