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9548U - 折叠坐垫 - Google Patents

折叠坐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9548U
CN211459548U CN202020111153.4U CN202020111153U CN211459548U CN 211459548 U CN211459548 U CN 211459548U CN 202020111153 U CN202020111153 U CN 202020111153U CN 211459548 U CN211459548 U CN 211459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s
hard
cushion
flexible
fold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111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曰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adfar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adfa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adfa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adfa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111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9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9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9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折叠坐垫,折叠坐垫包括坐垫部与靠背部,所述靠背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坐垫部,所述靠背部上设置有安装位;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装配于所述安装位。通过使坐垫部与靠背部的可折叠设计,使得折叠坐垫便于携带和存放,同时通过在靠背部设置安装位,在安装位上装配散热风扇,当人坐在折叠坐垫上时,散热风扇的吹出的风对人体进行散热,同时也将人体与坐垫部、靠背部接触部分的热量带走,提升了折叠坐垫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折叠坐垫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居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坐垫。
背景技术
通常,座椅、沙发为了提升舒适度,会在座椅或沙发内填充大量的泡棉,使得座椅、沙发较为柔软。但是,在带来舒适度的同时,由于填充大量的泡棉,泡棉表面又通常包覆有皮革或者纱布,使得人坐在座椅、沙发,坐着的部位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聚集热量,同样影响的坐姿体验。为此,人们会在座椅、沙发上放置坐垫,来达到隔热的目的,比如,常用的竹制坐垫,然而,在实际体验中,这些坐垫仍然存在坐一段时间后,坐着的部位升温效果明显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坐垫仍然存在坐一段时间后,坐着的部位升温效果明显的现象问题,提供一种折叠坐垫。
本申请提供一种折叠坐垫,包括坐垫部与靠背部,所述靠背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坐垫部,所述靠背部上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坐垫部和所述靠背部均包括硬质件和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硬质件上,固定连接于所述硬质件,所述坐垫部的硬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靠背部的硬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包括柔性基底及支柱,所述支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柱设置于所述柔性基底上,且所述支柱之间具有预设的间隙,多个所述支柱形成人体承载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通过黏合剂粘合于所述硬质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硬质件设置有第一卡扣件,所述柔性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和所述第二卡扣件相互卡扣配合,使所述柔性件与所述硬质件实现卡扣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坐垫部包括第一硬质件和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硬质件上;所述靠背部包括第二硬质件和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二柔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硬质件上,所述第一硬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硬质件;
所述第一硬质件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耳,多个所述第一凸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耳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硬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耳,多个所述第二凸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耳上设置有第二穿孔;
所述第一凸耳嵌入到所述第二凸耳之间的间隙内,且所述第二凸耳嵌入到所述第一凸耳之间的间隙内,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二穿孔相互连通形成连轴通道;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收容于所述连轴通道内,所述第一硬质件和所述第二硬质件以所述转轴为轴进行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耳的远离第一硬质件的一端相互连接,以在远离所述第一硬质件的一端密封两个所述第一凸耳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凸耳至少部分嵌入到两个所述第一凸耳之间的间隙内;或者
所述第二凸耳的远离所述第二硬质件的一端相互连接,以在远离所述第二硬质件的一端密封两个所述第二凸耳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凸耳至少部分嵌入到两个所述第二凸耳之间的间隙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件上的多个所述支柱聚拢成两簇,两簇所述支柱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具有预设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装配于所述安装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安装位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风扇内设置有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为可充电电池;
