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60681U - 腔静脉滤器 - Google Patents

腔静脉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60681U
CN211460681U CN201922304669.0U CN201922304669U CN211460681U CN 211460681 U CN211460681 U CN 211460681U CN 201922304669 U CN201922304669 U CN 201922304669U CN 211460681 U CN211460681 U CN 211460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ing
support rod
vena cava
supporting rod
cava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046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恒全
刘忍
潘长江
李林
刘尧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aide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aide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aide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aide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046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60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60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60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稳定安装的前提下,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的腔静脉滤器,若干所述过滤支杆在释放状态下呈圆锥形;还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过滤支杆的发散端与第一支撑杆的一端相连,且构成连接处;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过滤支杆与第一支撑杆构成支杆总成,若干所述支杆总成围成具有开口的过滤空间;所述过滤空间的开口方向与聚拢端相对应;所述连接处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过滤空间外;所述限位件的抵紧端为凸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部。在释放状态下,与血管壁之间的安装稳定,且不易损伤血管壁;在回收时,避免损伤血管壁;对血栓的拦截过滤效果好;该结构为两个开放式结构结合在一起,提高回收周期。

Description

腔静脉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静脉滤器。
背景技术
肺栓塞PTE是外周静脉脱落的栓子进入肺动脉循环,阻断组织供血,引起以心、肺功能障碍的综合症。若栓塞面积超过肺动脉的50%~80%,将很有可能导致患者猝死,占临床猝死发生率的5%。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PTE的高危因素,PTE中约70%~90%的栓子来源于DVT的脱落,特别是膝以上部位近段DTV。确诊DVT后,根据病患特点,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放置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VCF,VCF是一种类似于滤网的器械,通常被部署在下腔静脉中,物理拦截漂浮的血栓,防止DVT发展成PTE。VCF在临床运用越来越广,已成为预防PTE发生的主要措施之一。
市场上先后出现了三种类型的VCF商品,依次是永久型、临时型和可选择回收型。永久型VCF一旦放置,除非手术切开静脉腔、否则无法取出。代表性产品主要有Greenfiled,Bird’s Nest、VenaTech LP/LGM等。临时型VCF置入静脉后,要求介入装置与滤器相连并留置于体外,同时使用尿激酶溶栓,一般6h溶栓完成后,通过介入装置收回滤器。代表性产品有TempofilterⅡ。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缺陷,容易导致穿刺部位的感染、沿介入装置的血栓蔓延和滤器移位等。很多患者在DVT被治愈之前,大多已超出临时型VCF在体内的最长安全留置时间,此时不得被永久型VCF替换。可选择回收型VCF置入体内后不再需要与介入装置相连,可以根据患者需要永久留置体内,当患者不再需要滤器时,也可以安全地回收。主要产品有Gunther Tulip、Denali、Optease等。
授权公告号为CN106725996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多根支杆,各支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至少一部分支杆为由多根金属丝捻绕而成的加捻支杆。加捻支杆由两根以上的金属丝捻绕而成,每根加捻支杆的至少一根金属丝在靠近发散端处弯折形成锚形钩。将滤器置入腔静脉之后,锚形钩刺入血管壁中,防止滤器脱落。在释放状态下,限位件抵靠血管内壁,防止锚形钩刺入血管壁的深度过深。在回收时,限位件与锚形钩相互靠拢,具有较好的顺应性,容易将腔静脉滤器从血管壁中拔出并回收。上述方案中的腔静脉滤器安装较稳定,但是存在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稳定安装的前提下,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的腔静脉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腔静脉滤器,包括过滤支杆,若干所述过滤支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若干所述过滤支杆在释放状态下呈圆锥形;还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过滤支杆的发散端与第一支撑杆的一端相连,且构成连接处;
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过滤支杆与第一支撑杆构成支杆总成,若干所述支杆总成围成具有开口的过滤空间;所述过滤空间的开口方向与聚拢端相对应;
所述连接处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过滤空间外;
所述限位件的抵紧端为凸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限位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支撑杆,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聚拢端与过滤支杆的聚拢端相重合;
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杆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支杆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辐射发散方向与过滤支杆的辐射发散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发散端位于过滤空间外。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支杆的聚拢端构成圆锥的顶点,所述限位件的抵紧端均匀分布在第一参考圆上,所述第一参考圆与圆锥的底面相平行;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限位部均匀分布在第二参考圆上;
