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1902U - 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1902U
CN211451902U CN201922243370.9U CN201922243370U CN211451902U CN 211451902 U CN211451902 U CN 211451902U CN 201922243370 U CN201922243370 U CN 201922243370U CN 211451902 U CN211451902 U CN 211451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air
temperature
pipeline
electric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4337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鸾芳
朱旭平
杨琳
许盼
罗乔
查安霞
张红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Industry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224337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1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1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1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属于烟气余热利用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电弧炉内的烟气流经初步除尘装置、换热装置、二次除尘装置后排出,排出的烟气含尘量小于50mg/Nm3,能够直接排放;空气经由换热装置加热后被引入预热装置内,以对其中的炼钢原料进行预热,并通过根据换热装置的烟气入口处烟气温度和流量的变化调节空气入口处的空气流量的方式,使得空气出口的空气温度保持在100℃~200℃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余热利用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电弧炉炼钢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烟气,该烟气具有温度高、含尘量高、温度波动幅度大等特点。电弧炉烟气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先降温,再通过布袋除尘器净化,最后进行排放。在降温的过程中一般通过换热器进行烟气余热的回收及利用。
例如实用新型创造名称为电炉余热利用系统的中国专利文件,其申请号为200810018793X,该申请案将电炉排出的高温烟气由烟道导入沉降室除尘净化后,再经烟道导入组合式余热锅炉,通过气液交换的方式对烟气的余热进行回收,使得烟气的温度降低至能够排放的程度后引入烟囱中进行排放;又如实用新型创造名称为电炉余热回收稳定系统的中国专利文件,其申请号为2013103824348,该申请案烟气排放管上设置有用于稳定温度的相变换热器,该相变换热器沿着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的流向呈折流式地间隔设置有多个相变储热装置,每个相变储热装置由金属外壳、填充于外壳内部的相变储热介质和固定在金属外壳外表面的换热翅片组成。
但实际生产中发现,在利用冷却介质与烟气换热的过程中,由于烟气的温度波动幅度较大,使得冷却介质在离开换热器时的温度变化幅度也较大,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对热交换后的冷却介质的应用场景,同时也降低了烟气余热的利用率。
例如利用烟气的余热对炼钢原料进行预热,当热空气流过预热装置时,由于其在装置内的停留时间较短,如果空气的温度变化范围较大,热空气的热利用效率就会很低,此外,为了使得预热装置能够耐受空气的峰值高温,需要预热装置的壳体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和热疲劳性能,增加了设备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烟气预热利用过程中热交换后的空气温度变化幅度大而降低烟气余热的热利用效率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本方案通过高温烟气的流量和温度,控制空气的流量,从而降低热交换后的空气温度的变化范围,提高烟气余热的热利用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电弧炉,以及,
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烟气入口、烟气出口、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
初步除尘装置,所述初步除尘装置的入风口与电弧炉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初步除尘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烟气入口连接;
二次除尘装置,所述二次除尘装置的入风口通过第二管道与烟气出口连接;
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第三管道与空气入口连接;
预热装置,所述空气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预热装置的入风口连接,以将所述换热装置的空气引入预热装置中;