所述散热风扇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充放电电路,可充电电池电连接于充放电电路,充放电电路提供有标准接口,以通过所述标准接口为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上述折叠坐垫,通过使坐垫部与靠背部的可折叠设计,使得折叠坐垫便于携带和存放,同时通过在靠背部设置安装位,在安装位上装配散热风扇,当人坐在折叠坐垫上时,散热风扇的吹出的风对人体进行散热,同时也将人体与坐垫部、靠背部接触部分的热量带走,提升了折叠坐垫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折叠坐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折叠坐垫折叠后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折叠坐垫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折叠坐垫的第一硬质件和第二硬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折叠坐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折叠坐垫10的结构示意图,折叠坐垫10包括坐垫部110与靠背部120,靠背部120转动连接于坐垫部110,以使得折叠坐垫10能够实现折叠。
坐垫部110和靠背部120均包括硬质件和柔性件,柔性件设置于硬质件上,并固定连接于硬质件,坐垫部110的硬质件转动连接于靠背部120的硬质件。硬质件采用硬质材料制成,不易发生形变,柔性件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在受力时可以发生形变,将柔性件设置于硬质件上,可以利用硬质件对柔性件进行固形,以避免柔性件在携带时随意摆动折叠,有利于在便携时使折叠坐垫10保持产品的完整性。
坐垫部110的硬质件与靠背部120的硬质件转动连接,当坐垫部110的硬质件与靠背部120的硬质件转动至坐垫部110与靠背部120处于同一平面时,坐垫部110与靠背部120的柔性件设置于硬质件的同一侧,从而,当坐垫部110与靠背部120折叠成座椅形状时,柔性件直接与用户接触,由于柔性件的柔软性,使得折叠坐垫10具有较好的舒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件通过黏合剂粘合于硬质件上。例如,柔性件采用TPE(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软胶制成,硬质件为塑胶材质,从而柔性件可以较好的粘合于硬质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柔性件可拆卸的固定于硬质件上。例如,可以在硬质件上设置第一卡扣件,在柔性件上设置第二卡扣件,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相互卡扣配合,从而使柔性件与硬质件实现卡扣式的可拆卸配合;或者,请参阅图4,硬质件上可以设置有通孔10a,通孔10a在厚度方向贯穿硬质件,柔性件的靠近硬质件的一侧设置有穿绳,穿绳穿过通孔10a,从而可以将柔性件与硬质件固定。
请参阅图3和图5,柔性件包括柔性基底141及支柱143,支柱143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柱143设置于柔性基底141上,且支柱143之间具有预设的间隙,多个支柱143形成人体承载面,从而,当人体与柔性件接触时,多个支柱143提供的支持力支撑人体,由于支柱143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可以提供良好的透气性,提升折叠坐垫10的舒适度。
请参阅图1至图3,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坐垫部110包括第一硬质件111和第一柔性件113,第一柔性件113设置于第一硬质件111上,靠背部120包括第二硬质件121和第二柔性件123,第二柔性件123设置于第二硬质件121上,第一硬质件111转动连接于第二硬质件121,并通过转动第一硬质件111或第二硬质件121以调节坐垫部110和靠背部120的夹角。
第一硬质件11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耳115,多个第一凸耳115相互间隔设置,第一凸耳115上设置有第一穿孔115a;第二硬质件12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耳125,多个第二凸耳125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凸耳125上设置有第二穿孔125a;第一凸耳115嵌入到第二凸耳125之间的间隙内,且第二凸耳125嵌入到第一凸耳115之间的间隙内,多个第一穿孔115a及多个第二穿孔125a相互连通形成连轴通道;还包括转轴150,转轴150收容于连轴通道内,从而,第一硬质件111和第二硬质件121以转轴150为轴进行转动。
请参阅图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凸耳115的远离第一硬质件111的一端相互连接,以在远离第一硬质件111的一端密封两个第一凸耳115之间的间隙,第二凸耳125至少部分嵌入到两个第一凸耳115之间的间隙内;或者,第二凸耳125的远离第二硬质件121的一端相互连接,以在远离第二硬质件121的一端密封两个第二凸耳125之间的间隙,第一凸耳115至少部分嵌入到两个第二凸耳125之间的间隙内。由此,通过第一凸耳115的远离第一硬质件111的一端相互连接,或者第二凸耳125的远离第二硬质件121的一端相互连接,使得第一硬质件111或第二硬质件121在转动时,转动角度受限,能够控制坐垫部110和靠背部120展开的最大角度。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凸耳125的远离第二硬质件121的一端相互连接,以限制坐垫部110相对靠背部120的转动角度。
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柔性件113上的多个支柱143聚拢成两簇,两簇支柱143之间具有沟槽110a,沟槽110a具有预设的宽度。通过形成沟槽110a,一方面,可以提升坐垫部110的透气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支柱143的分布符合人体工程学设置,例如,使两簇支柱143关于沟槽110a对称,从而使得支柱143与人体的左右对称格局相适应。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散热风扇160,靠背部120上设置有安装位120a,散热风扇160装配于安装位120a。通过设置散热风扇160,可以通过风扇直接进行散热,且在人体坐在折叠坐垫10上时,通过风扇直吹实现第一次散热;风扇吹出的风被人体反弹,进入到坐垫部110或靠背部120的支柱143之间的间隙内,并沿着支柱143之间的间隙流动,实现二次散热,将人体与坐垫接触部位的热量带走,可以极大地提升折叠坐垫10在夏天的使用舒适度。
安装位120a可以设置于靠背部120的靠近坐垫部110的一端.例如,安装位120a可以设置于第二硬质件121的靠近坐垫部110的一端。坐垫部110对应安装位120a设置有避让位110b,安装位120a连通于避让位110b,由安装位120a和避让位110b共同收容散热风扇160。可以理解,安装位120a对应的位置没有设置第二凸耳125,避让位110b对应的位置没有设置第一凸耳115,以在折叠时为散热风扇160提供收容空间。
请参阅图4,第二硬质件121可以向安装位120a内延伸形成有支耳127,支耳127上设置有贯孔127a,固定件穿过贯孔127a将散热风扇160固定,从而实现散热风扇160的装配。例如,固定件可以是螺钉,散热风扇160上对应贯孔127a设置有螺纹孔,螺钉穿过贯孔127a进入到螺纹孔内,从而可以将散热风扇160固定于第二硬质件121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散热风扇160可拆卸的装配于安装位120a内,从而使得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散热风扇160单独的拆卸下来,以实现其他部位的散热。例如,将散热风扇160直接拆卸后,直吹脸部,以获取更直观的风感。
请参阅图3,散热风扇160内设置有电源组件161,电源组件161为散热风扇160进行供电,从而使得散热风扇160可以独立的工作。例如,电源组件161可以是电池。可选的,电源组件161为可充电电池,散热风扇160还包括PCB板163,PCB板163上设置有充放电电路,可充电电池电连接于充放电电路,充放电电路提供有标准接口165,以通过标准接口165为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由此,当折叠坐垫10在车辆环境中使用时,可以利用线缆对散热风扇160进程充电,以使散热风扇160长时间的工作。
