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8136U - 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 - Google Patents

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8136U
CN211448136U CN201921306842.4U CN201921306842U CN211448136U CN 211448136 U CN211448136 U CN 211448136U CN 201921306842 U CN201921306842 U CN 201921306842U CN 211448136 U CN211448136 U CN 211448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unit
block
intelligent lock
lock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068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玉魁
项文杰
苏传明
陈鸿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068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8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8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8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智能锁离合器包括驱动单元、传动单元及离合单元,传动单元设置于驱动单元与离合单元之间;传动单元包括蜗杆及蜗轮,蜗杆与驱动单元相连接,蜗轮作用于离合单元,传动单元通过相互啮合的蜗轮及蜗杆传递驱动单元的动力,并使离合单元接合或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锁离合器中规避掉了弹性件的使用,从而规避掉了弹性件疲劳断裂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锁离合器通过蜗杆蜗轮来传递动力,噪音小,用户体验好。

Description

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锁中大多通过弹簧的伸缩来实现智能锁离合器的接合与分离,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弹簧有疲劳断裂的风险,影响智能锁的使用寿命;并且弹簧在伸缩时震颤声音较大,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锁离合器,包括驱动单元、传动单元及离合单元,所述传动单元设置于所述驱动单元与离合单元之间;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蜗杆及蜗轮,所述蜗杆连接于驱动单元并与所述涡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单元能够通过所述蜗杆驱动所述蜗轮转动,并带动所述离合单元接合或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单元还包括拨杆,所述拨杆包括固定端及活动端,所述拨杆的固定端固定在蜗轮上,所述拨杆的活动端连接于所述离合单元;所述蜗轮能够带动所述拨杆转动,所述拨杆带动所述离合单元接合或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单元包括推块,所述推块靠近拨杆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拨杆的活动端伸入所述滑槽内并能够沿所述滑槽往复滑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单元还包括转块、执手芯及销轴,所述转块连接于所述执手芯,所述执手芯上开设有凹槽,所述销轴与所述凹槽相匹配,所述销轴设置于所述转块与推块之间并能够在推块的作用下插入凹槽或从凹槽中脱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块靠近转块的一侧为圆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锁离合器还包括壳体,所述转块设置在壳体上,所述转块和所述执手芯均能相对于壳体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推块中靠近销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能够限制所述推块相对壳体的滑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导向轴,所述推块套入导向轴并且在传动单元的推动下沿所述导向轴往复滑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执手芯外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转块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块容纳在第二限位槽中并能够沿第二限位槽往复滑移。
一种智能锁,包括智能锁离合器,所述智能锁离合器为上述的智能锁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锁离合器中规避掉了弹性件的使用,从而规避掉了弹性件疲劳断裂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锁离合器通过蜗杆蜗轮来传递动力,噪音小,用户体验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智能锁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智能锁离合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智能锁离合器中执手芯的结构示意图。