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流量计,所述第三管道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流量计的检测信号调节第三管道内空气的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初步除尘装置包括,
沉降装置,所述沉降装置的入风口与所述电弧炉的出风口连接;
高温旋转除尘装置,所述高温旋转除尘装置的入风口与所述沉降装置的出风口连接,所述高温旋转除尘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烟气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装置的壳体内壁上粘附有多个蓄热胶囊,所述蓄热胶囊内填充有蓄热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装置壳体围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多个蓄热板,多个所述蓄热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沉降装置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其顶部的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装置的壳体内设置有翅片板,所述翅片板内侧设置有三角齿翅片,所述翅片板外侧设置有矩形齿翅片;
所述换热装置被配置为:所述翅片板内侧流通空气,所述翅片板外侧流通烟气。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装置的壳体内设置有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包括内管,以及套设在内管上的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有V形结构的内翅片,所述外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结构的外翅片;所述内翅片和外翅片的翅高比为0.5~0.8。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管内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管道上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用于辅助流量调节阀的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二次除尘装置为布袋除尘器,所述布袋除尘器的出风管道上连接有负压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负压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烟囱连接;或者,
所述负压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鼓风机的出风口处的管道连接。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电弧炉内的烟气流经初步除尘装置、换热装置、二次除尘装置后排出,排出的烟气含尘量小于50mg/Nm3,能够直接排放;空气经由换热装置加热后被引入预热装置内,以对其中的炼钢原料进行预热,并通过根据换热装置的烟气入口处烟气温度和流量的变化调节空气入口处的空气流量的方式,使得空气出口的空气温度保持在100℃~200℃的范围内,从而提高了烟气余热的热利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沉降装置的壳体内壁上粘附有多个蓄热胶囊,蓄热胶囊内填充有蓄热材料,或者沉降装置壳体围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多个蓄热板,多个蓄热板平行设置,使得处于峰值温度的烟气对蓄热胶囊或蓄热板加热,谷值温度的烟气受到蓄热胶囊或蓄热板加热,从而使得沉降装置出口处的烟气温度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而进一步较小了换热装置空气出口处空气的温度变化幅度,提高了烟气余热的热利用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第四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管内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第四管道上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用于辅助流量调节阀的调节,即当第四管道的空气温度变大时,调大流量调节阀开度以增加空气的流量,当第四管道的空气温度减小时,调小流量调节阀开度以减小空气的流量,从而使得第一管道内烟气温度和流量变化较为复杂时,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也能将空气出口处的空气温度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沉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电弧炉;2、沉降装置;3、高温旋转除尘装置;4、换热装置;5、预热装置;6、布袋除尘器;7、鼓风机;8、负压风机;9、加热炉;10、第一管道;11、第二管道;12、第三管道;13、第四管道;14、烟囱;15、流量调节阀;16、温度传感器;17、气体流量计;18、烟气入口;19、烟气出口;20、空气入口;21、空气出口;22、换热管;23、蓄热胶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通常来说,电弧炉烟气余热利用的难点在于,烟气的温度很高,峰值温度最高可达1000~1400℃,谷值温度最低可低于250℃;烟气的温度和流量随着电弧炉内钢材的冶炼过程呈现大幅度周期性变化;烟气中的含尘量高,粉尘的粒径小,且粒径分布不均匀。因此,电弧炉的烟气实际上是一种高温交变烟气。