所述第一参考圆的圆心与第二参考圆的圆心均位于圆锥轴线L上;
所述限位件的抵紧端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限位部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为D2,D1=D2。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与血管壁具有接触点A;
在释放状态下,所述接触点A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等于D1。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圆弧部和第二圆弧部;
所述第一圆弧部远离第二圆弧部的一端相互汇聚;
所述第一圆弧部的开口方向与过滤空间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圆弧部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圆弧部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圆弧部与第二圆弧部的相连位置平滑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连接处的远端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向过滤空间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为圆弧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支杆的聚拢端设置有钩挂件。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支杆的聚拢端和第二支撑杆的聚拢端一体成型,且构成汇聚部;
在所述汇聚部的外壁开设凹槽形成钩挂件。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为直线结构;
与圆锥轴线L相平行的直线为x轴,由所述过滤空间开口端至过滤支杆聚拢端的方向为x轴的负方向,由所述过滤支杆聚拢端至过滤空间开口端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
所述限位件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为锐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杆横截面的直径等于第一支撑杆横截面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支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汇聚部均为镍钛合金制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稳定安装的前提下,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的腔静脉滤器。在释放状态下,与血管壁之间的安装稳定,且不易损伤血管壁;在回收时,避免损伤血管壁;同时,过滤支杆与第二支撑杆共同作用,对血栓的拦截过滤效果好。该结构为两个开放式结构结合在一起,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又提高了回收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过滤支杆;2-第一支撑杆;3-限位件;4-过滤空间;5-第二支撑杆;501-第一圆弧部;502-第二圆弧部;6-汇聚部;601-凹槽;7-限位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腔静脉滤器,包括过滤支杆1,若干所述过滤支杆1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若干所述过滤支杆1在释放状态下呈圆锥形;还包括第一支撑杆2,所述过滤支杆1的发散端与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相连,且构成连接处;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过滤支杆1与第一支撑杆2构成支杆总成,若干所述支杆总成围成具有开口的过滤空间4;所述过滤空间4的开口方向与聚拢端相对应;所述连接处设置有限位件3,所述限位件3位于过滤空间4外;所述限位件3的抵紧端为凸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设置有限位部。
在被置入血管前,腔静脉滤器被束缚安装在辅助器械中。当被置入到血管中的合适位置时,若干过滤支杆1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辐射发散开。过滤支杆1的发散端与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相连,构成连接处,限位件3设置在连接处。在释放状态下,若干过滤支杆1分布在圆锥形的锥面上。过滤空间4由若干支杆总成围成,血液依次流经过滤空间4的开口、过滤空间4和聚拢端。若干过滤支杆1对血液中的血栓起到拦截过滤作用。位于过滤空间4外的限位件3和第一支撑杆2上设置的限位部通过摩擦力作用,共同为腔静脉滤器提供稳定的安装,限位件3的抵紧端与血管壁相接触,第一支撑杆2上设置的限位部与血管壁相接触。防止血栓在过滤空间4中积累较多,且分布不均时,腔静脉滤器产生位置的偏移。限位件3的抵紧端是指远离连接处的远端。限位件3的抵紧端为凸面结构,避免限位件3的抵紧端刺破血管壁。限位件3既可以为直线结构,又可以为曲线结构,还可以为波浪形结构。第一支撑杆2上设置的限位部具有多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部由第一支撑杆2本身构成,可以为曲线结构或波浪形结构。此时,第一支撑杆2本身与血管壁相接触。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限位部安装在第一支撑杆2远离连接处的一端,且位于过滤空间4外。此时的限位部可以为限位支杆7,限位支杆7远离第一支撑杆2的远端与血管壁相接触。限位支杆7既可以为直线结构,也可以为曲线结构。当需要回收腔静脉滤器时,将辅助器械与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钩挂,进而将腔静脉滤器从血管中拉出,拉出的方向与过滤支杆1的辐射发散方向相反,避免损伤血管壁。
为了提高过滤效果,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支撑杆5,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聚拢端与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相重合;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杆5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支杆1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辐射发散方向与过滤支杆1的辐射发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发散端位于过滤空间4外。血液流经过滤空间4,其中一部分血栓被过滤支杆1拦截在过滤空间4中,另一部分血栓从相邻两个过滤支杆1之间的间隙中逃逸。由于,第二支撑杆5的一端相互聚拢,其聚拢端与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相重合;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其辐射发散方向与过滤支杆1的辐射发散方向相反。因此,逃逸的血栓在第二支撑杆5的拦截作用下,被进一步过滤,过滤效果好。进而,还提高了回收周期。在释放状态下,相邻两个过滤支杆1之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第二支撑杆5的个数。
