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13520U - 一种蒸汽除沫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除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13520U
CN211513520U CN201922250838.7U CN201922250838U CN211513520U CN 211513520 U CN211513520 U CN 211513520U CN 201922250838 U CN201922250838 U CN 201922250838U CN 211513520 U CN211513520 U CN 211513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guide plate
defoaming
steam
defoaming 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508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长友
温莉欣
王远成
姜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Tiansh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Tians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Tiansh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Tians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508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13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13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13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除沫器,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除沫网和第二除沫网,第一除沫网为直型结构,第一除沫网与振动器连接;第二除沫网为圆弧形结构,第二除沫网两侧下方分别设有一个导流板,每个导流板一侧和第二除沫网一侧之间设有液滴出口。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除沫丝网结构,并且在下层除沫丝网下方设置导流板,在蒸汽过气量大、流速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增加气体与丝网的接触面积,并且延长蒸汽与丝网的接触时间,能够有效提高气液分离效率。此外,通过将上层除沫丝网与振动器连接,并且在导流板一侧和第二除沫网一侧之间设置液滴出口,在面对蒸汽冲网问题时,开启振动器和液滴出口,通过振动效应加速液滴下落的同时通过液滴出口排液。

Description

一种蒸汽除沫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蒸汽除沫器。
背景技术
除沫器是指在蒸发操作时,二次蒸汽中夹带大量的液体,为了防止损失有用的产品或污染冷凝液体,还需设法减少夹带的液沫而在蒸汽出口附近设置的一种装置。现有的除沫器大多采用普通折流式除沫器或者上装式、下装式丝网除沫器。这两类除沫器的缺点是蒸汽与折流板或丝网的接触面积较小,接触时间短,一方面会影响最终的气液分离效果,另一方面凝结的液滴落下时被向上的蒸汽顶起,容易造成除沫器堵塞乃至瘫痪。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蒸汽除沫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蒸汽除沫器,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除沫网和第二除沫网,所述第一除沫网为直型结构,所述第一除沫网与振动器连接;所述第二除沫网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二除沫网两侧下方分别设有一个导流板,每个所述导流板一侧和所述第二除沫网一侧之间设有液滴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除沫网的弧度为120~150°。
可选的,所述导流板为倾斜直板,所述倾斜直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30~45°。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为由水平导板和倾斜导板组成的折线结构,所述水平导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倾斜导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30~45°。
进一步的,所述液滴出口处设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除沫网和所述第二除沫网由多个单层丝网错位叠加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除沫丝网结构,并且在下层除沫丝网下方设置导流板,在蒸汽过气量大、流速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增加气体与丝网的接触面积,并且延长蒸汽与丝网的接触时间,能够有效提高气液分离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层除沫丝网与振动器连接,并且在导流板一侧和第二除沫网一侧之间设置液滴出口,在面对蒸汽冲网问题时,可以开启振动器和液滴出口,通过振动效应加速液滴下落的同时通过液滴出口排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除沫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除沫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除沫网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3中,1-第一除沫网,2-第二除沫网,3-振动器,4-倾斜直板型导流板,5-液滴出口,6-水平导板,7-倾斜导板,8-通孔,9-阀门,10-单层丝网,11-狭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汽除沫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除沫网1和第二除沫网2,所述第一除沫网1为直型结构,所述第一除沫网1与振动器3连接;所述第二除沫网2为圆弧形结构,弧度为120°。所述第二除沫网2两侧下方分别设有一个导流板4,所述导流板4为倾斜直板,所述倾斜直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45°。每个所述导流板4一侧和所述第二除沫网2一侧之间设有液滴出口5,该出口处设有阀门9。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蒸汽除沫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除沫网1和第二除沫网2,所述第一除沫网1为直型结构,所述第一除沫网1与振动器3连接;所述第二除沫网2为圆弧形结构,弧度为150°。所述第二除沫网2两侧下方分别设有一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由水平导板6和倾斜导板7组成的折线结构,所述水平导板6上设有若干个通孔8,通孔8的作用是使丝网上聚集的液滴回落。所述倾斜导板7与水平面的角度为45°。每个所述导流板一侧和所述第二除沫网2一侧之间设有液滴出口5,该出口处设有阀门9。