目前较为常用的烟气余热回收方法是直接利用烟气的余热加热蒸汽锅炉,但由于电弧炉炼钢的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流量与温度都有较大范围的波动,一方面,为了保证锅炉能够耐受烟气峰值高温,锅炉高温部分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耐高温的钢材,增加了锅炉的造价,同时烟气内的粉尘沉降后对锅炉内部换热管磨损严重,降低锅炉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锅炉的产汽压力不高,一般在1.6MPa以下,蒸汽含水率大,蒸汽品味低,产生的蒸汽很难满足其他工序的要求,如将蒸汽并入厂区管网,则不可避免在蒸汽长距离输送过程中产生热量损失,同时锅炉的产汽量变化幅度很大,需要增加蓄热装置来稳定蒸汽供出量。
但是,在大流量低温度工况下,只增加蓄热装置不能同时解决锅炉产汽量波动的问题;在小流量高温度工况下,蓄热装置会吸收大量的烟气余热,导致锅炉产汽量下降,影响热回收效率。
如果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采用气-气热交换的方式,利用烟气加热空气,再利用空气直接对进入电弧炉冶炼前的钢材原料进行预热,能够避免利用余热加热蒸汽锅炉带来的上述问题。
但上述方案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新的问题是烟气的温度变化范围较大时利用热交换后的空气预热钢材原料的热利用效率很低。其原因在于,空气是流经预热装置并对钢材原料进行预热,空气在预热装置内的停留时间很短,当空气的温度过高,空气与钢材原料的热交换尚未完成时,空气就已经离开预热装置,其热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当空气的温度较低,例如低于钢材原料的温度时,实质上是钢材原料的热量转移到空气中,因而空气不但不能对钢材原料进行预热,反而会带走钢材原料的热量,从而会延长钢材原料的预热时间,降低烟气余热的热利用效率。
而本实用新型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根据烟气的温度和流量的变化,通过流量调节阀对空气的流量进行适应性调整,从而使得完成热交换后的空气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区间内,大大提高了烟气余热的热利用效率。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了电弧炉1、初步除尘装置、换热装置4、预热装置5、二次除尘装置、鼓风机7。参照图2,换热装置4具有烟气入口18、烟气出口19、空气入口20、空气出口21。其中,电弧炉1的出风口与初步除尘装置的入风口连接,初步除尘装置的出风口与换热装置4的烟气入口18连接,换热装置4的烟气出口19与二次除尘装置的入风口连接,二次除尘装置的出风口直接连接烟囱或者连接其他用热设备,从而形成整个烟气的流通通道;鼓风机7的出风口与换热装置4的空气入口20连接,换热装置4的空气出口21与预热装置5的入风口连接,预热装置5的出风口直接连接烟囱或者连接其他用热设备,从而形成整个空气的流通通道。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装置之间的连接,或者入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连接,具体指的是管道连接,同时由于处于各装置之间的空气或烟气之间的温度不同,对于管道的保温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可以根据具体的工况选择适用的管道,同时也可以在管道上包覆保温材料层以进一步增加保温性能。
具体的,换热装置4的烟气入口18与初步除尘装置出风口的连接管道为第一管道10,换热装置4的烟气出口19与二次除尘装置入风口的连接管道为第二管道11,换热装置4的空气入口20与鼓风机7出风口的连接管道为第三管道12,换热装置4的空气出口21与预热装置5出风口的连接管道为第四管道13。其中,第一管道10需要较好的保温性能,而第三管道12的保温性能没有要求。
本实施例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第一管道10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和气体流量计17,第三管道12上设置流量调节阀15,温度传感器16用于检测第一管道10内流通的烟气的温度,气体流量计17用于检测第一管道10内流通的烟气的流量,根据温度传感器16和气体流量计17反馈的测量信息调节流量调节阀15,从而实现对第三管道12内空气流量的调节。
当第一管道10内的烟气温度和流量变化较为复杂时,因而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可以在第四管道13上也设置温度传感器16,该温度传感器16用于测量第四管道13内空气的温度,第四管道13上的温度传感器16所反馈的测量信息供参考使用,以辅助于流量调节阀15的调节。
此外,应当指出的是,单独在第四管道13上设置温度传感器16,而不在第一管道10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和气体流量计17的情况下,也可以只依据第四管道13上设置温度传感器16反馈的测量信息调节流量调节阀15。但是,该方式的调节滞后于第一管道10内烟气的温度和流量变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烟气余热的热利用效率。
本实施例的初步除尘装置的目的在于对高温烟气中的粉尘颗粒进行初步去除,防止烟气中的粉尘颗粒在换热装置4内沉降。由于烟气的温度较高,因此一般选用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作为本实例的初步除尘装置。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具有由耐高温材料制成的内芯,该内芯在高度旋转时能够带动其内腔内的烟气旋转,使得烟气中的颗粒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烟气中分离出来。