为了进一步防止限位件3损伤血管壁,优选的,所述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构成圆锥的顶点,所述限位件3的抵紧端均匀分布在第一参考圆上,所述第一参考圆与圆锥的底面相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均匀分布在第二参考圆上;所述第一参考圆的圆心与第二参考圆的圆心均位于圆锥轴线L上;所述限位件3的抵紧端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为D2,D1=D2。限位件3的抵紧端与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之间的连线,与圆锥的轴线L相平行,D1=D2。第一参考圆与第二参考圆均位于同一圆柱体的外周面上,圆柱体与圆锥同轴设置。在释放状态下,限位件3与血管壁相接触,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与血管壁相接触,血管壁受到的来自限位件3的压紧力大致等于血管壁受到的来自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的压紧力。压紧力较均匀,不易刺破血管壁。
第二支撑杆5可以不与血管壁相接触,此时,第二支撑杆5与血管壁的接触点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小于D1。为了提高安装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5与血管壁具有接触点A;在释放状态下,所述接触点A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等于D1。第二支撑杆5与血管壁相接触,接触点A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等于D1,且等于D2。提高摩擦力,防止在血液的冲刷下产生位移,提高腔静脉滤器的安装稳定性。
第二支撑杆5可以为直线结构,当对腔静脉滤器进行回收时,在拉力的作用下,第二支撑杆5的端部容易向过滤支杆1的辐射发散方向移动,增大对血管壁的压紧力,划伤血管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5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圆弧部501和第二圆弧部502;所述第一圆弧部501远离第二圆弧部502的一端相互汇聚;所述第一圆弧部501的开口方向与过滤空间4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圆弧部502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圆弧部501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圆弧部501与第二圆弧部502的相连位置平滑过渡。当对腔静脉滤器进行回收时,在拉力的作用下,第二支撑杆5与血管壁相接触的位置从第一圆弧部501上的一点平滑过渡为第二圆弧部502上的一点,避免损伤血管壁。
为了防止第一支撑杆2远离连接处的远端划伤血管壁,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2远离连接处的远端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向过滤空间4弯折。圆弧结构向过滤空间4弯折,避免端部与血管壁相接触,防止划伤血管壁。
第一支撑杆2可以为波浪形结构,当对腔静脉滤器进行回收时,在拉力的作用下,波浪形结构的第一支撑杆2容易发生伸长变形,以对抗拉力的作用,不利于腔静脉滤器的拉出。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2为圆弧结构。圆弧结构的伸长变形较小,有利于腔静脉滤器的拉出。
为了方便辅助器械与腔静脉滤器钩挂,优选的,所述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设置有钩挂件。钩挂件可以为多种形态,如:单耳挂钩、双耳挂钩、圆环挂钩等。
当钩挂件为外设的挂钩时,血液流经挂钩,血液中的血栓容易阻塞在挂钩中。当需要回收腔静脉滤器时,影响辅助器械与挂钩之间的钩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优选的,所述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和第二支撑杆5的聚拢端一体成型,且构成汇聚部6;在所述汇聚部6的外壁开设凹槽601形成钩挂件。汇聚部6一体成型,在汇聚部6的外壁开设凹槽601形成钩挂件,减少连接结构,避免血液中的血栓汇集,有利于辅助器械与挂钩之间的钩挂,方便操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件3为直线结构;与圆锥轴线L相平行的直线为x轴,由所述过滤空间4开口端至过滤支杆1聚拢端的方向为x轴的负方向,由所述过滤支杆1聚拢端至过滤空间4开口端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所述限位件3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为锐角。此种情形下,释放安装后的稳定性最佳。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撑杆5横截面的直径等于第一支撑杆2横截面的直径。
过滤支杆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5和汇聚部6均可以为不锈钢制品,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支杆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5和汇聚部6均为镍钛合金制品。镍钛合金具有热记忆性,耐腐蚀,不具有铁磁性,强韧度高等优点。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稳定安装的前提下,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的腔静脉滤器。在释放状态下,与血管壁之间的安装稳定,且不易损伤血管壁;在回收时,避免损伤血管壁;同时,过滤支杆与第二支撑杆共同作用,对血栓的拦截过滤效果好。该结构为两个开放式结构结合在一起,在提高稳定性的同时,又提高了回收周期。

Claims (12)

1.腔静脉滤器,包括过滤支杆(1),若干所述过滤支杆(1)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若干所述过滤支杆(1)在释放状态下呈圆锥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杆(2),所述过滤支杆(1)的发散端与第一支撑杆(2)的一端相连,且构成连接处;
在释放状态下,所述过滤支杆(1)与第一支撑杆(2)构成支杆总成,若干所述支杆总成围成具有开口的过滤空间(4);所述过滤空间(4)的开口方向与聚拢端相对应;
所述连接处设置有限位件(3),所述限位件(3)位于过滤空间(4)外;
所述限位件(3)的抵紧端为凸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杆(2)上设置有限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杆(5),若干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一端相互聚拢,另一端在释放状态下辐射发散;