上述折叠坐垫10,通过使坐垫部110与靠背部120的可折叠设计,使得折叠坐垫10便于携带和存放,同时通过在靠背部120设置安装位120a,在安装位120a上装配散热风扇160,当人坐在折叠坐垫10上时,散热风扇160的吹出的风对人体进行散热,同时也将人体与坐垫部110、靠背部120接触部分的热量带走,提升了折叠坐垫10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折叠坐垫,包括坐垫部与靠背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坐垫部,所述靠背部上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坐垫部和所述靠背部均包括硬质件和柔性件,所述柔性件设置于所述硬质件上,固定连接于所述硬质件,所述坐垫部的硬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靠背部的硬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包括柔性基底及支柱,所述支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柱设置于所述柔性基底上,且所述支柱之间具有预设的间隙,多个所述支柱形成人体承载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通过黏合剂粘合于所述硬质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设置有第一卡扣件,所述柔性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和所述第二卡扣件相互卡扣配合,使所述柔性件与所述硬质件实现卡扣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部包括第一硬质件和第一柔性件,所述第一柔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硬质件上;所述靠背部包括第二硬质件和第二柔性件,所述第二柔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硬质件上,所述第一硬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硬质件;
所述第一硬质件的一端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耳,多个所述第一凸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耳上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硬质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耳,多个所述第二凸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耳上设置有第二穿孔;
所述第一凸耳嵌入到所述第二凸耳之间的间隙内,且所述第二凸耳嵌入到所述第一凸耳之间的间隙内,多个所述第一穿孔及多个所述第二穿孔相互连通形成连轴通道;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收容于所述连轴通道内,所述第一硬质件和所述第二硬质件以所述转轴为轴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耳的远离第一硬质件的一端相互连接,以在远离所述第一硬质件的一端密封两个所述第一凸耳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凸耳至少部分嵌入到两个所述第一凸耳之间的间隙内;或者
所述第二凸耳的远离所述第二硬质件的一端相互连接,以在远离所述第二硬质件的一端密封两个所述第二凸耳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一凸耳至少部分嵌入到两个所述第二凸耳之间的间隙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件上的多个所述支柱聚拢成两簇,两簇所述支柱之间具有间隔,所述间隔具有预设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坐垫,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装配于所述安装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安装位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内设置有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为可充电电池;
所述散热风扇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充放电电路,可充电电池电连接于充放电电路,充放电电路提供有标准接口,以通过所述标准接口为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CN202020111153.4U 2020-01-17 2020-01-17 折叠坐垫 Active CN211459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1153.4U CN211459548U (zh) 2020-01-17 2020-01-17 折叠坐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11153.4U CN211459548U (zh) 2020-01-17 2020-01-17 折叠坐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9548U true CN211459548U (zh) 2020-09-11

Family

ID=72370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11153.4U Active CN211459548U (zh) 2020-01-17 2020-01-17 折叠坐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9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60509A1 (en) Structurally improved seat cushion
JP5698745B2 (ja) モジュラー支持要素
EP1989965A1 (en) Battery charging chair heating method and battery charging chair heating device and charging battery type heating chair
EP3051980B1 (en) Heated cover for an article of furniture
CN101589891A (zh) 多功能游戏椅
CN211459548U (zh) 折叠坐垫
CN205696811U (zh) 发热式充气产品
CN200973534Y (zh) 可分离移动式靠垫结构改良
KR20120001374U (ko) 안마장치
CN201032942Y (zh) 椅子结构
CN210672782U (zh) 多功能阵列式垫子
KR101599405B1 (ko) 통풍 및 열선이 구비된 방석
CN207574879U (zh) 一种椅子扶手
CN201856679U (zh) 座椅的坐垫结构
CN201365706Y (zh) 背靠结构
CN207411896U (zh) 充气保护垫
CN203611811U (zh) 一种通风垫体风路接口结构及汽车座椅
WO2016144497A1 (en) Portable charging travel pillow
CN206826448U (zh) 一种座椅通风装置及汽车座椅
KR100877424B1 (ko) 쿠션 있는 돌 매트리스 침대
CN211323998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玉石沙发
CN210121011U (zh) 一种坐凳通风软垫结构
CN215837996U (zh) 一种座椅
CN211961528U (zh) 一种床垫功能垫层及床垫
CN216969448U (zh) 通风垫装置、座椅及代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