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73613U - 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篷房支架和篷房 - Google Patents

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篷房支架和篷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73613U
CN211473613U CN201921692181.3U CN201921692181U CN211473613U CN 211473613 U CN211473613 U CN 211473613U CN 201921692181 U CN201921692181 U CN 201921692181U CN 211473613 U CN211473613 U CN 211473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ent
rod
support rod
fram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921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维民
符加海
孔杰
梁兴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Liri T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Liri T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Liri T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Liri T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921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73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73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73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篷房支架和篷房。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包括顶梁和两根立柱,篷房支架框架单元还包括顶撑架体,顶撑架体包括上顶撑杆、下顶撑杆和第一支撑杆,多根第一支撑杆连接在下顶撑杆和上顶撑杆之间;第一支撑杆沿弧线延伸,第一支撑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凸部和第一内凹部,相邻的两根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外凸部之间相互接触。上顶撑杆连接在顶梁顶部的底面。篷房包括篷房支架和篷布,篷房支架包括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将顶撑架体固定在顶部下方能有效提高顶梁的力学强度,相互挨靠的两根第一支撑杆处实则形成自下往上布置的两个三角结构,保证外观整体感的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撑能力。

Description

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篷房支架和篷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篷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篷房支架和篷房。
背景技术
现有的篷房支架包括多个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和连接在相邻两个篷房支架框架单元之间的横梁组,篷房支架框架单包括顶梁和两根立柱,拱形的顶梁具有顶部和位于顶部相对两侧的两个底部,每个底部各连接在一根立柱的上端。由于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在水平方向上跨度较大,因此需要增加加固结构以提高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的强度,现有的加固结构为连接在两根立柱的上端之间的水平支撑架体,水平支撑架体包括两根水平支撑杆和连接在两根水平支撑杆之间的多根倾斜支撑杆,两根水平支撑杆与倾斜支撑杆之间形成多个三角结构。
现有的该种加固结构存在的问题是,水平支撑架体跨度较大且水平位置较低,对篷房内部空间有所阻挡,影响篷房的舒适性;水平支撑架体的直线设计影响篷房支架的弧线外观的整体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空间使用和外观整体感的篷房支架框架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空间使用和外观整体感的篷房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空间使用和外观整体感的篷房。
本实用新型第一目的提供的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包括顶梁和两根立柱,顶梁具有顶部和分别位于顶部相对两侧的两个底部,每个底部各连接在一根立柱的上端;篷房支架框架单元还包括顶撑架体,顶撑架体包括上顶撑杆、下顶撑杆和第一支撑杆,下顶撑杆和上顶撑杆自下往上依次设置,多根第一支撑杆连接在下顶撑杆和上顶撑杆之间;第一支撑杆沿弧线延伸,第一支撑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凸部和第一内凹部,第一外凸部和第一内凹部均延伸于第一支撑杆的延伸两端之间;任意连续三根第一支撑杆中,第一根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外凸部与第二根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外凸部接触,第二根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内凹部与第三根第一支撑杆的第一内凹部相对设置;上顶撑杆的延伸轨迹与顶梁的延伸轨迹相同,上顶撑杆固定连接在顶部的底面。
