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84852U - 一种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84852U CN211484852U CN201922142560.1U CN201922142560U CN211484852U CN 211484852 U CN211484852 U CN 211484852U CN 201922142560 U CN201922142560 U CN 201922142560U CN 211484852 U CN211484852 U CN 2114848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pedicle screw
- elastic connecting
- long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包括:括弹性连接棒(1)、万向长尾椎弓根螺钉(4)、锁定盖(6)和凸面螺母(8);所述弹性连接棒(1)外层为聚醚醚酮树脂,内芯为钛缆(2);所述弹性连接棒(1)中心设置有导向孔(3)用于导丝(7)穿过;所述万向长尾椎弓根螺钉(4)设置有椎弓根钉导向孔(5);所述固定盖(6)置于长尾椎弓根螺钉(4)的凹型开口中,所述固定盖(6)具有通孔使得弹性连接棒(1)能够穿过,凸面螺母(8)安装在长尾椎弓根螺钉(4)上时,凸面螺母(8)上的凸面进入固定盖(6)上的凹槽,从而进一步固定弹性连接棒(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脊柱外科经典术式,腰椎融合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已成为治疗许多脊柱疾病包括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狭窄症等的常用方法,其重建腰椎稳定性的效果毋庸置疑。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种术式也会带来许多的问题:由于术中需剥离、切断椎旁肌肉与椎板、棘突之间的腱性连接,这不但会带来较大的医源性损伤,而且还有可能影响椎旁肌的收缩功能,甚至导致肌肉萎缩,增加术后腰背部疼痛发生风险;同时经椎间植骨融合后远期融合节段的活动度会明显降低,严重时甚至影响脊柱整体的活动;而且由于应力传导及脊柱负荷的重新分布,引起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速,严重时继发椎管狭窄、椎体滑脱、甚至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
随着学术界的继续发展,人们发明一个现像,即:当手术后的各椎体,若能够保持微小的相对活动,则更有利于减少相邻节段的应力集中而造成的可能的损伤,有利于其康复。于是,一种根据“非融合固定”理论,亦被称为“非刚性固定”理论而分别研制出来的具有微动态功能的产品“动态棒”与“动态钉”被应用于临床上,虽然两者均产生预期的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亦有其值得改进的缺陷:如专利号为CN 102475571A的名称为“连杆构造”的动态棒,因其所示的活动段的外径较大,而无法应用在微创手术中,且较大的体积亦被临床上所诟病;又如专利号为CN 202136405U,名称为“微增量支撑椎弓根钉”的动态钉,亦因其切迹较高,结构复杂,有可能产生磨损等在推广应用上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以上两者,均只是分别单从“棒”或“钉”上实施微动态功能,而根据最新的学术研究证明:如若“棒”及“钉”均能同时呈现“微动态”功能,则使整个椎弓根钉棒系统能够实现更多维度的活动,去适应复杂的脊柱运动,更好地减低相邻节段的应力集中,降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与发展。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能够通过微创手术完成,并实现被固定脊柱具有适当活动范围的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设计更为合理,使用更为简单的微创经皮脊柱弹性固定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经皮脊柱弹性固定连接装置,构成中包括弹性连接棒,锁定盖,凸面螺母及万向长尾椎弓根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连接棒由聚醚醚酮树脂(peek)材质包裹钛缆构成,中心设有直径为1mm导向孔。钛揽由许多根细的钛缆编织、捆扎而成,这种设计使钛揽即能保持良好的力学性能,又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将二者结合制成的弹性棒的弹性模量介于皮质骨与松质骨之间,明显低于钛棒,这样既提供了与钛棒相似的稳定性,又可允许脊柱有适当的活动,减少应力遮挡,降低椎弓根拉力,利于合理的脊柱承重分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弹性连接棒中心设有导向孔,上棒时通过导向丝引导连接棒穿入锁定盖并与椎弓根钉连接,利于上棒。
同时为准确植入椎弓根钉,各椎弓根钉内设有导向孔,置钉过程可由导丝引导。为方便上棒及固定,各个椎弓根钉的长钉尾形成U形槽,并且延伸至体外,利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锁定盖可套于连接棒上,其上方有圆形凸台,台上开孔,形成凹槽,贯穿内外壁,正好与凸面螺母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如上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特点:1:手术中采用弹性固定,在提供稳定性的同时可减少应力遮挡,减缓脊柱退变。2:手术连接棒及椎弓根螺钉都采用导丝引导安装,可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周围组织损伤。3: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万向长尾椎弓根螺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棒引入万向长尾椎弓根螺钉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弹性连接棒与万向长尾椎弓根螺进行固定的状态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经皮脊柱弹性固定连接装置,它具体包括弹性连接棒1,锁定盖6,凸面螺母8及万向长尾椎弓根螺钉4。
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连接棒由聚醚醚酮树脂(peek)材质包裹钛缆构成,弹性连接棒1 直径为5.5mm,外层为聚醚醚酮树脂,内芯为直径为3.5mm的钛缆2,所述钛缆2由许多根细的钛丝编织、捆扎而成,中心保留有直径1mm的导向孔3。聚醚醚酮树脂本身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惰性,半晶体性及热塑性的聚合物,通过与钛缆2结合,使弹性连接棒的弹性模量控制在在皮质骨与松质骨之间,这种半刚性的固定具有潜在的脊柱节段微动,与传统的钛棒连接相比较,它可以允许脊柱在适当的角度活动,降低椎弓根钉的拉力,减少内固定失败率,减少应力遮挡,降低周围节段退变。
所述锁定盖6置于长尾椎弓根螺钉4的凹型开口中,所述锁定盖6具有通孔使得弹性连接棒1能够穿过,凸面螺母8安装在长尾椎弓根螺钉4上时,凸面螺母8上的凸面进入锁定盖6上的凹槽,从而进一步固定弹性连接棒1。
为了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装置内设有椎弓根钉导向孔5及弹性连接棒导向孔3,因此万向长尾椎弓根螺钉4及弹性连接棒1的植入可采用经皮导丝引导安装。术中首先经皮穿刺,置入穿刺针,待确定内固定的位置及深度均正确后,将针芯抽出,套入植入导丝7,抽出穿刺针。保持导丝位置不变。将导丝尾端套入内固定的导向孔内,沿导丝将内固定物植入预设的位置。与传统脊柱手术相比,这种经皮微创内固定不但能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当的矫正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对周围肌肉组织的损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弹性固定连接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在确定进钉点后,植入椎弓根钉导向针,以导向针进入皮肤位置为中心,切开约1.5cm 切口,套入导丝,取出导向针,将椎弓根钉4沿导丝准确植入椎体内,并尽量将U形槽开口对应成一条直线,便于上棒,然后将锁定盖6装入钉尾(凹槽向上)。