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可以是相关领域中常用的设备,例如申请号为2017113839920的中国专利文件所公开的高温旋转除尘器,高温旋转除尘装置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按照厂家建议的方式或者相关文件所披露的方式实施,因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相关内容。
作为对上述初步除尘装置的进一步优化,可以在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与电弧炉1之间设置一沉降装置2,使得沉降装置2和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共同作为初步除尘装置,从而提高初步除尘装置的净化效果。
具体的,参照图3,沉降装置2具体可以是由隔热材料制成的封闭容器,其壳体内设有用于沉降烟气中粉尘颗粒的空腔。该沉降装置2顶部的壳体上设置有入风口和出风口,当烟气从入风口进入沉降装置2后,由于沉降装置2的空腔尺寸远大于入风口处的管道直径,因此烟气进入沉降装置后其流速会出现断崖式降低,烟气中夹带的粒径较大的粉尘颗粒能够从烟气中沉降分离,而烟气中粒径较小的粉尘颗粒可以通过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进一步净化。
作为更进一步地优化,可以在沉降装置2的壳体内壁上粘附蓄热胶囊23,该蓄热胶囊23内填充有蓄热材料,使得蓄热胶囊23能够储存烟气中的热量,从而降低沉降装置2出风口处的烟气的温度变化幅度
具体的,当烟气的温度较高时,该蓄热胶囊与烟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储存一部分的热量,当烟气的温度较低时,蓄热胶囊能够对烟气进行加热,释放其储存的热量。因此,在烟气的温度达到峰值时,流经沉降装置2后温度一般能够控制在800℃左右,在烟气的温度达到谷值时,流经沉降装置2后温度一般能够控制在400℃左右,因而沉降装置2能够将沉降装置2出风口的烟气温度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沉降装置2的空腔内设置蓄热件,该蓄热件具体可以是蓄热板,蓄热板可以设置为多块,且多块蓄热板之间可以相互平行设置。该蓄热板一方面可以对烟气气流进行阻拦,从而使得烟气中的粉尘颗粒更容易沉降分离;另一方面,蓄热板也能够用于储存烟气中的热量。
本实施例的换热装置4的目的在于提供烟气与空气的换热场所,换热装置4具体可以是相关领域常用的一体式板式换热器,该板式换热器内部由换热板分割为两个空腔,两个空腔内分别流通烟气和空气,烟气和空气之间通过换热板实现热交换。该板式换热器也可以是相关领域中其他常用的换热器,其具体的工作方式可按厂家建议的方式或相关文件披露的内容实施,因而本实施例不再赘述相关内容。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换热装置4的换热腔内设置有多个换热管22,多个换热管22之间可以是平行设置,换热管22管内流通空气,换热管22管外流通烟气,防止换热管22管内流通烟气时,烟气中粉尘颗粒发生沉降而影响传热效率,甚至造成堵塞。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换热装置4也可以是高效翅片板换热器或内翅片管式换热器。
高效翅片板换热器主要由翅片板和壳体组成。翅片板内侧安装了三角锯齿翅片,外侧安装矩形锯齿翅片,空气走翅片板内侧,烟气走翅片板外侧,为保证烟气在换热器内部的流速不低于8m/s,随着烟气温度的降低,翅片板换热器壳体截面相应的变窄。根据系统现场布置条件的不同,翅片板换热器冷热流体之间可以采用逆流换热,也可以采用错流换热。
内翅片管换热器主要由内翅片管和壳体组成,内翅片管一般采用水平或垂直布置。翅片管两端通过管板固定在壳体上。翅片管可以是双管结构,内翅片通过渗透焊接工艺固定在内外管之间,内翅片一般选用”V”形结构并间断布置,翅片管外侧焊有螺旋翅片。此外,内外翅片翅高比Hi/Ho的范围可以是0.5~0.8。
本实施例的二次除尘设备可以是布袋除尘器6,布袋除尘器6的出风管道上可以设置负压风机8,通过负压风机8在布袋除尘器6的出口处形成负压,从而方便于烟气的流动。布袋除尘器6的出风口可以直接与烟囱14连接,从而将余热回收之后的烟气排出。
本实施例的预热装置5具体是可以由包壳、包盖和均流空气喷射导管构成,包壳与包盖装配使得废钢预热包内腔形成一个密闭的预热腔,均流空气喷射导管的出气端设置在密闭的预热腔内,空气由均流空气喷射导管引入,并通过与包内盛装的炼钢材料充分接触实现换热,以将炼钢材料加热至设计温度。
预热装置5的出风口可以与烟囱14连接,从而将预热后的空气排出,也可以将预热装置5的出风口与加热炉9的入风口连接,将预热装置内排出的空气作为助燃气体,从而在有效提高加热炉内的燃烧温度的同时,炼钢材料预热后产生的二噁英等大气污染物进入加热炉9后被直接焚烧,防止其对环境造成影响。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烟气余热的利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打开鼓风机,打开流量调节阀,使得空气在换热装置内流通,空气流经换热装置后被引入预热装置内。
步骤二、将初步除尘装置净化后烟气通过引入换热装置内,使得烟气和空气在换热装置内进行热交换,完成换热后的空气被引入预热装置中,开始对预热装置内的钢材原料进行加热;完成换热的烟气被引入二次除尘装置中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烟气直接从烟囱排出。
其中,为了防止烟气中的粉尘颗粒在换热装置内沉降,初步除尘装置净化后烟气的含尘量应当不大于50mg/Nm3,换热装置的烟气入口处的烟气流速应当不小于8m/s。
步骤三、通过第一管道上的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流量计分别测量第一管道内烟气的温度和流量。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得到的烟气温度和流量,通过流量调节阀调节空气流量。