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顶梁的延伸中部,即顶部为受力处,将顶撑架体固定在顶部下方能有效提高顶梁的力学强度,同时顶撑架体水平位置较高,不影响篷房空间的正常使用;顶撑架体内的第一支撑杆均为弧形,使篷房支架的弧线外观保持整体感,且相互挨靠的两根第一支撑杆处实则形成自下往上布置的两个三角结构,保证外观整体感的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撑能力。
进一步的方案是,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外凸部之间同心布置。
由上可见,此设置使顶撑架体在视觉上呈现多个圆环,进一步提高篷房支架的弧线外观的整体感,从而使篷房支架更美观。
进一步的方案是,篷房支架框架单元还包括斜撑架体,斜撑架体包括立杆、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立杆、第一斜撑杆和第二斜撑杆相互连接成三角结构;第二斜撑杆与立杆之间连接有多根第二支撑杆,第二斜撑杆与第一斜撑杆之间连接有多根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沿弧线延伸,第二支撑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外凸部和第二内凹部,第二外凸部和第二内凹部均延伸于第二支撑杆的延伸两端之间;任意连续三根第二支撑杆中,第一根第二支撑杆的第二外凸部与第二根第二支撑杆的第二外凸部接触,第二根第二支撑杆的第二内凹部与第三根第二支撑杆的第二内凹部相对设置;立杆固定连接在立柱的侧面上,第一斜撑杆固定连接在顶梁的底面。
由上可见,顶梁与立柱的连接处为受力处,此处设置斜撑架体以提高力学强度,且斜撑架体与顶撑架体有着相同的弧形设计,保证篷房支架弧线外观的整体感,且相互挨靠的两根第二支撑杆处实则形成自下往上布置的两个三角结构,保证外观整体感的同时提供足够的支撑能力。
进一步的方案是,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外凸部之间同心布置。
由上可见,此设置使斜撑架体在视觉上呈现多个圆环,进一步提高篷房支架的弧线外观的整体感,从而使篷房支架更美观。
进一步的方案是,顶梁包括从底部延伸至顶部的顶梁段,顶梁段沿弧线延伸且顶梁段向上拱起。
进一步的方案是,两个顶梁段之间可拆卸连接;上顶撑杆连接在两个顶梁段之间。
由上可见,此设置降低顶梁的加工难度和运输难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目的提供的篷房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和连接在两个篷房支架框架单元之间的横梁组;篷房支架框架单元采用上述的篷房支架框架单元。
进一步的方案是,篷房支架还包括多个钢索组,每个钢索组包括两根钢索;钢索组中,每根钢索均连接于相邻的两个顶梁之间,两根钢索之间交叉布置。
由上可见,交叉布置的钢索可提高篷房支架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的方案是,篷房支架还包括横撑架体,横撑架体包括上横撑杆、下横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上横撑杆和下横撑杆自下往上布置,上横撑杆和下横撑杆均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的立柱之间,多根第三支撑杆竖立在上横撑杆和下横撑杆之间。
由上可见,横撑架体的设置进一步提高篷房支架框架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第三目的提供的篷房包括篷房支架和设置在篷房支架上的篷布;篷房支架采用上述的篷房支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篷房支架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处顶梁段连接处的分解状态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1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篷房支架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篷房包括篷房支架和设置在篷房支架上的篷布。篷房支架包括沿x 轴方向布置的多个篷房支架框架单元1和篷房支架框架单元2,相邻的两个篷房支架框架单元之间连接有横梁组3、钢索组4和横撑架体5。篷房支架框架单元1和篷房支架框架单元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的不同实施方式。
结合图2和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为图2中A处顶梁段连接处的分解状态图。
篷房支架框架单元1包括顶梁11和两根立柱12。顶梁11具有顶部11a 和分别位于顶部11a相对两侧的两个底部11b,每个底部11b各连接在一根立柱12的上端;顶梁11包括从底部11b延伸至顶部11a的顶梁段111,顶梁段111沿弧线延伸且顶梁段111向上拱起,两个顶梁段111均为中空管体,两个顶梁段111之间通过接驳件112实现可拆卸连接,两个顶梁段111 连接于顶部11a并使顶部11a呈向上尖凸状,从而使顶梁11整体呈桃形。
结合图4,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篷房支架框架单元1还包括顶撑架体13,顶撑架体13包括上顶撑杆131、下顶撑杆132和第一支撑杆,下顶撑杆132和上顶撑杆131自下往上依次设置,多根第一支撑杆连接在下顶撑杆132和上顶撑杆131之间;多根第一支撑杆所具备的结构特征相似,但由于下顶撑杆132和上顶撑杆131之间各处距离不相同,连接在下顶撑杆132和上顶撑杆131之间的多根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长度上有所不同。以第一支撑杆133为例,第一支撑杆133沿弧线延伸,第一支撑杆13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凸部133a和第一内凹部133b,第一外凸部 133a和第一内凹部133b均延伸于第一支撑杆133的延伸两端之间。
以连续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33、第一支撑杆134和第一支撑杆135为例,第一支撑杆133的第一外凸部133a与第一支撑杆134的第一外凸部 134a接触,第一支撑杆134的第一内凹部134b与第一支撑杆135的第一内凹部135b相对设置,且第一内凹部134b和第一内凹部135b之间同心布置,即第一内凹部134b的圆心与第一内凹部135b的圆心重合,此设置使顶撑架体13在视觉上呈现多个圆环,进一步提高篷房支架的弧线外观的整体感。另外,相互挨靠的两根第一支撑杆处实则形成自下往上布置的两个三角结构,如,第一支撑杆133、第一支撑杆134和下顶撑杆132之间形成三角结构138;又如,第一支撑杆135、第一支撑杆136和上顶撑杆139 之间形成三角结构139。