100、智能锁离合器;10、壳体;20、驱动单元;30、传动单元;40、离合单元;11、容置腔;12、第一限位块;13、导向轴;31、蜗杆;32、蜗轮;33、拨杆;331、固定端;332、活动端;41、推块;42、转块;43、执手芯;44、销轴;411、滑槽;421、通孔;422、第二限位槽;431、凹槽;432、安装孔;433、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智能锁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智能锁离合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锁离合器100用于控制锁体内部与外部执手图未示是否连通,从而达到外部执手能否开关智能锁的目的。本实施方式中,智能锁离合器100用于控制智能锁的开启与关闭。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智能锁离合器100还可以应用于普通锁、通道门等其他使用场合。
智能锁离合器100包括壳体10,壳体10中设有驱动单元20、传动单元30及离合单元40,传动单元30设置于驱动单元20与离合单元40之间,驱动单元20用于驱动传动单元30运动,传动单元30用于将驱动单元20的动力传递至离合单元40,离合单元40用于开启或关闭传动单元30的动力传递,从而开启或关闭与外界外部执手的连通。
用户通过身份确认后,驱动单元20启动并向传动单元30传递动力,传动单元30带动离合单元40调整至接合状态,此时离合单元40与外界外部执手连通,用户按压外部执手会使离合单元40转动,门锁打开;若用户未通过身份确认,则驱动单元20不启动,此时传动单元30不会传动动力至离合单元40,离合单元40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离合单元40未与外界外部执手连通,当用户按压外部执手时,无法转动外部执手或外部执手手感为空压,并且不会打开门锁。也就是说,只有当用户通过身份验证时,按压外部执手才能将门锁打开,否则不能打开门锁,用户不必携带实体钥匙,并且门锁的安全系数大大升高。
可以理解,用户确认身份时,可以通过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声音识别、密码识别等方式,也可以通过手机识别、磁卡识别、射频卡识别、TM卡识别等方式。
壳体10内部设有容置腔11,驱动单元20、传动单元30及离合单元40均设置在容置腔11内,壳体10上还安装有外部执手,外部执手穿过壳体10安装在离合单元40上,离合单元40中的部分结构可相对于壳体10转动,从而实现开关门锁的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可以为长方形、圆形等常见图形,也可以是长方形与圆形的组合等组合图形,只要可以容纳驱动单元20、传动单元30及离合单元40并且有足够的空间供传动单元30和离合单元40运动即可。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壳体10的占地面积减小,壳体10对应离合单元40中可转动的部分为圆形。
驱动单元20在用户确认身份成功后,自动开启,并向传动单元30输出动力。可以理解,驱动单元20可以为电机,也可以为其他驱动装置,在此不一一列举。可以理解,驱动单元20向传动单元30输出动力时,可以仅向一个方向旋转,也可间隔式地先正转后反转或者先反转后正转,只需配合传动单元30的具体结构,保证传动单元30能带动离合单元40接合或分离即可。
离合单元40包括推块41、转块42、执手芯43及销轴44,推块41的一端与传动单元30连接,另一端与销轴44连接,转块42连接于执手芯43,执手芯43上开设有凹槽431,销轴44与凹槽431相匹配,销轴44设置于转块42与推块41之间;当传动单元30推动推块41运动时,销轴44能够插入凹槽431或从凹槽431中脱出,当销轴44插入凹槽431中时,转块42与执手芯43连为一体,此时外部执手转动时,转块42与执手芯43一起转动,从而打开门锁;当销轴44从凹槽431中脱出时,转块42与执手芯43分离,此时外部执手转动时,执手芯43若相对于转块42可以转动,仅为执手芯43转动,用户手感为空压,若执手芯43与转块42被锁定,则用户不能压下外部执手。
离合单元40用于在传动单元30的带动下,与外部执手接合或分离,当离合单元40与外部执手处于接合状态时,外部执手可以将门锁打开,当处于分离状态时,外部执手无法将门锁打开。
推块41用于将传动单元30传递的动力转化成位移,并推动销轴44连接转块42与执手芯43或者撤掉对销轴44的推动力使转块42与外部执手之间分离。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转块42与执手芯43会相对于壳体10转动,销轴44的位置也会随之转动,因此,推块41靠近转块42的一侧为圆弧形,以保证转块42与外部执手旋转到每个角度时,推块41都可以与销轴44相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推块41与底壳的内壁之间应当有一定的距离供推块41来回移动,并且该距离应当与销轴44在处于未插入状态时露出的长度相匹配,以保证销轴44能按照预定长度插入,从而保证执手芯43与转块42一起转动。
转块42安装在壳体10上并可相对于壳体10转动,转块42内设有一个用于容置执手芯43的腔室,转块42上还设有一个用于供销轴44插入的通孔421,转块42上的通孔421与执手芯43上的凹槽431相连通,销轴44可插入通孔421及凹槽431中。可以理解的是,通孔421的形状与销轴44相匹配。
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智能锁离合器100中执手芯43的结构示意图。
执手芯43安装在转块42内,并且执手芯43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外部执手的安装孔432,执手芯43外壁上开设有用于供销轴44插入的凹槽431,当外部执手转动时,可带动执手芯43转动。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432可以为方孔,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孔,如五边形孔、六边形孔等,只要执手可以带动执手芯43转动即可。
销轴44用于通过插入通孔421及凹槽431来连接转块42及执手芯43。可以理解的是,销轴44可以为圆柱形,也可以是其他截面形状的柱形结构,如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等,但圆柱形的阻力较小,优选为圆柱形。作为优选,销轴44靠近推块41一端的直径小于销轴44中部的直径,防止销轴44卡入通孔421中无法脱出。
现有的智能锁中的传动单元30大多内置有弹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弹簧有疲劳断裂的风险,影响智能锁的使用寿命;并且弹簧在伸缩时震颤声音较大,影响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理由,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单元30包括蜗杆31及蜗轮32,蜗杆31连接于驱动单元20并与涡轮相互啮合,驱动单元20能够通过蜗杆31驱动蜗轮32转动,并带动离合单元40接合或分离。