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聚拢端与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相重合;
在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杆(5)位于相邻两个所述过滤支杆(1)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辐射发散方向与过滤支杆(1)的辐射发散方向相反;
所述第二支撑杆(5)的发散端位于过滤空间(4)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构成圆锥的顶点,所述限位件(3)的抵紧端均匀分布在第一参考圆上,所述第一参考圆与圆锥的底面相平行;
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均匀分布在第二参考圆上;
所述第一参考圆的圆心与第二参考圆的圆心均位于圆锥轴线L上;
所述限位件(3)的抵紧端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为D1,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限位部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为D2,D1=D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5)与血管壁具有接触点A;
在释放状态下,所述接触点A到圆锥轴线L的距离等于D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5)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圆弧部(501)和第二圆弧部(502);
所述第一圆弧部(501)远离第二圆弧部(502)的一端相互汇聚;
所述第一圆弧部(501)的开口方向与过滤空间(4)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圆弧部(502)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圆弧部(501)的开口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圆弧部(501)与第二圆弧部(502)的相连位置平滑过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远离连接处的远端为圆弧结构,所述圆弧结构向过滤空间(4)弯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为圆弧结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设置有钩挂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支杆(1)的聚拢端和第二支撑杆(5)的聚拢端一体成型,且构成汇聚部(6);
在所述汇聚部(6)的外壁开设凹槽(601)形成钩挂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为直线结构;
与圆锥轴线L相平行的直线为x轴,由所述过滤空间(4)开口端至过滤支杆(1)聚拢端的方向为x轴的负方向,由所述过滤支杆(1)聚拢端至过滤空间(4)开口端的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
所述限位件(3)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为锐角。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5)横截面的直径等于第一支撑杆(2)横截面的直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支杆(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5)和汇聚部(6)均为镍钛合金制品。
CN201922304669.0U 2019-12-19 2019-12-19 腔静脉滤器 Active CN211460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4669.0U CN211460681U (zh) 2019-12-19 2019-12-19 腔静脉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04669.0U CN211460681U (zh) 2019-12-19 2019-12-19 腔静脉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60681U true CN211460681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69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04669.0U Active CN211460681U (zh) 2019-12-19 2019-12-19 腔静脉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606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0621A (zh) * 2019-12-19 2020-02-28 成都迈德克科技有限公司 腔静脉滤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40621A (zh) * 2019-12-19 2020-02-28 成都迈德克科技有限公司 腔静脉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6196B (zh) 一种分体式左心耳封堵器
US6447530B1 (en) Atraumatic anchoring and disengagement mechanism for permanent implant device
US7794472B2 (en) Single wire intravascular filter
JPS6141444A (ja) 折りたたみ式フイルタ−バスケツト
CN110840621A (zh) 腔静脉滤器
CA2569319A1 (en) Invertible intravascular filter
JP2008532621A (ja) 血管内フィルタアセンブリ
CN211460681U (zh) 腔静脉滤器
GB2517992A (en) Vena cava filter
CN105193521A (zh) 一种具有良好贴壁性的可回收腔静脉滤器
CN108403254B (zh) 一种新型可回收型腔静脉滤器
US10123864B2 (en) Vascular filter and anchoring arrangement thereof
CN105213065B (zh) 滤器
CN106901869A (zh) 静脉滤器
CN211433511U (zh) 开放式腔静脉滤器
CN211325882U (zh) 一种可回收腔静脉过滤器及滤器系统
CN106725997B (zh) 腔静脉滤器及其生产方法
CN106725996B (zh) 一种腔静脉滤器
CN211433510U (zh) 可回收腔静脉滤器
CN211243905U (zh) 一种可自适应血管弯曲的血栓过滤装置
CN212213933U (zh) 一种伞形可回收的静脉血栓滤器
CN212213935U (zh) 一种m形可回收的静脉血栓滤器
CN110811921A (zh) 开放式腔静脉滤器
CN210250164U (zh) 一种双支撑型可回收的腔静脉滤器
CN112932730A (zh) 一种可回收的静脉血栓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