再结合图3,上顶撑杆131的延伸轨迹与顶梁11的延伸轨迹相同,上顶撑杆131呈向上拱起的弧形,顶撑架体13整体呈月牙状。上顶撑杆131 固定连接在顶梁11的底面且上顶撑杆131连接在两个顶梁段111之间。由于顶梁11的延伸中部,即顶部11a为受力处,将顶撑架体13固定在顶部 11a下方能有效提高顶梁11的力学强度,同时顶撑架体13水平位置较高,不影响篷房空间的正常使用。
再结合图5和图6,图5为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1中 D处的局部放大图。篷房支架框架单元1还包括斜撑架体14,斜撑架体14 包括立杆141、第一斜撑杆142、第二斜撑杆143和第二支撑杆,立杆141、第一斜撑杆142和第二斜撑杆143相互连接成三角结构;第二斜撑杆143 与立杆141之间连接有多根第二支撑杆,第二斜撑杆143与第一斜撑杆142 之间连接有多根第二支撑杆;多根第二支撑杆所具备的结构特征相似,但由于第二斜撑杆143到立杆141或第一斜撑杆142之间各处距离不相同,连接在顶撑杆132和上顶撑杆131之间的多根第一支撑杆之间的长度上有所不同。
以第二支撑杆144为例,第二支撑杆144沿弧线延伸,第二支撑杆144 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外凸部144a和第二内凹部144b,第二外凸部144a和第二内凹部144b均延伸于第二支撑杆144的延伸两端之间。
以连续设置的第二支撑杆144、第二支撑杆145和第二支撑杆146为例,第二支撑杆144的第二外凸部144a与第二支撑杆145的第二外凸部 145a接触,第二支撑杆145的第二内凹部145b与第二支撑杆146的第二内凹部146b相对设置,且第二内凹部145b和第二内凹部146b之间同心布置,即第二内凹部145b的圆心与第二内凹部146b的圆心重合,此设置使斜撑架体14在视觉上呈现多个圆环,进一步提高篷房支架的弧线外观的整体感。
立杆141的延伸轨迹与立柱12的延伸轨迹相同,第一斜撑杆142的延伸轨迹与顶梁段111的延伸轨迹相同,立杆141固定连接在立柱12的侧面上,第一斜撑杆142固定连接在顶梁11的底面。
结合图1、图6和图7,图7为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立柱12和顶梁段111之间通过连接板113连接。横撑架体5包括上横撑杆51、下横撑杆52、多根第三支撑杆53和端部支撑杆54,上横撑杆51和下横撑杆 52自下往上布置,多根第三支撑杆53竖立在上横撑杆51和下横撑杆52 之间,端部支撑杆54连接在上横撑杆51和下横撑杆52的延伸端部之间,上横撑杆51和下横撑杆52均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篷房支架框架单元1的立柱12之间,端部支撑杆54与连接板113固定连接。
参见图1,每个钢索组4包括两根钢索;钢索组4中,每根钢索均连接于相邻的两个顶梁11之间,两根钢索之间交叉布置。
参见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与篷房支架框架单元1不同的是,篷房支架框架单元2上设置有顶撑架体 23而不具有斜撑架体,且篷房支架框架单元2上设置有中部立柱25和横杆24,两根中部立柱25竖立在两根立柱22之间且两根立柱25位于顶梁 21顶部的对称两侧,中部立柱25的上端固定连接在顶梁21上;顶梁21和立柱22的连接处之间连接有一根横杆24,两根中部立柱25之间连接有一根横杆24。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包括顶梁和两根立柱,所述顶梁具有顶部和分别位于所述顶部相对两侧的两个底部,每个所述底部各连接在一根所述立柱的上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支架框架单元还包括顶撑架体,所述顶撑架体包括上顶撑杆、下顶撑杆和第一支撑杆,所述下顶撑杆和所述上顶撑杆自下往上依次设置,多根第一支撑杆连接在所述下顶撑杆和所述上顶撑杆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杆沿弧线延伸,所述第一支撑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外凸部和第一内凹部,所述第一外凸部和所述第一内凹部均延伸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延伸两端之间;
任意连续三根所述第一支撑杆中,第一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一外凸部与第二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一外凸部接触,第二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一内凹部与第三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所述第一内凹部相对设置;
所述上顶撑杆的延伸轨迹与所述顶梁的延伸轨迹相同,所述上顶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顶部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外凸部之间同心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支架框架单元还包括斜撑架体,所述斜撑架体包括立杆、第一斜撑杆、第二斜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立杆、所述第一斜撑杆和所述第二斜撑杆相互连接成三角结构;
所述第二斜撑杆与所述立杆之间连接有多根所述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斜撑杆与所述第一斜撑杆之间连接有多根所述第二支撑杆;
所述第二支撑杆沿弧线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杆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外凸部和第二内凹部,所述第二外凸部和所述第二内凹部均延伸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延伸两端之间;