可以理解,蜗轮32可以直接作用于推杆,也可以作用于中间零件,然后由中间零件作用于推杆。详细的说,蜗轮32可以直接作用于推杆,此时推杆上应当有与蜗轮32相啮合的齿条,或者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其他配合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单元30还包括拨杆33,拨杆33包括固定端331及活动端332,拨杆33的固定端331固定在蜗轮32上,拨杆33的活动端332连接于离合单元40;蜗轮32能够带动拨杆33转动,拨杆33带动离合单元40接合或分离。由于拨杆33与蜗轮32同时转动,直接可以作用于离合单元40,不存在传动上的时间差,不会延长传动的时间,因此离合器反应速度快,并且拨杆33在传动动力时噪音小,用户体验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块41靠近拨杆3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411,拨杆33的活动端332伸入滑槽411内并能够沿滑槽411往复滑移。在图2所示的方向中,拨杆33的固定端331随蜗轮32转动,拨杆33的活动端332伸入滑槽411内,使推块41在拨杆33的作用下上下滑动,动力的作用方向从蜗轮32的转动转换成了推块41在上下方向上的滑动,从而实现了推块41将销轴44推入通孔421和凹槽431中或从通孔421和凹槽431中脱出。整个动力传动的过程规避掉了弹性件的使用,避免了弹性件疲劳断裂的风险。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2,推块41中靠近销轴44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12相对设置,第一限位块能够限制推块相对壳体10的滑移。推块41中靠近销轴44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12相对设置,在图2所示的方向中,推块41的活动范围具有两个极限位置,分别为上极限位和下极限位,其中,上极限位为推块41将销轴44按照预定的距离推入通孔421及凹槽431中时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说,转块42或销轴44会限制推块41的上极限位;而下极限位则通过第一限位块12限定,防止推块41向下运动时位移过大损害连杆及蜗轮32,造成锁体损坏。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块12可以固设在壳体10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底壁上,只要可以限制推块41的下限位即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块12可以为板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组合,只要起到限位作用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0上还设有导向轴13,推块41套入导向轴13并且在传动单元30的推动下沿导向轴13往复滑移。在图2所示的方向中,导向轴13可以限制推块41只在上下方向移动,并且可以给予推块41一定的支撑作用,防止长时间使用推块41变形,影响锁体的使用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导向轴13可以直接固定在壳体10上,也可以通过中间零件固定在壳体1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执手芯43外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块433,转块42上设有第二限位槽422,第二限位块433容纳在第二限位槽422中并能够沿第二限位槽422往复滑移。当用户未进行身份验证或身份验证不成功时,转动外部执手,外部执手仅会带动执手芯43在转块42内转动,不会带动转块42一起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包括智能锁离合器100及执手,执手安装在智能锁离合器100上,智能锁离合器100为上述的智能锁离合器100。使用人员经身份验证后,智能锁离合器100处于接合状态,按压执手后可将智能锁打开;若使用人员未经身份验证或身份验证不成功时,智能锁离合器100处于分离状态,按压执手仅有空压手感或无法使执手转动,操作简便且安全系数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锁离合器100中规避掉了弹性件的使用,从而规避掉了弹性件疲劳断裂的风险;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锁离合器100通过蜗杆31蜗轮32来传递动力,噪音小,用户体验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锁离合器(100),包括驱动单元(20)、传动单元(30)及离合单元(40),所述传动单元(30)设置于所述驱动单元(20)与离合单元(4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30)包括蜗杆(31)及蜗轮(32),所述蜗杆(31)连接于驱动单元(20)并与所述蜗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单元(20)能够通过所述蜗杆(31)驱动所述蜗轮(32)转动,并带动所述离合单元(40)接合或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锁离合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30)还包括拨杆(33),所述拨杆(33)包括固定端(331)及活动端(332),所述拨杆(33)的固定端(331)固定在蜗轮(32)上,所述拨杆(33)的活动端(332)连接于所述离合单元(40);所述蜗轮(32)能够带动所述拨杆(33)转动,所述拨杆(33)带动所述离合单元(40)接合或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锁离合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单元(40)包