2、经皮植入连接棒:C臂透视下确定皮肤穿刺点,切开约1.5cm切口,植入穿刺针至第一个椎弓根钉锁定盖位置,抽出穿刺针,植入导丝7并穿过第一个锁定盖6,然后将植入导丝7套入连接棒导向孔3,将连接棒1装入持棒器,于皮下推送连接棒沿导向丝轨迹通过第一个锁定盖,改变推送方向,沿各椎弓根钉内锁定盖长轴连线方向推送,逐个通过锁定盖6。
3、待确定连接棒位置正确后,用螺旋杆将凸面螺母8以凸面朝下并与锁定盖的凹槽相对的方式,逐个拧入椎弓根钉4,旋紧固定。
4、C臂下确认内固定安装正确后,用折断器将多余的钉尾折断,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案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规范内,对本实用新型的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包括:弹性连接棒(1)、万向长尾椎弓根螺钉(4)、锁定盖(6)和凸面螺母(8);所述弹性连接棒(1)外层为聚醚醚酮树脂,内芯为钛缆(2);所述弹性连接棒(1)中心设置有导向孔(3)用于植入导丝(7)穿过;所述万向长尾椎弓根螺钉(4)设置有椎弓根钉导向孔(5);所述锁定盖(6)置于长尾椎弓根螺钉(4)的凹型开口中,所述锁定盖(6)具有通孔使得弹性连接棒(1)能够穿过,凸面螺母(8)安装在长尾椎弓根螺钉(4)上时,凸面螺母(8)上的凸面进入锁定盖(6)上的凹槽,从而进一步固定弹性连接棒(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钛缆(2)直径为3.5mm,所述导向孔(3)的直径为1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2560.1U CN211484852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一种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42560.1U CN211484852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一种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84852U true CN211484852U (zh) | 2020-09-15 |
Family
ID=72413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42560.1U Active CN211484852U (zh) | 2019-12-04 | 2019-12-04 | 一种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8485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13032A (zh) * | 2021-08-23 | 2021-12-21 | 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 |
CN114376701A (zh) * | 2021-12-21 | 2022-04-22 | 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螺钉 |
CN115349937A (zh) * | 2022-08-02 | 2022-11-18 | 陆宁 | 一种可在体内破拆取出的新型椎弓根螺钉 |
-
2019
- 2019-12-04 CN CN201922142560.1U patent/CN2114848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13032A (zh) * | 2021-08-23 | 2021-12-21 | 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脊柱内固定系统 |
CN114376701A (zh) * | 2021-12-21 | 2022-04-22 | 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螺钉 |
CN114376701B (zh) * | 2021-12-21 | 2023-02-14 | 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螺钉 |
CN115349937A (zh) * | 2022-08-02 | 2022-11-18 | 陆宁 | 一种可在体内破拆取出的新型椎弓根螺钉 |
CN115349937B (zh) * | 2022-08-02 | 2023-10-20 | 陆宁 | 一种可在体内破拆取出的新型椎弓根螺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75762B2 (ja) | 複数の脊椎外科的経路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211484852U (zh) | 一种经皮脊柱弹性连接固定装置 | |
Wang et al. | Minimally invasiv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via MAST Quadrant retractor versus open surger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 |
US8206421B2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insertion of tethers through subcutaneous screw heads | |
CN109998741B (zh) | 脊柱植入物系统和方法 | |
AU2016222998B2 (en) |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 | |
WO2013134368A1 (en) | Bone fastener and methods of use | |
US8764804B2 (en) | Bone fastener and methods of use | |
US20100249842A1 (en) | Spinous process cross-link | |
US20150297267A1 (en) | Method of producing an implanatable spinal screw and corresponding spinal fixation system | |
CN112672701B (zh) | 手术导向器和使用方法 | |
JP2012504464A (ja) | 脊椎骨のワイヤ誘導型椎弓根ネジ安定化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EP2890315A1 (en) |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assembly | |
JP2018529422A (ja) | 脊椎インプラント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08498152A (zh) | 脊柱植入系统和方法 | |
US20200253594A1 (en) | Surgical retractor and method | |
US11399880B2 (en) | Bone fastener and methods of use | |
US11957385B2 (en) | Spinal implant system and method | |
US20140277195A1 (en) |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 | |
CN104114114A (zh) | 骨固定件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166125B (zh) | 一套用于微创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的器械 | |
US20170086889A1 (en) | Spinal implant system and method | |
US20150173806A1 (en) | Spinal fix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US9693809B2 (en) | Spinal correction implant system and method | |
US20210121202A1 (en) | Surgical implant system and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