任意连续三根所述第二支撑杆中,第一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所述第二外凸部与第二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所述第二外凸部接触,第二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所述第二内凹部与第三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所述第二内凹部相对设置;
所述立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立柱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斜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梁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外凸部之间同心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梁包括从所述底部延伸至所述顶部的顶梁段,所述顶梁段沿弧线延伸且所述顶梁段向上拱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顶梁段之间可拆卸连接;
所述上顶撑杆连接在两个所述顶梁段之间。
7.篷房支架,包括至少两个篷房支架框架单元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篷房支架框架单元之间的横梁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支架框架单元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篷房支架框架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篷房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支架还包括多个钢索组,每个所述钢索组包括两根钢索;
所述钢索组中,每根所述钢索均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顶梁之间,两根所述钢索之间交叉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篷房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支架还包括横撑架体,所述横撑架体包括上横撑杆、下横撑杆和第三支撑杆,所述上横撑杆和所述下横撑杆自下往上布置,所述上横撑杆和所述下横撑杆均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的所述立柱之间,多根第三支撑杆竖立在所述上横撑杆和所述下横撑杆之间。
10.篷房,包括篷房支架和设置在所述篷房支架上的篷布;
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支架采用上述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篷房支架。
CN201921692181.3U 2019-10-08 2019-10-08 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篷房支架和篷房 Active CN211473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2181.3U CN211473613U (zh) 2019-10-08 2019-10-08 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篷房支架和篷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92181.3U CN211473613U (zh) 2019-10-08 2019-10-08 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篷房支架和篷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73613U true CN211473613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0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92181.3U Active CN211473613U (zh) 2019-10-08 2019-10-08 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篷房支架和篷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73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2095B (zh) 一种高大跨度幕墙的桁架支撑结构
CN101597918B (zh) 一种预应力巨型支撑-框架结构
CN102605885A (zh) 一种轻质钢拱桁形成的大型建筑封闭屋顶
CN211473613U (zh) 篷房支架框架单元、篷房支架和篷房
CN2835408Y (zh) 索桁架支撑的多跨连续正交马鞍形索网
CN213268605U (zh) 钢筋支架及含该钢筋支架的筏板基础钢筋结构
CN215817990U (zh) 柔性光伏支架的支撑结构
CN217325805U (zh) 一种基于树形柱的钢屋盖结构
CN215817991U (zh) 柔性光伏支架的支撑结构
CN216380315U (zh) 一种站台雨棚施工支架结构
CN109235769A (zh) 一种大跨度下凹鱼腹式组合加强桁架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0561686U (zh) 墩体支架
CN210316702U (zh) 一种吊顶马戏棚
CN215255086U (zh) 多边形篷房支架和多边形篷房
CN111877560A (zh) 一种钢木混合交叉张弦拱结构
CN108755965A (zh) 一种大跨悬索-系杆拱结构体系及房屋结构
CN219138107U (zh) 一种上承式连跨索拱屋盖结构
CN220475647U (zh) 一种大跨度柔性光伏支架
CN210482023U (zh) 一种独柱墩桥梁抗倾覆稳固构件
CN218779780U (zh) 一种双鞍交叉索承式大跨梁结构
CN212897241U (zh) 一种悬臂型斜拉挑棚结构
CN215670522U (zh) 一种大跨度垃圾池屋面钢结构安装施工节点
CN215252241U (zh) 一种下承式钢梁钢拱肋系杆拱桥
CN215803649U (zh) 一种装配式机库篷房
CN215563843U (zh) 一种垃圾池屋面倒三角型主桁架侧向稳定施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