括推块(41),所述推块(41)靠近拨杆(3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411),所述拨杆(33)的活动端(332)伸入所述滑槽(411)内并能够沿所述滑槽(411)往复滑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锁离合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单元(40)还包括转块(42)、执手芯(43)及销轴(44),所述转块(42)连接于所述执手芯(43),所述执手芯(43)上开设有凹槽(431),所述销轴(44)与所述凹槽(431)相匹配,所述销轴(44)设置于所述转块(42)与推块(41)之间并能够在推块(41)的作用下插入凹槽(431)或从凹槽(431)中脱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离合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41)靠近转块(42)的一侧为圆弧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离合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离合器(100)还包括壳体(10),所述转块(42)设置在壳体(10)上,所述转块(42)和所述执手芯(43)均能相对于壳体(10)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锁离合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2),所述推块(41)中靠近销轴(4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块能够限制所述推块相对壳体(10) 的滑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锁离合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上还设有导向轴(13),所述推块(41)套入导向轴(13)并且在传动单元(30)的推动下沿所述导向轴(13)往复滑移。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锁离合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执手芯(43)外壁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转块(42)上设有第二限位槽(422),所述第二限位块容纳在第二限位槽(422)中并能够沿第二限位槽(422)往复滑移。
10.一种智能锁,包括智能锁离合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锁离合器(100)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锁离合器(100)。
CN201921306842.4U 2019-08-13 2019-08-13 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 Active CN211448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6842.4U CN211448136U (zh) 2019-08-13 2019-08-13 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6842.4U CN211448136U (zh) 2019-08-13 2019-08-13 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8136U true CN211448136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19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06842.4U Active CN211448136U (zh) 2019-08-13 2019-08-13 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8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08508B2 (en) Modularized electric door lock
US8647135B2 (en) Lock device
US8845354B2 (en) Lock device
US11028618B1 (en) Electronic padlock
CN106812384B (zh) 一种智能旋转控制器及装置
CN109629926A (zh) 低功耗的智能电锁口机构
CN211448136U (zh) 智能锁离合器及使用该智能锁离合器的智能锁
EP3907353A1 (en) Door lock and door system
CN107893585B (zh) 一种行李箱智能锁
CN216110117U (zh) 执手锁
CN203783270U (zh) 智能电子锁
CN211427439U (zh) 储物单元
CN210828677U (zh) 一种电子玻璃门锁
CN209799599U (zh) 一种同轴双向智能锁离合机构
CN211287102U (zh) 锁具及收纳装置
CN107503590B (zh) 一种分置式密码锁
CN211154206U (zh) 一种抽屉式电子钥匙盒
CN110714660A (zh) 一种电子锁的双开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锁
CN215416811U (zh) 自动售卖机
CN111292443A (zh) 一种汽车蓝牙钥匙及汽车蓝牙控制系统
CN215344100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和带有锁定结构的装置
CN216197303U (zh) 一种电子锁
NL2023156B1 (en) Locking device for locking a battery unit, as well as a bicycle and a method for unlocking a battery unit
CN216545408U (zh) 具有多重锁止结构的印章机
CN217028438U (zh) 一种智能锁及其自动开关锁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