其中,当第一管道内的烟气温度增高,或者流量增大时,调节流量调节阀以增大第三管道内空气流量;当第一管道内的烟气温度降低,或者流量减小时,调节流量调节阀以减小第三管道内空气流量。因此,本实施例通过流量调节阀调节第三管道内空气流量,从而减小换热装置的空气出口处空气温度的变化范围。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以控制第四管道的空气温度保持在100℃~200℃的范围内。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二次除尘装置的出风口可以通过管道直接与鼓风机7出风口处的管道连接,从而可以将二次除尘装置净化后的烟气作为空气使用。
应当指出的是,利用烟气作为空气使用时,由于二次净化后的烟气温度较低,换热装置4的空气入口20处烟气的需求流量会大于电弧炉1内产生的烟气量,因此需要通过鼓风机7引入一部分的空气作为补充。
此外,将二次除尘装置净化后的烟气作为空气使用,且将预热装置5内的空气引入加热炉9时,由于烟气中的含量较低,通过鼓风机7引入一部分的空气作为补充,也能够提高加热炉9内的燃烧温度。
本实施例中,包括将余热利用后的烟气作为空气使用这一步骤的烟气余热的利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打开鼓风机,打开流量调节阀,使得空气在换热装置内流通,空气流经换热装置后被引入预热装置内。
步骤二、将初步除尘装置净化后烟气通过引入换热装置内,使得烟气和空气在换热装置内进行热交换,完成换热后的空气被引入预热装置中,开始对预热装置内的钢材原料进行加热;完成换热的烟气被引入二次除尘装置中进行净化,净化后的烟气由负压风机引入鼓风机7出风口处的管道内作为空气使用。
步骤三、通过第一管道上的温度传感器和气体流量计分别测量第一管道内烟气的温度和流量。
步骤四、根据步骤三得到的烟气温度和流量,通过流量调节阀调节空气流量。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以控制第四管道的空气温度保持在100℃~200℃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烟气先后流经沉降装置2、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换热装置4、布袋除尘器6,最后经过负压风机8进入烟囱排出,或者引入其他用热设备进行供热;空气经过鼓风机7引入换热装置4内进行换热,然后引入预热装置5对炼钢原料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最后引入加热炉9中。
其中,沉降装置2能够使烟气中的大粒径的粉尘颗粒沉降,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能够使得烟气中残留的小粒径的粉尘颗粒沉降,布袋除尘器6用于对烟气进行二次除尘,使得余热利用后的烟气含尘量小于50mg/Nm3,可以直接排放;烟气在沉降装置2中通过蓄热胶囊或蓄热板的调节,其温度变化幅度大大降低,然后通过控制换热装置4的空气入口20处空气的流量,进一步降低温度的变化幅度,使得空气出口21处的空气温度保持在100℃~200℃的范围内,从而大大提升了烟气余热的热利用效率。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弧炉(1),以及,
换热装置(4),所述换热装置(4)包括烟气入口(18)、烟气出口(19)、空气入口(20)和空气出口(21);
初步除尘装置,所述初步除尘装置的入风口与电弧炉(1)的出风口相连接,所述初步除尘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10)与烟气入口(18)连接;
二次除尘装置,所述二次除尘装置的入风口通过第二管道(11)与烟气出口(19)连接;
鼓风机(7),所述鼓风机(7)通过第三管道(12)与空气入口(20)连接;
预热装置(5),所述空气出口(21)通过第四管道(13)与预热装置(5)的入风口连接,以将所述换热装置(4)的空气引入预热装置(5)中;
所述第一管道(10)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和气体流量计(17),所述第三管道(12)设置有流量调节阀(15),所述流量调节阀(15)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16)和气体流量计(17)的检测信号调节第三管道(12)内空气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除尘装置包括,
沉降装置(2),所述沉降装置(2)的入风口与所述电弧炉(1)的出风口连接;
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所述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的入风口与所述沉降装置(2)的出风口连接,所述高温旋转除尘装置(3)的出风口通过第一管道(10)与烟气入口(1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装置(2)的壳体内壁上粘附有多个蓄热胶囊(23),所述蓄热胶囊(23)内填充有蓄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装置(2)壳体围成的空腔内设置有多个蓄热板,多个所述蓄热板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装置(2)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其顶部的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4)的壳体内设置有翅片板,所述翅片板内侧设置有三角齿翅片,所述翅片板外侧设置有矩形齿翅片;