如图3所示,在上述两种蒸汽除沫器结构中,所述第一除沫网1和所述第二除沫网2由4个单层丝网10错位叠加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蒸汽除沫器安装在蒸发器或分离器内,在安装如图1所示的除沫器时,导流板和蒸发器或分离器器壁之间要设置狭缝11以供液体回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带有雾沫的蒸汽在导流板的作用下先快速通过第二除沫器进行一次除沫,未除沫完全的蒸汽继续上升进行二次除沫,在除沫过程中,第一除沫器和第二除沫器上聚集的液滴回落。在遇到较大蒸汽量冲击双层除沫器时,开启振动器和液滴出口。此外,液滴出口可以设置管道将落下的液滴重新通入蒸发器或分离器中。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除沫丝网结构,并且在下层除沫丝网下方设置导流板,在蒸汽过气量大、流速增加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增加气体与丝网的接触面积,并且延长蒸汽与丝网的接触时间,能够有效提高气液分离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层除沫丝网与振动器连接,并且在导流板一侧和第二除沫网一侧之间设置液滴出口,在面对蒸汽冲网问题时,可以开启振动器和液滴出口,通过振动效应加速液滴下落的同时通过液滴出口排液。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蒸汽除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除沫网和第二除沫网,所述第一除沫网为直型结构,所述第一除沫网与振动器连接;所述第二除沫网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第二除沫网两侧下方分别设有一个导流板,每个所述导流板一侧和所述第二除沫网一侧之间设有液滴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除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沫网的弧度为120~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除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倾斜直板,所述倾斜直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30~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除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由水平导板和倾斜导板组成的折线结构,所述水平导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倾斜导板与水平面的角度为30~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除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出口处设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蒸汽除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沫网和所述第二除沫网由多个单层丝网错位叠加而成。
CN201922250838.7U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蒸汽除沫器 Active CN211513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0838.7U CN211513520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蒸汽除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50838.7U CN211513520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蒸汽除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13520U true CN211513520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5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50838.7U Active CN211513520U (zh) 2019-12-16 2019-12-16 一种蒸汽除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13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29088U (zh) 吸尘器的旋风除尘装置
CN203253307U (zh) 一种立式多级油气分离器
CN201371007Y (zh) 一种高效折流板式除油或除雾器
WO2000078433A1 (en) Low pressure drop inlet for high velocity absorbers with straight tanks
JPH11503364A (ja) 気体流中の粒子を凝集および沈殿させ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201711047U (zh) 分离器用捕雾器
US7137622B2 (en) De-entrainment of liquid particles from gas
CN204159076U (zh) 一种丝网除沫装置
CN210688828U (zh) 一种应用于空调系统的气液分离器
CN211513520U (zh) 一种蒸汽除沫器
CN209221689U (zh) 一种排尘管不易堵塞的旋风分离器
US20170080372A1 (en) Method For Extending Turndown In A Gas-Liquid Separator
CN203458934U (zh) 一种新型湿式除尘器
CN209865339U (zh) 一种化工蒸馏塔集液装置
KR20090108369A (ko) 이중 깔때기 구조의 세정탑
CN108031196B (zh) 一种低压脉冲长布袋除尘器
KR200473234Y1 (ko) 데미스터 장치.
KR20150010298A (ko) 액적분리장치
CN211585721U (zh) 洗涤塔的除雾结构
CN210035963U (zh) 喷淋式气液分离器
CN109200726B (zh) 一种湿蒸汽汽液两相的分离装置
CN112892143A (zh) 用于气体净化的湿式净化系统
CN207132604U (zh) 冷凝器壳管和制冷设备
CN109925799A (zh) 复合式除沫器
CN213159447U (zh) 一种甲醇精馏系统用气液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