所述换热装置(4)被配置为:所述翅片板内侧流通空气,所述翅片板外侧流通烟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4)的壳体内设置有翅片管,所述翅片管包括内管,以及套设在内管上的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有V形结构的内翅片,所述外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结构的外翅片;所述内翅片和外翅片的翅高比为0.5~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13)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管内空气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6),所述第四管道(13)上的温度传感器(16)的检测信号用于辅助流量调节阀(15)的调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除尘装置为布袋除尘器(6),所述布袋除尘器(6)的出风管道上连接有负压风机(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风机(8)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烟囱(14)连接;或者,
所述负压风机(8)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鼓风机(7)的出风口处的管道连接。
CN201922243370.9U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Active CN211451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3370.9U CN211451902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43370.9U CN211451902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1902U true CN211451902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02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43370.9U Active CN211451902U (zh) 2019-12-13 2019-12-13 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519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1475A (zh) * 2020-09-23 2021-01-01 宁夏鸿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环保式电煅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61475A (zh) * 2020-09-23 2021-01-01 宁夏鸿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环保式电煅系统
CN112161475B (zh) * 2020-09-23 2023-01-06 宁夏鸿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环保式电煅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96546B (zh) 一种设置烟气分离器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系统
CN211451902U (zh) 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105135468B (zh) 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CN109141042A (zh) 温度波动型电加热熔融设备烟气梯级回收利用系统
CN218980807U (zh) 一种水冷旋风除尘分离器
CN206739626U (zh) 一种壁挂炉及其换热机构
CN111089491A (zh) 一种电弧炉高温交变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及利用方法
CN204699521U (zh) 氧化锌生产装置焙烧烟气收热降尘系统
CN202928095U (zh) 一种带有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结构
EP060326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the cooling of the circulating material in a fluidized-bed boiler
CN109894624A (zh) 一种立式精馏炉锌粉生产系统
CN205640887U (zh) 一种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余热利用率的风冷系统
CN202630104U (zh) 锅炉及其空气预热系统
CN207159151U (zh) 一种木醋液收集设备
CN202869322U (zh) 带热能回收装置的烟囱
CN111140834A (zh) 一种三盘管燃气烟气紊流换热装置及方法
CN101922868B (zh) 高温换热器
CN202002140U (zh) 强制循环空气预热系统
CN103940276B (zh) 一种烟气入口装置及包括烟气入口装置的蓄热换热器
CN109539808A (zh) 一种矿热炉强制水冷尾气净化装置
CN212299418U (zh) 一种热风炉装置
CN212657698U (zh) 一种智能安全的沸腾炉
CN212431795U (zh) 一种新型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
CN206890544U (zh)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以及锅炉系统
CN202254929U (zh) 无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